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個人文檔 > 學生作文

路在遠方作文多篇

路在遠方作文多篇

路在遠方作文 篇一

遠方,對我們不僅僅是風光美景,人文歷史,更多的是一種夢幻,一種精神的歸宿,一種看不見的靈魂裏涌動着的希望。

“遠方”並不是真的很遠,只要靠我們的努力,就一定能夠達到。記得又一次,當時是我四年級的時候,我的成績還是一般般,分數也只不過如此。在一次考試中,我由於發揮不當,結果成績十分不理想,心中十分的傷心。當再一次聽到老師說要家長簽名時,我那脆弱的心都要碎了。

我十分後悔自己會考出這樣的成績。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地消逝着。回家後,我無奈地向父母坦白了一切。當時他們並沒有說太多,只是告訴我“路在腳下,遠方是成功的彼岸,只有努力,才能到達遠方。”

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遠方是什麼,只是被父母說過後,心裏纔有了些頭緒。直到六年級時,再一次考差成績的我終於領悟了這句話:遠方,一個神祕的地方,只有努力過的人才能到達,享受它的快樂。

沒錯,遠方,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它是神祕的代名詞,是我們每個人前進的目標,它督促着我們向前。

在生活中,人們總是盼望着遠方,不過我們不僅要盼望遠方,更要爲了抵達遠方而努力奮鬥下去。

現在的我,知道“遠方”並不是一個夢幻而遙遠的地方,它是我們動力的源泉。我們心中都有一個“遠方”,我們不能空想,因爲不通過努力,“遠方”是不會成爲我們的腳下石的。

爲了“遠方”,我們只有一個方法,就是奮鬥,從現在開始奮鬥,要比別人更快,等待着就是在浪費時間,等來的可能是失敗,所以我們要努力爭取,爭取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才能使“遠方”變得不遠。

路,在遠方,讓我們邁開輕盈的步伐,向着自己的“遠方”不斷努力,不斷奮鬥吧!

路在遠方作文 篇二

尋夢?

撐一支長篙;

長風破浪,

勇往前行。

人生道路上,處處暗藏着失敗與痛苦。所以常常需要給自己一個趔趄,讓自己看清腳下的路,這樣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出自己的未來。快樂也好,痛苦也罷。沒有經歷過,怎麼算來過着世上呢?於是我執着地堅持着自己的夢想。也許春天開的花,並非所有的都能結果,但如果因害怕凋落而緊閉花蕾,那麼秋天到時,便只剩有孤枝敗葉了。

滿足和空虛只有一線之隔,只要你時時記得,爲自己打開一扇窗。

讓失敗開花,成爲最美的風景,唯一的方法就是振作起來,繼續努力。

青春總是有得有失,有成功有失敗。但是能讓人擁有一生都無法忘記的回憶,能讓生命享受到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到的特殊旅程,失去幾年青春又算得了什麼呢?

從前我總認爲,人活着當如煙花,一生奔走只爲一瞬的綻放。在那一刻,爲這個世界,予盡所有的光熱。但隨着時光的流逝,我才慢慢體會到:“人生就像一棵樹。寒冬前的落葉並不意味着一棵樹生命的結束,而意味着另一年的春天將要迎接更加燦爛的陽光;意味着生命的又一次勃發;意味着堅強的迎接更加痛快的人生挑戰。”

生命猶如一葉風帆,痛苦則是鼓盪風帆的力,風力愈強勁,命運之舟駛得愈快捷。所以,千萬不要畏懼痛苦,勇敢地去品嚐痛苦的滋味,用暫時的痛苦去換取永恆的幸福。

看着窗外的雨滴,我只是沉思,完美與奉獻,或許就是這樣達到及至的。

心就是一個翅膀,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自己的人生價值就有多大。如果一個人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給你整個天空,你也無法飛翔。打碎心中四壁的鐵錘則是善良。它盛開在心靈一隅,綻放千年的美麗;善良是露,它凝結與靈魂深處,漱洗浮世鉛華;善良是風,它拂過每個人火熱的內心,賜與他寧靜。

行走在夢想與現實的邊緣,不禁感觸萬千。對現實,我充滿憎恨。憎恨大學聯考制度;憎恨爲大學聯考而所揹負的包袱;憎恨那束縛自由發展的絆腳石。對夢想,我充滿期待和幻想。期待着成功的喜悅,幻想着失敗的悲傷。夢想,給了我拼搏的動力;現實,給了我展現的舞臺。夢想與現實的交織,則給了我抒寫人生的宣紙。

關於未來我總有周密的安排,

然而劇情總是被現實所篡改;

關於現在我總是彷徨又無奈,

任憑歲月黯然又憔悴地離開;

出乎一切的一切變蒼白,

出乎意料的一切變黯淡。

……

大學聯考的跫音已悄悄向我臨近,

繁雜的思緒已擾亂我的安寧。

尋夢的路,

千萬裏;

所以我一刻也不敢停滯,

怕碎了你,

也碎了我執着的追求!

路在遠方作文 篇三

海的那邊是山,山的那邊是遠方。沒有人路過的遠方,沒有盡頭的遠方。

十多年前,或是更久以前。大海邊有個遙望遠方的少年,潮水與浪花是他的靈魂,螺中的海風聚成他的呼喚:“遠方!遠方——”那神祕美麗的遠方,他未曾謀面的故鄉,他魂牽夢縈的故鄉。回答他的是大海的無言。

捕魚歸來的村裏人看他這樣,不禁咧開了嘴笑:“哪兒有什麼遠方,你娘又該罵你了。”他忽然出聲問:“如果沒有遠方,山的那邊是什麼?”

“山的那邊還是山。就像沙子下面還是沙子。”聲音漸漸遠了,散在海風中。他堅毅的肩胛隔斷了風;“有的,山的那邊海的那邊,總有遠方的。”那遠方的那邊呢?

在日復一日的遠望中他漸漸長大,疑問不眠不休地糾纏着他。他早把遠方裝進了心裏,終於在這個夜裏準備離去,推開門的霎那,他看了一眼母親熟睡的臉龐,幻化成大海的模樣將他包裹。

東方未明,他已經走到堤岸的盡頭,再過去就是海,再過去就是山,山過去就是遠方,啓明星照耀的遠方,陽光升起的遠方。身後有火把把微明的光逐漸如星火燎原,明亮了整座堤岸。尋來的有他的母親和鄉鄰。

母親大步走來,手裏的火光映出了他堅定的面容,明亮的。眼中只有心心念唸的遠方。母親哭了,這樣靜謐悠遠的夜裏響起了那聲聲泣血的哭訴,埋了多少年的愁怨,早逝的丈夫和獨自一人的艱辛,都在此刻爆發,淹沒了寥若星辰和海岸明火中。她最終撫了撫他的臉,平靜地說:“你走吧,我不攔你。不要像你的父親。”

他點點頭:“我會回來的。”

腳下的路與心裏的軌跡漸漸交匯,他把路和心都交給了遠方。

路在遠方作文 篇四

“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這句話正是我的老家,也就是我父親的故鄉——那處鄉間小路的寫照。驀然回首,那路卻在,燈火闌珊處。

“唉——”這是若干年前回鄉的人們口中發出的一聲聲嘆息,他們在嘆息什麼呢?奔波在大城市各個角落的人們,待回到家鄉才發現,原來家鄉的處境那樣悽苦——沒有發達的技術,沒有挺立的高樓,更沒有奔馳的汽車,有的只是人們口中的清新空氣。腳下踏着的路,不是瀝青鋪漫的寬廣的大道,而是坑坑窪窪的、極不規則的狹窄土路。最初不知是哪家大漢走得匆忙,踩壞了一路的小花小草,於是再下一位人來時,爲了不傷害其他無辜,便又順着那道足跡碾壓了過去,再之後的之後······便成爲了這條草木不生的鄉土路。

父親告訴我:“我小時候很是調皮,趁你爺爺奶奶不在就一人往外跑,那小路上小石頭啊、長樹枝啊什麼都有,我一不留神就會跌倒摔破了皮咧!”我低頭看了看腳下的一片土,伸出腳踢飛一顆小石子——的確是這樣,我穿着小皮鞋走路都是小心翼翼的,既怕弄髒了新鞋,又怕扭傷了腳。“不過也多虧了這條路,”父親接着唸叨:“你爺爺告訴我,外面城裏已經修起了磚頭路、水泥路,還有些大城市都有了公路,我的路不應該只限於此,我該去更遠更大的城市走走······”後面的話便不用說了,現在站在這條柏油馬路上的正是穿着體面、滿臉幸福的父親。

科技在發展,世界在進步。當年的父親心中遠方的路,對於今天的我來說卻是觸手可及的極平凡的一條公路,而如今的我卻又被父親給予“尋路”的使命。我曾覺得征程遙遠,小時候愛看《西遊記》,那時就認爲目標就像西天的道路那樣艱苦又漫長,但後來想想,也就只有那麼長而已,是的,只是長,只不過咬牙走過而已!後方的道路是屬於上一輩的道路,屬於我的,可以乘載我們這羣活潑又開朗的少年的路,還在遠方。

遠方的路有什麼呢?我不知道答案,但我知道,當十七世紀的人們踏上遠方之道時,“蒸汽時代”隨之來臨;當十八世紀的人們歷經一百年到達目的地時,他們進入了“電氣時代”;當十九世紀的人們不願停留在腳下之路時,他們開啓了“信息時代”的大門。在我沒到達遠方的道路時,我將滿懷期待與信心,奮鬥着——

我雖不知道遠方的路會是什麼樣子的,也不知道會在路上遇到怎樣的人、看到怎樣的風景,但是我清楚的意識到,道再長,也磨不滅我內心的堅定與信仰;路再艱,也阻不了我前進的步伐與嚮往!腳下的路只是臨時的歇腳點,我們不能停留,也無法停留,因爲真正會使人瀟灑而肆意的路還在遠方。就如同我在找尋遠方的道路一般,屬於二十一世紀、屬於國家未來的路也在遠方:我渴望在遠方的道路上看到宇宙飛船翱翔在太空,青山綠水映照着人們的。笑臉,全世界人民攜手同慶、共創輝煌!

不能停止、不能停止!無論是哪一方都要向遠處奔跑,因爲彼此都清楚——路在遠方,任重而道遠······

路在遠方作文 篇五

人說,背上行嚢,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應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在路上行走于山窮水復的流年間。

路上的萍水過客。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如若有緣相處,那更是不易,所以我們都應當懂得珍惜。可即使這樣,我們還是與很多緣分擦肩而過,不是不懂珍惜,而是有些緣分註定了長短,來時芳華燦爛,美好如初,去時杳無聲息,靜默退出,由不得人選擇,緣深緣淺,皆要以平常心對待。有時候走過熟悉的那條街,看到熟悉的招牌,眼前的畫面會驀然像放電影一樣,黑白的老電視上映出我們曾經的模樣,一切消失,空曠的街道上行客稀少。那些曾經的故事,我們的美好,縱仍挽不回這芳華,也是真正存在於我們的記憶裏的,並慰藉我們的'餘生。這讓我想起白落梅先生的一段話:“終於明白,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那些邀約同行的人,一起走過美好的花季,也終將會在某個渡口離散,那時紅塵陌上,只一個人的獨世清歡。”

年輕的我們不懂得何謂相忘於江湖,不懂得遷徙意味着和過往的時光決別,任夜晚的燈光拉長我們孤單的影子。

路上的小鎮驛站。每個人的人生都是旅程,只是所走的路徑不同,所選擇的方向也不同,但每個人的心裏,都會有那麼一個地方,是牽掛,是信念。三毛喜歡流浪,喜歡漂泊,也許在她短暫的生命中,停留最長的是沙漠,是異國他鄉,可我從她的字裏行間也讀出了對臺北的牽掛。三毛常喜歡和荷西一起吃從臺北寄過來的“雨”(粉絲),面對荷西的追問,她從不說這是什麼,只是獨自享受着這份溫馨,卻也藏不住對雙親的思念。年少時因愛情而離家出走,在外漂泊了半生。我想三毛一定明白沙漠只是她人生路上的小站,家纔是她永遠的港灣,無論她在外飛多久,累了總有家的枝頭可供她棲息。同樣,多少年輕人也明白這個道理,背上行囊,去流浪四方,因爲他們知道,不論身在何方,心裏總有一個叫家的地方。

曾經有人描寫過一杯茶、一個人的世界,聽起來文藝美好,遺世獨立,可人卻是像蝶一樣活着,留給世人清新脫俗,未免對自己也太寂寞清苦了些。人還是該在路上,在路上,路是一個未知數,我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卻又發自骨子裏的渴望。人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時光裏做一些自己認爲有意義的事,讓人生不那麼空虛,而多一些圓滿。

看到那遠方的路了嗎,那裏有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