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徵文新版多篇

徵文稿7.93K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徵文新版多篇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徵文 篇一

最近我在學校發現了一種浪費的現象,我們都在學校吃午飯。每天當到了吃午飯的時候,我們都排隊盛飯,許多人不管喜歡吃還是不喜歡吃,那些人都會盛的滿滿的。他們都會把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吃的一滴也不會剩,如果自己不喜歡吃的就會全部都倒掉。

還有一些人做了“虛假的”大胃王,本來自己的'胃只能容納一點點食物,但是他們依舊盛了許多,最終都倒掉了。少許的人會把廚師們做的美味飯菜,根據自己的獨創做成黑暗料理,不管是聞起來還是看起來都特別的噁心,最終也都倒了。因此我校的倒飯每天都幾大桶。

不僅有學校裏的浪費,還有社會上的浪費。

7月25日那天是我爺爺70歲的生日,好多人都去赴宴了。坐了三大桌,爲了慶祝我爺爺的生日,我們家在菜上就花了大血本。我坐的那一桌吃的津津有味,倒沒有什麼剩餘的,可是另兩桌個個都是啤酒肚,在開飯前,他們一邊喝酒,一邊談笑風生,所以喝了酒菜就沒有怎麼吃了,有的菜剩餘了很多,甚至有的菜根本沒有動。吃完一個個就帶着醉意離席了,那些剩飯剩菜可能就被服務生倒進垃圾桶了。

這個時候,我想起當年我去貴州大涼山的時候,那些孩子每天只能吃土豆。大涼山以牛爲寶,牛可以幫助他們種土豆。當時遊客給他們一人一個旺旺雪餅,他們都吃的很盡興,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再想想我們吃到一塊肉,可能是簡單不過再簡單的事情了。報新聞報道上說,一名非洲的小女孩在炎炎烈日下蜷縮在地上,她瘦的只剩皮包骨了,旁邊站着一隻雄鷹,可能下一秒她就要被雄鷹啄食了。在印度特地,那裏的人以吃土爲生,他們把山上的土採集下來,放在太陽下暴曬,就可以食用了,甚至他們一輩子連一頓飯也沒有吃過。說到這裏,我們捫心自問一下:“我們浪費的所有糧食,夠他們吃多少頓飯呢?”

光盤行動,從我們做起,杜絕浪費糧食!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徵文 篇二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三國時諸葛說:“勤以養德,儉以修身。”北宋司馬光說:“成由勤儉敗由奢。”2006年3月胡錦濤提出了“八榮八恥”的道德新標杆,也告誡我們要“以勤儉節約爲榮,以奢侈淫逸爲恥”可見,從古至今人們都十分重視節儉品德的養成。現在,我們卻有很多中學生以爲,時代進步了,生活富裕了,勤儉節約過時了。因而生活中中學生亂花錢,浪費飯菜等現象隨處可見。

也許有人認爲,節約就是吝嗇,就是貧窮,其實不然,節約並不意味着吝嗇,更不代表貧窮。它實際上是對家庭幸福生活的精打細算,對社會義務的嚴格履行。馬克思說過“節約無異於增產。只有當節約成爲一種生活態度,成爲一種生活方式,成爲內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約型社會不遠了。”這啓示我們要讓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成爲我們的一種習慣。

隨着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糧食產量也在不斷消耗。經濟發展迅速,種田的農民少之又少,現在大多數都在用轉基因技術培育新品種糧食。人們的生活富裕了,浪費糧食的現象愈來愈嚴重。每天,每家每戶桌上都有一大堆食物,可是,這麼多吃得完嗎?不過多久,就被倒入垃圾桶了。請朋友吃飯,爲維護面子,要去大飯店。點一桌子菜,顯得自己大方富有。到最後,又能吃得了多少。每人每天浪費的糧食不知道可供多少山區裏的孩子吃上多久。雖然人們生活富裕了,但有些偏遠山區裏的家庭還要面臨着資源短缺,飢餓的問題。如果我們能爲這些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爲什麼又要逃避呢?我們把這些浪費的食物給節約下來,那麼那些山區裏的人就不會被餓死了。何不救救那些人呢?

珍惜糧食就是珍惜自己或別人的勞動成果,我們怎麼能忍心踐踏一個人的成果。讓我們共同來節約糧食,來幫助世界各地需要的人。讓世界各處都能留下每個人幸福的笑臉。共創和諧家園,減少因飢餓而帶來的傷害。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徵文 篇三

近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舌尖上的浪費”,讓人痛心和警醒。

中國人在餐桌上浪費的糧食一年高達2000億元,被倒掉的食物相當於2億多人一年的口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我國還有一億多農村扶貧對象、幾千萬城市貧困人口以及其他爲數衆多的困難羣衆。這種“舌尖上的浪費”令人痛心。

“舌尖上的浪費”有民間的,更有官場的。人們去餐館吃飯,點完的飯菜吃不完就直接廢棄在飯店;同時,公款吃喝之風盛行,大行其道。

“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這道出了糧食生產的極爲不易。對於13億人口的中國而言,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意義重大。有農業科技的發展,我們固然不需要有“誰來養活中國”的擔憂,但也絕沒富裕到可以隨意浪費的程度。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不僅關係到對社會資源的珍視,更意味着對他人勞動的尊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不能浪費口糧,糟蹋社會資源。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每個人都當從自身做起。摒棄餐桌奢侈浪費的陋習,愛惜自己的勞動付出,量力點餐,避免浪費。如果由於“心裏沒底”而超量點餐,可以考慮打包。

令人欣喜的是,倡導將盤中餐吃光喝淨的“光盤”運動正在興起,一些普通公衆、餐飲業者、公益組織參與其中。相信,隨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細流必能匯成珍視資源、反對浪費的潮流,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厲行節約的良好風氣。

進一步地,反浪費的眼光不能僅放在舌尖上。比起舌尖上的浪費,由於不科學的決策所造成的浪費更爲巨大。比如將一座建成時間不長的橋炸掉重建、將蓋好沒幾年的樓推倒再建、將剛剛挖開沒幾天的馬路再次挖開……看起來是在轟轟烈烈的建設,實際是觸目驚心的巨大浪費!

反對浪費,眼光要從“盤裏碗裏舌尖上”放開去,不要忘記從決策制度的層次去遏制這種動輒“推倒重來”、血本無歸的決策浪費。實幹興邦,“實”字爲先,我們要管住花錢的手、吃喝的嘴,更要管住發熱的大腦,管住蠢蠢而動的欲心,做實實在在的決策。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狠剎浪費風。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徵文 篇四

節儉一詞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司空見慣的,節儉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爲新世紀的青年應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保存併發揚光大,使我們的節儉意識得到昇華與提高;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滿幸福;使我們的企業更加充滿活力、充滿希望。

我們深知中國是一個人口衆多的國家,在我國物質資源相對不多的前提下,發揚節儉精神顯得更是舉足輕重。據現狀分析我國人生活的溫飽問題已基本得到解決,於是乎許多人在現有基礎之上似乎已經滿足,甘心在原地作踏步運動,他們認爲中國地大物博,面對着“博大”的資源可以大肆地浪費。

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繁榮昌盛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社會是難以長治久安的;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同樣,一個沒有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企業是難以持續發展的。觀察我們的周圍,浪費現象就在身邊,關不緊的水龍頭、白天亮着的電燈、吃剩被扔掉的饅頭、地上到處灑落的糧食等等。在中國,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億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費一點資源,加起來就非同尋常,如果每人節約一點資源,加起來就是一筆巨大財富。節約是一種美德,節約是一種智慧,節約更應該成爲一種習慣和風氣。所以企業的每一位員工如果能夠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牢固樹立節約意識,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入手,做到勤儉節約,我先行,以實際行動把節約落到實處,對於我們公司來說,那也將是一筆可觀的財富。

勤儉節約,我先行;就是要從思想上崇尚儉樸,以勤儉節約爲榮、鋪張浪費爲恥,拋棄“家大業大,浪費點兒沒啥”的思想;就是要在作風上艱苦創業,要捨得吃大苦、耐大牢,把艱苦奮鬥當成有效發展的助推器,把勤儉節約當成戰勝困難的傳家寶。

勤儉節約,我先行,就是要不斷學習,總結經驗、提高業務能力,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實踐證明,在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的今天,善於學習、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身能力的人將會跟上信息時代的步伐;善於學習、善於總結經驗教訓的企業將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盛不衰。作爲一個有責任感、榮譽感和使命感的四公司員工,我會抓住點滴時間,刻苦鑽研業務技能,向精細管理要效益。

勤儉節約,我先行,就是要從日常生活中做起。節約一張紙:少用紙巾、紙杯、雙面使用打印紙,提倡使用手帕、少用抽紙。節約一滴水:避免大開水龍頭,用後及時擰緊水龍頭,避免長流水,見滴水龍頭,隨手關閉;提倡使用臉盆洗臉、洗手。節約一度電:電腦啓動或後,半個小時內繼續要用最好不要關,因爲重新啓動會浪費大量電資源;照明儘量使用節能燈;光線不足時,需要開燈時能用一盞,不開多盞;杜絕白晝長明燈,做到人走燈熄。節約一粒糧:儘量少去餐館就餐,在外就餐要文明用餐,減少糧食浪費。

我相信,只要大家都能積極行動起來,從節約一張紙、一滴水、一度電、一粒糧做起,從自身崗位做起,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充滿陽光、幸福安康;我們的企業就會永葆活力、持續興旺!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徵文 篇五

節儉就是勤勞和儉樸,指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珍惜勞動成果,用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自己動手製造勞動財富。諸葛亮曾說過:“靜以修身,儉以美德。”這不正體現出節儉對於提高自身道德的修養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們不難看出,自古以來凡是品德高尚的人,大都是具備勤儉節約這一美德。

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范仲淹小時候家裏很貧苦,但是他堅持刻苦讀書,爲了節省糧食和節約時間,他每天早上熬了一小鍋粥,等冷下來結成塊,他就帶到學校去當乾糧。到吃飯時用刀劃平,上午吃兩塊,下午吃兩塊。雖然現在他的做法我們不可取,但是他的勤儉節約的美德不正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嗎?

明代清官海瑞死後,人們清點他的家產不過只有“俸金八兩,葛布一段,舊衣數件。”他節儉的美德,是值得我們讚歎的。

而今,我們的周恩來總理以“簡樸”爲座右銘,成爲令人民敬佩的領袖。由此可見,節儉對於我們修身養德是大有益處的。

節儉這一美德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進步而隨之發展。

南京路上的好八連,不正是體現了這個觀念?他們以前的“三件寶”:草鞋、紙糊信封、針線包。現在已被學習包、貯存各種資料的U盤、幫助官兵消費的陽光卡的“新三寶”所代替。可見社會的進步,節儉這一美德也隨之而發展。

如今,處在21世紀的我們又該如何發揚節儉這一美德呢?似乎在這幸福和平的社會中,我們大多數人都淡忘了節儉這一美德。衣服舊了換新的、飯吃剩了就倒掉……節儉在被奢侈多代替嗎,而我們是否即將要遺失節儉這一美德呢?

不,我們要肩負起發揚這一美德的使命!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今天開始,使節儉這一美德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