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村情民情日記

目錄

村情民情日記
第一篇:情暖農家活動民情日記第二篇:日記百姓民情 情牽百姓冷暖第三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第四篇:民情日記第五篇:民情日記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情暖農家活動民情日記

夏日走訪送清涼-"情暖農家"活動民情日記

婦聯主席 周棟青

2014年8月3日 星期六 晴

7月25日,我縣全面啓動了"人民在心中,轉型我先行,八區建設當先鋒"主題實踐活動。廣泛徵求基層羣衆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是開展這次主題實踐活動的關鍵環節,又適逢"八一"建軍節,做好"八一"慰問工作,對於踐行羣衆路線、轉變幹部作風、保障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在"情暖農家"活動中,我所分包的村是樑徐店村,該村是個千餘人口的村莊,經濟條件比較落後。自從和樑徐店村結緣後,該村的羣衆生活狀況和村情發展情況,就成了我的牽掛。8月3日,我帶着"人民在我心中,轉型我先行,八區建設當先鋒"主題活動的調查問卷,和縣婦聯副主席馬芳及一名工作人員來到了樑徐店村。

經過前幾個月的接觸,樑徐店村裏的村民有不少人已經認識我了。一走進村裏,就有幾個健談的村民過來和我搭話,他們言語質樸,態度誠懇,從個人經歷到家長裏短,從以前的困難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無話不談。我深切地體會到,村民們"傾訴"的意願很強烈,願意和我交流,敞開心扉互相溝通,即使是第一次見面,也毫無陌生感。貧困戶李春香告訴我,她丈夫患了癌症,家裏因看病花去了全部積蓄,還欠了8萬元的債,想申請低保,我認真地記在了隨身帶的筆記本上。 我們婦聯一行人,就這樣,一邊向大隊部走,一邊和街道上的羣衆聊天,順便將帶來的調查問卷發給大家,他們填好後,由村小組長負責將調查問卷收回。到了大隊部,我們和村兩委班子成員一起組織黨員代表、村民代表等16餘人,圍繞如何破解轉型發展難題、如何加快轉型發展進程、如何服務"八區"建設和重點項目、如何改善民生提升生活水平、如何提高爲民服務質量和水平等內容開展了座談討論會,會後發放了主題實踐活動徵求意見表和調查問卷。

從樑徐店大隊部出來,我又和村支部書記付懷德和婦代會主任宋小蕾先後來到貧困戶閆懷德、付懷喜、劉秀榮家中, 在看望他們的同時,順便給他們發放了基本科技致富的書籍,希望他們早日脫貧致富。

第二篇:日記百姓民情 情牽百姓冷暖

日記百姓民情 情牽百姓冷暖

自2014年以來,我鎮開展了以“記民情 解民憂 暖民心”爲主題的“民情日記”活動。九年來,鎮、村幹部共記載“民情日記”28569篇,爲民辦好事實事5708件/次,辦結率達93.2%,羣衆滿意率達100%。以“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連百家心;辦百家事,致百家富”爲目的的“民情日記”活動,引導了農村產業發展,推動了農村生態建設,增進了農村民生福祉,可謂“小本子記出大文章”。2014年“民情日記”活動作爲先進性建設長效機制在全省推廣,2014年再獲全省固本強基創新成果獎。

一、記民情,小日記導引“大航向”。“生產發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開展”民情日記”活動,促使幹部經常下鄉進村入戶,及時瞭解農民需要什麼,羣衆盼望什麼,希望幹部做什麼。從而爲鎮黨委、政府決策提供了真實、及時的第一手材料,確保了決策的科學、可行,有效地導引產業發展思路,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

如干部下鄉瞭解到我鎮氣候、土質適宜種植蠶桑,農戶有20多年的種桑養蠶經驗,但因農民缺乏組織、種植分散、規模小。鎮黨委、政府展開細緻的調研,制定了“山上抓竹木,山坡抓水果,山下抓蠶桑”,走蠶桑“一鄉一品”的發展道路。鎮設立了蠶桑生產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村設了蠶桑專幹,組建了蠶桑協會,建立了“公司+基地+協會+支部” 1

的生產模式,形成龍頭帶動、基地保證、協會促進、支部加強的蠶桑產業發展模式。出臺了各項優惠政策,鼓勵羣衆大面積連片種植蠶桑,做大做強蠶桑產業。全鎮現保有桑園面積達到了13000多畝,畝桑產值達4828元,蠶農人均收入達18280元,年產繭達到了2萬擔,產值達3000多萬元。2014年我鎮被評爲“省級蠶桑專業鎮”,2014年獲全國蠶桑科普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又如干部下鄉瞭解到近年珠三角地區來我鎮度假休閒、觀光旅遊的人羣絡繹不絕的情況。針對此形勢,我鎮在積極引導蠶農利用現有的蠶房設施等條件,多方籌措資金興辦蠶桑科普教育農家樂,不僅讓成人遊客在得到休閒度假同時,也讓小遊客受到很好的蠶桑科普教育。此外,我鎮還引導蠶農,企業深挖掘蠶桑資源,大力開發桑椹酒、桑葉茶、蠶沙枕、蠶桑食用菌等旅遊產品,提伸蠶桑產業附加值。我鎮通過延伸蠶桑產業鏈、將種蠶桑產業與旅遊產業結合起來,打造立體的生態產業,爲生態農業指明前進方向。五年間我鎮因蠶桑產業帶動農民增收人均達1200多元,做到真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實現綠色崛起。

二、解民憂,小日記推動“大建設”。近年來,在開展“民情日記”活動中,鎮、村幹部深入各村瞭解山林確權狀況。鎮黨委、政府就結合當前的林權制度改革,紮實推進林業生態工程,全面開展生態示範鎮建設。一方面根據民情積極實行“多種多砍、少種少砍、不種禁砍”的措施,嚴格控

制林木指標的發放,大力開展造林添綠活動,增加森林面積和單位面積蓄積量,進一步夯實了林業生態基礎。另一方面,根據村民積極探尋縣、鎮、村三級聯保聯管的林業管護新機制,依法保護和科學利用林業資源。

近年來,在開展“民情日記”活動中,鎮、村幹部瞭解到這幾年蠶桑發展勢頭非常好,許多農民通過種桑養蠶致富了。鎮黨委、政府就積極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的路子。制定了“一片新村一片桑,一幢新居一個池(沼氣),一處綠地一片林”的“桑—林—樓”生態新村發展模式,建設一批以淋頭新村、背坪新村、橫嶺下新村爲代表的“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淋頭新村還被評爲“省級生態示範村”、“省級文明新村”、“市衛生村”。

近年來,在開展“民情日記”活動中,鎮、村幹部瞭解到生態旅遊形勢相當不錯。鎮黨委、政府就充分利用我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資源的優勢,以及毗鄰車八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區位優勢,抓好石頭城、長圍、白圍等旅遊資源的開發和建設,大力開發採桑、喂蠶等農家樂旅遊項目,着力打造以蠶桑、溫泉、客家圍樓和峽峪爲特色的生態旅遊黃金線路。

近年來,我鎮通過小小“民情日記”,認清形勢,立足優勢,發揮特色,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力度,開創了生態富民強鎮的大好局面。

三、暖民心,小日記增進“大福祉”。通過開展“民情

日記”活動,變“羣衆上訪”爲“幹部下訪”,鎮、村幹部深入農戶,與農民羣衆談心訪情,心靈溝通,及時化解糾紛、處理矛盾。從2014年至今,我鎮鎮、村幹部下村累計73920多戶/次,處理民事糾紛16570件/次,辦實事好事5708多件/次。

如2014年汛期,都亨片區普降特大暴雨,容易引發山體滑坡,和平村車斗背村民小組尤其危險。鎮幹部通過“民情日記”瞭解這一問題後,我鎮高度重視,爲了確保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安排分管城鄉建設的班子領導帶領相關工作人員前往車斗背瞭解情況,並計劃將該村民小組遷往都亨墟跟和平黃屋村小組一起規劃建設新農村。目前,新農村已進入裝修施工階段,預計元旦期間可全面搬遷入住。

又如基礎教育工作,通過“民情日記”活動,瞭解到當前辦學條件後。我鎮不斷加大學校基礎設施投入,先後投入240多萬元用於學校d級危房改造,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基礎教育辦學水平明顯提升。全面實行農村九年義務免費教育,切實減輕了農民負擔。

又如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通過“民情日記”活動,瞭解廣大農戶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後。我鎮一方面積極籌措資金興建鎮衛生院門診大樓,大力改善百姓看病、就醫條件。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深入廣泛宣傳新農合政策,引導百姓參加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2014年,我鎮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19180人,佔全鎮農業人口的100%。

又如社會治安治理工作,通過“民情日記”活動,瞭解到當前社會治安狀況惡劣後。我鎮投入30多萬元,在全鎮範圍安裝視頻監控設備,加大監控巡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努力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再如,環境污染治理工作,通過“民情日記”活動,瞭解廣大農戶對當前各養豬場對空氣、水源污染相當嚴重情況後。我鎮果斷對轄區內豬場進行了摸查,並勒令限期整改,有效地杜絕了養豬場對環境的污染,深受百姓好評。

……

一篇篇的“民情日記”就是一串串幸福的雨滴,滋潤百姓心房;一本本的“民情日記”便是一盞盞關愛的心燈,暖徹百姓心頭。

“民情日記”記載的是民情,反映的是民意,解決的是民困。 “民情日記”,它在黨與人民羣衆之間繫上了一根血肉相連的感情紐帶,它是幹部與羣衆間的“連心橋”,它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幸福美好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和形式。時至今日,“民情日記”活動已深得我鎮百姓的好評與擁護,在今年鄉鎮換屆中,黨委、政府班子高票當選,圓滿完成換屆工作就是最爲生動的體現。今後,我鎮將在省、市、縣委的領導下,進一步總結經驗,對“民情日記”工作常抓不懈,真正做到“日記百姓民情,情牽百姓冷暖”。

第三篇:民情日記 民情調研

民情 日 記

水竹中心校餘正燕

當前,農村越來越多的家庭夫妻雙雙遠家離鄉,陸續走上了外出打工、經商的行列,有些兒童的家長不可避免地盡不了家長監護的責任,而他們的孩子只能留守在家庭,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代養,這部分遠離了父母親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便成了農村特殊羣體。這一特殊羣體的成長、教育已成爲家庭、學校、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優良環境,勢必影響他們的每一步成長,只有創造優良的環境,纔會讓他們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劉(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順香是八年級年級學生水竹鄉雙旋村,一個文靜而漂亮的姑娘。正是由於她的文靜,以至於她在上課時也極少發言,有時就呆呆地做着,不知在想些什麼。本學期來每次作業總是拖拖拉拉,不能及時完成。而且,最近書寫越來越慢,成績也越來越差。針對這個情況,我和班主任決定對她進行一次家訪,希望能夠聯合家長的力量一起幫助取得進步。

二、處理和解決

還沒去家訪,剛跟劉順香說了一下,沒想到她的眼淚就掉下來了。看來,她也知道自己自從他爸爸去世後,她學習中的現況,摸清她心裏的想法,對症下藥,針對她的一些特殊情況,媽媽要多關心她,多和她交流談心,老師也要如此。讓她感受家庭和學校的溫暖。放學後我們來到水竹想把村劉順香家,她媽媽一人默默的坐在沙

發上。看見我們來家訪,晃晃悠悠的站起來給我們讓座。一進家門,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張黑白照片,簡單的傢俱,一張四方桌,幾張椅子,一臺很舊的電視可以算是值錢的家當了吧。

剛一坐下,還未開口,這位母親的眼眶便紅了,劉順香媽媽向我們反映了一些她家的情況:她們本是三口之家,雖不富裕但是幸福美滿的家庭。一年前張燕的爸爸得病,經過兩次手術,本不富裕的家庭變得一貧如洗。十幾天前再次發作,離開了她們母女,離開了這個家。她由於過度憂傷和疲勞,也患病多日。孩子請親戚朋友照顧,看了她的回家作業,也發現了她作業馬虎、學習也不夠理想。常常還發現她夜間偷偷地哭,吵着要爸爸--------聽着聽着,我的眼睛模糊了。我想同劉順香學的速度慢、厭學有着複雜的原因,要幫助她除了耐心更需要愛心。讓她時時處處感到同學、老師在愛她,關心她!瞭解她的所想,關心她的情緒,多一個擁抱,多一個微笑,多一次理解,不是強調她作業做得夠不夠好,不是需要她一開始就要成爲最優秀的孩子。她是在該得到理解的時候沒有得到理解,是在該擁有老師關愛時沒有得到關愛,是在她該得到家長幫助時沒有得到幫助。這時作爲老師我決定重新出發,從心出發,慢加等待,愛加理解,注意家校交流溝通,讓孩子重新找到自己。

家訪回來,我馬上向街道網格領導反映此事,併爲這個家庭申請了低保,讓她們感受政府的關懷,在經濟上儘可能幫助她們。

並讓她幫老師發作業,讓她與最能關心同學的孩子做同桌,讓她做她期望做得,真誠的發現她的優點,及時表揚;真誠看見缺點,及時指正;對她不責備,對她不發怒。以人爲本,以人的身心素質爲本,這不僅是教育的出發點,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對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輕視的,否則,就無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

從心靈關注的角度來看,兒童的心靈具有可塑性,同時也是一顆脆弱的心靈,一顆向上的心靈,一顆善於學習的心靈。所以教育的效果,並不在於教育內容本身的正確與否,而主要在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是否貼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實際。

三、感想

在這樣走訪的過程中,獲知羣衆心聲,“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正在成爲 “爲居民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爲他們排憂解難”的載體,並在逐步成爲常態。走進學生家庭,就帶去了政府的關懷、學校的重視、老師的關愛,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的對話和交流,匯成一股淙淙的小溪,流進學生的心田,必然激起學生心裏的浪花。心靈的距離,有時就等同於腳下的距離。網格走訪就是教師與學生家庭的零距離接觸。

第四篇:民情日記

村裏植樹日記2014年5月8日晴 今天村裏準備栽樹,我們沒有休息,所以格外的期待,我們早早地起了牀,就直奔集合地點。村民都唧唧喳喳地討論着植樹這件事,有的在想像植樹是簡單還是困難,有的在討論我們會植什麼樹,有的在滔滔不絕地傳授着植樹的技巧。看着農舍裏跑出來的雞鴨,還有路旁開得爛漫卻有幾分孤芳自賞的意味的杏花,異常地激動,空氣中洋溢着興奮與躁動的因子。

組長劉進帶着我們直奔樹苗,幾個人就扶起了一株樹幹最粗的,最健壯的樹苗,繼而爲它找個“安身之所”去了。這片山坡因事先挖好坡,左挑右選,選中了其中一個挖的最深的坑,其中一個人扶住樹苗,其他組員則一個拿鏟子,一個拿鋤頭,開始刨土,埋根,填土。平時看似簡單的剷土掩埋,根埋得不夠深,不夠紮實,我們又一次拿起鏟子動土,並把坑挖得更深,讓這棵樹以後能更好的在地下吸收水分,茁壯成長。日上三竿,太陽的光輝灑遍了上坡,我們逐漸感到了疲勞,紛紛脫掉了外套,可是把這棵樹種好的信念一直根植在心,所以誰也沒有選擇到山上去休息,都盡己所能地爲把它打造爲將來長的最好的樹做着貢獻。

一個半小時後,在我們反覆填土,反覆夯實基礎下,這樹總算是順利栽好,我們站在坡上俯視,覺得它真是衆多樹中最挺拔,最強壯的一棵,雖然別的組早已有了五棵,六棵的戰績,可是我們依然自豪地認爲我們的這棵是最有希望成

長爲參天大樹的。我們是既要數量又要質量,高興之餘我們又擡起了一棵樹苗準備在植一棵,這次可比上次有經驗多了,也順利多了,沒用多久,便有成功的植好了一棵,這可雖然顯得不如上一樣強壯,小小的樹架中彷彿有一股拼命向上的力量,我們一改剛開始植樹的煩惱,密佈汗水的臉上是欣喜的笑容。

第一顆樹的種植消耗了我們太多的時間,轉眼,我放眼望去,果真是一片綠油油的整齊的一排排楊樹,挺立在村主幹道兩側,將來爲村裏的人們乘涼,嬉戲,讓村裏有了生氣,我相信它們一定能在這溫暖陽光的照耀下茁壯成長。

第五篇: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標雲崗國小肖玉梅

爲深入貫徹落實《團風縣教育局關於開展羣衆教育實踐活動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黨同人民羣衆的聯繫,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員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作風建設,積極主動深入羣衆訪民情、解民憂、辦實事,搭建起黨員幹部、教師與羣衆的連心橋,3月14日下午,上巴河鎮標雲崗國小全體師生和家長聚集一堂聆聽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感恩”教育課。

此次活動該校領導高度重視,積極組織,精心佈置,確保達到學習效果。感恩勵志教育講師團汪豐老師以生動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深深感動着在場的每一位學生,使他們深刻理解了父母的不易,明白了老師的崇高,也爲自己過去不理解父母、不敬重師長的行爲深感懊悔。

在場的每一位家長拉着自己的孩子、孫子人人都是熱淚盈眶。現場同學都感動得淚流滿面,有的失聲痛哭。五年級同學餘奇偲帶着嘶啞的聲音,面對自己的母親哭喊着:“媽媽,您辛苦了!媽媽,我愛您!”在場的一句句、一聲聲呼喊,燃放出孩子對親人和老師的熱愛,也燃放出老師和父母眼中感動的淚花。實現了淨化心靈、知曉感恩、明理導行的目的。

本網推薦訪問其他精彩內容: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民情日記

標籤:村情 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