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春節習俗作文精品篇【多篇】

春節習俗作文精品篇【多篇】

春節的風俗習慣作文 篇一

爲什麼到了春節我都要放鞭炮,貼春聯呢?

原來,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當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來吃掉無辜的人。因此,每當除夕夜來臨之前,人都跑到了別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襲擊。

有一年,一位老人來到了村裏,一位老婆婆看他這麼可憐,就給了他一些吃的,並說:“老人家,您快去別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會把你吃掉的。”老人說:“只要你讓我在這住一晚,我就幫你把年給趕走。”就這樣,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給留了下來。

到了晚上,一陣陣吼叫聲從遠處傳了過來。“啊!啊!”老婆婆說:“老人家,‘年’來了,我怎麼辦?”老人不緊不慢地說:“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說着,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飯來。隨即,竈堂裏發出了噼哩啪啦的聲音,傳到了年的耳朵裏,年便有些怕了起來。年回頭又看見竈堂裏的火光,又聽見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聲,嚇得大驚失色,便逃回到了山裏。這時,老婆婆才知道“年怕響聲,怕火光,怕紅顏色”。

從此,中國人家家戶戶在春節的時候都要放鞭炮,貼紅紙,做好吃的。

貼紅紙太單調。有人就在紅紙上畫點東西、寫點字。慢慢地,大家在紅紙上寫上各種心裏話,祝願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話,漸漸地就形成了現在的春聯。

春節的風俗習慣作文 篇二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爲“饋歲”;酒食相邀,稱爲“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爲“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爲“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爲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爲夜半時分。

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牀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爲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習俗作文 篇三

春節是所有學生盼望的節日,但是與此同時老師會留一些作文作業,你是否還在爲怎麼寫作文而苦惱,以下是考試吧爲大家整理搜索的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供大家參考學習。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爲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可開心了!

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 篇四

俗話說各國各地都有不同的節日風俗。在我的眼裏,我們這裏的節日是也有一番風味。

在過年的前幾天,我們就開始準備過年的時候要用的東西了。過年的前一天,我們這裏都要貼門神,據說:“在以前的時候,玉皇大帝每年都在人間放一些吃的東西。可是玉皇大帝發現了有一個年獸,每年過年的。時候都會偷吃,有皇大帝放到人間的東西。後來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了兩個神仙下來守着玉皇大帝放在人間的吃的東西。可是玉皇大帝派下來的兩個神仙睡着了,年獸就偷偷溜了進去吧,玉皇大帝放人間的吃的東西全部吃得一乾二淨。玉皇大帝發現了,可是又快到了過年怎麼辦呢?玉皇大帝把兩個神仙的樣子畫了下來,貼在人間的門上。年獸看到了兩個神仙還在那裏守着就飛快地逃走了。”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很久很久,聽完了這個故事之後,我和爸爸就開始貼門神了。

我們這裏過年還有很多民風民俗。比如:串親戚收壓歲錢,過年不能用剪刀或其他鋒利的東西,洗腳等等很多,在這裏我就不一一的說了。

這就是我們這裏的民風民俗,你們那裏的民風民俗是什麼呢?

家鄉的習俗春節作文 篇五

每一個人家鄉的風俗都不一樣,過春節,有的地方必要吃魚,寓意:年年有餘,而有的地方一定會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有的地方又會發壓歲錢,寓意:歲歲平安壓鑄妖魔邪祟。

而我們家鄉的`春節可熱鬧了,家裏的大人們,小孩子們可忙了!

大人們忙着招待客人,忙着做年夜飯。一說到年夜飯,一道年夜菜不得不提,外婆做的糖醋排骨魚,外婆麻利的把魚去磷,鰭,腮,內臟洗淨,魚身兩側切一刀至魚骨,然後順骨切幾刀,使魚肉翻起。放油燒7-8成熱,投入掛澱粉的魚微火炸透,撈廚房盤中。鍋留底油燒熱,加入蔥,薑末爆香,蔥,薑末撈出,放入醬油,白糖,鹽,料酒,醋,薑汁,燒開淋水澱粉製成糖醋汁,澆在炸好的魚上。一道糖醋排骨魚就做好了。光聞聞味道就讓你口水直流。還有軟軟糯糯的年糕,一個年糕沾着黃豆粉,一口往嘴裏塞,那才叫幸福!

吃完年夜飯,小孩子們可有得忙了。外公外婆就會高喊一聲:“娃兒們,發壓歲錢咯!”我們幾個小孩馬上撲通一聲往地上一跪,畢恭畢敬地給外公外婆磕三個響頭,然後就歡天喜地地接過老人手裏的大紅包,躲到角落偷偷數小錢錢去了。

春節是家人們團圓的日子,是個快樂祥和的日子!

春節的風俗習慣作文 篇六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禮貌演化而彙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爲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它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禮貌的結晶在這個少雪且日漸溫暖的季節裏,春節不知不覺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撲來。看着牆上新買的掛曆,數着本世紀最終一個春節臨近的日子,不禁感嘆歲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個平靜而忙碌的一年。

每到春節,街上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大家穿着漂亮的新衣服,一家人一齊吃餃子。我們小朋友還能夠收到許多壓歲錢呢。明白爲什麼叫“壓歲錢”嗎那裏還有一個小故事呢!

從前,有個叫“祟”的怪獸,每到小孩睡覺的時候,它就會在孩子的頭上一點,那小孩第二天就會變傻。有一次,有個孩子把包着紅紙的錢,放在枕頭邊,把“祟”給嚇跑了。因“祟”與“歲”是同音字,所以就有了“壓歲錢”的說法。這就是“壓歲錢”的來歷。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掛起了彩燈,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爸爸還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吃了年夜飯,我就會和爸爸一齊去玩。開始點菸花了,只見爸爸把它細心翼翼地點燃,“撲”的一聲,煙花飛上了天空。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一顆顆流星雨從天而降,有的好像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真是奼紫嫣紅,絢爛極了!

春節風俗習慣作文 篇七

在漫長悠久的歷史歲月中,春節從萌芽到定型,不斷髮展,形成獨具中華民族特色、豐富多彩的習俗。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 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闔家團聚、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爲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祭竈神

祭竈,是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傳說到了臘月二十三,竈王爺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一年的善惡,玉皇大帝根據竈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竈王爺之手。送竈神的儀式稱爲“送竈”或“辭竈”,百姓供上紅燭、糖瓜,以隆重的禮節送竈神上天,祈望竈神“ 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農村很多地區還沿襲這種風俗。

掃塵

“二十四,掃塵日”。迎新首先要除舊。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是我國民間素有的傳統習俗。掃塵之日,全家上下齊動手,用心打掃房屋、庭院,擦洗鍋碗、拆洗被褥,乾乾淨淨迎接新年。其實,人們藉助“塵”與“陳”的諧音表達除陳、除舊的意願。

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爲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史料記載,有一年過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倒貼福字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着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除夕守歲踩歲

除夕是指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與春節首尾相連,是“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時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窮歲頸,表示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除夕之夜是年節的第一個高潮。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着滿桌佳餚,更享受着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年夜飯之後,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開始守歲,共同辭舊迎新。

除夕夜,我國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歲習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壓歲錢

除夕守歲之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也叫壓勝錢。因爲“歲”與“祟”諧音,長輩們希望壓歲錢能驅邪免災,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壓歲錢寄託着長輩對晚輩的殷切希望和深情關愛。

放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國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據史料記載,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類的易燃品製成的火炬。因爲我國南方盛產竹子,這個習俗首先是從南方流行起來的。當竹子燃燒時,竹節裏空氣膨脹,引起竹腔爆裂,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爆竹的名稱也由此得來。大約到了唐代,人們把火藥裝在竹筒裏點燃。宋代人們已經普遍使用內裝火藥的紙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現在的炮仗了。

拜年

拜年,是春節期間的重要活動,它與除夕夜的團圓飯一樣,是最能體現“年味” 的春節習俗。在過去家庭拜年順序爲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七年級晚輩給長輩拜年,祝願長輩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新年後給親戚拜年,一般的規矩是七年級拜本家、八年級拜岳家、九年級拜親戚。在同學、同事、朋友、合作者、鄰里之間也要相互拜年。在“過年好”的道賀聲中,拉近了心與心的距離,增進了人與人的感情。正如古語所說,拜年“以聯年誼、以敦鄉情”。

逛廟會

逛廟會,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春節情結,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節廟會最早是民間的宗教儀式,廟會之時,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潮以祭祀神佛,人們也要進香朝拜、許願、還願、求福。廟會期間,也少不了商販叫賣、民間藝術表演。廟會上有許多歷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愛的傳統項目,比如,舞獅、舞龍、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