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民情日記

清明的日記【精品多篇】

清明的日記【精品多篇】

清明節日記 篇一

今天,我們三、四年級的少先隊員們排着整齊的隊伍,去平泉烈士陵園掃墓。

走進陵園大門,只見寬寬的長廊兩旁長着許多蒼翠的松柏,他們象徵着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不時有春風吹過,兩旁的松柏就隨風搖動,好像在悄悄爲烈士們默哀,又好像在守衛着長眠於地下的烈士,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

藍藍的天空,雪白的雲朵,鮮豔的隊旗,閃光的火炬。幾百雙眼睛仰望着隊旗,幾百只小手舉過了頭頂,行着莊嚴的隊禮……

悼念儀式開始了,傳來了“默哀一分鐘”的聲音,奏起了哀樂。隨着樂曲,我的眼前似乎出現了烈士們那捨生忘死、視死如歸、前赴後繼同敵人作戰的場面,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使我心潮澎湃,思緒萬千。但這時,一聲禮畢使我回到這現實中。作文

該獻白花了,我走到一名叫歐陽宣的烈士墓前,鄭重的把白花獻給了這名烈士。

掃墓完畢了,我想: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給祖國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不能讓這些烈士白白的犧牲了,不能讓這些烈士的鮮血白流了。

哨聲打斷了我的沉思,我默默地向烈士敬禮告別。

關於清明的日記 篇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一大早媽媽就帶我去外婆那兒拜山。媽媽告訴我聽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中間還有個故事: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

有一次,重耳累得不行了,走不了路,跟隨他的介子椎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後來,重耳回到晉國,作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然後封賞所有跟隨他的隨從,卻忘了介子椎。一位大臣提到他後,重耳突然想起介子椎爲他充飢一事,便親自去找他。誰知他寧死也不從山上的屋子裏出來。爲了讓介子椎出來,他下令放火燒山,這樣,介子椎一定會帶他的母親下來的。等重耳上山去看介子椎時,他與母親已經死在一棵柳樹旁邊了。重耳爲了紀念介子椎,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只能吃涼的食品。

來到目的地,已經是人山人海了。我們走到媽媽的祖母的墳墓前拜祭她。我非常傷心,因爲三年級的時後,媽媽的祖母悄然離開了我……媽媽的祖母的去世,是我這兩年的痛苦。我與媽媽的。祖母感情非常深,她非常愛我。我不願想意講太多我與她回憶,因爲我知道回憶往往只會讓我陷入無限的懷念,只會讓我沉浸在漫長的痛苦之中。我太想念她了,我一定會永遠深愛着我媽媽的祖母!

拜祭完媽媽的祖母,我們回家了。我回頭望着媽媽的外祖母,不禁傷地哭了……

關於清明的日記 篇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詩一樣,每年的清明都是伴着濛濛細雨而至,它給人的感覺總是憂愁的。

這不,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

這天早上,又是濃郁的天,徘徊了一會了,感到分外憂愁,仍是不適宜!被爸爸拉去吃了早飯,拿起香紙,扛起鋤頭掃墓去了。

踏着路上的荊棘,順着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老我的爺爺、老奶奶的墳前。爸爸把墳四周的雜草除掉之後,我在上面貼黃紙,插上香就離去了。

衆多親人的墳前都去過了,我們又冒着小雨,準備去我的爺爺奶奶的墳前。一路上,花呀,草呀,我無心欣賞;鳥叫聲,蟲鳴聲,我無心聆聽,只顧着早些來到墳前。一會兒,我們到了。望着孤零零的墳墓,我不禁滿腹憂愁。待爸爸鋤完草,貼完紙後,我們又拿出紙錢(清明節習俗作文500字)跪在墳前,將它們全部撒在墳上……

雨越下越大,花草被打得東倒西歪,周圍一片死氣沉沉。此情此景,使我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想想他們生前對我的關愛,帶給我的歡樂,想到他們臨終前的遺囑,我不禁一陣惆悵,頓時淚流滿面。此時,爸爸也流淚了。雨勢並不減退,我們已經哭成了一個淚人,好久才站起來。

這時,我看見了遠處火紅的杜鵑花。聽媽媽說,杜鵑花又稱清明花,它之所以在清明時節開放,是因爲它是紀念和安撫亡靈的最佳物品。於是,我跑了過去,摘了幾束插在我的爺爺奶奶的墳前,希望他們都能得到安撫……

年年都有清明,年年都有不同的憂愁。這憂愁,不是任何人都能感受到的。我向往在這雨中的憂愁,所以我向往清明節的光臨!

關於清明的日記 篇四

4月5日這天,小雨飄飄灑灑地下在泥濘的小路上,路上的行人匆忙地走來走去,臉上紛紛露出了悲傷,似乎靈魂都要出竅了。

在一條小路上,一個人攔住了騎黃牛的小牧童,他用沙啞的嗓子問:“借問酒家何處有?”小牧童沒有看出他的悲痛,就歡快的指向了遠處的店:“杏花村。”這個人答謝過後就向着店走去。

他走啊走,終於來到了杏花村,杏花村旁種滿了杏花,滿樹的杏花紛紛落下,白色的花瓣到處都是。他的身體劇烈地顫抖起來,也是在一年杏花滿樹的時候,他爲了去京城考取功名,拋下了了他那唯一的親人——已重病在身的老母親,他高中狀元又有什麼用,如果能讓母親起死回生,他寧願名落孫山,永遠陪在母親身邊,當他中第歸來時,迎接他的不是母親昔日溫暖的笑靨,而是冰冷的墳地和滿樹杏花。這時,他後悔了,爲什麼他要不顧別人的勸阻執意赴京趕考,爲什麼要金榜題名,而不管不顧自己在世上唯一的親人。

她失魂落魄地走進店,坐了下來,店小二見有生意,就立刻上去滿臉堆笑地說:“客官要吃點啥?”他猛地一震,對,他要帶點吃的給母親。他對小二說:“小二,給我來一碗長壽麪,再加個蛋,我要帶走。”小二答道:“好嘞。”就忙去準備了。

他端着面,來到墳前,他放下面,情不自禁地在母親墓前磕了三個重重的響頭。額頭磕在石頭上,他卻沒有任何痛覺。

不知何時,他已淚流滿面,恍惚間,他又聽到了母親溫和的教誨,又看到了母親和藹的笑靨……

關於清明的日記 篇五

已是清明。草長鶯飛、鳥語花香,是鄉間少不了的景觀,紛紛細雨,讓清明時節的鄉間,多了一分哀思。

但於我,快樂的音符佔據了我的整個清明假期。

因爲在我的村子,就有個不成文的習俗,清明時節要燒野米飯,而且這野米飯年年要在同一個地方、以同樣的菜餚出現。

清明節前,村裏家家戶戶就開始合計着野米飯的事情:你家燒一鍋,我家煮一桶;你家準備湯,我家搞些菜。到了清明一天,家家煙火,處處人堆。孩子們總是跟在大人後面找空地,摞磚搭竈,不一會兒,大家就都準備停當了。接下來,孩子們在大人的指揮下,去各處撿柴火,去年過冬留下的桑樹枝和路上曬乾的枯草,都是上好的材料,揀來就能燒。等到萬事俱備時,大人小孩齊上陣,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搶着幹這個幹個。

搗鼓了半天,野米飯總算齊備了,這個時候電話也開始熱鬧起來了。不一會,各路人馬從不同的方向湊了過來,村子開始沸騰。年長的老漢一聲招呼,野米飯盛宴正式開始了。不管認識不認識,也不管是誰家的親戚,更不管年長的還是年幼的,大家都會“搶”只碗來盛飯夾菜,沒有搶到座位的,就四個一羣五個一夥地散落在村子的各個角落,甚至連田壟上也會成爲他們的樂園;圍坐在桌邊的老人,紅光滿地呷一口酒,三五兩句地聊起了過去,激動之處還會哼兩句過去的情懷。

漸漸地,夜幕降臨,人們帶着無盡的回味一一散去,村子裏一盞盞的燈漸漸滅了,一切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是,我相信,怡然自得的鄉間情懷卻美美地留在了每個村民的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