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法制調查報告多篇

法制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範文

關於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

爲深入瞭解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狀,切實推進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筆者利用在鄉鎮掛職鍛鍊的機會,採取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對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報告情況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組織領導上,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xx”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由鄉鎮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機構和人員任成員,將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與全鎮總體工作統一安排,統一檢查,統一評比,確保了普法工作目標任務的貫徹落實。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對重點對象的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對於鄉鎮領導幹部、鄉鎮直單位負責人和村幹部以規範依法行政行爲爲主,提高幹部依法執政水平;對鎮企業管理人員、個體工商戶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商戶依法經營意識;對普通黨員、羣衆廣泛深入開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對青少年學生加強交通、消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增強學生自我防範和遵紀守法的意識。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進“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與“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進;全鄉鎮普遍實行了村民自主選舉村委會,建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農村基層幹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樹立,農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

在活動載體上,普法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增強企業經營從業人員的法治意識、公平競爭意識;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爲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開展法律諮詢,提供法律服務;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社會熱點、難點和羣衆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法治主題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開展“法律上門”服務活動,加大對弱勢羣體和經濟困難人員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羣衆的歡迎。

二、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

1、對農村普法認識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調查發現,當前農村中“重人治、輕法治”的思想以及執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會現象依然存在,導致學法用法脫節,挫傷了農民學法的信心,給普法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有的基層幹部認爲抓普法教育是一項“軟”指標,既花錢又費力,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有的則認爲普法就是要農民守法,強調羣衆義務多,宣傳羣衆權利少;還有許多基層幹部羣衆對法律存在實用主義思想,遇到問題纔想起來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學習和預防。

2、農村普法幹部隊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質不高。鄉鎮司法所3人,專職工作人員不足,工作壓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幹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綜治的村幹部兼任,這些村幹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鎮、村中心工作任務繁重,對農村普法工作不以爲然;不少村幹部文化素質不高,自身法律學習不夠,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宣傳法律時,要麼避而不談,要麼憑主觀臆斷,對複雜、疑難的糾紛更是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依法該怎麼辦;有的在調解民事糾紛、處理村級社會事務時,涉及法律宣講不到位,導致民事糾紛擴大和無序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3、農村普法宣傳手段和形式簡單落後,亟待突破創新。除了進村入戶散發些法律宣傳品或是上集市設個法律諮詢臺之外,就是放廣播,搞宣傳欄、標語進行普法宣傳,傳統形式多而創新形式少;傳統普法“被動式”的教育由於成本高,加上組織難已不受組織者和農民的歡迎;從調查情況看,大多數農民獲取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於電視、報刊等媒體,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法律新聞類節目,從其它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很少;大多數村(街、居委)法制宣傳陣地建設薄弱,正常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民羣衆的需求。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各種新型矛盾逐漸產生,農民對學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訪維穩工作中,面對個別“上訪戶”的訴求,法律宣傳的技巧顯得極爲重要,這對鄉鎮農村普法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着農民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在企業就業,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婦小”,他們法律知識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護意識不強,導致普法教育組織難,時間落實難;加上鎮流動人口多,組織鬆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難度。

5、農村普法經費沒有保障,制約工作開展。司法所無專項普法經費,宣傳活動經費要臨時籌集,列支主要依附綜治經費報銷,數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沒有經費,落實起來難,自然什麼事也辦不成。

三、工作建議和對策

針對農村普法調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鄉鎮農村普法實際,現提出如下工作建議和對策:

1、進一步更新農村普法觀念,糾正基層幹部羣衆對普法思想認識的偏差。黨委、政府各級領導要從羣衆需要出發開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爲農村普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逐步培養廣大人民羣衆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引導基層幹部依法決策、按章辦事;引導羣衆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依法參與村民自治;要把普法與依法解決農民的實際法律問題結合起來,針對法治實踐中羣衆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具體的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樹立法治的權威,使人民羣衆養成崇尚法治的行爲習慣。

2、要進一步加強普法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切實解決司法所人員、編制、職級待遇等實際困難;進一步整合農村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制宣傳志願者等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加強對村(街、居委)普法員的選聘、培訓工作,把大學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兩委幹部選聘到普法隊伍中來,使他們成爲各村(街、居委)農村普法教育的宣講人;實行農村普法宣傳輔導員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門中選派政法幹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國小校擔任普法宣傳輔導員,指導村(街、居委)、學校開展普法宣傳,提供法律服務。

3、要進一步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加強農村法制教育陣地建設,鎮設立法制輔導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圖書角,依託公開欄設立法制宣傳欄;在繼續利用傳統法制宣傳教育陣地的基礎上,採取以案說法、圖片解法,組織旁聽審判,組織反面典型現身說法、法制文藝、法律諮詢、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網、網絡博客等貼近羣衆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務送到農村千家萬戶。

4、要進一步把普法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平安建設相結合,增強工作靈活性和針對性。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與民間糾紛排查調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農民依法調整社會利益關係;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地推進農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黨員冬訓時機,對黨員幹部進行法制專題教育;抓住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機,對廣大村民進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抓住春節民工返鄉時機,對他們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抓住葵毒、禁賭、反對xx等專項治理活動時機,大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等;此外,普法工作還要突出重點村(如信訪村、宗姓村)、重點人羣(如刑釋解教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重點年齡層次(如15-25歲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

5、進一步加大農村普法的經費投入。縣、鄉鎮黨委、政府要對司法所日常辦公所需經費與普法經費共同納入財政預算,使農村普法有專款,專款能專用,保證農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資金修建司法所辦公用房,購置交通、通訊、微機等必要辦公用具,爲司法所工作正常開展提供基本物質保障。

附: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調查報告

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艱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認真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培養和造就適應社會改革發展的新一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合格人才,是強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根本措施,直接關係到國家的長治久安、人民安居樂業,更關係到依法治國戰略、和諧社會建設的順利實現的大問題。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結合全區實際,對全區青少年法制教育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採取有力措施,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青少年法制教育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全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現狀

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共有公辦中國小43所(其中普通高中2所,職業中專1所,國中8所,國小32所),在校生42500餘人,普遍都開設了法制課,聘請了法制輔導員或法制副校長;有成人中專、教師進修學校、業餘體校各1所;社會力量辦學機構65家,教職工3000餘人;高等教育院校5所,學歷教育在校生6xx人,一個多元化的大教育格局初步形成。在高校中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隨着開發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區的外來務工人員急劇增長,目前國小在校生23356人,借讀生6954人,借讀生佔在校生總數的29.77%;國中在校生8705人,其中借讀生2505人,借讀生佔在校生總數的28.78%。全區借讀生總數近10000人,法制教育也顯難度和重要地位。

二、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通過走訪調查,我們發現一些學校存在着以下主要問題:一是有些學校對師生的普法教育不重視,對法制教育有流於形式現象;二是忽視法律操作方式方法的傳授,宣傳教育往往強調事後的依法追究;三是許多學校非常重視法律知識的課堂學習,並以考試的成績作爲評價普法效果的主要指標,客觀上使普法教育墜入了單純追求分數的誤區;四是有些學校寄希望於通過每年或每學期一、二次法制講座來解決普法教育所存在的突出問題;五是學校作爲法制教育的主要陣地,有一個具體的操作的問題。現在許多學校雖然也經常開展了法制教育,也可講出一些工作成績來,但並沒有真正花力氣來抓,或者並沒有抓到點子上;六是大專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力、效果不明顯、少數學生中還存在着潛在的犯罪因素的現象,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到畢業還不知道“xx”普法是在做什麼,有的教職員工維護青少年合法權益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個別的甚至出現違法行爲。

三、思維超前,形式新穎,突出青少年法制教育特點

針對我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我們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認識,強化領導,落實措施

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使之從小就學法、知法、守法和用法,樹立社會主義法制觀念和意識,是我國民主法治建設的基礎工作,是關係到科教興國戰略、依法治國方略順利實施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問題,也是一項長期艱苦的社會系統工程,任重道遠。因此,我們必須從根本上認識到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鉅性。多年來,開發區非常重視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納入普法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及時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進行全面規劃和部署,提出明確的目標和要求。確定以學校教育爲主渠道,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有機結合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思路,建立了工作制度,明確了工作要求,強調青少年作爲普法重點對象,要從小抓起,構築起學校、社區和家庭齊抓共管的社會教育體系。每年在人大代表視察和向人大常委會報告普法工作中,將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爲重要內容,爭取人大代表的重視和支持。在創建“平安西海岸”工作中,把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作爲重要的考覈目標,每年進行考覈驗收,確保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有效地增強青少年的法律意識。

(二)突出重點部位,創新教育形式,拓展教育空間

青少年作爲普法的重點對象之一,始終是我們工作中關注的一個重點羣體,根據“xx”普法規劃的總體要求,我們積極開展創新思維,力求與時俱進,全力將我區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經過認真調研、反覆醞釀,在全區大中國小校開展了一系列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一是組織開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調研活動。xx年4月,對全區43所中國小校和規模較大的30餘所民辦院校進行了調查,摸清了學校法制教育的情況和問題,爲科學決策提供了可靠依據。二是進行現場警示教育。組織中學生到區看守所內的監區,由在押未成年犯以其自身經歷現身說法,講述了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和失去人身自由的感受;使中學生到場坑受教育,活生生的教材和在押人員的泣淚講述使參加活動的中學生們的思想和心靈受到了震撼和洗禮,他們發表感言,表示決心以此爲鑑,加強自身修養,遠離不文明和違法犯罪。三是建立法制教育基地,法制文藝進社區,增強青少年法制意識。我區與科技大學聯姻,在該校建立法律知識培訓基地,組建業餘法制文藝宣傳隊。編排法制文藝節目到學校、進社區進行演出,使學生更加直接地受到法制教育。四是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圖片巡迴展覽活動。我區製作了內容涉及政法、治安、交通、消防、勞動、計劃生育、安全生產、經濟犯罪以及防範和處理邪教工作,九大類70餘塊法制宣傳教育圖版,在中國小校、各大院校進行了巡迴展覽活動。有10萬餘青少年參觀了展覽、接受了教育,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好評。這是我們在廣泛深入開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同時,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在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中摸索出的切合我區實際,具有開發區特色的新的法制教育形式,對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質,促進創建“平安西海岸”活動的順利開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五是堅持法制副校長聘任制度化。爲全區43所中國小校和30餘所民辦院校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或法制輔導員,積極指導和參與學校法制教育活動,幫助學校開展依法治校工作。六是積極了開展創建“平安校園”活動。積極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健全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網絡,突出了學校法制教育的綜合性、實踐性和針對性;不斷探索新時期創建“平安校園”的新思路、新措施。如黃浦江路國小開展形式新穎的普法教育形式,在教育的方法上以“活”字爲抓手。改變過去呆板說教的方法,以“活”融入法制教育活動的始終。如利用清明節掃墓時機,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在法制教育的形式上以“新”字爲主線,採取讀書演講式教育,讓青少年學生在法制教育中得到法制理論水平的提高和思想認識的深化。大家都暗下決心,不但從小要學法守法,還要以優異的文化成績參與大學聯考,爭當法學教授、法學博士。在法制教育的氛圍上以“廣”字爲平臺,開展了“小手拉大手共讀一本書”活動。通過開展讀書活動,進一步加深了大家對法制內容的理解。在法制教育的效果上以“實”字爲層面,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取得實效,着眼於減少和預防青少年的違法犯罪工作,以抓好單親家庭的青少年學生的法制教育爲重點,對這些學生的法制教育由所在班的班主任負責,定期進行家訪,有針對性地經常進行個別法制教育,重點給予關心和愛護。對“問題學生”由法制副校長重點進行幫助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七是充分發揮了區普法講師團作用,開展以案釋法教育活動。從普法講師團中抽調部分經驗豐富、熱愛關心孩子成長並從事過教師職業的政法幹警分批到各中國小校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以案釋法。先後組織了30餘場專題法制教育講座,爲4萬餘名中國小生上了法制教育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八是充分發揮律師和“12348”法律援助作用,爲青少年維權提供法律保證。根據青少年特點,建立了律師維權崗,培養了一支關心青少年事業的律師隊伍,擔任校外法制輔導員,幫助學校和青少年解決法律難題,不斷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建立了青少年“12348”法律服務諮詢平臺。每年爲全區青少年和外來青工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和法律援助達4000多人次,有效的維護了青少年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全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三)堅持依法治校,實行綜合整治,彰現教育成效

抓好建章立制,夯實基礎工作和防範工作,共同維護學校周邊治安秩序,使依法治校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一是制定了《開發區依法治校實施意見》,抽調專人配合教育部門對區屬學校建章立制情況進行督導,進一步規範了教育系統依法管理的行爲。二是加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活動。綜治、公安、文化、教育、城管、工商等部門聯合行動,加大了清除“精神毒品”的力度,制止了含有色情、暴力、兇殺等音像製品的傳播,嚴厲查禁不健康的“口袋書”,取締了學校周邊200米內傳播色情內容或進行色情服務的錄像廳、歌舞廳、網吧、洗頭房、按摩室等。加大了對網吧的管理力度,對全區在冊網吧進行同一管理,簽訂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責任書。對傳播有害信息的網吧能及時掌握,嚴肅處理。通過聯合整治活動,清除了污染源,淨化了學校周邊環境,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聯防聯治的良好局面,使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銜接,互爲補充,形成合力,有效的預防和遏止了青少年的違法犯罪。三是培養典型,示範帶路,完善校內管理機制。近年來,我們把依法治校工作納入行業依法治理的重要日程,從組織、制度、評估、激勵四個方面入手,全方位地構建了學校依法治校的管理機制,協助學校成立了依法治校領導小組,聘請了校外輔導員和法制副校長,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校內校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法制教育網絡。使我區的依法治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走上了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每年都對依法治校情況進行分析評估,把握重點,有針對性地培育了典型,加強了與教育部門的聯繫,對依法治校典型進行現場指導,對學校依法管理的事項及法制宣傳教育情況,提出具體要求,使全區區屬學校依法治校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爲全面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2篇】2022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

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於法(特別是現行法)和有關法律現象的觀點、知識和心理態度的總稱。法律意識是一種觀念的法律文化,對法的制定實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爲您準備的,供大家參考和借鑑噢!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後續精彩不斷,敬請關注!

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一:

秉承學院團委實踐真知,提升自我,服務社會,共建和諧的宗旨,今年寒假我選擇了社會調研活動作爲我的實踐內容。衆所周知,法律是我們維護正當權益的武器,只有充分運用法律,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大學生作爲具有專業知識的21世紀高級人才,其法律意識是否健全呢?於是我對汕頭大學留校過年的50名外地大學(非本科法學專業)進行了調查。

一、研究方法,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爲xx年年2月10日,在我的高中同學的幫助下,對汕大未返鄉過年的50名非法學本科專業的外地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方式是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二、調查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有了基本瞭解,調查情況如下:

⑴、你生長在( )

a、農村 74% b、城市 26%

⑵、在你所有的經歷中,曾經運用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嗎?( )

a、有 18% b、沒有 82%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的大學生並不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當其政黨權益受到侵犯時,都沒有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而是存在算了、算自己倒黴等等之類的想法。而在生長在農村的大學生中這一現象較爲明顯。

⑶、你能區分違法和犯罪嗎?( )

a、能 24% b、不一定能 14% c、大部分能 62%

⑷、你認爲你目前法律學習中的主要問題是( )?

a、懂得法律知識但不會實際運用 32%

b、缺乏法律知識 40%

c、能運用所學法律知識並解決現實問題 28%

⑸、你是否關注國家的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 )

a、經常 12% b、偶爾 74% c、從不 14%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只有12%,即6個人(調查對象爲50人)會經常關注國家立法活動或是法律報告,還有14%,即7個人表示自己從不去關注,這表明了大學生對法律的重視程度是非常不夠的,其認爲自己只要守法不違法,法律是離自己很遙遠的。

⑹、你知道《勞動法》裏規定的試用期最長時限是( )?

a、三個月 22% b、六個月 48% c、一年 30%

根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試用期最長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而在調查中發現,有52%的大學生不知道,這一問題與大學生畢業後的就業問題相關,可見大學生對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瞭解並不多。

⑺、你認爲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是( )?

a、很重要,是維護權益的有效手段 32%

b、比較重要,有時試圖用法律解決問題 42%

c、一般重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運用法律 26%

d、不重要 0%

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二:

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爲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 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成爲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調查主體

1 相關社會背景和主要目的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十分嚴峻。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同時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很多大學生在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會選擇沉默,而不是去爭取他們的利益。這就會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會越來越淡,導致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 大學生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強大學生的道 德修養和法律素養,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學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 調查對象的選擇與簡要情況

此次調查選擇的是高校在校及剛剛畢業的大四學生。

3 調查方法與過程

此次調查採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法,在各大高校展開不記名調查,共徵集問卷139份。

4 調查結果及分析(原始問卷見附錄)

你的性別

a男 45.61% b女 54.39%

你的你所在年級

a 大一 23.68% b大二65.79% c大三4.39% d大四6.14%

本次調查覆蓋面比較廣,男女比例較爲平均

你對法律方面的問題

a很重視 40.29% b一般關心 56.12% c無所謂3.6%

你爲我們大學生的總體法律意識情況如何

a很強13.67% b一般62.59% c較弱17.88% d很弱5.87%

作爲一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法律與你的聯繫程度怎樣

a 很緊密41.77% b 一般50.21% c幾乎沒有8.02%

被調查去的大學生平時對於法律方面,報以爲所謂態度的是少數,但是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多數同學都只報以一般關心,並且同時認爲總體法律意識也只是一般。重視程度不夠,總體意識不強,這就是當代大學生對於法律意識最重要的問題。

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何而來

大多數同學的法律知識來源於課本與電視,課本上知識過於侷限,過於書面化,沒有與實際生活很好的聯繫。而電視上的,雖然有很強的靈活性,但是專業性不夠,甚至有可能還有錯誤,對接收知識的時間和空間有着很大的限制。

接下來的三個小題,我就參加調查的同學的法律意識做了測試

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你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嗎

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

a 11月4日 24.74% b 11月27日 12.27% c 12月1日17.27% d 12月4日 45.45%

當被問到參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你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嗎時,只有38.6%的同學選擇了一定會,大部分的選則了偶爾會,這就表示了大學生並沒有完善的法律意識,也不知道怎樣做纔是保護自己應該有的權益。

當被問到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時,絕大多數的同學會選擇

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這表明了當代大學生還是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樣纔是合乎法律的行爲。但是仍有一小部分同學需要完善。

當被問到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時,答案出現了很嚴重的偏差。法制宣傳日是每年12月4日,但是隻有45.45%的同學知道,還有54.55%的同學選擇了我所設置的干擾項,這就證明,法制的宣傳在各大高校中很不到位,很多高校並沒有在12月4日得時候開展相應的法制宣傳活動,致使大學生法律知識缺失。

你認爲不少大學生法律意識欠缺的原因是什麼

你認爲學校可以通過那些途徑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多選)

這是兩個帶有主觀色彩和建議性的問題,大部分的學生認爲社會的不夠完善和教育制度的問題是引起法律意識缺失,同時他們願意並且希望學校能夠以相關法律課程以及宣傳的形式增加他們的法律知識與法律意識。

你對現在大學生法律意識建設方面有何看法

這是一個不是必須答的問答題,一共有55人回答了我這個問題。很多同學認爲,大家現在基本的法律意識是有的,並且知道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不應該。但是具體到生活中如何實際運用這些知識並且切實讓他們發揮功用就不得而知了。他們認爲,應該告訴大學生,如何合理合法的保護自己,對現在以及將來可能發生的一些法律方面的糾紛作出合理的規避與應對。

5 對於結果的評價

分析

由於大學生法律意識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的複雜系統,要精確全面地概括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現狀並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結合調查結果,對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所存在的問題作一個粗淺的概括:

根據調查數據來看,大學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識,並不是完全的法盲,每個學子從小到大受傳統的倫理道德的教育,對法律基本知識早已耳濡目染,儘管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但是我院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素質還可以的,這裏所說的只是基本常識,而不是深沉的理論,當今我院大學生也沒有必要對法律學習得面面俱到。

知法並不代表能運用法律,它們是兩碼事,運用主要是以知道爲基礎,由於當今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少,社會經驗不足,再加上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如行動容易衝動,易受別人的煽動,追求時尚和個性,好面子,在處理具體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確使用法律,甚至做出違法的事情。

在知識經濟作爲世界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質成爲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高校作爲對青少年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從而培養出高素質,全方位的人才,來迎接世界科技迅速發展的挑戰.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是當前社會發展對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務.當代大學生肩負着民族發展的重任,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他們的素質水平直接代表了我國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我國參與世界競爭的實力.衆所周知,素質教育是着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在全面進行素質教育中不能忽略對受教育者法制意識的培養,這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作爲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長期不懈地在大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使他們懂得遵紀守法對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改進意見

1 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範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衆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通過老師的講授,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不是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在課時的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講授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案例,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僅採用老師講授,還要採用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象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根據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及時採取措施,以及反省發生的原因,同時適當的進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學作爲必修課,讓每個學子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3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普硬法律知識法制教育對提高學生自身免疫力極爲重要.通過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其判斷能力.自覺地抵制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於培養他們維護法律尊嚴的思想情感和遵守法律的良好習慣.因此.不僅在課堂上要宣講法律知識.法制理論,還要充分利用廣播,校報,閉路電視等多種宣傳陣地,大張旗鼓地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競賽,典型生動案例剖析等形式,寓教於樂,使法制深入人心,使學生知曉其中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時時處處以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爲.把他們心中存在的零碎的,分散的和不繫統的法制意識,法律觀念提高爲完整,系統和科學的法律觀念,使他們從法律方面認識到自已的權益及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知法,學法,懂法。

結束語

分析和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是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對於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法律是我們保護合理權益的武器,尤其對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更應該懂得法律,使用法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保護我們的合法的權益,而知法,守法,維權更是我們瞭解法律的過程。總之,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對國家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培養需要社會,學校,國家,個人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法律意識得到很大的提高。

附錄

分析和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是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對於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爲進一步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大學生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特進行本次問卷調查活動,本次調查採用不記名方式,請您認真,如實填寫。

1 你的性別

a男 b女

2 你的你所在年級

a 大一b大二 c大三 d大四

3 你對法律方面的問題

a很重視 b一般關心 c無所謂

4你爲我們大學生的總體法律意識情況如何

a很強b一般 c較弱 d很弱

5作爲一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你覺得法律與你的聯繫程度怎樣

a 很緊密 b 一般 c幾乎沒有

6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識是從何而來(多選)

a電視 b 報紙 c 課本 d 家庭 e 其他

7加勤工儉學或兼職時,你會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嗎

a 一定會 b 偶然會 c 無必要 d 無所謂

8你的權益受到侵害時,你首先想到的是

a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 b用武力解決 c通過關係解決 d感到委屈但是覺得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e根本沒有在意過

9你知道全國法制宣傳日是哪一天

a11月4日 b11月27日 c12月1日 d12月4日

10你認爲不少大學生法律意識欠缺的原因是什麼?

a考試教育制度不合理 b家長老師朋友的影響 c和會不夠發展 d其他

11你認爲學校可以通過那些途徑增強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多選)

a組織普法講座 b組織學生參加法庭旁聽 c組織學生參與模擬法庭 d增加有關法律課程 e其他

【第3篇】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調查報告

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關心、關懷和關愛青少年,爲青少年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法制環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也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和緊迫的任務。爲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爲青少年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區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就全區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與相關單位和職能部門進行了多次座談。現就如何淨化、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如何建立、健全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提出我們的意見和建議,供區委、區政府及有關部門領導參考。

一、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現狀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有關職能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區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建設不斷髮展和完善,在校學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區各學校堅持課堂教學主渠道,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和第二課堂活動,學生法律素質普遍提高;全區33所中國小校均落實了一校一警制度,成立了警校共建工作領導小組,聘請了法制副校長27名,有15所學校還配備了城管副校長,並定時定期開展教育活動,學校法制教育工作制度得到進一步健全;學校、家庭、社會互相配合,共同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初步形成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三位一體的格局。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我區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對青少年法制教育缺乏合力。表現爲,學校講一套,家長講一套,在社會上看到的又是一套,教育口徑相互矛盾,讓青少年無所適從;教育責任不清,價值導向扭曲,部門配合難,共同營造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的有效機制還未形成。在校青少年的品行可謂問題多多,上網、抽菸、喝酒、打架、偷盜、擂肥、早戀、結幫等劣跡惡行屢見不鮮甚至有逐漸蔓延之勢,成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象發生的前兆,給學校、家庭、社會帶來越來越多、越來越大的影響,應引起我們的高度警覺和深刻的反思。

二是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缺乏長效管理機制。由於利益的驅動和部分行政主管部門管理職能的缺失,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屢禁不絕、黑吧經營現象仍然存在,即使經整治也容易反彈,家長對此既恨但又無可奈何。發生在我區某中學的一位在校學生因迷戀網絡而逃學泡吧達7個月之久,學校、家庭毫不知情,網吧的未成年人准入機制形同虛設,後經媒體曝光後才引起社會的關注,由此可見,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消極因素不容忽視,建立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長效管理機制已是迫在眉睫。

三是部分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法制教育難有時效性。在應試教育大環境影響下,在會考、大學聯考指揮棒影響下,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分分是學生的命根,考考是老師的法寶這一狀況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重智育、輕德育,重成績、輕能力現象依然普遍存在,造成在學校智育是硬指標,德育是軟任務,使學生的法制教育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導致法制教育流於形式,難有時效性。

四是校園周邊環境的整治不容樂觀,綜合治理機制有待加強。學校周邊的一些個體工商戶把學生當作搖錢樹,將香菸拆散零售給學生,甚至容留曠課的學生抽菸、喝酒、賭博;無照經營的小商販,在學校門前出售不衛生食品,對學生的健康構成威脅;大量的學生在放學後進入網吧,沉溺於聊天、遊戲,荒廢學業;學校周邊居民將空閒的房屋出租給學生,少男少女們將此作爲聚集地,談朋友甚至同居,等等。這些問題雖已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進行過專項治理,但效果不明顯,主要是在整治上仍然存在着主管部門一家唱獨角戲,少數行政主管部門甚至重收費、輕管理,缺少其他相關部門的參與和配合,缺乏綜合治理機制。

五是社區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與教育基本還是空白。

這些問題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環境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古訓,對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來說是適用的。當代青少年的生活環境是一個開放式的環境,隨着社會的轉型、體制轉軌和開放程度的擴大,青少年受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缺乏精神支柱和主流思潮,一些不良的風氣和不健康思想,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不容低估,成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學校教育的偏向。學校是青少年學習成長的搖籃,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與學校教育有着密切的關係。如何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根本轉變,不少學校的教育和管理還存在着嚴重問題,在辦學方向、治學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向。一是片面追求升學率。應試教育的壓力使學校不得不追求升學率,以提高影響,擴充生源,給學生在學習和思想上帶來許多負效應,被劃爲另類的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極大傷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二是重智育,不重視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學生思想品德滑坡,有的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對後進生和差生的關懷和幫助,多有批評少有鼓勵,有的學校和老師甚至對這部分學生採取放任式教學,導致部分學生自暴自棄,厭學、逃學、輟學,過早地流入社會。

(三)家庭教育的誤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教與家風對孩子的心理及行爲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主要表現爲:溺愛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養成好逸惡勞、貧圖享受、自私自利、專橫霸道的惡習,一旦個人慾望得不到滿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壓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這種高壓下,極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這樣的孩子一旦犯罪,便會兇惡地報復社會,危害性極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無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們失去家庭溫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習氣和壞人的引誘就容易走上邪路;單親型的家庭由於家庭結構不健全,使青少年缺乏正常的家教氛圍,他們的心理和生理受到嚴重的影響。

(四)綜治合力的不強。對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缺乏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約束,食品衛生、飲食攤點、佔道經營、文化圖書等管理分屬不同部門負責,衛生責任制、食品准入制、過錯追究制、行政執法監督機制並沒有完全建立起來,或者沒有照章執行。責任不具體,多頭管理,沒有形成綜合治理合力。在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上往往是一陣風,突出時有一定效果,特殊階段一過,又容易死灰復燃。

(五)管教制度的缺失。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無業人員在我區青少年犯罪中佔據多數。近三年(2002年至2022年)來受理青少年犯罪案件中無業人員有67人,佔受理青少年犯罪總人數的83.3。九年義務教育後,使一批國中畢業沒有升入高中的未成年人脫離學校,流向社會,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難以就業或不願從事體力勞動而成爲社會無業人員。因社會管理的缺位,無業青少年成爲犯罪的高危人羣。

(六)青少年自身素質的不足。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變化的時期,是從未成年人向成年人過渡轉變的特殊時期,被稱爲成長中的危險期。隨着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青少年身體生理早熟與心理晚熟的反差越來越大,他們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自我約束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別是非能力,極易受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而誤入歧途。

三、對策與建議

構建青少年法制教育網絡,營造和諧、健康的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的共同關心和關愛,爲此,我們建議:

(一)以人爲本,與時俱進,加強和改進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

青少年是未來、是希望。加強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優化社會環境,爲我區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培養一代有爲青年,是構建富裕漢南、生態漢南、和諧漢南的長遠戰略和現實需要,區委、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切實加強對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領導。

一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區委、區政府要對營造健康、和諧的青少年成長的社會法制環境工作予以高度重視,特別是各級黨政領導要切實擔負起政治責任,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增強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把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納入重要指標進行考覈檢查。要建立、健全工作機構,針對青少年犯罪趨勢、特點和當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存在的問題,研究和探索有效措施確保法制教育落到實處,真正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齊抓、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二是努力加強法制保障。《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爲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保障,區委、區政府要加大對這兩個法律的宣傳和貫徹實施力度,強化對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結合普法工作,制定青少年法制教育規劃,努力形成漸進、科學、合理的法制教育宣傳體系;要加強安全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要進一步落實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各項法律法規,加強對青少年的權益保護;要建立預防和挽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現機制、預防機制、挽救機制和再犯預防機制,做到防患於未然。

三是積極關心弱勢羣體。積極關心流動人口家庭、貧困家庭、單親家庭、下崗職工家庭等特殊羣體子女的教育,建立、健全社會支出保障機制,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努力做好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救助、保護工作。

四是重視活動場所建設。區委、區政府要加強對校外教育的管理,要將校外教育象學校教育一樣納入政府的日常工作,統籌規劃,加快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的建設,加大對校外教育的資金投入,重視校外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同時,拓寬融資渠道,鼓勵和吸引民間資金參與青少年文化設施建設,在全社會形成人人關心、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二)明確職責,齊抓共管,全面淨化青少年成長的法制環境

1、淨化社會環境,構築社會防線

要加大淨化文化環境力度:一是加強文化市場監管,堅決查處傳播淫穢、色情、兇殺、暴力、封建迷信和僞科學的出版物;二是加強對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的治理;三是加強對營業性歌舞娛樂場所、電子游藝廳、錄像廳等社會文化場所的日常管理,任何不適宜對未成年人開放的文化娛樂場所,不得對未成年人開放。

這裏尤應強調的是,要從制度建設上爲淨化文化環境提供保障。在這方面,國家有關部門已經分別作出了具體的規定,譬如規定中國小校周邊200米內不得設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和電子遊戲經營場所;堅決查處和關閉傳播色情、淫穢內容的網站等等。區政府要着眼與控制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的誘發因素,加大對社會醜惡現象的打擊力度,可適時聯合綜治、教育、公安、文化、工商、城管、電信等部門採取專項治理與日常管理相結合、日常巡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完善管理制度與年度考覈相結合、廣泛宣傳與羣衆舉報相結合、教育引導與打擊處罰相結合的方法,在全區範圍內清理、整治電子遊戲機、網吧、學校治安秩序、校園周邊環境等。特別是對不按有關規定經營,嚴重損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網吧,政府行政主管部門要有所作爲,對其實行一次性死亡的嚴厲制裁,堅決關閉取締,絕不能簡單地以罰代法。同時,要鼓勵社會各界舉報黑網吧、網吧接納未成年人和超時經營等違規行爲,建立社會監督、政府獎勵制度,區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對社會有效舉報而不作爲的行政主管部門的主要領導實行行政問責,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2、強化法制教育,構築學校防線

一是端正教育態度,轉變教育觀念。學校要認真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努力克服和扭轉重智輕德的不良傾向。學校在抓好智育的同時要注重抓好德育,對德育工作者在評職、晉級任用、物質待遇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教育行政部門在對校長的任用、教師的晉級、先進集體和個人的評定時,都要把德育工作是否有成效作爲重要指標。對後進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不能動輒採取勸退和改變環境的做法,將他們逐出校門,要耐心進行疏導教育,向他們傾注更多的愛心,幫其消除自卑感,讓其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師長的關愛,促其轉變。對於那些有嚴重不良行爲、符合條件的學生應送工讀學校重點加強幫教,制定相應政策解決貧困家庭子女的工讀學費問題。

二是加強法制教育,培養文明行爲。要加大學校法律常識課和思想品德課的比重,把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工作真正納入學校教育的整體計劃,努力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有機地統一到課程教材之中,使教材內容貼近學生思想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羣體,使青少年除能接受科學文化知識外,能夠初步瞭解和掌握一些與日常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常識,培養明辨是非能力和遵紀守法的品德。同時要充分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活動,如開展法律知識競賽、法制文藝匯演、模擬法庭、參加公捕公判大會等,使青少年從思想上強化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三是加強綜合管理,優化成長環境。政府在優化青少年成長環境上要履行牽頭抓總的職責,各職能部門要緊密配合。公安部門要加強學校及周邊地區治安環境的綜合治理,嚴歷打擊危害學校正常秩序,侵害青少年學生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保障青少年有一個安全、和諧、健康的學習環境。對侵害學校師生、危害校園治安的各類犯罪活動從重從快辦理;在校園周邊治安複雜地區設立治安崗亭,有針對性地開展治安巡邏,強化治安管理;管段民警對出租戶逐戶摸底,對不具備消防設施,有安全隱患的,責令停業。對各學校周邊的副食商店、餐飲食店要加強食品衛生的監督,保證食品安全;嚴禁校園周邊個體商戶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違者嚴懲。

3、重視社區教育,構築家庭防線

一是打造社區教育平臺,夯實家庭教育基礎。區政府要加強對社區工作的領導,通過社區主導,以社區爲平臺和載體,舉辦青少年家長的法制培訓班,不斷提高家長的素質,使其盡到撫養、教育子女的義務,爲青少年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教育家長自覺保持婚姻家庭的相對穩定,營造融洽的家庭氛圍,充分發揮家庭第一學校的作用,防止給青少年學生造成心靈上的創傷;引導家長自覺規範自己的言行,做到不越軌、不出格,以自己的良好行爲給子女樹立榜樣,規範和引導青少年的言行舉止。

二是倡導良好社會風尚,樹立正確家庭教育觀念。區政府要大力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工、青、婦等羣團組織要通過評選五好文明家庭、優秀職工等各項活動教育和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克服和糾正簡單粗暴、嬌慣溺愛和放任自流等不良教育方式,教育子女發揚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優良作風,克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懶惰、懶散習慣,塑造良好的生活、作風性格,對不正當的慾望和需要,要耐心細緻地加以引導。

三是建立健全社區管理、幫教功能。加強流動人口的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組織社會閒散青少年有序外出務工,防止盲目外出,另一方面要加強外出務工青年的管理,不斷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法制觀念和思想道德文化素質。街道和社區居委會要採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幫教社區有不良行爲的青少年,把教育、感化、挽救工作貫穿於幫教全過程。各級綜治辦、公安、司法、工商、工、青、婦等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配合,採取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做好刑釋解教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建立區、街道、社區三級幫教工作網絡,明確要求實施一把手責任制。

總之,爲青少年的成長創造健康、和諧、穩定的社會法制環境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只要學校、社會、家庭各負其責,相互監督,齊抓共管,形成合力,保證和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綠色環境就一定能建成。

【第4篇】農村法制普及情況調查報告

本次調查採取隨機投放問卷和交談走訪相結合的方式,旨在瞭解農村法律普及現狀,掌握一手資料,爲以後普法活動提供一定數據支持。

此次調查共計投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爲100%,共隨機調查了大塘、同德、趕場三個村,取得了預期效果。

一、農村現狀

1、人口結構大齡化、文化程度偏低

被調查人員中60%爲男性,40%爲女性,統計表明:被調查者中56歲以上的有31人,而41歲以上的共有57人;同時國中以下學歷的有77人,主要集中在41歲以上階段。走訪中瞭解到,由於很多法律宣傳過於深奧和單調,羣衆理解比較困難,雖然有不少從普法活動中拿的資料,但很少細讀。

2、法律需求大

71%的調查調查人員努力嘗試運用所瞭解的法律維護自身權益,雖效果迥異,但均表示掌握法律是有用處的。如果有法律培訓的話,98%的男性表達出自己想參加的願望。

二、農村法律存在的困境

1、普法宣傳與羣衆需求脫節

同時不難看出,經濟的欠發達並沒有阻礙,農村中男女對法律的需求的差異性,男性更多的是基於事業發展而去了解法律,更多的是關注對產業發展政策,以及工作安全保障類。女性更多的是關心家庭穩定和睦,從而關注家庭健康保障,經濟收入,以及家庭穩定類的法律。

但不無遺憾的說,過去我們普法由於經費、人員等原因,往往忽略了這一差異,大而統的宣傳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民對法律渴望多樣化的需求。希望以後我們執行的時候應儘量加強針對性,保證我們的普法活動能爲民所用,確保我們的辛苦並不是羣衆眼中的流於形式。

2、媒體宣傳與羣衆實際有很大出入

調查顯示:93%的被調查羣衆(男55人、女38人)瞭解法律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電視、廣播或網絡。可見媒體對法制普及的巨大作用。

在與他們交流中,我們發現,不少羣衆對刑法尤其是對搶劫、殺人等惡性犯罪的懲戒有深刻認識,並能準確說出不少相關法條。這主要歸功於《拍案說法》之類的法制節目。但讓我們尷尬的是:當問及民事糾紛相關問題時,絕大部分羣衆並不能答上幾句。只能讓我們感嘆:法律離農村很近,但離生活很遠。

3、解決途徑存在隱患

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30%的男性和25%的女性選擇私了。而男性有40人、女性有28人選擇向村幹部或政府求助,以期糾紛得到解決,佔到調查人數的68%。

然而這兩種羣衆常選擇的解決方法都存在不小的隱患:

(1)私了由於其往往是事故雙方在事故發生後自行商量解決,而大多數人對事故本身沒有明確的認識,致使私了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隨意性,同時其不具有法律約束性,不少事主在私了之後,又繼續糾纏,乃至發生暴力事件。例如,走訪中瞭解到:我鎮大塘村有一人被狗咬傷,私了決定600元包乾,但治療中傷者因病毒感染致使產生數千元醫療費,再次協商時,犬主堅持以當初談妥600元包乾爲由,拒絕村鎮兩級調解,從而讓處理人員十分棘手。

4、對司法程序不清楚

在針對女性的調查表明:在40名女性中,大都不走司法程序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具體該找那些部門,走過不少彎路(19人,佔女性47.5%);覺得訴訟時間過長,費用太高,得不償失的人數亦不少(18人,佔女性45%)。

走訪中亦瞭解到羣衆對司法的訴求主要集中在一些民事糾紛,但苦於找不到方向或覺得訴訟時間太長,而放棄對自身權益的追求。

三、解決方案

1、圖文並茂,將法律資料通俗化。

走訪中我們發現,羣衆對安全防火知識掌握比較充足,詢問中得知,原來他們手頭的安全防火資料是用漫畫和淺顯的語言展現出來的。這有效的解決了部分羣衆由於文化和理解力等原因而使宣傳乏力的困惑,值得在農村普法宣傳中廣爲採用。

2、多種方式相結合,向民事等方面傾斜

(1)電視傳媒對現在生活的印象是毋庸置疑的,由於其法制節目爲了收視率等多關注重大的、轟動的案件,而這種案件多爲惡性刑事,雖然教育了羣衆,但卻並不具有太大的教育意義。因此,適當的向民事、勞資、致富等法律法規傾斜,讓廣大羣衆獲得真正有操作性的法律。

(2)調查中,有30%的羣衆也通過報刊、雜誌學習法律知識。走訪中瞭解,這些喜歡讀書看報的人多爲附近村民的主心骨,不少羣衆常常向他們瞭解一些法律法規。只需我們在平面媒體上運用案例和法條相結合的方式,詮釋法律,就能通過他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充分運用遠程教育平臺資源,開展教育學習。遠程教育系統內的資源涵蓋了農村生活的多方面,其中也有許多貼合農村實際的法律法規,其採用專家講解的方式,直觀的將法律法規展示出來。現在遠程教育點已經基本覆蓋各個行政村,只需我們合理利用,也能爲法律普及做出重要貢獻。

3、加強基層調解人員培訓,提升業務水平。村鎮兩級調解能得到68%被調查人數的青睞,這既是羣衆對我們村鎮兩級幹部的信任,也是巨大的危機。廣大村級調解員的素質,決定了這一平臺的作用的大小。而隨着經濟的發展,各種糾紛層出不窮,因此對農村調解員的培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培訓需要常態化、生活化,將農村常見案例和新興案件作爲教材,讓優秀調解員現身說法,保障經驗與法律的雙重並重。

4、結合羣衆需求,制定普法方案

(1)根據羣衆需求,組織專項法律下鄉。不要貪大求全,不求一勞永逸,一次只針對單一羣體的單一需求,開展相關活動。如針對男性對勞保方面的法律需求,舉行勞動法規下鄉,切實滿足羣衆訴求。

(2)針對農村私了行爲,制定相關指導。私了作爲羣衆自己解決矛盾的方式,可以繼續存在,但爲了保障雙方合法權益,避免後續糾紛,可以嘗試將已有矛盾糾紛歸納出來,如損失輕微,可以明確判定的納入私了;不能確定損失的建議遞交上級。從而提高糾紛解決效率,減少不必要的糾紛。

5、組織流動法庭,遊走鄉間。羣衆司法訴求多是簡單的,可執行簡易審判的案件,因此可以嘗試建立流動法庭,巡迴於鄉間,走進院壩,在羣衆中審判,既能解民之所需,又能將法律更生動直觀的傳播到羣衆中去。

四、本次調查的反思

本次調查,在外調人員的辛勤努力下,完成得比較圓滿,但由於自身原因仍存在不少問題:

1.調查表設計仍有欠缺。雖然再三對調查表進行修正,但由於團隊人員均缺乏足夠調查經驗,調查統計中發現不少設計問題,如未能設計出被調查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使在分析中缺少了職業對法律需求的分析、沒能爲走過司法程序的人員單獨設相關問題,致使我們少了深入瞭解相關情況的機會等不能不說是本次調查的遺憾。

2.問題表述不明確,未能讓羣衆理會調查者本意。如第8問,不少羣衆誤認爲只有司法程序纔算運用所瞭解的知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導致有29名羣衆未能按設計者意願填寫,使該問分析並不十分有代表性。

3.寫作團隊離農村實際仍有段距離。如未根據農村文化程度低、大齡化嚴重的基本情況設計問題,導致不少分析根本不能從調查表得出。幸好,我們的外調人員極其負責,在瞭解到相關情況之後,採取了提問方式瞭解了部分問題,使得分析得到有效的一手資料支持。在此筆者向外調人員表示感謝。

【第5篇】關於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調查報告

爲深入瞭解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狀,切實推進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筆者利用在鄉鎮掛職鍛鍊的機會,採取走訪、座談、問卷等形式,對鄉鎮農村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進行了調查,現將調查報告情況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組織領導上,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xx”普法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由鄉鎮主要領導任組長,相關機構和人員任成員,將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與全鎮總體工作統一安排,統一檢查,統一評比,確保了普法工作目標任務的貫徹落實。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對重點對象的法律服務和法制宣傳。對於鄉鎮領導幹部、鄉鎮直單位負責人和村幹部以規範依法行政行爲爲主,提高幹部依法執政水平;對鎮企業管理人員、個體工商戶加大稅法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商戶依法經營意識;對普通黨員、羣衆廣泛深入開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對青少年學生加強交通、消防、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增強學生自我防範和遵紀守法的意識。

在依法治理上,大力推進“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把法制教育、依法治村與“民主法治村”創建活動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推進了農村基層民主法治建設進;全鄉鎮普遍實行了村民自主選舉村委會,建立了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制度,農村基層幹部依法管理、依法辦事的觀念開始樹立,農民積極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意識明顯提高。

在活動載體上,普法工作與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與法治實踐活動相結合。開展“法律進企業”活動,增強企業經營從業人員的法治意識、公平競爭意識;開展“法律進鄉村”活動,爲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開展法律諮詢,提供法律服務;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社會熱點、難點和羣衆關心、關注的問題,開展法治主題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開展“法律上門”服務活動,加大對弱勢羣體和經濟困難人員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羣衆的歡迎。

二、存在主要問題及原因

1、對農村普法認識不足,思想上有偏差。調查發現,當前農村中“重人治、輕法治”的思想以及執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會現象依然存在,導致學法用法脫節,挫傷了農民學法的信心,給普法工作帶來了消極影響;有的基層幹部認爲抓普法教育是一項“軟”指標,既花錢又費力,積極性、主動性不高;有的則認爲普法就是要農民守法,強調羣衆義務多,宣傳羣衆權利少;還有許多基層幹部羣衆對法律存在實用主義思想,遇到問題纔想起來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學習和預防。

2、農村普法幹部隊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質不高。鄉鎮司法所3人,專職工作人員不足,工作壓力重;村(街、居委)普法幹部全部都是由分管綜治的村幹部兼任,這些村幹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鎮、村中心工作任務繁重,對農村普法工作不以爲然;不少村幹部文化素質不高,自身法律學習不夠,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宣傳法律時,要麼避而不談,要麼憑主觀臆斷,對複雜、疑難的糾紛更是顯得束手無策,不知道依法該怎麼辦;有的在調解民事糾紛、處理村級社會事務時,涉及法律宣講不到位,導致民事糾紛擴大和無序上訪事件時有發生。

3、農村普法宣傳手段和形式簡單落後,亟待突破創新。除了進村入戶散發些法律宣傳品或是上集市設個法律諮詢臺之外,就是放廣播,搞宣傳欄、標語進行普法宣傳,傳統形式多而創新形式少;傳統普法“被動式”的教育由於成本高,加上組織難已不受組織者和農民的歡迎;從調查情況看,大多數農民獲取的法律知識主要來源於電視、報刊等媒體,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等法律新聞類節目,從其它方式獲取法律知識的途徑很少;大多數村(街、居委)法制宣傳陣地建設薄弱,正常開展法制教育活動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適應新形勢下農民羣衆的需求。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各種新型矛盾逐漸產生,農民對學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訪維穩工作中,面對個別“上訪戶”的訴求,法律宣傳的技巧顯得極爲重要,這對鄉鎮農村普法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着農民經濟意識的不斷增強,農村多數青壯年外出打工或在企業就業,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婦小”,他們法律知識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護意識不強,導致普法教育組織難,時間落實難;加上鎮流動人口多,組織鬆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難度。

5、農村普法經費沒有保障,制約工作開展。司法所無專項普法經費,宣傳活動經費要臨時籌集,列支主要依附綜治經費報銷,數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街、居委)普法,沒有經費,落實起來難,自然什麼事也辦不成。

三、工作建議和對策

針對農村普法調研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鄉鎮農村普法實際,現提出如下工作建議和對策:

1、進一步更新農村普法觀念,糾正基層幹部羣衆對普法思想認識的偏差。黨委、政府各級領導要從羣衆需要出發開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務農民、提高農民法律素質、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作爲農村普法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逐步培養廣大人民羣衆對法律價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識的追求,引導基層幹部依法決策、按章辦事;引導羣衆遵紀守法、依法維權和依法參與村民自治;要把普法與依法解決農民的實際法律問題結合起來,針對法治實踐中羣衆關心的難點、熱點問題,通過具體的參與法治實踐活動,樹立法治的權威,使人民羣衆養成崇尚法治的行爲習慣。

2、要進一步加強普法工作隊伍建設。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切實解決司法所人員、編制、職級待遇等實際困難;進一步整合農村人民調解員、司法助理員、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法制宣傳志願者等農村法制宣傳教育人才資源;加強對村(街、居委)普法員的選聘、培訓工作,把大學生“村官”或者具有高中以上學歷的農村兩委幹部選聘到普法隊伍中來,使他們成爲各村(街、居委)農村普法教育的宣講人;實行農村普法宣傳輔導員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部門中選派政法幹警到各村(街、居委)、各中國小校擔任普法宣傳輔導員,指導村(街、居委)、學校開展普法宣傳,提供法律服務。

3、要進一步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方式方法。加強農村法制教育陣地建設,鎮設立法制輔導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圖書角,依託公開欄設立法制宣傳欄;在繼續利用傳統法制宣傳教育陣地的基礎上,採取以案說法、圖片解法,組織旁聽審判,組織反面典型現身說法、法制文藝、法律諮詢、農村黨員幹部遠程教育網、網絡博客等貼近羣衆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務送到農村千家萬戶。

4、要進一步把普法工作與新農村建設、平安建設相結合,增強工作靈活性和針對性。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和任務,把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與民間糾紛排查調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引導農民依法調整社會利益關係;要緊緊抓住有利時機,有效地推進農村普法工作;譬如,抓住黨員冬訓時機,對黨員幹部進行法制專題教育;抓住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機,對廣大村民進行《村民委員會組織法》、《選舉法》等法律法規宣傳教育;抓住春節民工返鄉時機,對他們進行《治安管理處罰法》、《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宣傳;抓住禁毒、禁賭、反對xx等專項治理活動時機,大力開展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活動等;此外,普法工作還要突出重點村(如信訪村、宗姓村)、重點人羣(如刑釋解教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重點年齡層次(如15-25歲青少年)的宣傳教育,增強普法工作的針對性。 5、進一步加大農村普法的經費投入。縣、鄉鎮黨委、政府要對司法所日常辦公所需經費與普法經費共同納入財政預算,使農村普法有專款,專款能專用,保證農村普法的必要支出;要利用匹配資金修建司法所辦公用房,購置交通、通訊、微機等必要辦公用具,爲司法所工作正常開展提供基本物質保障。

【第6篇】職業中學法制教育調查報告

一、牢固樹立法制意識。精心組織安排法制教育

1健全領導組織機構。學校成立了有依法治校領導小組。認真落實校長責任制,由校長任組長、副校長任副組長。做到校長親自抓,分管副校長着力主抓,政教處、保衛處、團委具體抓,構建了由各部門及政治組、年級組等分工負責的工作網絡,各司其職,分工合作,責任到人。爲了提高工作效率,領導小組明確了三統一”即:事前先統一認識,辦事統一步調,事後統一評價標準,有力地推進了學校法制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2法制教育走向深入化、規範化、科學化。以“四五”五五”普法教育爲抓手。全面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校水平。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身心發展規律和教育要求,制定普法工作的年度計劃。抓住課堂主陣地,由教務處牽頭,從安排教師、課時、教材入手,重點組織學生學習《憲法》刑法》民法通則》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基本常識,堅持做到教材、課時、人員三落實;做到施教與考覈相結合;做到普法工作有計劃、有措施、有檢查、有總結;做到提高實效上下功夫。

3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由校長辦牽頭,多種形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爲確保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順利進行。政教處、團委積極組織了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活動,如主動聯繫公檢法領導和專家來校開展法律諮詢、法制專題講座、法制圖片展覽、法制文藝演出等活動;聘請縣檢察院副檢察長爲我校法制副校長,聘請富水派出所所長、富水交警中隊隊長擔任法制輔導員,定期來校開設普法講座;定期邀請縣關工委領導來校給學生做法制講座。積極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普法方面的知識;還組織“法在身邊”主題徵文、法制知識競賽、以普法爲主題的板報評比活動,把普法宣傳搞活搞實,使廣大師生受到生動形象、潛移默化的法制教育,提高了師生學法、懂法、用法、遵紀守法的水平。

4堅持法制宣傳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相結合。重實效”地將“成人”教育當作德育工作的旨歸,實現了雙贏”教育效果。該校深入貫徹落實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學校“低起點。將德育工作分成“規範養成、潛移默化、自我昇華”三個階段來實施:

1對學生的養成教育。考評跟上,採取了引導先行。績效掛勾”工作方法;首先,積極利用軍訓、入學教育活動月、國旗下講話和“兩課”組織學生學習各項規章制度,做到讓制度進頭腦。其次,細化、實化學生衣、食、住、行、學等方面評分標準,逐日評分,累計公示,獎優罰劣;還倡導開展了家講孝敬、校講勤奮、對人講禮貌、對己講儀表”系列道德教育活動,規範了養成教育,形成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爲依法治校工作深入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礎條件。

2打造良好“軟環境”陶冶了學生情操。各部門始終圍繞“良好的文化能塑造崇高的品格”這一指導思想。常換常新校園櫥窗,積極有效營造良好校園文化氛圍。緊扣學校發展主旋律和學生需要。法制知識、典型案例、安全知識等內容豐富;還組織班級、寢室的評比活動,營造了法制、安全、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力爭做到學校的每一堵牆每一塊地,每一個角落都散發着育人的芬芳,形成了怡人的自然環境和濃郁的人文氣息相得益彰的育人氛圍。有效保證了該校連續多年在校生犯罪率爲零的良好勢頭。

5法制教育與師德建設並行。以班主任隊伍和幹部隊伍建設爲先鋒,依法從教深入人心。學校以“以德立教、健全教師心理和人格”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廣泛教育與重點幫扶教育相結合,堅持教育與考覈相結合、考覈與崗位相結合,堅持利用每週的政治學習,對教師進行《教師法》教育法》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等法律法規的學習,每位教師都認清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處處事事時時注重爲人師表。通過普法教育,極大地提高了該校教師隊伍的師德素質,依法從教有效開展,爲推進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6依法保護師生合法權利。學校嚴格依法治校。以人爲本,民主監督。尊重師生的合法權利,落實和保障教師待遇。依據《教師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律法規,制訂《教職工責任制考覈辦法》先進教師、教育工作者工作評選辦法》教職工職務評聘工作方案》優秀教師管理辦法》關於鼓勵教師參加進修培訓的規定》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評選辦法》貧困生救助辦法》等制度,確保師生的權利得到落實和保障。建立和實行校內申訴制度,設立校長信箱,依法處理師生與學校之間的糾紛。

尋找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的教育主題。做到有計劃、有步驟、有反饋、有總結。認真貫徹和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並在校園顯眼處設置公民道德教育宣傳牌,學校積極探索主題性教育。制定實施方案。營造氛圍,努力提高全體師生的文明素養和道德水平,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臨場活動認識和強化法制與道德的重要性。學校、年級、班級通過各種渠道把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出版專刊,創辦心理健康諮詢室,積極探索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培養學生心理自我調控能力,促進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舉辦“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法制教育講座,增強法紀觀念,提高法律意識,明確遵紀守法的重要性。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加強安全保衛工作,學校成立安全領導小組,建立行政領導帶班的安全檢查和夜間巡查制度,確保學生有一個健康、良好的成長環境,確保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正常運行。

二、普法教育任重道遠

目前。80%來自於農村,該校在校師生3000餘人。15%來自縣城低收入家庭。大都是15-18歲未成年人,處於青春期。體力充沛、精力旺盛、自我控制能力低,道德觀念、法制觀念淡薄。一些學生文化基礎差,做事衝動,缺乏理性。因此,加強對學生法制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規範法律行爲,非常重要。通過問卷和個別訪談、調研分析,可以看出職中學生法律素質的現狀是:

1職中學生對法律極其作用有正確的認識。相信法律能夠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能夠信賴法律。對國家法制的完善充滿信心。當問及“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時,79.5%學生選擇了a.非常有用。問及“認爲法律的主要作用是什麼?時,67.8%學生選擇了法律的作用是保護公民的權利。認爲法律能維護你切身利益嗎?63%學生選擇了a.能,對法律有信心。

2職中學生具有一定的法律基礎知識。更容易接受和掌握一些實用性的法律知識。甚至產生模糊及錯誤的認識。這就爲從事法制教育的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問題,對一些概念化法律知識卻容易淡忘。如何在法制教育過程中,將枯燥,抽象的法律概念變得生動活潑、充滿感性,讓學生容易理解、接受並牢記在心,進而內化成行爲。這也是職業學校法制教育中不可忽視的一個問題。

3大部分中職學生法律意識較強。懂得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問到假如你參加工作或勤工儉學時,能夠自覺地規範自己的行爲。或利用課外時間打工,當你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會怎麼辦?81.4%學生選擇了a.利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仲裁,訴訟)問及“假如你不幸被盜或遭到搶劫,會報案嗎?65.9%學生選擇了a.會,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權益。

4職中學生能夠自覺地關注身邊的法律事件。並能夠自覺地予以維護。問到生活中會關注國家立法等法律熱點事件嗎?76.3%選擇了a.會。面對國家、集體、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關注國家利益。會怎樣?55.9%學生選擇了a.挺身而出。

5職中學生對日常生活行爲具有一定的法律辨別能力。對一件日常生活行爲,能夠作出正確的道德評價和選擇,但是卻不能作出準確的法律評價。但是也有部分學生相對較弱。例如問“當你偶爾撿到一個錢包,內有20xx元,沒有人看見,會將錢包歸還失主嗎?,大部分學生的道德評價能力明顯高於法律評價能力。10.9%學生選擇了a.不還,73.1%學生選擇了b.應當還,應當這樣作人,15.4%學生選擇了c.應當還,不還是違法的

6大部分職中學生渴望獲取法律知識.62.5%學生選擇了a認真學習,學習態度端正。問“希望多瞭解一些法律知識嗎?94.8%學生選擇了a.希望。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態度時?.並記住一些東西。

三、存在問題和建議

一)教育不足

教育不足。職中學生法制觀念淡薄,教育內容失衡。法律意識低的主要原因。沒有把思想品德、法制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常常流於形式等等。然而這些問題都會直接導致一些學生沒有打下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礎。學生道德水準低下,組織紀律和法制觀念淡薄,對各種不良思想,社會誘因的抵禦能力十分脆弱,很容易成爲消極因素的俘虜,最終走上犯罪道路。因此,要充分發揮學校的'其他德育途徑,使學校法制教育長期化,固定化,規範化。

1學校應當充分發揮第二課堂和校園文化建設的窗口作用。學校可以定期舉行“遠離違法犯罪。演講比賽,杜絕違法犯罪”圖片展。知識競賽活動和板報,牆報比賽。還可以採用“走出去,請近來”方式,組織學生去法院旁聽,參觀少管所,也可以請有關專家來學校講課。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中去體會,去感悟,從而達到提高法律意識,規範法律行爲的目的

2創建校園法制教育宣傳網絡。網絡是職中學生生活的一部分。佔領主渠道,也是學生法律知識來源的一個重要渠道。創建法制教育宣傳網絡。使學生隨時隨地的可以接受法制教育,解法律知識,獲取法律幫助。

3建立校園法律服務機構。學校可以建立由各部門。聘請法律顧問,各系統有關部門人員組成的校園法律服務機構。爲學生提供長期的有效的法律保護和法律援助,使學校真正成爲學生可以信賴的可以依靠的家”。

4建立學校。企業和社會相結合立體法制教育體系。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家庭。單靠某一個部門是無法完成的需要調動學校、家庭、企業和社會各方面的因素,羣策羣力。學校應定期與學生家庭取得聯繫,啓動家教聯繫機制,建立學生寒暑假法制檔案,解學生成長經歷。學校還應加強與企業的聯合,加強對實習實訓期學生的法制教育,建立學生實習實訓的行爲規範檔案,定期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切實保障實習實訓學生在校外的合法權益,使校園法制教育延伸到社會。

二)社會消極因素的存在

社會消極因素的存在學生法制觀念淡薄。校園犯罪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處於青春期的中職學生,法律意識低下。文化素質不高,志趣貧乏,鑑別能力差,思維方式狹隘。容易迷失自我容易受誘惑,很容易受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良好健康的校園文化環境、和諧的社會環境會促使學生健康成長。反之,則會阻礙其成長,甚至會促使中職學生走向違法犯罪的道路。

1市場經濟的負效應。隨着我國現代化的發展。導致了生活中出現許多不利於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問題,市場經濟負效應的影響愈來愈明顯。這種大環境下,許多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念嚴重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滋長,再加上社會上一些腐敗現象的屢禁不止,極大的敗壞了社會風氣。這些現象嚴重腐蝕了未成年人的心靈。

2不良文化的傳播。現代化的發展。手機等新興傳播媒體的發展,促進了互聯網。使學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發生了重大變化。然而一些宣揚暴力、色情、享樂、驚險類的不良文化向未成年人撲面而來,這些腐朽落後的文化和有害的信息嚴重腐蝕了未成年人的心靈,誤導了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逾越了未成年人脆弱的道德防線和法律防線。

3不良羣體的引誘。不良的同伴羣體的影響。由於國小國中德育的滑坡,許多未成年人走向違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而近幾年來。一些問題學生升入職中,紀律渙散,道德低下,法制觀念淡薄,甚至部分人還有違法犯罪的前科。將社會上一些腐朽、落後思想,有害的道德觀、價值觀帶入學校,成爲學校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也是近年來學生違法犯罪率持續上升的重要原因。

4家庭教育的缺失。職中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一部分學生從小就沒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沒有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健康的心理和情感。脾氣暴燥、性格孤僻、自私任性、缺乏自信心,沒有得到正確的關愛、引導和幫助。自控能力低、逞強好勝、自我爲中心,對人或事物缺乏責任感和社會公德意識

【第7篇】2022關於農民法制意識調查報告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足部建立和完善,市場調節作用日益彰顯。勞動力市場調節使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城鎮化轉移速度不斷提高。與此相反,傳統市場體制仍未得到根本改革,城鄉隔離模式下的許多制度扔阻礙這農村勞動力的自由流動,農民是合法權利得不到充分有效地保護。由於歷史級制度爲得到根本改進,有些地區農民與城鎮居民的差距顯著。農民是我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農民只有懂得如何運用法律武器,才能在現實生活中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農民法律意識的強弱,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我過民主法治建設的進程,關係到“依法治國”方略的實施。筆者與小組成員深入調查新農村建設中農民的法律意識,並和農民進行了接觸,對一些關乎農民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識進行普及,自己印製了一些簡單的法律知識發給農民,使得一些農民能在遇到問題時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的利益。據瞭解,新農村建設後農民越來越知道法律的重要性,爲了瞭解安義石鼻鎮居民的法律意識特進行此次關於農民法律意識的調查,本次調查以調查問卷形式爲主,非結構式訪問的方式爲輔,在發出的100分問卷中,回收率爲76 % ,其中有效率爲 65% ,其中年齡分佈比較平衡。於此可見,此次調查的結果真實可信,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

一、我國農民法律意識的現狀

隨着各界堅持不懈地開展普法工作以及媒體對以案說法的報道越來越多,公民的法律意識特別是維權意識開始加強,農民也越來越注意到了法律的重要性。雖然農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對新農村建設意義重大,但目前我國農民法律意識的現狀卻不盡人意。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農民法律知識水平的匱乏。雖然經過多年的普法教育,農民的法律知識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於歷史傳統和社會政治、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加上普法宣傳流於形式,農民對法律知識的認知仍停留在淺層次的感性認識上,不能真正瞭解法律的含義,這種對法律的陌生感決定了農民在遇到問題時一般是拒法律於門外的,更傾向於用非法律方式去解決問題,情在處理問題是在某種程度上佔了極大的比重。

第二,法律知識欠缺,對法律的認識程度不足。小組在安義石鼻鎮調查的時候發現,很多人對一些根本的法律有所瞭解,比如很多人知道殺人發火是犯法,但是對無照經營等卻認爲不犯法,更不要說對那些涉及與經濟貿易等有關的法律知識了。因此,除一些重大犯罪行爲外,農民的社會行爲基本上是脫離法律認知而進行的。

第三,權利意識淡薄。“民不與官鬥”、“一年官司十年仇”、“吃虧是福”等傳統觀念深深的影響着一羣人。受傳統人治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法制在農村的着眼點都是如何加強管理,着重於法的政治統治功能,農民往往只把法律當成是制裁違法犯罪的工具,而忽視了法律保障權利的功能。權利意識淡薄,主體意識模糊,缺乏維護民主權利,利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切身利益的意識和實踐活動。

不少農民在其權利受到侵害時,或不知道已受到侵害,或雖已知道,卻信守,對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行爲不敢抗爭,一味忍讓。

第四,是法律在農村缺乏應有的權威。法治社會要求法律至上,具有最大的權威和最高的效力。然而,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法律卻沒有處於至上的位置;相反,幾千年來的封建人治傳統已使權力至上的觀念在我國農村社會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在現實生活中,我國農村地區呈現出明顯的泛權力狀態。在權大還是法大的價值取向上,廣大農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法律幾乎是沒有權威的。在農民的心中,政府管理了一切,在日常生活中找政府往往是解決矛盾糾紛的主要途徑,遠遠大於尋找法律救濟的比重。

第五,法律基礎知識薄弱成爲制約市民法律素質提高的瓶頸。當地居民掌握法律法規數量明顯不足。大部分居民民對內容有大致瞭解的法律法規僅在10種以下,對不同類別的法律法規認知水平不均衡且帶有明顯的選擇性。法律認知不足很大程度地影響到法律遵守,居民不遵守法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懂法。大多數居民認爲不遵守法律的原因是不懂法,尤其是在居民維權意識比較強烈的情況下,法律知識的缺乏可能會導致一些不理智行爲。

二、農民法律意識淡薄的原因分析

第一,受教育程度不高,影響其法律素質的提高。由於傳統和現實原因相互交織,我國農村人口文化水平普遍較低。據有關資料統計,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爲7.7年,而城市爲12.2年。而在筆者的調查過程中,發現現在安義縣石鼻鎮在接受調查的人羣中學歷在高中以上的 僅爲23.85% ,而大學畢業的很少。另據有關報載,目前,我國文盲絕對數高達8507萬左右,而其中90%的文盲分佈在農村。農民文化水平的普遍低下,必然直接影響到其學法、知法、用法的積極性和實際效果,進而影響其法律意識的提高,阻礙農村法制建設的進程。

第二,法律在農村的實施情況較差。農民法律意識的培養與農村良好的執法、守法、崇法環境密切相關。由於封建法制傳統中“行政兼司法”體制的影響,農民在碰到糾紛時首先想到的是找政府,而不是找法院,這不僅使司法獨立的實現困難重重,也使司法的終極權威性大打折扣。農民不相信法院,無意訴諸法律,卻對用行政手段解決糾紛充滿憧憬。而農村的行政執法情況又如何呢?部分基層執法人員素質低下,農村執法監督機制不健全,農村中以權代法、以勢亂法、執法違法的現象還普遍存在。鄉村執法者的這些形象和執法行爲必然削弱法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使人們不再相信、尊重和遵守法律。

第三,農村普法工作較爲薄弱。農民法律意識淡薄與政府的法制宣傳教育有着直接關係。雖然已實施了四個五年普法計劃,但總的來講,我國普法宣傳工作收效甚微。特別是農村,政府的普法投入不足,未能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普法宣傳,只是簡單地發放普法法律法規選編,普法流於形式,方式方法較爲單一。法制宣傳中較注重法律義務、法律責任的灌輸,忽視人們對法律權利的認識,注重實體法,而不重視體現法律正義的程序法等等,這勢必使農民對法律產生厭倦的心理,影響其法律意識的提高。

第四,當地居民能用到的法律途徑很少,當地居民的遇到問題時,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能夠找那些途徑以獲得幫助,他們(他別是年齡較大的人)遇到問題解決不了的話只能想到向政府求助。

三、解決方案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農民思想觀念或多或少發生了一些改變,但這遠遠不足。要想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法治國家必須轉變農民的思想,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做一個現代農民。小組認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第一,積極探索農村普法教育新模式是關鍵我國目前的普法教育,是指政府採用多種形式進行全社會的法律宣傳教育,“目的在於讓全體社會成員獲得法律知識,培養法律情感,確立法律信仰,”這種自上而下的普法教育模式在農村地區所取得成效低於預期值。因此,首先要從發展的視角搞清楚現階段農民對法律的需求,這樣才能避免形式主義普法,提高農民學習法律的熱情和自主性,同時要加大投入,突破陳舊的普法方式,搞好法律援助,將普法的重點放到現代法治理念和民主思想的教育宣傳上來,提高農民對法律的深層認識。一方面要結合農民羣衆文化素質較低、認知能力有限的實際情況,在法制教育中改變單一的說教方式,採取多種形式和方法,如採取以案說法、在農貿集市設立法律諮詢點以及法制文藝演出等通俗易懂、生動形象、羣衆喜聞樂見的形式,使農民羣衆在寓教於樂中增強法制觀念,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法律意識。這樣纔不至於使“送法下鄉”變成簡單的“送書下鄉”。另一方面,要多渠道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要充分利用宣傳欄、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媒介覆蓋面廣、滲透力強、傳播速度快的優勢,進行農村普法工作。

第二,加強法制建設進程。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要使農民都進行有效的社會參與提高他們的法律思維必須有完善規範的法律體系。政府應對村委會工作制度進行法制改革,保證村委會有效快速的進行基層工作,使更多的農民參與進來,管理自己的事務。

此外,對於農村留守的老人孩子應採取一些針對的方式。

對提高老人法律意識來說,一是開展全面性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宣傳,宣傳通過法制宣傳櫥窗,黑板報、法律諮詢等爲老年人開展法律服務,幫助老人排疑解難;二是爲特殊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工作人員對有殘疾或行下不便的老人進行了一次走訪,能及時滿足老年人法律方面的需求;三是爲老年人發放《法律服務手冊》及工作人員聯繫卡,通過此項工作來滿足老年人基本的法律需求,將有援助需求進便於及時聯繫;四是開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專題諮詢活動。開展法律援助現場諮詢活動,回答了老年人關心的老年婚姻、遺產繼承、贍養糾紛、分家析產、拆遷安置及遺囑效力等方面的法律問題,消除了老年人心中心疑惑。

而對於提高兒童來法律意識來說,一是逐步將法制教育納入教學大綱,納入教學計劃,真正做到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同時,堅持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相結合,組織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的法制實踐活動;二是確保課時到位。中國小要充分發揮品德課、國中思想品德課和高中思想政治課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同時,要在相關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法制教育內容;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教育宣傳及相關的主題教育。中國小法制教育課時,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行政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安排,有條件的地方要開設法制教育專門課程;三是提高法制課教師的授課水平。要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對法制課教師進行法律知識的培訓。可採取脫產進修、短期培訓、專家輔導、以會代訓等方式進行。“四五”普法期間,力爭將所有中國小法制課老師輪訓一遍。有條件的中學要引進法律專業的畢業生充實師資隊伍。同時,也要重視整個教師隊伍的普法教育,使廣大教師在學法、守法、用法等各個方面都能爲人師表。

【第8篇】農村法制普及情況調查分析報告

本次調查採取隨機投放問卷和交談走訪相結合的方式,旨在瞭解農村法律普及現狀,掌握一手資料,爲以後普法活動提供一定數據支持。

此次調查共計投放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爲100%,共隨機調查了大塘、同德、趕場三個村,取得了預期效果。

一、農村現狀

1、人口結構大齡化、文化程度偏低

被調查人員中60%爲男性,40%爲女性,統計表明:被調查者中56歲以上的有31人,而41歲以上的共有57人;同時國中以下學歷的有77人,主要集中在41歲以上階段。走訪中瞭解到,由於很多法律宣傳過於深奧和單調,羣衆理解比較困難,雖然有不少從普法活動中拿的資料,但很少細讀。

2、法律需求大

71%的調查調查人員努力嘗試運用所瞭解的法律維護自身權益,雖效果迥異,但均表示掌握法律是有用處的。如果有法律培訓的話,98%的男性表達出自己想參加的願望。

二、農村法律存在的困境

1、普法宣傳與羣衆需求脫節

調查表明:男性最想了解的法律法規前三位爲:促農富農(37人,佔男性61.7%);人身傷害(20人,佔男性33.3%);農民工基本權益(20人,佔男性33.3%)。

女性最想了解的法律法規前三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4人,佔女性23.3%);促農富農(14人,佔女性23.3%);婚姻家庭(12人,佔女性20%)。

同時不難看出,經濟的欠發達並沒有阻礙,農村中男女對法律的需求的差異性,男性更多的是基於事業發展而去了解法律,更多的是關注對產業發展政策,以及工作安全保障類。女性更多的是關心家庭穩定和睦,從而關注家庭健康保障,經濟收入,以及家庭穩定類的法律。

但不無遺憾的說,過去我們普法由於經費、人員等原因,往往忽略了這一差異,大而統的宣傳模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民對法律渴望多樣化的需求。希望以後我們執行的時候應儘量加強針對性,保證我們的普法活動能爲民所用,確保我們的辛苦並不是羣衆眼中的流於形式。

2、媒體宣傳與羣衆實際有很大出入

調查顯示:93%的被調查羣衆(男55人、女38人)瞭解法律的主要途徑是通過電視、廣播或網絡。可見媒體對法制普及的巨大作用。

在與他們交流中,我們發現,不少羣衆對刑法尤其是對搶劫、殺人等惡性犯罪的懲戒有深刻認識,並能準確說出不少相關法條。這主要歸功於《拍案說法》之類的法制節目。但讓我們尷尬的是:當問及民事糾紛相關問題時,絕大部分羣衆並不能答上幾句。只能讓我們感嘆:法律離農村很近,但離生活很遠。

3、解決途徑存在隱患

當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30%的男性和25%的女性選擇私了。而男性有40人、女性有28人選擇向村幹部或政府求助,以期糾紛得到解決,佔到調查人數的68%。

然而這兩種羣衆常選擇的解決方法都存在不小的隱患:

(1)私了由於其往往是事故雙方在事故發生後自行商量解決,而大多數人對事故本身沒有明確的認識,致使私了結果具有不確定性、隨意性,同時其不具有法律約束性,不少事主在私了之後,又繼續糾纏,乃至發生暴力事件。例如,走訪中瞭解到:我鎮大塘村有一人被狗咬傷,私了決定600元包乾,但治療中傷者因病毒感染致使產生數千元醫療費,再次協商時,犬主堅持以當初談妥600元包乾爲由,拒絕村鎮兩級調解,從而讓處理人員十分棘手。

(2)村鎮兩級調解本是一種有效解決民事糾紛的選擇,且具有一定的法律約束性。但實際中,雖然村鎮兩級都建立了糾紛調解室,但村鎮幹部大部分未學習過相關法律,同時也沒有經過專門的業務培訓,如雙桂鎮,共建村級糾紛調解室12個,鎮級糾紛調解室1個,在村鎮兩級調解幹部中僅有鎮調解室2名工作人員接受過司法培訓並專職調解,村級調解室多爲村支兩委幹部兼任而且僅村支書接受過幾天相關調解培訓,他們在調解中往往憑藉的是幾十年的工作經驗。誠然,不少同志的工作經驗在不少調解中起到了關鍵作用,但同時很多經驗跟法律、法規有出入,甚至相悖。

4、對司法程序不清楚

在針對女性的調查表明:在40名女性中,大都不走司法程序的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具體該找那些部門,走過不少彎路(19人,佔女性47.5%);覺得訴訟時間過長,費用太高,得不償失的人數亦不少(18人,佔女性45%)。

走訪中亦瞭解到羣衆對司法的訴求主要集中在一些民事糾紛,但苦於找不到方向或覺得訴訟時間太長,而放棄對自身權益的追求。

三、解決方案

1、圖文並茂,將法律資料通俗化。

走訪中我們發現,羣衆對安全防火知識掌握比較充足,詢問中得知,原來他們手頭的安全防火資料是用漫畫和淺顯的語言展現出來的。這有效的解決了部分羣衆由於文化和理解力等原因而使宣傳乏力的困惑,值得在農村普法宣傳中廣爲採用。

2、多種方式相結合,向民事等方面傾斜

(1)電視傳媒對現在生活的印象是毋庸置疑的,由於其法制節目爲了收視率等多關注重大的、轟動的案件,而這種案件多爲惡性刑事,雖然教育了羣衆,但卻並不具有太大的教育意義。因此,適當的向民事、勞資、致富等法律法規傾斜,讓廣大羣衆獲得真正有操作性的法律。

(2)調查中,有30%的羣衆也通過報刊、雜誌學習法律知識。走訪中瞭解,這些喜歡讀書看報的人多爲附近村民的主心骨,不少羣衆常常向他們瞭解一些法律法規。只需我們在平面媒體上運用案例和法條相結合的方式,詮釋法律,就能通過他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充分運用遠程教育平臺資源,開展教育學習。遠程教育系統內的資源涵蓋了農村生活的多方面,其中也有許多貼合農村實際的法律法規,其採用專家講解的方式,直觀的將法律法規展示出來。現在遠程教育點已經基本覆蓋各個行政村,只需我們合理利用,也能爲法律普及做出重要貢獻。

3、加強基層調解人員培訓,提升業務水平。村鎮兩級調解能得到68%被調查人數的青睞,這既是羣衆對我們村鎮兩級幹部的信任,也是巨大的危機。廣大村級調解員的素質,決定了這一平臺的作用的大小。而隨着經濟的發展,各種糾紛層出不窮,因此對農村調解員的培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培訓需要常態化、生活化,將農村常見案例和新興案件作爲教材,讓優秀調解員現身說法,保障經驗與法律的雙重並重。

4、結合羣衆需求,制定普法方案

(1)根據羣衆需求,組織專項法律下鄉。不要貪大求全,不求一勞永逸,一次只針對單一羣體的單一需求,開展相關活動。如針對男性對勞保方面的法律需求,舉行勞動法規下鄉,切實滿足羣衆訴求。

(2)針對農村私了行爲,制定相關指導。私了作爲羣衆自己解決矛盾的方式,可以繼續存在,但爲了保障雙方合法權益,避免後續糾紛,可以嘗試將已有矛盾糾紛歸納出來,如損失輕微,可以明確判定的納入私了;不能確定損失的建議遞交上級。從而提高糾紛解決效率,減少不必要的糾紛。

5、組織流動法庭,遊走鄉間。羣衆司法訴求多是簡單的,可執行簡易審判的案件,因此可以嘗試建立流動法庭,巡迴於鄉間,走進院壩,在羣衆中審判,既能解民之所需,又能將法律更生動直觀的傳播到羣衆中去。

四、本次調查的反思

本次調查,在外調人員的辛勤努力下,完成得比較圓滿,但由於自身原因仍存在不少問題:

1.調查表設計仍有欠缺。雖然再三對調查表進行修正,但由於團隊人員均缺乏足夠調查經驗,調查統計中發現不少設計問題,如未能設計出被調查人的主要收入來源,使在分析中缺少了職業對法律需求的分析、沒能爲走過司法程序的人員單獨設相關問題,致使我們少了深入瞭解相關情況的機會等不能不說是本次調查的遺憾。

2.問題表述不明確,未能讓羣衆理會調查者本意。如第8問,不少羣衆誤認爲只有司法程序纔算運用所瞭解的知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導致有29名羣衆未能按設計者意願填寫,使該問分析並不十分有代表性。

3.寫作團隊離農村實際仍有段距離。如未根據農村文化程度低、大齡化嚴重的基本情況設計問題,導致不少分析根本不能從調查表得出。幸好,我們的外調人員極其負責,在瞭解到相關情況之後,採取了提問方式瞭解了部分問題,使得分析得到有效的一手資料支持。在此筆者向外調人員表示感謝。

【第9篇】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

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篇一

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爲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尊嚴。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成爲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調查主體

1相關社會背景和主要目的

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十分嚴峻。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普遍不高。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同時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很多大學生在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會選擇沉默,而不是去爭取他們的利益。這就會使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會越來越淡,導致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大學生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大學生亟需在學校的正確教育和引導下,不斷學習,努力提高和完善自己。加強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法律素養,是社會主義高等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需求,也是大學生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

2調查對象的選擇與簡要情況

此次調查選擇的是高校在校及剛剛畢業的大四學生。

3調查方法與過程

此次調查採用的是問卷調查的方法,在各大高校展開不記名調查,共徵集問卷139份。

4調查結果及分析

5對於結果的評價

分析

由於大學生法律意識是一個多要素、多層次的複雜系統,要精確全面地概括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的現狀並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結合調查結果,對當前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所存在的問題作一個粗淺的概括:

根據調查數據來看,大學生都或多或少地知道法律的基本常識,並不是完全的法盲,每個學子從小到大受傳統的倫理道德的教育,對法律基本知識早已耳濡目染,儘管受到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但是我院大學生整體的法律素質還可以的,這裏所說的只是基本常識,而不是深沉的理論,當今我院大學生也沒有必要對法律學習得面面俱到。

知法並不代表能運用法律,它們是兩碼事,運用主要是以知道爲基礎,由於當今大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少,社會經驗不足,再加上大學生自身的特點,如行動容易衝動,易受別人的煽動,追求時尚和個性,好面子,在處理具體一件事情上到底很少正確使用法律,甚至做出違法的事情。

而維權更不用說了,當今大學生遇到侵犯個人權益時,大部分的學生會選擇迴避,忍讓,認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雖然他們具備了一定的法律知識,但他們沒有真正的把法律知識內化爲法律意識,沒有真正的挖掘法的精神,法的價值,缺少公平,正義的理念,對法的信任程度低。

在知識經濟作爲世界經濟發展主導力量的今天,人的素質成爲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高校作爲對青少年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德,智,體,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工作,從而培養出高素質,全方位的人才,來迎接世界科技迅速發展的挑戰。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意識的培養,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是高校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這也是當前社會發展對高校教育提出的迫切任務。當代大學生肩負着民族發展的重任,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棟樑。他們的素質水平直接代表了我國年輕一代的精神面貌,反映了我國參與世界競爭的實力。衆所周知,素質教育是着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在全面進行素質教育中不能忽略對受教育者法制意識的培養,這是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作爲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長期不懈地在大學生中開展法制教育,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使他們懂得遵紀守法對社會進步和個人發展所具有的重要意義。

改進意見

1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範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衆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學校開設法律基礎課,通過老師的講授,讓每一個學生都知道遇到問題,糾紛應該採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武器來捍衛自己的權益,而不是採取暴力手段解決,在課時的內容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特點和需要,有針對性地突出重點,在‘少而精’方面作文章,講授一些發生在學生周圍的案例,提高學生的興趣,適當的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革,不僅僅採用老師講授,還要採用課堂討論,進行案例分析結合錄象等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積極性。同時根據大學校園發生的事件及時採取措施,以及反省發生的原因,同時適當的進行教育改革,把法律教學作爲必修課,讓每個學子認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3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普硬法律知識法制教育對提高學生自身免疫力極爲重要。通過法制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其判斷能力。自覺地抵制外界不良因素影響。對大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於培養他們維護法律尊嚴的思想情感和遵守法律的良好習慣。因此。不僅在課堂上要宣講法律知識。法制理論,還要充分利用廣播,校報,閉路電視等多種宣傳陣地,大張旗鼓地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舉辦法律知識講座,競賽,典型生動案例剖析等形式,寓教於樂,使法制深入人心,使學生知曉其中道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時時處處以法律規範自己的行爲。把他們心中存在的零碎的,分散的和不繫統的法制意識,法律觀念提高爲完整,系統和科學的法律觀念,使他們從法律方面認識到自已的權益及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知法,學法,懂法。

結束語

分析和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是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對於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法律是我們保護合理權益的武器,尤其對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更應該懂得法律,使用法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保護我們的合法的權益,而知法,守法,維權更是我們瞭解法律的過程。總之,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對國家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培養需要社會,學校,國家,個人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法律意識得到很大的提高。

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篇二

隨着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貫徹,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突顯,法律在維護社會秩序和維護公民合法權益方面將會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普法教育和法制宣傳成爲了全社會的一項重要課題。爲了瞭解現在大學生的法制意識情況,探索法制宣傳的新渠道,本小組特對此制定了一份調查問卷,在本校大學生中展開了調查,對當代大學生對法律的瞭解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並對大學生法治觀念的培養提出建議,以此爲促進社會法制作出自己的努力。調查以隨機問卷方式,面向全體杏壇學院的學生。共制問卷100份,收回92份。問卷的內容圍繞“大學生的法制意識”展開,總共10道題。在調查的學生中,各年級段的學生都有,大四的佔了大多數,他們的答案基本代表了客觀意義上的非法律專業學生在完成了大學階段積累後所知曉法律的程度。

爲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法制意識現狀,促進大學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爲學校的法律教育工作提供依據,促進和諧社會的建成,因而進行了本次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作爲法學專業的學生,我們本着實事求是的嚴謹的治學態度,通過問卷形式瞭解真實數據,進而通過數據得出問題,通過問題了解到大學生法制意識現狀,從而分析如何提高大學生法制意識。

所謂法制意識,其實更多的講究的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態,是指人們對於法律和有關法律現象的觀點和情感、態度的總稱,它表現爲探索法律現象的各種學說,對現行法律的評價和解釋,人們的法律動機,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法律、法律制度的瞭解、掌握、運用的程度以及對行爲是否合法的評價。它包括法律認知、法律情感與意志、法律價值觀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對法律的瞭解和情感。這一部分是針對概念中大學生“學習法律的必要性和了解法律的途徑”而提出的,通過大學生的回答,瞭解大學生對法律的態度和情感。

第二部分:相關基礎法律知識和權利義務的認知。這一部分是針對概念中“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法律、法律制度的瞭解”而設計的,基於此理由,我們選擇了一些基礎的法律問題,同時這些問題有正確答案,通過答案的正確率來了解此方面。

第三部分:實踐中對法律的運用和理解。這一部分是針對概念中“對法律意識觀念以及對大學生的維權意識”而設計的。因爲是要了解大學生對法律的掌握和運用程度,我們通過商量,希望可以通過現實中大學生熱點關注的或者生活中會遭遇的一個場景來展開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問卷調查者與被調查的距離,也可以得出大學生在生活中遇到法律問題最真實的反應。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絕大多數的大學生認爲大學階段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識是有必要的,學生了解法律知識的渠道多樣化保證了學生與法律知識具有較廣的接觸面,這一點對法律知識的普及具有相當的積極意義。可是法律知識的普及情況卻不盡如人意。在調查的學生中,只有48%的學生知道12月4日是我國的法制宣傳日。這表示,還有相當多的同學對生活中的法律沒有予以足夠的關心。對於“法律是否能維護自己的切身利益”這個問題,38%的學生選擇了“能,我對法律有信心”;18%的學生選擇了“不能,法律愈來愈成爲有錢人和有權的人的代表”;34%的學生選擇了“現在不能,但隨着社會的發展,法律會逐漸完善”這組數據充分說明了在大學生看來,現在的法律還遠遠沒有達到“完善”的程度,甚至法律存在的基本意義都在面臨着被部分學生否定的局面。雖然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不能單純地歸結於法律本身的不完備,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對大多數人來說,現在的法律體系還是不能夠滿足他們對於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要求。由此可見法制理論與實踐存在着十分嚴重的脫節。同時,只有14%的學生表示曾經通過法律武器維護自己被侵犯的合法權益。大學生權利意識淡薄不禁引人深思,大學生作爲社會發展的風向標,尚如此不願以法律作爲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要實現全民懂法用法還任重而道遠。另外,對於諸如一塊錢之類的細小的利益,69%的學生選擇了不會去爭取這樣的利益——即使這樣的行爲在法制意識的普及中有着重要的意義,也有可能使別人因此而受益。在“假如你參加勤工助學或利用課外時間在社會打工,當您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時您會”一題中,有51%的學生選擇用法律手段解決爭議,也有18%的學生希望通過別的合法手段來爭取解決問題。但仍有將20%的同學選擇忍氣吞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於社會中思想最爲激進的大學生仍有這種思想的存在,並佔據如此之大的比例,不禁讓人汗顏,引人思考。不過,在面臨着嚴峻現實的同時我們仍然可以看到希望,學生也希望通過各種形式來增加自己的法律知識,增強自身的法制意識。問卷中所提出的諸如“增加有關法律的課程”、“組織普法講座”、“組織學生參與法庭旁聽”、“組織學生參與模擬法庭審判”等形式均受到了學生相當的贊同。

要提升大學生的法制意識,需要不同渠道的共同合作與努力。由此,提出以下看法,首先要加強對大學生法律知識的豐富和法律興趣的培養,學校是教育機構,承擔着爲國家培養各類高級專門人才、後備幹部和各級管理人才的重任。加強對大學生的法制教育,引導大學生學法、知法,使他們形成較強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進而做到守法、用法、護法,對於實現“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要積極組織和開展法律教育課程和法律意識培養的措施,活躍於校園內的有關法律的社團也應該積極開展活動,培養同學們的法律興趣,活動開展要注意避免形式化、古板化,要讓學生們去參與和配合中真正有所收穫。其次,全面普法教育任重道遠作爲社會中知識分子的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如此欠缺的情況,推及全民的法制意識,結果自然不容樂觀。因此,全民的普法教育及其法制進程可想而知,面臨巨大挑戰。因而,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各級教育機構,組織機構都應該注意把法制教育提上日程,完善法律諮詢機制,加大普法宣傳力度。

同時,司法機關應建立法律公信度,提高公民對法律的信仰度不斷暴露的司法處理問題,司法腐敗現象,讓人民對法律的信任度急劇下降,法律的信任危機越來越嚴重。因而加強對公、檢、法機關的規範化整治,以及律師等法律工作者行爲作風的整治也越顯重要。普法的基礎是信仰法,建立法律的公信度是法制進程的關鍵一環。

另外,根據大學生的現狀和我國的國情,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強對學生法律意識、權利觀念,即改善現階段教育對於法治觀念培養的缺乏;國家應繼續加強對法治的宣傳教育,形成良好的家庭和社會環境,這有利於學生法治觀念的形成;對落後經濟地區的法治建設要與發達地區同步推進,防止法治建設的不平衡阻礙大學生法治觀念的發展;要限制公權力,防止權力的濫用,形成社會良好的風氣促進大學生法治觀念;加深對我國法制實踐瞭解,讓大學生自覺培養法治觀念。

綜上,當代大學生的法制意識亟待提高,這需要家庭學校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法律觀念的培養,法制社會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行動開展得越早越好,因而,大學生自身以及社會各方力量都應該爲形成一個有着良好秩序以及公民能有能力依靠法律武器而無任何後顧之憂的社會而共同努力。

大學生法制意識調查報告篇三

一、調查背景

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主力軍,他們有着敏捷的思維,善於獨立思考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注重個人的現實利益,對自己的素質要求較高。但由於某些社會風氣、社會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對法律沒有足夠的信任,因此沒有確立對法律的權威。其次,大學生法律意識不成熟。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跨越青年和成年的羣體,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不成熟性。社會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爲等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偏差。另外,當今大學生法律意識淺薄,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權益。當前大學生在違法犯罪面前,沒有足夠的膽識和法律意識,缺乏正義感。與此同時,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學生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識,大多僅限於課堂上老師的教導,而不主動學習法律法規。

有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明顯增多,佔社會刑事犯罪的比例持續上升。中國犯罪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教授康樹華曾主持過一項調查,1965年,青少年犯罪在整個社會刑事犯罪中約佔33%,其中大學生犯罪約佔1%;“*”期間,青少年犯罪開始增多,佔到了整個刑事犯罪的60%,其中大學生犯罪佔2.5%;而近幾年,青少年犯罪佔到了社會刑事犯罪的70%至80%,其中大學生犯罪約爲17%,而且犯罪類型向智能化、多樣化發展,同社會犯罪比,其涉罪範圍、性質及危害沒有質的區別。數據顯示:“象牙塔”並不平靜,大學生們的法律素養包括法律意識狀況令人憂慮。

總之,當前由於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在大學生的頭腦中法律的權威還沒有完全徹底的建立起來。但是,衆所都知,法律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基本,也是維護正當利益的利器,只有充分了解法律、運用法律,才能更好的保護我們的合法權益,而擁有良好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是運用法律的前提。因此,我們進行了以大學生法律意識爲主題的問卷調查,希望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羣體法律意識現狀進行了解和分析,增強我們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二、調查目的及意義:

1、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進行客觀、準確的研究及分析,是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教育,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的基礎。從年齡上講,大學生是一個橫跨青年和成年的羣體,由於尚未形成成熟、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法律意識帶有明顯的易變性和不成熟性。加之歷史原因、外部環境以及大學生自身素質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個別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和行爲與社會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準確地瞭解和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現狀和法律需求,對於提高法律教育的針對性,切實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大學生遵守法律內在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長遠方針,是國家法制建設的百年大計,是促進培養現代化合格人才的需要。1997年,江澤民在中共xx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我們的目標,而社會主義法制的出發點和歸宿在於公民法律意識,它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決定法律本身的命運。大學生羣體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後備軍。這個羣體的法律意識強弱,直接影響我國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瞭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及存在的問題,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三、調查方式:2022年10月1日至12月1號,我們通過發送問卷進行網絡調查和在校調查,無記名填寫調查問卷,共徵集問卷97份。人工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從而得出調查結論。

四、調查對象:當代大學生

五、調查問卷結果及分析

六、大學生法律意識缺乏的原因

(一)學生髮面的原因

(1)缺乏主動性和遠見性

根據調查瞭解以及相關的文獻資料,我們發現,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會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專業科目的學習上,他們認爲學好專業知識,鍛鍊好各方面的能力,將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因而不必浪費那麼多的時間去學習法律知識。

而且,法律知識有相當的枯燥,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學生會主動去學習法律知識,對學校開的相關課程,也只是要求考試過關就行,對於學校舉行的法律知識講座,去的人更是少上加少。這樣逐漸形成不良風氣,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趣。大多數大學生重學分,輕實效,並沒有意識到法律的長遠作用以及有形和無形的影響。因此,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很難有紮實的法律基礎。

(2)缺乏實踐性

根據訪談,一部分大學生反映,法律知識好像真的離我們很遠,我們在課堂學到的知識長時間不用,缺乏實踐,很快也就忘記了。在我們學校,雖然開設了相關課程,但只是詳述了相關的法律知識理論,缺乏實踐經驗的考驗,因此大學生只是學習了理論知識,卻不會應用,只是流域形式。

(二)教師方面的原因

通過參考相關的文獻資料,我們瞭解到:除了將法律作爲專業課來對待的專業,老師都不會過高的要求專業的學生,只要能夠不影響課堂秩序就可以了,因此學生也會在私下做自己的事情。有些老師對此也不以爲意。另外,老師每堂課也只是按照自己的大綱進程,講述知識,使課堂氣氛乏味,學生自然提不起精神去學習。

(三)學校方面的原因

通過參考相關的報道,我們認識到:學校方面關於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方面的課程也只是開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門課程,同時一週也只是一大節課而已,想要很好的講授法律知識對老師老說也是很有挑戰的,說明學校對大學生的法律教育程度關注不夠。另外,高校的法律教育存在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現象,造成學生死讀書的情況,而缺乏實踐。

七、提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措施

(一)學生方面:提高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意識,多組織講座讓學生更加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如促進社會和諧的發展、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信仰等。當然還可以組織法律主體活動,模擬實踐等方式加強大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讓道德修養與法律同時進步。

(二)教師方面:打破常規教學模式,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慾望。在課堂教學重,可以結合現實生活的例子,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也可以打破常規教學侷限,組織主題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法律的重要性,更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除了課堂教學外,還可以運用多種方式,讓大學生學習法律知識,如法律知識競賽、法律主題活動等,這樣效果也會比課堂教學好很多。

(三)學校方面:實行“依法治校”,營造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氛圍深化大學“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開展校園法制文化活動,以適應素質教育對大學生法律意識培養的要求。多組織專家講座,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辯論賽、討論會、知識競賽、模擬法庭等活動,使學生能自主參與、身臨其境,從而受到教育和啓迪;多組織學生參加與法律有關的活動,讓大學生從實際中獲得法律知識。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儘量提供學生實踐的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才華,增加對法律知識的認識。

(四)社會方面:健全法律運行機制,加強道德規範建設,創造有利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大學生思想開放,時代感強,主觀上期望法治,關心國家法制建設,但世界觀還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環境影響,因此,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做到立法的民主化、科學化,執法的程序化,守法的自覺化;大衆傳播媒體和各種社會力量應利用普法、守法、執法和監督法律實施的模範人物和典型事蹟,進行生動的法制宣傳,創造一個良好的法治環境和輿論環境,對於培養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八、總結

根據此次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可以看出: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單薄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作爲大學生,應當具備法律素養,這成爲現代市民特別是青年大學生立足社會的基本條件。然而,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水平還很低,違法犯罪的大學生多數是法律知識貧乏,法制觀念淡薄,他們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分析和認識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是培養和塑造大學生現代法律意識的前提和基礎,對於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目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法律是我們保護合理權益的武器,尤其對我們當代大學生來說,更應該懂得法律,使用法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保護我們的合法的權益,而知法,守法,維權更是我們瞭解法律的過程。總之,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對國家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大學生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的培養需要社會,學校,國家,個人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法律意識得到很大的提高。

九、研究心得

通過這次時長2個月的關於大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我們不僅認識到當前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缺乏,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我們深入研究,通過參考文獻、問卷調查、訪談等多種途徑瞭解到了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缺乏的原因以及相關措施。同時我們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都通過這次調查得到了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剛開始我並不知道有問卷心這個網站,經過老師的輔導,我學會了許多以前沒要接觸到的新知識。在學校調查反談中,我的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提高,膽量也大了,思路也拓寬了,瞭解到當代大學生的法律意識情況還進行了交流。在寫調查報告的時候也是頻頻出錯,在這裏我要感謝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忙。藉此機會,我也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許多不足之處,如剛開始的時候我不會做表格,不知道怎麼報告格式,禮貌也不足等等。吸取此次經驗,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將會更加努力,不斷完善自己,取長補短,虛心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