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2023年全國新大學聯考卷一作文多篇

2023年全國新大學聯考卷一作文多篇

大學聯考作文全國卷三 篇一

初學圍棋,須從本手開始,一招一式,深刻理解,棋力纔會提高,纔可能出現妙手。這是因爲,本手是基礎,妙手是創造,沒有基礎,一切創造當然只能成爲“空中樓閣”。

其實,何止圍棋,人生何嘗不需下好“本手”。人生的“本手”是什麼?人生的“本手”就是習慣、品質、意志、學識等影響人生髮展的基礎因素,意義十分重大。爲此,孟母三遷,以學宮的揖讓進退之禮,爲童年孟軻鋪就一生仁義基石,使他最終成爲一代聖賢;岳母刺字,用精忠報國的希望和叮囑,讓少年岳飛揹負一世家國大義,使他最終成爲民族英雄。

下好“本手”,還是國家和社會處理事務的重要遵循。面對新冠病毒的肆虐,我們黨和國家果斷選擇下好“本手”——採取隔離、戴口罩等一系列防疫最基本舉措,短時間,疫情得到迅速遏制,中國由“抗擊疫情的主戰場”成爲“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而反觀有些西方發達國家,自以爲是,看不起防疫“本手”,一心尋求高招,結果只能“躺平”,眼睜睜看着病毒瘋狂蔓延,讓數以百萬計無辜生命被吞噬。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道德經》的這句名言再次提醒我們,下好本手至關重要。然而,我們是不是隻要下好本手就可以了呢?當然不是!沒有妙手,本手再好,棋者仍停留於初學;沒有“妙手”,“本手”再好,人生只能平庸,王安石筆下的仲永可謂“本手”了得,但結果怎麼樣?沒有“妙手”,“本手”再好,救世之策變爲昏招,試想,如果沒有疫苗接種、核酸檢測等一系列“妙手”,我們一直帶着口罩,與世隔絕,何以生存,國家如何發展?

由此可見,無論弈棋,做人,還是處事,需下好“本手”,更需成就“妙手”。“本手”是“妙手”的基礎和必由之路,離開“本手”追求“妙手”,難免下出“俗手”;“妙手”是“本手”的發展和創造,離開“妙手”追求“本手”,最終停留在初始狀態,難以前進一步。

陽明先生有言:“知而不行,是爲不知”。明白了“本手”和“妙手”的關係,在現實中,就要正確處理兩者關係。如何才能正確處理“本手”和“妙手”的關係呢?一方面,要立足“本手”,夯實基礎,築牢根本,不斷爲“妙手”蓄勢;另一方面,要積極追求“妙手”,攻堅克難,矢志創新,成就精彩,提升“本手”。

“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途上,還荊棘叢生,到處被“卡脖子”,我們青年學生,是祖國建設的生力軍,是民族復興的希望,讓我們增強自信,保持清醒,追求卓越,下好“本手”,成就“妙手”,一同向未來!

大學聯考作文全國卷三 篇二

無論學問、事業,莫不經歷這兩重境界。如果說練就本手,需要“爲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癡狂執着的話,那麼妙手偶得,則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不期而遇的驚喜。

其實不惟圍棋,技藝、學問、事業、人生何嘗不是如此?

游泳的“水性”,閱讀的“語感”,工匠的“手感”,樂人的“樂感”……這些妙手,無不來自單調刻苦的訓練,和“人間萬事出艱辛”的本手。

莊子筆下的庖丁,其“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絕技背後,是十九年、“所解數千牛”的紮實基本功;達芬奇驚世名畫蒙娜麗莎的微笑,其神韻或許從畫蛋練功中繪就;蘇軾的意到筆隨,常有神來之筆,其才情在“立志讀盡人間書”的苦讀中醞釀;錢鍾書的博學洽聞,妙語解頤,其器識早已在“橫掃清華讀書館”中涵養。而冬奧會上,天才少女谷愛凌凌空飛躍的驚鴻一瞥,敢於挑戰世界的轉體1420度的高難度妙手,其實從洛杉磯凌晨五點半的反覆訓練中練就。

守拙以守正,苦練基本功,練就本手;創新兼創意,熟能生巧,才能妙手偶得。

本手和妙手,如辯證法中守正和創新,如書法中的臨帖和破帖,如舞臺上的“臺下十年功,臺上三分鐘”,如爲文的“勤於讀書,易於作文”,如學問的“厚積才能薄發”。本手和妙手,亦如靜水和瀑布的關係:靜水深流,默默蘊蓄水位,然後縱身一躍,方成爲凌空飛瀉的壯觀瀑布。

循序漸進,拾級而上,登堂入室……大道至簡,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忽略了這些不易之道。

嚴歌苓說“我們都想着拯救世界,卻忘了幫媽媽洗碗”。我們不屑於久久爲功的基本功,我們往往浮躁功利,不惜“背繩墨以工巧”,志大心高而又疏於深厚的基本功,又怎能行穩致遠?

這讓我想起了威斯敏斯特教堂無人墓碑上那段震驚世人的懺悔文字: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的想像力沒有任何侷限,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只到暮年,我才突然意識到:如果起初我只改變自己,接着我就可以改變我的家人;然後,我也許就能改變我的國家,也許我連整個世界都可以改變。

這段真誠的醒悟,或許道盡了大多數人的人生體驗的“通感”,如一柄利劍,刺痛了我們每一個人;如一顆巨大的苦膽,需要我們時時去苦嘗明志。我們往往不屑於平淡無奇的本手,覺得凡拙平庸;人人都想做萬里挑一的妙手,結果最後只能淪爲俗手,用敗筆塗鴉不堪卒讀的人生。

倘若如果我們一開始,就選擇做踏踏實實做本手,登高自卑,行遠自邇,“其進愈深,而其見愈奇”,功夫到處,靈犀一點,或許會不期而遇的成爲妙手,人生或許又是一番光景。就像那些功勳、英雄,他們永遠立足本職工作,絕不見異思遷,甘做“隱姓埋名人”,卻幹成了“驚天動地事”。

一粒棋子喻人生,方寸棋局有乾坤。

但願我們執好人生的棋子,以守正守拙爲正道,練就出本手;以創新出巧爲蹊徑,幻化出妙手,經營好出彩人生。

全國新大學聯考卷一作文 篇三

寂靜的夜,滿天的星。我獨自躺在牀上,輾轉難眠。我到底要不要告訴老師呢?

時間倒流回考試前的那天晚上,媽媽告訴我,如果這次考試取得第一名,就給我買最喜歡的作家剛出的那本暢銷小說。天知道,那本小說我期待了多久。我也不知道那晚我複習了多久,直到感覺所有的知識點都裝進了大腦,我纔信心百倍地懷着期望入夢。

功夫不負有人心,第二天的考試我竟真的如願以償當上了全班第一!平復激動的心情後,我借來與我僅差兩分的第二名同學的試卷,校對錯題。看着看着,我的身子一下子挺直了。有一道選擇題,我和那位同學的答案不一致,但老師卻都給我們打了對鉤。誰錯了?我忙用雙手捂住卷子,警惕地左右看了看,見同學們都在低頭閱卷,便小心翼翼地抽出參考答案。猶如一道晴天霹靂,錯的是我!而那道題,分值三分。我的心不禁砰砰狂跳了起來,手似乎也在顫抖。

那本小說是暢銷書,有無數像我一樣的書粉都在翹首以盼,如果不立即拿下,一週之內肯定下架。不行,我必須得拿到那本小說。我手心沁着汗,做賊一般低垂着頭,用餘光掃視着周圍的同學,見沒人注意到我,我迅速把答案塗改成了正確答案後,才若無其事地把試卷交還給同學,還給他送去一個感謝的微笑。我想我那個微笑一定糟糕透了。要不然,他看我的眼神怎麼怪怪的呢?

老師開始講題。“這道題是本次試卷最難的一道選擇題。”老師說着,眼睛好像往我這邊掃了一眼,我迅速垂下頭,迴避着老師的眼神。難道老師是故意考驗我?故意把那道題給我改錯的?不會的,老師哪有那閒心,一定不是這樣,老師肯定是無意中掃視到我這裏而已。我心中安慰着自己,可是耳邊卻像有無數個聲音在說:“你不是第一名,你是第二名。”我使勁搖了搖頭,我知道這是心裏作祟,沒人知道,沒人知道的!

寂靜的夜,滿天的星。我獨自躺在牀上,那張試卷緊緊攥在我的手中,“這道題是本次試卷最難的一道選擇題。”老師的話音迴盪在我的耳邊。我又想起我最喜歡的那個作家說過的一句話:你的每一個看似無意的選擇,都會決定你成爲什麼樣的人。我想,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全國新大學聯考卷一作文 篇四

一個剛滿週歲、牙牙學語的孩子被放在桌上,離他兩尺左右,擺有紙、筆、算盤、糖果、玩具以及人民幣,孩子一會兒抓筆,放下,一會兒抓起算盤,又放下,再一會兒,抓起那張人民幣,又放下,最後抓起的是那顆糖果······圍觀的人們哈哈大笑······

大人們不應該笑,童蒙之初的孩子,很難按照成年人的意願做出選擇。選擇應該是一種成長,是一種心智的逐漸成熟,一種自我的覺醒與認知。

人的一生充滿了選擇。我們不能選擇出生,卻能選擇今天的活法,因爲今天的選擇,往往意味着明天的未來。人們往往用路來比喻人生,一條路有一條路的走法,也有一條路的風景,有一條路的結果。選擇什麼的路,往往決定着什麼樣的終點與歸宿。

100年前的一個秋天,重慶朝天門,天氣異常悶熱。一個教師模樣的年輕人上了岸,走進大田灣體育場附近——當時的巴縣中學大門。他是當時的四川、重慶的黨團負責人,川東師範學校畢業生童庸生。他要傳達中央會議精神,與重慶的楊闇公等人一起召開專題會議,討論重慶地區的青年團組織如何改組,討論哪些同志轉爲中國共產黨黨員······

這是一羣平均年齡和我們相仿][,大多十八,九歲、二十來歲的青年,在那個黑雲壓城、佈滿恐怖氣息的時代,他們將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做出了自己的選擇:爲了信仰,爲了千瘡百孔的國家明天的美好,爲了這個被稱爲“東亞病夫”的民族崛起的未來,也爲了餓殍遍地的人間早日變成幸福的花園,他們捨棄了高官厚祿、安逸與自由,甚至捨棄並背叛了自己的家庭,選擇了“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的危險事業。

所以,選擇首先意味着一種信仰,一種“小我”到“大我”的昇華,意味着對一條道路終點的美好向往。這羣人中的楊闇公,在1927年的“331”慘案後,前往武漢中央彙報途中因叛徒出賣而被鋪,被反動派“斷手、斷足、挖雙眼、補三槍”,鮮血浸透了浮圖關下——今天的網紅景點“輕軌穿樓”那一大片土地。

楊闇公們義無反顧的選擇,爲後人鋪開了一條“開往春天的列車”那繁花似錦的景觀帶。所以,每次坐着輕軌2號線,經過浮圖關,我總要深情地往山上凝視一會兒。我想對烈士說:英雄,如你所願,如今國泰民安。

和平年代,我們很難再次面臨生與死、黑暗與光明的艱難選擇。然而,該安於現狀“躺平”,還是依然“奮起”追夢,依然是我們必須做出的回答。有個哲人說得好:“今天,你在哪裏?幹什麼?和誰在一起,甚至讀什麼書,往往決定你五年後的命運!”是的,我們必須做出選擇,選擇從今天出發,才能創造明天的美好!

就在幾天前的端午節假期,我收看了神舟十四號飛船發射升空的全過程直播。短短十餘年間,神舟系列已經到達“十四”號,我們的科學家無愧於“厲害了,我的國”的驚歎。可很難有人知道,那些科學家們選擇了多少個寂寞清冷的夜晚,面對數不清的程序、密碼做出一次次失敗的演算。“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就是他們做出的選擇和可以預料到的現實。

我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新中國成立之初,他就決定放棄美國最優厚的待遇和優渥的研究條件,被無理軟禁五年而報國初心不改,堅持回到了祖國,最終,讓羅布泊沙漠升起的“蘑菇雲”震驚世界!

就在重慶北碚的東陽街道,有個復旦大學遺址,那裏也是復旦大學遷回上海後創辦的私立相輝學院舊址。1949年秋天,抗戰時期曾在重慶度過近10年青少年時光的袁隆平,不顧母親的反對,志願學農,選擇逆流而上,考到相輝學院農學系,而後成就了“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傳奇。

所以,選擇有時候就意味着逆行,意味着放棄,意味着鬥爭。袁隆平在攻克雜交水稻難關過程中,也充滿了“逆行”甚至“反叛”。他敢於懷疑權威,放棄當時流行的蘇聯“米丘林”學說,轉而回到遺傳分子學說,終於靠着“一棵野稗子”找到雜交水稻育種的密碼。“一粒種子改變了世界”,袁老的不斷創新,讓種子“芯片”掌握在自己手中,“讓咱們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的手上。”

同樣,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敦煌的女兒”樊錦詩選擇堅守敦煌半個多世紀,在彌天黃沙中守護敦煌,守護中華傳統文脈。這樣的選擇,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堅守,在物慾橫流的時代,更不容易。敦煌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但歸根到底是中國的,是中華文明獻給世界聞名的瑰寶,這時的選擇,是一種偉大的情懷,一種理想主義者的沉默情懷。

所以,選擇堅守,也就是選擇了創造,選擇了認同。就像那位攝影家說的

“真正屬於我們的東西,是民族的,血脈的,永不過時”。樊錦詩之所以堅守敦煌,就是要把敦煌變成一所中華文化大學校,讓孩子們從這裏認識中華民族與中國文化。敦煌永恆,而中國永恆。

選擇,在今天做出,在明天得到證明。童庸生、楊闇公的選擇,錢學森、袁隆平、樊錦詩的選擇,莫不如此:心有所信,方能行遠。

青年選擇時代,時代也在選擇青年。面對未來,選擇創造,今天的創造,就意味着明天的收穫。這時前輩給我的啓示。

當然,選擇同樣也是難的,因爲我們往往會面臨很多選擇而無所適從,面臨很多誘惑而心浮氣躁,面臨很過失敗而動搖信心。況且,未來的不確定因素也確實是一種客觀存在。也許有人會說,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爲他們的機遇好,是因爲這個社會充滿了各種“內卷”。還是列寧說得好:“機遇屬於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選擇也不是盲目的跟風,人云亦云,需要一種科學的態度,而創造則是選擇的內在特質。創造就是創新,創新是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之魂。創造決定着選擇的品質,高質量的選擇,高質量的創造,才能迎來高質量的未來。

一粒種子,不能憑空成長,需要土壤、陽光和水,才能發芽,拔節,抽穗,開花,結果。袁隆平院士說得好“人要像一粒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青年,就是一個國家民族未來的種子,要做一粒好種子,一粒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好種子。

環視當今世界,我們應該感恩生在這個和平美好的國度。擁抱時代,就把自己的選擇和國家民族的復興大業融爲一體,這不是大話,更不是空話,而是發自內心的良知。因爲這是我們的家園,更是我們——一粒種子必須的陽光、土壤和空氣、水分。今天,我們選擇奮鬥,胸懷國之大者,明天就一定能夠鮮花盛開。

如果此刻,帶着這樣的心智,讓我夢迴童年,回到那個親人們圍着的抓週現場,我該抓起什麼呢?

無需回答,但我一定能夠清晰地看到母親的微笑,就像田野裏芬芳的花朵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