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多篇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多篇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1

上個星期週末,老師佈置了一個實踐的作業,讓我們回家學戲曲。

放學後,我匆匆回到家,打開手機找戲曲。我還沒有想過要唱什麼劇、什麼歌曲,所以我去網上搜索。我看了很多很多東西,最後選定了唱黃梅戲。可是黃梅戲裏有好多歌,不知道唱哪一個好,我只好又到網上搜索。我看了一些排行,排在比較前面的黃梅戲只有《女駙馬之誰料皇榜中狀元》。聽網友說這首戲曲比較好學,很快就學得起。

我跑到後面的房間裏,關上門,聽這首歌。我聽了很多遍,還是一點都不會唱。我想:這樣下去不行,得試試其他的辦法。我覺得可以先背歌詞再學歌。於是,我就去搜索歌詞。但是,我歌詞也記不住。這就是那位網友說的很好學嗎?我乾脆閉上眼睛,跟着音樂輕輕的哼。我終於有一點會了。我還是繼續哼,哼到不會跑調。我有了一點成就感。我又打開手機看歌詞,一句一句和上歌詞,最後全部連起來唱一遍。前面唱的有一點感覺了,但是後面還是不太熟悉。我本來想再練一下的,但是要吃晚飯了。

我匆匆地吃完晚飯,又開始練了。這一會兒,我想應該只練第二段,把第二段練熟一點。我連第二段的方法和第一段一樣,所以比第一鍛鍊的時候快。現在,我終於可以勉勉強強地唱出來了,我要練得更熟一點。

我有點信心了,所以就打開一個錄歌的軟件,想要錄下來聽一下。開始了,我前面安然無恙地唱下來了,但是,後來很多地方唱錯了歌詞。我把錄下來的聽了一遍,然後把唱得不好的地方練了幾遍。

我終於會唱這首戲曲了。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2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經典,戲曲在不同的地方呈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我的家鄉有座百年古廟齊天廟。廟裏每年的九月初就開始唱廟戲,一直持續一個多月。在我的記憶中,每到這個時候奶奶就會帶着年幼的我去看戲。我坐在觀衆席,看着戲臺上那化着彩妝,穿着戲袍,邊舞邊唱的戲劇演員們,特別喜歡,總情不自禁的站起來,學着他們的模樣,跳起來,亂哼調兒。旁邊的爺爺奶奶一個勁的爲我鼓掌,連臺上表演的人也衝我微笑,我心裏甜滋滋的。

那時候,我就特別希望自己也成爲一個戲曲表演者。可是後來我並沒有學習戲曲,心裏總有些小遺憾。今年湖北恩馳市推出了一套戲曲操,隨之推廣進入我們的校園。這套戲曲操一共10節,在京劇的背景音樂下,很多動作都融入了中國戲曲的元素,包括腕花小云手,飛天十三響、涮腰等。戲曲操進入我們的體育課堂,讓我們的體育課變得新奇有趣。我學得特別認真,在網絡上下載視頻,邊看邊模仿,很快我就學會了所有動作並掌握了不少戲曲的舞蹈要領。在今年的校運會上,我驕傲的站在班級前排,盡情的釋放我的戲曲表演夢。臺下手機裏留下不少我得意的身影,收穫一陣又一陣的掌聲。

戲曲是傳統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它集詩、樂、舞、器樂、服裝、化妝等爲一體,是一門綜合藝術,將會一直傳承下去。這一套戲曲操讓傳統文化進入校園,讓更多的人受到它的薰陶。培養了我們廣大的青少年熱愛祖國,熱愛傳統文化的民族情感,鏈接起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血脈相連的精神紐帶。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3

戲曲—中華民族的瑰寶,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中華民族傳統的藝術。——題記

中國歷史文化悠遠留長,它自然成爲我國一大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着它不同的風格和特色,有的'是人賞心悅目,有的使人興奮不已,又有的使人淚如雨下,它總是那麼的多姿多彩,變化無窮。

一說要聽戲,我內心便是十分的不願意,但是沒辦法,外婆受傷後雙腳不靈活,走哪都得有人跟着,迫於無奈我在不願意也得去。戲曲給我的感覺是,只適合上一代人,而不適合我們這些連聽都聽不懂的人,陪外婆聽戲我只知道一點,這齣戲是豫劇,具體演些什麼,講些什麼,我全都不知道。

到了劇院,好多人都圍在那裏,出於好奇我也湊了過去,原來是我們家隔壁那個老爺爺,據說他病了而且病得很嚴重。竟然爲了聽戲,不顧自己的身體,我自言自語的說爲了聽一場戲至於這麼拼嗎,連自己的身體都不管不顧的這齣戲還不如不演。我的這番話被外婆給聽到了,外婆把我叫到一旁對我說道,你不懂這齣戲是那位老爺爺的學生演的,是想給他一個驚喜,那個老爺爺曾經可是戲曲界的風雲人物,而他的學生裏也有不少知名人物。

那一刻我改變了自己對戲曲的看法,我想認真的去觀看這場充滿濃濃的師生情誼的一場戲,戲曲開始了,那一個個戴鳳冠披霞衣的,把人物演的栩栩如生的。在聽戲的過程中我也時不時的回頭看看那位曾經的戲曲風雲人物,他站了起來隨着臺上的節奏在搖動身體,好像是他在臺上表演給我們表演,而我又彷彿看到那個叱吒風雲的他。戲結束了,以前連聽都聽不懂的我現在竟然知道這齣戲是穆桂英掛帥,果真用心聽何不用心聽區別很大。

突然從後臺走出一個人,把老爺爺扶到最前邊,臺上的人聚集在一起朝老爺爺深深地鞠了一躬,大喊道老師謝謝你老爺爺想要跑到臺上,但是因爲上了年紀再加上生病雙腳走不快,顯得非常不協調,一位學生跑下來把自己的老師背了起來朝臺上走去,那一瞬間我和老爺爺包括在場的所有人的眼淚都不約而同的流了下來。臺上老師,學生都緊緊地相擁在一起,我相信老爺爺此時的內心是十分快樂的,是十分感動的,是十分欣慰的,他快樂他學生回來看他,他感動學生沒有忘記他,他欣慰他教出了一批這麼優秀的學生。我想在場的其他人的想法和我一樣,特別是那位戲曲界的風雲人物。

從這件事過後,徹底改變了我對戲曲的所有認識。原來戲曲裏面可以包含許多東西,就像那位老爺爺的學生演的那場穆桂英掛帥包含了對老爺爺的感激之情。

我想這就是戲曲的魅力了吧,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戲曲的魅力,我也會更加努力的去欣賞戲曲文化的博大精深,把中華民族的戲曲文化發揚光大。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4

戲曲,作爲我國的國粹之一,從宋代流傳至今。我國約有三百六十種戲曲,如我們熟悉的京劇、滬劇、黃梅戲等。我與戲曲有着不一般的感情。

記得我4歲時,爸爸帶我去看太太(我的曾外祖母)在文化宮的演出。舞臺上燈光閃爍,舞臺下熱鬧非凡。一陣鼓聲後,出來了幾個穿着光鮮的人,一開口那聲音便直衝雲霄,如雷,如雨。

他們似是在演一個故事,說的話頗有韻律,但我只能略懂一二。突然,有一個身着紅衣、頭戴珠冠的人出場,原先臺上的人瞬間住了聲。她並不急於開口,而是從容地左顧右盼。

爸爸告訴我,那是太太。

之後的幾幕我已有些忘記了,但我現在仍記得,當年我那78歲的太太,身着紅衣的亮相。

國小三年級時的一次音樂課,音樂老師教我們唱一段戲。絲竹、二胡、鑼、竹板,同時響起。“生旦淨丑角色全,唱唸做打不簡單,五色的油彩臉上畫,鑼鼓一響要開演。”其中每一字幾乎都要轉一個音,類似京劇的唱法,十分悅耳。

我學得很認真,至今仍記得如何唱,且更能體會到,那“不簡單”。

如今,我聽的流行歌中也滲透了戲曲,“逐夢令,浮生半醒,誰薄命嘆傾城盛名”“蘭花指捻紅塵似水,三尺紅臺,萬事入歌吹”“似水流年何自憐,夢迴鶯囀春如線”《北京一夜》中甚至把英語和戲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講述了一個老婦人一直等待出征的丈夫,而她丈夫已故了,丈夫的靈魂等着北京城門開,好與佳人相會。已過一千年,城門久未開,那老婦人仍在癡癡地等着那出征的歸人京腔京韻中演繹了一個悽美悱惻的愛情故事。“良人何時歸”,每每聽到此處,總令人唏噓不已。

最近,我看了一個老電影陳凱歌執導的《霸王別姬》。影片中的程蝶衣從國小戲,長大成角,最終爲戲自刎。他的表演使“虞姬再生”,他的感情生活卻是屢遭挫折,他每唱“霸王別姬”就暗示了劇情的轉折。這部作品一共兩個多小時,我看完之後哭了出來。“不瘋魔,不成活”,程蝶衣真正沉入了自己的“戲夢”之中,從一而終。

與戲曲有這麼幾段緣分,實屬有幸。我愈發感到戲曲是我國藝術文化的珍寶,保存至今,實屬不易。戲曲中所凝聚的民族文化仍會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我相信,“戲曲”這一國粹定能流傳下去,流芳百世!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5

戲曲,中國的文化源泉,但如今的人們當你問起他們什麼是戲曲?他們只會告訴你京劇豫劇川劇等等!但是當你在問起什麼是京劇什麼是豫劇的時候!除了尷尬的笑聲飄過。

戲曲,從前滿大街的戲迷,現在已後繼無人,從前人們耳熟能詳,現在卻一問三不知;從前的刀嗑話題,現在已無人問津。這一切都在訴說一個殘酷的現實戲曲將會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

如今國家讓戲曲進校園,我們很多同學都是第一次聽戲,在操場上戲臺子顯得格外凸出!啊呀呀呀!戲曲開始啦!同學們都以好奇的眼光看着舞臺上激情澎湃的演員!寒冷的風似乎將我們這好奇的火焰吹滅啦!是的我也是這樣!接近會考的我們抓緊複習功課遠遠大於一個看不懂的戲班子唱戲要好得多!直道最後一個大鬧天宮的戲份,我擡起頭,似乎看懂啦些什麼!迎着演員揮舞的棒子一陣陣驚訝聲響徹校園,高超的動作,精湛的演技,熟悉的劇本看懂的我放下手上不太明白的卷子。風更大啦!卻把我們的火焰吹起來啦!那種對戲曲喜愛的火焰!但是這風也只是一吹而過!

看完啦,回啦班級,同學們就瞬間淡忘啦!

同學們的表現讓我感嘆,因爲他們對民族藝術竟無一知半解,嘴裏唱到的是流行歌曲,學的是高雅藝術如鋼琴,洋琴等。試問有誰還在聽着京劇,相聲等民族藝術?那個欣賞民族藝術的地方不是幾乎荒無人煙。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6

中國的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在老一輩人的眼裏,聽戲是他們最高的享受,在悠久的歲月中,戲曲在逐漸的演變,也在不停地拓寬視野以及創造新的種類。

然而,隨着現代電子時代的到來,流行音樂似乎成了人們的首選,戲曲作爲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漸漸地走出了我們的視野。

週三下午,我們迎來了一個有趣而又有教育意義的活動,當然就是“戲曲進校園”了。剛一入座,就被那有趣的講解和生動的比喻吸引住了,戲曲,將生活中的平常動作進行渲染和藝術化,讓我在心中大呼古人的智慧和文化造詣。

看!老師開始唱了,細膩而又柔和的聲音好像拐了十八道彎,緩緩流入我的耳朵裏。小的時候,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經常開着電視,放着戲曲,我只當是煩人的噪音,根本沒有認真的聽過或者去仔細的看過。到現在發現了其蘊藏的真正的藝術美,真的是後悔當初啊。

我們是河北人,自然不能忘了本,老師在講完國粹京劇後,又細細的講解了一下河北的地方劇種——河北梆子,這還不是主要內容,最主要的就要屬發源於唐山的評劇了。不僅如此,我還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每一位戲曲名家都會有自己的特點,唱相同的戲,唱出來的味道、感覺也各不相同,這就是在戲曲中聽到的各種不同的派別。實在是有趣。

講完這些之後,老師又向我們描述了一下中國戲曲現在的處境,真的是不容樂觀,戲曲的演唱家,國家的非物質遺產保護部門也在不懈的做着努力,只是希望中華民族這幾千年來的文化精髓不要就這樣沒有了後代,我們這些祖國新一批的花朵,也要擔負起這傳宗接代的重要使命!

仔細想想,這些話實在是那些藝術家發自內心的吶喊,我認爲,我們確實應該讓這個垂暮的文化重新煥發生機了。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7

翻開我的記憶,發現關於戲曲的內容是非常少的,因爲學校開展的特長訓練我纔對川劇的“變臉”有所認識。川劇經由國務院批准,在20xx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懷着對川劇的好奇,在一個微風習習的週六,我哼着“藍臉的竇爾敦盜玉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打開了電視機,端坐在沙發上,等着觀看川劇“變臉”。

隨着音樂的響起,表演者穿着精緻的表演服,搭配各種各樣美麗的扮相,邁着他們特有的步伐走上舞臺,或是低頭間換了臉;或是擡手間變了臉;或是轉身間變了臉;或是揮扇時又是一副臉孔。一舉手一投足都讓我落不開眼,真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這麼多的臉譜到底是怎麼藏起來的呢?這一幕幕精彩絕倫的演繹,真的好神奇!雖然我聽不懂唱的是啥,但是這一點也不影響我的觀看。

不過在我心中有個疑問:“每個臉譜怎麼那麼奇怪呢?”通過查閱資料,我瞭解到,相傳“變臉”是古代人類在面對兇猛野獸的時候,爲了生存把自己臉部用不同的方式勾畫出不同的形態,以嚇跑入侵的野獸。川劇把“變臉”搬上舞臺,用絕妙的技巧使它成爲一門獨特的藝術。

其實後來才聽媽媽說,我哼的不是川劇臉譜而是京劇裏的臉譜,原來戲曲不僅僅是川劇,還有京劇,崑劇,越劇,豫劇,黃梅戲,秦腔等等。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戲曲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是傳統文化中一朵經久不衰的奇葩。戲曲原來有那麼多的種類和表現形式,作爲一名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會去多去了解學習併發揚中國的傳統藝術。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8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比較著名的劇種有:崑曲、墜子戲、粵劇、淮劇、川劇、京劇、秦腔、河北梆子、河南墜子、湘劇、湖南花鼓戲等。

戲曲,對於我們這一代來說是陌生的,但在當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我的爺爺和姥爺都是戲迷,他們說之前的戲曲就像現在的流行歌曲,每齣戲都堪稱經典,每位演員在臺上走心的演出,戲迷們在下面走心的聽着,非常舒服。然而,戲劇在現在的發展中卻面臨着一個非常大的問題:現代文化的衝擊。隨着老一輩藝術家的漸漸衰老,新一代的年輕人逐漸崛起,現代文化正和傳統文化商討着一個問題:我們兩個,到底哪一個才能站得住腳呢?

作爲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戲曲的退出的確是一件大事,如何挽救就成爲了我們現在要做的首要任務,那麼怎樣傳承更好呢?

戲曲與當今時尚元素結合是挽救戲曲的最好辦法,現在許多藝人和戲曲大師們正在磨合,有許多熟悉的作品加入戲曲元素後又是另一種風格,獲得了許多戲迷的肯定和觀衆們的認可,認爲可以繼續發展下去,現在有許多年輕人也自發的去學習戲曲,並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造詣,之前的一些經典曲目也被年輕人們反覆推敲改編,使古老的戲魂又有了青春的活力,如今的戲曲已經在逐步國際化,這讓大家很欣慰。

傳統與現代的融合已經漸漸地成爲當今世界的主流,我們要多多瞭解戲曲,支持戲曲,相信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結合之後,會煥發出新的光芒,再次震撼世界。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9

戲曲源遠流長,是我國的經典,不同地方的戲曲有不同的風格和特色,它讓人賞心悅目,其情節有的催人淚下,有的振奮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時候,看見自己的父母看戲曲時,我總認爲他們實在太老土,趕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會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話說:“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親口嚐嚐。”不嘗不知道,一嘗嚇一跳呀!今天的語文課上,當我珍惜仔細欣賞了中國別具一格的戲曲時,我真是爲之震撼,原來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是那麼的有藝術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這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外國人又怎麼能比得上?難怪呀,老一輩的人都是那麼的熱衷於這些戲曲,那麼喜愛戲曲。

我現在才感受到什麼是“不看戲曲的人,枉做中國人”。不是嗎?這些戲曲,就像我國的一部部歷史,只有懂得欣賞它的人,只有懂得關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稱得上是真正的中國人。因爲他們深深地明白一個道理,戲曲是我們的國寶,戲曲是我們的國粹,戲曲是我們的國劇呀!我們怎能忘記它們?如今的社會,我們這些青少年們的視野,已經轉移到流行音樂、影視和網絡,我們似乎已經忘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其實,當我們細心的欣賞我們的戲曲時,我們就會發現它們猶如一個個精彩的歷史故事,將歷史的畫卷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將我們帶入了歷史的隧道,讓我們身臨其境,讓我們感慨不已。

戲曲的藝術魅力,我們怎可忘記?我們要多去欣賞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讓它永遠永遠放光芒,讓它世世代代流傳下去!

以戲曲爲話題的作文10

夏蟬不止地鳴叫,大葵扇不停地在手中搖着,額頭上的汗珠仍不斷地冒着角落的電風扇卻一動不動地站着!這是一個停電的夏夜。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爺爺拿着他的充電收音機,播起戲曲。“你可把它關上吧!聽着就煩。”奶奶停下手中的大葵扇,衝爺爺嚷嚷。

的確,隨着時代的發展,戲曲似乎有些趕不上潮流。戲曲的色彩逐漸黯淡,越來越多人表示聽不懂戲曲,甚至根本不願聽。老實說,我也不喜歡聽戲曲。直至打開《呼蘭河傳》,我對戲曲纔有所改觀。在《呼蘭河傳》中,看戲的日子是極其重要的。家家戶戶接親戚的接親戚、喚朋友的喚朋友。這唱戲究竟是爲什麼呢?唱戲是在秋天,比方這一年秋收好,就要唱一臺戲,感謝天地。若是夏天大旱,人們就戴起柳條圈來求雨,把雨給求來了,到秋天就更得唱戲。據說是因爲求雨的時候許下了願,許願就得還願,那麼還願的戲就非唱不可了。每每這個時候,嫁了的女兒回來孃家,回婆家的時候,母親便會擺着手說:“秋天唱戲的時候,再接你來看戲。”母親含着淚看着女兒走。也許在不同的地方有不一樣的習俗,但在過去,戲曲就象徵着家人、朋友的呼喚。

近幾年來,國家越發重視戲曲的傳承。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於一體,以獨特的唱腔,作爲國粹的梅蘭芳的京劇體系梅派和布萊希特的柏林劇團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莫斯科大劇院被譽爲世界三大戲劇表演體系。中國戲曲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傳承與發展歷史,它與人民羣衆緊密相連。

不難發現,聽完一段戲曲,我們又瞭解了一段歷史,這何嘗不是大家獲得知識的一個便捷而又充滿趣味的方式呢?作爲一名高中生,通過長時間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戲曲的地域性特徵則充分彰顯着傳統文化的特色。作爲傳統文化,它就是最能展現人民羣衆感情的藝術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