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徵文稿

信仰的力量

徵文稿1.84W

信仰的力量

信仰的力量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像一條滔滔不絕的河流,曲折但是堅定地朝着一個方向流動。穿行在100年的歷史長河裏,點點滴滴都閃爍着耀眼的光輝。

“爲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留學歸來的李大釗也給覺醒的中國帶來了革命的火種:“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常在壯烈的犧牲中。”李大釗先生寫下這句話的時候,身處國家和民族瀕於危亡的時代。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李大釗先生走上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而他的武器,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和崇高的社會主義理想。在那個軍閥混戰的年代,他堅信這條道路是高尚的、光明的、必勝的,因此他願意爲之捨棄自我、奉獻一生。

作爲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李大釗正是這種大無畏犧牲精神的踐行者;1927年4月28日10時,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師看守所內被剃去頭髮的李大釗,穿着他那滿是褶皺的灰布長棉袍,將腳下的鐵鏈用長袍給遮擋住,臉上充滿了堅毅,眼神直視着前方,拍下了自己最後的一張照片,隨後毫不恐懼的走向了絞刑架。

而鮮爲人知的細節是一般人行刑時間都是二十分鐘,而李大釗的行刑時間卻用了四十分鐘,因爲敵人對他經行了慘無人道的“三絞處刑法”來延長痛苦。第一次將他絞暈後放下,勸他悔過,李大釗同志甦醒後憤恨的說:“你們是絞不死我的靈魂,絞不死革命的。”第二次絞暈後又勸他悔過,李大釗同志寧死不屈,等到了第三次才結束了李大釗的生命。

其實,李大釗在就義前有多次機會可以出獄,共產黨人也採取了很多營救方式。但李大釗爲了保護同志,拒絕了。他說:“我從黑暗中反叛而來,卻不屬於未來的光明之地。我的腳踏在黑暗和光明的交鋒處上,或許有一天黑暗會把我吞噬。可是爲了人民,爲了你們能走向光明,擁抱光明。我,我願意去直面黑暗,因爲我相信,終有一天陽光惠普整片中國大地,我堅信!這也是電影《革命者》中,李大釗在就義之前的內心獨白。在這些獨白中,李大釗鏗鏘有力的聲音不僅彰顯着着他心中的理想與氣節,更啓迪了無數的年輕人與他一起走向了共產主義的道路,併爲之奮鬥終生,甚至犧牲生命,而這就是信念和信仰的力量。

哲學家薩特曾經說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而信念是托起人生大廈的堅強支柱;是保證一生追求目標成功的內在驅動力和成功的起點。能夠堅持自己信念的人,永遠不會被擊倒,他們是一羣人生的勝利者。中國共產黨的奮鬥歷程正是無數共產黨員懷着革命的信念、孜孜不倦追求共產主義信仰的過程。

“對革命信念的忠誠是爺爺留下的最大財富”,紅色情報員錢壯飛的孫子錢泓這樣說。相比物質財富,信念是更可寶貴的財富,它指引着奮鬥的方向,決定着不同的價值抉擇。

信念富有,纔有矜持不苟、捨己爲公的潔白樸素。在出生入死的戰爭年代,方誌敏“經手的款項總在數百萬元”,他卻不動絲毫,清貧如洗;燈紅酒綠的和平時期,楊善洲畢生積蓄只是草帽、砍刀和菸斗,但在後人看來,他們留下的豈止是金山銀山。“人生是奉獻,不是索取”,“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一語道破天機。

“爲天下人謀幸福,纔是真正的大事”。這也是李大釗留給後輩們的錚錚誓言。李大釗的後人也這個信念的踐行者。在建黨100週年的“七一勳章”有一位獲得者叫李宏塔的。大家對他並不熟悉,李宏塔是李大釗之孫,李葆華之子。李宏塔曾擔任安徽省民政廳長一職,但他從不享受國家關於省級廳長幹部的有關待遇之規定。他到下面辦事,從不坐公家小車,近處騎自行車,遠處坐長途汽車。到下面檢查工作,從不吃下面的招待飯,均是自己掏腰包簡單吃點。他的工資大部分用於幫助窮人,他不住公家分配給他的廳長級的幹部住房,直到退休,還是住在原來幾十平方米簡陋的住房內。李葆華一生踏實做事,老實做人,清白做官,曾有李青天之美譽,一生受到人們的讚譽和尊敬。可以說,李大釗、李葆華、李宏塔,祖孫三代,滿門忠良,爲共產黨爲官者樹立了標杆和榜樣。

毋庸諱言,在多元多樣多變的今天,利益至上成爲一些人的生存哲學,物質慾望正在侵蝕着信仰的根基。一些幹部在市場衝擊和利益誘惑下心爲物役、貪污腐化、價值虛無、精神空虛。正因如此,我們黨始終將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作爲黨的建設最重要的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 ‘缺鈣’,就會得‘軟骨病’”。

那麼,這位一位新聞從業人員,如何堅持自己的信念呢?有人說,世界上最有質量的兩件事,一是創造,一是傳播,而記者是同時做到這兩件事的人。記者的使命是什麼?是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時代立言。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得更具體:那就是我們要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鉅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爲時代畫像、爲時代立傳、爲時代明德。

而在全媒體時代,如何做到這一點呢?這是當下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因爲當下面臨着這樣的問題:經常刷短視頻的用戶的文化水平並不高,一般是國中或國小水平。所以,有業界戲稱,當下視頻內容的的現狀是一幫大學生爲一幫國小生服務,製作的內容還得迎合國小生的審美標準,這無疑拉低了大學生的審美標準。而作爲權威的央媒,我們無疑不能爲了流量而一味迎合用戶的需求,而是要引導用戶的,用正能量引導用戶,幫視頻用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標籤:信仰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