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以創新爲話題的作文議論文【精品多篇】

以創新爲話題的作文議論文【精品多篇】

關於創新的議論文作文 篇一

繼承與創新,向來是人們議論的焦點話題。

那麼何爲繼承?

繼承在字義上有三種解釋,第一種是依法承受,常見爲財產繼承;第二種泛指把前人的作風、文化、知識等接受過來,如繼承優良傳統;第三種指後人繼續做前人遺留下來的事業,正如繼承先烈的遺業。

通過這三種解釋,我們可以看到,繼承即原封不動,複製粘貼或搬運前人的東西。我們可以學到前人優秀的品德,繼承他們的精神。

可只毫不猶豫地繼承真的對嗎?

而創新又是什麼?

創新在新華詞典中的釋義爲,拋開舊的,創造新的。通過創新,我們可以創造出獨屬於我們的東西,獨屬於新時代的東西,忘卻舊規,迎來新風尚。

可過去的時代也有自己的風華。

李可染說過:“踩着前人的腳印前進,最佳結果也只能是‘亞軍’。”只繼承,不創新,你是迂腐陳舊的,你會被時代的風浪衝刷拍打。

亨利·梭羅曾說:“後代人拋棄了前代人的事業,如同拋棄了幾條擱淺的船。”只創新,不繼承,你是脆弱青澀的,你需要舉步維艱地艱難生長。

胡錦濤曾言:“繼承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的兩個輪子。不善於繼承就沒有創新的基礎,不善於創新就缺乏繼承的能力和活力。”

即使是神學色彩濃厚的各家宗教,也信任科技的力量,即使是代表着新時代的航天技術,也崇敬古代飛天第一人萬戶的精神。繼承和創新從來不需要碰撞,而是需要去融合,以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光芒。

日本木工大匠秋山利輝,73歲了仍在親手教授學徒們怎樣使用工具。這位大匠27歲時開辦“秋山木工”學校,培養的諸多一流工匠行走全球,實踐着“守破離”的匠人哲學。“守”,堅守傳統;“破”,創造性轉化;“離”,開拓新事業。他守着木工的傳統,卻開拓了新的事業。

故宮的畫“活”了,通過現代高科技讓千年前的畫動起來,是創新和傳承的結合,正是這樣的結合使我們穿越千年,一睹屬於那個時代的風華。它讓更多人體味到中華文化,瞭解到中國歷史。

古人的跪拜屈膝之禮去繁就簡,成了握手作揖,多了禮儀之邦的尊榮與大氣;清朝的宮服除去多餘累人的裝飾,成就了精緻的旗袍,增添了一份現代女性的嫵媚與風姿。

誰說創新必須破舊立新,標新立異?時間齒輪改變的是歷史的輪廓與滄桑,沉澱的是民族的契合風骨。

誰說繼承與創新不可同論?

關於創新的議論文作文 篇二

創新、科技,對於我們國中生來說一點也不陌生,因爲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科技創新的成果中,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着科技創新的成果。也許你會提出疑問:“創新?創新在哪裏?”其實,科技創新就在我們身邊:如我們的學習用具文具盒、塗改液等、升旗時的旗杆、電視機、電腦、洗衣機、熱水器、火箭、衛星、宇宙飛船……都在創新的道路上不斷進步。這些都與科技創新緊密相關。

我曾經歷過這樣一件事,將一個剛煮熟的雞蛋拿在手裏剝皮,因爲太燙手根本無法進行,怎麼辦?我把雞蛋放在碗中,再用筷子輕輕的敲破蛋殼,還是無法剝開,蛋殼和蛋白粘在一起。這究竟是什麼原因?我認真細想,頓時,眼睛一亮,原來蛋殼剝不成功是熟雞蛋溫度太高。於是,我把雞蛋放在冷水中,少許再剝,很快蛋殼就剝掉了。這是什麼原理呢?原來,這是“熱脹冷縮”的作用。

我還經歷過發生在我身邊的一件事。去年暑假,我隨父母去張家界旅遊,親眼目睹了真實一幕:有一個本地人在山腳下賣玩具,突然,樹上竄出幾隻猴子把他擺在地面的玩具搶光了。這個人非常着急,他靈機一動,想到了猴子有喜歡模仿的習性,於是就將自己手裏拿的一個玩具扔到地上。果然,所有的猴子都紛紛效仿,全將玩具從樹上扔了下來。當地人避免了損失。

上述兩件事,實際上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要沉着冷靜,善於思考,勇於實踐、大膽創新,就一定會成功。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轎車頂部都是弧形的。由此我們可以提出:轎車頂部爲什麼是弧形的?弧形的車頂有什麼好處?車輪胎爲什麼越寬越好?其實,創新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遙遠。生活中只要我們勤於觀察,勤于思考,勤於動手,“科技創新”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也許一個小小的卷筆刀就是我們的靈感,也許改造的一個書包就是我們今後申請專利的發明,也許一面鏡子,也許一個衣架……也許在我們之中就有將來的科學家……

創新不僅在我身邊,更在我心中。願我們這一代青少年在新的世紀裏,放眼世界、展望未來,勤奮學習,爲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爲領先世界科技創新,不斷進取,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讓我們從現在起,從此時此刻開始,把握住生活與工作的最佳時機,用創新思維、用創意,爲自己開闢一片嶄新的天地!

關於創新的議論文作文 篇三

花兒有了草地的襯托,纔會變得更加美麗,天空有了白雲的襯托,纔會變得更加蔚藍,大自然有了我們的襯托,纔會變得生機勃勃,充滿朝氣。

縱觀古今中外,凡有成者,他們無不具有勇於嘗試創新的精神。25歲的愛因斯坦勇於創新,堅持自己的立場,推翻了牛頓“絕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論,提出了“光量子”的理論,爲之後的“量子學”奠定了基礎。燈泡的發明者愛迪生爲了找到一種合適的材料做燈絲,竟用了1600多種材料做試驗……通過不斷的嘗試,愛迪生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就。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爺爺,在修築京張鐵路時,冥思苦想,最後創新出人字形鐵路,爲中華民族爭回一口氣。袁隆平爺爺,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在不斷的試驗和創新下,終於成功的研製出了雜交水稻的種植技術,被國際同行譽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爺爺熱愛祖國、一心爲民、與時俱進、勇攀高峯的創新精神,是當代中國人學習的楷模。

無論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都應該學會不斷的創新。還記得在數學課上,老師給我們出了一道應用題,雖然不難,但是我們總是能想出一些新的解題方法,開拓我們的思維。

創新吧!讓世界更加美好,生活變得更有情趣,社會變得更加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