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湘子橋作文【精彩多篇】

湘子橋作文【精彩多篇】

湘子橋作文 篇一

我的家鄉是潮洲,那兒風景秀麗,名勝古蹟衆多。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家鄉的風景名勝——湘子橋。

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原名濟洲橋,位於廣東省潮洲海陽縣,跨過韓江,始建於宋代(公元1131~1173年),比瀘溝橋還早呢!湘子橋的類型屬於古代橋樑,樑橋,間之樑橋。它曾被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爲“世界上最早的`啓閉式橋”。湘子橋初爲浮船,由八十六隻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後經歷代太守修建,築建橋墩,改名“丁公橋”、“濟川橋”。至明代√本站★√,逐漸築成“十八梭船甘四洲”,更名爲“廣濟橋”。清雍正二年,於西橋八墩和東橋第十二墩放置二隻鐵生牛,道光甘二年,東墩鐵生牛墜入江中。湘子橋一度成了貨物集散和轉運的重要樞紐,“一里長橋一里市,到了湘橋問湘橋”,這就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關於湘子橋,還有一首詩:

潮洲湘橋好風流,

十八梭船廿四洲。

廿四樓臺廿四樣,

一隻生年一隻溜。

到了1958年潮洲政府對全橋進行加固維修,並拆除了十八梭船,改建爲三孔鋼行架及兩處高樁承臺式橋樑。1976年又一次進行加寬擴建,原7米的橋面作爲車行道,橋兩側各加寬2米作人行道。

湘子橋歷史悠久,歡迎大家到潮洲湘子橋觀光!

湘子橋作文 篇二

廣濟橋,俗稱湘子橋,宋乾道七年(1171年)太守曾江創建,初爲浮橋,由八十六隻巨船連結而成始名“康濟橋”。

廣濟橋以其“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被着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譽爲“世界上最早的啓閉式橋樑”。

淳熙元年間(1174年)浮橋被洪水沖垮,太守常煒重修之,並創傑閣於西岸,開始了西岸橋墩的建築,至紹定元年(1194年)歷五十四年間,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孫叔謹等太守相繼增築,完成了十個橋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1189年)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規模最大、功績最着而改稱西橋爲“丁公橋”。

紹熙五年門194年),太守沈宗禹“皤石東岸”,築“蓋秀亭”,並稱東橋爲‘濟川橋’,接着,太守陳宏規、林驃、林會相繼增築,至開禧二年(1206年)歷時十二年,建成橋墩十三座。東西橋建起來後,中間仍以浮舟連結之,形成了樑橋與浮橋相結合的基本格局。

宋末至元代,廣濟橋又有諸多興廢,明宣德十年(1435年),知府王源主持了規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後“西岸爲十墩九洞,計長四十九丈五尺;東岸爲十三墩十二洞,計長八十六文;中空二十七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爲浮橋”,並於橋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間”,更名爲“廣濟橋”。

正德八年(1513年),知府譚綸又增一墩,減浮船六隻,遂成“十八梭船二十四洲”的獨特風格。

清雍正二年(1724年),知府張自謙修廣濟橋,並鑄生牛二隻,分置西橋第八嫩和東橋第十二墩,意在“鎮橋御水”。道光二十二年門(1842年)洪水,東墩鐵牛墜入江中。故有民謠:“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

二十四洲,二十四樓臺二十四樣,二隻鐵牛一隻溜”。

湘子橋 篇三

有道是:“到廣不到潮,枉費走一遭;到潮不到橋,枉費走一場。”對潮州來說,最出名的非湘子橋莫屬。

湘子橋又名廣濟橋,它建於宋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它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北仰金城山,南眺鳳凰洲,西接東門鬧市,東臨筆架山。它與韓江春潮構成了潮州八景之一,同時,它與河北趙州橋、北京盧溝橋、福建洛陽橋並稱爲中國四大古橋。

湘子橋的美是古典的美。有一首歌謠是這麼唱的:“潮州湘橋好風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樓臺廿四樣,二隻鉎牛一隻溜。”沒錯,湘子橋構造獨特,它東西兩段是石樑橋,中間是由綠色作文網十八艘船組成的浮橋。難怪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評價它爲“世界第一座啓閉式橋樑”。極目遠眺,古色古香的它像一條長龍橫跨在韓江上。走近一看,每一座石樑上都有一個小巧玲瓏的小亭子,它們就像一顆顆珍珠點綴在湘子橋上。

湘子橋的美也是現代的美。每當夜幕降臨,湘子橋就變成了燈的世界,光的海洋。隨着音樂的響起,它便開始自己的表演。只見它一會兒像一條彩色的綢緞,一會兒像點點繁星點綴在天空中,一會兒又像一位仙女正在跳着優美的舞蹈,真是美不勝收!

湘子橋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永遠是潮州人民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