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2022年安徽大學聯考作文【精品多篇】

2022年安徽大學聯考作文【精品多篇】

2021安徽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真題 篇一

漫溯華夏文明悠悠五千載,雖弘揚尊師重教之美德,但實際上單從文化領域而言,“師”與“生”的界限並不那麼明顯。在一定條件下,師生的角色可以互相轉換,也便是所謂的“文化反哺”。

博採千家詩賦,風流百代文章。文化反哺早在古代就已存在,只是因爲那嚴苛的倫理禮教三綱五常,文化反哺只能以一種隱忍的形式溫吞地苟且偷生。

遙望曾被李白美酒長歌的身影籠罩的宋代,歐陽修作詩填詞只求爲自己的朝代在文學佔有一席之地,同時他更對蘇軾傾囊而授,更將文化領袖之衣鉢相傳。而也正是蘇軾把清風明月換了宋人的名,讓宋朝街坊里巷皆歌宋人的令。在創作達到巔峯後,蘇軾搖身一變成爲大師級人物,反過來提點了歐陽修的創作,亦通過這文化反哺點亮了整個宋朝的光輝。

不只蘇軾,韓愈的古文運動,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文壇的變革是文化反哺的一部分。他們反哺已是整個中國文化過往厚重的積澱,當年仰望先生遺風的學子,變成蒼蒼雲上一代宗師,正是這種角色轉換之間文化走向輝煌。

然而,無論是蘇軾、韓愈,還是白居易,那個年代的拘謹嚴苛使他們無法弘揚“文化反哺”這一逆流的旗幟;相比之下,生於當下的我們則有着更好的反哺機會。

從小到大,我們無時無刻不被師長影響着,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學會了用自己的目光審視世界,也看到了更多的長者的'視角不可體味、不能理解的東西,那是屬於這個新世界的激情與勇氣、熱情與衝動。

而幸運的是,我們可以轉換角色,將我們所看到的傳達給他們。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互聯網是快捷的通信載體而不是所謂的“萬惡之源”,我們可以告訴他們流行歌曲亦可以傳達真情實意而不只是靡靡之音,我們也必須這麼做。

我們繼承了傳統文化太多的美好,而現在我們要將在新文化中感受到的東西反哺給舊文化,反哺給上一輩的人。

2021年安徽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二

人人都愛車,遠行、踏青離不開車。外出,有車就有安全感,天亮天黑,都會被車擋在外面,爲我們創造的是暖暖燈光和適宜的溫度。晚間,將要回家的時候,按下手裏的鑰匙,車燈便開始遠迎,像侍衛,將要帶我安全離開,無論什麼樣的環境,車都會幫助我們應對。有言云之:有燈就有人,我說:有車就有人。

車裏,是奮進的人生。

當方向盤確定了角度,目的地也就近在咫尺,有時我們要慢慢地開,因爲路況、因爲人羣,放慢速度是一種智慧,根據情況調整速度和方向幫助我們安全通過艱難路段,很多人喜歡快速地前行,而我總喜歡按部就班慢慢地開,車速能夠隨着自己的意志調控纔有安全感,有人說:車品即人品,性格決定了這個人開車的習慣,這也有幾分道理,一個保守的人開車一定也很保守,有些外向性格的人總是喜歡超車和變道。

有時開快車也可見水準,當我們成羣結隊出去旅行,想不因技術原因掉隊,也必須開快車。或許總有需要我們打破常規的時候,生活不會千篇一律,應變十分重要,到了加速的時候也必須超越自己。

車外,是風景,是人羣。

車外的環境就像生活的外因,不在控制以內,車裏的我們要根據車外來決定車裏。車外有風雨,車外有阻礙,如果一段路正在檢修,我們就必須繞行,就像很多時候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繞行,沒有一條直路可以到達目的地,必須轉彎,一個又一個彎組成了我們的經歷我們的路,“繞行”規避了風險,找到了捷徑。

車外熙熙攘攘的人羣,你來我往,有的成爲了朋友,有的只是一面之緣。而作爲行者,我們不可以停下,總要牢牢抓好我們的方向盤,注視前方,去追尋一種遠方。

車裏的自己,車外的他人。

車裏的奮進,車外的人羣。

車裏的自律,車外的自由。

每一步都認真走過。

2021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三

當厚厚的一摞《格林童話》印成鉛字,成爲兒童們手中的珍寶,當慈愛的父母爲嬰兒朗誦那詩篇般的傳說,當童話中善良的公主爲孩子五彩斑斕的夢增色……這些傳說的真諦,格林兄弟們苦苦尋覓的與人類發展史的聯繫,於無言處彰顯。那便是亙古以來不變的人之血脈——真、〔〕善、美。

這是多少簡單的三個字,卻總是被數數然的我們輕易忽視。格林兄弟窮究傳說中的字句,希望找到隱藏其中的真理、律條,卻忽略了那連鄰家孩提都能總結的至真善至美。

我們總是如此,實用性的價值標準成了現代人的鼻環,殊不知科學、技術、修辭終須美感、善念與真誠爲線,前來縫合。沒有真善美爲信仰的實用主義,只是清寂的舊代朝服,釦子滴滴答答地掉,散落滿地。是的,我們必須有充滿勞績的實用主義來領航,但人之爲人,不能缺少信仰指南。

荷爾德林曾說,充滿勞績,人還是要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之上。若我們只是一味追求實用的勞績,縱使有豐碩的穗粒、有甜美的飯食,卻依舊只是匍匐於地的生靈。若當真如此,我亦要讚美人類謙卑的神態與豐厚的勞績,卻哀傷於靈魂的羈旅無依。你可曾聽說,靈魂,是大地上的異鄉者?是美,讓人的雙膝直立行走,傲然挑戰烈日!是真誠,讓人之間萌生稱之爲愛的強韌紐帶,讓人性溢滿芬芳!是善,讓這羣大地上的異鄉者將根基所向土地深處,卻始終向上生長,不生旁枝!海德格爾說,精神乃是涌向天空、追逐上帝的狂飈。是真善美創造了人的無限可能!人對內在生命無數次的重生與再造,無不是以美爲明亮的焰火,善爲擺渡的舟身,真爲手中的柱杖。

當我們翻讀《格林童話》,或是《同海經》、《伊索寓言》,我們看到的人類歷史前行之指路燈,皆是人性的光芒。矢志不渝的愛情,星漢爲之震懾的母子紐帶,抑或是一諾千金的友誼,都建立在無與倫比的人性之上,真善美之上,沒有公式的繁瑣,亦無關定律的教務,她們真實存在,爲人類鋪路助行。

實用主義的發展迷惑了我們的視線,越來越多的人崇尚於機件般的冷酷言行,我們忽略了美,遺失了真,摒棄了善,似乎惟有孩童依然未忘記那顆徇霞般的初心。

不,我要依然將根基深扎地下,引體向上接近太陽。我要同樹的主幹一般強壯,善是我枝幹中的瓊漿,我將現實的責難裁成片片綠葉貼於項間額前,真是豐沛的雨水,美是頭頂的湛藍晴空。

2021年安徽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四

曹文軒在《前方》中說,人總有剋制不住的離家的慾望。

起先,我們乘着牛拉的車,從泥濘和山路中走出來,再換乘大車小車,最終躋身高樓和車流之間。我們期待着前方的路,學習奮鬥,爲了在萬家燈火中有屬於自己的一盞。自行車輪一圈圈轉動,吹着口哨騎車的是那個憧憬未來的年輕人兒。慢慢的,年輕人的臉上多了一些老成,時間也如車輪一般轉個不停,把自行車轉得又老又舊。多了一輛汽車行駛在路上,裏面是一個西裝革履的人。好像我們終於到了想要到的前方。

但是,人們似乎還是不滿意,在另一個地方,把車變得越來越快,把房子變得越來越高,車更快,更穩,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可以越過高山和泥濘,那些我們已經不太去的地方,車可以去了。我們的足跡、我們的心卻被這一方小小的金屬籠子禁錮了,我們從泥濘中走來,從廣袤中走來,從自由中走來,卻走進了一方金屬,水泥製成的籠子中。我們在此中兜兜轉轉,忙忙碌碌,樂此不疲。年少時嚮往的前方,就是在車和房子間切換的生活嗎?

許多人在這個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世界過活,恰如在阿爾卑斯山谷中乘車兜風,無暇回首流連風景,於是這個豐富華麗的世界便成了一個了無生趣的囚牢。

後來老成的人也累了,臉上生出幾分無奈,開着車回山裏的那個小村莊。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和路邊的種。種擦肩而過。不會有在豔陽中,在風雨中,在夕陽的餘暉中,在月夜中吟詩作對的遊子;我們看不到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因爲我們隨時都可以出發,蜀道難也擋不住我們的車。我們的情感也隨車一樣飛馳,與自然擦肩而過,我們坐在車上,和心中的詩意越來越遠。我們的先人一步步走過的泥土,被我們用水泥填平,被無數的車碾過。前方歸家的路是如此平坦、快捷。車彷彿把我們的鄉愁都變小了,千里之外,也不再是遠方。

車讓我們在路上這一過程變得沒有意義,眼中只在乎前方。劉亮程在《今生今世的證據》裏說了句很有意思的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

前方的家,還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嗎?

在車上的人,他們是要歸家還是要遠行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從車上下來,慢慢走一走,走一走遠行的路,走一走歸家的路,不要一味地在意前方。你會發現我們的世界是那樣的豐富美好,就像阿爾卑斯山谷中的標語牌說的那樣:“慢慢走,欣賞啊!”

2021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五

給我一片天空,那時的我便可以自由的翱翔,同時又陶醉其中……

——題記

有時總感到,天空是那麼小,似井底之蛙所見,圓圓的——那便是天空了。守候着舒適的空間,抱着一些幻想的東西,原來天空是那樣的小,小的還不如我的視野。而這些只是那蛙的偏見了。只要我們放開視線,極目遠眺,天空不僅將我們的世界覆蓋,而且寬闊的無邊無際。這時醒悟的我不禁羞愧地燒紅了臉。於是我從家裏那片寧靜的天空,走到了城裏喧鬧的天空,走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可我還沒有走出天空,沒看到天空的邊沿。

有時總感覺,只有飄着彩雲的天空最美,使我又總聯想到那種“藍藍的天空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的草原風光來。的確很美,我也不得不陶醉於那美妙的歌聲和那迷人的天空中。雲的形狀更是千姿百態,變幻莫測,神奇地有點捉摸不透,那便是天空的寵兒,天空的精靈了。天空才變得如此的讓人嚮往,讓人迷戀。特別是燦爛的朝霞和那絢麗的晚霞,金燦燦的朝霞,被太陽的光澤染紅,紅的有時鮮豔,紅的有時醉人。像喝了酣醇的酒,又像出水的芙蓉。富有生機,年輕蓬勃。我無法用更多的詞語去描繪晚霞的風景了,那是根本無法用語言來寫出的美,一句話“夕陽無限好”,但這並不是霞光的神奇,而是天空,是天空擁有的一切,是天空造就了這偉大的神聖。然而我的天空卻沒有一片雲,但不能不說它也很美,在那裏可以寫下文字,這樣的天空不是更特別嗎?

給我一片天空,那裏有閃爍的星星眨着眼睛,向你歌唱着夜的動聽,和你傾訴着晚風的清新,陪你沉醉在幸福快樂中。星星會講夜的童話,夜的故事和夜的傳說。到那時,我可以把溫馨的祝福伴着星星寄託到世界的每一個地方。

天空會將瀟瀟的雨撒下,那不是哭泣的眼淚,而是甘露,滋潤着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打開夢想的風帆去遠航,去乘風破浪!掀起美好的回憶,讓微笑的影子在臉上綻放。朦朦的天空下,那是一種享受,一種追求,一種渴望,一種激情。我可以把無聲的祈禱隨着細雨沐浴着每個人心靈。

給我一片天空,我可以放飛幾隻小鳥,栽上幾叢小花,鳥兒清脆的歌喉,花兒淡淡的清香,瀰漫着,像蒙上輕輕的白紗,靜悄悄的。

給我一片天空,我可以踏着歡快的節奏翩翩起舞,若隱若現,伸展的手臂似詩,優美的動作如畫。跳動的音符,像熱情的篝火,奔放的。

給我一片天空,給我們每個人一片天空,那裏開滿了鮮花,那裏充滿了陽光,那裏擁有了所有的美。

安徽省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六

前幾天,我又掉了一顆乳牙,至今,我的乳牙已經全部光榮“下崗”了,最難忘的是還是第一次掉牙的情景。

那還是我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媽媽和我以幼兒園出來後,便上了一輛公交車,我坐在車位後,悠閒地接過媽媽早在家就削好皮的蘋果,正當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蘋果,突然嘴裏一陣巨痛襲來,嘴裏還參着一絲鹹味,我吐了一口發現全是血,再看看手中還沒吃完的蘋果也被血染紅了,我下意識不禁叫了一聲,“哎呦,不好,媽媽我吐血了。”聽了我的叫喊聲,車上不少乘客都用眼光掃了我一眼,也許是這些叔叔阿姨見多識廣,根本沒有把我這個小屁孩掉牙之事放在眼裏。

這時,媽媽從包裏拿出溼餐巾紙,幫我擦着牙齒上的血,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的情況,笫一次看到流血的我,還是被掉牙帶來的疼,“整”成一個淚人。媽媽在車上不停地安慰我的情緒,她一邊和我說着話。一邊不時用眼光在車廂內搜尋着什麼,終於,媽媽從我吐出的一口“血”蘋果裏,找出我那顆“退休”的門牙,媽媽用餐巾紙把這顆牙包起來放進口袋裏。

其實,我這顆門牙早幾天就己經發“脾氣”了,不好好踏踏實實“工作”,整天邁着搖搖晃晃“步伐”吵着要“下崗”。我根本沒有理睬這顆“病牙”,可它對我卻是不依不撓,似乎跟我有仇一樣,不停的踩我,踢我的牙齒,疼得我捂牙直叫,這時,我才真正理解到“牙疼不是病,疼起直要命”的含義。從此,我每天跟盼星星,盼月亮似的希望我的蟲牙快點掉,早日脫離“苦海”,沒想到是我平時最喜歡吃的蘋果‘挺身而出’,幫我把“病牙”給“剷除”,雖然蘋果幫我“報仇”了,但我仍然不能原諒“病牙,是它讓我白白流了很多血。

回到家裏,我捂着受傷的嘴躺在沙發上休息,媽媽走到牀前,從牀下拿出一個小盒子,把我的掉的牙放進盒子裏。我迷惑的問媽媽:“爲什麼要把牙放進盒子裏?”媽媽有些不好意思的說:聽老年人說,孩子第一個乳牙掉了以後,要把牙齒收藏好,人換牙後,牙齒就會長得整齊好看。”嘿嘿,沒想到媽媽還挺迷信的。

如今,我的乳牙已全部退休,家裏那隻盒子還裝我掉過的乳牙,這些乳牙不就是我長大的標誌嗎?

2021年安徽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七

白落梅曾寫道:“那小小的瓷碟裏,竟品出了海的包容,天的曠遠,地的遼闊。嘗難盡的是食物千味,吃不完的是人生百態。”中華食文化源遠流長,千百年來一句“民以食爲天”竟令無數文人客、權貴寵臣、普通百姓竟折腰,不妨夾起一雙木筷,從胃開始,讀懂中華。

古來便有七俗:“柴米油鹽醬醋茶。”從原始人的“茹毛飲血”到如今“蒸煮炒燜燉”,火的使用,讓中國人的餐桌走向多元。而這,恰好體現了古人們的創新精神。倘若沒有創新思維,又怎會有火苗的出現?又怎會有火種的保留?“食色,性也。”儒家先哲早已道出國人性格真諦。

食物承載的還有人們的性情。廣東人好喝湯,正如廣東人的性格,溫潤謙和;四川人愛吃辣,也恰體現了川妹子、川哥哥們的好爽直率;京城烤鴨色澤金黃,製作講究,不正是京城“老炮兒”們謹慎機智的表現嗎?凡此種。種,不一而足。酸甜苦辣鹹,五味全。五味構成一桌滿漢全席,菜式多樣,人也多樣,中國人就是如此多元。

食物上多依附的不乏中華傳統。元旦吃餃子,元宵吃湯圓,端午吃糉子??食物們的名稱由於諧音也被用來傳遞美好願景——年年有“魚”,湯“圓”團圓??這些都體現了先人們卓越的智慧以及虔誠的美好祝願。

然而,正如《月亮與六便士》所言:“任何硬幣都有正反面。”在食品行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其背後透露出的一些弊端也引發了人們的恐慌。不知從何時起,三鹿奶粉開始代替了三聚氰胺,紅心鴨蛋成爲了蘇丹紅漿液的代名詞,蝦不只是蝦,而是注膠蝦??漸漸地,人們談“食”色變,浮雲蔽目,食物難辨好惡,這正折射出今日中國個別商家眼裏唯利是圖,罔顧他人安全,實在是“利慾催人萬火牛”,悲哉!

所幸中華民族沒有放棄抵抗。食品監管力度的加大、有關法律的出臺、執法程序的嚴格??均在扼殺着不良商家的壞念頭。最終,蔽目浮雲將被吹薄,也不再會因爲“不見長安”而發愁了。

裝盛中華美食的瓷碗,素胚勾勒出細緻紋路,碗身描繪豔麗的花,這是中華民族千年手藝傳承,歷史沉澱;夾食中華美食所用木筷,竹香仍溢,挺直堅韌,恰如中華民族性格剛直正義,不阿不諛。

中華美食折射的,除了文化還有人性;烹飪方式的改進始發於人們的創新思維,源起於人民精益求精的追求;“縱有安全小隱患,重典治理安人心”更是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責任心之強大。捧起一碗,執起一筷,於色香味俱全的中華美食中,歆享中國特色中國味吧!

2021安徽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八

我們常認爲語文就是語言文學,但是在幾年之前,語文叫做國文。國文,就是國家的文學,一國的語言。由此可得,語文關係到一個國家。

對於學生來說,日常的學習可以大致分爲2個部分。在學校聽老師講和自學。當然在一天之中,學校學習的時間所佔比重是極大的。一方面是因爲時間的安排,另外一方面,就是學校學習有諸多的好處。比如說有難題可以直接向老師請求討教,這樣解決問題是最方便快捷的。所以對於我來說,在學校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課堂中,全身心地融入課堂是首要做的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爲課堂一分鐘的時間可以頂的過在課下是許多題。

課間休息的時間,也不單單是用來玩耍的,其實我們可以節省這些時間,去向老師請教一些問題,不懂的不會的問題,在這個時間去請教老師,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自學是我們學習中另一個重要部分。單單從字面上來看,自學只是自己學習,但是若要仔細推敲,自學可不能盲目。其實自學不是自己學習,在自學中當然可以向其他人去討教,取長補短。

有許多人片面的以爲語文就是古詩詞,然而並不是這樣的,語文,博大精深。就單從中華民族上下幾千年來看文化,所能學習到的自然不少。語文,就是截取,這些古人的文化再加上現代人的思想,所創建出來的一種文學。

安徽省大學聯考語文作文 篇九

小草,雖平凡卻富有頑強的生命力。小草,雖不起眼,但它頑強的生命力打動了所有人。

凜冽的寒風把可怕的冬天請來了,小草的身軀被寒風吹萎縮了,但它的根部卻深深鑽進了泥土。

冰雪剛剛融化,小草象一羣活潑可愛 的孩子,從大地母親的懷抱裏探出了一個個嫩綠的小腦袋,那麼細弱,那麼嬌小,但它們不畏嚴寒,迎着春風跳起了歡樂的舞蹈。

夏姑娘踏着輕盈的腳步走來了。充足的陽光,肥沃的泥土,晶瑩的雨 露,使小草們有了精神,有了舒適的環境,它們漸漸從嫩綠色轉變成了深綠色,原來它們長大了,變的更加顯眼。

葉子黃了,一片一片掉落下來。秋天來了。預示着寒冷的冬天即將來到。小草們沒有了充足的陽光,漸漸枯黃了。但小草好象並不屈服,它把根愈扎愈深了,它彷彿在說:我不怕,我不會低頭!我看着這些頑強的小草,想起了一首歌:沒有花兒香,沒有樹兒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

四季輪迴,小草不管在哪個季節,都不屈服。想想看,現實生活 中有誰象小草那樣頑強的人呢?

春天到了,小草探出頭來。原野裏,碧綠的小草密密地生長在一起,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正像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詠贊小草的一首詩: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我愛小草,愛它頑強的生命力。小草,它不用任何人澆水、施肥,只要一把黃土,一束陽光就能茁壯成長。北京到處都是街心花園。我家街心花園裏有一塊草坪,草坪上長着碧綠的小草。春天,冰雪剛剛融化,許許多多嬌貴的花還躲在溫室裏,不敢走出來。小草挺胸擡頭,舒展黃綠的手臂,這羣“綠衣小天使”第一個給人們帶來信息――春天來了。

我愛小草,愛它堅強的性格,敢於和暴風雨挑戰。盛夏,勁風過後,豆大的雨點橫飛直落,打得小草東倒西歪、彎腰折背。但是,過不了多久,它又會重新挺直腰板。小草是多麼堅強啊!

我愛小草,愛它們平凡、樸實、無私奉獻的品格。那千千萬萬勞動者,那多麼像這遍及天涯海角的小草,用自己平凡的勞動創造美好的生活,爲祖國這個大花園增光添彩!

2021安徽大學聯考語文作文真題 篇十

中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五千年悠久綿長的歷史長河淘洗了不盡的文化遺產。北京的長城故宮,西安的秦陵兵馬俑,江浙的同裏,烏鎮自不必說,即便是開埠百年的上海,外灘的萬國建築,城隍老街的弄堂石路,哪一樣不是上海歷史的見證,文化的足跡要讓世界瞭解中國,我們就必須先了解自己,繼承中國的文化,保護身邊的文化遺蹟,記得央視的《實話實說》曾就一棵千年古榕該不該砍作過討論,人們都從實用主義出發認爲不能,惟獨樑從誡先生說了一句:想一想吧,它出生於李白,杜甫的年代啊。這句惟一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待千年古榕的話不禁令人深思。馮驥才先生近日也說,沒有心思寫小說,當里弄,衚衕被“羅馬花園”“澳洲別墅”吞沒時,他竟投身城市文物拯救,還使天津的枯衣街得以保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國的文化復興便在這點滴之間。

同時,我們的眼光也要放遠,西方文明同樣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我們也應傳承。歌劇與京劇,盧浮宮與頤和園等等,它們的地位是一樣的。在全球化的進程中,文化必然向多元化發展,在承認不同時,更需強調一個“和”字,一個現代人要了解各地文化,進而尊重他人的文化,使筷子的與握刀叉的互相尊重欣賞,纔是全人類的幸福。

當然,傳承人類的文化遺產離不開人們的慎視,取其精華,剔其糟粕,中國封建傳統中的三綱五常,忠君思想,西方的唯心,君國,霸權作爲人類文化思想遺產的一方面是要不得的。時代在發展,一味抱着文化遺產終無所成,正如魯迅先生說的:不生育不流產而等待一個英偉的“寧馨兒”終是不可得的。對待全人類的文化遺產,我們仍需要創新,事實上文化傳承的過程本身就是創新的過程。我們繼承中華傳統文化時,必然受西方新思想的影響,新的文化便在我們手中誕生,歷史是發展的,終有一天我們創造的也會成爲未來的文化遺產,要讓後人看到不斷豐富的文化,我們不創新,更待何人。

我們必須明確今天我們保護人類的文化遺產,傳承文化是以現實與未來爲目的的,過分脫離時代的文化終會被淘汰,滿口“之乎者也”,不知網絡,納米,藍牙的老先生只能生活在回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