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多篇

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9月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報告

當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個時髦的話題,許多大學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或是專題報告與講座,網絡上也大肆炒作,一時間職業生涯規劃成了大學畢業生最爲關注的熱點之一。但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爲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爲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衆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纔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爲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爲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5、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爲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爲基礎、最爲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職業錨對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的啓示

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爲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爲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着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一個人對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動機和需要以及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清楚的瞭解之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職業錨到底是什麼。施恩根據自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爲一個人的職業錨是在不斷髮生着變化的,它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探索過程所產生的動態結果。

有些人也許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錨是什麼,直到他們不得不做出某種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纔會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或職業錨),這個模式或職業錨會告訴此人,對他或她個人來說,到底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種職業錨:

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

具有較強的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的人往往不願意選擇那些帶有一般管理性質的職業。相反,他們總是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保證自己在既定的技術或功能領域中不斷髮展的職業。

2、管理型職業錨

有些人則表現出成爲管理人員的強烈動機,承擔較高責任的管理職位是這些人的最終目標。當追問他們爲什麼相信自己具備獲得這些職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時候,許多人回答說,他們之所以認爲自己有資格獲得管理職位,是由於他們認爲自己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確定的情況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人際溝通能力(在各種層次上影響、監督、領導、操縱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際危機面前只會受到激勵而不會受其困擾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較高的責任壓力下不會變得無所作爲的能力)。

3、創造型職業錨

有些大學生有這樣一種需要:建立或創設某種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一件署着他們名字的產品或工藝、一家他們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們成就的個人財富等等。

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

有些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似乎被一種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需要所驅使着,他們希望擺脫那種因在大企業中工作而依賴別人的境況,因爲,當一個人在某家大企業中工作的時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調動、薪金等諸多方面都難免要受別人的擺佈。這些畢業生中有許多人還有着強烈的技術或功能導向。然而,他們卻不是到某一個企業中去追求這種職業導向,而是決定成爲一位諮詢專家,要麼是自己獨立工作,要麼是作爲一個相對較小的企業中的合夥人來工作。

5、安全型職業錨

還有一部分畢業生極爲重視長期的職業穩定和工作的保障,他們似乎比較願意去從事這樣一類職業:這些職業應當能夠提供有保障的工作、體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來生活。這種可*的未來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計劃和較高的退休金來保證的。對於那些對地理安全性更感興趣的人來說,如果追求更爲優越的職業,意味着將要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一種不穩定或保障較差的地域因素的話,那麼他們會覺得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維持一種穩定的、有保障的職業對他們來說是更爲重要的。對於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職業錨的人來說,安全則是意味着所依託的組織的安全性。他們可能優先選擇到政府機關工作,因爲政府公務員看來還是一種終身性的職業。這些人顯然更願意讓他們的僱主來決定他們去從事何種職業。

職業錨理論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帶來了許多啓示: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要進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它決定着個人職業生涯的方向,也決定着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求職之前先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先要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自己的興趣、才能、學識適合幹什麼。可通過自我分析與可*的量表工具的測量,評估自己的職業傾向、能力傾向和職業價值觀,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

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當今社會處於激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生涯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確定下來。

再者,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

從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爲職業生涯的階段主要可分爲:① 職業準備期 :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爲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機會。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② 職業選擇期: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爲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可,職業選擇纔會成功。③ 職業適應期 :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人際關係等。④ 職業穩定期 :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⑤ 職業結束期 :由於年齡或身體狀況原因,逐漸減弱職業活動能力與職業興趣,從而結束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側重點在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三個階段。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爲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第2篇】2022年大學生職業觀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在當今這個知識爆炸的信息社會中,對於每一位當代大學生來說,要想在未來社會中獲得成功,不得不對自己的將來做一份職業規劃書。此次調查的目的在於觀察在校大學生對自己的職業規劃重視程度,職業規劃狀況,以及影響在校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因素。

二、調查方法:

參考大學生職業調查規劃標準,擬定調查問卷,從哈爾濱市部分大學中選取一些調查研究對象,以發放調查問卷爲主要方式,並結合訪談等形式對哈爾濱市在校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狀況調查。

三、調查時間:

20**年**月26日——20**年**月2日

四、調查結果:

1.考察在校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態度

[狀況分析]:

(1)80%剛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不能適應大學的自主、自立學習生活,經過一定時間的適應階段,卻養成了鬆散的態度,對待學習和生活沒有計劃,沒有目的,自由散漫,無規律的作息時間。

(2)適應週期:兩個星期到一年半不等,但大部分同學能在兩個月左右適應生活的各方面。適應不了的,有退學或陪讀現象。

[合理建議]:

(1)主動和老師和同學交流,尋找適應的建議

(2)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停止自由散漫

(3)端正學習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考察在校大學生自我能力鍛鍊狀況

[狀況分析]:

有80%的同學在校期間都有兼職,鍛鍊其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但只有34%的同學兼職針對所學專業。8%左右的同學沒有加入社團,其他同學都有加入社團並適當擔任一些職務,對自己多方面進行鍛鍊。

[合理建議]:

(1) 適當的加入社團,鍛鍊自己的社交能力。

(2)注重兼職側重點,目的是鍛鍊還是賺錢?

3.考察在校大學生制定大學規劃的狀況

[狀況分析]:

1.制定大學規劃:75%以上的同學在邁入大學後就會對自己的生活進行規劃

2.但是仍有一半的同學並沒有生活目標和將來的生活規劃,甚至有“走一步算一步”的思想,這種生活方式只注重眼前而不考慮長遠,易導致生活空虛不規律。

[合理建議]:

1瞭解自己,對自己的能力和理想作出正確的評價;

2關注現實生活和環境,確保計劃的可實施性.

4.考察在校大學生制定職業規劃的狀況

[狀況分析]:

(1)制定職業規劃書:制定職業規劃書的人很少,僅佔10%左右,大部分同學持走一步看一步的態度,還有一少部分認爲無需制定職業規劃書。

(2)制定職業規劃的必要性:絕大部分認爲有制定職業規劃的必要以確定未來方向,但其中大部分人目標模糊,並沒有制定職業規劃書,對待前景持邊走邊看的態度,已制定計劃書的人寥寥無幾,那些少部分認爲沒有必要制定職業計劃書的人其將來一般都已經由家長安排妥當。

[影響因素]:

(1) 認清家庭狀況,結合實際,合理制定職業規劃書。

(2)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5. 考察在校大學生畢業去向狀況

[狀況分析]:

(1)畢業去向:部分隨大衆而行,考公務員,考研等,而其並沒有明確的目標範疇,有的待畢業狀況而定。

(2)就業地點:85%以上在校大學生打算去一些較發達的城市去工作,只有少數較爲實際依專業,看社會需要而定去向。

[合理建議]:

(1)切合實際尋找自己的恰當位置,不盲目擇業

(2)不隨大衆走擁擠路線,做好自我認知

6.考察在校大學生選擇就業去向的原由

[狀況分析]:

83%的同學認爲在較發達的大城市具有較多的就業機會,因此畢業後擁擠於人才衆多的大都市。只有10%左右願意回家鄉爲家鄉盡一份力,做貢獻或去偏遠地區支教,他們認爲與其在渺小的存在於偌大的城市,不如尋找一個需要自己的地方

[合理建議]:

(1)大城市不一定是能找到工作的好地方。

(2) 尋找可以實現個人價值目的地。

7.考察在校大學生生活目標與實際程度

[狀況分析]:

(1)71%的同學有符合實際的目標包括回鄉建設,考研等,但目標明確。

(2)有一半以上同學沒有生活目標及職業規劃,對待畢業去向持邊走邊看態度,不能把目標放長遠,導致生活空虛。

[合理建議]:

(1)正確自我評價,培養自己的能力,注重聯繫實際。

(2)關注社會生活動態 ,確保職業規劃的實際意義。

五、綜合分析影響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因素

1、專業的冷熱門: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在其一生中與工作相關的一系列活動、行爲、態度、價值觀、願望等的有機整體,考慮到職業生涯,大學生首先想到的便是其專業的冷熱門。社會中的大多數人認爲熱門專業相對而言是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的,不假思索便蜂擁而至,這樣往往造成該專業方向人員擁擠,供大於求,那麼熱門專業也便不再熱門,由此可見,冷熱門並不穩定,是由社會需求而定,大學生們完全沒有必要擁擠到這樣一個容易熱漲的專業,而應尋找適合自己的恰當的專業。

2、大都市與中小城鎮:

大都市與那些中小城鎮相比,只是發展快一些,經濟發達一些,畢業人員達都願意留在大都市之中,認爲那裏企業多、發展快,有較大的就業空間,但實際上大城市的就業機會多,人才也一樣多,因此畢業生們應將其就業視野放寬一些,中小城鎮也一樣可以給你提供展示你才能的空間。

3、大公司與小企業:

大公司有良好的福利待遇、晉升、培訓制度,並且在大公司工作的經理可以爲其以後的求職帶來便利,但大公司人才濟濟分工過細、過明確,長處不易被發現,其它能力也很難得到鍛鍊,因此,大公司與小企業各有千秋,畢業生們不要把目光侷限於大的企業,好的小企業同樣會是你的職業發展空間更爲廣闊。

4、其他因素:

以上均爲外部因素,要求同學們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性格特點、能力傾向以及自身所學都加以考慮,在生活和學習中,是否真正全面深入瞭解自己的特點,並且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是影響畢業之後取得成就和個人生活天壤之別的重要原因。

六、初步結論

職業生涯規劃

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

結合外界因素及自身因素,綜合權衡考慮,自己定位

【第3篇】大學生職業規劃生涯問卷調查報告

大學生要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未來纔會有明確的方向。下面小編爲大家精心蒐集了關於大學生職業規劃生涯問卷的調查報告,僅供大家參考。

一.引言

次貸危機讓我們當代大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在未來就業的嚴峻形勢,因此,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嚴謹而認真的規劃對於每一個同學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爲出發點,我進行了新生大學生活適應性調查,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對同學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

本次調查的目的有2個:

1.分析調查結果,進而探索出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的主流方向,並對其中出現的問題做探究與分析,最後給出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合理化建議。

2.通過本次調查,讓同學們再一次準確認識到目前(尤其是次貸危機發生後)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變化與發展趨勢。

本次調查的主題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

具體有以下2個要點:

1.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是:個人結合自身情況、眼前的機遇盒制約因素,爲自己確立職業方向、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理,確定教育計劃、發展計劃,爲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

2.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尚處在職業生涯的準備或起步階段,正因如此,一份科學,完善,可行的大學生職業規劃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調查的形式爲:

1.問卷調查(隨機抽取在校大學生調查,網絡調查)。

2.向輔導員,職業規劃師和學長詢問意見建議與心得體會

3.查閱相關資料(來源:網絡、圖書館)。

二.調查過程及結果

一共設計了三道關於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問題。並從大一的學生和網絡問卷中隨機調查了150份樣本,得到以下實驗數據:

問題1:您認爲大學生應該把重心放在?

a.全力學習,爲以後的事業、深造做準備

b.以學習課程爲主,兼顧社會鍛鍊

c.着重參加學生會等,爲以後進入社會做準備

d.直接參與社會

選項 a b c d

數據 14 118 13 5

問題2:您是否對本專業進行深入瞭解?

a.已有深入瞭解

b.瞭解一般

c.基本不瞭解

選項 a b c

數據 7 99 44

問題3:您將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a.畢業以後就業

b.畢業以後考研

c.畢業以後出國深造

選項 a b c

數據 44 83 23

三.調查結果分析

從問卷的結果中可以初步看出,在大學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88%)依然將學習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見,總體來說,大一新生認識到了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並將繼續學習以獲得更高的學識來增加自己在未來就業中的身價砝碼。但與此同時,只有9.3%的同學選擇“盡全部精力學習”,而更多數同學選擇了“以學習爲主,兼顧社會鍛鍊”這一方式進行大學生活的安排,可見同學們普遍接受了“大學生活是我們走向社會的一個階梯這一觀點”,但同學們依然能清醒地認識到學習的主導作用,做到了本沒有過分誇大所謂“能力”的作用而放棄學習。

在第三道題目中,我們直接向受訪者詢問了他們大學畢業以後的初步打算,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選擇了考研的道路,將近三成的同學選擇了直接就業,還有15.3%的同學選擇了出國進修。由此可以得出同學們在大學期間把重心放在學習上的意義:一是在院系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以在職業市場中使自己更具競爭力;二是爲將來的深造做準備。

做職業生涯規劃離不開自己的專業,在第二道題目中,我們想被調查者詢問了有關對本專業瞭解方面的問題,只有4.7%的同學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已經有了較爲深刻的瞭解,將近七成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認識模糊。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同學們雖然打算畢業以後進行深造,抑或就業,但對自己在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自己的專業)還是瞭解的有所不足。由此可見,雖然很多同學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但只有以少部分同學能腳踏實地地做好細節工作。

總而言之,大一新生都有自己明確的志向,並且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了初步的規劃,但依然有很多細節需要去了解,學習以及掌握。

四.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哈佛商學院曾經做過一項抽樣調查,問學生“十年後希望成爲什麼樣的人?”100%的人選擇在社會上擁有財富、成就和影響力。但是,他們中只有10%的人寫下目標並作了規劃。10年後,調查小組追蹤發現,那10%爲自己定下目標、作好規劃的人,他們所擁有的財富是全部受訪者的96%。這組數據,對於大一新生們有着重要的啓示作用。如果從來沒有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進行過長遠規劃,那麼很可能等到了30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真正專長和對自己未來的準確定位,從而出現在畢業求職時處處碰壁,或對已有工作不太滿足,不得不頻繁轉行,要花費很大力氣和付出很大的機會成本,使自己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相反,如果儘早完成一份完整而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那麼我們將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五.結束

完成了這次關於“上海電力學院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的問卷後,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很多。這是我第一次做相關類型的調查,也許羅列的題目並不是十分合理,也許對樣本的分析還有一些膚淺,但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與別人交流的一些技巧,並在溝通中與同學們一起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對於我們大一新生的重要性。

【第4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優秀調查報告

當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個時髦的話題,許多大學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或是專題報告與講座,網絡上也大肆炒作,一時間職業生涯規劃成了大學畢業生最爲關注的熱點之一。但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爲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爲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衆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纔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爲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爲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第5篇】大學生職業規劃情況調查報告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那個讀了大學就有”金飯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爲社會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那麼,作爲這個問題的關鍵人物大學生心裏是怎麼想的,他們的職業規劃情況又如何呢?對此,我在湖南財專和互聯網上對一些同學進行了調查。

調查人羣以財專學生爲主(17人,佔85%),本科類學生爲輔(3人,佔15%)。其中大一10人(50%),大二8人(40%),大三2人(10%)。

在調查所學專業由誰選擇的時候,70%的學生選擇了自己選擇的選項,25%的學生因學校調配學了現在所在專業,5%的學生因其他原因學現在所在專業。沒有人選擇父母親戚幫他們選擇了專業。由此可見,現在的大學生有很大的權力來決定自己所學的專業,父母給了孩子們充分的自由空間,不可否認這是社會的一大進步!而一部分學生因成績等問題被學校調配專業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爲學校有時要站在大局的角度考慮,但建議最好讓學生學所選專業。

在調查是否喜歡所學專業時,40%的人很喜歡學的專業,40%的人有一點喜歡所學專業,15%的人不太喜歡所學專業,5%的人很不喜歡所學專業。這組數據表明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不太喜歡的人大都是因爲愛好問題。而很不喜歡的人的專業也是他自己選的,當初選的時候就很糊塗,現在很不喜歡也不足爲奇吧。

在調查小時候夢想的職業着一項中,教師(20%)、醫生(20%)、金領(15%)、商人(10%)人數較多。很容易看出的一個道理:小孩子對樂於奉獻的老師和救死扶傷的醫生是非常崇拜的啊!至於金領這個行業,出來的時間並不長,據我所知在被調查這小時侯還未出現,即使出現了,也不是一個小孩所能想到的。

但我們再來看一看現在這些大學生們最想做的職業是什麼。調查顯示,比重最高的是自己開公司當老闆,佔20%。而想從事證券分析師、銀行職員、投資人等金融領域的人佔到35%。而始終堅持以教師爲職業的就一人,但她給出的理由是“因爲是亂寫的”。而選擇醫生爲職業的人只能說很抱歉沒有了。

通過對以上兩組數據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想從商的人越來越多,想從事金融行業的人越來越多,而從事教師、醫生行業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商人的增多我們可以說是大學生的市場意識提高了,渴望更多的物質財富,這沒有什麼值得議論的,“人爲財死,鳥爲食亡”不無道理。但教師、醫生行業人數的減少可能也說明一部分大學生對物質文明追求上升,對精神文明追求有所下降吧,又或是他們看到了一些社會的陰暗面後看法有所改變吧。(從事金融行業人數可能是因爲調查主體是財經類院校學生,受到了所學專業影響。)

上大學前很深刻想過畢業後從事何種職業的人爲40%,想過一點點的爲35%,沒想過的爲25%。上大學後認爲與自己所想職業差距非常大的站60%,有一定距離的佔35%,沒有差距的佔5%。由此可見,大多數人來上大學之前是有自己的職業規劃的。在上大學後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處境,直面就業的壓力。

至於愛好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讀書、運動。承認愛好與職業影響非常大的人佔到60%,承認有影響但不大的佔35%,認爲沒影響的佔5%。又此看來,職業選擇時還是應該考慮一下愛好的問題。

調查顯示,大學生很大一部分是有自己的規劃的。又到了畢業生離校的季節,祝大家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吧。

【第6篇】2022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報告

當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個時髦的話題,許多大學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或是專題報告與講座,網絡上也大肆炒作,一時間職業生涯規劃成了大學畢業生最爲關注的熱點之一。但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爲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爲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衆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纔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爲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爲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爲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爲基礎、最爲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職業錨對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的啓示

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爲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爲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着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一個人對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動機和需要以及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清楚的瞭解之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職業錨到底是什麼。施恩根據自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爲一個人的職業錨是在不斷髮生着變化的,它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探索過程所產生的動態結果。

有些人也許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錨是什麼,直到他們不得不做出某種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纔會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或職業錨),這個模式或職業錨會告訴此人,對他或她個人來說,到底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種職業錨:

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

具有較強的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的人往往不願意選擇那些帶有一般管理性質的職業。相反,他們總是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保證自己在既定的技術或功能領域中不斷髮展的職業。

2、管理型職業錨

3、創造型職業錨

有些大學生有這樣一種需要:建立或創設某種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一件署着他們名字的產品或工藝、一家他們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們成就的個人財富等等。

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

有些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似乎被一種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需要所驅使着,他們希望擺脫那種因在大企業中工作而依賴別人的境況,因爲,當一個人在某家大企業中工作的時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調動、薪金等諸多方面都難免要受別人的擺佈。這些畢業生中有許多人還有着強烈的技術或功能導向。然而,他們卻不是到某一個企業中去追求這種職業導向,而是決定成爲一位諮詢專家,要麼是自己獨立工作,要麼是作爲一個相對較小的企業中的合夥人來工作。

5、安全型職業錨

還有一部分畢業生極爲重視長期的職業穩定和工作的保障,他們似乎比較願意去從事這樣一類職業:這些職業應當能夠提供有保障的工作、體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來生活。這種可*的未來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計劃和較高的退休金來保證的。對於那些對地理安全性更感興趣的人來說,如果追求更爲優越的職業,意味着將要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一種不穩定或保障較差的地域因素的話,那麼他們會覺得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維持一種穩定的、有保障的職業對他們來說是更爲重要的。對於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職業錨的人來說,安全則是意味着所依託的組織的安全性。他們可能優先選擇到政府機關工作,因爲政府公務員看來還是一種終身性的職業。這些人顯然更願意讓他們的僱主來決定他們去從事何種職業。

職業錨理論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帶來了許多啓示: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要進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它決定着個人職業生涯的方向,也決定着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求職之前先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先要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自己的興趣、才能、學識適合幹什麼。可通過自我分析與可*的量表工具的測量,評估自己的職業傾向、能力傾向和職業價值觀,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

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當今社會處於激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生涯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確定下來。

再者,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

從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爲職業生涯的階段主要可分爲:① 職業準備期 :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爲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機會。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② 職業選擇期: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爲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可,職業選擇纔會成功。③ 職業適應期 :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人際關係等。④ 職業穩定期 :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⑤ 職業結束期 :由於年齡或身體狀況原因,逐漸減弱職業活動能力與職業興趣,從而結束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側重點在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三個階段。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爲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第7篇】2022年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那個讀了大學就有”金飯碗”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爲社會普遍關心的一個問題.那麼,作爲這個問題的關鍵人物大學生心裏是怎麼想的,他們的職業規劃情況又如何呢?對此,我在湖南財專和互聯網上對一些同學進行了調查.

調查人羣以財專學生爲主(17人,佔85%),本科類學生爲輔(3人,佔15%).其中大一10人(50%),大二8人(40%),大三2人(10%).

在調查所學專業由誰選擇的時候,70%的學生選擇了自己選擇的選項,25%的學生因學校調配學了現在所在專業,5%的學生因其他原因學現在所在專業.沒有人選擇父母親戚幫他們選擇了專業.由此可見,現在的大學生有很大的權力來決定自己所學的專業,父母給了孩子們充分的自由空間,不可否認這是社會的一大進步!而一部分學生因成績等問題被學校調配專業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因爲學校有時要站在大局的角度考慮,但建議最好讓學生學所選專業.

在調查是否喜歡所學專業時,40%的人很喜歡學的專業,40%的人有一點喜歡所學專業,15%的人不太喜歡所學專業,5%的人很不喜歡所學專業.這組數據表明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可度還是很高的.不太喜歡的人大都是因爲愛好問題.而很不喜歡的人的專業也是他自己選的,當初選的時候就很糊塗,現在很不喜歡也不足爲奇吧.

在調查小時候夢想的職業着一項中,教師(20%)、醫生(20%)、金領(15%)、商人(10%)人數較多.很容易看出的一個道理:小孩子對樂於奉獻的老師和救死扶傷的醫生是非常崇拜的啊!至於金領這個行業,出來的時間並不長,據我所知在被調查這小時侯還未出現,即使出現了,也不是一個小孩所能想到的.

但我們再來看一看現在這些大學生們最想做的職業是什麼.調查顯示,比重最高的是自己開公司當老闆,佔20%.而想從事證券分析師、銀行職員、投資人等金融領域的人佔到35%.而始終堅持以教師爲職業的就一人,但她給出的理由是“因爲是亂寫的”.而選擇醫生爲職業的人只能說很抱歉沒有了.

通過對以上兩組數據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想從商的人越來越多,想從事金融行業的人越來越多,而從事教師、醫生行業的人越來越少了.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商人的增多我們可以說是大學生的市場意識提高了,渴望更多的物質財富,這沒有什麼值得議論的,“人爲財死,鳥爲食亡”不無道理.但教師、醫生行業人數的減少可能也說明一部分大學生對物質文明追求上升,對精神文明追求有所下降吧,又或是他們看到了一些社會的陰暗面後看法有所改變吧.(從事金融行業人數可能是因爲調查主體是財經類院校學生,受到了所學專業影響.)

上大學前很深刻想過畢業後從事何種職業的人爲40%,想過一點點的爲35%,沒想過的爲25%.上大學後認爲與自己所想職業差距非常大的站60%,有一定距離的佔35%,沒有差距的佔5%.由此可見,大多數人來上大學之前是有自己的職業規劃的.在上大學後能正確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處境,直面就業的壓力.

至於愛好很大一部分人選擇了讀書、運動.承認愛好與職業影響非常大的人佔到60%,承認有影響但不大的佔35%,認爲沒影響的佔5%.又此看來,職業選擇時還是應該考慮一下愛好的問題.

調查顯示,大學生很大一部分是有自己的規劃的.又到了畢業生離校的季節,祝大家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吧.

2017年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2)

90年代新好青年,獨生子女第一代……現在的大學生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11月20日後,各招生單位將會蜂擁進入各高校搶人才。那麼究竟大學生們最喜歡去什麼企業?他們的就業價值觀是什麼?他們怎麼找工作? 最近,由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大學就業》雜誌所做的一份《首屆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報告》就對此給出了答案。

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着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裏“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位於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於實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爲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麼?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爲發展前景(19%),其次爲施展才幹(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爲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佔13%、經濟效益佔11%、所在城市佔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佔4%、解決戶口占4%、知名度佔2%。

大學生最願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爲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爲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後,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嚮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爲: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佔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爲,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並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爲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XX元,認爲XX-3000元比較合理的佔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佔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爲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佔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

據國家城調總隊的XX年全國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爲21577.24元。我們僅與深圳進行比較,他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過1798元,可見,大學生對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較理想化的。

大學生,一定得“專業對口”嗎?

那句成語“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當問到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時,44%的人回答“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30%的人認爲“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說有近3/4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爲“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兩成。甚至爲了某種原因願意放棄專業的佔5%。經常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說,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個單位能留大學生多久?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穩定性相對來說在1-3年。充滿着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死守飯碗已經成爲過去時,不跳槽才難。

當被問到“您打算在第一個單位工作多久?”時,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還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內”,如果按照通常情況下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爲5年的話,再加上還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個單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內會有70%的人離開第一份工作。希望“儘量穩定下去”的只有兩成。

大學生們希望多大歲數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歲間打拼出一番事業。20%的人希望成功時間是25-28歲。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歲間。在35-45歲間磨練有成的佔9%,無所謂的佔9%,希望25歲以下年少即得志的佔2%,希望自己在45歲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釣遇文王者最少,只佔1%。

大學生找工作準備什麼?

大學生們清楚地定位了自己應該具備的個性品質,他們認爲企業看重的個性應該是“勇於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於參與競爭(10%)等,與信息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徵相吻合。

而面試是將這些自信和氣質的外在化體現。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1/4的人覺得在求職過程中最有必要購置的是“面試服裝”,22%的人覺得手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15%的人一定會在找工作過程中添置bp機,13%的人會特意購買電腦,當然書籍(8%)、上網卡(6%)、化妝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們爲找工作做了預算,四成人準備花500-1500元,還有23%的人準備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準備花100元以下。

2017年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3)

圖書館學畢業的學生到底到哪裏去了?三個大的方面:圖書館,考研、出國,其他。其他是指就業未在圖書館的。這幾年變化的一個趨勢,從02-XX年,到圖書館的趨勢有所下降,不去圖書館的有所上升。

有些人認爲圖書館學教育適應面很廣,這一點我不敢苟同。圖書館學學生大量不去圖書館,不能說是圖書館學教育的成功。

畢業的碩士生的去向,從這個圖來看,48%到圖書館。還有一些教學,14%。還有13%的讀博或者出國。25%其他行業。研究生是報了這個志願,爲什麼還有25%的學生去了其他行業,值得我們思考。

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調查

這些年圖書館新進的員工中,圖書館學專業的學生偏少。圖書館學畢業在圖書館任職情況來看。怎麼發揮圖書館學畢業的專業特長,還是值得領導者思考的問題。

從圖書館學畢業發揮作用的情況來看,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發揮作用最好的崗位是分類編目,其次是文獻採訪和參考諮詢。圖書館學畢業難以發揮作用的崗位是系統和網絡維護和軟件開發,還有一些是流通閱覽。雖然流通閱覽是佔比例最多的崗位,還是有一些館長認爲他們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學畢業生不能勝任所在崗位工作的原因: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學得不繫統、不紮實;

圖書館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圖書館實踐脫節;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陳舊,跟不上圖書館實際發展的需要;

圖書館學課程太偏重理論性、方法與技術的內容偏少;

圖書館學專業學生缺乏其他學科知識背景。

對圖書館學專業的畢業生的工作表現請館長進行了評價。認爲他們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優秀的佔61%,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88.6%,其次是團隊精神與溝通協調能力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 32.54%。

調查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貴館招收從事專業性工作的新員工,在求職者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您更傾向於?”共設計了5個選項。共有112份問卷參與回答了此問題。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 30.95。不考慮專業背景,關鍵看能力 20.63%。

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生對圖書館職業的滿意程度,47%滿意,51%基本滿意,不滿意的只有2%。

圖書館員眼中的職業競爭力,認爲不斷地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對館長的調查一致。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俄能力,還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圖書館學專業畢業認爲自身從事圖書館職業的優勢是系統的的圖書館學知識。

圖書館學專業課程與圖書館員的職業競爭力,方法類的課程,圖書館員們認爲非常重要,接受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圖書館學專業教育不是一種職業培訓。專業課程對於職業競爭力的重要程度來看,他們認爲實用性強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課程內容新穎。

最後一個是,不同教學形式對圖書館員職業競爭力的影響。最有收穫的教學方式是課程實習。最不看重的是畢業論文。

畢業生對圖書館學專業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提出意見。認爲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加強實踐知識也是佔比例比較多的。

2017年大學生職業調查報告(4)

一.引言

的次貸危機讓我們當代大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了在未來就業的嚴峻形勢,因此,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嚴謹而認真的規劃對於每一個同學都是必不可少的。由此爲出發點,我進行了新生大學生活適應性調查,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是對同學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

本次調查的目的有2個:

1.分析調查結果,進而探索出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的主流方向,並對其中出現的問題做探究與分析,最後給出當代大學生職業規劃的合理化建議。

2.通過本次調查,讓同學們再一次準確認識到目前(尤其是次貸危機發生後)大學生就業形勢的變化與發展趨勢。

本次調查的主題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

具體有以下2個要點:

1.職業生涯規劃的定義是:個人結合自身情況、眼前的機遇盒制約因素,爲自己確立職業方向、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理,確定教育計劃、發展計劃,爲實現職業生涯目標而確定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

2.當代大學生絕大多數尚處在職業生涯的準備或起步階段,正因如此,一份科學,完善,可行的大學生職業規劃生涯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調查的形式爲:

1.問卷調查(隨機抽取在校大學生調查,網絡調查)。

2.向輔導員,職業規劃師和學長詢問意見建議與心得體會。

3.查閱相關資料(來源:網絡、圖書館)。

二.調查過程及結果

一共設計了三道關於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問題。並從大一的學生和網絡問卷中隨機調查了150份樣本,得到以下實驗數據:

問題1:您認爲大學生應該把重心放在?

a.全力學習,爲以後的事業、深造做準備

b.以學習課程爲主,兼顧社會鍛鍊

c.着重參加學生會等,爲以後進入社會做準備

d.直接參與社會

選項 a b c d

數據 14 118 13 5

問題2:您是否對本專業進行深入瞭解?

a.已有深入瞭解

b.瞭解一般

c.基本不瞭解

選項 a b c

數據 7 99 44

問題3:您將來的職業規劃是什麼?

a.畢業以後就業

b.畢業以後考研

c.畢業以後出國深造

選項 a b c

數據 44 83 23

三.調查結果分析

從問卷的結果中可以初步看出,在大學生活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88%)依然將學習放在第一位。由此可見,總體來說,大一新生認識到了當前就業形勢的嚴峻,並將繼續學習以獲得更高的學識來增加自己在未來就業中的身價砝碼。但與此同時,只有9.3%的同學選擇“盡全部精力學習”,而更多數同學選擇了“以學習爲主,兼顧社會鍛鍊”這一方式進行大學生活的安排,可見同學們普遍接受了“大學生活是我們走向社會的一個階梯這一觀點”,但同學們依然能清醒地認識到學習的主導作用,做到了本沒有過分誇大所謂“能力”的作用而放棄學習。

在第三道題目中,我們直接向受訪者詢問了他們大學畢業以後的初步打算,有一半以上的同學選擇了考研的道路,將近三成的同學選擇了直接就業,還有15.3%的同學選擇了出國進修。由此可以得出同學們在大學期間把重心放在學習上的意義:一是在院系中取得優異的成績,以在職業市場中使自己更具競爭力;二是爲將來的深造做準備。

做職業生涯規劃離不開自己的專業,在第二道題目中,我們想被調查者詢問了有關對本專業瞭解方面的問題,只有4.7%的同學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已經有了較爲深刻的瞭解,將近七成的同學對自己的專業認識模糊。從這組數據可以看出,同學們雖然打算畢業以後進行深造,抑或就業,但對自己在未來的核心競爭力(自己的專業)還是瞭解的有所不足。由此可見,雖然很多同學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但只有以少部分同學能腳踏實地地做好細節工作。

總而言之,大一新生都有自己明確的志向,並且都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了初步的規劃,但依然有很多細節需要去了解,學習以及掌握。

四.大學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

哈佛商學院曾經做過一項抽樣調查,問學生“十年後希望成爲什麼樣的人?”100%的人選擇在社會上擁有財富、成就和影響力。但是,他們中只有10%的人寫下目標並作了規劃。10年後,調查小組追蹤發現,那10%爲自己定下目標、作好規劃的人,他們所擁有的財富是全部受訪者的96%。這組數據,對於大一新生們有着重要的啓示作用。如果從來沒有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進行過長遠規劃,那麼很可能等到了30歲,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真正專長和對自己未來的準確定位,從而出現在畢業求職時處處碰壁,或對已有工作不太滿足,不得不頻繁轉行,要花費很大力氣和付出很大的機會成本,使自己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相反,如果儘早完成一份完整而可行的職業生涯規劃,那麼我們將會有更美好的未來。

五.結束

完成了這次關於“上海電力學院大學新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的問卷後,我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很多。這是我第一次做相關類型的調查,也許羅列的題目並不是十分合理,也許對樣本的分析還有一些膚淺,但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與別人交流的一些技巧,並在溝通中與同學們一起認識到了職業生涯規劃對於我們大一新生的重要性。

【第8篇】大學生職業需求調查報告

圖書館學畢業的學生到底到哪裏去了?三個大的方面:圖書館,考研、出國,其他。其他是指就業未在圖書館的。這幾年變化的一個趨勢,從02-xx年,到圖書館的趨勢有所下降,不去圖書館的有所上升。

有些人認爲圖書館學教育適應面很廣,這一點我不敢苟同。圖書館學學生大量不去圖書館,不能說是圖書館學教育的成功。

畢業的碩士生的去向,從這個圖來看,48%到圖書館。還有一些教學,14%。還有13%的讀博或者出國。25%其他行業。研究生是報了這個志願,爲什麼還有25%的學生去了其他行業,值得我們思考。

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調查

這些年圖書館新進的員工中,圖書館學專業的學生偏少。圖書館學畢業在圖書館任職情況來看。怎麼發揮圖書館學畢業的專業特長,還是值得領導者思考的問題。

從圖書館學畢業發揮作用的情況來看,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發揮作用最好的崗位是分類編目,其次是文獻採訪和參考諮詢。圖書館學畢業難以發揮作用的崗位是系統和網絡維護和軟件開發,還有一些是流通閱覽。雖然流通閱覽是佔比例最多的崗位,還是有一些館長認爲他們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學畢業生不能勝任所在崗位工作的原因: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學得不繫統、不紮實;

圖書館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圖書館實踐脫節;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陳舊,跟不上圖書館實際發展的需要;

圖書館學課程太偏重理論性、方法與技術的內容偏少;

圖書館學專業學生缺乏其他學科知識背景。

對圖書館學專業的畢業生的工作表現請館長進行了評價。認爲他們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優秀的佔61%,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88.6%,其次是團隊精神與溝通協調能力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 32.54%。

調查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貴館招收從事專業性工作的新員工,在求職者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您更傾向於?”共設計了5個選項。共有112份問卷參與回答了此問題。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 30.95。不考慮專業背景,關鍵看能力 20.63%。

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生對圖書館職業的滿意程度,47%滿意,51%基本滿意,不滿意的只有2%。

圖書館員眼中的職業競爭力,認爲不斷地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對館長的調查一致。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俄能力,還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圖書館學專業畢業認爲自身從事圖書館職業的優勢是系統的的圖書館學知識。

圖書館學專業課程與圖書館員的職業競爭力,方法類的課程,圖書館員們認爲非常重要,接受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圖書館學專業教育不是一種職業培訓。專業課程對於職業競爭力的重要程度來看,他們認爲實用性強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課程內容新穎。

最後一個是,不同教學形式對圖書館員職業競爭力的影響。最有收穫的教學方式是課程實習。最不看重的是畢業論文。

畢業生對圖書館學專業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提出意見。認爲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加強實踐知識也是佔比例比較多的。

【第9篇】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報告

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畢業生就業壓力前所未有。對每個大學生來說,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

本次調查的目的在於:一是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二是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三是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爲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

本次調查包括廣州市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職業期望狀況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後不願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瞭解與自身瞭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爲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瞭解,抱有神祕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考古學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衝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

二、對自我認識程度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只有6.7%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52.3%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各面能力,興趣等持含糊態度,41.0%的被調查者完全不瞭解自己;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我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說明較多的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關注自身特點,發現自身問題,促進自身發展。那麼,這裏便牽涉到了大學生就業生涯目標的問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

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爲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沒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裏,舒適、閒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就業的準確和認識。另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調查中,發現有73.5%的學生認爲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需要更詳細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四、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爲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將薪水高低、發展空間、城市位置、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發展空間、興趣愛好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纔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會地位,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在調查中還發現被調查者中有83.3%的被試認爲前途比錢途更爲重要,60.3%的被試願意充當雞頭也不願意當鳳尾。以上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更注重工作的內在價值。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呈現一下特點:(一)多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較低;(二)廣州市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還比較模糊,自我認識不夠,絕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目標;(三)廣州市大學生對社會人才的需求瞭解甚少,另外,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不足,學生了解就業相關信息的渠道較少;(四)廣州市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更注重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因此,我們認爲,根據上述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大學生應該及早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爲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第10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報告

當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個時髦的話題,許多大學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或是專題報告與講座,網絡上也大肆炒作,一時間職業生涯規劃成了大學畢業生最爲關注的熱點之一。但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爲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爲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衆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纔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爲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爲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爲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爲基礎、最爲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職業錨對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的啓示

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爲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爲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着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一個人對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動機和需要以及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清楚的瞭解之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職業錨到底是什麼。施恩根據自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爲一個人的職業錨是在不斷髮生着變化的,它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探索過程所產生的動態結果。

有些人也許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錨是什麼,直到他們不得不做出某種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纔會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或職業錨),這個模式或職業錨會告訴此人,對他或她個人來說,到底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種職業錨:

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

具有較強的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的人往往不願意選擇那些帶有一般管理性質的職業。相反,他們總是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保證自己在既定的技術或功能領域中不斷髮展的職業。

2、管理型職業錨

有些人則表現出成爲管理人員的強烈動機,承擔較高責任的管理職位是這些人的最終目標。當追問他們爲什麼相信自己具備獲得這些職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時候,許多人回答說,他們之所以認爲自己有資格獲得管理職位,是由於他們認爲自己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

(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確定的情況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人際溝通能力(在各種層次上影響、監督、領導、操縱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

(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際危機面前只會受到激勵而不會受其困擾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較高的責任壓力下不會變得無所作爲的能力)。

3、創造型職業錨

有些大學生有這樣一種需要:建立或創設某種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一件署着他們名字的產品或工藝、一家他們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們成就的個人財富等等。

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

有些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似乎被一種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需要所驅使着,他們希望擺脫那種因在大企業中工作而依賴別人的境況,因爲,當一個人在某家大企業中工作的時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調動、薪金等諸多方面都難免要受別人的擺佈。這些畢業生中有許多人還有着強烈的技術或功能導向。然而,他們卻不是到某一個企業中去追求這種職業導向,而是決定成爲一位諮詢專家,要麼是自己獨立工作,要麼是作爲一個相對較小的企業中的合夥人來工作。

5、安全型職業錨

還有一部分畢業生極爲重視長期的職業穩定和工作的保障,他們似乎比較願意去從事這樣一類職業:這些職業應當能夠提供有保障的工作、體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來生活。這種可*的未來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計劃和較高的退休金來保證的。對於那些對地理安全性更感興趣的人來說,如果追求更爲優越的職業,意味着將要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一種不穩定或保障較差的地域因素的話,那麼他們會覺得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維持一種穩定的、有保障的職業對他們來說是更爲重要的。對於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職業錨的人來說,安全則是意味着所依託的組織的安全性。他們可能優先選擇到政府機關工作,因爲政府公務員看來還是一種終身性的職業。這些人顯然更願意讓他們的僱主來決定他們去從事何種職業。

職業錨理論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帶來了許多啓示: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要進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它決定着個人職業生涯的方向,也決定着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求職之前先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先要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自己的興趣、才能、學識適合幹什麼。可通過自我分析與可*的量表工具的測量,評估自己的職業傾向、能力傾向和職業價值觀,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

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當今社會處於激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生涯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確定下來。

再者,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

從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爲職業生涯的階段主要可分爲:① 職業準備期 :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爲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機會。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② 職業選擇期: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爲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可,職業選擇纔會成功。③ 職業適應期 :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人際關係等。④ 職業穩定期 :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⑤ 職業結束期 :由於年齡或身體狀況原因,逐漸減弱職業活動能力與職業興趣,從而結束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側重點在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三個階段。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爲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第11篇】大學生職業需求的調查報告

大學生職業需求的調查報告

圖書館學畢業的學生到底到哪裏去了?三個大的方面:圖書館,考研、出國,其他。其他是指就業未在圖書館的。這幾年變化的一個趨勢,從02-xx年,到圖書館的趨勢有所下降,不去圖書館的有所上升。

有些人認爲圖書館學教育適應面很廣,這一點我不敢苟同。圖書館學學生大量不去圖書館,不能說是圖書館學教育的成功。

畢業的碩士生的去向,從這個圖來看,48%到圖書館。還有一些教學,14%。還有13%的讀博或者出國。25%其他行業。研究生是報了這個志願,爲什麼還有25%的學生去了其他行業,值得我們思考。

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調查

這些年圖書館新進的員工中,圖書館學專業的學生偏少。圖書館學畢業在圖書館任職情況來看。怎麼發揮圖書館學畢業的專業特長,還是值得領導者思考的問題。

從圖書館學畢業發揮作用的情況來看,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發揮作用最好的崗位是分類編目,其次是文獻採訪和參考諮詢。圖書館學畢業難以發揮作用的崗位是系統和網絡維護和軟件開發,還有一些是流通閱覽。雖然流通閱覽是佔比例最多的崗位,還是有一些館長認爲他們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學畢業生不能勝任所在崗位工作的原因: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學得不繫統、不紮實;

圖書館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圖書館實踐脫節;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陳舊,跟不上圖書館實際發展的需要;

圖書館學課程太偏重理論性、方法與技術的內容偏少;

圖書館學專業學生缺乏其他學科知識背景。

對圖書館學專業的'畢業生的工作表現請館長進行了評價。認爲他們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優秀的佔61%,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88.6%,其次是團隊精神與溝通協調能力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 32.54%。

調查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貴館招收從事專業性工作的新員工,在求職者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您更傾向於?”共設計了5個選項。共有112份問卷參與回答了此問題。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 30.95。不考慮專業背景,關鍵看能力 20.63%。

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生對圖書館職業的滿意程度,47%滿意,51%基本滿意,不滿意的只有2%。

圖書館員眼中的職業競爭力,認爲不斷地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對館長的調查一致。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俄能力,還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圖書館學專業畢業認爲自身從事圖書館職業的優勢是系統的的圖書館學知識。

圖書館學專業課程與圖書館員的職業競爭力,方法類的課程,圖書館員們認爲非常重要,接受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圖書館學專業教育不是一種職業培訓。專業課程對於職業競爭力的重要程度來看,他們認爲實用性強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課程內容新穎。

最後一個是,不同教學形式對圖書館員職業競爭力的影響。最有收穫的教學方式是課程實習。最不看重的是畢業論文。

畢業生對圖書館學專業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提出意見。認爲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加強實踐知識也是佔比例比較多的。

【第12篇】大學生職業選擇的調查報告

90年代新好青年,獨生子女第一代……現在的大學生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11月20日後,各招生單位將會蜂擁進入各高校搶人才。那麼究竟大學生們最喜歡去什麼企業?他們的就業價值觀是什麼?他們怎麼找工作? 最近,由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大學就業》雜誌所做的一份《首屆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報告》就對此給出了答案。

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着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裏“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位於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於實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爲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麼?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爲發展前景(19%),其次爲施展才幹(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說,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說,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爲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佔13%、經濟效益佔11%、所在城市佔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佔4%、解決戶口占4%、知名度佔2%。

大學生最願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爲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爲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後,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嚮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爲: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佔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爲,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並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爲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XX元,認爲XX-3000元比較合理的佔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佔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爲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 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佔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

據國家城調總隊的XX年全國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深圳,人均爲21577.24元。我們僅與深圳進行比較,他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過1798元,可見,大學生對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較理想化的。

大學生,一定得“專業對口”嗎?

那句成語“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當問到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時,44%的人回答“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30%的人認爲“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說有近3/4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爲“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兩成。甚至爲了某種原因願意放棄專業的佔5%。經常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說,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個單位能留大學生多久?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穩定性相對來說在1-3年。充滿着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死守飯碗已經成爲過去時,不跳槽才難。

當被問到“您打算在第一個單位工作多久?”時,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還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內”,如果按照通常情況下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爲5年的話,再加上還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個單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內會有70%的人離開第一份工作。希望“儘量穩定下去”的只有兩成。

大學生們希望多大歲數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歲間打拼出一番事業。20%的人希望成功時間是25-28歲。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歲間。在35-45歲間磨練有成的佔9%,無所謂的佔9%,希望25歲以下年少即得志的佔2%,希望自己在45歲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釣遇文王者最少,只佔1%。

大學生找工作準備什麼?

大學生們清楚地定位了自己應該具備的個性品質,他們認爲企業看重的個性應該是“勇於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於參與競爭(10%)等,與信息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徵相吻合。

而面試是將這些自信和氣質的外在化體現。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1/4的人覺得在求職過程中最有必要購置的是“面試服裝”,22%的人覺得手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15%的人一定會在找工作過程中添置bp機,13%的人會特意購買電腦,當然書籍(8%)、上網卡(6%)、化妝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們爲找工作做了預算,四成人準備花500-1500元,還有23%的人準備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準備花100元以下。

【第13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與就業的調查報告範文

鑑於本人上學期在學校就業辦當學生助理及我姐是今年的,我對相關的就業信息較爲關注和了解。因此,寒假就此問題進行了調查。

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係到家庭,而且關係到學校辦學、國家政治和經濟建設、和諧社會的建設。目前,“市場導向、政治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市場正在逐步形成。各高等學校對畢業生就業工作給予了充分的重視,無一不在開拓畢業生就業市場、拓寬就業渠道、重視和發展信息化建設,在充實利用畢業生就業的各種資源上下功夫。但我個人認爲,重視和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必須予以重視的一個問題,同時也是學生就業過程中帶有根本性、長遠性的一個問題。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調查報告得出的一組組數據對上述問題的論證:2022年大學生就業調查中顯示,六成人月薪期望值低於2000元,半數人認爲托熟人求職最有效,六成用人單位稱課程設置不合理。據《關於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高校生達到413萬,比去年增加了75萬,增長率爲22%,而全國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預計爲166.5萬人,比去年實際就業減少22%。這將意味着,將近有六成的面臨崗位缺口。並且通過對不同專業,不同地區的大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相關人士得出:24.14%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爲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9.86%的學生認爲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頭痛的問題。另外一組數據表明,高達5 2.14%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爲最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因素。而且,就這一點上,來自大中城市的學生和來自農村的學生並沒有什麼大的差異。針對用人單位的訪談也表明,缺乏工作經驗是學生與其他就業羣體相比一個明顯的劣勢。

通過上面的數據分析,我們對當今全國大學生的就業形式有了初步的瞭解,下面,我們再從我們學校近年的就業情況來折射出廣東地區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情況:

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統計表:

生源地情況

生源地 生源地人數 在此生源地就業人數 回生源地人數(含未就業) 回生源地率 回生源地就業人數 相對應就業率

廣東省湛江 249 239 125 50.20% 71 56.80%

廣東省茂名 145 123 62 42.76% 35 56.45%

廣東省陽江 61 31 30 49.18% 17 56.67%

廣東省江門 108 126 66 61.11% 41 62.12%

廣東省雲浮 46 42 30 65.22% 21 70.00%

廣東省肇慶 77 75 54 70.13% 43 79.63%

廣東省佛山 1056 817 972 92.05% 843 86.73%

廣東省南海 1177 1309 970 82.41% 817 84.23%

廣東省廣州 476 508 424 89.08% 296 69.81%

廣東省中山 37 35 34 91.89% 27 79.41%

廣東省珠海 49 57 45 91.84% 28 62.22%

廣東省東莞 42 48 39 92.86% 31 79.49%

廣東省深圳 83 91 79 95.18% 43 54.43%

廣東省惠州 126 119 72 57.14% 55 76.39%

廣東省清遠 68 47 36 52.94% 25 69.44%

廣東省韶關 104 105 59 56.73% 32 54.24%

廣東省河源 77 67 35 45.45% 27 77.14%

廣東省汕頭 234 209 131 55.98% 100 76.34%

廣東省汕尾 72 90 32 44.44% 16 50.00%

廣東省揭陽 147 125 60 40.82% 35 58.33%

廣東省梅州 196 169 73 37.24% 53 72.60%

廣東省潮州 126 113 72 57.14% 50 69.44%

北京市海淀區 1 1 0 0.00% 0 0.00%

四川省成都市 1 0 0.00% 0 0.00%

湖南省宜章縣 1 1 100.00% 1 100.00%

廣西壯族自治氏荔蒲縣 1 1 0 0.00% 0 0.00%

海南省儋州市 1 1 0 0.00% 0 0.00%

河南省新鄉市市轄區 1 1 0 0.00% 0 0.00%

黑龍江省肇源縣 1 1 0 0.00% 0 0.00%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市轄區 1 1 1 100.00% 1 100.00%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天山區 1 1 0 0.00% 0 0.00%

雲南省曲靖市市轄區 1 2 0 0.00% 0 0.00%

安徽省廬江縣 1 1 0 0.00% 0 0.00%

湖北武漢市 1

總計 4771 4556 3502 73.40% 2708 77.33%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我校學生的就業率總體情況不錯,回生源地發展的學生廣東省的所佔比率較多,其他省市回生源地發展的人數較少,多數人都選擇留在廣東省工作。

我校之所以取得如此可喜的就業率,與我校開展的大學生職業生涯是分不開的。職業生涯是一個人一生連續從事的職業及承擔的職業角色的發展道路,它是由個體的自我概念、職業興趣和愛好、職業意向、職業行爲、專業和工作的匹配等有機整合。按照spear的生涯時空發展理論,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大致分成:成長——幻想、興趣、能力階段;探索——明確、細化、實施階段;明確——穩定、鞏固、進步階段;維持——把握、更新、改革階段;脫離——減退、退出階段。職業生涯探索階段恰好是大學生教育階段,這一階段對職業的選擇、對個人職業生涯的發展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學校教育有必要承擔起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任務。

同時,高等學校重視和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可以有效控制人才在市場上高流動狀況及流動的無序性,使學生理性地評價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給自己一個理性、正確及相對準確的定位,使得目前高等畢業生就業市場上出現的“搶業”、盲目擇業”、“高違約章”、“高就業成本”等現象得到有效的控制,進而克服用人單位缺少“想聘之才”、學生“無業可就”的現象,使社會更加穩定和有序。

但是,目前大部分畢業生沒有一個完善的自我概念,不懂得規劃職業生涯,對自己的發展計劃沒有明確的認識,不能準確進行職業定位。這說明,我們雖然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強調畢業生就業指導,但目前提供的就業指導,但目前提供的指導教育還不是全面的系統的,還不是一種能夠真正滿足學生職業生涯所需要的、實現近期目標與長遠規劃相統一的指導教育,還沒有真正解決學生職業發展中的根本問題,即向畢業生提供一種整合服務。

據我在校期間,作爲就業辦助理協助一些用人單位來我校招聘過程中,我對06屆畢業生的師兄師姐進行了個別調查。得出如下結論:

(1)06屆畢業生對於就業,信心略顯不足。對就業形式表示不樂觀,在校大學生的心理應對能力差,工作經驗貧乏。

(2)大學生就業在就業區域、就業單位性質上結構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金上仍高於企業對其預期。

(3)“先就業後擇業”已成爲思想主流,由此可能引發用人單位的選人標準,用人單位招聘崗位的崗位知識等方面與企業本身有較大的差異。

(4)來自不同地區、不同籍貫、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對就業的選擇都偏向於珠三角。

(5)要充分認識“德才兼備”的重要性。

由此,大學生做好大學生涯設計,真正把握這許多的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直接關係到未來人生的基本走向與成就。

作爲校方,像我們的就業指導中心,要結合學校的具體情況,作出相應的指導和教育。

根據近年來就業單位性質來看:(下表)

單位性質 人數 所佔百分比

企業 2556 53.54%

升學(出國)人數 585 12.25%

自主擇業(其他靈活就業) 242 5.07%

其他事業單位 168 3.52%

普教系統 99 2.07%

國家機關 74 1.55%

國有單位 36 0.75%

自主創業 22 0.46%

高等院校 8 0.17%

黨羣系統 1 0.02%

退學及休學學生 7 0.15%

結業生 1 0.02%

其他未知 450 9.43%

未就業 525 11.00%

總計 4774

就上表,我們作爲就業指導中心,要針對大部分學生選擇民營、私營的展開集體指導,對個別的就業羣體開展教育,那樣就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上崗人數,幫助未就業的學生。

並且,要針對本校區的本專科學生的專業特色開展工作,力求更多企業用人單位來我校招聘,爲我校創造良好的就業機會。

總的來說,就是培訓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以及提供正確的自我評估的教育與指導;當學生進行職業探索時,要爲其創造合適的實訓、實踐機會;能夠爲學生提供個性化培訓和指導;提供相應的心理指導和幫助。

總之,作爲大學生的我們,只要我們能夠實現時下的願望,實現預定的目標,個人價值得到充分的滿足,每天快樂充實的學習生活,這已經是我們大學生涯的成功之道。珍惜機會吧,成功不會太遠。

【第14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調查報告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調查顯示,就業壓力已成爲當前大學生最主要的困擾,作爲大學生最爲關心的大事——就業,大學生就業問題呈現的新情況與當代大學生的就業背景緊密相連,當代大學生就業背景則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高等教育的大衆化息息相關。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但就業問題一直都面臨很大的挑戰,每年都有大批的畢業生走向社會,所以對於每個大學生而言儘早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是很重要的。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一)調查的目的

通過學習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程我想實地瞭解一下更多企業對於大學生的就業要求和對畢業生的人才需求情況。此次“關於大學生就業的調查報告”主要調查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當代大學生對於自己職業發展的看法和前景展望;

2、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

3、大學生對於自主創業的看法和所面臨的困難

(二)調查形式

1、時間:201*年3月25日

2、方式:訪談

3、被調查者:譚旺

(三)調查內容

1、該企業在用人方面的要求(尤其是對大學生的要求);

2、基於當代大學的不足,該企業使用大學生的情況(人數、比例、需求);

3、我校畢業生的工作情況;

三、調查的結果

(一)該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1、紮實的理論知識與相關的實習經驗現結合

對於我們專科生來說,學歷首先就是我們的一個不利的優勢,而且每年都會有大批的本科院校的畢業生與我們一起面臨就業,所以我們必須要不斷地學習和強化自己的`實踐能力,對於企業來講他們看重的是你的做事能力和精湛的業務素質。

2、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

(1)從誠信方面,爲人要誠實,不能投機取巧,要踏踏實實。多數企業要求員工具有忠誠度,不要想着這山盼着那山高。

(2)拼搏方面的,僱主都喜歡員工對自己的工作具有很高的興趣,並能夠持之以恆的進行全身心投入,熱愛工作,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

(3)個人修養方面,具有自知之明,謙虛、好學,努力進取,具有團隊精神,能夠在團隊中發揮自己的作用,並能夠影響其他成員,樹立標杆模範。

(4)技能方面,對自己的本職工作能夠勝任,並能不斷的進行創新,熟練掌握並能運用適應自己崗位的理論與實踐能力。

3、企業用人的四原則

(1)創造利潤

這是企業對員工最本質的要求。也就是說,從根本上講,企業聘用員工是爲企業盈利服務的,它需要員工從一些特定方面貢獻自己體能和智能,從而保質保量並且最好是超額地完成企業所希望看到的工作結果。在此過程中,企業總是希望員工工作的結果(價值)大於它爲獲得員工的工作成果所付出的代價。

(2)服從

在現實中,當不能用利潤標準來考覈員工的績效時,一些服從性較好的員工便往往被認爲是好員工。也因此之故,不論在西方企業中,還是在東方企業中,服從成爲企業衡量員工素質和能力高低好壞的重要指標。

(3)適應性

每一個員工的dna、受教育的背景和經驗都不一樣,而企業要求員工們遵守的則是“一視同仁”的企業標準。這就對員工構成了一個要求:適應性。這個要求存在的邏輯之一是,有差異的個體之間需要相互適應,才能維持組織的和諧和效率,而組織的和諧和效率是保障企業盈利的條件。另有一個原因:企業的內外部環境處在永恆的和多樣的變化之中,環境變化之後抑或是之前,企業爲了確保自己能夠實現利潤,會經常創新自身的標準,因而它進一步要求它的員工具有適應新標準的能力。

(4)形象

這是一個企業對不同崗位的員工構成的非常殘酷的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又並非不公平的要求,“形象”往往被企業看作是自己公司的形象體現。這一針對各具體崗位員工的“外在”要求,來自社會價值標準,即當一個社會普遍認爲某一崗位應當由某種類型的人來做時,一個具體的企業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採用類似的標準評估相應崗位的人才。

(二)大學生的不足與缺陷,該如何改進

(1)對於大學生而言,我們擁有自己的專科學歷、專業知識、和實習經歷這是我們的優勢所在,但我們那需要改進的是我們的眼高手低思想和做事能力。

(2)端正心態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期望、自己的目標要是定的太高的話往往會事倍功半,很難成功。所以我們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恰當的定位和目標,一步步的來實現,我們可以先就業再擇業,這樣可以不斷學習和總結。

(三)該企業使用大學生的情況

1、該企業在招聘過程中,對大學生的需求是比較好的,首先自己本身就是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的,他們願意接受有自主創業想法的人才,只要有膽識的、有能力都可聘用。

2、該企業中的大學生人數和比例人數不多還處於創業和完善階段,但是,該企業新型的人才,每年都會組織校園招聘活動廣招人才。

(四)調查體會

通過此次的實地調查我真的是體會很深啊,每個人都會有創造一番事業,成就自己一生的夢想,但是有多少人會去做呢?有多少人會事先做好準備,準備隨時出擊呢?但是譚旺會這樣,他跟我講:“想做就去做,不要瞻前顧後,機會往往是給有準備的人的。”在訪談過程中,譚旺在說到創業人脈積累時,還笑談自己身在校園卻時常與外面的商店老闆或國內公司經理閒話家常,有事沒事就與老闆或者比他閱歷廣泛的業務員聊聊天。“多個朋友多個多條路。你把它當成生意人,他也那生意的嘴臉對你;你對他以誠相待,他也把你當朋友。做生意、創業並不需要太功利,畢竟交朋友本身就有益於身心。說罷哈哈大笑。”從他的談吐中我絲毫感受不到創業的的艱難,他愛很樂觀也很執着。

每個人都有創業的夢想,每個想創業的人都在爲自己尋找機會, 譚旺也不過是他們衆多人中普遍的一員。只不過他自己明白:“想”與“做”永遠是兩碼事,想創造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天地,就必須按照自己的設想,立足專業,走出校園,走出常規,堅定不移的去做!

【第15篇】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調查報告

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嘆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嘆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爲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爲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衆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纔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爲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才能、性格、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爲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爲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爲基礎、最爲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