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農民工生活調查報告多篇

農民工生活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民工生活及其子女受教育狀況的調查報告

爲了更好地鍛鍊自己的社會實踐能力;爲了更好地領悟和學會課本以外的知識,不斷強化和完善自我;爲了瞭解新農村建設發生的變化;爲了瞭解村級組織是怎樣落實中央一號文件、農民是怎樣看待中央一號文件精神的;爲了瞭解農民在新農村建設第一年的生存狀況、以及農村需要解決的問題等等;爲了調查新農村建設優秀村莊,特別是一村一品突出的特色村,總結其經驗,推廣其做法,供其他村莊新農村建設參考;爲了尋找農村的可開發性資源優勢,做可行項目開發研究,爲有條件的村莊制定可行性操作方案助其在城市尋求啓動發展資金,搭建互動發展平臺;爲了總結歸納中國農村的村莊文化、民俗文化,發揚光大中國民間底層文化精粹。在調查過程中及對調查結果數據進行分析得知:

(1)、農民工生活艱苦;

(2)、其子女受教育程度低。

一、農民工的子女受教育程度偏低,其大多數爲國小文化程度和國中文化程度。

農民工對孩子應該上學讀書有一定的認識,也非常支持其子女讀書,但是因農務繁忙和對子女上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均認爲教學是學校的責任,而與家庭教育無關,家長往往關心的是其子女的成績單上成績分數多少,而不重視其子女上學的過程,致使其子女上學壓力大,學習成績差,國中畢業後,均未能繼續求學深造。其次,在農村,現在處於外出打工的熱潮中,農村子女國中畢業後,不聽往來人的勸告,走上打工之路,因而結束學業,待知道理,卻無安份學習的心理。

二、農民上進不強,滿足於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

國中農民處於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思想至今仍然極其落後。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民生活大幅度提高,吃上餐不得下餐的情況不再出現,農民滿足於目前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不思上進。

三、農民工對國家政策及國情關心不夠,對國家政策及國情瞭解甚少。

至今,農村農民生活基本得以保障,農民工生活均達溫飽狀態。自國家頒佈五補、一免、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退耕還林、九年義務教育免學費等制度以來,農民工生活又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其子女均能成功入學讀書,這是國家良好政策取得的良好效果。但是,在農村依舊存在種種問題,集中表現爲農村產業化單一,易受自然災害及市場因素的影響,而導致農村勞動力向外流出,掀起外出打工的熱潮,致使農民工子女過早嚮往外出打工掙錢,讀書無明確目標,學習成績差,學習壓力大,再加上家長無空閒管教孩子,有的家長甚至就不管,導致農民工子女文化程度低,農村依舊文盲遍地,農民工生活依舊艱苦。

據調查資料分析,針對以上問題,我們認爲應該:

1、加強農業基礎,繁榮農村經濟,推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農村特色農業,關注農民工生活。

2、加大基礎教育硬件設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3、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增開《心理學》課程,從而促進教師、家長與學生之間的互相瞭解,重視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4、國家加大投資,改善農村通信落後問題,進而改變農民工思想,使得其子女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第2篇】農民工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關注城市農民工生活現狀,保障其合法權益,使他們能在城市和城市居民一樣安居樂業,更好地爲嶽麓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是政協委員十分關注的問題。爲了解目前農民工在城市的生活現況,政協西湖聯絡處組織政協委員於2022年8~9月,分組對西湖街道部分農民工的生活現況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採取了舉行座談會、家庭走訪和問卷調查等形式,共召開農民工座談會4場次,走訪農民工家庭89戶,發放調查問卷78份。現將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一、農民工生活質量的基本現狀

1.人員數量在不斷增長,但職業分佈比較單一。

2.收入水平在不斷提高,但財產積累比較緩慢。

在社會各界的關注下,農民工的報酬總體上大有改善,但是少數企業任然存在剋扣或拖欠報酬的現象。經調查,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的月平均收入約爲1000元,一半以上的農民月收入在800元左右,僅有四成超過1500元,農民工收入又普遍比城市居民低。支出方面,農民工大都省吃儉用,除日常的住宿費用、衣食費用、出行費用外,其餘都寄回農村用於子女教育、老人贍養、或存儲起來以備急需。經調查得知,一半以上的農民工每月支出收入的四成用於日常開支,一半左右的農民工將收入的一半寄回家。由於收入低,負擔重,農民工很難積累足夠的財產達到富裕的程度。在受訪人員中,在城市購買了商品房的僅佔9%,購買了私人小汽車的僅佔6%,比例都相對較低。

3.保障措施在不斷改善,但覆蓋範圍比較狹窄。

隨着社會的進步,農民工的社會保障意識日益增強,國家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農民工生活的社會保障制度,但社會保障覆蓋面仍有待拓寬。在受調查農民工中,仍有66.3%的沒有購買工傷保險,69.7%的沒有購買養老保險,76.0%的農民工沒有購買醫療保險。雖然目前農村正在實行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但因爲報銷比例低,可報銷的項目門檻高,農民工生病時大多能撐則撐,實在不行纔去藥店買藥,2/3的農民工都不上正規醫院看病。在被調查者中,75%的農民工對自己的醫療狀況表示擔憂。

在走訪中我們瞭解有40%的農民工未和企業簽訂任何勞動合同或協議,有50%的農民工拿不到加班補貼,57%得不到工傷補償,80%的不能帶薪休假。80%的女農民工無法享受帶薪休產假,12%的農民工不清楚,也不能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更有些農民工只要有活幹,有錢掙就行了,籤不籤合同在他們看來關係不大,非常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農民工工作時間普遍較長,近一半的每週工作7天,平均每天工作9小時。

4.物質生活在不斷改觀,但精神生活比較空虛。

近年來,農民工在生活和工作上的物質和社會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人們普遍認同了農民工在城市建設發展中的作用,社會也給予了農民工充分的尊重。農民工可以被選爲人大代表、農民工住進了廉租房,農民工子女也可以接受城市學校的免費教育。向西湖建築公司的農民工技校一樣,許多農民工還加入到學知識、學技能的行列,成爲了有作爲的新型人才。 但是,大多農民工在平時的精神生活十分匱乏,限於自身條件、經濟能力等原因,他們在工作之餘,主要靠看電視、打牌、閒聊和睡覺來打發時間,參加體育或文化娛樂活動的少之又少。此外,因農民工多是青壯年,由於夫妻分居,缺少正常的夫妻生活也是農民工精神生活匱乏的重要因素。

在精神空虛的背後,農民工的心理和價值認同也成爲了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調查表明,農民工大多認爲自己在城市往往得不到平等的待遇,有低人一等的感覺,他們幹髒活累活和低報酬工作,吃的簡單,住房條件差,造成農民工的自尊心普遍的長期的受到傷害,從而在城市人面前感到自卑。如果不能很好地進行調整,這種長期的心理傷害就有可能演變成心理疾病。很多農民工因長期生活在城市,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也接受了城市人的價值取向,當他們回到鄉村以後,就很懷念城市的生活而鄙視自己鄉村的生活,因而會變得很浮躁,不能再安心下來在鄉村生活,隨時準備着返回城市繼續追尋他們的夢想。

二、農民工涌入城市所帶來的社會管理問題

2.社會治安問題。據調查,西湖街道範圍去年240起治安案件和213起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86%來自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犯罪多以小偷小摸、順手牽羊式的盜竊以及衝動型搶劫、搶奪和鬥毆傷害爲主要形式。犯罪對象大多是工作、居住地點附近熟悉的人與物,尤其以盜竊用人單位的原料、產品和同鄉同事的財物較爲常見。有的農民工犯罪具有很強的團伙性。在犯罪活動中,農民工往往利用同村、同鄉、同縣等所謂的老鄉關係,拉幫結夥,組成鬆散或緊密的團伙進行犯罪,形成盜竊團伙、銷贓團伙、制黃販黃團伙、拐賣婦女兒童團夥等。可見,由農民工犯罪引起的社會治安問題應當被社會所重視。

3.計劃生育問題。調查表明,西湖街道去年查獲的15例計劃外生育案件中,95%以上是外來農民工所爲。近幾年,農民工家庭式流動佔外來人口比重加大,滯留時間長,由於觀念上還存在重男輕女養兒防老傳宗祖業等封建思想,計劃外生育時有發生。由於農民工流動性大,行蹤不定,與戶籍所在地銜接不暢,增加了計生管理的難度。農民工的生育問題、生殖健康服務等也還受到戶籍、醫療保險等制度的影響,在現居住地很難真正得到與市民的社會待遇,造成了新的社會矛盾。農民工中的已婚育齡婦女,由於經濟條件限制,基本沒有醫療保險,生殖健康知識匱乏,自我保護意識差,加之居住條件簡陋,衛生環境惡劣,婦科病高於常住人口,且大部分的育齡婦女不願上醫院檢查身體,既使體檢查出有婦科病,受經濟負擔的影響不能及時得到治療,所以使患病率增高不下,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另外,由於長期獨身在外,在解決生理需求時,又不懂得采取安全措施,這使得他們成爲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重點人羣及由城市向農村傳播蔓延的主要渠道,對人口安全構成潛在危險。

除此之外,外來農民工還帶來一系列諸如交通、民政、戶籍管理方面的問題。由於農民工分佈廣、涉及行業多、流動性大、文化水平低和交通安全意識淡薄,此羣體難以適應現代道路交通狀況,交通違法突出。在社會救濟中,城市農民工還沒有被納入到民政管理的社會救濟體系。由於非農和農業戶籍管理的差別,農民工在城市還不能完全享有和城市居民在社會保障、教育、工資、就業、居住等方面的同等待遇,形成了新的社會不公。

三、改善農民工生活質量的建議

(一)適時提高工資標準,推進依法完善農民工的用工管理。一是嚴格執行並不斷完善最低工資制度,推動農民工工資水平合理增長;二是建立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杜絕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現象,加大執法力度,查處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行爲;三是建立由政府、工會、企業代表組成的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勞動部門、工會組織、行業協會,要以工資分配、工時和勞動定額等勞動標準爲主要內容,推動全面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的體制形成。

(二)健全農民工培訓就業服務體系。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統籌規劃,明確部門責任,形成農民工培訓工作的合力;依託社會力量,建設一批公共實訓基地,從整體上提高培訓的質量。分層次搞好農民工培訓,堅持先培訓、後就業;大力推行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強化企業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的責任。加強小額信貸和創業指導,爲農民工創業營造良好的條件。強化政府公益服務與市場服務的作用,大力發展適合農民工的就業服務體系。一是對流出我區的勞動力,政府應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大力發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二是對流入我區的勞動力,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要免費爲其提供就業信息和職業介紹等基本服務;三是加強勞動力市場管理,規範職業中介行爲。

(三)提高農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堅持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兩爲主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均衡提高教育水平。重視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改建擴建一批寄宿制學校,滿足留守兒童和其他農民工子女寄宿學習的需求。

(四)進一步改善農民工的居住條件。加強對城鄉結合部的規劃和管理。向農民工開放廉租房,在建立農民工公寓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公寓容納能力。鼓勵企業建設職工宿舍,用工量比較大、以外來農民工爲主要用工對象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將農民工宿舍建設納入企業基建、技改項目計劃和用地計劃。允許在城市具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購買經濟適用房,當前應允許在城市工作時間長、貢獻突出的農民工,比如勞動模範、技術骨幹等,享受城市經濟適用房政策。

(五)加強對農民工的關愛和幫助。社會應主動接納農民工迅速融入城市生活,發揮農民工所在地社區居委會作用,組織農民工參與社區活動。在農民工集中的區域可建設一些文體設施,文化經營單位要向他們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豐富農民工業餘文化生活。衛生醫療、教育部門要適時做好農民工疾病預防控制和適齡兒童免疫工作,及時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保證他們有書讀。新聞媒體要加強對農民工的宣傳,可以開辦如《農民工之窗》之類的專題欄目,宣傳黨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介紹農民工需求信息或我市的一些地方性的政策法規等,及時爲農民工服務。年底返鄉也是農民工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用工單位要早做安排,讓他們安心地走,運輸部門要及時做好運輸保障,保證他們能夠安全順利地到達目的地。農民工在面臨就業不平等、經濟權益遭遇不公平待遇時,社會各界要伸出援助之手。針對個別農民工的一些小偷、小摸或其它不文明行爲,有關部門要及時加以引導、教育,幫助其成爲一名合格市民。

【第3篇】關於農民工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前言:在我國,一般農民工泛指無某地長住戶口而在該地從事各種活動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人口。自二十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且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高速增長,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也在大步伐的向前邁進着,而當前,農民工的數量也在迅速的增長着。這個龐大的特徵羣體一方面爲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另一方面也相對阻礙了城市的發展(個人意見)。據媒體報道,目前在京的農民工數量已接近300萬,佔外來人口總數的70%左右。那麼,究竟他們的生活狀況怎麼樣呢?做爲一名大學生,有權力去了解,更有義務去關注。所以,我和同宿舍的一名同學就是懷着這樣的初衷進入了在京農民工的工作現場,與他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看到了聽到了一些平時接觸不到的情況,感受很深刻。

調查對象:在京外來務工人員,主要包括了從事第而行業建築業及餐飲、服務性的第三行業。

調查地點:北京石油化工學院迎教評校園美化建設的施工現場北京市豐臺區方莊某建築工地施工現場北京市海淀區某賓館

調查方式:聊天式詢問

下面就是主要的調查事實:由於調查者本人暑假沒回家,故此有大量的時間去接觸這些外來務工人員。首先,就自己最近的本校由於校園美化,所以有不少的農民工在這裏找到了活幹。最先接受我們調查的來自河南安陽的三位男性農民工。其中,年齡最長的43歲,有兩個孩子,姓王;最小的30歲,有個4歲的女兒,姓郝;另外一個姓張,40歲。當時接受我們調查採訪時,着三位師傅正在吃晚飯,且不時的用家鄉話交談着。王師傅懂一些普通話,他詼諧的說這是由於經常在外地做工的緣故。他告訴我們,他們不是那種常年在外的務工人員,這次出來是經過年輕的老鄉介紹的,因爲是老鄉介紹,他們還是比較滿意的。這次包括臨村一共出來了8、9個人,他們自己的村子共有4、5個人,村子都是很小的。一般情況下一年可以出來幹活200天左右,每年都是剛開春,過完春節就走,然後等到小麥熟了的時候就得回去。因爲家裏還是很缺勞力的。下一次等到種上玉米,把一切家務活幹完後再重新出來。王師傅一邊抽着菸捲,一邊用嘆息的聲音告訴我們每次出來都得換好幾次地方,就象現在這份活8月底就完了。

後來我和同學又就近去了芳莊某工地,發現這裏的農民工業餘生活很貧乏,大部分時間都只能睡覺、打撲克、侃大山,或者上街閒轉,連看電視也都成了一種享受。城市的文化設施與休閒設施從來都與他們無關的!當然他們的業餘時間也只是在有陰雨天時。32歲的甘肅籍民工陳文化告訴我們,他們也有一些乒乓球館,可從來都不開放,只是爲了應付上面的突擊檢查而已。這裏的施工條件明顯惡劣與學校:工地四周都是全部封閉的矮牆,只有一個門可以出入,我們進去是費了好大的口舌才得以進去。在這個工地上,我們還看到了與我們年齡相仿的工人,本來他們也應該在校園裏讀書的,他的眼神讓我永遠難忘。他告訴我他的家鄉很窮,或許只有靠出賣青春,或許只有在繁重的勞動壓力下度日了,而他們的付出卻又是如此的廉價!

在後來我們去了西三環邊一家規模中等的飯店,點了菜之後便和一位忙着拖地的同齡山東籍于姓員工說了起來。他告訴我們,他每天早上從5、6點一直工作到晚上10點鐘,並且和老闆簽了一年的合同,每月工資大概是500元,實行的是年終發放制,平時只給60-80元生活費。其實他們在籤合同時就等於把一切都押給了老闆,如果在這期間有什麼曠工或其他以外情況時,老闆則會狠命的剋扣工資,他還告訴我們。老闆之所以實行年終發放制,是爲了把錢存入銀行獲得不匪的利息收入。哦,原來老闆時時刻刻都在盤算着自己的利益。我問他是不是住在飯店,他來了一個大力度的搖頭後告訴我,這一個飯店共招收了15個像他這樣的人,他們住在一起,一起住在公主墳一個地下室裏,條件極其惡劣,是大通鋪,陰暗無比,而且空間很小,加上現在是大熱天,蚊子能把人吃掉,沒有風扇,簡直快要死了!聽到這時我要求去看看,可他表示很忙,而且不一會就離開了我們。

通過這次親身調查研究,是我們這個整日只呆在教室裏的理論型大學生感受很深。城市農民工,作爲中國城市化過程中新生的社會羣體,目前大多從事着髒、重、苦、險等粗放型工種。他們的生活狀態如此之差。令很多農民工不滿的告訴我,自己也爲北京的建設做出了貢獻,憑什麼就瞧不起人。是啊,我想社會是應該高度重視這個特殊羣體,爲他們尋求更好的出路!後來我們在閱讀和研讀了大量材料的基礎上,並且針對我們的調查給出了一些建議,我們認爲要解決這些問題和矛盾,應該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政府重視,政策扶持。

二、改善勞動生活條件。

針對農民工工作環境較差的不良狀況,用工單位要改善生活條件,工作條件,消除農民工後顧之憂。各用工單位更要逐步改善農民工的居住條件,真正建立一個良好而又溫馨的工作氛圍,多一份關心,多一份愛心,讓他們能夠愉快生活,愉快工作。千萬不要讓農民工們離了豬圈又進了人圈!讓人寒心啊

三、規範用工行爲。

各級用工單位要按照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規範企業用工制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要求,實行凡是用工、務工一律簽訂合同的用工制度。各勞動部門應根據當地勞動力市場實際情況,完善用工制度,規範用工行爲。

四、加大農民工工資拖欠的兌現力度。

各級勞動執法部門要積極受理農民工的投訴案件,對上報的投訴案件要建立詳細登記制度,做到受理一起,查處一起,震懾一片。對不接受勞動部門受理的個人或團體要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把長久拖欠剋扣工資的私營業主的醜惡行徑要在社會上曝光。在拖欠工資現象嚴重的行業,建立工資支付信用檔案及工資支付基金制度,由用工單位出資建立,保證農民工能按時、足額拿到工資。各級勞動、建設、工會等部門加大勞動監察力度,建立健全用工監控制度,嚴懲那些不具備合格資質,違法違規運作,侵害農民工權益的勞務企業。此外,要定期進行專項檢查,建立良好的工作查處制度,爲農民工撐起一把健康、持久、耐用的打工保護傘。最好不要讓工頭的各種小伎倆得以實現,鑽了空子。

五、提高農民工自身素質。

當然,農民工自身也有一些不能適應現代城市和工業化要求的缺陷。各級政府部門要加強對農民工就業技能的培訓,對農民工要在技能、法律、衛生、城市生活知識等方面進行綜合指導,提高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和工作水平,將其作爲一項長期的任務來抓。一是要根據市場和企業的需求,按照不同行業、不同工種對農民工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訓內容,提高培訓質量;二是在培訓過程中,找準市場定位,有所爲有所不爲,有計劃、有目的、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地開展農民工培訓教育,使農民工由體力型向技術型和智力型轉變,努力打造勞務精品,推動勞務經濟持續發展。

總之,我們整個社會都要時時刻刻把解決農民工的問題牢記在心裏,把他們的寒暖記在心裏,這或許就是我們此次調查的意義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