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領導幹部民情日記(精選多篇)

目錄

領導幹部民情日記(精選多篇)
第一篇:縣委黨校“領導幹部大下鄉”活動民情日記第二篇:縣領導走訪民情日記第三篇:幹部下鄉民情日記第四篇:一名普通幹部的民情日記第五篇:幹部下鄉民情日記範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縣委黨校“領導幹部大下鄉”活動民情日記

“領導幹部大下鄉”活動《民情日記》

縣委黨校陳宏

時間 :2014年3月16日上午

地點:長江鄉會議室

九點整,與其他包鄉局成員單位領導,一道參加長江鄉2014年農業農村工作會議……。

時間:2014年3月16日下午

地點:福山村村辦公室

一點三十分,黨校領導在包村鄉幹部的陪同下,到福山村與村兩委成員共同商議村發展中存在問題的解決辦法,謀劃今年村裏工作。

一、種植業調整示範種植。福山村打算拿出20畝土質好的黑土地來搞玉米示範種植,進行種植結構調整試驗,並在鄉村種植示範帶上花大氣力作好種植業結構調整的引領示範工作,在種給農民看、帶着農民乾的同時,加快全村的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

二、水利、橋樑工程修繕。福山村地理位置特殊,西鄰嫩江,南鄰門魯河,屬兩面環水地帶,在福山村的西側堤壩地段有一個缺口,雨水大江水上漲的時候水將衝進農田,福山村打算在上級部門領導的支持下,在今年雨季來臨前將這

個缺口力爭封閉上,盡力減少水毀田。村民迫切希望在大下鄉活動中能把進鄉、進村的的1號、2號橋重新修繕,以免險橋給村民出行帶來危險。

三、黨員隊伍結構急需調整。發展新黨員、建立好積極分子隊伍工作中,儘快改善隊伍年齡老化作用發揮不到位的現狀。福山村現有黨員30人,黨員平均年齡達59歲,結構老化,煥發不出黨組織的活力。在今年打算髮展年青黨員和積極分子各2人,給村黨組織輸送新鮮血液。

時間:2014年3月16日下午

地點:福山村兩戶貧困村民家中

三點十五分。座談會後黨校領導又對貧困村民和貧困黨員進行走訪。在貧困村民李忠文家,校領導瞭解到李忠文父子已出外打工,多病的妻子劉豔芝在家留守,家裏僅有三垧河套地,靠土地微薄的收入和在當地乾點零活的不穩定收入,家境生活窘迫,就其貧困原因和致富門路校領導與在場的包村幹部一同幫助剖析,併爲她送了慰問金,鼓勵劉豔芝要克服困難、增強信心,在組織的幫助下早日脫貧。在貧困老黨員闞玉彥家中,校領導與82歲的闞玉彥老人及家屬進行親切交談,對身患腦出血病症,常年坐輪椅,生活不能自理的闞玉彥老人安慰到,你是爲共和國安寧出過血,出過力的人,組織不會忘記你,要安心養病,安渡晚年,當了解到

老人相應待遇因體制和其它原因還沒有兌現時,校領導表示與鄉村領導在政策範圍之內,條件符合要求的情況下,幫助落實好相關政策,讓黨的關懷進一步惠及老人。當接過慰問金時,這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的老戰士及家人感動萬分,對黨的好政策和各級組織的關懷讚歎不已、連聲稱謝。

時間:2014年3月16日下午

地點:長江鄉政府小會議室

下午四點左右,在走訪貧困戶後,黨校領導又回到長江鄉會議室與長江鄉領導班子進行了座談,對鄉里今年的幾項重點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議,並對福山村的情況與鄉領導進行了溝通,對有關村民利益的問題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並對村上儘快改善落後面貌的有效途徑進行了探討,還就幹部大下鄉活動下步工作進行了研究,經議定在近期由黨校倡議發起在長江鄉全鄉範圍(以福山、長江兩個村爲基礎)舉辦一次綜合講座報告會,以解讀中央一號文件,傳授農業生產技術和畜牧養殖技術爲主要內容,爲進一步加強農民科技種田意識,加快致富觀念轉變,促進農民增收做出積極貢獻。

第二篇:縣領導走訪民情日記

帶上責任 帶上真情 走進你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2014年1月6日,星期五,小雨

1月6日上午,我來到了**鎮**村走訪。這天碰巧是小寒,氣溫在5℃以下,還下着濛濛小雨,有點冷颼颼的。**鎮是我掛點聯繫的鄉鎮,也是我基層工作的主陣地之一,想起那些農民朋友以及與我一道幹事創業的同志們,雖未天天見面,但心中總是念念不忘、心暖乎乎的。

**村現有人口2680人,其中貧困人口138人,佔全村總人口

5.1%;耕地360餘畝,人均純收入2200元左右。

一個國家對老人的態度,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代表着一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素養。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一名黨員幹部,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去弘揚和繼承這一優秀文化傳統。於是,我們首先來到位於鎮政府旁邊的光榮敬老院。鎮民政所長介紹到,光榮敬老院創辦於上世紀50年代,佔地5800多個平方,目前有供養對象52人,管理人員4人。看到我們進來,院裏所有老人都很開心,不由自主的鼓起了掌聲。在給老人講明來意並送上春節祝福後,老人們樂開了懷,就彷彿晚輩回家與他們團聚一樣。隨後,我們察看了敬老院的食堂和宿舍,詢問了老人們的伙食、住宿等情況。據院長介紹,敬老院現有耕地1.8畝,加上黨和政府每年的補貼、關懷,院裏每年收入超過

2.6萬元,能夠滿足全院正常的開銷。

從敬老院出來後,我們又走訪慰問了農村低保戶謝桂英、貧困戶葉光福和困難黨員謝紹海。在體弱多病的謝桂英老人家裏,我要求鎮裏的幹部,要及時對老人的房屋進行檢修加固,並叮囑 - 1 -

老人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麼困難要隨時向當地黨委、政府報告,也可以直接跟我說。看着老人信賴的眼神,我們離開了謝桂英老人家。在困難黨員謝紹海家中,我瞭解到,他今年67歲,早年曾在部隊服役5年,已患腦溢血多年,生活難於自理,加上妻子多年前患上了糖尿病,至今仍需打針服藥維持生命。家裏就老倆口,靠着政府的困難補助及自己的一點養殖收入維持生活。交談中,老人還講出了心裏話,作爲一名黨員,再也沒能力爲黨的事業做貢獻,心裏很愧疚。從他家裏出來後,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深深體會到一名基層黨員信念的堅定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通過今天的走訪,讓我真正瞭解了基層,真正聽到了一線的呼聲。回顧今天的走訪,短暫而又難忘,讓我對走訪有了更深的感觸,同時也有不少收穫。

收穫之一:走訪調研密切了幹羣關係。緊緊依靠羣衆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革命戰爭年代,正是依靠羣衆我們黨才取得了偉大的勝利。走訪調研架起了領導幹部與人民羣衆之間溝通的橋樑。通過走訪調研,深入基層、集思廣益,服務羣衆、排憂解難,切實轉變幹部作風,改善黨羣幹羣關係,對進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推動發展、促進和諧有着重大意義。

收穫之二:走訪調研發現了真實問題。在走訪慰問中,羣衆說的最多的話是感謝,而我卻親身感受到了困難羣衆生活的不易。近年來,雖然農村的生產生活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問題依然突出,路難走、水不暢、環境差等現象還普遍存在;雖然我們加大了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對生活困難的羣衆每年都發放低保資金、一次性生活補貼,但這也只是杯水車薪,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有“空巢”老人的生活問題,看病貴、就醫難等問題,仍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

收穫之三:走訪調研明確了努力方向。此次走訪調研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如何加快農村經濟發展?這讓我想起了鄧小平同志的那句話: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我想,要堅持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快發展,造福羣衆。因此,我們要牢記“發展爲先、生態爲重、創新爲魂、民生爲本”的理念,全力以赴搞好“四化”建設。

爲官一任,發展一方。作爲黨員領導幹部,無論居於何職,都要經常深入基層走訪羣衆、瞭解民情。基層是一個大舞臺,更是一個傳遞百姓心聲的平臺。今天的走訪,感人肺腑,受益匪淺。基層是我家,羣衆是親人。我想,身爲一名黨員幹部、人民的公僕,不僅要帶着責任和義務,更要帶着真情和祝福走進基層,走進我們的親人,那樣,才能走的更真、更實、更遠……

第三篇:幹部下鄉民情日記

2014年1月7日,房產管理中心主任***帶着領導班子成員驅車近一個小時來到**鄉*村的貧困戶家中進行慰問。對韓保良、韓大山、韓保新、韓小勇等貧困戶、留守戶一一帶去了食用油,方便麪等生活必需品作爲過節的禮物,詢問了大家的生活難處,鼓勵大家要努力生活。對韓有福等致富戶詢問了致富經驗,讚揚其帶頭模範作用,鼓勵他們帶領村民走向共同富裕。

來到貧困戶的住地,走進了他們的房間,看了他們室內簡陋的陳設,***主任心裏很不是滋味,不住的感慨“不容易!”,“人們需要幫助,我們的工作做的還是不夠,我們還是不夠體貼……”他不斷的這樣自責着,我知道這段時間他一直在忙碌,好不容易今天可以休息,但一大早就嚷嚷着要去探望他們,他說年底大家都很忙,但是羣衆這個時候更需要我們。我們不能懈怠。

韓大山的家裏是破舊的青磚房,門口大門是兩塊木板經歷了歲月的摩挲已經露出道道刻痕,放佛是兩個老僕人,多少年風雨不改的爲他的主人守護那小小的庭院。開門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地地道道的農民的臉,憨厚,淳樸中洋溢着滿臉的微笑。

“你們是政府的人?我認得你們。”

“韓大山,快過年了,準備年貨了麼?”

“呵呵,呵呵!”

韓大山樂呵呵的接過***送給他的生活慰問品,揮動着手讓大夥進他的屋子。***彷彿發現了什麼,把油從他手裏拿了過來。

你的身體可又不好了啊,我來替你拿着吧。

韓大山依舊是那樣樂呵的笑着,我這時才發現他走路時腿腳有些不靈便。他的身板有些佝僂,頭髮也白了很多,一個四十多歲的男人,走起路來卻像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

屋門敞開着,雖然說是大白天,但是屋裏的光線依舊很昏暗。裏面的東西很少,除了兩個水缸幾乎看不到什麼傢俱,更不用說什麼家用電器了。但是正門口的那張八仙桌子卻收拾的乾乾淨淨。韓大山坐了下來,

“還是收秋落下的毛病?”***質問他。他不好意思的低了下頭,笑着點了下。

“你要照顧好孩子,有困難找黨,找政府,不要再這樣一個人承擔了,你要是身體不好,孩子怎麼辦,你要多爲孩子着想。”

原來韓大山的媳婦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經走了,他一個人撫養着孩子,加上自己常年病患不斷,身體狀況愈加的惡劣。他有兩畝地,本來他這樣的困難戶每到農忙的時候村裏都要幫忙的,***主任也多次向村裏、鄉里反應了他的情況。但是淳樸的他不願意麻煩別人,一個人不聲不響的就把東西收到了家裏。勞動量一大,他的身體就受不了,以至於現在連

走路都有些搖晃。

這時候一個孩子跑了過來,一上來就要拆方便麪,被韓大山給揮斥住了。

“呵呵,吃吧,就是買給你吃的。”***笑着把包裝袋撕開遞給了孩子。孩子躲在韓大山的懷裏,有些膽怯的接了過來。

出去的時候***拿出了愛心卡,寫上了自己的聯繫方式。“我們要走了,這是我的電話,記住,有什麼事你就直接打給我,老韓,你的身體不好,遇到事情千萬不要再一個人扛着了。”他握住了韓大山的手,韓大山有些激動,兩隻手都團了過去。在門口我們向韓大山揮手告別,他和他的孩子使勁揮着手,動作有些誇張,但那瞬間我看見他的眼圈有些發紅。

再見!

風依舊很大,路面的水坑已經結了冰。嘴邊的哈氣讓眼前感覺霧氣濛濛。***和班子成員已經離開,這時我回過頭看了一下,韓大山和他的孩子在站立在風中,不住的揮着手,那一大一小兩個身影像兩尊雕像一樣佇立在風中,他佝僂的身體在遠處看來更加微小了。

再見!再見,我們還會回來的……

貧困戶中,韓和平媳婦常年臥牀,兒媳婦走失,兒子常年在外務工,自己一個人照顧癡呆的孫子。

韓保新離異,自己輕微腦癱。家中無勞動力。

韓平定六十二歲,兒子常年在外務工,家中無勞動力。 萬秀花,男人早逝,自己在外務工,七十多歲公公在家照顧孩子……

此一行一共對二十戶貧困戶、留守戶、五保戶等困難羣體進行了慰問,其中對突出的韓小永,韓保新等人進行了座談。目前,我們的社會主義還處在發展中階段,還有很多人需要黨、需要政府的關懷,我們也會不懈努力,竭我們所能的儘自己的一份力,也希望社會各個方面都伸出援助之手,盡我們所能,共同去關懷這個大家庭中落後的人們,讓我們共同攜手,發展社會主義,奔向幸福。

第四篇:一名普通幹部的民情日記

一名普通幹部的民情日記

2014年3月,縣委吹響了“三問三解三服務三促進”幹部下基層的號角,我有幸成爲其中一員。在這段下基層生活中,我經歷了許多,感慨良多,受益也頗多。

一心撲在工作上的好乾部

5月26日(星期六)晴

本週我們不休假,根據工作安排,今天我和鎮幹部肖磊要去東麗村督導檢查該村的養老保險收繳及平安創建工作。我們草草吃完早餐後,就騎着摩托車來到東麗村支書周文東家。我們見到周支書時,他正忙碌着寫彙報材料。他見到我們到來,立即起身讓座,又是敬菸、又是端茶倒水,甚是熱情。我們說明來意後,他把整理好的材料取出來,我們仔細翻閱、查看。該村的資料很齊全,所製作的材料內容全面,工作做得非常細緻。然後我們又詳細詢問了養老保險收繳情況及所遇到的困難,周支書介紹到:“我們村應參保329人,已經繳費316人,還下欠13人。這13人長期在外務工,一直無法和他們取得聯繫。昨天,我主持召開了村“兩委”班子和4個組長參加的會議,專門研究此事,已經有了初步方案,預計6月中旬完成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

我們檢查工作的,不僅要聽彙報、查閱資料,實地走訪調查更重要,這樣工作纔有成效。於是我和肖磊同志對東麗村的養老保險收繳及平安創建工作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我們走訪了周文瑞、周明田、周明玖、楊德連等十幾戶農戶,他們都對村支書周文東同志讚不絕口。他們說:“周文東是個好同志、是個好乾部,一心撲在工作上,把我們都當親人看待。在養老保險收繳過程中,他親自帶領 1

村主任、文書、組長挨家挨戶的宣講(本站:),把政策講清說透。如果我們有困難,暫時拿不出錢,周文東說:“只要你們把政策領會清楚,暫時沒錢交沒關係,我先給你們墊上,等你們有了再還給我”。在平安創建工作中,他帶領村主任、文書、組長挨家挨戶的發送資料,把法院、檢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的宣傳資料整理的整整齊齊發到我們手中,還仔細講解上面的內容,讓我們對平安創建有了一個全面、更高的認識”。

我們把老百姓對他的稱讚說給周支書聽,而他卻淡淡一笑,說:“做這點工作算什麼,他們這樣讚揚我,真是太擡舉我了。做這些工作,只是盡了我做支書的本職而已,和郭明義同志比起來,我和他相差十萬八千里了。2014年5.12大地震,對我們村來說,既是一場災難,又是一個機遇,真是禍福相依呀。雖然這場大地震讓我們全村人民失去了家園,但卻讓我們全村感受到了黨的溫暖和關懷。在各級黨政機關及愛心人士的關心和幫助下,我們全村羣衆從高山上搬遷到平壩裏,都住上了新房子,有了新家園,這都是黨的政策好呀!作爲一個共產黨員,儘自己本職、儘自己本分,又怎敢居功。我們村現在還在建設發展中,很多工作都需要我們全村人民參與,我苦一點、累一點又能算得了什麼?只要全村人民都能過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我再苦再累都值”。周支書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語,讓我們兩人感受頗深。

回到單位後,周支書的話總是縈繞耳旁。那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語,一份真情實意的表達,讓我從中收穫良多。一個普通的村黨支部書記,心裏時刻裝着的是自己的職責、是本村的發展、是全村羣衆。有了這樣深刻的認識和對村支部書記的敬畏感、責任感,纔有了東麗村順利實現整村搬遷,建設成爲新農村示範點的成就。周支

書,你是我們的偶像,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你的精神會激勵我們把工作幹得更優異、更出色。

農戶田地間走出致富路

5月27日(星期天)晴

早早起牀,吃完早餐後,我和鎮幹部肖磊來到東麗村二組村民周秀琴、周豔紅姊妹倆家。一到達目的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十幾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間地頭,忙碌採摘一串串黑木耳。見到周秀琴、周豔紅姊妹倆以後,我說:“你們姐妹倆地栽黑木耳產業做的很出色,我們是慕名而來學習取經地”。周秀琴卻幽默地說:“這幾天,正值三夏農忙,全村人整天忙碌在田間地頭。我們全家人也不能閒着呀!不然我們吃啥、穿啥?餓着了、凍着了那還不要緊,要是讓全村人說我們好逸惡勞那可就糟了呦”。我開玩笑說:“我們接到羣衆舉報,指責你們不好好種糧食,卻栽種袋料黑木耳,1畝地年收入達好幾萬元,讓他們看着眼紅。我們就爲此事,專門來走訪調查的”。一番幽默的簡短對話,頓時讓全場人開懷大笑。

我們和周家姐妹姊妹深入交流、攀談,瞭解到她們姊妹倆於2014年就外出學習地栽黑木耳技術。學業歸來後,她們自己就開始做實驗,學種植,完全掌握栽種技術之後,她們於去年種植了24000袋地栽黑木耳,純利潤達4萬餘元。於是,今年就擴大規模,栽種了6萬袋,預計純利潤能達12萬餘元。介紹到這裏,她們專門把我們帶領到2樓的陽臺上,指着不遠處黑木耳栽種區域對我們說:“這幾天,正逢下了幾場大雨,6萬黑木耳菌袋全部結出了菌耳,從這個角度看去,那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然後我們又詳細詢問了地栽黑木耳生產過程及市場銷路情況。

25歲的周豔紅很靦腆地回答道:“經過這幾年的經驗積累,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地栽黑木耳生產技術,成活率達95%以上。我們已和漢中、廣元等地的客商簽訂了長期購銷合同,我們在銷路上一點都不發愁。我來爲大家算一筆賬:種植1畝地糧食,就拿最好的年景計算,全年純收入不超過3000元,但栽種1畝地黑木耳,純利潤達2萬餘元,是種植糧食的6倍多。在我們這個地方,非常適應地栽黑木耳生長,這個產業的的確確是一項發家致富的好項目。從廟子嶺搬到東麗新村後,我和姐姐有一個願望:就是希望在我們的帶動下,能有更多的父老鄉親加入栽種黑木耳行列,我們願意爲他們免費提供技術指導,和父老鄉親一起發家致富”。周豔紅一番樸實的話語,深深打動了在場人的心。

返回途中,我被周家姐妹的思想和認識所感染。駐村入戶走訪的這些日子,也更深刻的認識到科學指導、科學發展對農村經濟提升的幫助。所謂“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在今後基層工作中,我要俯下身子,成爲羣衆中的一員,將日日瑣碎的工作長期的堅持下去,更加熱愛基層,真正架好羣衆和幹部的連心橋,也讓自己的青春在基層中閃光。

第五篇:幹部下鄉民情日記範文

幹部下鄉民情日記範文

201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晴

今天終於擠出點時間,吃過午飯,便帶領相關人員深入聯繫企業丹棱萬平紙業有限公司去了解他們的生產經營情況和麪臨的困難。

丹棱萬平紙業有限公司位於丹棱縣城東工業園區內,現有總資產8800萬元,公司註冊資本1680萬元。佔地面積76.8畝,擁有員工近200人,主要產品爲施膠瓦愣紙,年生產能力5萬噸,年產值1.5億餘元,年稅利超過2014萬元。該企業率先採用國內最先進的廢水循環使用零排放工藝流程,被省、市列爲重點關注企業,連續三年榮獲丹棱縣委、縣政府先進企業表彰;連續兩年被ms市政府授予“ms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榮獲四川省農業發展銀行aa+信用等級。

公司正投資7800萬元,新建第二條2.5萬噸高強瓦楞紙項目,該項目屬秸杆綜合利用工程,採用熱電聯產工藝,被列爲四川省火炬計劃,我見到了正在施工的現場。目前公司面臨的最大困難是流動資金不足。

通過實地瞭解,我感覺到這是一家底子很好,發展前景可觀的企業,下一步我將積極協調環保、金融等相關部門,將其納入技改項目規劃,向省上爭取污染治理和技改資金,幫助企業度過難關。臨走時,留下了電話號碼,並表示有任何困難可以直接聯繫,我將盡全力幫助協調解決,企業很感動,說“市委作出的主動作爲創一流爲民服務當先鋒的決定就是好,讓他們找到了主心骨,看到了希望”。

j小編推薦其他文章:

黨員幹部民情日記

幫扶幹部民情日記

掛職幹部民情日記

一名鄉鎮幹部的民情日記

援藏掛職幹部民情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