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心得體會 > 觀後感

高山清渠觀後感日記多篇精品多篇

觀後感8.33K

高山清渠觀後感日記多篇精品多篇

2022《高山清渠》觀後感 篇一

36年來,黃大發老支書忠實踐行“就算拿命換,也要修通水渠”的誓言,帶領羣衆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挖出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生命天渠”,徹底改變了山民世代缺水的命運,拔掉了村子的“窮根”。在修築水渠時雖然物資緊缺、技術落後,但他從未放棄,而是多方尋求資源和學習技術。在修期間,他的女兒和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忍受着悲痛,堅守在修渠一線。這位“當代愚公”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譜寫了一曲“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時代讚歌。作爲一名思政教師,我將以一心爲民的奉獻精神、埋頭苦幹的愚公精神以及不畏艱難險阻的創業精神,不斷提升自身教學和科研能力,踐行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教育使命。

高山清渠的觀後感 篇二

通過觀看《高山清渠》,讓我更加明白: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纔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看了《高山清渠》,讓我對老支書黃大發的故事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他一心幹事、愚公移山的奮鬥精神讓我深有感觸,組織工作任務多、責任重,越是繁重的任務越要高標準,越是量大的工作越要追求卓越,作爲一名共產黨員、一名組工幹部,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艱苦奮鬥的精神,在困難面前,要以身作則,爲羣衆做好模範作用,起好帶頭作用,時刻記住‘共產黨員’‘組工幹部’所應該承擔的責任與任務。”

2022《高山清渠》觀後感 篇三

7月16日,由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策劃指導推出的29集電視連續劇《高山清渠》(原名《黃大發的奮鬥史》),於當晚8點在央視一套首播。

院黨委按照省國資委、國華公司黨委的要求,及時組織廣大黨員學習收看。

《高山清渠》是一部充滿英雄主義浪漫情懷的史詩,全劇塑造了一名中國共產黨員代表,在不屈的生命歷程中所擁有的強大生命力,以一代中國農民羣像,藝術呈現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鄉村鉅變。

該劇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爲原型創作,講述其帶領羣衆開鑿生命渠、開創幸福路的故事。

7月18日,黨委書記、院長張紹軍收看後,分享了觀後感,呼籲全院職工積極收看。

通過收看,可以感受脫貧攻堅工作的艱辛、不易。老支書黃大發帶領羣衆修渠三十六載,被稱爲“當代愚公”,他用行動爲黨員幹部們上了生動一課,大家要學習黃大發這種艱苦奮鬥、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精神。

作爲一名黨員幹部,要讀懂黃大發身上“爲民服務”的初心,時刻將人民“置頂”,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在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中用持續奮鬥詮釋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奮楫前行。

高山清渠觀後感日記 篇四

黃大發一心一意做好本職工作,千方百計達到奮鬥目標,我們要以他爲榜樣,不斷銳意進取,克難攻堅。作爲村幹部,我將繼續腳踏實地爲村民服務,勇於擔當,不怕困難,一心爲民謀發展、辦實事,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上下功夫,爲建設美好鄉村盡綿薄之力。

2022《高山清渠》觀後感 篇五

近期中央電視1臺播放了電視劇《高山清渠》,本人觀看後在思想上深深受到衝擊,感想頗多。

電視劇《高山清渠》主要講述的是貴州遵義草王壩中共黨員黃大發尋水開渠的動人事蹟。主人公先後被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時代楷模榮譽稱號,並獲得貴州年份英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脫貧攻堅獎奮進獎、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等榮譽稱號。黃大發的一生是奮進的一生,光榮的一生。他爲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值得學習。

學習他堅定信念,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

黃大發同志出生於一個貧寒家庭,父母過世得早,由“二伯”養大,從小就是孤兒,受盡無水吃的苦楚。爲了解決吃水問題,多次去尋找水源。在尋找水源中,“二伯”不幸摔下懸涯去世,受到村民們的責難。這更加堅定了黃大發找水開渠的決心。一次在尋找水源的過程中,無意抓獲國民黨特務的同時發現了水源。之後,籌資籌勞走上了開渠取水之路,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帶領草王壩羣衆在懸涯峭壁上一干就是36年,最後開渠9400米,將水引到黃草終於解決了草王壩人民飲水難的問題。

學習他胸懷坦蕩,不計個人得失的品格

黃大發同志在尋找水源和開渠的過程中,許多情況得不到鄉親們的理解,甚至是責罵,但他沒有懷恨鄉親們,將一肚子的苦水往肚子裏咽,心裏總是懷着把水源找到把水引到村子裏,讓鄉親們喝到水方是頭等問題。他不計較個人的名譽與得失、忍辱負重,不分春秋冬夏苦幹36年,爲我們樹立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格,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胸懷坦蕩的品質。

學習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頑強人生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應該是澆灌我們生命的精神之水。“生命對於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這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保爾柯察金所說的話。黃大發同志的一生就是這樣一鋤一錘、一腳一步地用普通人的平凡抒寫出他不平凡的人生,值得我們每一個共產黨人學習。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開拓進取,在新的征程上做出新業績,爲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奮鬥終身!

高山清渠觀後感心得體會 篇六

近期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高山清渠》,用藝術手段再現”時代楷模”、中共中央“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修渠的先進事蹟,跟隨跌宕起伏的電視劇故事情節,讓我再一次走進草王壩走近黃大發,去感知那段“苦”、“痛”、“贊”的燃情歲月,感悟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守和付出。

戰天鬥地,怎一個“苦”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國家百廢待興,經濟困難物質稀缺。正當壯年的黃大發生活在偏遠落後的播州區草王壩村,面對缺水嚴重的自然條件和老百姓吃不起大米飯的惡劣生存環境,他硬是憑藉堅定的共產黨員信仰,發揮黨支部書記領頭雁效應,帶領村民戰天鬥地,千方百計克服修渠資金、技術等困難。黃大發在54歲的時候,還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水利知識和開鑿技術,爲修渠打好技術基礎。在修擦耳巖段時,遇到一處倒懸的崖壁要修渠通過成了難題,年近60的黃大發把麻繩系在身上吊下懸崖開展測量,最終水渠順利通過此地,這正是他常說的“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真實寫照。修渠過程中黃大發經過一次次失敗和絕望,又不斷的燃起不滅鬥志,終於用36年13140天的時間,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解決了團結村缺水問題,改善了村民生活條件。

失去至親,怎一個“痛”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也是一個激情似火的時代。在修渠最關鍵的時期,黃大發的一個女兒和一個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卻承受着巨大的悲痛,爲了全村百姓早一天不喝望天水,能夠吃上大米飯,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毅然堅守在修渠一線。黃大發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化着滿腔的工作熱情,融進一錘一錘的鋼釺敲打聲中、融進鋼釺與石頭碰撞四射亂飛的火花中,融進修渠大軍肆意揮灑的汗水裏,真正做到爲大家舍小家,詮釋了共產黨員爲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舊貌新顏,怎一個“贊”字了得!草王壩村老百姓在黃大發老支書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掘天渠、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團結村貧窮落後的面貌。特別是近幾年,在團結村建設有“大發渠”觀光長廊、“大發天渠”黨性教育陳列館和星空木屋、社林邊酒店、稻裏野舍等特色民宿,村子環境如詩如畫,村民生活質量進一步好轉。今年國慶節前,經過團結村的仁遵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車,可以爲當地農產品外銷和農村旅遊帶來新的良好機遇,當地羣衆收入將得增加,這是隻想吃上大米飯的團結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戰鬥堡壘。黃大發帶領團結村村民自力更生,從貧窮到脫貧再到小康,切實發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黨員幹部要大力學習弘揚“大發”精神,實踐在當前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中,繼續貢獻統計調查新的力量。

高山清渠觀後感日記 篇七

通過收看電視劇《高山清渠》讓我明白,作爲一名國家公職人員,我的職責是爲人民服務,這不是喊在嘴上的口號,而()是流淌在血液裏的責任、根植在靈魂中的擔當。我一定以黃大發同志精神爲指引,在實際工作中起好帶頭作用,以身作則,不斷增強知責於心、擔責於身、履責於行的使命感和自覺性。

《高山清渠》心得體會觀後感 篇八

“從他的事蹟中我深受啓發,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必須要有正確的信仰、堅定的信念、充足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