靈感範文站

學校七一建黨節活動方案多篇新版(多篇)

學校七一建黨節活動方案多篇新版(多篇)

建黨節-關於黨的知識拓展 篇一

1、黨的本質

十五大黨章對黨的本質作了精確的表述: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羣衆利益的忠誠代表,是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指導核心。這是在保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我國反動和建立的臨時理論的根底上總結出來的。

2、黨的指導思想

十五大黨章載明: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爲本人的舉動指南。這是新時期黨的指導思想。

3、黨的主旨

中國共產黨的本質決議了一切從羣衆的利益出發,一心一意爲羣衆效勞是它的獨一主旨。黨的階級性和保守性,決議我們黨必需爲工人階級和羣衆羣衆謀利益。無產階級反動就是要毀滅一切剝削制度和產生剝削的本源,束縛全人類。作爲工人階級先鋒隊的中國共產黨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國各族羣衆的忠誠代表,就把一心一意爲羣衆效勞看作是根本主旨。黨在任何時分都把羣衆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任務中施行羣衆道路,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託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保持不懈地反對腐敗,加強黨風建立和廉政建立。

4、黨的最終目標

黨章規則:黨的最終目標,是完成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5、黨的根本道路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道路:指導和勾結全國各族羣衆,以經濟建立爲核心,保持四項根本原則,保持變革關閉;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爲把我國建立成爲貧弱、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古代化國度而鬥爭。概括起來就是“一個核心、兩個根本點”。“一個核心”是以經濟建立爲核心。這是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次要衝突——羣衆羣衆日益增加的精神文明需求同落後的社會消費之間的衝突決議的。“兩個根本點”即保持四項根本原則,保持變革關閉。保持四項根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保持變革關閉,是我們的強國之路。黨的根本道路就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道路。

6、黨的組織道路

黨的組織道路是黨根據一定歷史時期黨的政治道路而規則的關於組織任務的根本方針和原則。中國共產黨按照本人的政治道路而規則的關於組織任務的根本和原則,是完成其道路的組織保證。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組織道路就是使黨的組織任務、羣衆任務緊緊盤繞四個古代化建立這個核心,推進和確保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根本道路的貫徹施行。具體地說,一是要認真保持民主集合制原則,在高度民主的根底上施行高度的集合,加強黨的組織紀律,健全黨的生活,保持黨的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以及組織上的高度統一。二是要正確施行黨的羣衆道路和羣衆政策,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培養、選拔、使用羣衆,保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賢,把最恰當的人選派到各級指導崗位上去,要按照反動化、年老化、學問化和專業化的方針和一支高素質的羣衆標準,建立好指導班子和羣衆隊伍,使每個羣衆特別是各級指導羣衆履行本人的職責,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幹和帶頭作用。三是要教育全黨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保守,發揮黨的基層組織的戰役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典範作用,親密黨同羣衆的聯絡,進步黨組織的戰役力。

7、黨的羣衆道路

黨的羣衆道路是黨爲了完成本人的政治道路所規則的羣衆任務必需遵照的行爲原則。羣衆道路是組織道路的組成部分,是爲政治道路效勞的,是完成政治道路的保證。黨的羣衆道路的根本內容,是保持任人唯賢,按照德才兼備的標準選拔羣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爲順應社會主義古代化建立的需求,我們黨又提出了羣衆隊伍“四化”的方針,使黨的羣衆道路愈加完美。黨的十五大經過的黨章規則:黨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選拔羣衆,保持任人唯賢,反對任人唯賢,努力完成羣衆隊伍的反動化、年老化、學問化、專業化。

建黨節紀念活動 篇二

中國共產黨建黨日確立後,全黨開始大規模地舉行慶祝建黨日的活動。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1941年5月16日創刊)出版了《中國共產黨二十週年特輯》,發表了題爲《慶祝中國共產黨二十週年》的社論,還發表了朱德寫的《中國共產黨與革命戰爭》、林伯渠寫的《中國共產黨與政權》、吳玉章寫的《我和共產黨》等紀念文章。在此前後,該報還大量報道了延安黨政機關和人民團體舉行紀念黨誕生20週年活動的情況。同年7月1日,重慶《新華日報》也發表紀念黨的誕生的社論。

從此,“七一”就作爲黨的生日固定下來。每年的7月1日,全黨都要熱烈慶祝黨的誕生紀念日。正如劉少奇同志所說:“這是我們黨最重要的紀念日,也是中國人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故事 篇三

中國共產黨從1921年成立以來,爲了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經走過了八十五年艱辛而輝煌的歷程。

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黨。從黨的成立到新中國的誕生,是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新中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前,是黨領導的從新民主主義轉變爲社會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階段。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是黨領導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黨和人民八十五年的奮鬥、求索,開拓出今天的局面,的確來之不易。

中國的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進行的。這一國情,決定了中國的革命和革命勝利後的建設都要走有中國特色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確立爲自己的指導思想。在把馬列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中,經過多次的艱難曲折和對勝利與失敗的反覆比較,終於實現兩次歷史性的飛躍,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第一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即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即鄧小平理論。正是在這兩大理論成果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創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這是中國共產黨八十五年曆史的本質和主流。正如江澤民同志指出的,黨的歷史是“一部蘊含和體現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活生生的教科書”。實踐證明,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都要由中國共產黨來領導,這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建黨節簡介 篇四

建黨節,即中國共產黨建黨日。1941年,中共中央確定將1921年7月1日作爲中國共產黨建黨日。此後每年的7月1日,全黨都要熱烈慶祝黨的誕生紀念日。但是,中國共產黨建黨日並不是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的時間,把7月1日作爲中國共產黨的紀念日,是毛澤東同志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而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的成果,中國共產黨實際建黨時間是1921年7月23日。

中國共產黨黨史簡介 篇五

(1919—1927)

中國共產黨創建於20世紀2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爲中國人民指明瞭鬥爭的目標;採取資產階級民主派沒有采取的依靠廣大羣衆的革命方法,推動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個高潮,中國革命的面目爲之一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影響和推動下,在國共合作的條件下,中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運動標誌着全國範圍的革命高潮的到來,爲舉行討伐北洋軍閥的革命戰爭奠定了羣衆基礎。北伐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號下進行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同國民黨中的先進人士一起,在北伐軍中發揮了骨幹作用。隨着北伐的勝利進軍,黨領導的工農運動迅猛發展,動搖了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在中國的統治基礎。在鬥爭的關鍵時刻,由於大資產階級的叛變和共產黨內發生陳獨秀投降主義的錯誤,這次革命遭到了失敗。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敗後,面對國民黨新軍閥的殘暴統治,中國共產黨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以毛澤東爲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逐步把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到農村,建立根據地,開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黨領導根據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裝和工農政權,連續多次擊敗國民黨的軍事“圍剿”。

在革命走向復興的時刻,黨內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的錯誤使黨再次受到嚴重損失。由於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的失敗,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長征。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黨內的“左”傾錯誤,確立了以毛澤東爲代表的馬克思主義路線的領導地位,成爲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標誌着黨從幼年走向成熟。隨後,黨領導紅軍以異乎尋常的堅強毅力,戰勝敵人的圍追堵截和各種艱難險阻,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

抗日戰爭(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中國共產黨制定抗日救國的綱領,提出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方針,爲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明瞭道路。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裝深入敵人後方,發動人民羣衆,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建設抗日民主政權。根據地軍民逐步成爲抗日戰爭中的中流砥柱。中國人民經過八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併爲國際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解放戰爭(1945-1949)

1946年6月底,國民黨統治集團,悍然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挫敗國民黨的軍事進攻,並轉入戰略進攻。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廣大農民踊躍支援前線。國民黨統治區掀起的以學生運動爲先導的人民運動,成爲配合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條路線。“中間路線”遭到破產,人民民主統一陣線更加鞏固和擴大。國民黨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圍中。黨領導人民解放軍進行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消滅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爲奪取全國勝利和建立新中國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準備。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解放南京,宣告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覆滅。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全面建設(1949-1956)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立起來了,中國歷史從此開始了新的紀元。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治癒戰爭創傷,調整舊中國的經濟結構,使整個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迅速發展。在黨的總路線指引下,我國大規模地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奠定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消滅了剝削階級,建立了嶄新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爲我國爾後的一切進步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各方面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建黨節歷史由來 篇六

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7月成立後,在反動軍閥政府的殘暴統治之下,只能處於祕密狀態,沒有公開進行活動的環境。在大革命時期,黨忙於國共合作、開展工農運動和支援北伐戰爭,沒有條件對黨的誕生進行紀念。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處在更加艱苦的農村戰爭環境或者在白色恐怖下進行鬥爭,仍沒有條件組織統一的活動來紀念黨的生日。直至1936年當中國共產黨成立十五週年的時候,黨的一大代表陳潭秋同志在莫斯科出版的《共產國際》雜誌第七捲上,發表了《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回憶》一文,以表示對黨的誕生的紀念。這是慶祝中國共產黨誕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一大是1921年7月底開幕的,但沒有具體的日期。這篇紀念文章是以一大開會的月份爲依據的,而不是以一大開幕的具體日期爲依據的。當時,還沒有舉行過羣衆性的紀念黨的生日的活動。

當時,在延安的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始人只有毛澤東和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七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爲缺乏檔案資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爲黨的誕生紀念日。

“七一”作爲黨的生日,最早見於中央文件是在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週年抗戰四週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__週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__週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採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並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把“七一”作爲黨的生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