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狂人日記魯迅表達

狂人日記魯迅表達

狂人日記魯迅表達1

魯迅,是我國的大文豪。曾著書、譯書無數。他關心下層勞動人民;他那無數著作像茉莉花香一樣,隨風飄過,但卻讓有幸聞到花香的人一輩子回味它,記住它。他那第一篇本站——《狂人日記》,曾影響過無數學者,而我也深受其之薰陶。

《狂人日記》主要描述了在舊社會時,“我”覺得任何人都想吃人,而自己就是“吃人集團”的下一頭獵物,後來,“我”發現自己的哥哥就是他們的老大,而自己雖然要被吃,卻永遠也要揹負一個吃人的人的弟弟的罪名。當“我”覺得周圍的人都想吃自己時,發現孩子也想吃人,也吃過人。“我”不由得發出感嘆:“救救孩子!”

我看完這一篇日記,很傷心,也很驕傲。傷心的是這篇文章其實是在揭露舊社會的醜陋,在抨擊舊社會。獅子似的兇心,兔子似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這無疑是魯迅先生眼中的舊社會,這也是廣大窮苦勞動人民眼中舊社會的寫照。雖然文中的我是一個不吃人的人,可還是吃人的人的兄弟呀!何謂吃人,其實吃人指的是剝削百姓,魚肉百姓。而雖然“我”不是幹傷害百姓的人,但另外的腐敗官員卻幹了昧良心的事兒,而他們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雖無直接的血緣關係,卻還都是中國人,都是龍的傳人。這時魯迅先生的無奈,也是廣大愛國者的無奈。兄的的脣邊不但還抹着人油,而且心裏還裝滿了吃人的意思,這怎能不叫人悲哀,這怎能不使人着急呢?

但我也驕傲,因爲魯迅先生是偉大的救過英雄,是名副其實的中國人。他用“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精神喚醒了多少刀俎上的中國人。他就好像黑夜裏的一盞明燈,讓中國人看清前面是萬丈懸崖還是燦爛陽光;他就好像一根靈魂都是堅硬的棍子,幫助國人打退了一匹又一匹眼中冒着綠光,直勾勾看着國人的狼,勇哉,英雄!

在舊社會,也許有人會認爲安是最好的,但我卻認爲不安纔是最好的。在祖國危難之際,在人民危難之時,前者安是苟安,後者是大愛,比小愛更偉大,更樸實無華。只有在祖國危難時,舍小家而顧大家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就像魯迅先生一樣,“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魯迅的《狂人日記》筆下的我對吃人的人說:“你們可以改了,從真心改起!要曉得將來是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你們要不改,自己也會吃盡。即使生的多,也會給真的人除滅了,同獵人打完狼子一樣——同蟲子一樣!”這不是鬼話,而是真真切切的人話呀!即使亡國奴再多,但救國的人會更多,把亡國奴給消滅、埋葬,把苟安、苟存的思想從華夏大地上真正“吃掉’。其實人要以樹爲榜樣,樹的葉子就像各種挑逗你內心底線的誘惑,雖然樹在平時都在猶豫,就像葉子雖長在樹上,但風兒一吹,會顫動,有時甚至會掉落下來一樣,但一旦到了危難之際——冬季,樹就會把葉子脫落,只剩主幹和樹枝,就像把各種誘惑搜甩掉一樣,這時,即使再下雪,也打不到主幹了。魯迅先生就如同在冬季的樹,昂首挺胸,不被遭受的迫害和誣陷所妥協。魯迅之妻許廣平在《欣慰的紀念》中說:”魯迅好像一隻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這確實就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

《狂人日記》中的最後一句話“救救孩子”道出了魯迅先生的心聲。確實,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許還有;沒有受舊社會影響的孩子,或許還有。從此點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也非常重視對孩童的教育。宋朝宰相范仲淹說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魯迅先生真正做到了,他在廣大窮苦人民的心中永遠是不朽的,永遠是嘴高尚的。

魯迅先生的偉大,深入了每一個人的心中;魯迅先生的作品,已成了我靈魂之中的中流砥柱,成了我生命中必不可缺的東西。

狂人日記魯迅表達2

窗外又下起了雨,滴滴落在牆面上,坐在窗旁的我,腦中卻不知爲何又浮想起了那個黑暗的年代——那個被封建主義摧殘得不堪的年代。那時的魯迅先生,也應是坐在窗邊的辦公桌前,握着筆在記錄着當時生活的點滴。

而由這點滴彙集成的《狂人日記》,大概就是橫空出現在這亂世中最真實的生活寫照。文章雖不長,我卻在這本屬於“狂人”的日記中,讀出了令人膽戰心驚的生活現象。那時的人們,無情地進行着一種六親不認、毫無人性的活動—吃人,不論親人、愛人、友人、旁人,竟都一律無視。

那時的人們或者就只有三條路可走——吃人,被吃和反抗,而後者竟少之又少。看着國家與政府一天天的無能暴政,心懷天下的魯迅先生,義無反顧地握緊自己手中的筆,用他特別的藥方喚醒着國人們的心,讓危及民族的傷口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慢慢地進行着癒合。

魯迅當時雖是“狂人”,但他卻用着“狂人”的眼睛去仔細地觀察了四周,那些隨時張開血盆大口想要吞噬自己的人,他清楚,不僅僅是趙富貴,甚至連他自己的哥哥也成爲其中罪惡的一員。

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這幾個出現在第六節的句子,看似簡單,卻竟將一個黑暗的社會鮮活地呈現出來。魯迅先生毫不畏懼地直指當時社會統治者狠毒的“獅子似的兇心”;並含蓄地把那些無知的羣衆像兔子般怯弱。魯迅雖“狂”,卻無失心智,他藉助着外人對他的“瘋癲”看法,把當時對社會的黑暗和人們的軟弱的憤怒,全部寫在那些帶有批判色彩的日記集裏面。

魯迅雖“狂”,但是他堅定地在日記的後頭發出了能響徹雲霄的“救救孩子……”的吶喊,他想讓那些已經麻木的民衆醒過來,讓他們懂得什麼是爭取,什麼是反抗。我們再只要細心觀察這句話後也便會發覺,魯迅並沒有用大多數人都會用的感嘆號收尾,而是採取了省略號!因爲魯迅知道當時人們的吃人現象已難以根除,他深感絕望,而省略會一直延續下去,他呼籲的也不僅僅只是當時的人們,更是他們的後代,還會善存希望的後代子孫們。

是啊,如果沒有了這句吶喊,後來的人們何來力量懂得站起反抗,又何來今日安穩的社會?——但是,在今天,在我們身邊,我們卻養成了比吃人還要恐怖的習慣:我們面對日日衰竭的資源無動於衷;面對日日消失的綠地無動於衷;面對日日銳減的冰川無動於衷;面對日日流失的水土還是無動於衷。爲什麼?爲什麼?爲什麼?只是僅僅因爲我們單手沒有回天之力而放棄嗎?只是僅僅因爲我們只知金錢重要而喪失理智嗎?不!我們不能坐以待斃了,即使現在魯迅先生不能“狂”了,他沒能力再去喚醒我們了,我們只能靠我們自己!誰也不能再欺騙自己的肉眼,醒醒吧!全球暖化,汶川地震,青海乾旱。地球變“狂”了,它在用我們身邊的花草樹木,天地陸海告訴我們它已經無法再支持我們無情掠奪的心了!

“救救孩子”吧!不僅僅只是爲了我們的後代,也要爲我們自己想想,我們不需站起反抗,但我們只需要認真讀好書,心繫好我們這唯一的“搖籃”,不要讓它再傷痕累累,讓魯迅的這句吶喊不再用“……”收尾,而應用“。”收尾吧!

狂人日記魯迅表達3

衆人皆醉我獨醒,舉世皆濁我獨清。

——題記

狂人何其狂也!竟以爲兄弟親友、左鄰右舍都預謀着要吃他。狂人何其智也!竟透過禮教的重重迷霧看透了這個世界的吃人本質。狂人何其慘也!竟最終也免不了狂病“痊癒”,被世界徹底吃掉的命運。狂人啊,何不一狂到底?

《狂人日記》僅記兩天,卻出現了32處“吃人”。在每一處“吃人”的鉛字下面似乎都能看到一個顫抖的靈魂,它恐懼,它也憤怒。當狂人聽說鄰村佃戶吃掉地主的心肝時,他“從頂上直冷到腳跟”,終於開始認清社會的吃人本質。周遭的人都向他露出獠牙,因爲他不再受封建禮教的束縛,逃脫了所有人共同的枷鎖。愚昧而麻木的靈魂不能容忍這種對已經同化了自己思想的鎖鏈的挑戰,所以,不論用嘴,用手,或是其他方式,吃掉他,吃掉這顆渴望自由的心。

“獅子般的兇狠,兔子般的怯懦,狐狸一般的狡猾。”這是魯迅筆下趙家的狗,可這條土狗身上卻深刻的顯出人的影子。千年的封建思想植根於人們的生活,三綱五常和腐朽的文化在每一個愚民身上烙下的痕跡不可磨滅。每個人只是匍匐着,低着頭,從不肯望望頭頂上的太陽。他們認爲老的,舊的就是好的;新的,沒見過的就是惡的。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願望令每一個人的理想便是衣食無憂,別無他圖,可是落後的生產力決定了大多數人的勞作只是爲統治階級提供了營養。長期的苦難與掙扎讓人的心靈麻木了,空洞了,默默的接受了生來就受苦難的命運。腐朽的國家就由這一羣行屍走肉堆砌,怎能不風雨飄搖?

沉沉的奴氣無孔不入,人們不敢越過禮教的束縛揭竿而起,推翻這痛苦的根源。可是“人還是要吃的”,被剝削者也需要營養,於是喪失了人性僅存的同情心與憐憫心,對位高權重者阿諛奉承,喪盡尊嚴,又對慘況更甚於自己之人殘忍的侮辱與踐踏,從中取樂。如同狂人的大哥,雖知四書五經,曉各方道理,卻對鄰村吃人一事抱有快意,對狂人的“不要繼續吃人”的真知灼見嗤之以鼻,大發雷霆。可見人民不僅是封建國家這臺巨大的榨取機器的動力,也是它堅實麻木的維持者。

魯迅筆下狂人的時代已經過去,可誰又能說現在不是一個缺少狂人的時代?

法制建設漏洞百出,無數貪官污吏逍遙法外,真正被查的卻只是冰山一角;食品安全檢查年年進行,可面對滿桌佳餚卻依然難以安心下筷;環境污染觸目驚心,卻依然鮮有強力措施。這樣的社會雖不至於“吃人”,倒也並不太理想。我希望狂人出現,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我自己。

願我有一雙狂人之眼。

狂人日記魯迅表達4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書,讓人們認識了這廣闊無垠的世界。我在書的海洋中遨遊,它是知識的甘泉,使文采貧乏的人如干燥的海綿一樣盡情地吮吸着,從而使人神采飛揚,開闊了眼界。在讀書的過程中,仿若身臨其境。

外面下着淅瀝瀝的中雨,如珠簾般傾瀉下來,更給蒼茫的大地蒙上了神祕的布紗。我閒着無聊,緩緩的走向書架,抽取了一本我覺得陌生的書----《吶喊》,這本書是我姐姐的,因魯迅的文章大都看不懂,所以並沒多看。要說在下雨天看書時很愜意的,翻開第一頁,就向我們介紹了魯迅其人,魯迅是個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從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起,就用了魯迅這個筆名。

然而自目錄後就是《狂人日記》了,文章的開頭就像我們敘述了趙貴翁的臉色,小孩子們鐵青的臉,路上行人交頭接耳的議論等等都讓人匪夷所思,於是我帶着好奇心讀完了這篇小說。

這篇小說以第一人稱我來敘述,主人公生性多疑,敏感,有強烈的妄想症和迫害狂想症的心理活動,任何人的一舉一動都認爲別人要害他,讓人覺得他真是一個狂人。但他的思想十分活躍,想法也很特別。在這些鋒芒畢露,勾心鬥角的封建制度中,是一個覺醒的知識分子形象,最後他向人們呼籲救救孩子,想讓人覺悟起來,表現出他對封建制度的評判。他飽懷着對社會的希望,希望社會能夠覺醒起來。小說中主人公的哥哥講述了一部“吃人”的歷史,同時也揭露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文明史,更加體現了封建制度的兇殘。封建制度束縛了人的思想,使人身活在黑暗當中,讓人想起那時的社會真是殘暴。

然而,魯迅始終是一位直面現實的勇士,即使他內心中已經感到絕望卻仍然能站起來進行絕望中的反抗。而這種“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精神在今天也並非全部滅絕,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已經有人在呼籲保護地球、建立綠色家園,有人在“以筆爲旌”,尋找人類的終極價值,建設人類美好家園……

書真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呀!它不僅讓我豐富了知識,也讓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書是我的好朋友。讓我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去創建一個美麗的中國。

狂人日記魯迅表達5

接受所謂的中國式教育已有十年,也由昔日大人們眼中的乖孩子變成了人們所說的思想叛逆的高中生。

其實我想我還不算是叛逆的孩子,對於父母從來沒有頂撞只是不再按照他們的意願做事;對於學習,成績不至於科科掛紅燈只是不再像從前那樣一根筋地往書堆裏扎;對於時下年輕人所說的時尚,我既不哈日也不哈韓,既不仰慕誰也不崇拜誰。因此,結論是我還算是一個規規矩矩的中學生

然而在更多的時候,我在想自己活了這麼些年,究竟幹了些什麼?呵,17年,值得光榮的是完成了一項巨大的工程:就是把自己從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屁孩,變成一個正值花季雨季的高中生,但是很顯然這是一個錯誤的轉變,但是在這17個365天的日子裏,我除了吃得飽飽的,讓自己快快長大之外,還幹了些什麼?而10餘年的中國式教育又給我帶來了什麼?已經在理科班裏混了一年的我,早已回答不出鴉片戰爭什麼時候爆發,南京條約的具體內容是什麼,而這些問題,在高一時爲了應付考試,我可是滾瓜爛熟,想想這是不是所有中國學生們的悲哀,爲了考試,我們可以把整本厚厚牛津英語詞典背熟;爲了考試,我們可以把十幾本資料書填得密密麻麻;爲了考試,我們可以犧牲掉所有的興趣和愛好。然而,然而當我們結束掉一切考試,走出這個校門時,關於那些定理那些法則我們能記得多少?多年的校園生活,能夠讓我們回味的珍藏的又能有多少?

我們都是一羣瘋子!深知自己根本不適合這種近乎摧殘教育的體制,卻依然義無返顧地往裏陷,深知這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把它看得太重太重。

身處在這種教育體制中,我們無法盡情地笑,無法痛快地哭,無法肆無忌憚地揮舞翅膀,無法致死不渝地堅持青春的夢想。於是,當我們看到某個人跳出來把中國教育批得一文不值時,我們痛快。當我們看到某個人另尋他路成才時,我們羨慕。而然後呢,我們還是會跑到書店去看那些所謂的大學聯考狀元們的學習方法,還是會紮在學生堆裏討論數理化,語政史,還是會在無數個漫漫長夜裏孤軍奮戰。因爲身處在這種教育制度中,我們還有太多無奈。

我們矛盾着,我們猶豫着,但最終還是無法擺脫這種教育的束縛,於是我們繼續沉默着,因爲我們深深的知道背後那無數雙充滿期望的眼睛,我們辜負不起;十餘載的青春歲月,我們賭不起……因此,我們只能讓自己成爲瘋子,沒有快樂和痛苦,只是麻木地機械地學習的瘋子。在偉大的中國精英式教育下的一羣瘋子。

後記:既然已是瘋子,就只能毫不在意的繼續瘋下去,雖然不知道前方的路是該向左還是向右,雖然不知道自己還能走多遠,但只能跌跌撞撞地繼續走,繼續走……相信是路,總該會有盡頭。

標籤:狂人日記 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