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村莊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村莊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農村調查報告 篇一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中國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教育,而且當今時代的競爭實質是人才的競爭,中國要走向世界必須培養優秀的人才,而“農民問題是中國的問題,中國的問題就是農民問題”,農村要可持續發展,必須有人才的支撐,農村要轉型,必須有農民思想、心態、人格的轉型,這使我們必須關注農村的教育事業。最近,我在我工作的地方建寧鄉作了一次關於農村教育的社會實踐調查,有很大的觸動。

一、事實調查

我主要在國小詢問了一些情況,在每個班發出四十張問卷,一半是向學生調查課程開設,教師上課情況,及自己對學校、對老師有何建議,一半是向家長調查孩子的作業、成長和發展、對孩子所在班級的教師和學校是否滿意、對當前國家的教育政策有何看法。發出240張問卷全部收回。然後又去了國中對八年級學生作了份問卷調查,我的同事們非常支持我的調查。我的問卷共發出了150張,收回有效問卷130張,調查了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學習方法,對學校的看法,對家長的看法,對現在教育的看法。

我在鄰居、親戚和我班學生家裏對鄉親們作了許多詢問,並和老師們作了一些探討,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發現了不少問題。

二、調查結果

1、國小的調查情況

從對問卷的統計來看85%的國小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上課積極,能夠自覺地獨立完成作業,10%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有時需在家長的督促下才做作業,5%的學生害怕學習,節假日總是不能完成作業。100%的學生認爲老師要求嚴格,90%的學生希望老師能按照課程表上課,尤其是體育和藝術,並且希望老師能夠多與同學們溝通。

家長認爲現在國家的政策非常好,孩子上學不用交一分錢,學校的辦學條件有了很大的變化,老師上課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對孩子的要求嚴格。20%的家長關心孩子的學習;70%的家長認爲教育是學校和老師的事,基本不看孩子做作業,只看最後的考試成績;10%的家長認爲學習不學習無所謂,沒有知識照樣能生活。

2、中學的調查情況

同學們對我的問卷作了非常認真的回答,從對問卷的統計來看,61%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9.5%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19.5%的學生害怕學習。而且,我在調查中還發現,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6%的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不高,其中大多數是男生。關於學習目的,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約一半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約五分之一的學生選擇就業,約三分之一的學生還沒有考慮。約三分之一的同學有考大學的的打算。而有務農打算的學生很少,不足十分之一。學習態度上,同學們還都比較認真,約三分之二的學生說能認真聽課,認真完成作業,但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學認爲老師講得不好或聽不懂老師的課。對老師的看法上,80%的同學認爲老師的講課方法古板,和同學們的交流不多。還有一些同學不理解九年義務教育,說沒有學完的必要。一半以上的同學覺得家長教育很不得當,只關注自己的成績。

許多鄉親認爲有了錢纔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可是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裏農活家務一大堆,自己常常忙得不可開交,很難再顧及孩子的教育和培養。而且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家長表示高中和大學高額的學費是他們更願意認孩子學習一點專業技能(比如電工,修車,焊工等)的重要原因。

三、問題與分析

(一)關於對學生的分析:

1、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對同學們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約三分之一的同學認爲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約一半的同學認爲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

2、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既興奮又陌生,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3、思想教育落後

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對未來感覺比較迷茫,學習目的不明確,與老師家長溝通不夠。

(二)關於對家長的分析:

1、只重視學生的文化成績而忽視思想道德建設。

他們衡量一個孩子往往只注重文化課的成績,總認爲文化成績一好能帶百好,這樣的關心,給孩子產生一種概念,學習成績絲毫不能馬虎,只要學習成績好就能受寵,家長也誤認爲,孩子只要學習成績好將來就能有出息,因而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擺不上位置,更談不到抓到點子上了。

2、家長思想道德行爲的誤導

目前,農村家庭教育中對未成人思想道德產生不良影響的現象很多:迷信鬼神,找地理先生看風水,,特別是農閒季節,有的家長有時還讓孩子“弄兩把”,缺乏孝敬意識,見利忘義等,都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很壞的影響。

(三)關於對老師和學校的分析:

1、專業教師不足

我們國小特別是在低年級和村小的學校普遍存在一個老師包班的情況,一個老師“包辦”所有科目。而且代課老師隊伍龐大。

2、教師素質普遍不高

正如我們幾個國小校長所言:村小的學校國中畢業生在教師隊伍中佔了絕大多數。而且他們長期生活、學習、工作在鄉村,信息閉塞,無法掌握先進的教學技術。又沒有高素質的後備教師隊伍。

四、解決辦法分析

1、制定合理標準,任用優秀教師人才。

根據農村國小教育現狀,制定嚴格的考試考覈辦法,吸引農村中具備國小教師資格的人員受聘,堅決清除不合格的在校代課教師,甚至是公辦教師,以打開被擠佔的編制空間。並且增加政策導向,使更多的優秀人才流向基層,爲農村教育注入新的血液。

2、優化教師隊伍,開足開全課程

按照國家課程要求,配備各科專職教師,嚴格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開足開全課程,尤其是農村的美育,以及地方課程的開發。

4、重視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

完善鄉規民約,純正家風、民風,把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納入鄉規民約,農民道德評議會把每個家庭未成年人監護人的思想道德、行爲習慣,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效果立項評議,並且及時反饋到每個家庭,一方面用高尚的道德規範每個監護人的言行,消除少數家庭教育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使未成年人無論是在學校,或是在家庭都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

五、總結

農村教育是個很大的問題,也是黨和政府一直關注解決的問題,我從自己身邊的事實出發,對周圍的農村教育有所瞭解,提出一點自己力所能及的措施。這次實踐活動我試圖從學生本身、家庭、老師三個方面分析,可能分析有些膚淺和幼稚,但這是我努力調查之後並查閱相關資料之後纔得到的結論,這次實踐活動我也有了很大的收穫。

農村調查報告 篇二

家在農村的我,從國小到國中,從國中到高中,再從高中到大學一路走來,身後一輩輩農村的孩子也將這樣走着,如今看着家鄉的教育狀況,不由爲所有的家村孩子們捏了一把汗,於是想努力做這份名爲關於農村中國小教育的調查報告。

近幾年隨着國家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的教育狀況有了明顯的改觀。《xx—xx年年教育振(本站☆)興行動計劃》的起動,讓人們看到了一道道教育振興的光明航線。在農村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制,也初步得到落實。但當我看到自己的家鄉河北省邯鄲市邱縣的基層教育現狀時,不免對從媒體上得知的一些些關於農村教育的消息產生懷疑。也意識到目前“新農村建設”和“大學生支教”的必要與必然。

一、農村學校的變遷

由於種種限制,農村的教育層次只限於對孩子們的九年義務教育,而更高層的教育絕大部分集中到了大小城市。以我所處的邱縣爲例,全縣僅邱縣第一中學擁有高中部,作爲向高等教育輸送人才的窗口。其它均爲中國小,且可分爲“公辦”和“私立”兩種性質。所謂“公辦”是指直接歸屬教育局管理的一類學校。“私立”是由教育局批准設立而由民間個人或集體建設並管理的一類學校。

近些年來,隨着國家相關部門對教育事業支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普九”以來,大部分公辦學校的基礎設施已相當完善,農村學生所承受的經濟負擔也大大減小了。但讓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卻是,辦公學校的教學質量卻急劇下降,並不能滿足農村孩子的學習要求和部分家長的願望,以至於農村學生大量涌入由私人管理的私立學校。截至xx年,邱縣共擁有公辦中國小207所,私立學校4所,而在xx年,公辦學校數量減少至135所,相反私立學校卻增加至18所。

在我所處的邱縣石佛寺村曾擁有邱縣第六中學(公辦),我曾在那裏——邱縣第六中學附小讀完了我的國小,當時,1997年,全校在生共有600多人,教職工40多人,佔地10餘畝,校內綠草如茵,高大的梧桐覆蓋着小徑,教學樓前的榕樹花開滿樹,那口鐵鐘的聲音波及全村。而在現在,也就是八年之後,xx年,我再次回到村子的時候,邱縣第六中學已被取消,學校名字變爲石佛寺聯辦國小,仍是那個校園,仍是那片土地,可在校生已銳減至50多人,這塊10餘畝的土地變得異常的空曠和安靜了,就連那校內的數十棵大梧桐也在幾年前被村幹部賣光了。如今我們全村的孩子不得不另求求學之地,遠至十幾裏,數十里。於此同時,私立學校在縣內卻如雨後春筍一樣悄然崛起。兩年前,在與石佛寺東附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東面尚爲一片空地,但就在xx年,那塊土地上,由個人集資興建了私立大馬堡希望學校,至今僅一年多時間學校已發展爲擁有中國小學生四百多人,教職工20多人的中等規模的學校,並仍處於擴招狀態。而鄰近的公辦大馬堡中學則處於明顯的劣勢和即將被淘汰的危險之中。據瞭解,私立學校較之公辦學校唯一的缺點就是收費較高,有的能高出十倍以上。但儘管如此,農村的孩子還是紛紛涌向了私立學校。在這樣的大趨勢之下,因生源嚴重不足,丘縣第二至第六中學、謝里莊鄉中等10所公辦中學和數十所村辦國小相繼被取消。與此同時,奧博、東方、暑光、向陽、廣大、華夏、育才等十幾所私立中國小蓬勃發展。

我經過走訪各類學校,瞭解農村在校學生以及家長的反應,最後得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就公辦學校而言,雖然其物質條件良好,但由於管理制度不善,造成教育質量急劇下降。在公辦學校內,教師們只管抱緊了自己的鐵飯碗,吃國家的固定財政,教學質量的好壞於其自身毫無利害衝突,以至於大部分教師的育人態度產生不良轉變。這也反應出農村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的問題,想要成千上萬個徐本禹,恐怕不簡單。另外農村學校領導層教育理念落後,得不到及實更新,基層教育人才的缺乏,教育工作者更新週期過長,都是造成公辦學校教育質量下降的原因。第二,縣教育局對公辦學校的教育質量監督力度不夠,公辦學校在其教學質量上容易疏忽。雖然縣教育局有時到各鄉鎮村的學校進行檢查,但往往都是片面的,對於“教學質量”這一項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縣教育局雖然依上級指示對各級教師進行過素質培訓和再教育,但對其效果和質量的把握上卻遠遠不夠,甚至陷入形式主義的旋渦。第三,就私立學校而言,優越的管理制度保證了其教學質量。私立學校都進行封閉式管理,學生皆寄宿於校內,滿足了學生對求學環境的要求。教師工資與自已所教的課時和教學質量直接掛鉤,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第四,私立學校與私立學校之間存在着激烈的生存競爭,這也就促使了私立學校自身良好發展,最重要的是促使着各私立學校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以求生存。

由此,可以得出,農村家長往往爲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未能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的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這就是問題的所在。

二、農村家長的選擇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即將接受教育的下一代,面對自己的收成,農村的家長們無不考慮再三。一般來講農民們對於教育孩子存在兩種思路:其一,讀書只求識字,將來還當農民,像是一種“放羊娃”式的哲學。其二,讀書還求讀書,將來走出農村,走出貧困,走進城市。對於在農村生活了幾輩子甚至幾十輩子的農民來說,他們飽經了農民的貧困與苦難,也充滿了對那些高層次生活的嚮往,於是在爲下一代的道路選擇上,他們往往選擇後者,渴望兒女成龍成鳳,飛出去,以免孩子們因自己而輩輩受累。因此大部分農民爲孩子選擇了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而對於把自己的孩子都送入私立學校的農村家長來說,他們將承受怎樣的經濟壓力呢?

而對於孩子上了公辦的家長來說,他們往往又承受着一種精神壓力。公辦學校不能滿足孩子們的學習要求,九年下來,國家的義務教育只是爲國家培養了識字的農民而已。由於農村這種公辦學校教學質量的問題,即便是從公辦學校上到高中,也無法改變輟學的命運,或是得不到好的結果。因爲在高中他們將面臨從未有過的學習壓力和競爭,再加上自己底子薄,只能被淘汰。只能順從自己在就業上的宿命。

於是,在我所處的地區農民在受教育方面所面臨着一種不平衡,那就是,如果讀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私立學校,孩子可以爭取自己的前程,但家長要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農村教育的困境。據調查,現在重點大學生中農村學生所佔的比例正在減少,這也將成爲我所談的問題的佐證。前些時間,陳桂棣、春桃夫婦做了《中國農民調查》,轟動一時,但又不知,在農民那包含勞累與痛苦的眼中,所折射的對下一輩的希冀是多麼得讓人心寒也是多麼的難得和偉大。

中國農村調查報告 篇三

調查地點:

山西省代縣鄉村

調查目的:

調查和宣傳社會主義新農村,讓社會各界關注、瞭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引導廣大青年學生積極投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調查內容:

包括五方面的內容。

1、村民的文化娛樂;

2、村裏的黨政建設;

3、村民的收入和消費;

4、新農村建設情況、

調查範圍:

該村15歲以上村民。

調查途徑:

隨機調查,以實地走訪調查爲主;

調查時間:

20xx/12/20---20xx/12/27

問卷填寫及回收情況:

一、村基本情況:

村位於雁門關旅遊路,距縣城約7公里,比較偏僻沒有公交車通行、。全村國土面積,共五個村民小組,190戶,總人口684人,實住人口480人,黨員16人,可用耕地面積畝,其中玉米麪積面畝,20xx年玉米產量達到3100噸。全村經濟總收入達到萬元,人平純收入實現元。村級公路硬化累計達到公里,基本實現組組通公路。該村地域寬闊,有平原、山坡,可開發的潛力很大,林地面積地多畝,養豬、養羊、養牛的條件得天獨厚。20xx年生豬出欄頭。

二、新農村建設情況

所謂新農村包括幾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範疇。

(一)新農村建設取得的成績

1、村容村貌有了新變化。通過環境整治,道路的硬化、村莊的綠化、路燈的亮化以及斷牆殘壁的拆除,基本改變了農村的髒、亂、差現象。

2、羣衆環保意識有了新提高。通過淨化、綠化、亮化工程,羣衆不但對庭院衛生意識有了轉變,對公共衛生也有了講究,樹立起講衛生、美環境的新意識,形成人人講文明、個個愛清潔、戶戶講衛生的良好氛圍。

3、團結協作精神有了新突破。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廣大黨員幹部羣衆羣策羣力,齊動手,齊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體出資和羣衆集資緊密結合,全村上下擰成一股繩,團結協作精神得到進一步發揮。

4、村班子號召力、戰鬥力、凝聚力有了新轉變。在新農村建設工作中,通過各項方案的實施,進一步體現了黨員幹部的戰鬥力;在各項實事工程的建設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員幹部在羣衆中的號召力、凝聚力。幹部的工作責任心和事業心增強,村班子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幹部的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

(二)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

1、鄉、村資金缺乏,如何用有限的資金去創建更大的成績是一個難題;

2、部分羣衆的認識還不到位,環保意識有待加強;

3、農民勞動力素質較低,運用科學技術的方法耕種較低,且對新技術缺乏認識,阻礙了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同時農民的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普遍存在,存在着小富即安的心理,對進一步開展農業產業積極性不高。

4、農產品的加工還處於原始的階段,對農產品的精加工較少,因而對農產品在科技的含量及對外競爭力是嚴重的阻礙。

5、在調查中85%的村民對國有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不瞭解的態度。

三、村民的收入和消費

通過村書記以及對部分村民的詢問,本村60%村民的主要收入是種植玉米及其它家產品。38%的村民農閒時節到附近的工廠做工。村民的主要消費是學生,35到55歲的村民一年的大部分收入用來支付學生的各項費用。有的家庭一年收入根本不夠支出。

四、村民的文化娛樂

村內沒的專門的娛樂場所,也沒有可供休閒的場所,村民基本上沒有什麼娛樂活動。

優秀大學生新農村調查報告 篇四

【摘要】:

本次調查的主題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服務農村促和諧”。我們主要調查梅州市大埔縣長教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當地新農村建設的影響,對蒐集的資料彙總分析,爲當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併爲當地建設新農村提供一些實際可行的新思路、新方法。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政府規劃管理 泥石流 基礎設施 規模經濟 吸引投資 增加就業 人才交流和醫療合作 精神文明

生態旅遊

一、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本次調查主題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服務農村促和諧”。

爲了響應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做好我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工作,本着“貫徹科學發展觀,服務農村促和諧”的理念,我們組建團隊到梅州市大埔縣長教村進行新農村建設調查。

我們主要通過立足當地實情,深入瞭解當地情況,親身體驗農村生活,聯繫當地村委,走訪農戶,搜索長教村有關資料,考察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以及這些問題對當地新農村建設的影響,對蒐集的資料彙總分析,爲當地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提供一些有價值的信息,提出新農村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

這次調查活動也提升了團隊成員的自身價值,培養了隊員艱苦奮鬥的作風,昇華隊員的思想,增強隊員的政治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進而更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並結合所學專業知識爲當地新農村建設提出一些實際性的建議,全面提高隊員的素質。

二、長教村概況

梅州市大埔縣茶陽鎮長教村是一個山區農村,現有約100戶人家。該村是一個典型的人口流出地,村裏的年輕人都到外面打工或讀書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小孩和婦女。

該村以種植業爲主,主要種植水稻、苦瓜、南瓜、冬瓜、蜜柚、板栗等。該村沒有工業或加工業,沒有集體經濟,農民自己生產的糧食供養自己家庭,也就是以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爲主。

該村是華僑之鄉,村裏的一些基礎設施,如公路、橋樑是華僑捐資建設的。

該村在新農村建設中沒有什麼變化。村民對新農村建設意識不高,積極性不夠,當地政府對新農村建設的資金投入不夠、執行力度不夠。

三、長教村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

通過爲期七天的實地考察、走訪農戶,深入瞭解當地實情,我們當地在新農村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整理如下:

(1)農田、菜地沒有管理規劃,農民收成收入不高。

我們在調查時發現,農民都是自家種稻田、瓜菜,田地和菜地東一塊四一畝。政府對這沒有規劃管理,農民種的瓜菜產量不高,只是供自己家庭吃,基本上沒有在市場上賣。

我們剛到長教村的時候就看到一大片倒下的水稻,這是暴雨衝擊的結果。如果水稻沒有到收割時候,農民損失就很大了。我們採訪村委的時候,談到這種災情,村委書記跟我們解釋說,這是因爲農民省了些程序,而且爲了多產種植過密。這是可以理解的,農民種水稻都是自家吃的,當然不會花錢預防,這樣省些錢省些勞動力,另外他們也想自己的稻田收成高些,於是種植密些。

問題在於,農村沒有改變自給自足的生產模式,政府沒有統一規劃,而村委沒有資金援助也就無能爲力。如果當地政府在資金、人才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土地資源得到很好的規劃管理,就有能力引進先進農業技術,規模生產,發展集體經濟,改變原有的自給自足的模式。

(2)泥石流威脅農民住宅,農民安全沒有得到保障。

長教村四面高山環繞,暴雨衝擊很容易發生泥石流,而農民的房屋就在山腳下,一旦泥石流發生了,農民人生安全就沒有保障了。

我們調查的時候就發現有一戶村民的房屋已經受到泥石流的積壓,這戶村民的房子後面緊挨着座大山,高山的泥土下滑到房子壓着牆,已經有一米多高了,山上的有些樹根已經不穩固了,快要塌下了。如果該戶村民的房子不是磚房,而是泥屋的話,早就支撐不住一米多高的泥土的積壓而倒塌了。

我們進這戶村民的房子裏面,可以看到,泥石流的那面牆壁已經溼了。泥石流已經滲到窗子邊緣,快要把窗淹沒了。我們站在房子裏都覺得害怕,想想這戶村民在這裏居住就沒有安全感了。

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戶村民竟沒有得到當地政府一分錢的住房補助,也沒有得到慰問。我們瞭解了實情,這戶村民向村委反應了情況,但結果是這樣的,如果房子真的倒塌了,該村民會得到一定補助;如果房子沒有塌,即使泥石流威脅很大,村民也不會得到任何補助的。當地政府建議該戶村民搬走,但要知道農民蓋這房子不容易,就只有這麼一座房子,哪有能力搬走呢?

(3)農村醫療條件落後,農民看病難。

我們調查發現,當地只有一間簡陋的衛生站,醫生是一位村幹部,自學成醫。當地農民小病不用看醫生,大病醫生看不好。而且村裏老人特別多,老人的各種病痛,如風溼病,在村裏是沒法看好的,如果老人家裏沒有人帶他到鎮上或縣裏看病,根本就看不上病了,因爲從農村到鎮上起碼要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到縣裏要更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