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心得體會多篇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心得體會多篇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心得體會篇1

?人生》是路遙的一部中篇小說,發表於1982年,它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爲時空背景,敘述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正是體現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一直以來,我都比較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作品,而《人生》也就是以它那一波三折的故事吸引了我。小說的主人公高加林,一個才貌雙全、文武皆備的農村青年高中畢業後沒能跳進夢寐以求的城市,回到農村當上了民辦國小的教師。那時的他已經很滿足這個既能體現他的才能而又對他充滿希望的職業,但是好景不長,他被有權有勢的大隊書記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頂替了,他重新回到了土地,當上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心性極高的他又怎能安於現狀呢?當機遇再次降臨到了高加林身上時,他義無反顧地抓住了這次機會,重新回到了城市,當上了縣裏的通訊幹事,一個有頭有臉,風風光光的記者,成了城裏引人矚目的人才。事實上,他確實也是相當出色的,他辛勤、樸實,他勇敢、自信,他熱愛生活,有着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憑着自己的才能和努力在城裏大顯身手。但是終於有一天,高加林進城的背後原因被人告發了,他要面對的是重新回到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的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如同過眼雲煙難以挽留了。他難以承受這份打擊更難以面對生他養他的那片土地。他減少了狂熱而又冷靜的反省,接受了德順爺爺的一翻話,而後一下子撲倒在黃土地上。

人生變幻真是難以預料,誰又能知道自己今天以後會發生什麼呢?對於高加林的才華我是佩服的,對於高加林工作旅程中的變遷我是同情的,對於高加林的理想和追求我也是理解的。然而,對於高加林的愛情我卻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初戀是美麗,初戀也是激情彭湃的。正如小說中描述的,農村姑娘劉巧珍美麗、善良,她沒有文化,但是卻真心真意地愛上了高加林這個文化人,她的愛質樸純真,她以她的那種充滿激情而又實際的作法表白了她的熾烈的愛。就在高加林離開講臺,失意無奈的時候。她的愛給了高加林精神上的慰籍,但僅此而已。因爲,這愛實在是太單純、太無助了。雖然,那時的劉巧珍是幸福的,她被自己傾慕以久的、多才多藝的、強壯標緻的先生所愛着;那時的高加林也是幸福的,他被大馬河川裏最俊的姑娘所愛着。但實際上呢,這愛的天平能平衡嗎?不能。當高加林重新離開土地,走進城市,重新遇到了他的同學黃亞萍時,這天平就一下子傾斜了。與巧珍相比,黃亞萍無疑是位現代女性,她開朗活潑,卻又任性專橫,她對高加林的愛熾烈大膽又有一種征服欲。高加林的確與她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有相同的知識背景,又有許多感興趣的話題,當他們倆口若懸河、侃侃而談時,高加林已經進入了一種艱難的選擇之中。當高加林隱隱地有了這種想法時,他的念頭很快便被另一種感情壓下去了,他想起了巧珍那親切可愛的臉龐,想起了巧珍那種無私而溫柔的愛。當巧珍帶着狗皮褥子來看他時,他的那種難以言說的複雜的感情一下子表現了出來。在經過反覆考慮後,他終於接受了黃亞萍的愛,無情地拒絕了深深愛着他的姑娘巧珍。更令人感傷的是,當高加林委婉地對巧珍表達了他的這種選擇後,巧珍沒有任何言語含淚接受了,她沒有過多地責怪高加林,反而更擔心高加林以後的生活,勸他到外地多操心。但是淚水卻在臉上刷刷地淌着。

我被這無私的愛而感動着,也被巧珍那堅強和豁達而感動着。但也僅僅是感動而已,我又能說什麼呢?退一部想想,一字不識的農村姑娘巧珍能和才華橫溢、心性高遠的高加林生活到一起嗎? 如果說高加林當時選擇了巧珍,以他躁動的個性又能安於現狀嗎?兩個世界中的他和她,即使生活到了一起又能有共同的語言嗎?我不敢回答。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吧!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

人生的道路雖然慢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我想,人生就如這段話一樣,讓我們慢慢去走,去體驗,去感受其中的酸甜苦辣。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能欣然一笑。直到有一天,我們老了,回首往事時嘴角能流淌出幾個小小的故事。不也無憾嗎?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心得體會篇2

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特別好的電影。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的,這讓我對原本感覺缺乏感覺的生活,又萌生了一絲希望。

或許擦亮眼睛,仔細找,感動還是能找到的,特別是我們還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領。則像一股細細的沙,慢慢流進心裏,一點一點填補了石頭的縫隙,同時帶來一份柔潤,抹平石頭的棱棱角角。

作者馬麗娟老師:中國第一批接受國際華德福?史坦納幼兒教育協會培訓的幼兒教師李躍兒芭學園資深教師,擅長教育管理,培養、提升教師團隊以及對教育感悟的總結。在10年不間斷地教育實踐和教育管理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教學觀察筆記及隨筆心得,最終形成本書。

我帶着這樣的疑惑去讀這本書:

我們天天都在講“要給孩子幸福”,那麼究竟怎麼樣纔算是給了孩子幸福?怎麼樣纔可以讓孩子感受當下的幸福?

在書中馬老師給出了答案:

馬老師的答案:

幸福對於有的人來說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裏玩一上午;能滾着一個破舊的輪胎在院子裏撒歡似的跑上幾圈;能七扭八扭地縫一個布包包;能將豆沙醬包在麪糰裏放進烤箱;能拿個大瓢給菜地澆水,給羊洗澡……

我的理解:

給孩子當下的幸福,就應該讓孩子享受他這個年齡段應該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給予孩子我們所理解的“幸福”。所以,當你看見孩子不顧剛穿上的新衣服,專注地趴在地上看螞蟻時,請你不要阻止他;當孩子不顧弄髒雙手玩泥巴時,請你不要指責他;當孩子天馬行空地給你描繪他的理想時,請你不要嘲笑他……因爲,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在讀這本書時,有一些精彩片段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片段一:點燃心靈的蠟燭

“我們要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真實地學會一件事情,就像他們真實地學會等待一樣,孩子們纔會真實地活在當下。”

我的收穫:孩子們一旦學會了一件事情,他就是真正地學會了,不會忘記的一種學會。如果我們讓一個小孩子很快地學會一件事情,那麼相信他忘記得也快。因爲,那是他人將別人的發現硬塞進孩子的記憶中,並不是孩子自己想真實地經驗它而記住它。所以,就如馬老師所說的“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點燃他們內心那盞不滅的蠟燭,保護好它,讓它燃燒得更明亮、更久遠。”

片段二:長着棉花糖腿的人

“一眼看上去,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並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過孩子生活中的活動,我們會認識到,每個孩子狀態背後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幫助到一個孩子成長,瞭解孩子狀態背後的一些緣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我的收穫: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原本走的路就會不一樣,正因爲這樣的不同才使得每個人都具有他自己獨一無二的個性。然而,孩子是需要我們成人的幫助,纔會漸漸地瞭解這個世界的。

那麼,作爲教師,如何讓一個有困難的孩子得到真正的幫助,顯得尤爲重要。而幫助一個孩子,不僅僅是指,對着孩子微笑,問他我可以幫助你嗎,實際上,幫助的意義遠不止這些,這是需記住的事情。我們不僅僅要蹲下身來看孩子,更要蹲下心來看孩子。

片段三:“難相處”背後的祕密

“從教育的角度看,我們成人要帶着一種敬畏和理解這個孩子的態度去感受他、幫助他。同時,還要看這個孩子的狀態是不是已經超出了教育者所能幫助的範圍,不管從哪一個角度幫助,我們都有必要了解他狀態背後我們看不到的那部分東西。”

我的收穫:面對這類孩子,我們需要的還不只是接納這個孩子,更需要深入地瞭解在他的生活中,成人用什麼方式在和他交流,還有他的生活環境、飲食、作息規律等都是什麼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建立一個適合他的生活環境和具有規律的生活節奏,還需要幫助他的人給他提供可以學習的情景。讓他看到大人是如何對待一條金魚,如何收拾打翻在地的魚缸,如何與人一起做一個事情,如何表達自己……當他看到這樣的場景,會從中學習到怎樣真正地去照顧一條魚,會學會用抹布擦拭桌面上的水漬,會學會協助同伴做一個事情,會學會在集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讀這本書,我就像在看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字裏行間充滿着溫馨愛與親切。看着故事裏的孩子們遊戲、學習、搗亂,看着看着我就會被這些小傢伙感染,跟着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長。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書裏沒有深奧難懂的語言,沒有驚人的創見,沒有苦心的勸導,有的只是老師對孩子濃濃的愛,一種發現優點的眼神,一種可以溫暖孩子心靈的光,引領幼兒成長。透過馬老師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一個寧靜的世界,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覺得應該像她學習,用心去體會孩子,真心將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們融匯在一起。

幼兒園老師,絕對不是我們以前想象的那樣,只是一個“能帶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樣,幼兒教育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工作經驗,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個人魅力,創造才華。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有“愛心”就足夠的`。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我要成爲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兒園教師。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心得體會篇3

目前爲止,今年對我觸動最大的一本書是毛姆的《人生的枷鎖》。

初讀此書是在疫情期間,當時面臨從校園走入社會的抉擇,加上疫情的影響,感覺自己想要很多卻又好像不知道想要什麼,是這本書撫平了我的焦慮。

?人生的枷鎖》詳細地刨析了人類與生俱來的各種形式的枷鎖。主人公菲利普自幼父母雙亡,又先天殘疾,寄養在冷漠而陌生的大伯家,性格由此孤僻而敏感。他在學校受人嘲弄,學習會計可是卻沒有興趣,與環境格格不入,轉而去巴黎學習自己很有興趣的`繪畫卻苦於沒有天賦。改道去上醫學院,又被迫因爲經濟上的拮据而停學,只好費盡力氣通過尋找低級的工作來填報肚子。在愛情上也痛苦不堪,一次次被傷害……

在菲利普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艱辛的掙扎,他的前半生是揹負着各種枷鎖成長起來的,他也一直在嘗試窺探並理解人性。後來在經歷了理想破滅、窮困潦倒,面對一個又一個生命的完結時,得出了“人們一生中所作的努力同其最後結局顯得多麼不相稱”的結論,也終於悟出了:人生毫無意義。

在此基礎上,他突然感受到了自由,他迸發出對妻子、家庭和愛情的強烈渴望,他對這一切的渴求勝過世界上任何別的東西,爲此他放棄了之前爲自己精心籌劃的一切。他認爲自己的一生一直信奉着別人口頭上或書本上向他灌輸的理想,而從來不是出自內心的願望。他的一生總是被認爲他應該做什麼而不是他內心真想做什麼所左右。

作者毛姆對於人性最深處最隱祕的觀察一步步令我震撼,在他的筆下,每個人都被赤裸裸地展現。跟着主人公菲利普一步步掙脫包括家庭、宗教、情慾、金錢、職業和尋求人生的意義等諸多方面枷鎖的過程中,我也在不斷地探索自己理解自己尋求自己。

現在的我已步入工作,和大多數的畢業生一樣,一邊困惑着一邊摸索着。時而覺得自己是廢物時而又覺得是天選之子。有時候欣喜自己終於掙脫了某個桎梏自己的東西,可是轉眼卻又在一個新的枷鎖之中。每當我面臨困境之時,便會重新回過頭去審視菲利普,懷疑他的懷疑,思考他的思考。

早上趕着上班,在快到地鐵口的時候,迎面走來一個看着約摸40多歲的男子,他縮着頭從右邊拍了拍走在他前面的年紀相仿的男子的右肩,拍完後一邊咧着嘴偷笑一邊迅速躲到了左邊,等前面的男子向右轉身找人的時候,後邊的男子一邊吃着煎餅果子一邊仰着頭哈哈大笑。我突然停下來,站在那裏,很唐突地直視着他們笑出了聲。

這是我上學時期纔會玩的遊戲,那時候的我很少會去思考意義是什麼這個問題,也沒有刻意想要去掙脫什麼,但是卻能切切實實地感受到每一天,好多瑣碎依舊能被很深刻地回憶起來。

在一路走來的今天,我們是在追尋什麼?又是在被什麼所束縛?

無論如何,在奔赴未來的路上,也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不斷自我刨析自我否定的勇氣,能如菲利普一般敢於爲自己的人生負責,敢於作出選擇,在消除人生可能性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心得體會篇4

每次讀完的作品,總是很難平靜下來,他的作品總能使人對自己進行思考。

人生總是沉沉浮浮,浮浮沉沉,誰也說不準明天的自己安身在何處?處於什麼樣的境地?

作爲一名女性,對愛情天然的敏感讓我更傾向於對愛情的思考。我着實同情劉巧珍,這個金子般純樸的姑娘,有着對知識的渴望,對勞動的熱愛,對愛情的執着,對愛人的寬容,所有這些都深深地感動着我。我一向主張門當戶對的愛情才能讓兩個人的感情鞏固,但是當一方的社會地位社會財富突然出現傾斜的時候,我是傾向於對愛情的忠貞上的,直到現在我依舊覺得,愛情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應該把他看做一項一生的神聖的事業來看待,認真對待自己的愛情的人,我總覺得也會認真對待生活,對待一切困苦!就像順德老漢,把一個在心裏揣一輩子,也認真生活了一輩子。

生活有時候把現實變成了夢想,有時候又把夢想變成了現實!生活會給不確立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的人不斷地提出嚴峻的問題,讓他選擇。黃亞萍的愛情如此,高加林的人生事業更是如此,一個偶然的世事可能讓自己一落千丈,也可能讓自己平步青雲,就像書中說的“現實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高加林想用自己的智慧才能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想要更加廣闊的天地,這樣的精神讓人振奮,但是他沒有想到,在那樣一個社會還不健全的時代,他的命運很大程度上被拽在別人的手上,更何況他與黃亞萍的戀愛確實也存在虛榮的成份。而我們社會也確實不能迴避自己的責任。應該真正廓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讓陽光照亮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那些正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年輕人走向正軌,讓他們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讓他們的理想得以實現。

我沒有什麼智慧去領悟人生,因爲我自己在二十幾年的人生中走的也不順,在很多抉擇上也迷茫不知所措,對未來也充滿恐懼,但我對作者對人生的看法很贊同,“正確對待理想和現實生活。”即使人生沉浮,也堅持原則堅強地活下去!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心得體會篇5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承擔着“立人”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應該靜得下心來,學習,思考,豐富知識,陶冶情操,讓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識的海洋中,多一些書卷味兒,少一分銅臭氣;多一分深邃,少一分淺薄;多一分高雅,少一分世俗。“多讀方知書中味,勤寫始覺筆有神。”因此教師的成長離不開讀書,作爲一個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沒有學習新的理念和方法,課堂將會變得那麼空洞和無趣!一年來,我認真貫徹柳州市教師閱讀年的精神和學校的讀書活動方案,認真制定閱讀計劃。按照計劃,我認真閱讀了必讀和推薦讀的書目。我將一年來的具體做法心得總結如下:

一、利用課餘時間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

每天堅持抽時間讀書,認真做好筆記,每個月撰寫600字讀書筆記以及讀書心得。通過讀書,我學會了怎樣正確地去引導教育孩子,讀書使我再提起筆來寫些什麼,不再會覺得那是一件難事。我要做個真正的職業讀書人,從書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再把這些營養輸送給我的學生們。

二、積極參加學校的讀書活動,豐富自己的讀書生活

學校認真落實了讀書活動方案,開展了豐富的讀書活動。我積極參加學校的讀書活動。這些活動分別有“我讀書,我快樂,我成長”“讀書隨筆”、“讀書名言”、“讀書與成就”的論壇活動、“講述我的教育故事”、“閱讀、工作、成長”演講等主題活動。按照學校要求,我們每個月都將自己的學習心得上傳到學校的百果讀書會上,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這種跨越空間的交流方式提高了我們教師學習的興趣。

三、積極參加各項培訓,提高自身素質

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外出讀書活動,並且仔細傾聽,認真做好筆記,及時記下點滴收穫,按要求寫一篇學習心得。提高自己的理論認識,並把這種知識運用到教學中去,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在今天作爲一名教師,對於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不斷讀書,才能做一個卓越智慧的教師,用新觀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樂地生活,快樂地工作,真正做一個享受教育的陽光教師!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心得體會篇6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閱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擇的。

人們常說,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人似乎總在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麼一點點價值。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當你瘋狂的追尋着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誘惑力的物品,突然間失去它時,或者再也不屬於你時,你纔會猛然警醒,這樣東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輩子再也不會有了,縱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說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裏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說,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20__年,祝福,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讀書與不讀書的人生心得體會篇7

20xx年半年就這樣過去了,算算博士畢業回來2年餘了。回頭想想,這兩年來,我們經歷了很多,大到國家,小到個人,有歡笑,有淚水。奧運成功,載人火箭發射,當時激動的淚花似乎很遙遠了。而留在腦海裏,印象更深的反而是一些不幸的事,西藏、新疆**,尤其是最近震驚全國的南平“醫鬧”事件;2007年7月博士畢業典禮時閃光燈和歡呼聲彷彿似乎已經淡得想不起來了。反倒是一些患者的呻吟聲、死亡患者家屬的慟哭聲猶如就在耳邊。

小時候,村衛生所只有一個醫生,大人們都說他會看病。有一次,腳丫被碎瓷片割了一個很深傷口,用水洗洗,沒管它,竟然化膿了。自己塗紅藥水和傷口撒鹽,沒效果,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下肢沿着淋巴管紅得不得了。父親帶去村衛生所打針,印象中那醫生、護士是坐在濃濃的藥水味辦公室,連打三天就好了。那濃濃的藥水味和神奇的療效,第一次讓我覺得醫生護士象天使一樣。

1991年大學聯考報考是醫學專業,到廣州讀書、考研。記得當時不能留校,很是鬱悶。分配在在一七五醫院,小是小點,但也是三甲。當醫生雖然很苦,很累,很枯燥,這卻是我在社會可以立足的一技之長。後來又有幸去讀博士了。到了博士一個新的平臺,纔看到醫學專業知識有着多少日新月異的突破,自己的心應該有多低,低到我只要努力解決我自己分管的那幾個病人疾病痛楚。“寧靜致遠”四個字,我把它寫在我的本記本電腦桌面。我的很多棱角和性格漸漸已經被磨去,變成一個性格溫和的人。原來的張揚和不可一世,漸漸成爲現在的很平和,很安靜。

我總希望給別人帶去快樂,尤其是自己喜歡的朋友和愛的人,可是我的心裏總是有很多的憂傷。2007年博士畢業,以爲自己期待的幸福就要到來。可是,我很笨,總是自己愛的人受傷。整天加班,小孩的事幾乎不管,而病人一個話隨時可以把我叫到科室。每天不管加班到深夜幾點了,我愛人都等我回去才願去睡。最嚴重干擾生活的是,一些病人在凌晨或中午休息時打電話來。一次可以理解,二次可以理解,一百次呢?從科裏回家一趟,就會傷人一次,就象一把把鹽撒在愛人傷心的地方,慢慢地滲透,一次比一次傷得更深。

有時我想不當醫生算了,但我不當醫生,我還有其他對社會有用的地方嗎?我能關掉手機嗎?手機不通、不知道就不用操心了,反正有值班醫生。但我從來不敢關機,病人打電話肯定是事的,不管大事,還是小事,都是患者放心不下或在擔憂的事。非常幸運的是,丈母孃克服千萬種困難來幫帶小孩、管家務,挽救了我的家庭。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總是覺得很累。醫生,兒時對醫生的那種仰慕已完全消失,漸漸對醫生這個職業有點厭煩。可是我爲什麼總不能懈怠自己、放鬆自己,每天對患者的病情變化膽顫心驚,確定每一個診療方案都如履薄冰。或許,是因爲我每每被患者感動和落淚,真實的東西總是能直指人心。也許,在這個冷酷的商業社會裏,我們並沒有麻木。

今年春節前,科室有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是一位漳州知名的企業家,入院後很快出現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等併發症,家屬對疾病不瞭解、期望值非常高,也提出轉診省或上海更大的醫院。當時我正在複習準備晉升高級職稱的考試,壓力已非常大了,並且如今社會的醫患關係已把醫生逼在懸涯邊了。自己提醒自己:2000多項考試內容呢,我要複習。不管他了,是家屬吵着要轉的,籤個字讓他轉院算了,轉診過程時死掉或病情惡化也不關我的事;但是,醫學常識告訴我,病人合併呼吸衰竭、病情太重了,轉診肯定會使病情惡化、他院繼續搶救成功率幾乎爲零。心底的良知讓我不能放棄,於是耐心地與家屬溝通後,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搶救上,連續十多個日日夜夜守在病房裏。在全科以及許多相關科室的共同努力下,終於使病人轉危爲安。突然的,我和患者說我請假兩天去考試,患者緊緊地握着我的手流下眼淚,我的眼眶也不禁溼潤。這十多個日日夜夜,我和患者似乎感同身受、一起經歷着生和死的決擇,患者對於醫生的感激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

一次次成功搶救,換來了患者對我的醫術的肯定。什麼是醫術呢。我認爲醫術,是智慧和經驗的積累,是團隊的力量;從內心講,我相信每個醫生都希望自己醫術高超,猶如華佗在世。把患者當親人,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子女,我目前還無法做到。但是,我們醫生履行的是一項特殊職業,醫德是我們的規範和指南針。醫德就是醫術的核心,是醫術最基本的元素。良好的醫德,才能成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