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清明節敘事作文【多篇】

清明節敘事作文【多篇】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一

清明節說起請明節,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媽媽告訴我:“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一般,這天都是下雨的。

清明節還是一個祭祀祖先的節日,人們會買些東西去上墳,祭奠死去的人”。在媽媽的述說中,我多多少少對清明節有個瞭解。

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燕子飛到南方,有再飛來的時候。可是親愛的姥姥卻再也不回來了。今年的清明節一如往年,細雨紛紛。爸爸買了許多供品去上墳,祭奠已故的姥姥,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更加思念姥姥。長白山管委會池北區第一國小二年三班:郭曜碩指導教師:劉貴玉

清明節敘事作文 篇二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天公作美,今天是晴天,但是缺少了往常的喧鬧。金色的油菜花靜靜地站在路邊,來往的車輛默默穿行。我們佩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把自己製作的小白花小心地系在自行車的車把上,便去掃墓了。

一路上,同學們一改往常的活潑與調皮,不約而同地緊跟長長的車隊,沒有話語,只有一種說不出的情感圍繞在我們左右。離目的地原本有二三十分鐘的路程,不知不覺中,我們便已到達。

革命英雄紀念碑聳立在天地之間。碑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金色的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顯得那麼莊嚴、肅穆。兩側的松柏挺拔、青翠,象徵着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後按要求站在墓碑腳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在鞭炮聲中,我們默哀了3分鐘。那一刻,我想了許許多多:革命烈士爲了國家的安定、民族的尊嚴和人民的幸福,拋頭顱、灑熱血,是他們用鮮血染紅了中華的遍地桃花,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繁榮的今天。歷史不會忘記你們,祖國不會忘記你們,我們更不會忘記你們。我們生活在無戰爭的時代,

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家鄉,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爲祖國增添光彩。

隨後,我們排好隊依次走上臺階,圍繞烈士碑走了一週,我行了個隊禮,雙手把自己製作的白花獻給了烈士,就在這一刻,我心裏默默在說:“安息吧,先烈們,祖國和人民永遠懷念你。”

讓我們靜靜地追思,深深地緬懷。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三

清明節《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祭品擺放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墓上培上新土,折幾支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敘事作文 篇四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跟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回老家掃墓。

爲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雞蛋,殺好雞,準備好行李。爲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成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那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那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跟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幾個似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我們再次回到那個灼熱的車裏,開始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半天,我們來到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似凝住。整個世界似燒透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爲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雜草,爸爸跟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跟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負責燒香。

一切都搞好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都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都滅完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摘幾串香蕉我們回家。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回家的途中,因爲一天的祭祖,我們都累,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夢鄉。

清明節敘事作文 篇五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所以我們每年在這一天要回老家掃墓。

爲了迎接這天的到來,奶奶也早早的蒸好了雞蛋,殺好了雞,準備好了行李。爲什麼要吃雞蛋呢?我問了奶奶,奶奶說:在掃墓時,我們要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上,象徵《脫殼》,已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皆出人投地。所以每年農曆三月九年級吃雞蛋就成了習俗。

在去掃墓的路上總有熱鬧的集市,大人們就會下車買鞭炮、冥錢、蠟燭、白酒、茶水。而我也會趁這時下車透透氣,路邊總會有各種美豔的鮮花,我也總會忍不住要摘花,我會拿這些花朵放在墓碑前。

呆在車上的時間是這麼漫長,空氣悶悶的。終於來到了老家的房子。我們會在這裏休息30分鐘,爺爺會上二樓看去年養的蜜蜂有沒有乖乖聽話,我和弟弟們總喜歡跟在爺爺後面湊熱鬧,弟弟被調皮的蜜蜂蜇了幾個似玉米粒大的包。

30分鐘過去了,我們再次回到這個灼熱的車裏,開始了我們這次掃墓之旅。在這車裏顛簸了半天,我們來到了老祖宗的墳前。一下車,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似凝住了。整個世界似燒透了的磚窯,使人喘不過氣來。但是就算天氣再怎麼惡劣我仍然不會放棄祭祖的。因爲我知道他們對我們的貢獻有多大,沒有他們以前的努力奮鬥,哪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來到山上,到處上滿了雜草,爸爸和叔叔們負責除草,嬸嬸和奶奶負責搞好貢品,爺爺負責擺放好鞭炮,而我們小孩子就負責燒香。

一切搞好了就開始祭拜,我手上抓着大把的香分給每個人,每人6根。每個人對這祖宗喃喃自語,而我則要祖宗保佑我考試順利。拜完後點炮了,爸爸叫我先帶弟弟們回到車上,怕鞭炮打到我們。而他們則離得遠遠的,用手捂着耳朵。等到炮聲全沒,我們還要等火滅完了才走。

掃完墓時,天已經黑了。摘了幾串香蕉我們就回家了。我們的掃墓之旅也完結了。回家的途中,因爲一天的祭祖,我們累了,在車上合上眼睛進入了夢鄉。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六

清明節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清明掃墓,也叫插清”,是一種傳統的習俗,也是我們緬懷親人的一種方式。大概是從多大起就和家人一起去插清”,我已經記不太清了,只記得那時我還很小,什麼都不懂,只是聽大人吩咐照着做罷了。不過今年的清明節不同以往,是這樣的。

爸爸媽媽把上墳的東西早就準備好了,一大早,我們就出發上山了。天藍藍的,飄着白雲,顯出一種不同於平日的柔美,路邊的小花自由而燦爛地開着,我此時的心情,和它一樣,輕鬆而又愉快。太陽升起來了,我們還在山道中穿行着,爸爸媽媽已經有些累了,但我卻沒感到一點兒疲憊,也許是坐在書桌前太久了的緣故吧。

有時,我還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詩句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媽媽有時候會說:看,這孩子。哪像是去上墳,倒像是去旅遊呢。”我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不知道走了多久,就到了我的公公、太太的墓前。兩座墓相隔不遠,小時候,我老記不清哪一座墓是公公的,哪一座是太太的。常常在公公的墓前磕頭上香,說的卻是要對太太說的話鬧了許多次笑話。現在,我又想起那些事來,卻怎麼也笑不出來了。爲他們掃墓這麼多年了,我卻從來沒見過他們,連他們什麼樣子都不知道。我隱隱約約地感到一種難受,又說不出來。

媽媽點燃蠟燭,開始燒紙錢,我在一邊幫着媽媽把紙錢一張一張投進火裏。媽媽,爲什麼要點蠟燭呢?”我禁不住問。孩子,黃泉路上沒有光明,黑暗着呢。我們要給公公太太把轉世的路照亮啊。”媽媽回答說。那爲什麼還要燒紙錢呢?難道它可以飛到天國嗎?”我追問道。紙錢能不能飛到天上去我不知道,”媽媽停了一下,用力撫摸着我的頭說,可是它能夠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呢。”感覺到媽媽說話的語氣有些異樣了,我一看,媽媽的眼圈都溼潤了,我也不好再問下去了。

紙錢燒得差不多了,爸爸在公公和太太的墳頭插上花束,點燃了鞭炮。驚天動地”的鞭炮聲響起來,一會兒就被這山裏的寂靜吞沒了,只有一縷縷青煙無聲地飄散着。爸爸媽媽恭恭敬敬地跪在墓碑前,給公公太太磕頭,我也學着他們的樣子,向公公太太磕頭致敬,我默默地念叨着,希望他們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想念。

回去的路上,我問爸爸:爸爸,公公太太是誰呢?我怎麼一次也沒見過呢?”爸爸說:公公太太就是你爺爺奶奶的父母呀,他們死去的時候,你還沒出生,怎麼能見到呢?”聽了這句話,我更想見到他們了,想看看他們長什麼樣子,想聽聽他們跟我說話,想告訴他們我小時候的傻事想着想着,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七

每到清明節,各家上墳總是男孩子和男人們的”專利”。女孩子只能陪母親節前節後忙點雜務。本地風俗忌諱女性上墳,以防沒有男丁傳後。只有當上一年有直系親屬故去時,女眷們方可去墓地祭奠。謂之“新節”,有的地方也叫“掃新墓”。清明節那天大清早,因爲要上墳,所以無論有多冷,父母也總要連哄帶勸地把弟弟從被窩裏拉出來,然後由父親用自行車載着他去上墳。弟弟自三歲以後年年都要去上墳,而我和妹妹即使鬧着要去,也不會允許的。

每年清明節的前幾天,母親都會發一大盆白麪,然後蒸上供上墳用的饅頭和一些花饃,如蛇盤盤、燕娃娃,還有大燕子背小燕子,似乎還有燕子背蛇,或是蛇盤盤上落着一隻燕子。發好的白麪,經過母親一遍又一遍的搋麪,搭鹼面和麪粉,終於不再粘手了,這面便好了,便可以捏製一些造型了。

母親親自洗乾淨梳頭用的梳子,拿來剪刀和事先準備好的高粱粒和一些黑豆。揉好的麪粉在母親手裏不斷地變化着,由短粗搓成細長,再由長而截短,由短而變長,由粗而變細,由細而逐漸演變成蛇盤或燕子的形狀。每當一個蛇盤做好,母親便指派我給它裝上兩隻黑豆作眼睛,而當一隻燕子成型之後,這活便移交給了妹妹。因爲我稍微年長,母親較爲放心我使用剪刀。在妹妹給燕子裝上兩隻高粱米的眼睛後,母親便允許我左手託着剛剛捏好的燕子,右手操作着剪刀,咔嚓咔嚓地給燕子剪出細細密密的略微外翹的羽翼,從腦後一直到背上。

高興之餘,母親總會有意的安排給蛇盤配上一隻嬌小的燕子,安置在蛇頭的後面,或者乾脆讓它落在蛇盤的正中。這是給未成家的叔叔和年幼的弟弟準備的。另外,母親還會有意捏出一大一小兩隻燕子,將小燕子安置在大燕子的背上,大燕子是我,小燕子便是妹妹,我永遠得護着妹妹。後來,母親還會做出燕子背上小蛇盤的造型,以盼望我們姐妹都能找到好夫婿。

準備上供的面饃和蛇盤之外,母親依舊要準備一些柔韌性較好的白色蒲紙,折來折去,大概是四折或者八折,裁開再摺好,然後開始剪,“嗖嗖嗖”,幾剪子下去,便是一個不斷頭的紙串。然後細心按層分開,再用一截高粱稈從杆頭劈開個縫兒將它夾了,再用一紅紙條在半腰粘上一圈。這個墳頭上要插的紙吊吊(俗語也叫“旗旗”)便做好了。家裏人能說的上來的祖宗的墳頭上都要插上一個。

清明節前後三天,小孩子和體弱的人是不允許亂跑的,說是怕惹上什麼不乾淨。就是住孃家的媳婦也要提前回到婆家的。聽一個我們叫姑姑的老街坊說,她家四姑生完孩子後住孃家,趕上清明,婆家派人來接。回家途中,遇上了合葬的,挖了坑,還沒安放好棺材。趕車人看到了,下車給撒了一泡尿。

可車上抱孩子的不知道外面的情況,趕車人也沒做提醒,趕車就回去了。結果,沒多久,她的四姑和孩子都病死了。在這個故事的迷信陰影籠罩下,我們在清明節是特遵守規矩的。母親總會在清明節前一兩天,就找好了煙盒裏的那層錫箔紙,或者金色,或者銀色,折成筆架的樣子。在我們脫衣睡覺之後,母親藉着油燈的微光或者五瓦的電燈泡的微黃的光芒,在衣角縫上一個“筆架”,以防身辟邪。

清明上過墳之後,那些花饃便可以吃了。大人們不挑不揀抓起一個便吃,而我們就不同了。最喜歡那燕背蛇或者蛇盤燕,那兩個雙燕就是我和妹妹的。這些個花饃,首先要佔着,不讓別人吃掉。而自己又只能左手託着一隻,用右手一根羽翼一根羽翼的撕着去吃,彷彿是品嚐什麼人間美食似的。

不知道是什麼講究,母親每個清明節後都會回孃家去的,而且每次回來,外祖母都會讓母親帶回幾隻彎彎的面捏的胖蟲子。

後來,外祖父走了,又隔了幾年,外祖母走了,母親不再清明後回孃家了。我們再也收不到外祖母送給我們的面蟲子了。再後來,母親也因病故去了,那些正正經經過節的日子便一去不復返了。

母親走後,按照當地風俗,新節就在清明當天,我第一次以老大姐的身份帶着弟弟妹妹,在叔父及衆親友的陪同下,前往墳地,哭祭母親。我們孃家村裏是集體墳地,儘管去得較早,儘管集體墳地的四周都修有寬闊的道路,但依然是二三裏地以外就靠右停滿了車輛,拉有各種紙紮祭品的車輛只能行行緩緩、緩緩行行。

最後,我們只好將供品集中在一輛小三輪車上,大家手提紙紮,步行前往墳前。看看周圍的人,重孝子全身白孝衣,親戚或者帶頂白孝帽,或者胳膊上戴上一個白布圈,或者乾脆就在釦眼裏系根細細小小的白布條。總之,來到這兒的都是死者的家屬或近親。穿過長長的車隊,越過春澆的溝渠,我們來到母親的墳前。母親的姐妹們一進墓地就各自蹲在墓旁,哭起了可憐的母親。其他人幫忙擺放好各家帶來的祭品,點燃並插穩蠟燭之後,叔叔帶領弟弟上香、燒紙、奠酒、叩頭,然後一陣哭喊,各色人等都以各種身份哭叫着母親。

女客們守在母親的墓的四周,叫着“三姐”,喊着“三妹”,淚流滿面,一手搨着墓,一手卻捻着黃土,哭天抹淚的,攙都攙扶不起來。我攙扶她們,結果自己好不容易纔收住的眼淚,全被她們給勾了出來。哭吧!我不能剝奪她們姐妹這麼近距離的交流,雖然陰陽兩相隔。直到我表姐她們硬把我們一個一個拽起來,直到各種紙紮點燃後的火苗洶涌地撲過來,我們才逃跑似的,繞到墓後轉出來。

各家帶來的金山銀山、搖錢樹、聚寶盆以及紙幡等,頃刻之間,化爲了灰燼。母親似乎擁有了生前想也不敢想的各種家財,包括別墅、洋車、私家飛機,甚或能打陰陽電話的手機以及各種見過或者沒見過的家用電器等。我可憐的母親孤零零的躺在這兒,她或許毫無知覺,可我們卻還念着她生前的各種的好,痛哭流涕,懷念着她。不捨的回望着她的墳頭。

是啊,清明節,除了正常的上墳不準允女孩子參加外,我也參加過爺爺奶奶外祖父外祖母好幾個人的新節,但心情最沉重最不捨最無畏最難忘的當數母親的新節。母子情是天下最偉大的情感。

如今這個時代,好些個傳統漸漸地發生了改變,由繁變簡,由有到無。我們農村人的生活也變得簡單了,需要什麼,小賣鋪超市就會賣什麼。節前,買上一二斤黑豆芽、幾隻蛇盤燕子、三五個二踢腳、香臘紙品,把男人和孩子早早叫醒打發他們去參加幾乎半村人蔘加的家祭去,便好了。再也不像小時候那麼隆重那麼有意思了。

清明節記事作文 篇八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是人們祭奠祖先,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

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人們帶上清明果`紙錢。.。.。.上山掃墓。

在清明節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都插上柳樹枝,告訴人們清明節到了。最有趣的要數吃雞蛋和剪頭髮了。

清明節那天一定要吃雞蛋,雞蛋裏面還要放點蔥。因爲蔥和聰是同音字,所以雞蛋裏放點蔥人們叫"聰蛋"也就是聰明蛋了。還有就是清明節那天一定要剪頭髮,剪了頭髮會變聰明起來,所以人們稱"聰明頭"。你說奇怪不奇怪。

這就是我們那裏的清明節,我愛這已有2500年的歷史和獨一無二的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