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留一條縫隙作文(精品多篇)

留一條縫隙作文(精品多篇)

留一條縫隙作文 篇一

蟻熊吃螞蟻時絕不會趕盡殺絕,它每挖開一個洞只吃掉一小部分螞蟻,再把其餘的全部放掉,經自尋找下一個蟻窩。

犯進沒有給自己留條縫隙,致使自己喜極成瘋。屢試不中的犯進,對於他的的那種堅持不懈、不服輸的精神是應當值得肯定,值得我們去學習,但是老年中舉的他卻喜極成瘋,落了個如此的下場實數不該,如果當初他爲自己留一條縫隙,再失敗時不氣餒,再成功時不驕傲,也不會有這樣的下場。

所以做人應該爲自己留一條縫隙,留一條精神沙鍋的縫隙。

祥林嫂沒有工給自己留一條縫隙,致使自己鬱鬱而終。面對封建禮教的壓詐,祥林嫂認爲自己是個不祥之人,原以爲捐了門檻之後的她便會獲得新生、重新做人。便爲此而忙碌得半生,殊不知他只是徒勞一生,捐了門檻得她也沒有獲得新生更沒有讓她減輕一絲一毫得罪惡感。反而讓她落泊終生,到死也不明白這時怎麼了。

如果祥林嫂當時爲自己留條縫隙,讓自己從封建禮教得枷鎖中解脫出來,不要盲目的聽從別人的話,自己有點主見的話,我想也不致於落得個如此下場。

所以做人應該爲自己留一條縫隙,留一條思想觀念上得縫隙。

華老栓沒有給自己留條縫隙,致使自己落了個喪子之痛。思想麻木得華老栓認爲人血能救兒子一命,孰不知他正在把兒子一步步的送向斷頭臺,送向死亡。

所以做人應該爲自己留一條縫隙,更應該爲別人留一條縫隙。

如果他當時拿錢請大夫爲兒子看病,也不會落得個“賠了夫人又折兵”,吃力不討好得事。如果他當時不要人云亦云,有點主見,也不會落得個如如此下場。

朋友們,爲自己、爲別人留一條縫隙吧,這樣我們纔會活的更加幸福快樂。

留一條縫隙作文 篇二

有一位木匠晚年很少手把手地教徒弟做工,只是習慣於提醒:“注意了,留一道縫隙。”木工講究疏密有致,黏合貼切,該疏則疏,不然易散落。時下,許多人家裝修房子,常常出現木地板開裂,或擠壓拱起的現象,這就是當初做得太“美滿”的緣故。高明的裝修師傅懂得恰到好處地留一道縫隙,給組合材料留下吻合的空間,便可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

其實,做人處世,和木匠的工藝一樣,也得講究“留一道縫隙”。請以“留一道縫隙”爲話題,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題目自擬,不少於800字。

餘秋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香港人還可以到陸羽茶樓去喝茶,但上海人卻只能去星巴克了。”這句話讓人聽來倍感悲涼。我們形容生存狀況不好,就說是“在夾縫中求生存”,但現在看來,我們留給傳統文化的生存空間幾乎連一道縫隙都沒有了。

我一直替樑思成、林徽因夫婦的晚年處境感到悲涼,甚至悲哀。當初,北京要拆掉所有古城牆時,只有樑思成謹慎地做了一份研究報告,並在報告中列出了不拆的利和對古城牆的處理辦法。但是,沒有人理睬他。在那些對古代文化一概封殺者的心目中,古城牆就是落後保守的封建文化,對這種毒瘤,要一道縫隙都不留。樑老在悲傷之餘,大聲疾呼:“扒一片城牆就是扒我身上一層皮呀。”林徽因也曾悲傷地說:“你們現在毀掉的是真正的古董,等你們將來再建,那就是個假的了。”最終,兩位文化學者眼睜睜地看着北京古城牆被短視者幾乎全部毀掉,而他們卻無能爲力。

好一個“一道縫隙都不留”的思想,這條準則真算是金科玉律了,竟一直被沿用至今。只是,近年來,這種行爲換了張臉,美其名曰“保護性拆除”。這個概念很妙,你把它拆了怎麼保護,放進冰箱裏凍起來?還是放進保險箱裏鎖起來?那些對古代文化符號進行清掃的人,爲了他們的城市化,爲了擴大可利用的土地範圍,爲了把那僅有的幾塊地賣了一遍又一遍,連那些古代文化最後的生存縫隙都不留!

“水滿則溢,月盈則缺。”一個沒有一點古文化符號的城市,註定是要被脹破的,而那個破口就是文化的缺失。再看看西方國家,工業化、城市化起步早、程度高,但當你漫步在君士坦丁堡、阿姆斯特丹、倫敦這些歷史名城時,成百上千年的建築隨處可見,有些甚至是普通民居。西方人留給古代文化的,不只是一道縫隙,更是一片廣闊的天空。

說實在的,如今,我們的城市中殘存的古代文化符號已經少得可憐,已經用不了那一片天空了。只希望後來者不要沿着前人短視的腳步,將最後僅有的縫隙留下,留給我們的子孫後代,不要讓他們只能從圖片上了解什麼是四合院,什麼是騎樓……

留一條縫隙 篇三

作爲木匠的曾祖父,因留意一條縫隙,能使木工不易散落。人也是這樣,做人和處世,如果時時追求圓滿,人與人之間就會緊張,就會裂變。同樣,一個人把所有行爲目的化,就會把自己的理想擠壓得變形。

留一條縫隙,給自己,給他人,給社會留個可供吻合的人際空間。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裏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爲你比我先到辦公室。”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行知先生的糖的故事體現了它的魅力,閃耀着教育者的智慧。這是一種美好的教育情感。俗語說:過猶不及,有時候制約太多、束縛太緊,反而不利於發展。

留一道縫隙,多出一點朦朧感。人生中的況味是百轉千回,亦如車輪的輻奏,會在泥地上延伸出一道悠遠的痕跡。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作文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覆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爲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在生活與生活密不透風的間隙間,與那些打馬而過的舊時光早已揮手告別。猶如乘在一輛疾速的列車上,窗外風景疾速倒退,我們緊緊地盯住眼前的目標,不敢大口喘氣,最終因太過緊張頹然倒下。不僅沒抓住點什麼,還錯過了大把迷人風景。

所以,凡事都得講究留一道縫隙的原則,在追逐的過程中隔一點點空間,我們要知道,車頭太快往往會撞上他人的車屁股,得不償失。

留一點縫隙,讓生活更加美好,讓自己更加顯出魅力。縫隙是一顆救命丸,在危急時能給予你幫助。縫隙是一種力量,讓世界少一點絕境。縫隙還是你的成功之鎖,讓你成功而不會有後顧之憂。

記住,成功的種子在縫隙中萌發。

留一條縫隙作文 篇四

常言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不僅是提醒我們做事要靈活,無法支撐時可以保存實力,東山再起,更是在告訴人們,爲人處事要留有餘地,凡事不能做絕,要有變化的空間,才能應付自如,謀求長遠。

西楚霸王,四面楚歌,烏江自刎,聽得讓人好生欽佩這豪氣沖天的英雄。然而這萬丈豪情卻也是他的致命弱點。爲了追丈夫氣概,不甘落於後人,使他在追求功業的道路上走到了盡頭。他無法容許自己身上有污點,不允許完美中有缺憾,於是,鴻門宴上放虎歸山,烏江邊上拒絕渡江。試想,倘若他爲自己“留一條縫隙”,不過分追求英雄氣概之名,歷史或許將因此改變,項羽也將落個能屈能伸、靈活自如的美名,較之那悲情英雄之名又有何不如。

“宜將勝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毛澤東的策略則要明智得多。對待敵人,該鬆則鬆,該緊則緊。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反抗之敵,對於投降的則寬大處理。敵強我弱,則養精蓄銳。敵弱我強,則主動出擊。無論在何時何事上都留有餘地,進退自如,絕不爲追求一時之完美而放棄長遠之計,爲自己“留一條縫隙”。着眼於長遠,才爲良策。

也許有人會問,孤注一擲,破釜沉舟,也能在絕境中爆發,這又如何解釋?不錯,絕境之中有時會激發人的潛能,但是我們又如何能夠每一次都將自己置身險境,然後期盼奇蹟降臨,祈禱幸運之神每一次都給予我們潛能來發揮,這實則是一種撞運氣的表現。爲自己“留一條縫隙”,並非盼望每一次都會有作用,但這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深謀遠慮、心思縝密,做人做事認真負責的態度,是我們把握自己命運的一種方式。

木工講究疏密有致,該疏則疏,做人何嘗不是如此。做事總該留有餘地,這樣不僅有糾錯的空間,更有發展的機會。“留一條縫隙”,實則是給人生留一條長遠之路。

留一條縫隙作文 篇五

泥土如果沒有縫隙,就失去了承載生命的榮耀;高山如果沒有縫隙,就失去了深谷幽澗的美景;綠葉如果沒有縫隙,就失去了斑駁樹影的變化。給生活留一道縫隙吧,讓清新的泉水滲入其中,滋潤你疲憊的心。

莊子爲自己留了一道縫隙。

先秦諸子,誰不想做官?誰不想通過世俗的權力來實現自己的烏托邦之夢?但濮水之畔的莊子心如澄澈秋水,心如不繫之舟。面對兩個身負楚王使命的使者,他持竿不顧。權勢於莊子並沒有什麼吸引力,真正吸引他的是清波粼粼的濮水。於是歷史記錄了他那至今還在茫茫天宇迴盪的聲音:“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一句話,便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將許多人甚至願意用生命來求取的相位扔進了濮水。

莊子守護着自己的靈魂,爲心靈留下了自由舒展的空間,他的靈魂也成爲一個神話,於是也就有了一棵孤獨地在深夜看守心靈月亮的樹。

蘇軾爲自己留了一道縫隙。

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蘇軾一生坎坷,從“烏臺詩案”開始,他被一貶再貶。他曾哀嘆過,彷徨過,接踵而至的災難曾一度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他最終還是給自己的心靈敞開了一道吸納清風明月的縫隙。面對險惡,蘇軾唱出了“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面對茫茫天宇,他唱出了“一蓑煙雨任平生”、“也無風雨也無晴”。於是他的生命中迴盪着倜儻灑脫的華彩樂章。

學會給自己留一道縫隙,是人生的大哲學;不能爲自己留一道縫隙,則是人生的大遺憾。項羽沒有給自己留一道縫隙,烏江之畔,血染長空。這位“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身陷四面楚歌之境,他思想的空間被遺憾、羞辱和絕望佔滿,已沒有可供迴旋的縫隙。川端康成沒有給自己留一道縫隙,他的生命最終在不堪忍受的擁擠中凋謝了。離開這個世界之前,他曾無助地嘆息:“太擁塞了!”“我希望從所有名譽中擺脫出來,讓我自由。”於是,在巨大的精神壓力面前,這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終於崩潰。那一刻,櫻花落了一地。

給自己留一道縫隙,方能輕鬆快樂的生活。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許多人過於追求完滿,追求成功,追求金錢名譽,有的人甚至苦苦尋覓一生,就算最終得到心中所想,卻已日薄西山,人生的快樂和多彩被紛飛的文件和無盡的應酬所代替。睿智的人卻懂得給自己留一道縫隙,在疲憊之時跳出圈子,去享受自由的生活,同時也暗中蓄積能量,爲下一次衝刺作準備。他們既享受了生活,亦更容易取得成功。

面對燈紅酒綠,名繮利鎖,最難得的是爲自己留一道縫隙!

留一條縫隙作文700字 篇六

曾多次聽在家裝修的木匠提到:“留一條縫隙。”而裝修後的地板上也赫然留存着縫隙,可謂疏密有致。粘合貼切。

留一條縫隙,留一絲缺憾,避免太過“豐滿”,太過完美。就像裝修房子時那樣。時下,許多人家裝修房子,常出現地板的開裂,擠壓拱起的現象,而這恰恰便是未預留縫隙的緣故。

那爲何又要留存那一條縫隙呢?古語有云:“小滿則溢,月圓則缺。”可見凡事太過完美並非可取之道。像那水,你盛滿了整個容器,那你便再也倒不進一滴水了;像那月,你今夜欣賞了月圓那你明日便見不到圓月了。你所看見的,只有那溢出的水和那缺了一塊的月。

小時候,常喜歡將瓷瓶裝水放入冰箱裏,再拿出時便冰冰涼涼,在炎夏裏最是解暑。可有一次打開冰箱門時只看見了瓷瓶的碎片和有着瓷瓶樣式的冰。問了母親才知道,這是水倒得太滿了,結冰之後撐破了瓷瓶的緣故。自那以後,我便不再將水倒得滿當當的了。

這又何嘗不是未留一條縫隙的緣故呢?若我那時的水倒得少一些,也就不會撐破了瓷瓶了。

留一條縫隙,看似是留下了遺憾,但你又怎知這事、這物不是因這一絲缺憾而完美呢!

斷臂維納斯不曾因雙臂的缺失而遭人詬病,反而(加:大家都)認爲它是雕像界的鉅作,可見缺憾有時並不因表現而定義。你有時看似有着遺憾的事物,它卻可能正是因此而完美。多這一分太多,少這一分太少。

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的。

留下一條縫隙,並不是說這樣的人生便是失敗的人生。人的一生,總會經歷挫折,總會留下一些遺憾。若你的人生太過完美,它反而失了真實,而你也無從回味。

大的方面而言,人生需要遺憾;小的方面而言,處事需有餘地。凡事點到爲止,過分追求十全十美反而會迷失了自我。過分步步緊逼反而會失去所得。凡事留一線,正如留下那一條縫隙。

留一條縫隙,給自己一絲缺憾,給事物一些餘地。

留一條縫隙,缺憾不是缺憾,你會收穫別樣的完美。

留一條縫隙作文 篇七

蟻熊給自己留了一條縫隙,因爲它沒有將螞蟻趕盡殺絕,也不會打擾螞蟻們的飽餐美味佳餚。

恪守一片沃土,收穫一片金秋。蟻熊懂得給自己一條縫隙就永遠會豐衣足食。物如此,人猶然。給自己那貪得無厭的“欲”留一條縫隙,你腳下的路將會變得平坦。

她將“縫隙”留在大漠

乘着歷史的巨輪,遊蕩在歷史的大河中。我似乎聽見古時那厚重的邊塞駝鈴聲,叮咚,叮咚!夾雜的哭泣聲分明是昭君在憂傷,回頭長安城,依舊那麼和祥,可誰又知此時一個弱女子強擔負起千萬百姓的安定,面對前方漫無邊際的大漠與身後千千萬萬個百姓,她選擇了大漠,拋棄了故鄉,生她養她的故鄉,她坐着掛彩的馬車將她給自己留下的給百姓留下的給這個國家留下的“縫隙”完美的畫在了廣闊的沙漠中。這條“縫隙”不寬,只有兩個車輪之間的距離那麼寬,擔它給了人民希望,給了國家希望!

他將“縫隙”留在書中

他將“縫隙”留在書中,而這本書就是記錄着中華文明的《史記》。

一個被世人看來是小的不能在小的書,卻在司馬遷的君主面前成了彌天大罪。於是,一種可以讓男人比死更痛苦的刑法成了對司馬遷的懲罰,自此,他希望的加功進爵,爲國民排憂的抱負已化爲煙霧,漂過了歷史的長河,化爲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推司馬千的腰,於是他鑄了一把“利劍”,想用這把“利劍”劃破在他人生中這黑色的“縫隙”去追求光明。這一天來了,來的不是很快,但這一天對於我們來說意義不也更大。因爲他鑄了一把“文學巨劍”是文學史上最奪目的那把,他用這把“劍”劃破了他心中的傷;劃破了前方的“黑色紗障”;也劃破了古與今之間的歷史城牆。

他給自己留下了一條能夠改變人生的“縫隙”,也給“古”與“今”留下了一條“大縫隙”,使我們能看到我們原本不能看到的東西!

朋友!給自己留一條“縫隙”吧!因爲它可以使你劃破前方的“黑色紗障”!

朋友!也給別人留一條“縫隙”吧,因爲它可以使你們的情更深!

朋友!在給慾望留一條“縫隙”吧,因爲它可以使你在人生路上平平坦坦的,也會使你少一份憂慮,多一份放心!

留一條縫隙作文1400字 篇八

小小的一條縫隙,卻包含了多少人生哲學。留一條縫隙,便是給了自己一個欣賞風景的窗口,給了自己一個與人交往的妙方,給了自己一個立足社會的法寶。

江山如畫,美俯拾皆是。然而,只有站得遠一些,高一些去欣賞它們,你纔可以從一個全局的視角更深刻地認識它們,纔不會讓自己的呼吸擾亂它們的空氣。不留一絲縫隙,貼近了去看,看到的終究不過是咫尺的一小塊天地,終究寫不出胸襟開闊,意境弘大的佳作。留一條縫隙,方可“不畏浮雲遮望眼”,方可“一覽衆山小”。

君子之交淡如水。他們是真正懂得交友之道的。就像看一個人、一幅畫,你要站在適當的距離去觀賞,這樣你才能看到這個人整體不錯,這幅畫優美柔和。切忌瞪大了雙眼,貼近了身子去看,這樣不僅會令別人感覺不舒服,自己也會不自覺地多了些挑剔,少了些欣賞,你會覺得:這個人臉上有雀斑、線條不夠柔和;這幅畫某處不夠精緻,某處有些瑕疵。你會覺得事事不盡如你意,事事不夠完美。然而,世界本就不存在完美,以不留縫隙的挑剔眼光去看人,只能放大了其缺陷,甚至導致兩人關係破裂。被公認爲讀書種子的劉師培,原與章太炎——章瘋子惺惺相惜,經常鴻雁相傳、探討國粹,甚是相得。然而,爲了更方便切磋學問,章太炎搬到劉家,而這一行爲,卻加速了他們之間關係的破裂。兩人生活習性相異,章作風率性、囚首垢面、不拘小節。夜賦高歌,終令劉家“不能堪噪”,於是“逐之”,彼此心中因此種下芥蒂。可見,朋友間,也要把握好距離,只有如此,朋友間才能在親密間不失個人空間,才能令人更愜意,在這樣自由輕鬆的氛圍中生長出的友誼之樹方可地久天長。

聰明人都知道處世要給自己留一絲喘氣的機會,要給自己一條抽身的道路;聰明人都懂得盛極必衰、物極必反;聰明人都明白要急流勇退,需要退步抽身早。閻錫山是聰明的,當“山西王”風華不再,他退居蔣介石旗下,他深知“理憑力伸”。而之前雙方也曾劍拔弩張,如今,他急流勇退主動向蔣交權,以求保全自己;他一改指點時弊的作風,深居簡出,謹言慎行;他主動與蔣保持距離,搬至偏僻的“青山草廬”,不問政事,靜思筆耕。曾國藩是聰明的,每當自己兵權日盛有蓋主之嫌時,他總能適時地解散部隊弱化自己,從而在複雜多變的政治時局中游刃有餘。相較而言,翁文灝就差了許多,在衆多外力的裹挾之下,翁文灝這個純粹的地質學家未能走出政治糾葛,他個人雖淡泊名利出淤泥而不染,雖在緊要關頭幡然醒悟,抽身而退,但他已失足於政治泥潭,濺起了一身渾水,成爲新華社公佈的四十三名戰犯之一。他本是一位蜚聲中外的科學家,卻在歷史十字路口錯上政路,爲蔣利用成爲“戡亂”工具,成爲“罪大惡極,國人皆可殺”的戰爭罪犯。二兒子翁心翰空戰時殉國,大兒子翁心源不堪凌辱,於**中含冤自殺,多麼可悲!而這一切,皆因他作爲活躍在政學兩界的名流,與政治靠得太近,成了犧牲品,這是其個人悲劇,亦是時代悲劇。

因爲有了縫隙,山林間有了松柏斑駁的倩影;因爲有了縫隙,絕壁上搖曳着鮮花的姿容;因爲有了縫隙,柏油馬路沒有在夏日裏變熱隆起……太多太多的縫隙,太多太多適當的距離,造就了無數絕美的勝景,造就了無數生命的奇蹟,造就了無數事物間平和無礙地共存,叔本華說,聰明的人在烤火時懂得與火保持一定距離,既達到了取暖的功效,又避免了被火焰灼傷。爲人處世都是這個道理,你不能自己藏在角落裏,卻抱怨世界太冷,沒有人情味,你亦不可與之太近,近得失去了自我,灼傷了自己後才悔不該當初。留一條縫隙,你的人生從此有了暖暖的陽光;留一條縫隙,你我之間有了自由的空氣,有了常開不敗的友誼;留一條縫隙,你的人生旅途便少了幾絲不必要的風險,多了一絲愜意。

留一條縫隙,堅信,美之花由此散發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