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實習報告

畢業生心裏學實習心得

第一篇:畢業生心裏學實習心得

畢業生心裏學實習心得

實習要告一段落了,總結一下自己的實習心得體會。一家之言,僅供各位參考.

我覺得通過這些日子的實習,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明白了很多的道理。這些是我在學校怎麼都不會學到的。

(一)我人生的方向將會改變。在去這家公司實習之前,我就已經在上海**實習過了,實習了一個月。再在三才的這段日子裏,我真的覺得現在做心理諮詢這行,我們不太合適。原因有以下幾個:

首先,我覺得中國人接受心理諮詢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雖然我身處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裏,但是經濟的發達並不一定代表着思想的高度開放。都說上海人開放,其實不是的。老闆以前是做北方這一塊的銷售的,他說其實東北這塊地方的人,比上海更能接受心理諮詢,姑且聽之,以後再求證;

第二,我覺得我們還很年輕,不適合做心理諮詢師。都說年輕是資本,但是也要看,在什麼地方,年輕纔是資本。心理諮詢師,好聽點就是生活的藝術師,難聽一點就是別人的垃圾桶,精神垃圾。這就需要心理諮詢師本身有很好的消化能力,別的同學,我不敢說,但是我發現自己可能還要再經歷過磨練才行。在整理心理諮詢個案的時候,才發現這個世界的黑暗那一面。大千世界,無其不有。有時候吧,有意的,無意的,你就會發現,這些東西在干擾你的生活.呵呵,還要修煉啊,哎.

另外要說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關於婚姻和感情的,這顯然對於我們來說,做不到這點,因此我們這一輩就失去了最廣大的客源;

第三,還是我們太年輕,來訪者不相信你,他們寧願與年長的諮詢師溝通。人都是這個樣子,我也是吧。再者,活躍在心理諮詢崗位上的都是我們爺爺奶奶、大叔嬸嬸這一輩的,好像已經沒有我們的位置了;

第四,我覺得這個市場有點亂,我所瞭解的諮詢師沒有一個心理諮詢本科出來的,學什麼的都有,什麼化學的,數學的,企業管理的等等,真是莫大的諷刺啊。沒有門檻,沒有標準。這麼下去,良莠不齊的諮詢質量,終將危害市場的形成。

(二)角色的轉變

在開始的時候,我還是和平時上學一樣,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走上了社會的崗位。在我的潛意識裏,我就是一個學生。在學校,喜歡和同學們聊天,在公司裏,自然而然的,和坐我旁邊的諮詢師們聊天了,一個諮詢師一週來一次,所以我認識很多的人。在公司上班其實學到的東西不是很多,但是我感覺和他們聊天,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和經歷,倒是學到了很多。有一天,老闆找我,跟我說,現在你已經是一名員工了,工作和聊天不可兼得啊。我一下子就明白了。

(三) 是老闆,都一樣的.

兩家公司都相似,都是心理諮詢的,私人開的.第一家公司,一天發20快,無車貼和飯貼.第二家,開始說的很好,一天30,車貼和飯貼都有.哈哈,還開心了.結果是,發實習津貼的時候,只有一天三十的,不過絕大部分飯是一起吃的,老闆付了一部分,田老師付了一部分.自己掏過一兩次.

現在體會到,同學說的,老闆都一樣的,不管老闆怎麼答應你,最終要看發工資的時候.的確啊,還有很多的事情。

認識了很多的人,交了不少的朋友,明白了很多的事理,學到了很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摸清了心理諮詢的現狀。這些就是我實習所得到的。

慶結束後的第一天,我來到安定醫院進行實習。由於我們的實習指導醫生臨時出診,於是給我們分配的任務是分類總結《精神病學》的精神障礙的症狀。在此期間,另外一個醫生讓我們先在醫生辦公室見習了一個病歷。

某患者主訴睡眠不好,煩躁、焦慮,有家族心臟病史,高血壓,曾有過自殺經歷。對女兒很溺愛,但認爲女兒總是不聽話,心裏覺得彆扭、壓抑,感到後悔、自責,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對女兒的事感到自卑;由於提前一年退休,因而沒有升上幹部,少拿退休金,所以感到非常後悔,看到別人上班拿錢多眼紅。在工作方面,語言表達能力比較差,人際關係一般。

患者承認自己有自言自語的情況,但強調與工作和孩子有關,否認幻聽、被監視等精神病性症狀。但丈夫稱其有幻聽情況,患者原先稱當她想起女兒時,會跟女兒說話(“假性幻視”),現在患者卻否認。

患者認爲爲工作產生的心理不平衡而自殺是合理的。但稱自殺時沒有勇氣、怕死。稱對現在的生存狀態感到滿意,到了安定醫院就不想自殺了,說在醫院不讓她幹活,沒人說她(有敷衍、討好的嫌疑)。無意中稱原來有人要殺她,但現在沒有了。覺得自己心靈很骯髒,總是想不好的事。

我覺得該患者意識清晰,思維連貫,交談順利,思維邏輯合理。

第二篇:普通心裏學學習心得

第十四章 個性和個性傾向性

這一章,主要分爲:1、對個性的概述;2、需要;3、動機;4、興趣;5、理想、信念和世界觀

一、個性的概述

(一)、個性的含義

1.個性的定義一個人整個的心理面貌是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徵的總和

2.個性特點

(1)整體性(多層次)多維度們,多水平上的總和(遺傳,知識經驗,年齡)

(2)獨特性(個體性)

(3)穩定性(一旦形成,不能或很難逆轉

(4)社會制約性和生物制約性

3.個性組成部分

(1)個性(心理)傾向性

a.定義:一個人對顯示態度和積極行爲的動力系統

b.組成成分: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

(2)個性心理特徵(獨特):a.能力b.氣質c.性格

定義:一個人身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

二、需要

1.需要的定義:生理的和社會的要求在人腦中的反映。

2.需要的特點

(1)需要是人的個性行爲積極性的源泉

(2)需要永遠和人的活動相聯繫

(3)具有永久的動力性(需要永遠不會完全滿足)

(4)需要來推動了人的意志力的發展

(5)需要是個性傾向性的基礎

3.需要的分類

(1)根據需要的起源分

a.生理需要——個體爲維持生命和繁殖後代而產生的需要

b.社會需要——人類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爲維護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而產生的需要

(2)根據需要的對象分

a.物質需要——錢(商品貨幣)

b.精神需要(認知需要——追求真理)審美需要。交往~,道德~創造~等)

4.需要理論

(1)革命導師的需要觀

a.馬克思:自然需要,精神需要,社會需要

b.恩格斯的社會主義社會人需要: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

c.列寧的社會主義社會人需要:物質需要,精神需要,共產主義勞動需要 d.馬克思的共產注意社會社會人的需要:勞動需要,自由個性發展需要,人的全面發展的需要

(2)西方心理學家的需要觀點

a.勒溫的需要理論:“場”的觀點(拓撲心理學)

(i)客觀的生理性需要

(ii)準需要(心理上)

b.默裏的需要觀

(i)基本需要(生理性需要)

(ii)次級需要(獲得知識經驗),保存知識經驗,成就,交往

c.麥克萊蘭的需要觀

(i)生理需要

(ii)社會性需要(成就,權利,合羣)

d.阿爾德夫德需要觀

e.馬斯洛德需要層次理論

(i)需要層次(見第十一章,第1節筆記上德圖)

(ii)理論特點

第一,人的需要層次化(系統)

第二,尋找到人類行爲產生的根源需要~動機~行爲

第三,明確了缺失性需要與成長性需要的不同

缺失性需要—安全需要(身體健康,職業安全),生理性需要行爲表現十分明顯 成長性需要—行爲表現非常隱蔽,內隱

三、動機

一.動機概述

1.動機的定義

需要→動機→行爲(是一系列動作的有機組合)→目標(目的)

推力,推動行爲產生;能引起一個人的活動,並將該活動導向某一目標以滿足個體某種需要的願望和理想

2.動機產生的條件(內在,外在)

(1)內在條件:“需要”

個體因某種東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內部緊張狀態和不舒服感。“需要”使人產生慾望和趨力,從而引起人的動機,因爲需要是動機的基本條件之一。

(2)外在條件:環境

個體以外的各種物質刺激,既有自然性的,也有社會性的,統稱“環境”。凡能引起個體動機並能滿足個體需要的外在刺激,統稱“誘因”(心理學上)。

二.動機的功能

1.激發。激發個體產生某種活動(動作),有某種動機的個體對某些刺激更易於反應。

2.選擇和指向。動機使個體的活動針對一定的目標或一定的對象。

3.維持和調節。活動產生後,動機維持這種活動指向一定的目標,並調節活動的強度與持續時間。若活動已達到目標,由動機來終止這種活動;若未達到目標,動機就促使個體維持或加強這種活動,或轉換活動方向,來達到這種目標。

三.動機分類

1.按動機起源分:

(1)生物性(生理性)動機(引發點是生理性需要),與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聯繫。程度上的差異

(2)社會性動機。(心理性動機),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繫(心裏需要) 社會性動機:高層次~成就動機(滿足自尊的需要)

交往動機(滿足歸屬與愛的需要)低層次~好奇

探索操弄2.以動機內容的性質分(需要內容)

(1)高尚動機

是符合社會道德規範的,必須是從(社會行爲準則)人民的,民族的,國家的利益出發的動機。

(2)卑劣動機

損害國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的或損人利己的動機

3.動機的維持作用時間和影響範圍來分

(1)長遠的概括的動機→追求的目標促使人努力工作,學習,對行爲的影響非常廣泛

(2)短暫的具體的動機→當前的目的,帶有應付性行爲。

主要動機,次要動機都隨環境變化而變化

一個人的行爲既受短暫動機影響,又受長運動機制制約。

四、興趣

(一)、興趣概述

1.定義

興趣以需要爲基礎,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情緒色彩的表現:從事自己感興趣的事時,伴隨一種積極的體驗;從事不感興趣的事時,往往伴隨消極的體驗。興趣是人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

2.興趣與愛好,好奇的區別

(1)愛好是一個人從事某種確定活動的心理傾向。愛好的指向性,目的性更明確,穩定。當興趣發展成從事某種確定活動的心理傾向時,便成爲愛好。

(2)好奇是人們積極探求新奇事物的一種傾向,是人們認識世界的一種動力。好奇心是一個人興趣的先導。

區別:(i)好奇心廣泛,深有明確方向,對一個人而言,對他來說是新奇的事物都可引起好奇。

(ii)好奇心容易滿足,一般由疑問引起,疑問一旦解除,好奇心便得到滿足,隨後消失。興趣不一定由疑問產生,即便是由它產生,也不會因它的解決而消失,相反興趣會更強烈。

(二)、興趣分類

1.按內容分(1)物質興趣,eg:衣,食,住,行

(2)精神興趣。以精神需要爲基礎。對科學,文化,藝術,交往的興趣。

2.按興趣的傾向性分(1)直接興趣。eg:跳舞,影迷,球迷

(2)間接興趣(對學生而言最重要)

特點:(i)對正在從事的事不感興趣,而對它的結果感興趣

(ii)產生直接興趣的人,不需多少意志努力;產生間接興趣需意志努力 直接興趣與間接興趣可相互轉換,沒有很大區分。

3.按興趣的持續時間分。

(1)短暫興趣(2)穩定興趣

前者與一個人從事的活動相聯繫,隨活動的結束而消失;後者不會隨活動的結束而消失。所以,只有一個人的穩定興趣會給人的個性打上烙印,成爲一個人活動的特點,使人具有高度自覺性,和從事某項活動的積極性。

(三)、興趣的品質——一個人穩定的特質。

1.興趣的廣度(——縱向與橫向)與興趣中心

一個人興趣範圍的廣泛程度

範圍小:興趣狹窄——易自閉,生活單調

範圍大:興趣廣泛可促使個性全面發展。

興趣中心:不管有多少興趣,總有一個核心興趣,其他興趣圍繞着它,共同支配一個人的行爲與活動

對教育尤爲重要,對培養專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

2.興趣穩定與興趣轉移

興趣穩定是一個人興趣持續時間的長短。穩定而持久的興趣促使一個人深入鑽研某一問題,來獲得系統的知識。和一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理想,信念相聯繫。 興趣的轉移,由於某種原因對原來感興趣的事物的興趣消失,興趣轉移到其他事物。

(i)以高層次爲背景eg:國中到高中後

(ii)以低層次爲背景(客觀原因)

3.興趣效能

指一個人的興趣傾向對活動的推動所產生的效果

根據興趣效能,行爲積極興趣與消極(或被動)興趣。

消極(或被動)興趣使人處於一個靜止狀態,不能成爲一個人推動自己行爲活動的動力。不能產生興趣效能,也稱爲不良興趣品質。積極興趣不停止在一個狀態,不斷對動人的活動,成爲一個人掌握知識,技能發展個性的優良新區品質。

五、理想,信念和世界觀是一個人最高的心理傾向

社會工作11-1班

於順子

第三篇:人際關係心裏學心得

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工程系

10it營銷(1)班 樑文沛

溫故知新

孔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關係”就像圍繞在人們身邊的空氣一樣,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無所不在,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的工作、生活,很大程度上左右我們的事業,前途甚至命運。

自從學習了人際關係心裏學後,讓我更加懂得了待人處事的一些方法。人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總要與他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聯,結成一定的關聯。人生沒有彩排,每一場都是現場直播,在這五光十色的城市中,前進的道路上會遇到種種的困難,每天也在吞噬着小的夢想。在面對種種的誘惑的時候我們容易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在人生的轉折點的時候要選擇自己有發展空間的事情來做,不要盲目的去追求眼前得利益。

人貴有自知之明,在人際交往中從容自若地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如果一個人看不到自己的價值,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覺得什麼都不如人,處處低人一等,就會喪失信心,沒有朝氣,產生厭惡自己並否定自己的自卑感,就會羞於與他人的相處,缺乏進行人際交往的勇氣;如果一個人只看到自己的長處,就覺得誰也比不上自己,就會產生盲目的樂觀情緒,自我欣賞,自以爲是,自我中心,導致人際交往中自高自大,盛氣凌人,或不屑與他人交往。這樣均會導致人際交往

的障礙,使自己與周圍的人之間關係失去平衡。定位好自己的方向,要有自信,但是不要自卑和自負。

其實做人沒什麼境界可言,人生活在矛盾之中,黑與白之中,善惡之中,是非之中,沒有壞人就沒有好人,沒有綠葉就沒有鮮花,沒有醜就沒有美,順其自然,世界也是有你組成的,沒必要去模仿他人,做別人的影子。當一個人能包容一切時,生活就會愉快,方方面面都會得到支助,人與人之間的友情會天長地久!說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就很困難了!

在與人交談時,要聆聽別人的想法,不要一味地說着自己的事,整天都是你一個人自己說會很討人厭的,別人也希望自己是主角。但是一個舞臺上只有一個主角。在與人交談時要儘量的把你的語言減到最少,因爲說話和聆聽是不可能同時進行的。當你認真的聽他說完再發表你的意見,別人會覺得你是一個懂得尊重人的人,同時你也得到別人的尊重。“引起別人內心的迫切渴望的需要”。

不要在傾聽中途打斷說話者,少說爲妙。“尊重他人,滿足對方的自我成就感”。大多數人都只願意傾訴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聆聽別人的想法,很多人願意去聆聽,其目的也是因爲這樣可以換取別人對自己的聆聽,儘管說樂趣可能要遠大於聽的,因爲沉默會讓人難受,一個好的聽衆懂得我們不可能同時做到聽和說這個道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完完全全地被接受,希望能夠輕輕鬆鬆的與他人相處。

勿當衆揭露他人的錯誤,批評得越正確,就越使對方無地自容,在衆人面前顏面盡失。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你在衆人面前批評了他,

會傷害到他的尊嚴和你們的感情,得不償失。萬事要沉得住氣,不要認爲人都是完美無缺,不要披上道貌岸然的外衣去批評別人,不要在有條件的前提下接受別人,批評是在私底下進行的,採取個別談話的方式,使雙方容易接受,也不會破壞到個人的感情。

當別人批評你的時候,不要急於當面反駁,這樣會使場面變得很尷尬。使雙方都下不了臺階,破壞之間的感情。萬事要沉得住氣,帶私底下的時候再和他交談,這樣就會避免好多的尷尬,還可以給別人一個好的印象。不應該小題大做,故意搞得人人皆知,使本來的失誤當成了笑柄,也不利於自己的社交形象。

曾仕強教授的人際關係十大催化劑:一表人才,兩套西裝,三杯酒量,四圈麻將,五方交友,六出祁山,七術打馬,八口吹牛,九方努力,十分能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際溝通是不可或缺的活動,必須勤加練習,多加磨練,養成小心應對,用心體會,虛心檢討的良好習慣。一方面使自己的溝通能力不斷的提高,一方面促使自己的人際關係獲得改善。與其討好別人,不如用心保持和諧、互動、互助的良好狀態,通過好好的溝通好互相感應,若能心意相通,大家都很愉快,那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在愉快中把正當的事情辦得妥當,則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中國是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美好傳統,我們生活在複雜的社會裏,把人際關係搞好勢必重要,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也許他是你

人生的轉折點的一個貴人,會幫助你走向成功,機會就在你的手中,自己去把握住。

一個人成不成功也是可以看他身邊的朋友來反映他的人際關係,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好,他身邊的朋友就會多,一旦有什麼事要幫忙時,朋友都會出來幫忙,一個人的人際關係不好,平時的時候稱兄道弟的,一旦真的出來什麼事情要到幫忙的時候都會遠遠的避開,有時還會落井下石。搞好自己的人際關係真的很重要,要把身邊的小事做好,說話的時候不要太直接了,適當的讚揚。

我們一步步的走進社會,盡力的把自己朋友圈擴大,結識不一樣的朋友,朋友多路就好走,去到哪裏都會有人照應,也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別人覺得和你做朋友很放心,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紅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一個人力量是有限的,有許多事需要朋友幫助或是幫忙,否則是沒辦法完成的!在大學裏我們就要多交良師益友。

第四篇:教育心裏學

第一章 教師與教育心理學

專家型家師的特點:1能運用豐富的組織化的專門知識,2熟練掌握教學技能

教師的教學能力分爲三方面:教學認知能力,教學操作能力,教學監控能力

影響教師成長的因素:個人因素,情景因素,系統過程(有目的影響教師成長的專門方法和手段)

教師成長的階段(福勒和布朗):關注生存階段,關注情景階段,關注學生階段

教師成長的基本途徑:教研組的教學研究活動,微型教學訓練,教學決策訓練,反思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基本途徑,反思的類型 對於活動的反思,活動中的反思,爲活動反思/反思的內容 認知成分,批判成分,教師的陳述/反思的方法:布魯巴奇提出: 反思日記,詳細描述,交流討論,行動研究),教師參與研究

教學心理學研究對象:是學校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研究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及變化和發展規律

教學心理學性質:較強的教學應用性,不是普通心理學,或兒童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的簡單組合,而是專門研究發生在教育情境或關係中,由學習而引起的人的心理或行爲.教學心理學研究內容:1學習與教學的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環境)2學習與教學的過程(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評價和反思過程。)

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實踐意義:①爲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導 ②幫助教師解決了實際的課堂問題 ③提供各種研究方法與角度

教育心理學研究方法:1實驗研究(強調對照處理的不同效果分析,分實驗室實驗,自然實驗和個案實驗)2相關研究(探討不同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正相關,負相關和無相關,相關係數取值1~ —1程度,越近1相關越大。)3描述性研究(強調對研究對象的觀察、描述和分析)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創建階段: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學>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命名的書,桑代克1903年<教育心理學>西方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學命名命名的專著,世界公認最早的的教育心理學專著發展階段:維果茨基主張把其作爲獨立學科研究,強調在兒童發展的主導作用 成熟階段:20世紀60年代後,隨着人本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的發展,關注教育實際應用和課堂學習研究 布魯納的課程改革運動 發現學習法 奧蘇貝爾:以認知心理學研究學習,有意義學習的條件,意義的獲得和保持。90年代關注學科心理學的學習和認知研究。從實驗室轉爲對現實情境的研究。

第二章中學生的心理髮展與教育

心理髮展:廣義 人類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一身的心理變化 狹義 個體從出生到心理成熟階段的變化

心理髮展基本特徵:1,具有連續性和階段性 2,具有定向性和順序性 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個體差異性

青少年心理髮展階段:1少年期(國中 十一二歲到十四五歲):個體從童年期向青年期過渡的時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點 內心衝突:普遍存在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2青年初期(高中 十四五歲到十七八歲):從生理、心理、和社會上向成人接近的時期,與人生觀相聯繫的情感爲主內心衝突: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常衝突,易與生活脫節。

中學生的認知發展的基本理論(認知發展是心理髮展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一般指與大腦生長和知識技能有關的發展方面.它涉及人在知覺,記憶,思維,語言,智力等方面種種功能的發展變化.)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觀:創立“發生認識論”,他認爲,青少年認知的發展既不是起源於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於後天的經驗,而是起源於主體的動作,依賴於助理對周圍環境的操縱及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認知發展必經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前運算階段(2~7)-具體運算階段(7~11,2)-形式運算階段(11,2歲以上)。詳解:感知覺認知—語言應用單向思維—守恆觀念形成與具體思維—抽象思維與邏輯推理 皮亞傑認爲影響認知發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環境、社會環境和平衡化(具有自我調節作用,在認知發展中起重要作用是智力發展的內在動力) 基於該理論的教學法:活動法,自我發現法,認知衝突法,同夥影響法

維果斯基的認知發展論:強調社會文化在兒童認知發展中的作用,並創立了著名的社會文化歷史學派,他被供認爲是當今學習理論中社會建構主義和情境學習理論的先驅。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的觀念:學生有兩種發展水平:一是現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經完成的發展系統所形成的學生心理機能的水平,二是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也就是說,最近發展區指學生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立解決問題所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認知發展理論的教育意義:1認知發展制約教學內容和方法(基於皮亞傑認知發展觀點的教學法:活動法,自我發現法,認知衝突法,同夥影響法) 2 教學促進認知發展(教學支架 指在兒童試題解決超過她們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教師所給予的支持和指導)

人格:人格是指一個人的整個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傾向性的各種心理特徵的總和。表現爲一個人適應環境時在能力,氣質,性格,需要,動機,價值觀等方面的整合。它是人在先天秉性的基礎上受教育,社會文化的影響而形成的動態複合系統。

埃裏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他認爲人格的發展包含有生物的,心理的,社會的三個相互而又獨立的過程,是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幾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強調自我成長,提出青春期是獲得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期:嬰兒期(0-1)信任感與不信任感的建立 (主要任務是形成信任感。學會分辨人,哭和笑) 幼兒期(1-3)自主感的形成羞恥感和懷疑感(學會走路和自己動手玩玩具)兒童早期(3-6)主動感對內疚感 主動探索—好問—好動—好說 (角色認知)兒童晚期(6-12)勤奮感對自卑感 在幼兒園完成學習任務受獎勵 (學業成就)青少年期(12-18)自我同一感(個體組織自己的的動機,能力,信仰及活動經驗而形成的關於自我一致性的形象)的建立,和自我同一感的混亂的矛盾國中和高中階段 同伴與人生觀 青年期(18-24)親密感對孤獨感 大學階段,友誼與愛情 (社會化 成家)成人期(24-65)繁殖感與停滯感 老年期(65---)自我整合對絕望感

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1家庭教養模式 2學校教育 3同輩羣體(除社會因素外還有遺傳因素)

培養(健構)健康人格的途徑:1重視青少年人格的整體調節2幫助青少年進行積極的自評,獲得自尊感3建立良的人際交往環境4引導青少年正確應對挫折5引導青少年進行人格的自我教育

自我意識:是人格結構中的調控系統,是個體對自己及自己與周圍世界關係的認識。

自我意識分類從形式上看,自我意識包括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控制 從內容上看,自我意識分爲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會自我 從自我觀念上看,自我意識分爲現實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

中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指導:1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a 教師家長應對其作出適當的評價與期望 b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2幫助中學生獲取積極自我體驗 a尊重學生人格 b 幫助學生克服自卑感3幫助學生提高自我控制力a幫助學生通過實踐鍛鍊其自我控制能力b教授自我控制的策略與方法

中學生的認知差異 1認知方式差異 a場依存型與場獨立型(場依存型指人們對物體的知覺傾向於外部參照作爲信息加工的依據。場獨立型指人們對客觀事務進行判斷時,傾向於利於自己內部的線索作爲參照,不易受外來的因素影響和干擾)b 衝動型於沉思型2智力差異 a智力的個體差異(iq 智力測量結果的表示):人們的智力水平呈正態

分佈b智力的羣體差異:包括性別差異,年齡差異,種族差異

瞭解認知差異的教育意義:1創設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同質分組,如分快慢班)2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布盧姆的掌握學習 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提供最佳的教學和給予足夠的學習時間而使得絕大多數學生達到掌握的程度)3 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斯金納提出程序教學 通過教學機器和程序的教科書來呈現學習程序,使學生循序漸進的個別學習)

多元智力: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包括言語智力,邏輯數理智力,音樂智力,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智力和自省智力。

性格:是指個體在生活中形成的對現實的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爲方式

性格差異的表現:1特徵差異 2類型差異【機能類型說(理智型,情緒型,意志型),向性說,獨立一順從說】

性格的性別差異:麥考比和傑克林認爲男性更具有攻擊性。女性比男性更好社交,更容易受暗示,自信心比男性差,更傾向於解決簡單的墨守成規的問題。

性格差異的教育上的意義 1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 2影響學習的速度和質量 3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

第三章學習的基本理論

廣義的學習:指人和動物在生活過程中,由經驗產生的行爲或行爲潛能相對持久的變化.

人類的學習:指在社會實踐中,以語言爲中介,自覺的,積極主動的掌握社會和個體的經驗的過程。

學生的學習:在學習師生的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的獲得知識,形成技能,培養才智的過程。

學習的分類:根據學習內容分爲知識的學習,技能的學習,社會規範的學習加涅根據學習結果分類:言語信息學習,智慧技能的學習,認知策略的學習和態度的學習聯結學習理論(認爲學習是通過條件作用,在刺激和行爲之間建立之間聯結。用刺激和反應的聯結來解釋學習過程。)

巴甫洛夫 經典條件作用 (狗聞鈴聲掉唾液,望梅止渴,談虎色變)規律: 泛化、辨別、消退

桑代克試誤說認爲學習的實質在於形成“刺激反應”聯結,是通過肓目嘗試與錯誤而漸進的過程。規律:準備律;練習律;效果率

斯金納操作條件作用(強化說)一個操作出現後如果有強化刺激尾隨,該操作發生概率就會增加,學習實質上是一種反應概率的變化,強化是增加概率的手段. 個體行爲分爲應答性行爲和操作性行爲,學習行爲受強化規律的制約:包括正強化、負強化

聯結學習理論在課堂中的應用1、塑造或促進良性行爲a普雷馬克原理促進低頻行爲b行爲塑造、連續接近法c及時表楊2、消除不良行爲a饜足b代價c孤立3程序教學:把教材內容分解成很多小單元,並按這些單元的邏輯關係順序排列起來,構成又難到易的很多層次或小步子,讓學生循序漸進,依次進行學習

認知學習理論

格式塔頓悟學習認爲是一種知覺經驗的變化過程,不靠漸進的償試錯誤,由突然的頓悟(一種突然的領悟與理解,是對情境全局的知覺,是對問題情境中事物關係的理解)實現。

布魯納認知發現學習論認爲學習的實質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學習過程是主動構建良好認知結構的過程,分爲知識的獲得、轉化和評價三個階段,通過“同化”或“順應”使新知識納入已有的認知結構而實現

奧蘇伯爾認知同化學習論認爲當學生把教學內容與自己的認知結構聯繫起來時,有意義的學習便產生. 實現有意義學習的三個條件:1、有有意義學習的傾向;2、學習材料的邏輯意義;3、學生認知結構中有適當觀念利與新觀念聯繫。學習是一種同化過程,同化方式包括含類屬學習、總括學習,並列結合學習(組合學習)

認知學習理論的應用: 1重視對關係的瞭解 2重視結構和頓悟的作用 3背景知識與先行組織者4發現學習(通過自己探索獲得問題答案的方式學習;培養髮現探索精神)與接受學習(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經仔細考慮的有組織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讓學生將知識“內化”)

現代學習論的發展

加涅信息加工論用計算機的信息處理過程來類比人腦的認知過程,用信息的接受存儲和提取來解釋學習的過程,包括信息的存貯,認知過程3元認知

建構學習論是學生通過新舊知識來形成、充實或改造自己的經驗體系,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須重視學生的經驗,它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提倡把學生自身的努力放在教育的中心地位,應培養學生進行社會協商和合作面對複雜環境解決真實的不明確的問題。不同建構學習論的共識:知識觀 學習觀 學生觀 教學觀建構學習論教學應用1研究性學習(教師提供問題情景,學生通過蒐集資料驗證假設來解決問題)2合作學習(幾個不同的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學習)3教學對話(學生通過與老師其他同學交流來學習,分“教學”和“對話”)

第四章學習動機

動機:直接推動人類活動以滿足某種需要的內部動力

動機的功能: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強化功能

學習動機: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內部動力

學習動機的構成:是由學習需要和誘因兩個方面構成的。學習需要是學習動機產生的基礎,是激發學生進行各種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誘因指爲學習需要相聯繫的外界刺激物,如他人的獎勵和表揚等。

學習動機的種類:1內部學習動機(如好奇心)和外部學習動機(如名次) 2近景的直接性動機(如馬上的考試)和遠景的間接性動機(如前途)3認知內驅力(如好奇心),自我提高內驅力(贏得地位 如名次)和附屬內驅力(從長者處得到讚許)

學習動機和學習的關係:學習動機是學習活動順利進行的支持性條件,學習動機對學習的作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影響學習過程,二是影響學習效果

耶克斯—多德森律: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關係是一種曲線關係,喚起水平太高或太低都不能引起最佳的工作狀態,從而也得不到最佳績效;動機的最佳水平還與課程的性質不同而不同,對簡單的任務,學習效率隨動機強度的增強而增強,對複雜較難的任務,隨動機的增強反有下降的趨勢。

學習動機的理論

動機的強化說:斯金納(如何激發學習動機—強化說—強調外部誘因的作用)認爲學習活動中,強化是學習行爲的決定因素,起着增進學習動機的作用。

動機的需要論:馬斯洛(在需要的基礎上激發動機—缺失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自尊需要+成長需要:認知和理解需要,審美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動機的歸因理論:海德和韋納(對學業的歸因解釋會對學習動機產生重要影響—能力v努力)

成就動機理論:阿特金森動機=成功的主觀可能性×成功的誘因價值(應用於努力程度的激勵)他認爲個人的成就動機可分爲兩部分追求成功的傾向和避免失敗的傾向影響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外部因素1學習任務(任務的性質/價值/維度)2教師內部因素1興趣2自我效能感(對自己能否勝任任務的主觀估計或能力判斷)3歸因與習得性無助(由於學習者長期把學業的失敗歸因爲穩定不變的不可控制的內部因素,既能力缺失,其結果使他們產生了這樣一種信念:無論怎樣努力都避免不了失敗的結果)4能力觀(既認爲能力是不變還是可變的)與目標定向(指向學習內容既掌握目標,指向學習結果既表現目標)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策略:1、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①、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②、幫助學生自主設置合理目標③、進行歸因訓練2、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①、使學習更有趣②、設疑引發認知衝突③、合理使用表揚、有效應用表揚、合適的反饋

第五章 學習遷移

學習遷移: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

遷移的種類:根據遷移的效果分爲:正、負遷移(效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根據遷移的方向分爲:順、逆遷移(學習過程順序)根據遷移發生的水平:橫向遷移(又叫水平遷移,指先前學習的內容與後繼學習的內容在難度,複雜程度屬於同一水平層次上)縱向遷移(又叫垂直遷移,指處於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經驗逐漸的相互影響)根據遷移的內容分: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又稱爲特殊遷移)(舉一反三與跳水組合)依據遷移自動化程度---低路遷移和高路遷移

遷移的基本理論:

形式訓練說:沃爾夫認爲個體心理的組成部分是各種官能,這些官能可以想肌肉一樣通過訓練得到發展的加強。如果一種官能在某種學習情境中得到改造,就可以在與該官能有關的所有情境中自動地起作用。

共同要素說:桑代克與伍德沃斯認爲只有當學習情境和遷移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時,一種學習才能影響到另一種學習,即產生學習的遷移。

經驗類化說:兩個學習活動之間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產生遷移的必要前提,而產生遷移的關鍵是學習者在兩種活動中能概括他們之間的共同原理賈德通過水下擊靶實驗提出,共同要素只是遷移的前提,關鍵是從兩種活動中獲得概括性的經驗和原理。享德里克森進一步實驗後得出,概括化過程不是自動的,與教學方法密切相關。關係轉化說:頓悟要素、經驗、原理與情境的整體關係是遷移的關鍵。

影響的遷移的要素:1相似性 學習材料的相似性/學習目標與學習過程的相似性/學習情境的相似性2原有的認知結構:原有的經驗水平/原有經驗的組織性/原有經驗的可利用3學習定勢(定勢是一種心理準備狀態,指先於一定的活動而又指向該活動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也稱之爲心向)

怎樣促進遷移(爲遷移而較)1在真實生活中學習2注意最初的學習程度3合理安排教學程序,爲學習提供多元化的環境4教授學習方法

第六章知識的學習

知識的本質:人腦對客觀事物的特徵及其聯繫的反映,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主觀表徵。

知識的種類:從反映活動和深度看分爲感性知識(對活動的外貿特徵和外部聯繫的反應)和理性知識(活動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繫)從反映活動的內容分爲具體知識和抽象知識 從反映活動的形式分爲陳述性(又稱描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包括心智技能和認知策略)

知識學習的類型:根據複雜程度分爲符號學習,概念學習,命題學習.根據新舊知識的複雜程度分爲:下位學習(類屬學習)、上位學習(總括學習)和並列結合學習(是學習的新知識與認識結構中的原有觀念既非類屬關係又非總括關係產生的)

知識學習的過程:知識的獲得,知識的保持,知識的提取三個階段

知識直觀類型:實物直觀,模象直觀,言語直觀

提高直觀方法:a靈活運用各種直觀的形式b加強詞與形象的結合c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性對象的特點d培訓學生的觀察能力e讓學生充分參與直觀過程.

概括:指主體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從而獲得對一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內在聯繫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認知活動過程概括類型:感性概括,理性概適

有效的概括方法a用好正反例證b正確的運用變式c科學的進行比較d自覺概括

錯誤觀念:個體日常直覺經驗中與科學理論相違背的認知

錯誤觀點轉變的條件:1不滿現有觀念2新觀念可理解性3新觀念的合理性4新觀念的有效性

促進錯誤觀點轉變的教學1創設開放接納的課堂氣氛2傾聽,洞察學生的經驗世界3引發認知衝突4鼓勵學生交流

記憶系統分類:瞬時記憶又叫感覺記憶視覺0。25~2秒 聽覺大約4秒容量無限大 短時記憶5秒~1分鐘 容量7加減2個組塊 長時記憶1分鐘~終生 容量無限大遺忘的進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不均衡,先快後慢,呈現負加速型

遺忘理論:痕跡衰退說—亞里士多德—桑代克在“練習律”中提出 干擾說: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適於機械學習過程) 同化說:奧蘇伯爾的意義接受學習理論(積極遺忘和消極遺忘) 動機說:遺忘是記憶被壓抑(弗絡伊德提出)

促進知識保持的辦法1深度加工(如意義聯想與舉例推理)與主動參與(記筆記,相互提問,操作討論)2運用記憶術3進行組塊化編碼 4適當的過度學習 (達到150%時效果最好)5合理的進行復習(及時複習/分散複習/嘗試背誦)

第七章 技能

技能:指順利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或心智活動方式,它是通過練習而獲得的

技能的特點:1技能是一種活動方式2技能是合乎法則的活動方式3技能是通過練習形成的

技能的種類:動作技能(又稱爲運動技能和操作技能)指由一系列實際動作,以完善合理的方式組成的操縱活動方式。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認知技能)指通過學習而形成的合法則的心智活動方式。

技能的作用:1調節和控制動作2技能是獲得經驗、解決問題的手段和前提條件 3影響學習者的個性品質

動作技能的形成:操作的定向(講解示範),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練

怎樣培訓動作技能:①準確示範和講解②必要適當的練習(預防過度練習造成錯誤動作定型化/高原現象)③充分而有效地反饋④建立穩定清晰的動覺

心智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的五階段論:活動定向/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有聲外部言語/無聲外部言語/內部言語心智技能的三階段論:由我國學者重新合後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內化三階段論安德森的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階段論:認知階段→聯結階段→自動化階段

怎樣培養心智技能:1遵循心智技能按階段形成理論2注意原型完備性獨立性概括性3熟練掌握心智活動規則和課題解答程序4創設實踐,提供心智技能應用的機會

第八章 學習策略

認知策略包括複述策略(重複、抄寫、記錄、劃線等)精加工策略(想象、口述、總結、做筆記、類比等)(記憶術: 位置法、首字母法、關鍵詞法、諧音法、引申提問)組織策略(羣集策略、概括法、圖解法、網絡法、比較法、提綱)

元認知策略計劃策略(設置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等) 監控策略(自我檢查、集中注意等) 調節策略(調整閱讀速度、複查等)

資源管理策略時間管理(建立時間表、設置時段或限時目標)學習環境管理(尋找固定安靜的地方等)努力管理(歸因於努力、調整心境、自我強化等)他人支持(尋求教師幫助、夥伴幫助、合作學習)

學習策略的訓練原則:主體性原則內化性原則 特定性原則(量身定做) 生成性原則(再加工) 效能性原則。

策略訓練三要素:一是策略及鞏固練習;二是自我監控執行;三是瞭解策略的價值及適用範圍。

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區別:學習策略的使用是一種程序性知識,是一種技能而學習方法是一種稱述性知識的習得

學習策略的訓練方法:1、指導教學模式訓練;2、程序化訓練模式(即將活動的基本技能,如解題技能,閱讀技能,記憶技能等等,分解成若干有條理的小步驟);3、完形訓練模式4、交互式教學模式(教學生總結,提問,析疑,預測策略)5、合作學習模式

第九章問題解決與創造性

問題:個體不能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直接面對的情境

問題的成分:1、給定的條件(問題的起始狀態)2、要達到的目標(目標狀態)3、存在的限制或障礙(問題解決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

問題的分類常見分類:複雜問題和簡單問題 具體問題和抽象問題材 常規性問題和創造性問題 綜合分類:結構良好的問題:條件和目標都明確,解法規範,答案的確切性(唯一性)結構不良的問題:條件和目標模糊

問題解決: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將問題從起始狀態變成目標狀態的過程

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1目的指向性 2認知性 3序列性

問題解決過程:發現問題→理解和表徵問題→提出假設(算法和啓發式)→檢驗假設(直接檢驗和間接檢驗)

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1算法式2啓發式:手段—目的分析法(紐厄爾和西蒙提出:找到與目標的差距,採取減少差距的手段)反推法,簡化法,類比法

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1、問題特徵2、知識經驗3、定勢和功能固着(功能固着定性:一種特殊的心理定勢)

怎樣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1、形成有組織的知識結構2、教學生運用策略3、促進基本技能達到自動化水平4、培養學生思考問題的習慣

創造:根據一定的目的,運用一切意志信息,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的,有一定價義的成品的活動或過程。

創造性:即指個體產生獨特性產品的能力或特性。

創造的分類:真創造(人類首創)和類創造(個人首創)

創造性的兩個主要成份:創造性想象:指根據一定的目的和認爲在頭腦中獨立的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創造性思維:指人們在創造性活動中所具有的思維方式,是一種高度靈活,新型獨特的思維方式。美.吉爾福特提出創造性思維的結構:集中(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其中發散思維(求異思維)是核心 發散思維的三個特徵: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影響創造性的主要因素:環境(家庭、學校和社會環境) / 智力(智力與創造性的一定的相關非線性關係) / 個性

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1創造適宜的環境:創造寬鬆的心理環境/給學生留有充分的餘地/改革考試製度與考試內容2注重個性的塑造:保護學生好奇心/接納學生想法/重視學生與衆不同的見解觀點3創造性思維策略訓練: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散思維訓練/推測與假設訓練/自我設計訓練

第十章品德的形成

品德:是社會道德在個體身上的體現,是個體依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行爲規範行動時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和傾向。

品德的心理結構:1道德認識(這是核心)2道德情感:包括直覺式道德情感:義務感、責任感和羞恥感(尤爲重要)想像式道德情感:張思德、劉胡蘭、雷鋒 倫理式道德情感:如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情感 3道德行爲:包括道德行爲技能和道德行爲習慣

道德發展理論:

皮亞傑的道德發展階段論:他律階段(10歲以前)-自律階段(10歲以後)

柯爾伯格的道德推理髮展論:提出了人類道德發展的順序原則,並認爲道德認知是可以通過教育過程加以培養的。三水平六階段①前習俗水平:一階段是懲罰取向,以果(行爲結果會否受罰?)判斷;二階段是功利取向,以需判斷。前習俗水平,主要是以個體自身感受爲主的道德水平,即對自己所恐懼的和所快樂的爲取向。

②習俗水平:三階段是社會認可取向,以因(是否社會所期望的?)判斷;四階段守法取向,社規判斷。習俗水平,主要以社會規範對個體的要求和期待爲主的道德水平,表現爲是否服從和維護社會規範。③後習俗水平:五階段,以社會契約公正爲取向,可維護也可修改,六階段以人倫原則爲取向,行爲自律。後習俗水平,認識到法律和社會規範只是一種社會契約,以良心公義人權倫理超越規範自律行爲。

尤尼斯的道德實踐活動理論:認爲社會參與活動是構成青少年公民同一性,政治和道德同一性發展的基礎,而對人性和社會的尊重是道德行爲的根本機制,道德教育的使命就是讓個體通過社會參與活動培養起尊重品質。1社會參與經驗:可以促使青少年聯繫他人反思自身,促進並可預測其後來的道德發展。2有助於道德同一性的形成:自我認同和尋求超越性意義(社會歷史定位)。3培養青少年對人性的尊重:道德同一性的兩個基本要素,一是對他人的尊重,二是對社會的尊重。道德同一性的兩層涵義:自我認同和對人性的尊重

中學生的品德發展的基本特徵:1倫理道德發展具有自律性a形成道德信念與道德理想b自我意識增強c品德結構更爲完善;2、由國中時道德發展的動盪性走向高中自律爲主發展的成熟過渡。

品德學習的形式:親歷學習和觀察學習,其中觀察學習又分爲示範學習(榜樣行爲)和替代學習。

品德學習的過程:依從、認同和內化三階段。

品德學習的一般條件外部條件:教養方式-社會風氣-同伴羣體;內部條件:個人信念和發展水平。

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1、有效的說服,單雙面論據2、榜樣示範3、價值澄清(三階七程:選擇階段、讚賞階段、階段行動),4、羣體約定5、賞罰控制

第十一章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體,智能以及情感上與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範圍內,將個人心境發展成最佳狀態

心理健康的標誌:1身體,智力,情緒調和1適應環境,在人際關係中能彼此謙讓3有幸福感4在工作和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過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1保障中中學生心理健康健康的客觀需要,2是時代的呼喚,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3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客觀要求。

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a、個人因素:生物學方面和心理方面 b、家庭因素:父母關係/父母期望/教養方式(鮑姆林德的四類型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專斷

型:子女常不滿,有畏縮,不信任人的個性缺陷。苦大仇深型,能忍耐。放任型:散慢的個性,生活少樂趣,悲觀失望,敵視牴觸,個性不成熟,長不大的孩子。權威型:子女能獲得足夠的安權感,自立自信,有探索精神和心滿意足。 民主型:子女有較強的獨立性和個性意識,善於與人交往和取悅他人) /父母個性c、學校因素:教育方式,同伴關係,學習負擔d、社會因素

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1隱匿性和突發性2多元性和單一性3無知性和盲目性

中學生典型的心理問題:

神經症:抑鬱症(持久心境低落)恐怖症(社交恐怖、物體恐怖和處境恐怖)強迫症(強迫觀念、行爲)焦慮症:(急性焦慮發作和廣泛性焦慮症)神經衰弱(易疲勞難記憶,易激惹頭暈睡眠障礙)

人格障礙:偏執型(偏信自己執迷不悟)、反社會型(粗暴不守法無內疚)、衝動型(情緒衝動不計後果)、強迫型人格(刻板固執過分謹慎多慮)、迴避型人格障礙(懦弱膽怯易驚恐,自卑迴避與人交往)

性心理問題:手淫和早戀,同性戀。

心理輔導和諮詢的原則:羅傑斯的非指導性原則+重點諮詢和整體輔導相結合的原則+保密性原則。

心理輔導和諮詢的理論和方法:1精神分析治療(精神分析療法:自由聯想、釋夢、阻抗、移情分析、解釋)2行爲主義治療(行爲療法:脫敏療法、滿灌療法、厭惡療法、強化法(行爲塑造/消退法/代幣法))等。3認知--行爲治療:美國艾斯創設的“理性情緒治療理論”4個人中心療法:卡爾·羅傑斯於20世紀40年代首創的人本主義非指導性支持療法。

心理輔導與諮詢的技術:1參與性技術:包括傾聽技術、鼓勵和重複技術、反應技術2影響技術:包括指導技術(言語干預/給予建議/自由聯想解釋/角色模擬替代/訓練式指導)面質技術(指出其言行中的矛盾,激勵來訪者面對掩飾的問題)自我開放3非言語技術:包括目光注視/身體姿勢/聲音特徵

第十二章 羣體心理與課堂管理

課堂羣體分類:正式羣體和非正式羣體非正式羣體的特點和作用:以感情和興趣愛好一致爲紐帶,有非正式領導起輔助作用或牴觸作用

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羣體對個體的作用是助長還是惰化--→主要取決於四個因素:活動的難易程度+競賽動機的激發與否+對周邊評價的態度+注意的干擾

羣體的凝聚力:如何提高?瞭解現有狀況→整合羣體目標→引導情感歸屬→促成價值認同→及時反饋強化

羣體極化:羣體成員中原已存在的傾向性得到加強,使一種觀點或者態度從原來的平均水平加強到具有支配地位的現象

從衆:人們在羣體影響的壓力下,放棄自己的意見而採取與大家一致的行爲的心理狀態

課堂氣氛:課堂裏某種佔優勢的態度和情感的綜合狀態

課堂氣氛分類:分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

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1教師的領導方式影響課堂氣氛:勒溫,將其分爲集權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集權型:教師爲主,聽教師的,學生易產生壓抑和牴觸放縱型:教師對學生無所求,易造成紀律渙散,學生各行其是干擾多,易成爲對抗型氣氛 民主型:師生間相互尊重,易形成相互信任,支持的積極課堂氣氛。2教師對學生的期望,3教師的移情4教師的焦慮水平

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在相互教我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心理關係或心理距離

課常裏的人際關係表現:表現爲吸引與排斥,合作與競爭

課堂管理的目標:1、爭取更多時間用於學習;2、爭取更多學生投入學習;3、幫助學生自我管理。

影響課堂管理的因素:1、教師的領導方式(普雷斯頓劃分爲參與式和監督式)2、班集體的規模和性質3、對教師的期望

課堂管理的策略:明察秋毫、一心多用、整體關注、變換管理

課堂紀律類型:美·林格倫把課堂紀律分爲四類:教師促成的紀律、羣體促成的紀律、任務促成的紀律、自我促成的紀律

課堂結構: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學生,學習的過程和學習的情境這三者之間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組合模式,包括課堂情境結構和課堂教學結構的

課堂情境結構的創設 控制班級規模,建立課堂常規、合理分配座位

課堂教學結構的創設 合理安排教學時間,科學編制課程表。

課堂問題行爲的類型:外向攻擊型問題行爲,內向退縮型問題行爲。

課堂問題行爲的處理:預防、非言語暗示、表揚、言語提醒、有意忽視、轉移注意

第十三章 教育測量

教學測評:是教師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蒐集學生信息,描述,分析和判斷學生學習狀況的活動。

測量、測驗、評價三者相互聯繫:完整的教學測評包括測量和評價兩部份,測量可由系列測驗組成,更側重蒐集資料的過程,評價可分爲:常模參考評價和標準參考評價。測評的分類:根據發生的時機,教學測評可分爲:診斷性測評(教前)形成性評價(教中)總結性測評(教後) 根據測試解釋標準分爲:常模參照測評和標準參照測評(自我參照測評)根據測評的嚴謹程度分爲:正式評定和非正式評定

測驗的功能:1、鞭策和促進學生的學習;2、促進教師的教學;3、有利於家長了解學生的情況、學校鑑別學生學業成績,4、作爲教育評價的依據

測量的侷限性:1、測驗結果的相對精確性。2、導致測試分數取向教育。3、不可測試的因素。

測評的方法:1、標準化成就測驗 指測驗的編制、實施、記分以及測驗分數解釋的程序一致性,具有較高的效度、信度和常模資料。(適於大規模測試)測驗標準化的程序:①制定目的②修改項目③擴大樣本④確定常模 標準化測試的優點:客觀性/可比性 缺點:難於及時診斷、反饋和支持教學活動/可能欠公平 2自編測驗 指教師自己編制的測驗(適於小規模的學習評定)步驟:1確定測驗的目的2確定考查的學習結果3列出測驗要包括的課程內容4寫出考試計劃或細目表5針對測量目標,選擇適合題型。 自編測評的分類:分客觀題(選擇題,是非題、匹配題、填空題)和主觀題(論文)有效自編測評的必要條件:效度 信度和區分度 自編測評編制時注意:a測驗應與教學目標密切相關b測驗必需是教學內容的良好取樣c根據測驗目的確定測驗結構e注意測驗的信度,在解釋結果時應慎重f測驗應該能促進學生學習

第五篇:心裏學閱讀

心裏學閱讀等待太久得來的東西多半已經不是當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層秋雨一陣涼,一瓣落花一脈香,一樣流年自難忘,一把閒愁無處藏。幸福生活九字經:有希望,有事幹,有人愛。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綠葉的姿態,同時也要暗藏紅花的心機。作品1號

那是力爭上游的一種樹,筆直的幹(ɡàn),筆直的枝。它的幹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shìde),一丈以內,絕無旁枝;它所有的丫枝(yāzhī)呢,一律向上,而且緊緊靠攏,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爲一束,絕無橫斜逸出;它的寬大的葉子也是片片向上,幾乎(jīhū)沒有斜生的,更不用說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銀色的暈圈(yùnquān),微微泛出淡青色。這是雖在北方的風雪的壓迫下卻保持着倔強(ju?jiànɡ)挺立的一種樹!哪怕只有碗來粗細罷,它卻努力向上發展,高到丈許,兩丈,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着西北風。這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決不是平凡的樹!

它沒有婆娑(pósuō)的姿態,沒有屈曲(qū)盤旋的虯枝(qiúzhī),也許你要說它不美麗,——如果美是專指“婆娑”或“橫斜逸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卻是偉岸,正直,樸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麼一株或一排白楊樹,難道你就只覺得樹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兒(yīdiǎnr)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蕩用血(xua)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jīnɡsh?n)和意志。

節選自茅盾《白楊禮讚》

作品2號

兩個同齡的年輕人同時受僱於一家店鋪,並且拿同樣的薪水(xīnshuǐ)。可是一段時間後,叫阿諾德的那個小夥子青雲直上,而那個叫布魯諾的小夥子卻仍(r?nɡ)在原地踏步。布魯諾很不滿意老闆的不公正待遇。終於有一天他到老闆那兒(nàr)發牢騷(láo

標籤:實習 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