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學生作業教師調查報告多篇

學生作業教師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調查報告學生作業

1.學生錯別字調查報告

一 、調查目的

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社會用字也越來越廣。但是在用字中,出現了很多繁體字,簡化字和一些錯別字,爲了讓人們不再用那些不規範的字,我做了一次調查。

二 、調查結果

通過我的調查發現:

1、在一些商店的櫥窗上,有人爲了美觀,引起大家的注意,把一些字寫成了繁體字。如:把“針”字,寫成了“針”;把“鐵”寫成了“鐵”;把“見”寫成了“見”。

2、有一些人,寫字時爲了簡便,把字寫成了錯別字。如:把“雞蛋”寫成了“雞旦”;把“豆腐”寫成了“豆付”。

3、有的人爲了寫字省事,把一些字寫成了簡化字。如:把“演員”寫成了 “ 員”。

總之,在現代社會中,用字不規範的情況隨處可見,是社會的一大弊病。

三 、改進建議

爲了讓我們青少年更爲規範的用字,並倡導大家都來寫規範字,我提出以下幾條建議:

1、我們青少年要好好學習規範字,認真書寫規範字。

2、對周圍使用不規範字的人進行規範字的宣傳教育。

3、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使用規範字。

請大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讓我們社會中的用字情況更加規範,讓文字保留它耀人的光彩。

2.學生沉迷網絡調查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近期發生很多國小生因沉迷網絡遊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的事情。我決定去一探究竟。

二,調查方法

1, 通過上網,查閱書籍,報刊等;

2,走訪有關部門;

3,詢問親戚,朋友等。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1,網絡遊戲:縮寫爲mmogame,又稱 “在線遊戲”,簡稱“網遊”。指以互聯網爲傳輸媒介,以遊戲運營商服務器和用戶計算機爲處理終端,以遊戲客戶端軟件爲信息交互窗口的旨在實現娛樂、休閒、交流和取得虛擬成就的具有相當可持續性的個體性多人在線遊戲。

2,在虛擬世界裏,可以稱王稱霸,遊戲的運營商創造了這個平臺來滿足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幻想的世界。這是容易沉迷之網遊的真正原因!

四,結論

1,網遊的好處

這儘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但它的方便、快捷、靈活等多種優點,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給予了我們敖遊的空間。它的出現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想方法,在我們的生活中給予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坐在家中即可瀏覽衆多網上圖書館豐富的圖書收藏;幾秒種內,便可收到相隔萬里的來信,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各地各種祥細的、自已想知道的信息;通過各學校開辦的遠程教育網瞭解更多的知識等等。正由於網絡的這些優點,才受到越來越多的表少年的青睞。

2,網遊的壞處

與現實的社會生活不同,在網上面對的是一個虛擬的遊戲世界,它不僅滿足了青少年儘早儘快佔有各種慾望的需要,也給人際交往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且不必承擔現實生活中的壓力和責任。網絡遊戲的這些特點,使得不少青少年寧可整日沉溺於虛幻的環境中而不願面對現實生活。而無限制地泡在網遊將對日常學習、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嚴重的甚至會荒廢學業。

【第2篇】錯別字調查報告學生作業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漢字是燦爛的文化瑰寶。下面是挑選較好的兩學一做民主生活會會議記錄範本,供大家參考閱讀。

1.範文:

時間:

地點:

目的:尋找街頭錯別字,並記載下來,改正。

分析:

行走在街頭,各類城市廣告、宣傳畫廊、招牌、店牌、標語牌可以看見各式各樣的錯別字,調查發現,街頭路邊上各種招牌、廣告不規範用字普遍存在,有的故意使用錯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用繁體字等。

一些街邊店面廣告上是出現錯別字,如“新形象”寫成“新形像”,一些服裝店把“一見鍾情”寫成“衣見鍾情”、“伊拉克”寫成“衣拉客”、“三國演義”寫成“衫國演衣”、“挑三揀四”寫成“挑衫撿飾”,就更是屢見不鮮。濫用簡體字的情況還經常存在於各種手寫的告示上,有的錯別字如果不經琢磨、推敲甚至考究一番,還真有點難以辨認呢!

調查結果:

現在,在同學們的生活中,錯別字、繁體字、簡化字少了,甚至可以說是沒有了,我覺得,這次調查對我們的生活很有幫助,希望以後能多組織這樣的活動。

感受:

我認爲:這些不規範的字句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錯字,另一類是別字。有關部門應該調查一下,查查商店爲什麼要用錯別字來做廣告招牌呢?好多國小生總以爲廣告招牌上的字都是對的,所以寫了許多錯別字,影響了用字的規範性和準確性。希望我們以後看到的都是正確的字,不再出現錯別字了!

1.範文: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漢字是燦爛的文化瑰寶。漢字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們天天與漢字打交道,讀書、看報、寫文章都離不開漢字,優美的漢字是我們學習知識的好朋友。可是由於馬虎、不在乎、文化低、求省事、寫了不檢查等原因,許多漢字被亂用或濫用,錯別字時常悄悄地溜到你我的周圍,影響着我們。

我天天從白馬路回家,路上看到了許多錯別字,廣告上、商店招牌上、標語牌上……有的故意使用錯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有的用繁體字等,亂七八糟。例如:鋼琴店的廣告上寫着:“琴有獨鍾、一見鍾琴”,一些服裝店把“一見鍾情”寫成“衣見鍾情”、修車店把“補胎充氣”寫成“補胎衝氣”、傢俱店寫成“傢俱店” ,一些店鋪還把“零售”寫成“另售”、“排檔”寫成“排擋”、“雞蛋”寫成“雞旦”……

看見街上顯眼的錯別字,真是又好氣又好笑。漢字是我們的祖先一筆一畫製造出來的,我們應該尊重他們,把它們寫好,絕對不能看到錯字視而不見,更不能爲了省事就把它們改造。寫錯別字不僅會使我們學生考試丟分,更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們誤解、曲解漢字字義,寫錯別字還會令人瞧不起,讓人覺得你很沒文化。因此我們儘量在寫字前想好要寫的字是什麼樣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達到這個樣子,錯別字一定會飛到九霄雲外。而且我覺得一些相關的檢查人員也要及時糾正街上的錯別字,別讓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

【第3篇】大學生作業就業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的內容是怎麼樣寫的,不妨來參考一下,下面是挑選較好的大學生作業就業調查報告範本,供大家參考閱讀。

從調查的數據看出,大學生未來就業形勢嚴峻主要是由社會、學生、學校和用人單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問題體現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本身的工作能力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足和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嚴重不一致造成的。我們主要對這四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場競爭情況

我們的人力資源,尤其是大學畢業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國7億多龐大的從業人員中,高層次人才稀缺,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爲5%左右,那爲什麼還出現大學生就業難呢?除了思想認識上的問題外,主要是難在就業市場機制不完善。在我們的調查中,無一人對當前形勢樂觀,60人之中只有2人認爲當前形勢還是較好,有9人佔調查的15%認爲還算正常的就業形勢,而其他50人佔總體的83%普遍認爲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感到壓力重重。現在大學生都普遍認識到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受訪者中有僅有2人不瞭解、一人認爲其不重要,而認爲重要的佔到調查的75%。在當前學的專業和工作不對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還是覺得自己的專業是有前途的,其中認爲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認爲自己專業較有前途的則達到36位,佔所有調查者的80%,僅有6人認爲本專業很沒前途。可以看出大學教育還是相當重要的。由於競爭的加劇,大多數的學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在問及畢業初的薪酬時,有31個人認爲起初工資爲1500元,14人認爲應該爲2500元,兩部分加起來佔總人數的75%,在物價日益增加的基礎上,大學生要求這樣的工資是不高的,可以看見競爭的大學生的影響。

第一,隨着企業改革的深化,還會不斷有一些工人下崗或者失業,這批人的就業難度是非常大的。第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人數比較大。比如說大學生,今年應屆大學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這也是近幾年來最高的。今年要求職的大學畢業生在600萬人左右。第三,中國農村有大量的富餘勞動力要轉移到城市裏就業。基於這三條原因,做好就業工作,今年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當前社會普遍壓迫大學生,尤其是剛畢業涉世未深的大學生,他們的能力還只浮於理論上,社會經驗不足,處事和辦事能力不夠,況且每年有那麼多大學生,供大於求從而造成當前的局面。

二、學校對安排大學生就業方面指導不足

在我們受訪的大學生中,只有5人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感到很滿意,感到較滿意的有24人,兩者合計佔48%,而感到不滿意和很不滿意達到52%,充分體現我們學校的就業指導還需加強,照顧到更大多數學生的情況。教育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因素還有很多,我們主要從以下三點進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問題是,教育與生產相脫離。我國現在生產模式是“世界加工廠”,主要需要的是廉價勞動力的“血汗工人”和有經驗的技工,是體力勞動者,而大學教育培養的是高價勞動力的腦力勞動者。所以,要說“頭腦還缺乏市場經濟意識”,那不是大學生,而是指責大學生的專家、學者和領導者自己。但這不是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我們認識問題的出發點應當是:中國不應該是大學生供過於求,需要降低大學生的價值體現,而是要儘快改變我國的生產模式,使大學生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使中國能夠自主創新,發展生產。黨中央一再強調發展自主創新經濟,但大學生就業難卻成了問題,這種情況說明發展自主創新經濟還沒有落到實處,還是停留在文件上。“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大學生就業的實際,可以檢驗黨的發展方針。

第二,重要的問題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產業化要“正義”,說法可以不改,但含義要矯正:教育產業化是爲社會生產人才。那種爲學校、校董和一些教授生產利潤,應該叫做“教育資本化”;現在許多學校名曰“產業化”,實質資本化。而社會培訓機構被“產業化”人士評爲資本化,是爲自己謀利益,卻爲市場化人才做出了具大貢獻。像我們最熟悉的北大青鳥教育就可以稱得上it教育航母。教育改革要撥亂反正,要改變對學校亂擴大升級,對學生“廣種薄收”的狀況;要學習培訓機構,根據社會發展的進程需要,決定學校培育人才的結構,各專業的高、中、低人才要有比例。

第三是觀念問題。中國是有社會主義特色的國家。因此,中國的教育應當是“公有制爲主體”,爲人民服務爲宗旨。教育不應該是個人的投資,而應當是社會對發展的投入,是一種社會積累。教育費用應當由國家、社會承擔,從物質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爲祖國、爲社會“回報”而學習的思想觀念。教育費用由國家、社會承擔之後,還縮小了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勞動力的生產價值的個人差別。這不僅有現實的意義,而且有很深遠的意義。

三、大學生自身素質因素

在談到畢業後的打算後的打算後,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創業等,從中可以看到很多大學生是害怕面對社會競爭的,採取考研是爲了更晚一點面對競爭,也是對自己以後能找個更好的工作。在問及到,畢業後他們認爲最重要的是什麼時,有15個人認爲興趣是最重要的因素,佔總人數的25%,而更多的人選擇最要的因素是“個人發展空間的重要性”,佔總人數的61%,而其他因素則被大學生看輕。在大學生考慮工作的地方時,20個人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10人則選擇回家

鄉,38人則是主張去發達城市闖一番,而對於崗位過剩的西部地區則只有2人選擇。在大學生所重視的素質中面試技巧和計算機因素對大學生的影響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佔50%左右,而專業能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大學生就業是專業不對口的結果。大學生就業難不可忽視的因素是大學生自身準備不足造成的,在受訪者中,有相當一般分的大三學生對所要去的企業竟然一點也不瞭解,佔總人數的33%。調查中他們普遍感到經驗不足是造成他們就業形勢嚴峻的主要因素,約佔50%。除了這些方面,我們大學生還存在以下問題:

(1)、誠信問題,不少畢業生髮現求職時有一定的證書、文憑、履歷能爲找工作帶來方便,有的大學生憑勤奮刻苦,在大學期間努力爭取獲得相關證書,不刻苦學生則通過投機取巧或造假來騙取企業初步信任,對大學畢業生整體形象造成一定的損害。

(2)、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由於近幾年公辦高校擴招,加之民辦高校急增,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分數不斷降低,加上不少大學生大學學習不認真,動手能力差,缺乏實踐經驗,大學生整體素質有下降趨勢。

(3)、大學生自身定位偏頗。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單位。由於我國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東西部地區之間、沿海地區和內地之間的差距較大,大學畢業生選擇就業區域時,過度集中於北京、上海、深圳等熱點地區,造成這些地區的就業壓力明顯增加。同時,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嚴重影響就業。據中新網報導造成本科學就業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狀態。

(4)、求職途徑把握不準。不少大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各樣人才交流會“廣泛撒網”的方法,或希望通過熟人“託關係”、“找門路”以捧上“金飯碗”,不善於“推銷”自己,沒有針對自己的切實優勢,通過重點了解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情況,提高就業率。

四、用人單位誤區

(1)、過分關注文憑。不少用人機構認爲,學歷越高越好。選人學歷化,造成受聘人員水平和能力與崗位不相適應,或人才浪費,比如有些單位招聘計算機軟件研究生僅用於本單位的打字等簡單文字處理。現實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與文憑並不能直接劃等號,不少本科或大專學生的業務能力不比研究生業務能力差。

(2)、存在性別歧視。女大學生明顯處於劣勢,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女大學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動機,以及生育保險費和女工勞動保護費用等。同等情況下女大學生將來工作成本比男大學生大,這是女大學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3)、生源地域歧視。不少用人單位考慮到本單位的業務情況與當地聯繫緊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學生熟悉當地方言及風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際關係網等,選用人才時優先考慮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務員時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視,實行地區保護主義,不利於大學生公平競爭。

(4)、過分看重工作經驗。經驗不足是大學畢業生最大的劣勢,不少用人企業經營有困難,急於招聘某一方面能人,並且希望很快給企業帶來變化,而一般大學生則無法滿足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忽視大學生的潛力和可塑性,其實經驗總是在實踐中培養起來的,大學生有較高理論水平,只要經過短期實踐即能勝任工作崗位。

就是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不太樂觀。

在我們的調查中,可以很清楚的發現當前就業形勢嚴峻,並在大學生之中形成了一種“談就業色變”的狀況。但是從另一方面,大學生對自己和就業形勢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和認真思考,這對他們以後他們的努力方向和激勵都是很好的。總之,大學生就業形勢已清楚的擺放在面前,學校、社會和大學生們應該找到合作點,達到共贏。

1、學生應努力提升綜合素質。

(1)、注重專業學習。專業強、基礎實、理論深、技能佳,是每個用人單位渴望的人才標準。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是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基礎,大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注重加強專業知識的系統學習,苦練內功,提升素質,培養能力,掌握技巧,爲順利就業打基礎、創條件、做準備。

(2)、加強實踐鍛鍊。從進入大學起就要有意識的進行就業規劃,通過各種途徑尋求實踐機會,爲將來的就業競爭增加砝碼。要在加強專業學習的基礎上,重視校內和校外的社會活動,這些活動特別是社會兼職可以引導大學生走向社會,加強實踐學習,熟悉工作流程,豐富社會經驗,拓寬人際關係,是大學生進行能力鍛鍊、施展個人才華的重要舞臺。

(3)、調整就業心態。對於大學生自身來說,首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直面壓力和挑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特別是我國現階段,社會的轉型和轉變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變社會的情況下,要逐步調整自己的心態,適應社會的要求。改變過去那種“一步到位”的就業心理,放棄“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舊知識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務員當成“救命稻草”(畢竟能如願的只是極少數),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健康觀念,先爭取工作崗位,爲社會和家庭“減負”,再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進行突破。

(4)、還應在大學時全面關注社會動態,早早做好職業規劃,並不斷朝着這個方向奮鬥。同時在不影響學業的情況下,適當的做些兼職工作,增加對社會的認識和經驗的積累。充分利用大學的資源,全面掌握知識,以便在各行各業都能夠快速接手工作。同時大學生們也應避重就輕,不要總涌往發達城市,西部地區更有利於發揮大學生的抱負和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於東部,爲西部發展做出貢獻。

2、單位:切實糾正用人偏見。

用人單位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互動交流,多瞭解學校裏各專業的特色,還可以借鑑大學生見習制度的思路,爲在校大學生提供寒暑假實習基地,既鍛鍊了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也有助於企業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單位要進一步轉變思想,牢固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切實糾正用人選材的偏見。一個單位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從我們的調查情況來看,多數學生充滿激情、有闖勁,富有創新精神,而且理論功底紮實,接受新鮮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對他們適當加以培訓,一定能爲企業帶來更好更長遠的發展。所以,企業不能只圖眼前的短期利益,過分看重工作經驗,而要有長遠的人才戰略眼光,要改變唯經驗論、唯文憑論的做法,還要糾正性別上和地域上的用人偏見,切實做到不拘一格招攬人才,實現企業與人才的雙贏。首先,用人單位要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改變唯經驗論、唯學歷論,摒棄用人歧視,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競相成才。

其次,選人標準要合理。用人單位要根據自身規模、性質、發展狀況、崗位實際,制定相關崗位說明書,細化崗位職責,按照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選人標準,確定招聘人員質與量。第三,確定科學招聘程序。要確定招聘考覈的程序,制定考覈內容,在按程序進行考覈後,擇優錄用。

3、高校提高大學生就業對策

(1)、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轉變觀念,把握教育國際化的潮流,加強世界高教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全面提高辦學水平。高校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目標,積極培養大學生知識和能力,培養具有不斷追求真理、追求科學精神,能爲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綜合素質優秀的大學生。

(2)、不斷進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須以市場爲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現有科類結構與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升級和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必須適時調整。

(3)、建立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要儘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導和服務等功能於一體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建立以服務爲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構,並能獨立開展工作,爲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提供信息服務,諮詢服務,指導服務,培訓服務等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式的服務內容和服務形式,爲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掌握競爭技巧,積極參與人才市場的競爭創造有利條件。

(4)、學校應該實行積極的大學生安排就業政策,不僅在未來的發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調節上面,減輕大學生的就業焦慮心理。同時老師們應該對學生們加強教育,並進行積極暗示,多增加學生們的鍛鍊機會(別出現面試事心裏緊張表達不清等情況)。

4、社會及政府其他對策——應對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須政府社會共同努力。

政府社會必須進行相應總體性調整。大學生就業狀況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社會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高等教育的發展及人們對高等教育價值的判斷。政府要通過努力發展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尤其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提高產業水平,來增加對人學畢業生的吸納能力,使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和社會的人才使用銜接好,這是政府和社會的責任。

【第4篇】2022學生作業情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目的

目前學生作業負擔確實存在“過重”的現象,的確需要認真解決。家庭作業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輔助手段,佈置適量的家庭作業是必要的,但作業多帶來的是什麼呢?是負擔!過多的作業使學生預習不充分,上課沒精力,研究缺乏興趣,久而久之,作業也沒有辦法完成,學習成了惡性循環:白天有聽不明白的課,課餘有做不完的作業!於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煎熬中流失。長此下去對學生身心健康不利,也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減輕作業負擔,不能簡單地認爲就是取消作業負擔,事實上合理、適量的作業負擔不僅應該而且必要的。

現在大多數學生對家庭作業怨聲載道,要求減負,減少家庭作業,而老師似乎不大讚成;同樣的作業量卻育出了成績不同的學生。究竟家庭作業宜多宜少,應佈置什麼水平的家庭作業,值得探討。因此,我對此問題展開了調查研究。

二、國小生家庭作業的現狀

1.作業的數量偏多及其難易程度適中

不同的學生對作業總有着不同的看法,作業的數量和難易程度也影響着完成作業的質量,最終影響到學生的成績。究竟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部分人希望作業能具有一定難度,而不要太過於簡單。

2.做家庭作業的時間影響睡眠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有67.3%的同學光是完成書面作業就用去了2—4小時;而有77.9%的同學希望能將書面作業控制在2個小時以內,以留有更多的課餘時間供自己支配,當然這中間還包括課後複習和課前預習時間。

我們還發現,有80.5%的同學每天的睡眠時間少於8小時,40.7%的同學在7小時以下。現實點說,如果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上課必然會打瞌睡,從而影響聽課效率。所以,我們希望老師們能適當體諒一下我們這些莘莘學子的苦處,少佈置些作業,就像不少同學說的那樣:“少做作業多睡覺!”

3.作業的內容及形式與學生學習興趣關係密切

教師佈置的家庭作業與學生喜愛的作業不完全相同。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中,考慮較多的是如何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成績,因而總是根據試卷上的題型佈置學生的家庭作業,作業形式相對固定,靈活性少,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不高。據統計,抄寫、作文(日記)、課文後面的練習題、預習新課、教學輔助資料上的題目名列教師佈置的家庭作業的前幾位。

完成作業的形式和出題方式的不同,也可使同學們對作業的興趣及態度大不相同。那麼同學們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有50.4%的同學認爲作業會束縛想像力,49.3%的同學希望作業能以遊戲形式完成。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寓教於樂,拓廣思路。

三、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

1. 社會原因

中國絕大多數教師、家長和學生對中國的考試製度深惡痛絕,是因爲這種特定的考試製度不是以學生爲本,不是爲了測試學生的整體素質並改進學生素質上的缺陷,而是壓制了學生的個性、毀壞了學生的身體、破壞了學生的自尊和自信。這種考試不是幫學生的,而是整學生的。多年來,應試教育的弊端有目共睹,成爲社會共識,爲人們所普遍痛恨。

2.學校原因

成長離不開學習,抵達成功的巔峯離不開學習。學習應該是最快樂的事。然而,許多孩子學得並不快樂,家庭作業甚至成了沒完沒了的苦役和無法擺脫的夢。 “作業越多越好”,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這也許只是老師在應付這一類的檢查時的答案。老師們都清楚,“多”只是一個量上的問題,跟學生的知識、能力、創造力沒有必然的聯繫,它只能代表“題海戰”、“疲勞戰”,而實際教學中,教師還是捨不得“練習”這塊“金磚”,殊不知他們的好意是以消耗學生的生命爲代價的。

3.家庭原因

關於孩子的家庭作業問題,一些家長認爲家庭作業是一種培養孩子成就感的最佳工具。家庭作業的價值在於給孩子機會,讓孩子自己從中學習工作經驗。有的父母告訴孩子,他的家庭作業與自己的工作是一樣的,必須盡力做好。爲了讓孩子做好功課,有的家庭爲孩子規定開始做功課時間。當子女做功課遇到困難時,多數家長不主動替他解決,而是在孩子提出請求時,給予適當的啓發和指導,利用作業幫助孩子建立“我能做到”的自尊與自信。

四、措施

(一) 更新觀念,突出時代性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優化學習環境,努力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學科間融合的語文教育體系。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拓寬學習的內容、形式與渠道,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作業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環節,而不是學習的目的,更不是教學的目的。和預習、聽課一樣,讓學生做一定量的作業,是爲了讓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技能,發展他們的潛能。那麼作業正確的位置是:沒有作業不可,但過分強調作業的功能也不可。

(二)注重形式,突出多樣性

教科書無非是個例子,學生將要獲得的大量知識和能力來自書外、課外。新課程倡導學生必須參與綜合性學習,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創新意識。我們的作業必須要跳出書本,走向開放。譬如讓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蒐集信息、整理資料、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活動……

在作業內容上,要求過於簡單的,學生容易掌握的,不必再留,同類作業切忌重複,並要加強佈置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作業,避免佈置單一枯燥的作業,注意作業的綜合化,注意作業的啓發性和思考性。

國小生家庭作業要講究形式多樣化,既要有基礎知識練習,也要有延伸發展練習;要聽、說、讀、寫並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如學習了古詩《江雪》,可讓學生根據詩文畫一幅“雪天垂釣圖”,體會孤舟獨釣的悽清景象。在學習《司馬遷發憤寫〈史記〉》之前,佈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這樣,課文的許多疑難問題在課前得到了解決,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提高了學生多方面獲取信息的本領。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延伸。它的優化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負空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自由支配,豐富他們課餘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讓學生深深懂得,作業架設了學生掌握書本知識和培養能力間的橋樑。

(三)因材施教,突出層次性

學生由於接受能力有差異,所以掌握知識的快慢也就不一樣。因此在佈置家庭作業時,老師要精心選擇有利於加深對課堂所學內容理解的作業,如在佈置預習課文的作業時,教師根據新課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出定量的概要題、細微題及基礎題,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帶着任務主動自學課文,探索方法,嘗試生疑,在此基礎上自行獨立判斷自己量化項目的掌握情況。

每個班的學生受其智力水平、思想能力、學習習慣、生活環境的限制,所表現出來的學習能力是不盡相同的。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儘量照顧到各個層面的學生,給每一類孩子都提供積極學習的機會。

(四)重視實踐,突出科學性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創新品質,培養創新人才,其根基在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積極動腦思維,動口表達交流,在親身實踐和體驗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創設表演情境,爲學生展示自己提供機會。

課後不做任何作業,就能學會知識,學會學習,這在特定的條件下(如教師水平很高,學生基礎較好,知識內容較簡單)是可能的,如指望一個學生從國小到大學,所學內容全在課內解決,課下不必看書、不做作業就能完成學業,恐怕就近似“天方夜譚”了。因爲這有悖於學習原則與規律。學習是一種艱苦的腦力勞動,需勤學苦練,方能學業有成,韓愈說:“業精於勤”,孔子曰:“學而時習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華羅庚、陳景潤、童第周、愛迪生、愛因斯坦、居里夫人,哪一位大學問家不是下一番苦功,花許多時間和精力才取得成就的?爲了減輕負擔,就提倡不留作業,恐怕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提高家庭作業效率,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在如何提高國小生家庭作業效率的過程中,關鍵在教師,主體是學生,配合靠家長。

五、結論

綜上所述,我認爲:

(一) 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應達成一致

教師在佈置家庭作業時,要重視學生是否樂意接受並愉快完成。家長應在物質、精神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社會上學到的知識比從課本中學到的,在今日和今後的日常生活中更爲適用。所以,從這方面來說,我也希望老師們能多留些課餘時間供學生支配,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使學生在豐富的信息時代學到更多的知識,以補充課內知識的不足,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二) 家庭作業應注重“少而精”

家庭作業重在質量,而不在數量。家庭作業適當的難度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引發學生去鑽研;而過於簡單的題目,學生一眼就看出答案,這樣就減少了思維過程,久而久之,會使學生的思維遲鈍,不愛動腦思考。而且一般難題都不同程度地集合了各種題型的精華,常做可鍛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日益敏捷,做普通的題目時也會得心應手。在佈置作業選題時應注重“少而精”,並適當加深題目難度,儘量豐富作業形式,寓教於樂。

(三) 教師間要搞好協調關係

教師要分散作業的數量,不能過多或過少,這樣極容易傷害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厭惡情緒,造成不良效果。不搞題海戰術,而是將一些典型的題目抽出,讓學生體會其精要之處,刪除那些重複多遍的同類型題目,同時適當提高題目難度,以達到保質保量的效果。

【第5篇】學生作業負擔調查報告

現在學生們的作業學習負擔過重,!下面是挑選的較好的學生作業負擔調查報告範文,供大家參考閱讀。

一、調查背景

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全社會普遍關注而又始終未能解決好的一個問題。多年來,爲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各級教育部門三令五申,頒發了不少文件;這些措施,使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仍存在不少問題。我準備做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小課題研究,所以進行了課業負擔的現狀調查。

二、調查目的

瞭解我班學生課業負擔情況,爲我們班制定“減負增效”實施方案提供依據

三、調查主要方法

1、口頭和書面調查相結合。

2、整體調查和部分抽查相結合。

四、調查數據分析

1、對我班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問卷調查:

學生對課堂現狀很滿意40.5%;較滿意29%;不滿意23%;無所謂7.5%。不滿意主要表現在:處於被動狀態,無法自由表達20%;老師講課無趣,引不起興趣25%;上課聽不明白,壓力大25%;上課沒多大興趣30%。

2、對學生作業量進行問卷調查:

這個調查反映了同學們對作業量的看法,43%同學認爲作業適中,52.4%同學選擇了多, 4.6%同學覺得作業很少。說明學生作業量還較多。

從數據分析的結論及和學生座談了解到——多數學生的課業負擔仍然超重,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

(1)在校時間過長,日課時總量較大。

調查表明: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每天約7個多小時,如果再加上放學加自習1個多小時,在校時間近8小時。

(2)家庭作業佈置超量。

現在國中生學生負擔沉重。課程門類多,教材內容較多,特別是英語和數學,據調查,學生每天寫家庭作業的時間普遍超過2小時,還要背大量英語單詞。

(3)課餘活動單調,體育鍛煉時間偏少。

在課餘時間安排上,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各種學習上,如寫作業、看書、參加各種學習班。其次,看電視節目是大多數學生選擇的娛樂休閒方式,學生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除了體育課外,80%的學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只有5%的學生每天有很少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最長不超過半個小時。

(4)考試較頻繁,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心理壓力大。

學校現有月考、期會考試、期末統考等。片面的追求升學率使學校教育陷入了誤區,學校把分數作爲衡量學生、教師的惟一標準,因此師生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負擔重,精神壓力也很大。從調查中學生告訴我們,有時感覺太累了,就想讓家長給請一天假,在家好好睡一覺。部分學生體質下降,近視眼等疾病的人數不斷增加。

五、造成中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原因

1、社會,承擔着太多的責任。目前就業競爭的壓力。2、家庭,承接着太多的牽掛。3、學校,承受着太多的無奈。4、學生,承載着太多的苛求。5、教育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 。

六、造成中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後果

1、致使教師無法合理科學地分配工作時間,導致工作效率下降。教師佈置大量的作業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大量的作業批改任務,對於一個教師來說,他要承擔備課、授課、批改作業、教學科研任務和完成學校佈置的其他工作,時間是相當緊張的,備好課是講好課的前提,搞好教學科研是教育教學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要條件,這兩項工作都需要教師下很大工夫去做,但現實情況是:批改大量的作業佔用了教師太多的工作時間,以至於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認真備課,更沒有時間考慮教學科研的事情,造成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無人問津的局面。這對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學的發展都非常不利。

2、造成教師盲目地依賴現成的資料,使教師的自信心受到了影響。爲了佈置足量甚至是超量的作業,不少教師藉助了網絡、教輔資料,自己開發練習題的積極性大爲降低,一些教師甚至不會爲自己所教學科出一套比較標準的試題,反過來更加依賴教輔資料,這樣的後果就是教師時時刻刻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沒有把握,只能再依靠更多的練習和考試來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如此惡性循環,搞得教師、學生身心俱疲。

3、破壞了教師在人民羣衆中的良好形象。大量重複的、機械的練習必然會佔用學生的合理休息時間,對於大多數對子女寵愛有加的父母來說,看到孩子哈欠連天地做着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看着孩子連飯也顧不上吃就匆匆趕往學校,家長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可想而知。還有教師受利益驅動,給學生購置大量的教輔資料、印製大量的試卷,造成學期已經結束,部分教輔資料還一字未寫的尷尬局面,給學生家長帶來很大的浪費,致使家長和學生對教師、對學校都產生不滿情緒。

4、影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一個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應該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業餘時間,但是大部分的課餘時間被擠佔掉了,學生每天循着早飯——早自習——上課——午飯——上課——晚飯——晚自習——作業——睡覺的軌跡走,他們怎麼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5、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着較爲明顯的影響,學生對沉重的課業負擔必定會產生厭煩心理,這種厭煩心理極有可能延伸到對教師的不信任、不合作,對學習的倦怠甚至對學校生活的厭煩、恐懼,從而導致“問題學生”和“輟學生”的出現。有些學生早戀、泡網吧,原因很多,沉重的課業負擔往往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6、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對於不少學生來說,沉重的課業負擔帶給他們的最大影響就是嚴重的睡眠不足。這樣導致學生的稚嫩的神經系統受到損傷,很容易誘發神經衰弱,與此同時,學生長時間坐姿帶來的頸椎、腰椎和近視、低血糖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沒有好的身體,怎麼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七、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減輕中國小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1、作爲學校,一是要堅守教育法規,落實有關減負規定,在學生到校時間、作業等方面嚴格執行上級規定。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家庭作業申報制,班主任協調家庭作業總量制,年級組統一佈置家庭作業制等,加大對學生課業負擔的控制檢查力度,三是要組織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積極開展研究,大膽探索減負增效提質的新思路新方法,並加以推廣。

2、作爲教師,一方面要充分認識減輕學生過重負擔重要性,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從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講精練,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研究,加強對典型題型的研究,精心設計、佈置作業,注重作業的層次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減少不必要的機械重複勞動,注重作業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避免枯燥無味的勞動,提高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大力加強學法指導和作業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作業速度和作業質量,達到輕負擔,高質量的目的。

3、作爲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孩子作業的督查與指導,不要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不要盲目地給孩子增加課業負擔。

八、減輕學生課業過重負擔的對策

(1)班級管理方面:嚴格按照省課程設置及課時標準安排進行,保證學生在校活動量,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個小時的集體體育鍛煉時間。

(2)課外作業量方面:嚴格按照規定佈置學生的課外作業,要做到:作業佈置以中等學生爲標準,要做到精講精練,分層設計作業,學校每週對上一週的學生作業量進行抽查,並做好作業檢查評價記錄。

(3)學生評價方面:嚴格執行“全省普通中國小校,每學期舉行一次期會考、一次期末考”的規定,嚴禁考試次數過頻的現象發生。學生考試成績絕不排隊。

【第6篇】國小生作業自主檢查現狀調查報告

在做《國小生數學作業常見錯題分析研究》課題時,我們發現,學生作業不檢查而導致作業錯誤率大幅提升的現象很普遍,是學生作業產生錯題的主要原因。良好的檢驗習慣,不僅能夠提高學習成績,而且從長遠看會對孩子們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因此,我們圍繞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現狀展開了一次調查。

一、調查目標和方法。

(一) 調查目標

1、通過對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現狀、教師教學引導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況三方面的調查,發現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爲培養學生自查習慣,提高學生作業正確率作好鋪墊。

2、通過調查研究實現對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反思,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3、經歷調查分析促使學生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中形成“正能量”,促進教學互長,營造師生之間良性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範圍

時間:xx年1月。

對象與範圍:電力國小三至六年級,每班隨機抽取十名學生及家長,部分教師。

2.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

觀察法:隨堂進行觀察,查看作業本,測試情況。

訪談法:與教師、學生及家長交談。

分析法:數據統計分析

3、調查內容

充分地瞭解學生在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影響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與實際行爲。其中包括學生數學學習狀態,課業負擔狀況,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習慣的實際情況,家長在督促學生學習方面的行爲與方式,以及教師對於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習慣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現狀分析

經過爲期一個月的周密調查,走訪了一線的數學教師,與部分學生和家長進行交談,隨機發放100份學生問卷,並全部收回,我們發現學生的數學作業自主檢查現狀令人擔憂。

1、忙於學習,無暇思考,動力欠缺。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現狀令人堪憂:只有25.16%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檢查作業;61.33%的學生靠他人(父母等)來檢查才能發現錯題,自己不檢查;還要13.51%的學生從不檢查作業。

之所以出現如此的現狀,我們調查發現,這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以及精力有關。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老師或家長的一些督促和幫助,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必須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失去了督促和檢查則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仍然處於“要我學”的被動狀態。從調查中我們發現還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常會參加課外活動或學習,僅有少部分學生沒有參加課外學習和輔導,學生每天基本處在忙於應付老師和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中,在這一狀態長久的影響下,致使學生們無暇思考:“我爲什麼而學?”“我該怎樣學?”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2、重視成績,輕視引導,氛圍欠缺。

從學校教學中可以瞭解到,目前多數教師在實施新課標理念中,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對如何利用日常練習、作業、測試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等關注不夠。教師過於關注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過於關注題目的答案本身,對於學生出錯的其它客觀或主觀因素(例如:環境、心理、情緒、行爲習慣等等,其中也包括學生自查習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隱性的學習力制約和影響着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在社會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響下,多數學生和家長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學,爲孩子營造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所以成績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杆。在課改和教育導向的正確引導下,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逐步被扭轉,但成績依然是學生學習評定的硬指標。爲此家長們努力實現自身的最優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學習嚴格把關,往往將作業檢查的任務,甚至測試反思大包大攬,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及時指導。表面上,當日問題當下解決,但長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成爲的做作業的機器,計算的工具,不願自查,只是坐等家長的評判,而這使得家長們也騎虎難下,也叫苦不迭。

3、流於形式,難成實效,方法欠缺。

學生在學習中爲了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留給自己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急於完成學習任務往往忽略自查這一環節。在課堂練習中,只有答案不同纔會思考錯因。在交作業後,見到老師批改的錯號纔會找自己解決問題的誤區,缺乏自主檢查的意識。即使檢查,方法也比較單一,難成實效。調查發現,自主檢查的學生中,只是檢查作業數字、符號是否抄錯的高達76.15%,還檢查方法是否正確的佔18.23%,而採用多種方法檢查的只5.62%。

三、解決對策。

由於一方面,時下常見的做法是教師佈置完作業,總不忘要求學生讓家長檢查簽字,這樣既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削弱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意識,淡化了他們心中的責任感,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面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特別是國小中高年級,由於對作業失去了熱情,往往是隻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不願關心作業完成的質量,更不願去反思從作業中得到什麼啓示。針對學生自主檢查習慣缺失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作以嘗試:

1、教給學生檢查作業的方法。

(1)全過程複查法。即檢查整個解題過程,推敲每個環節,使解答正確合理,每一步運算有根有據。

(2)一題多解複查法。即用多種方法解答同一個題目。通過多解既檢查解答的正確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編題複查法。即把原問題與一個已知條件對調,使原問題成爲已知條件,一個已知條件成爲所求問題,最後解答出來與原題對照。

(4)查找錯因檢查法。即學生拿到教師已經批改好的作業之後,對做對的作業要總結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模式,加以記憶。對做錯的題目要認真查找錯因,吸取教訓,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2、及時鼓勵,體驗自查效應

無論是課堂練習中,還是在作業中,教師都應作一位善於觀察的引路人,發現學生自查行爲應及時肯定,對於學生收穫自查成果,教師更應大力表揚,引導學生去浮躁,靜思考,運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學生細心自查,讓“正能量”擴散開來,使得數學素養的提升習慣和自查習慣相輔相成,學生通過心理體驗感受自查的帶來的良性效應,促進自查方法的呈現多樣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習慣的養成常態化。

3、家校溝通,營造自查氛圍。

在家庭作業這一環節,關於作業自查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衝突,呈現的形態是學生草草檢查流於形式,家長檢查纔是實質。在學生自查時家長更有甚者在孩子旁邊不斷提示,指指點點,造成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而學生本存的一丁點兒自查自信也被家長的一聲怒斥和好心指點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長,相信老師。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聯繫,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自查成果,教師定期在家長中給予方法上的引導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長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爲學生營造自查氛圍。

【第7篇】國小生作業自主檢查的現狀調查報告

國小生作業自主檢查的現狀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標和方法。

(一) 調查目標

1、通過對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現狀、教師教學引導以及家庭教育配合情況三方面的調查,發現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缺失的原因及根源,爲培養學生自查習慣,提高學生作業正確率作好鋪墊。

2、通過調查研究實現對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習慣的培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使學生樂於學習,善於反思,具有一定的責任感。

3、經歷調查分析促使學生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中形成“正能量”,促進教學互長,營造師生之間良性和諧的教學氛圍。

(二)調查方法

1.調查時間、對象與範圍

時間:2013年1月。

對象與範圍:電力國小三至六年級,每班隨機抽取十名學生及家長,部分教師。

2.調查方法

問卷法:學生問卷。

觀察法:隨堂進行觀察,查看作業本,測試情況。

訪談法:與教師、學生及家長交談。

分析法:數據統計分析

3、調查內容

充分地瞭解學生在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的影響下,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心理因素與實際行爲。其中包括學生數學學習狀態,課業負擔狀況,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習慣的實際情況,家長在督促學生學習方面的行爲與方式,以及教師對於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習慣的理解和定位等等。

二、現狀分析

經過爲期一個月的周密調查,走訪了一線的數學教師,與部分學生和家長進行交談,隨機發放100份學生問卷,並全部收回,我們發現學生的數學作業自主檢查現狀令人擔憂。

1、忙於學習,無暇思考,動力欠缺。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作業自主檢查現狀令人堪憂:只有25.16%的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檢查作業;61.33%的學生靠他人(父母等)來檢查才能發現錯題,自己不檢查;還要13.51%的學生從不檢查作業。

之所以出現如此的現狀,我們調查發現,這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以及精力有關。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需要老師或家長的一些督促和幫助,還有一小部分學生必須在老師和家長的監督和催促下才能完成學習任務,失去了督促和檢查則不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可見,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仍然處於“要我學”的被動狀態。從調查中我們發現還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經常會參加課外活動或學習,僅有少部分學生沒有參加課外學習和輔導,學生每天基本處在忙於應付老師和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中,在這一狀態長久的影響下,致使學生們無暇思考:“我爲什麼而學?”“我該怎樣學?”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2、重視成績,輕視引導,氛圍欠缺。

從學校教學中可以瞭解到,目前多數教師在實施新課標理念中,比較重視課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對如何利用日常練習、作業、測試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等關注不夠。教師過於關注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過於關注題目的答案本身,對於學生出錯的其它客觀或主觀因素(例如:環境、心理、情緒、行爲習慣等等,其中也包括學生自查習慣)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些隱性的學習力制約和影響着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在社會因素和家庭期望的影響下,多數學生和家長都渴望考取理想的中學,爲孩子營造更加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所以成績成了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杆。在課改和教育導向的正確引導下,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逐步被扭轉,但成績依然是學生學習評定的硬指標。爲此家長們努力實現自身的最優化,打造孩子的最佳化。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於學習嚴格把關,往往將作業檢查的任務,甚至測試反思大包大攬,出現學習上的問題及時指導。表面上,當日問題當下解決,但長此以往,形成了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成爲的做作業的機器,計算的工具,不願自查,只是坐等家長的評判,而這使得家長們也騎虎難下,也叫苦不迭。

3、流於形式,難成實效,方法欠缺。

學生在學習中爲了快速完成學習任務,留給自己更多“自由”的時間,他們急於完成學習任務往往忽略自查這一環節。在課堂練習中,只有答案不同纔會思考錯因。在交作業後,見到老師批改的錯號纔會找自己解決問題的誤區,缺乏自主檢查的意識。即使檢查,方法也比較單一,難成實效。調查發現,自主檢查的`學生中,只是檢查作業數字、符號是否抄錯的高達76.15%,還檢查方法是否正確的佔18.23%,而採用多種方法檢查的只5.62%。

三、解決對策。

由於一方面,時下常見的做法是教師佈置完作業,總不忘要求學生讓家長檢查簽字,這樣既助長了學生學習的依賴性,削弱了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和意識,淡化了他們心中的責任感,同時也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另一方面,面對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特別是國小中高年級,由於對作業失去了熱情,往往是隻要完成作業就萬事大吉,不願關心作業完成的質量,更不願去反思從作業中得到什麼啓示。針對學生自主檢查習慣缺失這一現狀,我們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作以嘗試:

1、教給學生檢查作業的方法。

(1)全過程複查法。即檢查整個解題過程,推敲每個環節,使解答正確合理,每一步運算有根有據。

(2)一題多解複查法。即用多種方法解答同一個題目。通過多解既檢查解答的正確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3)編題複查法。即把原問題與一個已知條件對調,使原問題成爲已知條件,一個已知條件成爲所求問題,最後解答出來與原題對照。

(4)查找錯因檢查法。即學生拿到教師已經批改好的作業之後,對做對的作業要總結解題方法,提高解題模式,加以記憶。對做錯的題目要認真查找錯因,吸取教訓,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2、及時鼓勵,體驗自查效應

無論是課堂練習中,還是在作業中,教師都應作一位善於觀察的引路人,發現學生自查行爲應及時肯定,對於學生收穫自查成果,教師更應大力表揚,引導學生去浮躁,靜思考,運用榜樣的力量感召學生細心自查,讓“正能量”擴散開來,使得數學素養的提升習慣和自查習慣相輔相成,學生通過心理體驗感受自查的帶來的良性效應,促進自查方法的呈現多樣化,自查技巧的提升快速化,以及自查習慣的養成常態化。

3、家校溝通,營造自查氛圍。

在家庭作業這一環節,關於作業自查學生和家長的心理有一定的矛盾衝突,呈現的形態是學生草草檢查流於形式,家長檢查纔是實質。在學生自查時家長更有甚者在孩子旁邊不斷提示,指指點點,造成孩子強烈的依賴心理。而學生本存的一丁點兒自查自信也被家長的一聲怒斥和好心指點所取代,取而代之的是不相信自己,只相信家長,相信老師。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聯繫,家長及時反饋學生的自查成果,教師定期在家長中給予方法上的引導和孩子自查成果的展示,排除家長的困惑,形成家校合力,爲學生營造自查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