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我要去遠方作文(精彩多篇)

我要去遠方作文(精彩多篇)

我要去遠方觀後感 篇一

你的青春誰做主,你的未來還有誰在與你同行。相信目前多數年輕人都不會去想這些問題。嚴格點說,有一部分年輕人根本沒有未來!大學畢業以後,回家啃老,等父母拿出畢生積蓄給他走門路安排工作,有了工作還要給他買房買車,爲他的婚姻買單。這樣的人,其實已經不能說他是年輕人,因爲他沒有年輕人的熱血拼搏和擔當。最近有一部影片,在影片講訴的同業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那就是《我要去遠方》一部青春勵志的片子!女主角廖星(魏嘉鎂飾)作爲海歸,樸實無華的在大山中享受工作在大自然中的樂趣!那句對多次逃離未果的楊凱(何爲飾)呵斥的“窩囊廢”,其實是在於想罵醒所有剛步入社會,一門心思只想着“小我”的年輕一代。年輕人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喜怒哀思,把眼界擡高些,看看那些忘卻了自我!只有“大愛”的人們。一如老臺長安傑(賀雲慶飾)一人受苦,得益所有人的奉獻精神!他們是快樂的,高尚的,是值得敬佩的人!然而,是人就會老去,是工作就需要接班人!在不用門路,不用父母的積蓄鋪路,就能有屬於自己的拼搏奮鬥崗位時,你把握住了嗎?你爲自己的青春和未來做過主負過責嗎?如果你還在迷茫,希望你走進影院,去看看《我要去遠方》,別讓自己的青春在水泥的四角空間中虛度拼搏的青春纔是無悔的青春,遠方一直在那裏,年輕的你只需要邁開腳步的勇氣。

我要去遠方觀後感 篇二

現如今已經很少有電影能讓一個人安安靜靜坐下來好好欣賞了。一來是因爲現在的很多人都比較浮躁,喜歡快消品;二來是因爲有一些電影只注重炫技、明星,而沒有實質性的內容。但現在有一部即將上映的電影卻打破了這種看法。儘管沒有大明星也沒有黑科技更沒有大場面,卻靠着樸實的劇情,質感的表演,接地氣的主題,而戳人心魂,攝人靈魄,是近期以來最走心的國產電影之一。它,就是《我要去遠方》。

孫傳林執導,何爲、魏嘉鎂、賀雲慶、韓伯維等聯袂主演的《我要去遠方》,以大學實習生楊凱前往偏遠山區龍潭地震監測臺實習、工作的過程爲主線,講述了其從“不想留只想走,到決心紮根基層”的心路變化歷程。

《我要去遠方》之所以耐看,主要是源於影片對楊凱等主要人物人設的設定和打造。作爲一名原本生活在大都市的大學生,而且摯愛的女友還在大學所在的城市,楊凱剛來到山區基層地震監測站,內心顯然是一萬個不願意。畢竟,對他而言,地震監測站毫無誘惑。不僅如此,工作枯燥、生活乏味,更是一次次激起他絞盡腦汁要逃走的心。

但是,就好像老天爺始終要留他在這個地方一樣,楊凱一次次的逃離都以未遂而終結。而在這個與自己、同事、工作日常、生活環境不懈鬥爭的過程裏,楊凱漸漸發現,大山深處的基層地震監測站纔是他人生髮光發亮的地方。不僅如此,楊凱還在這裏收穫了曼妙的愛情。可以說,這個地方是楊凱人生的福地。

在講述楊凱心路歷程變化的過程裏,《我要去遠方》用了很多非常接地氣、近生活的搞笑元素。比如楊凱一次次逃脫失敗,就讓人看到了曾經的自己。而他與老站長、女同事之間的磕磕絆絆、小摩小擦,也頗具生活的氣息,就好像大山裏的山水空氣一樣是原生態的。重要的是,幾位演員的表演也非常的走心、用情,讓觀衆看到了一羣剛踏進社會大學生的千姿百態。有笑點,又不乏溫情催淚的暖心之處,《我要去遠方》,遠方或許未必有詩,但一定有更美好的人生。只要願意去爲之奮鬥,爲之執着,就一定會不負青春不負己。

樸實和純淨,是《我要去遠方》給人的最大感受。

樸實,講的是楊凱、老站長、廖星等一衆角色的作風和品格。即便是楊凱在最初階段有些浮躁,有些頹廢,但也都是他真實心態、性狀的體現。也是衆多莘莘學子剛步入社會時的真實心狀。本質善良,本性淳樸,正是有了這樣的品德屬性,楊凱纔會在之後的交流相處中被老站長、廖星的行爲所感染。

純淨,既指的是楊凱、老站長、廖星他們的內心世界,更指的是這裏的這片山這片水這片風土與人情。

《我要去遠方》的畫面絕對有養目、怡情又頤神的功效。青山綠水,碧木藍天,湍湍溪流,裊裊炊煙。展現在觀衆面前的就好像一幅油畫一般,讓人神醉,讓人嚮往。尤其是對久居在大都市常常面對鋼筋水泥的觀衆而言,電影裏的一切自然景象,都是奢侈品。當鄉野的靜謐與都市的喧譁形成極爲強烈的對比時,讓人不禁覺得,這裏或許纔是實現人生夢想的好地方,而楊凱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影片的這一主題。

身居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需要詩但更需要遠方。畢竟,只有心向遠方,夢想纔會在前方,理想纔會生根發芽,也才能實現人生的更大夢想,就好像《我要去遠方》中的楊凱、廖星一樣。

我要去遠方觀後感 篇三

曾有一句網絡流行用語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身體和心靈總要一個在路上,要麼旅行,要麼讀書。”初看電影《我要去遠方》便想起了這句話。

作爲國內首部聚焦地震人題材的電影,《我要去遠方》講述龍潭地震監測臺臺長安傑年事已高,一直期待有年輕人來接班。來自大城市的大四學生楊凱被分配到了這裏實習,未到龍潭地震監測臺時,一直幻想這裏的山水秀麗,初到這裏,何曾想如此寂寥且荒涼……楊凱只想實習趕緊結束,回到城裏與女友相聚,繼續都市中五光十色的生活。

事實上,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會有楊凱的這個階段,學業、工作、愛情,所有的矛盾交織在這個年紀,千頭萬緒拎不清。有一部分人這個時候或主動或被迫放棄了愛情,但楊凱沒有,他從好哥們口中得知自己女朋友已另結新歡,頓時心急如焚。回到北京,這個堅定的信念在楊凱心中愈發強烈。

電影故事中最主要的矛盾衝突在於同在龍潭地震監測臺工作的海歸女孩廖星,她與楊凱互相瞧不順眼,打心眼裏看不起楊凱的嬌氣。其實楊凱身上的這種嬌氣在時候普遍存在,男孩子的擔當他們在這個年輕並沒有學會,或者說男孩子比女孩子更晚熟。

楊凱與廖星之間的關係因工作的緣故變得越來越微妙,楊凱膚淺的認爲廖星是村姑,卻未曾想她其實是海歸。廖星選擇來到龍潭做地震勘測員,其實是志向所在,她懂得不動聲色的慢慢攢自己的力量。楊凱在與廖星一起做地震勘測時,從工作中感受到這個女孩的真誠與善良,同時也感受到這個女孩因爲工作上的專業精神而彰顯出來的魅力。

在實力的過程中,在與廖星相處的摩擦中,楊凱漸漸的成長起來,有時候當人安靜下來,其實也是成長得最快的時候。劇情也在這個時候得到了反轉,楊凱堅定了做地震勘測員的決心,也堅定了留在龍潭的決心。

當下的年輕人,鮮有人將工作定義爲一種修行,大部分將其認爲是一種生存的工具。未料到自己如何從工作的過程中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完善自己。正處在比業季的楊凱即是如此,更何況他要面臨的工作又是地震勘測這般艱苦卓絕的事業。從小在家長的保護中長大的90後、00後們,哪裏知道將生活變成自己想要的模樣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擔當,兩個字,正是電影《我要去遠方》的內核所在。初初畢業的我們,剛剛步入社會的我們,一直在躲,一直在逃,一直不知道自己是誰,一直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當機會擺在眼前時,未必會懂得珍惜,正是這些一次次的迷茫,一次次的放棄,讓我們逐步從同齡人當中掉隊。

黑格爾曾說,心無旁騖,專心於事業的追求,就會忘掉很多煩惱。當楊凱逐步找到了自己在工作中快樂,他也與整個地震勘測臺產生了無法割捨的感情。在工作中找到努力付出的快樂,並且開始懂得享受這種付出,默默耕耘的人其實是最有智慧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裏,沒有“容易”二字,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都不容易,更何況是艱辛枯燥的地震勘測工作。電影《我要去遠方》不僅致敬了攻堅克難的地震人,也給每一位走出象牙塔走向工作崗位的年輕人上了一課。

我要去遠方觀後感 篇四

入場之前,我在朋友圈推薦這部電影時如是寫道:“我要去遠方,心卻沒方向。”這句話與影片無關,更自己真實心態的表達。看完這部電影后,我又如是寫下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面臨着人生關口,但心不能沒有方向。”

相比他片,青春、成長和、勵志、反省是《我要去遠方》這部反映地震人題材片的精神主題。可以說,這部題材獨闢蹊徑的電影小故事大命題,從頭到尾都傳遞了“不忘初心”這一人文情懷。儘管該故事反映的是幾個地震人的情感經歷,但內容鮮活,平樸中不青春飛揚,處處瀰漫着詩意和愛情。

有人說,除了遠方,我一無所有。還有人說,除了詩意,我還有遠方。我本人反倒覺得,更多時候,之於遠方,更多是種詩意的懷想。但所有這一切,到了《我要去遠方》中剛畢業的楊凱眼裏,都是一種情感迷失後的精神逃離。大學實習期間,胸無大志的他跑到龍潭地震監測臺實習。實習期間,他卻一心想回北京與女友李丹團聚,甚至,使勁渾身解數試圖逃跑中楊凱唯一的“追求”和人生目標。不過,這一切,都隨着老臺長安傑和女同事廖星的出現而改變。

可以說,從數次逃跑到逐漸融合到偏遠山區的地震監測工作,楊凱重新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所愛,真正找到自我。而就《我要去遠方》這部電影的情緒和節奏來看,平實、寫實中不乏詩意和溫情,就像影片中山民吟唱的那首老山歌,千迴百轉,沁人心脾,感同身受。

縱深分析,《我要去遠方》雖是地震人題材片,但反映的卻是就業之痛、情感焦慮、人生信念等諸多問題。老臺長安傑在地震監測站一干就是數十年,甚至就連兒子結婚也不能前往,堅持駐守陣地。廖星本是留學海歸,自願留在偏遠山區工作,卻要面對流氓的騷擾。而楊凱剛剛實習,就面臨着女友的精神背叛,惶惑之間不知如何做抉。在這個很小很普通的地震監測小站,每個人都面臨着人生關口。不過,幸好最後,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精神歸宿。

影片中,安傑堪稱老一輩地震人的典型代表,地震監測工作於他來說,更多是一種使命和情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說的就是這樣老一輩的地震人,對於事業,他們無怨無悔;而之於廖星,自願留守更多對父親的懷念和人生表達,她是中國地震人的中堅力量。而之於胸無大志的楊凱本人呢,從迷失方向到找到自我,從不成熟走向成熟,此中內心銳變。他們就像人生中的你我。

我甚至覺得,這部《我要去遠方》是溫暖的治癒系,對所有經歷過情感陣痛或悲傷的人均可精神療傷。當然,前提是你要正視自己的傷口,又不能表現得無動於衷。所以,當我們看到影片中楊凱坐在樹上孤獨地張望時,感到內心的孤獨和憂傷。看到楊凱和廖星騎着摩托車在林間詩意穿行時,又品味到浪漫滿懷。結尾時楊凱將離時,轉身飛奔尋找廖星的瞬間,讓人體驗到一種突如其來的詩意之美,就像我們突如其來遭遇愛情卻又不錯過。平樸細膩,沒有太多的掩飾,這種感覺,真的很好。

我要去遠方觀後感 篇五

還記得你學生時代的夢想麼?相信每個人年輕時都有一些不切實際的遠大夢想,然而當你走出校門步入社會後,現實會給你一計響亮的耳光讓你夢醒。中國電影市場上不只需要大製作、大特效的超級大片,還需要如《我要去遠方》這類靜謐、樸實、走心的勵志電影,人生應該少一點好高騖遠,多一點腳踏實地。

關於地震的電影我們也看過,也被煽情、震撼落淚,但《我要去遠方》卻不一樣,作爲中國首部將鏡頭視角聚焦在地震工作者的影片,它就是講述了一羣身處雲南山區中,地震監測、宣傳防震知識的普通“地震人”的平凡日常。電影憑藉檢測者的青春、成長,以及充滿擔當的精神,重新歌頌那些“地震人”所付出努力。爲平凡工作者們點贊,叫觀衆不忘深刻的認識“地震人”艱辛,這種正能量傳遞,不忘初心的電影,都使得電影視角很有意義。

在首映禮上,導演在所有媒體面前表示,這是一部細膩真誠、歡樂逗趣、積極勵志的作品,畢竟所有細節都來源於生活,還有一定可視性。片中可以看到楊凱青春與成長的歷程,從稚嫩到成熟的心理轉變,也是每個剛畢業準備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必然經歷,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的遠大理想,但往往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總是顯得如此的遙遠,究竟是朝着遠方的理想,不顧一切地一往直前,還是先做好身邊的事情,腳踏實地的邁出人生步伐,也正是很多剛接觸社會工作畢業生們,會產生惆悵與迷茫。《我要去遠方》描繪了地震監測工作者的現實人生,以及他們的愛與痛,情與夢,就像視覺風格一樣,影片在敘事和塑造人物方面也走的是寫實加抒情的風格,所有情節都建立在真情實感的基礎上。

生活經不起大起大落,生活需要潤物無聲般的平凡,在成年人的世界裏,沒有“容易”二字,任何一份平凡的工作都是不容易,都是偉大,更何況是艱辛枯燥的地震勘測工作。電影《我要去遠方》不僅致敬了攻堅克難的地震人,也給每一位曾經在校園裏好高騖遠的你上了一課生動的勵志課。我們看過太多電影,但那些爆米花電影看過也就忘了,但有些電影會在你的內心中存留很久,這就是它的生命力。《我要去遠方》通過這樣的故事,卻告訴告訴我們,除了慢一點,你還得往回看,發現自己的內心的欲求。電影的主旨是在給觀衆觀賞“務實”的價值觀,讓久居都市的人們去體驗未曾體驗過的生命原始快感。

電影的畫面很美,山間樹林、河流小溪,一望無際的綠油油,在唯美的鏡頭下都一一展現出來。還有十足銜接地氣的土建築村落,終日百無聊賴樹上嘻哈的羊官,以及簡簡單單的小屋,錯落的景緻映附於山間叢林,像極了一幅幅的畫卷,意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