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四羣教育活動民情日記

目錄

四羣教育活動民情日記
第一篇:民情日記四第二篇:四深入民情日記第三篇:“三同四民”民情日記第四篇:三萬活動民情日記第五篇:三萬活動民情日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民情日記四

2014年4月18日

今天,我同我辦兩位同志再一次來到馬場鄉魯迫村,這已是我第四次來到聯繫點開展工作。

現今,正值農忙之際,而雨卻不見來臨,這對於農業生產而言顯然不是什麼好事。雖然,今年尚早,也許過幾天就會有大雨,但是或多或少已有幾許乾旱的意味,今年不會再像前兩年那樣旱情嚴重吧。我正這樣想着,我們已來到魯迫村活動室。

村支書們早已在活動室外等着我們了,走進村會議室,我們開始了對村工作情況的瞭解,通過支書們的介紹,我們對於村裏面的生產、生活情況有了進一步的瞭解,知道由於旱情,有好些村名組存在人畜飲水困難,希望我們能幫他們協調一些水管;還向我們提出辦公條件不好,希望幫助村民卻不能夠,比如,爲他們複印身份證,戶口什麼的,這些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聽支書一番話,心裏沉甸甸的,很感難受。我門答應他,儘量幫助他們協調一些水管,並儘可能爲他們送去一些辦公用品。

一天下來,心裏異常難過,爲支書的胸懷,也爲天

公的無情。這句是這一天我下鄉的感受,希望下一次我們到來天氣不在這樣乾旱,這樣就好了。

第二篇:四深入民情日記

當前危房改造進展緩慢原因分析及建議

4月15—17日我鎮民政所對全鎮2014年第一批危房改造戶16戶進行了全

面督查,從督查的情況來看,進展不平衡,尚有2戶仍在籌備中,14戶已動工,完成工程的50%只有6戶,總的情況來看進展緩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影響:

一、天氣條件惡劣,紅磚出廠數量減產。去年11月——今年3月底,長時間的陰雨,其中近100天的凍雨天氣,影響了建築材料紅磚的燒製,全鎮5家較大型紅磚廠,只有1家紅磚廠有自動烘乾設備,不受凍雨的影響,其餘4家因爲磚坯需在露天曬場曬乾後才能燒製,因長期凍雨,磚坯無法生產,嚴重影響了紅磚的出廠數量,造成磚廠門口拉磚車排隊拉磚,排一天隊,只拉一車紅磚。

二、元旦、春節喜慶時間,磚廠勞動力普遍缺乏。元旦,春節期間,磚廠工

人普遍放假,時間達20多天,磚廠只留了少數看守人員,無法生產,只好停產。建房戶多數沉浸在喜慶當中,沒時間籌備建房事宜。

三、建築材料漲價大。由於天氣原因,紅磚數量減少,價格上揚。從去年的

出廠價0.28元/個,漲至今年0.38元/個,增長35.7%;由於全縣對河道採砂進行了綜合治理,制止亂挖亂採,且對河道採沙權經行了公開拍賣,採砂量減少,價格上揚,從去年的80元/m3漲至今年的180元/m3增長125%,建房戶持觀望態度,希望建築材料降價。

四、人工工資增加。由於物價上漲,去年建房,砌牆體單價38元/m3,漲至

今年49元/m3,增長28.9%。粉刷8元/㎡,漲至今年12元/m3,增長50%。

五、春耕生產。3——4月份,多數建房戶要準備春耕,準備種子,農藥、

化肥等,擠佔了生產資金,對建房戶造成了影響。

六、村兩委對建房戶的建房進度沒有及時掌握,村兩委向鎮爭取建房指標積

極性很高,想方設法爭取,但建房指標到建房戶手中後,沒有及時督促建房進度,造成至今仍有2戶未動工,多數戶進展緩慢。

建議:1、鎮成立督查組,由分管領導任組長,實行10天一督查,1月一小

結,督質量、促進度。

2、村兩委和駐村幹部要堅持以民爲本,爲民解困,積極幫忙建房戶,協助調處矛盾糾紛,解決資金籌措,材料準備等問題。

2014年4月17日

第三篇:“三同四民”民情日記

“三同四民”活動民情日記

高安市體育局工作組

2014年11月7日星期一

在召開完本單位機關幹部“十要十戒”情況通報會和迎接市人大執法規範化檢查工作之後,我局“三同四民”活動工作組在劉局長的帶領下,就火速趕往活動點——楊圩鎮楊圩行政村參加由宜春市菸草局和高安市體育局二個工作組共同召開的政策宣講會。10點鐘宣講會在行政村會議室如期舉行,參加會議人員有宜春市菸草局、高安市體育局工作組全體成員、鎮掛點幹部、村幹部、行政村全體黨員、村民小組長和村組會計共62人。宣講會分二部分進行:第一部分先由工作組進行政策宣講,第二部(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分徵求村、組參會人員的意見和建議,收集一批民情民意。

政策宣講分別由宜春市菸草局、高安市體育工作組各一名成員主持宣講。重點宣講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提綱、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市黨代會精神、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及法律法規。有針對性地做好羣衆思想政治工作,幫助羣衆自覺理解黨的政策,使他們真心擁護政策,自覺執行政策。

徵求意見和建議時,大家勇躍發言,圍繞着村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你一言我一語,總結起來大概是:1、楊宜公

路破爛不堪,相關部門又沒有及時修復,給村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羣衆意見很大;2、各村小組路路通沒有進行水泥路改造,村民出行不便;3、園田化改造工程沒有落實;

4、新農村建設沒有整體規劃,舊村改造阻力大進展困難;5、配合鎮集市規劃,姚家自然村拆遷遇阻力,拆遷戶存在漫天要價等等。

近二個小時的宣講會,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結束了。召開這次宣講會,對我們工作組收穫頗多:基層羣衆對政策的渴望是那麼的迫切,對各級政府的有所作爲又是那麼的期望,從他們質樸的言語中反映出來的問題,是我們各級組織特別是基層組織應引起高度關注的問題,只有關心羣衆、情繫羣衆 ,爲民幹幾件好事實事,才能少幾件糾紛和矛盾。

吃過午飯後,在村支書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困難老黨員梅篆劍家走訪。梅篆劍同志今年73歲,是原大隊長,老黨員,他本有四個兒子,但大兒子結婚生有二個孫子後不幸死亡,兒媳後來改嫁留下二個孫子由老人撫養,二兒、三兒天生啞吧,現都三十好幾沒有成家,仍由父母照看,四兒子外出務工十幾年音訊全無,估計也已客死他鄉。老人家自身也雙腳殘疾,行動也不方便,但幾十年如一日,撐起這個面臨破碎的家,我們對梅篆劍老人家庭表示同情的同時,對老人產生了一種敬畏,送上200元慰問金以表心意。

回程趕赴其他慰問戶路上,聽支書講各級政府和組織都

非常關心老人一家,解決了3個人的農村低保,二個在讀中學的孫子免除學雜費,每年還能享受國家困難補助,鎮(村)二級組織把老人家庭列爲重點走訪幫扶對象。相信,有各級組織的關心幫助,梅篆劍老人的家庭一定會興旺,生活一定會一天比一天好。

第四篇:三萬活動民情日記

三萬活動民情日記

連續幾天的朗晴,我的心也象這炎炎烈日一樣心焦,想着荊江村一二三組村民的秧腳,在陽光曝曬之下,已成爲白田。村民的谷種已破胸發芽,不過兩天必須得播下,時間不等人,抽水整田已迫在眉睫。我們三萬工作組在走訪中獲悉這一情況後,顧不上休息和勞累,一起來到荊江村書記劉在良家,協調解決此事。劉書記也不含糊,馬上召開村幹部會議,商討解決方案,第一套方案是拉閘放水;第二套方案使用挖機開挖一道引水渠;第三道方案是用抽水機轉水。通過各位代表的一致討論,一直到晚上十二點,我們再一次到實地察看,最後形成決議:用抽水機轉水。第二天,汩汩的河水流進地裏,滋潤了人們的心田。三月進村入戶後,在荊江村的走訪中,工作組多次深入田間地頭與羣衆談心,實地查看溝渠排站設施的運行情況,村民向我們反映,該村一二三組是低中之高,水渠年久失修,灌溉基本上中斷,農產品種植基本上靠天吃飯,經過實地查看,我們向高黃工作組【水利局】領導反映,協同村幹部一起,決定在此興建一個排水泵,修造一條“u”形導灌渠。目前,導灌渠已基本完工,排水泵正在建設之中。我心裏時刻關心工程的建設,期望馬上竣工。

在六弓洲、萬馬、薛橋村走訪,最突出的是路的問題,特別是六弓洲村,人們形象地稱之爲“臺灣島”,向南接薛橋村的是一條長達兩三公里的坑坑窪窪的碎石路,雨後放晴兩三天,路面坑裏的積水依然能沒過車輪,影響村裏孩子上學,妨礙物質進出;向西通向萬馬的路,和向東通向大城池、雷劉村的路也好不了多少。總之是路難行,人怨恨。對於這幾條路,我們是深有體會的,有幾次下雨,騎車行走在路上,就差一點摔倒。我們三萬工作組在沈隊長的領導下,協同官薛中心國小夏校長、薛橋村薛書記、六弓洲楊書記、萬馬村楊書記等,寫了關於這四村修路的請示報告,報請白螺鎮、監利縣人民政府和縣三萬辦,通過努力,終於得到批覆,今年下半年正式立項修路。當羣衆得到消息,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我想:雖說我們是教育單位,拿不出資金來修路,但我們努力爲羣衆辦事的心是贏得了廣大羣衆的理解和支持的,羣衆也一定會擁護我們。

第五篇:三萬活動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4月18日,陽光燦爛,春風浮面。早上八點,我辦一行五人驅車前往夷陵區分鄉鎮天鵝池村農戶家中進行走訪。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來到了目的地——分鄉鎮天鵝池村村委會,老遠就看到村支書在大門口熱情的迎接我們。天鵝池村共有7個組,此次共要走訪507戶,因爲農戶家與家之間間隔太遠, 我們共分成三天走訪,10點鐘我們在村支書和小組長的指導下開始了爲期三天的走訪工作。

4月正是耕種的時節,有很多農民已早早下田耕地,所以很多走訪就是在田間地頭完成的。在距離村委會不遠的地方,是一大片油菜地,一位滿臉風霜,不到50歲的婦女正在田前除草,當村支書記介紹我們一行的來意後,她激動的不知道說什麼好,面帶農村婦女特有的靦腆,一個勁地說不會說,也不知道要說什麼, 只是說現在生活比以前可好多了,也很感謝政府來看大家。

據隨行的村支書的介紹,她叫李開梅,丈夫叫吳先軍,一家五口人,兩個女兒正在學校讀大學,丈夫在宜昌市一建築工地打工,一個月纔回來一次,所以的農活都是她一個人做的,還有一個婆老媽70幾歲了,一身的病, 每個月還要花錢買藥吃。她家裏種有三畝地,由於都是不平整的田,現在主要種的就是菜子、水稻和玉米,田埂邊上是種的桑樹,每年還可以養一季蠶,收入在五千左右。糧食基本是自給自足。當問及對國家種糧補貼的政策感覺如何時,她說國家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三畝地去年補了400多元,錢都打在卡上了,很明

白。當問及她最操心的事時,她說現在什麼都好,就是每年的收入太低了,小孩上學,老人看病都要花錢,就想多掙些錢改善家裏的生活狀況,掙的錢也沒有存下多少,到現在現居住的還是土房子。當我們表示會積極幫助她關於種養方面的問題,怎麼提高產量,還會找種養植專家在村裏組織講座,教村民怎麼把種植效益提高時,她連聲說了幾次,太好了,太好了。她說,現在的政策是越來越好了,我以後的負擔也就越小了。小日子也會越過越紅火。和李開梅告別後,我們繼續前往下一家,還有很的農戶的意見正在等成我們去聽取,去解決!

但願以下相關範文能對你有用:

“三萬”活動民情日記

“雙聯”活動民情日記

“三萬”活動民情日記

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民情日記

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民情日記

標籤:四羣 民情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