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徵文【精品多篇】

徵文稿5.75K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徵文【精品多篇】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徵文 篇一

我的爸爸是共和國同齡人,媽媽比他小四歲,據說是屬相最合適的結婚男女。

媽媽24歲那年生了哥哥,哥哥出生15個月後我出生了,所以,我這個計劃外的“小黑戶”,成功地把我哥擠到了姥姥家。直到前兩天,我媽還憶苦思甜地說,我哥現在的性格就是小時候在姥姥家寄人籬下養成的。我問他們我像誰,我爸媽異口同聲說:“你像我!”

爸爸年輕時是個典型的文藝青年,不僅長相帥氣而且才華橫溢,吟詩作畫、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媽媽是宣傳隊的一支“花”,不僅長得漂亮而且精明會過日子,這是我爸選我媽做妻子最重要的原因。當然,這是我總結的。

爸媽後來都當了老師,爸爸教高三,媽媽教學前班;媽媽把孩子們接進學校,爸爸把他們送出學校。學生接送了一撥又一撥,唯一真正看着長大成人的男生是我哥,女生是我。爸媽做了一輩子的教育工作,簡單、清貧卻也充實快樂。學生裏做什麼的都有,但最得意的還是我和我哥。總結起來,教學生主要是知識,教孩子主要是做人;男孩子主要是責任教育,女孩子主要是性格教育。當然,這也是我總結的。

我們家的日子和千千萬萬普通老百姓家的日子一樣,過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我爸的堅持努力和我媽的精打細算下,還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前前後後培養出我爸、我哥和我三個大學生,知識分子比例佔全家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五。雖然只有我媽沒文憑,但最驕傲的卻是她。

我們家的日子從2003年開始有了點變化。那年,我哥剛從新疆醫科大學畢業參加工作,我還在四川上大學。爸爸突然得了重病,前前後後住了大半年的醫院,最後輾轉到自治區腫瘤醫院被確診爲肺癌,動手術用光了家裏全部積蓄,還欠了一屁股債。爲了讓我順利畢業,家人隱瞞了父親手術的消息,我渾然不知地繼續呆在學校裏上課。他們經歷了怎樣的痛苦和折磨,都是後來爸爸慢慢好起來之後才聽說的。特別是做完手術和第一次化療後,爸爸孱弱的身體被病毒徹底擊垮,黃疸爆裂使他變成了一個“黃色人”。醫生告知再無法可治了。爸媽看着存摺上赤貧的數字,想着一身債務和今後還要忍受怎樣的病痛折磨,幾度試圖從病房窗戶跳下去。最終沒跳,是因爲我還沒畢業,我哥還沒婚娶。

媽媽講起這些事,平靜得就像講別人家的事,直到我泣不成聲。我爸對他生病的事隻字不提。所以在看完電影《1942》後,我特別能理解那些經歷過苦難的人,再也不願提起那些痛苦的原因。痛苦就像腫瘤,不激活它便不會復發。

醫院醫生說爸爸沒必要住院了,他便只能回家養着。媽媽不甘心,開始用各種食療給爸爸調養,如肉湯、菌類和各種粗糧。幾年後,爸爸的體重奇蹟般地從80斤長到了140斤,能吃能睡,心情也開朗了不少。媽媽真是能幹,一邊照顧爸爸還一邊幫哥哥把孩子帶到了四歲。我因爲不在他們身邊,只能給他們買點東西或者聽他們發發牢騷,每年寒暑假回家陪他們住兩天就又走了,全然不顧他們的不捨。

2012年“世界末日”的預言風聲四起的時候,我在電話裏開玩笑說:“要是真的沒了,還有什麼遺憾得抓緊實現!”我爸說:“就是你呀!”我媽說:“世界末日不害怕,只要你和我們在一起。”我突然明白自己是多麼地自私,多麼地不孝。於是,便不顧一切地回到了他們身邊。閒時不再呼朋喚友,而是陪他們吃飯聊天,逛逛公園,看看電影,盡享天倫。

任時光流逝,我們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感受着這溫暖的“人世間”。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徵文 篇二

月光如水,燈光微微,夜,在風的指尖上跳舞。街上行人所剩無幾。一位滿頭銀髮的老人,蹬着小三輪,影子格外清晰,車廂裏還剩一把大蔥。小三輪不緊不慢的前行,留下一串串有節奏的旋律,吱悠悠,吱悠悠……蹬三輪的這位老人,就是我的奶奶。如今83歲高齡的奶奶終於結束了一天的賣菜,要回家了。

我家就在縣城邊上,是郊區,步行十分鐘就能到縣城中心。村裏每家一小塊自留地,我家屋後還有一塊空地。從我記事起,父母上班,爺爺沒退休,奶奶則務農種地。奶奶種菜我們自己吃,吃不完了上街賣。賣菜是最後一步,種菜纔是辛苦的開始。首先是育苗。菜種子熟睡在塑料薄膜遮蓋的小棚裏,晨光熹微時,奶奶就去地裏給小棚撥開一個口子,方便通風。夕陽西下,奶奶又去小心翼翼的遮蓋好,便於保溫。小種子很快發了芽。接着是移苗栽種。

我拿起菜苗苗,按奶奶的指導,跑在前面擺好株距,她用小鏟子一個一個栽好。這時搬了新家的小苗好像不開心,蔫蔫的,耷拉着腦袋。可澆了水,一夜過後,個個精神抖擻,競相向上生長,一片欣欣向榮。小菜地一天一個樣。茂盛鮮嫩的蔬菜把田地遮的嚴嚴實實,西紅柿打着嘟嚕,辣椒紅的像火,黃瓜綠的要滴下來,成羣的小蜜蜂,低聲哼着小曲兒,對對蝴蝶在金黃的菜花上翩翩起舞,我追着蝴蝶,奶奶喊着:“別摔倒!”玩餓了,隨手摘個西紅柿,一口下去,汁水濺的臉上、衣襟上到處都是。我說:“真好吃。奶奶給你也摘一個解解渴!”傍晚,我和奶奶將摘好的各種菜放到架子車上,她一天的工作結束了。

留好我們自己吃的菜,第二天早上,奶奶就要上街賣菜去了。我也想跟着去,奶奶說日頭大得很,怕我曬。我說不怕不怕。我想去街上溜達,還有一點兒小心思就是方便買零食。奶奶思量後還是帶了我上街,她精神矍鑠,走路帶風。奶奶賣菜很“粗”。拿着帶大秤砣的那種桿秤,每次稱菜時,秤都給得高高的,差點打到她額頭。人都付完錢快離開了還要搭個黃瓜。見到帶小孩的人,先給娃娃一個小西紅柿,對那人說:“自家種的,給娃吃個。買不買無所謂。”我要幫忙裝菜,奶奶不讓。她給我買個冰淇凌,讓我躲到架子車下面陰涼處乘涼。奶奶這樣的賣家很招人喜歡,我們在日落之前便能早早回家。架子車廂裏少不了我愛吃的零食和水果。回家休息不了多久,她又要去地裏,收拾第二天要賣的菜。

日子一天天過去,我上國小了。週末偶爾跟着奶奶賣菜,這時我終於有了成就感:幫奶奶算賬收錢。奶奶稱好菜裝袋,錢數我便脫口而出。買菜人誇這小孩真靈,惹人喜歡。奶奶連連致謝,開口大笑着說:“我娃就要學文化哩!不像她婆睜眼瞎。學好了就不跟黃土打交道了,出去工作奔前程。”奶奶不識字,但是不知從何時起讀起了經書。她早晚給中堂供的菩薩上香,虔誠地跪拜,還要念會兒經。剛開始家裏人很排斥,總覺得是講迷信。哪知老人神聖的信仰就是祈求家人平安健康,生活祥和。後來早晚三柱香已成慣例。幽幽香氣引導我們一心向善,但行好事,自有神靈庇佑。

奶奶唸經就像做功課,老花鏡一戴,手指着一字一字過,不認識的字就讓我給她念。她想盡周圍能聯繫的吃的用的東西幫助記憶。她說一天哪怕認兩個字,一年下來她也能認不少。老人水滴石穿的精神無形中激勵我更加努力學習,也好回來教奶奶。有次我有個形近字認了半邊,教錯了音,爲此自責好久。我這小老師不稱職,而奶奶這個“學生”則小有成績。幾年下來她已成了有文化的老太太。藥盒上、電視上的常用字都認識。奶奶老而好學的壯舉鞭策我時時勤勉。如今身爲人師的我更懂得治學嚴謹,精益求精。

我上國中了,我們這個小家搬到城中心。爺爺奶奶待在老家。奶奶還是不忘她賣菜老本行。我回家看奶奶的次數少了,好在放學回家路上能遇見她賣菜。年邁的奶奶視力並不好,可她在人羣中一眼就能找到我。奶奶隨手抓一把菜讓我帶回家。我總是很忐忑,不拿吧是奶奶心意;拿吧是她用汗水種的,不忍心享受她的勞動成果。跟父親要好的朋友見了奶奶就說:“大媽,年齡大了歇一歇。您出來賣菜,讓您兒子這位公職人員臉上不好看。您也不愁吃穿,別賣了。”奶奶慈祥的臉上充滿倔強,她說:“老婆子我不賣菜乾啥去,歇着會生病。管她別人怎麼說怎麼看,我就這麼活。我覺得挺好。”奶奶賣菜間隙跟她同齡的夥伴嘮嘮嗑,聽聽城裏的新聞,看大媽跳廣場舞,眼裏全是人世間美好的模樣,心裏美滋滋,臉上笑呵呵。

大學聯考完了,我拿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回去看奶奶。奶奶笑得連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了。一轉身的功夫,奶奶拿着1000塊錢往我手裏塞。我驚呆了!這1000塊錢要奶奶風吹日曬多少天賣菜才能攢出來?我不知所措,不停地往她懷裏塞。可最終拗不過奶奶,不太情願地收下。我覺得這些錢有萬斤重,它承載着奶奶的美好的期許和滿滿的祝福。那個暑假輕鬆而漫長,但和親人相聚的日子卻越來越短。

我想多陪陪奶奶,可她白天大多在街上賣菜,回家是見不着的。和父母商量過後,我決定上街陪奶奶賣菜,和小時候一樣。周圍人誇我大方又孝順,奶奶逢人就說孫女要去上大學了,不會和土地打交道了。當時我看着陽光下奶奶的笑容,心想我是不會忘了黃土地的。那裏有奶奶一輩子踏過的足跡,有莊稼人深耕不輟的堅守。腳下有多少泥土,眼裏就有多少深情。無論我腳踏何方土地,都會記得根在哪裏。

我工作了,奶奶還在賣菜。她不但不顧大家勸阻不賣菜,還繼續堅持,將架子車升級成了三輪車。這車廂放一個箱子都能佔滿,像個火柴殼。我叫她“火柴殼小三輪。”我們都擔心她騎着會不會不穩當摔着,可奶奶騎着小三輪越發精神了,好像年輕了好幾歲。有天,意外發生了。她從臺階摔下,腿受傷了。她幾十年的賣菜工作按下了暫停鍵。然而病牀上休養的她仍然操心地裏菜吃不完沒人賣,爛了可惜,每天念念叨叨。她積極下牀做康復,恢復得很快。父親嚴肅的命令她不能再賣菜,待在家裏頤養天年。可趁大家工作忙亂時,奶奶賣菜又開始了,還重新騎上了“火柴殼小三輪。”父母親和姑姑們怎麼勸她都不聽。無奈之下姑姑抽空陪她賣菜,父親下班送奶奶直到通往家裏的十字路口,目送她到家。

要過年了,奶奶才肯歇下。每年三十晚上,我都要和奶奶一起守歲。我給奶奶發紅包,奶奶不但執意不肯要我的紅包,還給我200塊壓歲錢。她說:“我平常賣菜有錢呢,國家每月給我和你爺高齡補貼,我倆都花不了。我這老婆子要那麼多錢幹啥,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你們年輕人用錢地方多。把婆給的壓歲錢拿上你這一年順順當當。”她還感慨現在社會就是好,我們從前缺吃少穿沒房子住,都是黨和國家政策好、領導好,一家人也向前奔着把日子過好了。

年一過完,賣菜又開始了。奶奶這樣的高齡堅持賣菜,吸引了《印象隴洲》微信公衆號編者們的注意。有一天晚上,他們悄悄跟在奶奶身後拍攝了她賣完菜回家的動人場景,那一幕我不禁潸然淚下。感謝各位工作人員將善意的目光投向奶奶這位平凡的老人。隴縣人民連連點贊][,奶奶一時成了網紅。我和親朋好友紛紛在下方留言。“莫道桑榆晚,爲霞尚滿天”。奶奶賣菜將根植於內心的土地情結,對生活的執着,晚年的消遣鍛鍊牢牢地連接在一起。

她幾十年如一日將自己鍾愛的“工作”進行到底。她沒多少文化,卻將生活這本書讀的通透。這樣的老人用抱朴歸真,篤行不怠的精神擦亮生命的底色,也爲兒孫積福積德。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吾輩當效仿其精神,自強不息。就讓這個平凡老人專注於喜歡的事情,不要打擾她。如果可以,我想讓畫面一直定格在奶奶蹬着小三輪賣菜的一幕。我知道那一刻她是幸福的,她讓我們如此溫暖。惟願奶奶健康長壽,平安順意!

我家的人世間故事徵文 篇三

父親算是個讀書人,儘管他沒讀過大學,但博覽羣書,能寫會算,且性格溫和,氣質儒雅。母親也是新中國成長起來的“女秀才”,她是一個粗線條的人,說話高聲大嗓,做事風風火火。小時候,我覺得母親脾氣壞,我們姊妹幾個都怕她,跟父親更親近。可是父親總對我們說母親是個有本事的人。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大部分農村人過着缺衣少食的日子。尤其是我家,父親在村裏擔任會計,四個孩子年齡小,幹農活掙口糧的擔子幾乎落在母親一個人肩上。後來父親不再任職,但身體不好,母親不許他乾重活。母親早出晚歸,和男人一樣幹着重體力活,晚上還要在昏黃的油燈下熬夜做針線。父親儘可能多地幹家務,照顧年幼的我們。

母親收工回家,邊喝着父親晾好的溫開水,邊和父親說着上工時的瑣事。——是的,在我記憶中他們總是有說不完的瑣事。誰誰家娶媳婦,要送啥樣的賀禮;誰誰家孩子去縣城讀高中了,真是爭氣;家裏還有多少錢,要買幾斤油幾斤鹽……

生活艱難,加上當時醫療條件落後,父親的病得不到有效治療,身體每況愈下。而我們小孩子卻不懂事,時不時會犯錯誤,母親生氣就會罵我們,有時甚至會舉起巴掌。捱罵捱打不是我最怕的,最怕的是母親打了我們後自己又掉眼淚。每當這個時候,父親總是先安撫住捱打的孩子,再拉着母親的手輕言細語地解勸。印象中父親很少發脾氣,我們小孩子犯了錯誤,父親都是耐心說服教育,以理服人,用情感化。與父親相比,母親明顯比較暴躁。我有時候會忍不住想,書上說“嚴父慈母”,我們家卻是“慈父嚴母”。

父親從不與母親爭吵,即使有時候母親處事不當。有一次母親受涼發燒,父親讓她吃藥,她卻嫌父親煩,父親一手端水一手拿藥,溫聲哄勸,直到母親把藥吃下去。我的一個嬸子說父親怕母親,我想,也許是吧。

童年的記憶裏,母親嚴厲,父親慈和,日子雖然艱難,但他們臉上很少有愁苦之色。家雖然窮,但很溫馨,母親想盡辦法不讓我們挨餓受凍,父親經常給我們講好聽的故事。

歲月更替,農村生活越來越好,我和我的姊妹們也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工作,每到節假日,家是我們迫不及待想要回歸的港灣。父親母親總是提前準備許多好吃的,而我們的口味卻變得挑剔起來,嫌肉太肥,嫌菜太膩。母親笑着罵我們“作”,說以前你爸偷偷給你們挑個窩頭都香得不得了,就該叫你們還過那樣的日子。父親則在一旁“煽風點火”:“爲這我可沒少挨你們孃的罵,你們這些破孩子可不能忘本,到啥時候都不能忘了過去的苦日子。”我笑着揶揄父親:“爸,您永遠是我孃的死黨。”一家人笑得開懷不已。

父親因病過世後,每次回去看母親,她都喜歡跟我們嘮那些陳年往事。——因爲父親有病,母親總會在紅薯湯中給他煮幾個玉米麪窩頭,但父親總會悄悄把窩頭放到幼小的哥哥姐姐碗裏。母親發現後總會生氣地數落父親,有時候話說得甚至很難聽,父親也不惱,只是呵呵地笑着,勸母親別生氣。那時候交通不方便,母親要騎自行車馱父親去30多公里外的縣城看病,父親不肯,母親立即變了臉色,說父親存心跟她過不去,父親只好乖乖“就範”。母親馱着父親一口氣騎到縣城,看完病又一口氣把父親馱回家。父親笑着叫母親“鐵娘子”,眼睛裏卻含着淚花。我的哥哥國中沒畢業不想念書了,父親母親不同意,但哥哥鐵了心,無論怎樣都不再去學校,母親氣得打了哥哥一頓,父親也少有的發了脾氣。母親倒先熄了火氣,反過來勸父親彆氣壞了身體。

聽了母親的述說,我在心裏感嘆,看來父親的確“怕”母親,但這其中蘊含了多少厚重的愛啊。

有時候我會想,父親母親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人,是怎麼朝夕與共攜手走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的?應該是愛,是雙雙牽手時候對彼此的那一份承諾。我從不認可“貧賤夫妻百事哀”的說法,在我的觀念裏,只要一家人相親相愛積極向上,無論窮富都是幸福快樂的。我想,是父親母親影響了我,他們讓我明白了愛情不是香車寶馬的富貴,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無論風霜雨雪都不離不棄。所謂平平淡淡纔是真,相濡以沫的日常、柴米油鹽的瑣碎也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

如今母親已經八十歲了,身體硬朗,精神矍鑠,平時打打牌看看電視,沒事了就和我們視頻聊天。她常常說自己有福,趕上了好時代,享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福氣。也時常嘆息父親沒福,沒用上手機,沒坐上兒子的小轎車。還常常叮囑我們要好好工作,報答我們的黨我們的國家。每每看着母親的笑臉,聽着她依然清亮的嗓音,我心裏就充滿了感激,感激父親母親給予我溫暖的家,指引我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感恩這個偉大的時代,讓母親老有所養,安享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