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入黨自傳

村黨支部黨課學習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2014年村黨支部黨課學習材料

村黨支部黨課學習材料(精選多篇)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着力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羣衆工作的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黨員幹部唯有自覺做到爲民務實清廉,才能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始終站在時代前列,率領億萬羣衆爲實現“中國夢”而奮鬥。

爲民——強化宗旨意識固根基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爲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所在。毛澤東同志認爲,每個共產黨員要像和尚叨唸“阿彌陀佛”一樣時刻叨唸“爭取羣衆”,因爲“真正的銅牆鐵壁”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羣衆。

正是由於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形成了與人民羣衆融洽的魚水關係和牢固的血肉聯繫,因此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獲得了推動歷史發展的偉力,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在人民的選擇和歷史的選擇中得以確立並不斷鞏固。歷史充分證明,人民是我們的力量之源,爲民是我們的本色所在。

“得民心者得天下”。一個政權,其命運最終取決於人心向背。毛澤東揮毫寫下“爲人民服務”,鄧小平提出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的衡量標準,深刻道出人民羣衆在共產黨人心中的位置。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面對黨的建設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面對部分黨員政治立場的喪失和宗旨意識的淡薄,我們必須通過切實有效的教育,解決好黨員幹部“我是誰”、“依靠誰”、“爲了誰”的問題,擺正同人民羣衆的關係,常以敬畏之心傾聽人民的呼聲,常以換位思考理解羣衆的感受,端正每個黨員的羣衆立場,增強每個黨員的羣衆感情。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不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和平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全部使命和責任始終是爲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奮鬥。人民羣衆的利益具有一致性,現階段表現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實現“中國夢”。同時,人民羣衆的利益又是具體的,多元經濟成分和多樣分配方式導致了紛繁複雜的利益需求。現階段,我們既要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又要努力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既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爲重點,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又要更好地保障人民在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要積極適應當前羣衆工作的新特點新要求,積極探索加強和改進羣衆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徑,虛心向羣衆學習,誠心接受羣衆監督,不斷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羣衆制度,始終植根人民、造福人民,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務實——真抓實幹托起中國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夢想,而一切美好向往的實現都需要鍥而不捨的實幹。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樣需要務實的精神。

“天下事,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1941年底,毛澤東曾明確指示,中央黨校的校訓應是“實事求是,不尚空談”,在這種精神的指導下,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夢想得以實現;鄧小平同志在改革開放之初告誡全黨,“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幹出來的,不幹,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此後,國家富強和人民富裕的夢想逐漸成爲現實。中國共產黨正是以務實的工作、務實的作風一步步實現中國夢。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在既是黃金髮展期又是矛盾凸顯期的今天,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層出不窮。正如鄧小平所言,“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一點不比不發展時少”。要解決這些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不斷完善工作機制,確保黨員幹部深入基層、走進一線,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羣衆意見多的地方去,真誠傾聽羣衆呼聲、真實反映羣衆願望、真情關心羣衆疾苦,切實解決人民羣衆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通過一點一滴的紮實工作來推進科學發展。

不同的政績觀往往決定着務實的力度和工作的實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些領導幹部落實工作抓得不好,很重要的是政績觀出了問題,個人主義思想在作祟。”因此,每一個黨員幹部都應把實現人民羣衆的利益作爲工作的根本目的,都應把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爲創造政績的重要內容,都應把重實幹、求實效作爲實現政績的重要途徑,都應把黨和人民的要求作爲評價政績的重要尺度。

官行之,民必效之。黨的務實作風不僅關乎黨的事業,還關乎社會的風氣。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取得偉大成就的重要原因,就是全黨同志以務實的優良作風引領了人民、感染了羣衆,從而形成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物質力量。我們必須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門的文山會海、“以文件落實文件”等現象敗壞了政風,一些黨員幹部的“虛、浮、奢、假”的行爲敗壞了黨風,對良好民風的形成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損害了黨在人民羣衆中的形象。新一屆中央政治局作出的“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八項具體規定,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我們應以此爲契機,進一步樹立務實的作風,以良好的黨風促政風帶民風,讓“中國夢”在社會每一個分子的務實進取中得以實現。

清廉——累積民族復興正能量

以史爲鑑,官員的腐敗、政治的腐朽,會導致執政基礎的動搖,產生阻礙社會前行的負能量,亡黨亡國的悲劇將不可避免。打鐵還需自身硬,每一個共產黨員必須時刻牢記:爲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我們要以幹部的清正、政府的清廉、政治的清明,引領社會正能量的發揮。

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作支撐的政黨、一個充斥驕奢淫逸之風的政黨,是談不上清廉的,也不可能興旺發達。回望歷史,當華僑領袖陳嘉庚分別接受了毛澤東和蔣介石天壤之別的宴請時,他得出了“國民黨蔣政府必敗,延安共產黨必勝”的判斷;在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爲執政黨之際,毛澤東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鬥的作風”。在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今天,我們不但要大力倡導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還要身體力行地勤儉辦一切事業;我們不但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繼續艱苦奮鬥,還要虛心接受人民的批評、誠懇接受人民的監督,用艱苦奮鬥之風徹底掃除享樂主義等浮灰暗塵。

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出在共產黨內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腐敗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對黨造成致命傷害,甚至亡黨亡國”。黨的健康肌體容不得任何腐敗病毒的侵蝕,廉潔政治的土壤容不得任何腐敗莠草的生長。保持清廉,就必須力除貪污腐敗之疾。我們要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既打“老虎”,又拍“蒼蠅”;我們要有經常抓、長期抓的恆心,切實做到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變警鐘長鳴;我們要堅持中國特色反腐倡廉的道路,按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建立一系列防範機制、保障機制,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權力是把雙刃劍。秉公用權,可以造福人民;以權謀私,就會禍國殃民。能否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地運用權力,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我們必須不斷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必須不斷推進權力運行公開化、規範化,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從而以綱紀嚴明的制度規範來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第二篇:黨支部黨課學習觀後感

以下關於黨課觀後感範文的文章由本站範文大全爲您整理,希望對您有幫助。

xx黨支部對“收看學習省委主要領導

講黨課”的觀後感

根據省組織部的有關精神,我呂地社區黨支部於2014年6月24日下午,組織支部黨員收看“學習省委主要領導講黨課”。通過這一個小時的的學習,我支部對黨的發展歷程、黨存在的問題、黨的發展方向都有了更深刻的瞭解,現將學習後的感想總結如下:

課堂上,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作講學。在這次學習中,汪洋書記首先就建黨90週年向所有黨員作出祝賀,之後,他從歷史現實分析黨的發展歷程、發展方向以及存在的問題。學習中,汪洋書記重點強調“三農”在共產黨發展過程中的歷史地位,深入分析“三農”現今所處的環境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作爲基層黨支部,我們從中對“三農”的認識更加深入,深知“三農”問題在現今我國的國情上仍然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必須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學習好本領,帶領社區的農民,以更加科學、更加經濟、更加高效的方式去發展農業。

另外,汪洋書記提到,國家近幾年先後出臺多份文件,指導農民開展工作,廣東省除了嚴格執行這些文件以外,還出臺了多項惠農政策,幫助扶持廣東農民朋友,促進我省的農業發展。作爲最基層的黨支部,我們必須認真落實好每項工作,力求對轄區需要幫助的農民都幫助到底,讓他們可以放心、專心於搞農業。

接着,汪書記強調,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對於建設幸福廣東起領導作用。他對我們基層黨員提出了幾點要求

1、要成爲執政的堅實基礎

2、要有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

本站範文網[]

3、要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

作爲最貼近羣衆的黨支部,我們的一言一行將直接影響羣衆對我們黨組織的印象,爲此,我們必須端正好自己的作風,以身作則,發揮出我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最後,汪書記要求我們基層黨組織肩負責任,帶領羣衆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作出貢獻。我們深知我們的責任重大,我們必須學好本領、提供素質、心繫羣衆,以一個優秀的團隊,去帶領我們的羣衆爲邁向新篇章作出努力。

xx社區黨支部

20xx年xx月xx日

以上關於黨課觀後感範文由本站範文大全統一整理,請您繼續關注本站範文大全。

第三篇:村黨支部廉政黨課材料1

xx村黨支部廉政黨課材料

同志們,根據xx鄉反腐倡廉集中宣傳教育活動安排,由我給大家上一堂廉政黨課,我講課的題目是《從陳希同到陳良宇:中國肅貪反腐之路十年變遷》。

一、國際合作打擊內外貪官

肅貪風聲越來越緊,貪官們也在想着各種應對之策,捲款外逃成爲他們其中一個重要的選擇。

2014年10月12日,中國銀行的聯行清算系統反應出了4.83億美元的虧空。10月15日,時任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財會處處長的許超凡突然失蹤,同時失蹤的還有兩名支行長餘振東和許國俊。 後來查明,三人已捲款潛逃至加拿大境內。截至2014年,中國有4000名貪官外逃,攜帶贓款總額超過50億元,其中與中國尚未簽訂引渡條約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他們的逃亡天堂。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開拓各種渠道收緊緝拿外逃貪官的天網。2014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批准了《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這意味着在國際公約的保障下,中國政府對潛逃國外的腐敗分子和恐怖分子以及販毒、洗錢等跨國犯罪實施更有效的打擊。“這些年,中國跟國際上的反洗錢合作力度越來越大,所以貪官們轉錢比過去要難很多。 ”中央編譯局反腐專家何增科說。

2014年,餘振東從美國被遣返回國。然而不到一年,中國銀行中行黑龍江分行哈爾濱河鬆街支行屬下的分理處主任高山,卻捲走6億元人民幣舉家潛逃加拿大。可見,反腐已經不僅僅是一場“國內戰爭”。

一方面,中國不斷與西方國家簽訂引渡條約爲引渡貪官回國開路,另一方面,中國也充分借鑑國際經驗力圖消滅腐敗的根源。“中國提出建立懲治預防腐敗體系,很大程度上受‘透明國際’(一家位 1

於柏林的民間組織)的國家廉政體系的啓發。這個體系提出全社會都要有廉潔的意識,反腐的目的是爲了促進法制、提高民衆生活水平。這在中國的懲治預防腐敗體系中得到很好的體現。”何增科說。與此同時,中國在反腐鬥爭中的許多新經驗也被介紹到國際反腐敗運動中去,例如中國的“建築有形市場”、“黑名單制度”等。

二、新加坡“重典重賞”的啓示

這些年來,中國在腐敗制度建設上進步顯著。今年6月,中共中央也對外發布了《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4-2014年工作規劃》。此前的2014年,中共中央發佈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中央在構建比較完整的反腐倡廉的制度體系方面化了很大功夫,在制度建設方面更系統、更有前瞻性和針對性。”何增科說。

在何增科看來,最大的變化是對黨員的廉政教育從過去的週期運動式走向長期化定期化。此外,權力監督也有很大改進。“除了強調專門機構反腐之外,社會力量在反腐過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公民舉報、媒體監督在反腐中越來越重要。另外也不斷增加政治透明度和公開性,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政務公開這些年來越做越好。”

爲了更多地跟上國際形式,中央和地方政府還經常組織考察團走出國門“取經”,新加坡是考察團去的最多的國家。“中國通過的《公務員法》,加強對公務員行爲約束,在一定就是借鑑了新加坡的經驗。”何增科說:“新加坡反腐的最大特點是編織了一個嚴密的法網,重罰和重賞相結合,這很值得中國學習。”

新加坡現行的《反貪污法》共35條,規定了極爲嚴厲和詳細的懲罰措施。如新加坡環境發展部政務部長(副部級)接受了印尼商人贈送的7張機票,攜帶家人旅遊。被發現後不僅被撤職,還被判刑4年。而釜底抽薪式的重罰重賞讓公務員沒有貪污的動機。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完整的《中央公積金制度》,一個公務員每月可獲得月薪40%的公

積金,工作時間越久,所得積蓄越多。據統計,高級公務員(司局級)到55歲退休時,公積金總額大約有80萬至90萬新元,相當於人民幣400萬至450萬元。如果在職時廉潔奉公,沒有貪污腐敗和違法行爲,退休後,全家生活富裕,安居樂業。

新加坡法律規定,公務員要遵守財產申報制度,每年申報一次本人和配偶的財產情況,包括動產、不動產、貴重首飾、銀行存款、股票、證券等。在這一點上,中國正逐步向新加坡跟進。從明年1月1日起,新疆阿勒泰地區將在全國試行這一類似的制度,把過去通行的官員“收入申報”擴大爲“財產申報”,並承諾在阿勒泰廉政網和當地主流媒體上公示官員的“財產申報結果”。

三、下一步反腐關鍵靠政改

隨着這十年來市場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領域的腐敗犯罪正在逐漸消退。“在上世紀80年代早期,當時的經濟犯罪主要是倒賣耐用消費品,比如電視。到了80年代後期,是消費資源轉成生產資料,比如鋼材和水泥。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主要倒賣土地,但現在在逐步減少。”何增科說。

但是另一方面,由於政治體制改革滯後,一把手犯罪、司法腐敗、用人腐敗、下級賄賂上級卻日益猖獗,這些犯罪往往跟經濟犯罪交織在一起,是中國反腐面臨的新問題。“黨政領導體制改革、中央與地方關係體制的改革、司法體制改革、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落後,實際上已經是導致政治領域腐敗日益嚴重的重要原因。政治體制的改革越來越緊迫。”

市場化改革要進一步推進,能夠由市場配置的資源就由市場配置,政府掌握資源越多,腐敗越多。假如由政府分配的資源,政府一定要在公開公正透明的情況下分配。

中國共產黨xx村支部委員會2014年7月1日

第四篇:2014年黨課學習材料

根據中央、省委有關文件精神的要求,按照學校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今天,由我爲大家上一次黨課。我講授的題目是“羣衆路線是黨的生命線”。這次黨課的基本內容是:瞭解羣衆路線的形成發展進程,掌握羣衆路線的科學內涵,認識羣衆路線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中的作用,分析執行羣衆路線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領會新時期羣衆路線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內容,做到自覺踐行黨的羣衆路線,推進各項工作科學發展。講授的重點是羣衆路線的的形成發展進程及其科學內涵,這是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理論基礎問題;難點是羣衆路線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羣衆工作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也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丟、不能忘。當前開展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爲了科學有效地推進黨的羣衆工作,築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羣衆根基。下面,我講第一個問題。

一、羣衆路線的形成發展過程

羣衆觀點是羣衆路線的思想基礎,將黨的羣衆觀點和黨領導人民羣衆的工作方法結合起來,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就形成了黨的羣衆路線。黨的羣衆路線是怎樣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呢?我們可以概括爲4個階段來認識。

1、“羣衆路線”概念的提出

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堅持把深入和發動羣衆作爲革命鬥爭的主要方式。1922年7月召開的黨的二大通過的《組織章程決議案》就指出:“黨的一切運動都必須深入到廣大的羣衆裏面去。” 1925年10月召開的中共擴大執委會決議案中又指出:“中國革命運動的將來命運,全看中國共產黨會不會組織羣衆,引導羣衆。” 正是由於從一開始就非常重視深入和發動羣衆,組織、領導工農運動,使年輕、弱小的共產黨很快即得到快速發展,由1921年建黨時的50多位黨員,發展到1927年初的6萬多人,顯示出黨組織自身的巨大發展潛力和政治影響力。1928年11月,李立三根據黨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區黨的負責人談話時指出,在總的爭取羣衆路線之下,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到下層羣衆中去。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首次使用“羣衆路線”這一概念。1929年9月,由陳毅起草、經周恩來審定的《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中,三處明確提到“羣衆路線”,即籌款工作要“經過羣衆路線”,沒收地主豪紳財產要“經過羣衆路線”,紅軍給養問題也要“漸次做到由羣衆路線去找出路”。1934年1月,在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中,毛澤東在《關心羣衆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說:“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羣衆,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羣衆。”要真正發動羣衆,就必須關心羣衆,幫助羣衆解決好從土地、勞動,到柴米油鹽、出行、醫療等各種生活問題。土地革命時期黨在羣衆路線方面積累了許多成功經驗,短短几年間,先後建立了以中央蘇區爲代表的十三塊革命根據地,黨員數量由“四一二”政變之後的不足1萬人,發展到30萬人,建立了30多萬人的紅軍。這些都充分顯示了羣衆工作、羣衆路線的重要作用。

2、羣衆路線理論的逐漸成熟

抗日戰爭時期,黨的羣衆路線的基本內容開始不斷完善和成熟,形成了較爲完整的體系。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得到了全國人民、社會各界的擁護和支持,最大限度地實現了民衆的大動員、大聯合,把全民族的力量集中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人民戰爭中來。進一步顯示了我們黨發動羣衆、依靠羣衆的巨大力量。1942年12月,毛澤東在《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中提出:“我們的第一個方面的工作並不是向人民要東西,而是給人民以東西。我們有什麼東西可以給與人民呢?就目前陝甘寧邊區的條件來說,就是組織人民、領導人民、幫助人民發展生產,增加他們的物質福利,並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與文化程度。”1943年6月,毛澤東在爲中央起草的《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對黨的羣衆路線的工作方法作了精闢概括:“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同年10月,在《切實執行十大政策》中,毛澤東強調:“羣衆觀點是共產黨員革命的出發點與歸宿。”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又進一步闡述了黨的羣衆路線的核心內容,他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羣衆取得最密切的聯繫。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羣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應該使每個同志明瞭,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最大利益,爲最廣大人民羣衆所擁護爲最高標準。”羣衆路線日漸成熟的同時,在黨和人民之間、幹羣之間、軍民之間,也建立魚水深情和血肉聯繫,出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形成了極爲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改造社會的巨大力量。

3、羣衆路線的不斷豐富發展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黨根據執政黨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對羣衆路線作出了新的豐富和發展。1956年9月,鄧小平在中共八大上《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中對黨的羣衆路線作了新的概括,系統闡述了黨的羣衆路線的重要意義。 1964年,毛澤東在談到學習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問題時,再次闡述了黨的羣衆路線的基本內容,同時還論述了羣衆路線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一致性。我們黨依靠最廣大的人民羣衆擁護和支持,取得並鞏固了全國政權,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和國民經濟的迅速恢復、發展,開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實踐。但是,由於缺乏經驗,忽視客觀規律,驕傲自大,過分強調主觀意志的作用,在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了重大錯誤。1959年彭德懷在給毛澤東的信中,分析造成“大躍進”左的錯誤在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風方面的原因是“浮誇風氣普遍地滋長起來”、“小資產階級的狂熱性,使我們容易犯左的錯誤”;因而脫離羣衆,得不到羣衆的支持;等等。但是,毛澤東同志不接受批評,反而在全國發動了“反右傾”鬥爭。1966年,毛澤東又發動了“文化大革命”。《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說:文化大革命名義上是依靠羣衆,實際上既脫離了黨的組織,又脫離了廣大羣衆。這充分說明,羣衆路線不僅僅是思想認識和理論問題,更需要正確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作保證。

4、羣衆路線理論的完善與深化

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和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對羣衆路線進行了開創性的繼承和發展。鄧小平指出:“羣衆路線和實事求是這兩條是最根本的東西”;“羣衆路線和實事求是特別重要”。鄧小平還把“三個有利於”作爲衡量各方面工作成敗的標準,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爲我們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 江澤民同志和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明確提出了“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內容,這是對黨的羣衆路線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明確提出了以人爲本的科學發展觀,強調“發展爲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作爲保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先進性的根本點,作爲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和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把黨的羣衆路線視爲“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決定在全黨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切實加強對全體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教育,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爲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強保證。

我認爲,通過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黨的羣衆路線理論又會得到新的發展,需要我們不斷深化認識。通過第一個問題的講解,我們梳理了黨的羣衆路線的形成發展過程,下面我給大家總結一下羣衆路線的科學內涵。

二、羣衆路線的科學內涵

要了解羣衆路線,關鍵是要把握羣衆路線的內涵。毛澤東對羣衆路線作出過淺顯而科學的概括和總結,他說:“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這就是說,將羣衆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爲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羣衆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爲羣衆的意見,使羣衆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羣衆行動會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羣衆中集中起來,再到羣衆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從羣衆中集中起來又到羣衆中堅持下去,以形成正確的領導意見,這是基本的領導方法。”不能“羣衆要怎麼辦就怎麼辦”,而應當“凡屬人民羣衆正確的意見,黨必須依據情況,領導羣衆,加以實現;而對於人民羣衆中發生的不正確的意見,則必須教育羣衆,加以改正”。

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第一次把羣衆路線和事實求是、獨立自主確定爲毛澤東思想三個“活的靈魂”,並將黨的羣衆路線的基本內容概括爲“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這是羣衆路線內涵的根本性結論。這言簡意賅的表述包含了豐富的思想內涵。

1、一切爲了羣衆。在黨的羣衆路線中,“一切爲了羣衆”是指我們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首先考慮的應當是人民羣衆的利益要求,應當着眼於滿足人民羣衆的利益要求。一切爲了羣衆是我們黨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第一首選的考慮,是思想上貼近羣衆的第一步。做到一切爲了羣衆,就要求黨的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要做事出於公心、一心爲民,而不要打着一切爲了羣衆的旗號幹自己的私事。

2、一切依靠羣衆。“一切依靠羣衆”是指要堅信人民羣衆是我們的力量之源、勝利之本、立黨之本、執政之基,我們的革命、建設、改革、發展都離不開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只有始終依靠人民羣衆才能卓有成效地、創造性地開展好工作,才能爲黨的事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3、從羣衆中來。“從羣衆中來”要求我們黨在制定決策時要廣泛地深入到人民羣衆中,準確瞭解和把握人民羣衆的思想脈搏和決策要求,傾聽羣衆的呼聲,將人民羣衆的決策要求集中起來,在此基礎上制定科學的決策。“從羣衆中來”來的是什麼呢?來的應該是羣衆的心聲、呼聲。關於這一點,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新要求:“完善黨員幹部直接聯繫羣衆制度。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充分發揮橋樑紐帶作用,更好反映羣衆呼聲,維護羣衆合法權益。”這是全黨同志尤其是黨的領導幹部自覺做到“從羣衆中來”的重要指針。

4、到羣衆中去。“到羣衆中去”要求我們把通過集中羣衆的意見和要求形成的決策,再貫徹到羣衆中去,使之成爲羣衆的自覺行動,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能夠在羣衆的實踐中得以充分實現並及時進行修正。可見,到羣衆中去是引導羣衆掌握政策、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是一個在實踐中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過程。

羣衆路線的科學內涵還有很多認識和理解的維度。大家可以把羣衆路線理解爲一種價值取向,或者是工作方法,或者是工作作風。

羣衆路線爲什麼是一種價值取向呢?我們說,一切爲了羣衆,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這是黨的羣衆路線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 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崇高的價值取向。它表明中國共產黨是全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言: 我們共產黨人區別於其他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誌, 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羣衆取得最密切的聯繫, 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 一刻也不能脫離羣衆。這是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

羣衆路線爲什麼是一種工作方法呢?人民羣衆是共產黨的力量之源。毛澤東把共產黨與人民羣衆的關係比作魚和水的關係, 魚沒有水是無法生存和發展的。從工作方法角度說,只要我們依靠人民羣衆,相信人民羣衆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難也能克服,任何敵人也不能壓倒我們。誰掌握了羣衆路線的工作方法,誰就可以贏得勝利。

羣衆路線爲什麼是一種認識方法呢?從羣衆中來,就是把廣大羣衆在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和提出的要求,集中起來,經過分析研究,形成符合實際情況的路線、方針、政策。到羣衆中去, 就是把已形成的路線、方針、政策再拿到羣衆中堅持下去, 化爲羣衆的實際行動,並使之在羣衆的實踐中得到檢驗、豐富和發展。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運用和生動體現。

羣衆路線爲什麼是一種工作作風呢?保持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是我們黨的優良工作作風的核心。堅持羣衆路線, 就能保證黨同羣衆的血肉聯繫, 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只有堅持羣衆路線,才能體察民情,知曉民意,才能辦好民事,謀好民利,才能得到廣大羣衆真心實意的擁護。

如果我們對黨的羣衆路線進行結構分析,我認爲主要包括三個要素:一是主體要素,主體是黨的領導,二是羣衆觀點,核心是“一切爲了羣衆,一切依靠羣衆”;三是領導方法與路徑,關鍵是“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

綜上所述,羣衆路線的科學內涵是豐富的。剛纔我講了毛澤東同志對羣衆路線內涵的認識,重點介紹了《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的結論,還介紹了我們認識羣衆路線科學內涵的幾個維度。以後還要不斷總結。

掌握了羣衆路線的科學內涵,接下來我們一起分析學習和實踐羣衆路線的重大意義問題。

三、羣衆路線的重大意義

爲什麼要學習羣衆路線相關理論?爲什麼要踐行羣衆路線?這個問題我想簡單從兩個方面來闡述。

1、學習和踐性羣衆路線的重#from 本文來自學優大學聯考網,全國最大的大學聯考資源網 end#要性

羣衆路線,是黨的性質、宗旨、任務的集中體現,人民羣衆的利益和需要,是黨制定一切方針、政策的基本出發點;人民羣衆的支持和擁護,是黨克服一切困難、不斷髮展壯大的根本保證;人民羣衆的監督、批評,是黨的幹部努力工作、勤政爲民,不斷修正錯誤,永葆革命精神和良好作風的前提條件。能不能真正貫徹羣衆路線,從根本上決定着黨的性質是否會發生變化,黨會不會喪失羣衆基礎和自身的優良作風、執政資格。堅持羣衆觀點,黨的決策才能得到人民的擁護。黨是從人民羣衆中間來的,是爲人民羣衆服務的,一切圍繞人民羣衆,黨的一切決策和政策都應該是圍繞人民羣衆的。如果政策是爲了人民羣衆的利益,就會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反之,就會得到人民羣衆的反對。

2、學習和踐性羣衆路線的必要性

長期的歷史實踐證明,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黨的事業是成功還是失敗;就在於能否保持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只有密切聯繫羣衆,始終與羣衆站在一起,纔可能保持黨的政治優勢,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由於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整個社會處在極其深刻的轉型變革之中,在一些地區、部門和單位,一些幹部包括一些重要領導幹部,對黨的宗旨淡薄了,對廣大人民羣衆的感情冷漠了,缺乏真心實意爲人民羣衆謀利益、做實事,脫離羣衆的危險突出了,在有的地區甚至發生了同廣大人民羣衆尖銳的利益衝突。因此,我們學習羣衆路線理論,在全黨進行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非常必要、非常迫切。我們學習和踐性羣衆路線,就是要促使廣大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樹立、強化羣衆觀念、恢復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和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作風,真心實意地爲羣衆謀利益、辦實事,鞏固黨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永葆共產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構建我們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

剛纔講到,開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非常必要、非常迫切,這其實說明羣衆路線在新時期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這是我講的第四個問題。

四、羣衆路線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我們是在當今社會這樣全新的環境、要求和開放條件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上恢復、倡導、落實羣衆路線的。因此,在繼承、發揚優良傳統和以往成功經驗的同時,還必須注重羣衆路線的創新與發展。這就需要我們搞清楚新時期發生的變化,新的時代條件下羣衆路線的基本內涵和時代要求是什麼。我首先講講關係到羣衆路線的一些變化。

黨的羣衆工作,是黨宣傳、發動、教育和組織廣大人民羣衆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共同推動社會發展的全局性工作,是黨從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出發,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長期性的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的羣衆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影響羣衆思想和行爲的因素複雜多樣。我們除了具有做好羣衆工作的良好願望,還必須充分認識當前黨的羣衆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以及深刻變化。只有在此基礎上,纔能有效探索做好羣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我認爲以下三點變化是我們思考新時期羣衆路線的重要參照。

第一,當今社會羣衆本身發生了並正在發生着變化。黨所處的歷史方位的深刻變化,一方面使黨能夠運用手中掌握的權力更好地實現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爲人民執好政、掌好權;另一方面也使黨的幹部面臨着權力和利益的雙重誘惑和考驗。 一大批年輕的有知識的新鮮血液源源不斷地充實到黨的肌體,使党進一步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這是黨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不斷增強的重要標誌。雖然黨的宗旨、黨的性質和終極目標未發生變化,但在黨員構成、黨員個體價值趨向等方面潛移默化地發生着變化。一些缺少長期黨性鍛鍊、在關鍵時刻東搖西擺的人,也進入了黨的隊伍併成爲黨的幹部,給黨的隊伍包括幹部隊伍的純潔性帶來了很大威脅。

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和人民羣衆、幹部和人民羣衆有共同的鬥爭對象,大家在一個戰壕裏面。在全國範圍執政以後,特別是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之後,除了國際因素外,黨與羣衆共同的鬥爭對象沒有了。這給黨開展羣衆工作提出了過去所沒有的許多新問題。由於黨成爲執政黨,掌握着公共權力,角色是社會管理者、領導者,人民羣衆自然而然地會把我們黨作爲利益需求傾訴的主要對象。這樣,羣衆對於黨的各種要求就會凸顯出來。人民羣衆在就業、醫療、教育、住房、養老等問題上的訴求,只能向執政黨及其領導的政府反映;徵地、拆遷、環保、社保等直接觸及羣衆切身利益的事情,羣衆也會更多地把矛盾追究到執政黨及其領導的政府身上。這些情況是過去革命戰爭年代基本上沒有的,卻是我們今天開展羣衆工作必須每天面對的新情況。

第二、社會變遷使羣衆工作面臨的利益關係發生了深刻變化。 改革開放前社會發展的計劃性、同質性、封閉性、單一性的特徵,使社會的差異性較小,傳統社會的戶籍制、檔案制和身份制固定了人們的行爲模式,短缺經濟抑制了人們對物質利益的追求,我們黨依靠強大的政治動員、思想整合、精神灌輸引導人民羣衆的思想行爲,大公無私、先人後己,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價值理念不僅爲廣大黨員所認同,而且影響着人民羣衆的思想行爲,成爲推動我國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這種動力在政治、思想和道德層面,表現出崇尚奉獻、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利益、公平、民生、穩定等問題並沒有構成嚴峻的社會問題。

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和市場經濟所帶來的社會轉型已使人們的利益觀念覺醒,整個社會對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改變了人們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在改革中需求不斷變化的羣衆個體根據各自所處的生存狀態大膽追求自己的利益,利益訴求多樣化促使羣衆需求從單一化的個人利益向多元的地方利益、單位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轉變,從普通化的物質利益向生存利益、精神利益、民主權利轉變。此外,隨着經濟發展而帶來的社會結構的急劇變革也使得利益主體呈現差異化特徵。

第三,社會階層和社會關係的新調整使羣衆工作的難度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國社會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對黨的羣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了包括民營科技企業的創業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新的社會階層,他們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而且各階層之間的社會、經濟、生活方式及利益差異日益明顯,許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之間頻繁流動,人們的職業、身份經常變動。社會上有多少利益羣體,黨員的社會身份就來自多少利益羣體。同時,人民羣衆的權利意識、法治意識、平等意識都明顯提高。羣衆工作對象日趨複雜多樣,對黨的羣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大了做好羣衆工作的難度。市場經濟導致社會利益多元化、格局複雜化,羣衆劃分爲多個不同利益羣體。由於羣衆又具有強烈的現實性特點,必然導致社會價值觀多元、利益訴求碎片化。

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社會關係越來越複雜的情況下,組織羣衆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它要求領導幹部必須尊重和引導羣衆,把人民羣衆作爲決策的主體,堅持走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路子,把社會各個領域和各種羣體的意見作爲決策的依據,以決策的民主性、科學性獲得最大多數羣衆的擁護和參與;要感召和帶動羣衆,激發羣衆執行決策的熱情,任何時候、任何狀態下幹部都必須站在羣衆的前列,變指派命令爲行爲感召,變喊破嗓子爲做出樣子,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自己的工作熱情、工作業績、非權力性影響力來影響和帶動一般羣衆。

由於代際更迭,黨執政初期的羣衆基礎隨着歲月的流逝已大多退出職業舞臺,現在活躍在時代舞臺上的新一代羣衆基礎,大多數對社會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會制度是認可的,但對黨的認同已經從過去單純的感情認同,轉變爲法理型認同和利益認同。在民主法制時代,人民羣衆的維權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顯著增強,執政早期羣衆對黨和政府的無條件信任和服從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讓位於對個體權利的追求。在長期執政條件下,由於社會分化等問題帶來了一定的社會“逆反”心理。黨風廉政方面暴露出的諸多問題帶來了一些羣衆對公權力信任度的降低。

隨着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羣衆維護自身權益的要求日益強烈,黨的羣衆工作體現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徵。要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羣衆工作,就必須瞭解這些時代特徵,並準確把握與時代任務相適應的基本工作要領。當前,人民羣衆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必須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和維護羣衆權益。

黨的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集體在長期的革命實踐中,立足於黨的性質和宗旨,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吸收傳統民本思想的合理部分,總結長期革命鬥爭的實際需要和成功經驗,所形成的自身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通過認真學習,提高全黨在羣衆路線上的理論和認識水平,增強落實羣衆路線的政治覺悟和自覺性,切實轉變作風;並且通過整改,建立和完善密切聯繫羣衆的規章制度和長效機制,最終達到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問題,密切黨羣、幹羣關係,夯實執政基礎。

五、新時期羣衆路線的基本內涵與時代要求

馬克思主義自誕生之日起,就旗幟鮮明地堅持人民羣衆是歷史活動的主體,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主張“工人階級的解放一定要由工人階級自己來完成”。以馬克思主義爲根本指導思想的中國共產黨自建黨伊始即申言要走羣衆路線,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過程中着力踐行這一政治主張。在踐行羣衆路線的過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相關論述進行了中國化改造,並不斷依據社會現實的變化,在內容、方法和話語表達上不斷調整,與時俱進。羣衆路線是中國共產黨人處理黨與羣衆關係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與實踐創舉。伴隨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奮鬥歷程,羣衆路線也走過了一條清晰的理論與實踐的演繹發展過程。新的歷史時期,伴隨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思想觀念多元多變、利益訴求日益分化的現實,中國共產黨做好羣衆工作的艱鉅性和複雜性正在增加,堅持羣衆路線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也在增加。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中國共產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鞏固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的必然要求,也是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的必然要求。“爲民、務實、清廉”是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羣衆路線在新的歷史時期的時代要求。

“爲民”是羣衆路線的目標定位。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這是唯物史觀基本原理,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爲了造福人民。廣大黨員幹部只有真正確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目標,才能真心誠意地相信羣衆、依靠羣衆,拜羣衆爲師,從羣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這樣,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繫就會進一步牢固,黨同羣衆的魚水關係就會更加深厚,堅持和貫徹羣衆路線就有了更加廣泛的羣衆基礎。前蘇共喪權現象說明,黨如果脫離了它所代表的民衆,它就不再具有“爲民”性質了,最終就會被人民所拋棄。確立“爲民”的目標定位,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離不開人民羣衆的監督。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牢記,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爲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

“務實”是羣衆路線的實現路徑。“求真務實”是中國共產黨歷來倡導的優良作風。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角度而言,“求真”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觀察和研究客觀事物,認識事務的本質,把握事務的規律;“務實”則是認識過程的第二次飛躍,要把“求真”得到的理論、方針、政策貫徹於實踐,取得現實成效。一段時間以來,少數黨員幹部“唯上”不“唯下”,對媒體不對羣衆,導致形式主義蔓延,只要上面喜歡,哪怕沒有一點實際意義,形式主義也要去幹,從而導致信息失真、決策失誤、妨礙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落實,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寶貴的時間,失去了羣衆的信任。如何“務實”?毛澤東同志講得很深刻:“要得到羣衆的擁護嗎?要羣衆拿出他們的全力放到戰線上去嗎?那麼,就得和羣衆在一起,就得去發動羣衆的積極性,就得關心羣衆的痛癢,就得真心實意地爲羣衆謀利益,解決羣衆的生產和生活的問題,鹽的問題,米的問題,房子的問題,衣的問題,生小孩子的問題,解決羣衆的一切問題。”實際問題解決了,需要滿足了,羣衆必然會說:“共產黨真正好”,“羣衆就會真正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熱烈地擁護我們。”

“清廉”是羣衆路線的實施保障。權力具有兩重性,當它用來爲人民服務,就能造福人民、造福社會;一旦用來爲個人牟取私利,就會禍害百姓、危害國家。改革開放以後,面對從未有過的物質誘惑,少數黨員幹部的權力意識發生了變化,找不準自己的權力座標,導致手中人民賦予的權力發生異化,權力私有化,權力尋租,最終走向了人民羣衆的對立面。近幾年來,我們黨加大反腐力度,取得很大成效,但是腐敗問題仍然不斷出現,而且表現方式和特點各種各樣,還出現了一些目前法律無法干預的“邊緣腐敗行爲”。這些新的腐敗現象的出現,大大增加了反腐敗的難度。爲政清廉才能取信於民,秉公用權才能贏得人心。當前,在幹部的“官德”建設中尤其要加強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應當特別注意以各種顯性和隱性的方式方法引導黨員幹部清正廉明。只有這樣,才能使黨的幹部隊伍健康成長,使黨經受住各種考驗,永葆生機和活力。

“羣衆觀點”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宗旨,“羣衆立場”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要求,“羣衆路線”始終是我們黨不變的堅守。黨的羣衆路線是我們黨對待人民羣衆的根本要求,也是確保我們黨同廣大人民羣衆保持血肉聯繫、進而搞好各項工作的思想基礎和組織基礎;更是黨的生命之基、力量之源。

今天的黨課就講到這裏。希望大家課後繼續加強學習,提高認識,心繫羣衆,廉潔自律,務實工作。

第五篇:2014年黨課學習材料

1、在什麼情況下黨的基層組織可以提前或延期進行換屆選舉?

黨章規定,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在特殊情況下,經上一級委員會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舉行。這個規定精神對黨的基層組織也是適用的。這裏所講的特殊情況,主要是指:遇到某些突發性事件或自然災害等,黨的基層組織必須全力以赴處理的;任期屆滿(請你繼續關注本站:)時,正好需要集中一段時間完成某項緊迫任務的;發現黨的組織有嚴重問題需要進行整頓的,等等。黨的基層組織如遇上述情況,報經上級黨組織批准,可以提前或延期進行換屆選舉。此外,由於黨員外出較多,召開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達不到規定人數的單位,經上級黨組織批准,也可將黨員大會(黨員代表大會)適當提前或推遲到黨員能相對集中的時候召開。

2、對黨的基層組織領導成員的黨齡有什麼要求?

根據黨章規定,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和自治州的委員會的委員和候補委員必須有5年以上的黨齡。黨的縣(旗)、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和市轄區的委員會的委員和候補委員必須有3年以上黨齡。

黨章對黨的基層組織的領導成員沒有黨齡要求。從實踐經驗看,黨的基層組織要完成所擔負的任務,領導班子成員應具有一定的黨內生活經驗和黨務工作經驗。因此,在醞釀提名黨的支部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和基層委員會委員特別是書記、副書記人選時,應考慮到這一點。

3、召開黨員大會進行選舉時,對到會人數有什麼要求?哪些人可不計算爲應到會人數。

根據《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規定,黨的基層組織召開黨員大會進行選舉時,有選舉權的到會人數應超過應到會人數的五分之四,會議有效。考慮到基層的實際情況,如果有選舉權的到會人數正好等於應到會人數的五分之四,可算作會議有效。經上級黨組織同意,並經黨員大會通過,黨員因下列情況不能參加選舉的,可以不計算在應到會人數之內:⑴患有精神病或其他疾病導致不能表達本人意志的:⑵自費出國半年以上的;⑶雖未受到留黨察看以上黨紀處分,但正在服刑的;⑷年老體弱臥牀不起和長期生病生活不能自理的;⑸工作調動,下派鍛鍊、蹲點,外出學習或工作半年以上等,按規定應轉走正式組織關係而沒有轉走的。

4、哪些黨內職務的選舉要進行差額選舉?

根據《中國共產黨地方組織選舉工作條例》和《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規定,選舉產生以下黨內職務要實行差額選舉:⑴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黨的基層代表大會代表、黨的地方代表會議需經選舉產生的代表;⑵黨的地方各級委員、候補委員、各級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⑶黨的基層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支部委員會和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⑷黨的地方各級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5、黨內選舉中哪些人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哪些人沒有選舉權、被選舉權?

根據黨章和黨內有關文件規定,在選舉黨的基層組織領導成員和選舉出席上級黨員代表大會或代表會議代表時,正式黨員(包括受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處分的黨員)都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預備黨員、正在受留黨察看處分的黨員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另外,只持有黨員臨時組織關係證明信和持《流動黨員活動證》的黨員,在現所在單位舉行選舉時也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在黨的各級委員會的選舉中,候補委員沒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6、在基層組織選舉中,當選票數應如何確定?

實行差額預選時,贊成票超過實到會有選舉權的人數的半數時,方可列爲正式候選人。在正式選舉時,被選舉人獲得的贊成票超過實到會有選舉權的人數的一半,始得當選。如果得票超過半數的被選舉人多於應選名額時,則以得票多少爲序,至取足應選名額爲止。

7、選舉中出現哪些情況要進行重新選舉、另行選舉和重新投票?

⑴選舉中有欺騙、賄賂、威脅或因家庭宗派勢力妨礙選舉人自由行使權利的,上級黨組織有權作出選舉無效、重新選舉的決定,報再上一級黨組織批准執行;⑵選舉時有選舉權的到會人數未超過應到會有選舉權人數的五分之四的,選舉無效,應重新選舉;⑶選舉時收回的選票多於發出的選票的,選舉無效,應重新選舉;⑷選舉中得贊成票超過半數的被選舉人少於應選名額時,不足的名額可另行選舉;⑸遇到獲得贊成票超過半數的被選舉人得票數相等,不能確定當選人時,對得票相等的被選舉人重新投票,得票多者當選。

8、黨的基層組織召開黨代表大會時上級黨組織是否可以指定某些黨員作代表候選人?

根據黨章和《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的精神,黨的基層組織召開黨員代表大會時,上級黨組織不能指定某些黨員作代表候選人。

9、黨的臨時組織關係轉到外單位的黨員,能否被提名爲代表候選人?

按照《黨章》和黨內有關規定的精神,因參加短期培訓、學習或參與完成某項臨時性任務等原因,按規定轉出臨時組織關係的黨員,由於黨的正式組織關係還在原工作單位,在原單位黨組織進行選舉時,可以被提名爲代表候選人。

鑑於出席黨代表大會的代表,要參與討論決定黨內重要問題,選舉黨的領導機構,所以,在提名和選舉黨代表時,既要充分考慮代表人選的政治素質和代表性,也要考慮選出的代表能否按期參加代表大會。對於因前面所述幾種原因轉出臨時組織關係,確實不能按期回來參加黨代表大會的黨員,一般以不提名爲代表候選人爲好。

10、受黨內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處分的黨員,能否被提名爲代表候選人?

受黨內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處分的黨員,在黨內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以被提名爲代表候選人。

在選舉黨代表大會代表的過程中,對於那些曾經受到過黨內警告、嚴重警告以及撤銷黨內職務處分的黨員,要具體分析他們的一貫表現和受到黨內處分以後改正錯誤的情況。只有那些能夠認識錯誤,並在實踐中證明已經改正錯誤,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各方面表現好,得到所在黨組織大多數黨員的信任,確實具備代表條件的,才能夠提名爲代表候選人。

11、在黨員代表大會召開之前,選出的代表已調離原選舉單位,其代表資格是否有效?

黨員代表大會召開之前,選出的代表在本級黨組織所轄範圍以內調動工作的,其代表資格仍然有效。如已調離本級黨組織所轄範圍,並已將黨組織關係轉出,則不能作爲代表出席黨代表大會。在這種情況下,如工作需要和條件允許,原選舉單位可以補選代表。

12、在什麼情況下代表視爲出缺?出缺後怎麼辦?

經黨員大會(黨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的代表,在黨代表大會召開之前出現以下幾種情況,一般可視爲出缺:①死亡;②患精神病不能履行代表職責;③本人辭去代表資格,並經選舉單位多數黨員(代表)同意;④由於各種原因被取消代表資格;⑤在黨代表大會召開之前,調到本級黨組織所轄範圍以外單位工作,並已將黨的組織關係轉出。

黨代表大會的代表出缺時,可由原選舉單位補選。因時間關係來不及補選的,經召開黨代表大會的黨的委員會討論決定,也可以不再補選。

13、代表選出後,因特殊原因推遲召開黨代表大會時,是否要重新選舉代表?

黨組織召開黨代表大會之前,應認真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代表選出之後,要按照黨的委員會所作決定和上級黨組織批准的時間,按期召開黨員代表大會。如發生特殊情況不能如期開會,應報上級黨組織批准,不能自行決定推遲召開。

黨代表大會代表選出之後,確有特殊原因,經上級黨組織批准推遲召開大會時,如果原來選出的代表變化不大,一般可不再重新選舉代表。個別代表出缺,可由其選舉單位根據有關規定補選。如果原來選出的代表變動較大,應報經上級黨組織同意,重新進行選舉,並應向所屬黨組織以及原選舉產生的代表說明重新選舉的原因,認真做好工作。

14、撤銷代表資格需要履行哪些手續?

撤銷黨代表大會代表的資格,是一項非常嚴肅的事情,黨組織必須慎重對待。撤銷代表資格需要履行的手續一般是:⑴如果在黨代表大會之前發現某個代表不具備資格,即由黨代表大會籌備工作領導機構提出意見,報同級黨的委員會批准,責成原選舉單位撤換。黨的基層代表大會可由代表資格審查小組提出意見,報同級黨的委員會批准,責成原選舉單位撤換。原選舉單位可召開黨的委員會全體會議作出決定。如果原選舉單位來不及或不同意撤換的,則應由代表資格審查委員會提出意見,提交大會主席團會議或大會預備會議決定。基層黨代表大會應由代表資格審查小組提出意見,經同級黨的委員會通過後,提交黨代表大會預備會議決定。⑵代表大會閉會後,發現代表在大會召開前確有問題,且不符合代表資格的,可由原選舉單位提出撤銷其代表資格的意見,報經上級黨的委員會批准,作出撤銷其代表資格的決定。

15、上級黨組織能否指派黨的基層組織的委員會委員?

不能。《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暫行條例》規定:“上級黨組織認爲有必要時,可以調動或者指派下級黨組織的負責人。”這裏所指的黨組織的負責人,主要是指黨的基層委員會(含支部委員會、總支部委員會)的書記、副書記,設立常務委員會的委員,以及紀律檢查委員會的書記、副書記。至於委員會委員,則應當召開黨員大會或黨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不得由上級黨組織指派。

16、受過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留黨察看處分的黨員是否可以被提名爲委員候選人?

對這個問題要具體分析,受留黨察看處分的黨員,在留黨察看期內沒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因此不能被提名爲委員候選人。對於近期內受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處分的黨員,雖然仍享有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以提名爲委員候選人,但從有利於工作和有利於幫助他們改正錯誤出發,這些同志一般不宜提名爲委員候選人。對於歷史上曾經受過警告、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處分,或曾受過留黨察看處分,留黨察看期滿後已恢復了正式黨員權力的黨員,如果確已認識並改正了所犯錯誤,在工作中做出成績,得到所在黨組織和大多數黨員的信任,具備委員候選人條件的,可以被提名爲委員候選人。

17、召開黨員代表大會進行選舉,不是代表的正式黨員能否被提名爲委員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