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高山清渠》精品作文【精品多篇】

《高山清渠》精品作文【精品多篇】

《高山清渠》優秀作文 篇一

《歷時36年,老黨員黃大發——絕壁鑿出x“紅旗渠”》,報道了80歲的共產黨員,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草王壩原支書黃大發帶領全村羣衆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歷時36年之久,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的`動人故事。

黃大發同志始終透着一股奉獻自我的勇氣,敢爲人先的銳氣,一心爲民的正氣,一心帶領羣衆絕壁引水的事蹟讓各地幹部羣衆深受感動,引發廣泛熱議。

織金縣龍場鎮副鎮長李江感慨道:“腳下的力量源於心中的信仰。老黨員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地貢獻着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熱忱,用一字一圖一錘一釺築夢小康,那沾着泥土印記的工程圖就是最美的測繪畫卷,爲黃大發老支書點贊!”

“堅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虔誠而執着!”中廣核電集團黨政幹部田犁說,我是從x出來到x工作的人,看到家鄉基層黨員幹部矢志追夢的感人事蹟,心中肅然起敬,也深感其中不易。黃大發老支書苦幹、實幹、巧幹的挖渠精神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一定能爲x脫貧攻堅事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他把信仰熔鑄在行動中,他把理想實踐在作爲裏,大氣凜然、大公無私,心中始終惦記着老百姓。”百里杜鵑管委會元巖村駐村幹部孫健說,身爲一名駐村幹部,我將牢記黃老支書忠誠於信仰、服務於人民的精氣神,腳踏實地爲人民服務。

“可以想象通水的一刻,老支書是什麼樣的心情!”x市赤水市桂圓林村65歲的退休老支書肖義武動情地說,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渾身充滿力量。退休後這些年,我一直在紅軍四渡赤水一渡渡口義務爲各界人士講解當年的紅軍故事,“大發渠”精神與紅軍敢於犧牲、奉獻自我的長征精神一脈相承,他的一言一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高山清渠》優秀作文 篇二

黃大發,男,1935年11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

他一心爲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爲解決草王壩村山高石多、缺水嚴重的問題,他帶領村民歷時36年,靠着鋤頭、鋼釺和鐵錘,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生命渠”,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錚錚誓言,爲改善山區羣衆用水條件、實現脫貧致富作出巨大貢獻,被譽爲“當代愚公”。他堅守初心使命,帶領羣衆脫貧致富。無論是在村幹部任上,還是離任後,他心裏始終裝着羣衆,千方百計帶領村民發展生產。村裏缺什麼,他就帶頭幹什麼;羣衆期盼什麼,他就謀劃推動什麼。村裏通水後,他又先後組織了通電工程、通路工程,徹底改變了村民用電和出行問題。他說:這是我作爲一名共產黨員的使命。在黃大發精神的感召下,近年來,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發展中藥材,種有機稻米、有機高粱,發展精品水果產業,養殖肉牛、生態豬、蜜蜂等,羣衆的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2019年底,該村順利脫貧出列,全村建檔立卡人口全部脫貧。

曾榮獲“全國勞動模範”、“時代楷模”等稱號。“七一勳章”獲得者。

《高山清渠》作文 篇三

1月6日,市總工會召開幹部職工會議,學習《中共遵義市委關於開展向黃大發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遵委〔20__〕132號)。會議由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何春聯同志主持,市總工會主席王學黔同志出席了會議,市總工會機關在職黨員、幹部、工會社會化工作者15人蔘加了學習。

王學黔同志在學習總結時強調:市總工會黨員、幹部要把學習黃大發精神當做“兩學一做”鮮活教材,學習黃大發同志一心向黨、堅持信念的政治品質;一心幹事、愚公移山的奮鬥精神;一心爲民、心繫羣衆的公僕情懷;一心奉公、艱苦樸素的高尚情操。要堅持學在深處、改在細處、落在實處,把職工羣衆的事情辦實辦好。

看完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對標先進,學習先進,爭做新時期艱苦奮鬥的楷模。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銳意進取、勇於開拓、樂於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 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衝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幹在先,自覺爲羣衆作好表率。

《高山清渠》優秀作文 篇四

黃大發一生只爲一清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

這名幹部的心靈感悟,就是全縣黨員幹部學習老支書事蹟後共同的心聲。

“學在深處強信念提境界,做在實處拔窮根奔小康。”龍南縣龍南鎮黨委組織委員羅俊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黃大發同志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大發渠”就是最好的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再學習,再宣傳,全縣再次掀起“大發渠”精神學習熱潮。”中央級的新聞報道還在持續,學習老支書精神的高潮火熱掀起,讓“大發渠”精神成爲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堅強精神動力,也正在龍南縣這片熱土落地生根。

通過學習讓我更加明白: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纔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高山清渠》優秀作文 篇五

什麼是勞動精神?提起勞動精神,你首先會想起誰?

黃大發,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今年82歲。他用了36年的時間只幹了一件事:修水渠,最終讓全村人喝上了水。

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勞動者。千百年來,這裏的人祖祖輩輩喝不上水,全村人喝水只能靠一口枯井。黃大發不信命運的安排,剛一上任村支書,他就立誓修水渠,想把幾公里之外野彪村的水引到村裏。由於不懂技術,修修補補了十幾年,水就是引不進來,草王壩人喝水的夢在這十幾年的時間裏被反覆拉扯,最終還是破滅了。

第一次修渠失敗後,不甘心的黃大發決定學習水利技術。1989年,楓香區水利站迎來了54歲的黃大發。三年的時間,他從零起步、從頭開始,掌握了許多修渠的知識,知曉了什麼是分流渠、什麼是導洪溝,還學會了開鑿技術。1995年端午,草王壩人世世代代的夢想終於實現了。這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水渠終於竣工了。村民們給水渠起了一個親切的名字,“大發渠”。那一天是草王壩人特別高興的一天,興奮的黃大發哭得像個孩子。

黃大發是一名普通勞動者,也是一名農村黨員,他用自己的雙手帶動千百雙手,以一顆心換取千百顆心,最終讓全村人喝上了水、吃上了白米飯,有了一條光明的路。

苦戰36年,這是一位“年份”英雄,而“年份”精神恰恰是勞動者應當具備的精神。在當今有些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有時候連談論理想都會遭人嘲笑,更別說初心不改地堅持做一件事情。初心不改,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談何容易?何況是36年的時間。而正是對這四個字的堅持,才讓黃大發戰勝了困難。

黃大發的背後,是全中國數以億計的勞動者。他們分佈在全國的各個崗位,爲生活拼搏,爲社會建設添磚加瓦。

勤於勞動、善於創造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品格,也是當代中國續寫發展奇蹟的動力源泉。以勤奮爲內核的勞動精神,也是每個勞動者的精神原色。崇尚勞動、尊重勞動者、弘揚勞動精神,才能爲中國的發展匯聚強大的正能量。

“民生在勤,勤而不匱”。多少年滄桑鉅變,但勞動精神一直熠熠生輝,以黃大發爲代表的一批批“年份英雄”,是勞動者的身邊榜樣,是勞動精神的最好詮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實臺基。

《高山清渠》作文 篇六

黃大發一生只爲一清渠,幾十年,堅持不懈,精神可嘉,堪比愚公,由衷敬仰,這就是一個基層黨員的信仰,寧靜致遠,沉默有聲。

這名幹部的心靈感悟,就是全縣黨員幹部學習老支書事蹟後共同的心聲。

“學在深處強信念提境界,做在實處拔窮根奔小康。”龍南縣龍南鎮黨委組織委員羅俊說,“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黃大發同志就是最好的活教材,“大發渠”就是最好的黨員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再學習,再宣傳,全縣再次掀起“大發渠”精神學習熱潮。”中央級的新聞報道還在持續,學習老支書精神的高潮火熱掀起,讓“大發渠”精神成爲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堅強精神動力,也正在龍南縣這片熱土落地生根。

通過學習讓我更加明白: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

《高山清渠》作文 篇七

渠水如鏡,鑑照古今。大發渠既是一個面向歷史的答案,又是一道直面未來的考題。它印證了共產黨人爲百姓命運擔當、同呼吸、共命運的赤子情懷,也在時時叩問“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永恆課題。

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無悔人生的故事深深的感動了我,從中我感受到了一個老共產黨員的責任和擔當,感受到了一個老村官的堅韌的毅力和敢爲人先的魄力,切身體會了我們黨和政府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殿堂和田壟之間看,他選擇後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排除萬難,造福羣衆。埋下希望的種子,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穫的時節。

像這樣的村官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雖不起眼,但都心繫羣衆,擼起袖子加油幹,交出了一份份不平凡的答卷。

任前方荊棘叢生,我定將持之以恆。作爲一名黨員,我定不斷鞭策自己位羣衆服務,爲事業奉獻青春,用我的理想和激情換取收穫和自信。

大發渠像一座歷史碑刻,銘記着那一段崢嶸歲月;更像一堂永遠的黨課,啓迪我們,只要真心爲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就沒有創造不了的奇蹟。

《高山清渠》作文 篇八

“我的肉體生命在其(去)哪一天,就幹其(去)哪一天。不驕傲,不自滿,再多的困難我都不怕。只要人民能得到好處,我願意用命來換……”

《榜樣6》錄製現場,一個並不算高大的的身影,在初心臺前宣讀着自己的《入黨志願書》,聲如洪鐘,鏗鏘有力。

即便操着一口不易懂的貴州話,現場的每一個人還是被他的情緒所感染。

他便是用36年時間,在懸崖峭壁上鑿出9400米“救命渠”的黃大發。

他是“七一勳章”獲得者,是“時代楷模”,是“感動中國人物”,是“最美奮鬥者”……

而在這些閃耀的榮譽之下,他也是——

團結村的老支書,永遠的共產黨員,以及,一位可愛的“80後”。

走路兩步並作一步、上臺階小跑着……如果無人告知,很難相信眼前這位精神抖擻、步伐穩健的老人家已經86歲。

“老支書修渠這麼多年,上上下下,已經習慣了。”同行的團結村村民說——他們都是黃大發看着長大的,兩位稍年長一些的村民還曾跟着黃大發一起參與修渠工作。

即便已經卸任村支書近17年,大家也依然親切地稱呼他爲“老支書”,因爲他帶領着村民們一步步走出了曾經貧窮、困頓的生活,讓村民們過上了有白米飯吃、有水喝的日子。

現在的團結村,彼時的草王壩,曾是遠近聞名的窮村子。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沙,過年纔有點米湯喝。’那時候的草王壩,沒水、沒電、沒路,羣衆一年到頭吃苞谷飯。”黃大發這樣說道。

草王壩屬於喀斯特地貌,海拔1250米,山高巖陡。雨水剛一落地,就順着空洞和石頭縫流走,很難留存。村民經常要走兩三公里才能找到一個河溝,來回走兩個小時挑水吃。

“第一遍淘米洗菜,第二遍洗臉洗腳,第三遍餵豬喂牛,一盆水,村民要用三遍。”

水,是草王壩人的窮根,也是他們日日夜夜的期盼。

1995年,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竣工。

這條由黃大發帶頭開鑿的、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爲“大發渠”的天塹之渠,跨過了3個村、10餘個村民組,不僅解決了數百戶村民人畜飲水難的問題,還滿足了田地灌溉用水等,徹底結束了草王壩滴水貴如油的歷史。

渠修好後,黃大發又帶着村民們改造了400多畝梯田,種上了水稻。此後,即便遭遇旱情,有“大發渠”的滋潤,村裏的水稻也能保證豐收,徹底實現了“旱澇保收”。近些年,隨着產業發展,更是形成當地特色品牌——“天渠大米”。

“1996年通電,2008年通路,現在我們家鄉正在修高速路,明年就完成了!”黃大發驕傲地說道,言語之間滿是欣慰——那個他爲之奮鬥了一輩子的村落,已經脫貧摘帽,正大踏步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

《高山清渠》作文 篇九

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幹部羣衆,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

“當代愚公”敢於擔當,勇於探索。童謠裏都唱出因無水而發展艱難的無奈,草王壩村成爲了貧窮落後的典型。當大家都沿襲着貧窮的命運卻無力反抗,黃大發立志拔窮根,提出修渠引水。這樣艱鉅的工程不被大家看好,甚至親舅舅說如果他能幹成,手心裏面煮飯給他吃。在大家的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黃大發愣是敢說敢做,並不斷地想辦法努力團結村民們爭取支持,努力跑外援,解難題,帶領鄉親們在懸崖上打通了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渠”。

“當代愚公”善於學習,不斷精進。只有國小文化的黃大發被公社選取擔任水利輔導員。主要任務是學習基本的修水庫、測量溝渠知識,並監督各公社的水利工程進度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愚公精神。黃大發在水利站學習時很勤勉。他買了新華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地認過去,硬是克服了自己文化程度的侷限,系統地參加瞭如工程如何測量、用料如何夯實等水利知識培訓,對分流渠、導洪溝的常識也有了系統瞭解。

“當代愚公”心懷大家,計利千古。兒子黃彬全說“我國中畢業就回來在村裏當代課老師,一個月工資90塊,太少了,我就跑到外面做工,一天至少也有50塊錢。但是我爸沒過幾天就把我從外面叫回來了,說村裏缺老師,不讓我去打工了”,但他懂得“爸爸是爲了村裏孩子們的教育考慮”。遇到渠上要用的炸藥不夠,申請撥款還要耽誤幾天時間的情況,黃大發就自己跑到信用社,以個人名義貸款8000元,把買炸藥的錢補上。

“當代愚公”堅韌不拔,勇敢無畏。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奮鬥在修渠一線上,從不怕苦畏難。修渠的懸崖險峻高聳,一旦落下性命難保。而他爲了引水,爲了不辜負鄉親們的信任,甘願拿命換。他說:“劉胡蘭啊、黃繼光啊、董存瑞啊這些先烈在戰場上,去堵槍眼的事都要做,就別說下懸崖要怎麼做了吧。”

黃大發將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悔奉獻於草王壩村,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愚公精神打造一條引領脫貧致富的“大發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