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人口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人口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人口調查報告 篇一

XX縣20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工作經過指導員和普查員的辛勤勞動,被抽中的2個調查小區的入戶登記、複查審覈、編碼、數據錄入等工作已全部完成,結合調查到的情況以及本縣實際,現就XX縣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的主要數據分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的對象爲20xx年居住在XX縣域的常住人口,抽中小區爲2個,涉及2個鄉鎮,2個村(居)民委員會,調查戶171戶,應在本戶登記的人數655 人,戶籍人口565人(其中戶籍人口外出半年以上有85人),常住人口593人。此次調查按戶口性質分:農業戶口639人,非農業戶口14人,戶口待定2 人,其中鄉村調查人數565人,沒有城鎮人口(抽中的兩個小區均爲農村普查小區)。

二、主要數據

(一)常住人口

此次人口變動抽樣調查常住人口593人,其中:男324人,女269人,15歲以上人口492人,出生人口3人,其中:男3人,女0人;死亡人口2人,其中:男2人,女0人。

(二)人口出生率

本次調查人口出生率爲4.58‰,比縣計生局出生率6.28‰低1.7個千分點。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數量增長較快,人口控制任務既艱鉅又迫切,這就使得人口出生率指標成爲人們最爲關心的人口統計數字,在實際工作中,統計部門也是把其列爲最主要的數據加以重視。

(三)人口死亡率

此次調查死亡率爲3.05‰,比縣計生局死亡率8.47‰低5.42個千分點。在農村地區存在申報死亡人口“不吉利”的傳統封建觀念,普遍不及時或者不直接申報死亡人口的現象,使死亡人口登記的準確性受到影響。

從以上分析中得知,由於人口類型逐漸趨向老齡化,死亡率在長期觀察中應該是有所升高,在調查死亡率中沒有這個明顯的趨勢。其次,調查數據發現,在以後一段的時間內,育齡婦女羣人口數量基本穩定,育齡婦女生育率仍會維持在一定的高度,因此計劃生育工作仍需加強。

三、人口抽樣情況分析

1、自然率持續降低,人口總量持續低速增長

根據20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推算,20xx年XX縣人口總量爲15.37萬人,其中男性8.17萬人,女性7.2萬人,人口出生率爲4.58‰,死亡率爲3.05‰,自然增長率爲1.53‰,與20xx年相比,人口出生率降低7.41個千分點,死亡率降低4.81個千分點,自然增長率下降2.6個千分點,由此推算,20xx年雙柏出生人口爲1812人,死亡人口xx26人,剔除遷移變動因素,全年淨增長人口914人,人口總量繼續保持低速增長趨勢。

2、家庭戶規模向小型化發展,婚姻關係基本穩定

按照人口發展規律,隨着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思想觀念在不斷地轉變,便小型化家庭主體越來越明顯,主要表現在:一是家庭戶規模是穩步縮小趨勢,20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家庭戶平均每戶人數爲4.02人;二是家庭構成以小型化爲主要特徵明顯,兩代戶比例進一步提高,三人戶、四人戶佔調查戶的比例是56.92%,相當於一半的家庭是結構簡單、小型的三口、四口組成的。

20xx年XX縣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數據顯示,15歲以上人口中,未婚人口占22.44%(主要是在校學生和未達到法定年齡的),有配偶人口占70.66%,離婚人口占1.49%,喪偶人口占5.4%,總體來看XX縣已婚人口的婚姻狀況比較穩定。

3、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人口文化素質不斷提高

據人口變動情況抽樣數據顯示,XX縣國小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xx0%,九年制義務教育也不斷鞏固,國中入學率爲99.8%,高中階段入學率達到69.9%,隨着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受教育水平明顯得到提高,爲經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高素質勞動力資源,也爲社會全面進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城鄉和諧發展,人口城鎮化水平顯著提高

城鎮化是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重要的經濟,社會結構轉換,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把小城鎮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作爲促進社會發展,繁榮城鄉經濟,加快雙柏社會和諧發展步伐的一項重要發展舉措來抓,在就業、教育、社保、醫療、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同等待遇,促進了人口在城鄉間的有序流動,徹底改變了農村人口進入城鎮的限制和不公平待遇,XX縣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20xx年XX縣城鎮化率爲25.36%,比20xx年增加2.77個百分點,城鎮化水平的不斷髮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正效應也將充分顯現。

5、人口結構發生變化,但老齡化特徵初步顯露

20xx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XX縣少兒人口(0-14歲)比例佔16.96%,勞動力年齡人口(15-64歲)比例爲74.57%,老年人口(65歲以上)佔到了8.47%,20xx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顯示少兒人口占15.8%,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爲76.3%,老年人口比例爲7.9%,少兒人口比例逐漸下降,勞動年齡比例明顯增加,老年人口比例處在老齡化區間內上下波動,使人口社會撫養比有了一定幅度的下降,一方面,有效地緩解了人口增加對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壓力,爲經濟增長創造了人口紅利期;另一方面,老年齡人口的不斷提高,使養老方面面臨挑戰,對老年人的社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人口性別比有所下降,處在可調控範圍

20xx年XX縣人口性別比爲112.38:xx0%,處在可控範圍。但如果出生人口性別比出現偏離正常值域的現象,將對社會帶來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和諧,因此這個指標應引起高度的重視。

四、對策和建議

1、控制人口增長,確保人口質量。我縣在控制人口增長方面已取得了顯著成效,人口自然增長率逐年下降,並且正在向實現人口“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長” 的目標推進,但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今後一段時期我縣育齡婦女生育率仍會維持在一定的高度,防止因人口增多而降低我縣的整體水平,影響我縣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因而施行長期計劃生育工作是有必要的,這樣既可以保證我縣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又可使人口素質不斷的提高,從而爲在本世紀中葉我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人口環境。

2、發展教育事業提高人口素質。我縣人口文化素質雖然有明顯提高,但綜合文化程度還處於低水平,所以提高人口文化素質的任務還很艱鉅。一是積極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堅持經常性的宣傳教育,使全社會達成“發展教育、利國、利民、利己”的共識,自覺自願地爲教育事業的發展盡力盡責,全面推進我縣教育事業的發展。二是進一步重視農村教育,我縣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83.86%,提高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對提高全縣人口的整體素質至關重要,因此,我們要花大力氣,逐步縮小人口文化程度的城鄉差異,地域差異及兩性差異等,使全縣人口文化素質均有較大提高。

人口調查報告 篇二

人口普查的目的在於的人口資料。的人口資料才能符合情況的決策,資料與否是人口普查的核心問題。選擇樣的人口人口普查的調查,直接關係到人口普查資料的性和人口普查的質量。在現代人口普查中,普查是帶性的問題,難於解決的問題。普查問題解決不好,重複和遺漏,直接人口資料的性,甚至人口普查工作的失敗。

一、人口普查調查的歷史變遷

建國的五次人口普查,除年的次普查按戶口所在地登記外,四次按常住人口登記,這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防止重複和遺漏、地普查人口、反映人口規模和結構的國情,爲科學決策了作用。但在社會開放的,市場經濟機制,產業結構急劇,常住地與戶籍所在地分離的越來越,這就限制了以常住人口爲的普查資料所能的社會效益。改進人口普查,已是發展的客觀需要。

二、“五普”調查的利與弊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調查是共和國國籍並在共和國境內常住的自然人,每個人在唯一的常住地登記。共分五款人:

1、居住在本鄉、鎮、街道,並已在本鄉、鎮、街道辦理常住戶口登記的人;

2、已在本鄉、鎮、街道居住半年,常住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以外的人;

3、在本鄉、鎮、街道居住不滿半年,但已離開常住戶口登記地半年的人;

4、普查時居住在本鄉、鎮、街道,常住戶口待定的人;

5、原住本鄉、鎮、街道,普查時在國外工作或者學習,暫無常住戶口的人。

常住戶口在本鄉、鎮、街道,但已離開本鄉、鎮、街道半年的人,在戶口所在地只登記人數,不計入戶口所在地的常住人口內。

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時期的普查,其調查上是延用傳統的常住人口調查,加上過於的調查指標體系,客觀上了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瑕疵。

三、對“六普”調查的思考

年將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試點方案,港澳臺和外籍人口也將納入普查範圍,這在我國乃至世界人口普查史上尚屬首次,可以說是了性的,“六普”試點方案的調查爲試點區域內的人口,既包括大陸居民也包括居住的港澳臺居民和外國人,調查的界定與以往不同,由的常住人口爲“現有人口”和“外出人口”,即調查時點“在被抽中調查小區居住的人”和“戶口在、人已外出的人”調查,都要填報調查表,由計算機彙總出本地的常住人口、戶籍人口、外來人口和外出人口。調查的,主要是當前人戶分離情況嚴重和人口流動量大、程度減弱而的措施。做的初衷是現場登記質量,人口分佈的數據。

調查的口徑,年1‰人口調查了實戰演練,對揚州市33個鎮(鄉)街道、117個村(居)委會、234個調查小22827名常住人口的調查,有幾點感受:外出半年的人口和暫住人口都需要填報常住人口的信息,工作量;人口流動的空網間標準採用以調查小區爲最小流動過於煩瑣,在工作中操作有,極端的例子是一戶人家在同一幢樓的相鄰單元背對背買了兩套房子居住,兩套房屋分屬不同的調查小區,房主在調查過程中也被流動人口;在同一鄉鎮街道內有多套房產的,在判別外來外出時容易混淆;四是外出人口的信息要求填報,這主要是:在農村,留守的多爲老人和兒童,對家人外出的情況並不,在城區,全戶外出的情況難以。

工作中的問題,現調查環境和調查員素質,本着既查準人口數字,又節約資源,又能多數情況下資料應用的原則,可以設計調查:將調查不分國籍,分爲“現有人口”和“外出人口”兩大類,即調查時點“在被抽中調查小區居住的人”和“戶口在、人已外出的人”,將人口流動的空間範圍到縣一級,外來、外出人口只採集信息。鑑於我國居民身份證管理系統,在指標設計上性的加入“已領身份證----身份證號碼”指標,現代科技和計算機發展的,指標和公安身份證信息系統的關聯,可以解決人口普查中最難解決的漏登和重複登記問題,流動人口的數據管理也能迎刃而解。

人口調查報告 篇三

一、必要性

針對當代大學生的能力鍛鍊,使我們能更好的瞭解整個社會,更好的關注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覺得有必要做關於中國人口老齡化的調查報告

二、概況

在中學時老師就提到過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當時沒怎麼在意這個問題,隨着知識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問題。通過網絡。查閱圖書。實際調查等進行了全面的調研。

三、人口老齡化現狀

我國現在的人口已經超過了13億,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也是人口老齡化嚴重的國家之一,據人口預測中心表明,目前我國老齡人口迅速上升。

由上表可知,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是: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以上人口由6299萬增加到8811萬,佔總人口的百分比由1990年的5.57%上升到20xx年6.96%,就我國目前的人口老齡化現狀,有幾點預測:

1)、65歲老齡人口比例將超過20%

2)、老年人口將高齡化

3)、80歲以上人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長

四、養老體制

1、老年人健康狀況的自我評估

2、老年人收支情況及養老保障覆蓋率

(1)、老年人領取退休金(養老金)的比率

城市老年人爲78.0%,農村爲4.8%。城市享受退休(養老)金的老年人平均月退休金爲990元;農村684元。

(2)、老年人平均年收入和支出情況

城市老年人平均年收入爲11963元,支出爲10028元,其中由自己承擔的醫藥費平均885元;農村老年人平均年現金收入爲2722元,支出爲2691元,其中由自己承擔的醫藥費平均287元。

由上可知,城鄉的養老體制存在着差異,這會在很大的程度上讓農村的老人感到不公平,覺得自己過得不幸福,因此,必須完善養老保障體制,讓老人覺得老有所養,老友所依。

五、社會保障體制

1、醫療保障覆蓋率

城市老年人享受各類醫療保障的佔74.1%,不能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爲25.9%。農村老年人享受各類醫療保障的有44.7%,不能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爲55.3%。可見農村老年人缺醫少藥、看病難、看不起病的現象還很嚴重。

2、養老保障和收入水平提高,基本生活有保障

城市老年人享受退休金(養老金)的比例由20xx年的69.1%上升到20xx年的78.0%,年平均收入從7392元提高到11963

元,增長了61.8%;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的比例由20xx年的4.9%下降到20xx年的3.5%;認爲自己經濟有保障的比例由74.7%上升到80.5%;

農村老年人享受退休金(養老金)的比例由20xx年的3.3%上升到20xx年的4.8%,年平均收入同期從1651元提高到2722元,增長了64.9%。同期老年人年收入低於當地救助標準的比例同期由31.9%下降到23.9%。絕大多數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六、人口老齡化的地區差異

據20xx年人口抽樣調查,65歲及以上全國人口比重平均爲

8.2%比20xx年人口普查7%高1.2個百分點,按地區分:

此表顯示出這樣一個特點,經濟越發達地區,老齡化程度越高

我國西部地區區域遼闊,人口密度比東部地區低,但全國267.4萬平方公里沙漠和荒蕪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

人口調查報告 篇四

長沙人均預期壽命77.14歲

國際上常用低齡(60-69歲)、中齡(70-79歲)、高齡(80歲及以上)老人比重三個指標來反映老年人口的年齡結構狀況。

調研報告表明,進入老齡化社會後,長沙總人口年均增長約1.2%,老年人口年均增長3.5%,增長幅度是總人口增幅的近3倍。同時,老年人口年齡結構由低齡化向中高齡轉變。從增速看,20xx年長沙老年人口比1990年增長82.3%,其中低、中、高齡老人分別比1990年增長了61.5%、97.6%和203%,中高齡老人的增速明顯高於低齡老人;從佔比看,1990年時低齡老人佔比爲62.9%,20xx年時已降至55.7%,高齡老人佔比則從7.0%升至11.7%。

,長沙人均預期壽命爲77.14歲,比20xx年提高3.38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8歲,高齡老人佔比進一步提高。全市對80歲及以上老年人發放高齡津貼,全年發放金額超過4000萬元。

九個區縣(市)中,雨花區老齡化程度最低,僅有12.7%;寧鄉縣老齡化程度最高,達到21.4%。

二胎政策難解老齡化危機

長沙老年撫養係數爲25%,比20xx年提高6.3個百分點,這意味着20xx年時,每100個長沙勞動力需要撫養19位老人,到時,上升到需要撫養25位老人。

在全市125萬老齡人口中,純空巢老人高達62.5萬,其中12.5萬是獨居老人;完全失能老年人2.87萬;部分失能老年人17萬;城市“三無”老人0.66萬;農村五保老人2.86萬;重點老年優撫對象3.67萬;失獨老人0.25萬。龐大的老年羣體和衆多的高齡、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不僅需要提供大規模的經濟保障,也需要不同程度的養老照料,給社會帶來巨大壓力。

調研報告分析認爲,全面二胎政策的實施,釋放了部分生育需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育率,但新出生人口至少要在15年後才能逐年成長爲勞動力,在這期間老年人口數量仍然會繼續擴大,加上撫養孩子成本的增加,短期內生育率不會大幅度增長,因此,長沙的老齡化危機並不能得到有效改善。

養老產業缺口較大

據調查,目前長沙的老齡產業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在衣食、居住和醫療保健方面提供低層次的服務,現代老齡產業涉及的老年人文化娛樂和精神享受方面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

與此同時,長沙的養老服務水平與日趨嚴重的老齡化形勢也不相適應。,長沙養老機構牀位數的需求量在5.6萬張左右,缺口超過3萬張;全市無慢性疾病的老人僅佔17.5%,老年人口對帶有配套醫療服務的養老機構需求量較大,但全市養老機構中內設醫務室的只佔60%、取得醫療機構職業許可的僅30%、獲得定點醫保單位的約6%,護理型、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十分短缺。

收入偏低則是制約長沙老人選擇養老服務和產品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長沙53.3%的老人每月固定收入低於1000元,而目前長沙收費最低的養老機構爲1000元/月,因此近半數老人無法獨自負擔養老機構費用。調查中,60.6%的老人表示目前和老伴未存養老錢;96.6%的老人未從事任何理財活動。

人口調查報告 篇五

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成爲中國乃至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人口與就業統計司提供的xx年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已達到8.1%,而世界平均水平約爲7.0%。中國老年人口比例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預計到20xx年,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11.92%。人口老齡化仍處於快速發展階段。人口老齡化帶來了醫療保障、老年人居住和生活來源等諸多社會問題。作爲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不同於發達國家,有着深厚的經濟基礎。這些問題帶來的矛盾尤爲突出。

雖然本研究報告的研究範圍僅限於我所在的xx市xx區xx社區,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方式。報告將從整體和局部角度、社區和個人層面綜合分析我家所在的xx社區的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方式。

社區基本情況簡介

我家所在的xx小區位於xx省xx市xx區,周圍有xx五所學校、xx中學、xx中學、xx大學等知名學校,是xx市著名的文教區;臨街是xx區的經濟中心之一——長江街北行商圈、北行農貿大廳、錢勝百貨、北京華聯、國美蘇寧、第一大道等商場,使這裏的居民消費購物非常方便;小區在一環以內,周邊公交線路四通八達,出行非常方便;廣場公園,如比唐公園和百鳥公園,爲居民提供了夏天涼快和冬天散步的好地方。居民們在這樣一個安全方便的社區裏舒適和平地生活着。

xx社區是一個長期的社區。從1982年開始從低矮破舊的廣場搬遷到居民樓。三年後,居民從1985年開始遷回,之後街道辦成立,1999年成立xx社區。該社區管轄其周圍的38棟住宅樓,共有3,371戶家庭,約10,500人。

第二,社區人口老齡化

xx年8月17日,我來到位於xx區吳江街的xx社區辦公室詢問情況。小區王主任熱情接待了我,耐心回答了我的一些問題,並給了我很多這方面的相關數據。

一、基本信息

據瞭解,xx社區共有3371戶,其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xx戶以上,約佔總人口的60%,老年人數量較大。可以說,我們社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變得非常突出。

(2)老年人數量多的原因

目前xx社區老年人數量衆多的原因有很多,我總結如下:

第一,社區建立時間長,人口密度大。

據瞭解,搬遷前,這裏曾是工人聚居的地方。冶煉廠、紡織廠、建築公司等工廠的大量工人及其家庭成員居住在這裏,因此這裏的人口密度相對較高。另外,搬遷至今已近25年,自然老人多。

二是周邊生活方便,消費水平低。

xx小區位於一環路內,道路四通八達。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和許多小街巷的硬件條件,經過近幾年的改造和修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沙質道路變成了現在的柏油路,曾經擁堵混亂的道路,狹窄凌亂的街道變成了現在的有序乾淨寬敞的道路;附近公交線路多,去xx任何地方都方便,還有直達北站xx站的公交,方便居民出行;附近的北行商業區給居民的購物消費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且相對於xx其他區,如太原街商圈、中街商圈,北行區物價水平更低,四院等醫院離社區更近,所以大量老年人選擇在這裏養老。近年來,許多老年人搬到這裏居住,這也增加了老年人的比例。

第三,房價水平低。

雖然xx的房價比國內同城市低,但還是有一大批人看不起不斷上漲的房價。xx小區的居民樓不是近幾年新建的,而是有20多年曆史的老樓,所以房價比xx同類地區低,這也是很多老人住在這裏的原因之一。

就像我熟悉的鄰居劉爺爺說的:“到處都近,買東西也便宜。住在這裏真好!”

(3)老年人數量多造成的問題

社區裏的老人越來越多,也給社區的工作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王主任表示,老年人數量多主要會帶來以下問題:

首先是環境問題。說到環境問題,主要是因爲老人擅自佔用公共綠地,在裏面種花,甚至養雞鴨鵝狗。「在禽流感流行的那一年,我們努力說服並強行沒收未經許可佔用公共土地的居民的雞鴨等家禽。當時很多老人都不願意把這些雞鴨當寵物養,不顧那些雞鴨造成的糞便污染和噪音污染。每個原本是禽流感導致的人都不敢得到這些東西。近年來,他們開始飼養這些雞、鴨和鵝。現在有人侵佔公共綠地開闢菜園,隨意養雞養鴨,給環境帶來了極大的破壞。居民們也閉上了眼睛,因爲他們是老人。”王主任有些無奈的對我說。

第二,養老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大多發生在老年人和他們的子女之間,或者他們之間爲了老年人的養老金問題。有些問題是孩子不打工掙錢,卻想讓老人拿錢贍養,卻不知道如何滿足貪婪導致的家庭爭吵,有些是孩子試圖爲老人爭取更多養老金贍養老人導致的矛盾。此外,一些老年人既沒有子女撫養費,也沒有退休金。他們的主要生活來源是簡單工作的收入,如撿廢品和當守夜人。這些老人一旦出現健康問題,也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社區老年人養老研究

在我去社區辦公室的當天,我調查了社區管轄的其中一棟居民樓的一個單元內所有65歲及以上老人的養老方式。

(一)、社區養老模式的現狀

在我調查的24個住戶中,有8個住戶有11名65歲或以上的老人,而這8個住戶中有3個住戶有兩名老人,另外5個住戶有一名老人。

65歲及以上的11位老人中,只有兩位老人沒有退休金,靠子女供養,約佔老年人口的18%;其餘9人的主要生活來源是退休金,約佔82%;有退休金的9位老人中有3位女性,6位男性,說明男女老人的主要生活來源存在明顯差異。在主要收入來源方面,女性老年人比男性更依賴其他家庭成員。

從全國平均水平來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中,46%主要由其他家庭成員贍養,其次是勞動收入和退休養老金,分別佔25.9%和23.6%。在主要生活來源中,城鎮老年人48.6%依靠養老,其次是其他家庭成員的贍養和勞動收入,分別佔35.6%和10.5%。我們小區的數據顯示,我們小區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保障,基本上每個老人都有固定的收入來源。

②、奶奶的晚年生活

我家樓下住的莽奶奶和我們家關係很好,我就問了她每月的生活費和開銷。

莽奶奶年輕的時候是冶煉廠工人,所以現在每個月都能拿到固定金額的養老金。莽奶奶和兒子媳婦小孫子住在一起。房子雖小,但祖輩三代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莽奶奶每個月能拿到1181元左右的養老金,不用交水電費,所以每個月只花150元左右的米粉和200元左右的錢買菜。老太太抽菸很厲害,爲了省錢,只吸散裝的旱菸,所以每個月需要花15元左右,所以莽奶奶其實每個月只花400元左右。她用省下的錢給了他的小孫子上大學的學費。老人窮了一輩子,到了晚年終於可以過上富足的生活了。但是,她還是改變不了存錢的習慣。她孩子的工作雖然能賺到一定的收入,但還是要供孩子上學。所以,生活並不富裕,甚至老人的養老金有時也會花光。所以莽奶奶平時不敢多花錢。省下來的錢大部分都給了她孫子,讓他上大學。

住在一樓的趙奶奶比莽奶奶難對付多了。

她年輕的時候沒有固定的工作,現在老了。她只依靠自己的孩子。可惜她的孩子不好活。老人只能靠她年輕時積攢的一些微薄積蓄生活,老人把她唯一的財富之一——兩居室租出去,讓她每個月能拿到700元左右的房租。但是她的孩子不但不給趙奶奶生活費,還經常因爲誰多拿房租而臉紅,甚至打架。後來孩子們把臥病在牀的趙奶奶送到養老院,擅自把她的房子租出去出租。後來趙奶奶回到家,就再也沒有和孩子聯繫過。她依靠每月微薄的租金收入來支撐日常開支和支付醫療費用。

可見,同樣生活在社區的老人,晚年的養老和生活方式是不同的。有些老人有固定的養老金,有些人沒有固定的月收入來源。他們不得不依靠社會支持和個人勞動來獲得收入來源。即使是有養老金的老人,晚年也不都是幸福富裕的,其中就有很多老人生病了,看不起病,沒有人照顧,或者生活費不足以支付衣食住行和醫療用藥。

第四,研究總結——老年人羣體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據資料顯示,中國人口老齡化有以下三個特點:

第一,老年人口多。根據xx人口變動抽樣調查數據,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在xx已達到1.1億,佔世界老年人口的23%,亞洲老年人口的38%。

第二,人口老齡化速度快,而且激烈。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從成年到老年僅用了18年左右的時間。與發達國家相比,速度驚人。預計到20xx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比例將達到11.92%,比xx高4.96個百分點。到那時,每八個人中就有一個年齡在65歲及以上。20xx年後,老齡化程度將繼續增加,到21世紀中葉,老年人口比例將達到25%,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老年人。

第三,人口老齡化先於經濟發展。在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出現在經濟發展時期,對老齡化有很強的承受能力。同時,由於發達國家老齡化緩慢,允許他們長時間的準備和適應。

中國人口老齡化是由生育率急劇下降導致經濟發展,即“先老後富”,經濟基礎薄弱尚不具備供養老年人口的能力。

目前,中國雖然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但仍處於人口老齡化的早期階段。未來中國人口類型將由輕度老齡化向深度老齡化轉變,再向重度老齡化轉變。“白銀浪潮”將成爲21世紀中國的主要人口問題之一。爲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我們必須繼續執行國家計劃生育政策。

老年人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讓老年人過上穩定健康的生活是社會的責任和義務。雖然人口老齡化給發展中的中國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中國近50%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員。從65歲及以上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來看,46%的老年人主要依靠其他家庭成員,其次是勞動收入和退休養老金,分別佔25.9%和23.6%。老年人的生活來源並不固定和穩定,他們需要社會的更多關注。

首先,社會應繼續加強對老年人的幫助和培養。切實落實各種老年人福利制度,如廉價乘車、免費就診等;完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使老年人有固定收入;

其次,加強社區醫療站、農村醫療中心等基層醫療單位的建設和完善,方便老年人就醫;完善老年人醫療保險制度,使老年人能夠負擔得起疾病,方便就醫;

第三,社會應該對既沒有養老金也沒有子女贍養的老年人給予一定的經濟幫助,使他們至少能溫飽和健康;

最後,社會和社區應加強各種方便老年人的基礎設施建設,如輪椅通道、適合老年人的健身設施、公園廣場、老年人活動室等。,讓老年人在晚年過上充實幸福的生活。

老年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階段。要讓每一個老年人都享受到“有安全感、有安全感、有價值感、有幸福感”的老年生活,需要社會上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社區是社會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的縮影。雖然我的研究範圍僅限於xx社區,但我的結論有侷限性,但也有代表性。從我瞭解和調查的數據和例子可以看出,我家所在的xx社區確實存在人口老齡化的問題,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不低,人口老齡化問題相當嚴重。同時,雖然大多數老年人的收入來源相對固定,但老年人的養老方式是不均衡的,老年生活也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我們社區的這些問題和現象也反映了我國現階段老齡化問題的嚴重性以及城鄉差距和老年人的養老方式。

人口調查報告 篇六

一、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是當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中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人口形勢發生了變化,需要建立能夠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新機制。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全面推行計劃生育30年來,我國在經濟還不發達的情況下,有效地控制人口過快增長,使生育水平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從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就是說,進入新世紀,我國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主要任務將從降低生育水平轉移到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上來,由於社會生產力不發達,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等,羣衆生育意願與國家生育政策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低生育水平面臨差較大的反彈壓力。同時,婦女總和生育率已經接近更替水平,下降的空間非常小。而人口基數比較大,即使是在嚴格執行現行計劃生育政策的情況下,未來十幾年全國人口每年仍將以1000萬的速度遞增,人口過多仍是我國長期面臨的首要問題。伴隨着低生育水平的到來,相繼發生了一系列新的人口問題,流動人口日益增多,離崗職工日薄西山日趨複雜,未婚青年懷孕甚至非法生育時有發生,老齡人口日漸增長,出生人口性別比居高不下等等,爲此,必須建立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需求的新機制。

(二)社會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需要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機制進行相應的改革。一九九二年,黨的十四大確立了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這種社會經濟制度的變革勢頭影響到各行業、各地區、各部門,當然也會影響人口再生產的整個過程。隨着社會、政治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管理機制,對短期內控制人口過快增長效果突出,但對長時期穩定低生育水平還需要探索;在計劃經濟條件下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得心應手,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開展計劃生育工作則不很適應。因此,必須把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背景中,對現行的管理機制,保障機制和評估機制實施綜合改革,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工作機制。

(三)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自身發展,需要實行綜合改革。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創新的歷史,長期以來,各地計劃生育工作者勇於實踐,不斷改革。在總結各地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道路,其核心內容是:堅持“三不變”,落實“三爲主”,推行“三結合”,實現“兩個轉變”,達到“一個目標”,綜合治理人口問題道路的探索,並不意味着改革的終結,而是把改革從局部向整體拓展,由單項向綜合深入,將宏觀政策向微觀政策機制落實,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健康發展。

二、準確把握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的內涵和外延

綜合改革的目的是爲了穩定低生育水平,也是新時期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重大而艱鉅的任務,綜合改革必須緊緊圍繞這個任務來進行。

綜合改革的目標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新機制,即“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從工作機制這個角度來理解,這五句二十個字都有特定的含義,並且各有側重,形成一個具有密切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要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法治建設,建立健全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制體系,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教育的力度,增強幹部羣衆的法律意識,提高行政執法水平,切實維護羣衆的合法權益,實現“法律完備,執法公正,監督有效,管理科學,調控有力,方便羣衆”。村(居)民自治是基礎,要切實下移工作重心,建立以村居爲主的基層管理和服務網絡,積極推進村民自治建設,充分發揮基層計生協會和其他羣衆組織的作用,實現村居一級“有人管事,有錢辦事,照章理事”,優質服務是手段,要廣泛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基礎知識的公益性宣傳教育,深入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和關愛女孩行動,着重做好以技術爲重點的優質服務,實現“宣傳教育服務科學、實用、樂於接受,科學技術服務安全、適宜、體貼入微”。

政策推動是關鍵,要建立完備的調控體系和良好的政策環境,全面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計劃生育獎勵,建立完善有利於計劃生育家庭的社會經濟政策,努力建立全民社會養老保障體制,綜合治理是核心,各級黨委、政府協調有關部門,動員全社會力量實行綜合治理,做到“全社會樹立綜合治理意識,黨委、政府做到綜合決策,各級各部門採取綜合措施,社會經濟人口實現綜合發展”。

綜合改革的特點是綜合性和制度性。一是綜合改革以“綜合”爲改革思路,具有綜合性的特點。它有別於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歷次單項管理機制的改革或某些具體措施的改革。如:1995年國家計生委開展的計劃生育優質服務試點、1999年國家計生委開展的“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20xx年國家計生委啓動的“關愛女孩活動”等等,都是侷限於某一個方面的探索和改革。綜合改革是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管理機制、保障機制、考覈評估監督機制等進行全方位的改革,當然也是對以前歷次單項改革的繼承和發展、總結和提升。二是綜合改革以建立“新機制”爲目標,具有制度性的特點。這就有別於1983年國家計生委總結的“三爲主”方針,也有別於1994年國家計生委推廣的“三結合”經驗。綜合改革使這些工作方法,工作途徑等宏觀性的東西具體化、制度化,從而把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兩個轉變”落實在具體工作中,落實在工作機制中。制度建設具有長期性、穩定性、根本性,這種新的工作機制一旦建立,不會因爲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變化,也不會因爲領導人或領導人注意力的變化而變化。這是新時期堅持

具有中國特色綜合治理人口問題道路的保證,是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當前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認識上存在的誤區:一是認爲綜合改革是一句口號,是一個標籤,是一種政治時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哪裏需要就往哪裏貼;二是認爲綜合改革是一個筐,它涵蓋了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什麼就裝什麼;三是認爲綜合改革是新瓶裝舊藥,無非就是把以前的改革和提法重新包裝一下;四是認爲綜合改革是一場運動,是一段階段性的工作,時間到了,運動就結束了。

(二)工作態度上出現的問題:一是“不動”,有的地方採取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強調人口形勢嚴峻,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任務大,工作基礎不好,沒有精力開展綜合改革,或者強調人口形勢比較好,工作機制比較健全,工作效果比較明顯,沒有必要開展綜合改革;二是“被動”,有的地方採取被動應付的態度,綜合改革沒有計劃,沒有部署,也沒有檢查,上級來了就彙報,上級催了就寫材料,推一推動一動,或者滿足於召開一個會議,成立一個小組,下發一個文件,就萬事大吉。三是“盲動”。有的地方雖然熱情很高,沒有計劃,沒有方案,沒有目標,不瞭解綜合改革的要求,不瞭解法律法規政策,又不瞭解工作實際情況,憑熱情、憑印象、憑想象進行綜合改革。

(三)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一是滿足於試點,沒能在面上推開;二是滿足於解決具體問題,沒能建立一種新的機制;三是滿足於某一個方面的改革,沒能擴展到整個機制的創新。

四、開展人口和計劃生育綜合改革的着力點

(一)要廣泛宣傳。綜合改革不是關起門來搞改革,是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協調組織各個相關部門積極參與,上下配合,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立羣衆參與改革的平臺。既要大力宣傳本地的綜合改革工作,及時進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反饋,及時總結推介突出的典型和成熟的經驗,向外界展示綜合改革的成就,又要大力宣傳介紹外地的好做法、好經驗,善於博採衆長,把外地的成功經驗拿來爲我所用,降低綜合改革的成本,加速綜合改革的進程。

(二)要繼承創新。綜合改革絕非對過去的全盤否定,要認真總結過去形成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加以整合和提升。要邊學習,邊總結,邊提高,邊推廣,讓計劃生育工作影響千家萬戶,涉及方方面面,不能憑經驗、拍腦袋,盲目冒進,急於求成。要堅持先點後面,先易後難,先立後破,循序漸進,正確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係,既要鞏固已有成果,又要注意新的探索。

(三)要積極穩妥。要用綜合改革統領並推進整個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把改革與發展,穩定統一起來,做到在穩定中抓改革,在改革中促發展,在發展中深化改革。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計劃生育工作水平來決定綜合改革的內容和步驟,改革方案一定要思路清楚,便於操作,攤子不能鋪得太大,目標不能定得太高,千萬不能一哄而起,搞形式主義。

(四)要循序漸進。綜合改革是新生事物,是探索、是創新,沒有現存的模式可以遵循,但也不能信馬由疆,盲目行動。必須按照國家人口計生委的要求,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綜合改革方案,制定具體的綜合改革項目文本,按照項目文本的內容,實施步驟穩步推進,再通過改革實踐豐富和完善項目文本,做到規範操作,有序推進。

(五)要保障經費。各地要對綜合改革的項目進行科學預測,年初財政預算時要增設綜合改革項目經費,做到專款專用。特別是涉及到育齡羣衆利益的改革項目,既不能因經費緊張而草率取消,也不能在沒有經費渠道的情況下盲目上馬,要量力而行,取信於民,建立推動綜合改革的投入保障機制。

(六)要加強評估,建立完善科學系統、完善的人口和計劃生育改革考覈、評估和監督機制,按照綜合改革項目文本設置的目標定期進行階段性評估,推動綜合改革健康發展,按照“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簡便易行”的原則,減少考覈層次、次數和內容,把基層的注意力和工作重點引導到爲羣衆提供優質服務,提高工作水平上來,爲綜合改革鬆綁。綜合改革的情況要納入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的重要內容,作爲創建優質服務單位的重要舉措,鼓勵基層自覺實行綜合改革。

人口調查報告 篇七

農村建設的根本——教育

一。實踐參加者:默瀾,xxx。

二。實踐主題: 農村人口受教育狀況。

三。時間:20xx 年02月18日。

四。地點:江蘇省常州市王家村。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 活動內容:

(一)基於社會發展需要,以走訪詢問的方式對農村人口的受教育情況進行調查。

(二)主要方面涉及:各年齡層的教育情況,農村孩子受教育條件,以及人們(尤其是貧困家庭)對孩子教育的看法。

二。調查資料:

(一)人員成分:1.現村民中有許多是外來的打工者,

2、因村莊有一定年代,所以老齡者較多,多數年輕人因各自條件一部分仍與老人一起住在村裏,其他已不在村中常住。

(二) 1. 接受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教育的人口增長最快,但人數依然很少;

2、中等教育人口中高中文化程度也有所增加;國中及以上人口大幅度增加;同時,由於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國小教育程度人口明顯下降,現主要人羣爲老年者。

(三) 雖然農村受教育情況有所改善,但農村就業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勞動技能依然較低。依然是以接受低文化教育的爲主。

(四)1.九年制義務教育不斷鞏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和在校生鞏固率均接近100%;

2、國中入學率和在校生鞏固率均在98%以上,

3、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結構比例趨於合理,

4、高等教育面向大衆化發展,步入了一個新的臺階。

(五) 女性適齡者的受教育情況和男性基本一致,可見農村受教育的性別差異減少了。

(六)爲鼓勵村民接受教育,村內對升入高中和大學的村民給與了獎勵。

三。調查結果: 農村勞動力不僅受教育程度低,而且絕大多數不具有職業技術資格。

四。理性思考:

(一)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這既是中央對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也是其總體目標。包含的內容極爲豐富,涉及農村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而在人口本身的指標中,如:受教育程度、就業率等。那麼新農村建設與人口發展有怎樣的依存關係呢?

不難理解,人均受教育年限與人均社會總產值、人均純收入和人均文教娛樂支出呈正相關關係,而且與前三項指標呈高度相關。但與居民恩格爾係數呈高度負相關關係。說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以上說明,人口受教育程度、地區城市化水平,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農村面貌的改變發揮積極地促進作用;而就業人數、外出人口對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不能發揮積極作用,甚至制約農村的發展。

(二)。 儘管江蘇農村基礎教育、職業教育不斷髮展,啓動了大規模的農民培訓工程,但由於人口流動以及勞動力轉移,農村中年輕、有文化、有技能、有特長的人都外出務工經商,而年齡大、低文化、無特長的人,只能留在農村種地或經營林牧副業,農村就業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勞動技能依然較低。

五。問題與建議:

(一)問題:低素質的勞動者無法向外輸出,農村勞動力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也難以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儘管市場對勞動力需求較大,但需要的則是有技能的勞動力,而農村勞動力的現狀無法滿足需求,也使得農村勞動力無法向非農產業轉移。

(二)建議: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創新是經濟增長的源泉,科學技術進步的動力,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國正在推動技術創新並使之成爲經濟增長的內生變量,對勞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僅有體力是不夠的,必須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技能。因此要繼續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同時抓好更高一層的教育,努力使中國教育真正惠及全中國人口。

人口調查報告 篇八

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位於武漢、重慶、西安三大都市交匯之處的##,流動人口不斷增加,對以戶籍管理爲重要特徵、以靜態管理爲主要形式的我國計劃生育服務和管理模式提出挑戰。流動人口在城市中數量龐大、居住分散、文化偏低、觀念相對落後,成爲城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加強對流動人口,特別是育齡流動人口的分析和研究,對指導我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就調查的357名育齡流動人口的有關情況進行分析,並對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進行思考。

一、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外地流入的男18─55歲,女18─49歲育齡人口,以及樣本點上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機構。爲了解流入人口的特點,此次典型調查是在流入人口集中的城鎮進行的。10個樣本點累計調查外地流入育齡人口357名,其中:男137人,女220人。 1、流入來源:357名流入人口,264人爲外省流入,佔74%;市外省內流入9人,佔3%;市內流動84人,佔24%。

2、已婚育齡婦女落實節育措施情況:已婚育齡婦女共182人,其中:結紮54人,上環104人,藥具3人,無措施21人。

3、年齡結構:流入育齡人口中年齡最小的18歲,最大54歲,一般集中分佈在20至35歲之間。調查數據表明,所有人都是在38歲之前開始他們的第一次外出流動,也就是說,在被調查的全部育齡人口中,沒有人在38歲以後才外出流動的。

4、文化層次:流入人口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其中:不識字或很少識字佔5%,國小佔20%,國中佔60%,高中及以上只有15%。

5、流動特徵:家庭型流動較多,與丈夫、子女一同外出的佔60%;流動人口中育齡婦女佔流動人口總數的比例,超過了常住人口中育齡婦女佔總人口的比例。

6、職業分佈:湖北的主要是布料、服裝、電器等個體老闆;河南的主要是城郊或公路沿線的汽車配件個體經營老闆;四川的主要是房地產企業老闆和建築工人,以及街邊修補鞋的修理匠;漢中的主要是經營熟食的個體戶。市內流動的主要是服務業和進入服務業的打工者。被調查育齡流動人口的職業基本上能夠代表當地的特色經濟行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流動人口中計劃生育工作的基礎較差。流動人口大多數來自於經濟水平相對不高的地區。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流動人口的生育觀念比較落後,計劃生育的政策思想不夠牢固,多數人的生育意願還比較強烈。一是流動人口持《婚育證明》率低。按照流出地分,樣本點調查流入人口持證率本市63.3%,市外省內66.7%,省外85.6%。二是流動人口的節育措施落實率低。182名已婚育齡婦女中落實各種節育措施的161人,節育措施落實率88.5%,還有21人無任何措施,隨時都有出現違法生育可能。三是人口與計劃生育知識普及教育率低。從流入人口得到過免費宣傳教育資料的比例看是比較低的,平均爲35%。從流入育齡人口參加當地計劃生育宣傳教育活動情況看,參加過有關知識培訓的爲20%,從未參加過的爲80%。

2、流入地對流動人口的關注普遍不夠。流動人口爲流入地社會經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但當地社會給予流動人口的關注普遍不夠。由於政策和待遇上的差異,流動人口的實際支出比當地居民更多。比如:流動人口的適齡子女入學時要多交學費,在企業打工參加養老保險的少,參加醫療保險的更少。在計劃生育方面也存在同樣的情況,流動人口實行計劃生育,法律規定應該享受的各種獎勵待遇難兌現,育齡婦女在流入地接受計劃生育手術規定免費,在調查中發現還有個別人在做手術時交費。這種政策上的不平等阻礙了外來人口融入當地社會,不利於他們接受流入地的文化和思想觀念,影響了流動人口生育觀念和生育意願的轉變,也給流入地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增加了困難。

3、管理和服務工作難到位。由於流動性大,居住分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難到位。調查表明,流入地的《婚育證明》持證率,平均爲79%,其中平利53.3%,嵐皋70.1%,旬陽75%,白河75%,漢濱區75.6%等5個縣區,還達不到平均水平,查驗率普遍不高。還有21%的流入人口沒有《婚育證明》,由於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間缺少信息交流,因此這些育齡人口的情況不明,也難以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服務。流入已婚育齡婦女採取的避孕措施主要還是“一孩上環、二孩結紮”,使用藥具的只有1.9%,她們對自己使用避孕方法的相關知識瞭解很少, 因此,對計劃生育服務的需求也不足。實行統入地、流出地雙重管理,以流入地爲主的管理原則後,各地也出臺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工作逐步得到加強。但相對而言,對上門隨訪、宣傳諮詢以及維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的服務工作仍顯不夠。在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工作中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現象。182名已婚育齡婦女中,54人採取了絕育措施,128名需要接受定期的計劃生育“三查”服務,共需服務445人次,實際只服務300人次,三查率只有68%。

4、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經費不足。爲保證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所需要的經費,中省對各級財

政每年對計劃生育經費的投入是有人均指標要求的,並納入各級黨委、政府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責任制進行考覈。但是,人均人口與計劃生育經費的投入是按照常住人口爲基數計算的,流動人口中實際上相當一部分沒有能按常住人口統計。隨經濟發展,流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每年以8─10%的速度在遞增。從調查看10縣區都沒有落實專門的經費,使這項計劃生育難中之難的工作成了無米之炊,只能仰仗常住人口管理從牙縫中擠出的殘湯剩羹維持工作。但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經費支出,有遠高於常住人口,如去年鎮坪一名四川流入婦女,違法懷孕第三胎,由於第二胎屬剖腹產,所以第三胎引產難度大,縣計劃生育服務站無條件毀胎引產,在縣醫院做手術一人就花費5000多元。經費不足不可避免導致相當一部分流動人口得不到起碼的計劃生育服務。

三、幾點思考

1、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思想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轉變陳舊落後的觀念和意識,是我們不斷推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證。流動人口的大量出現,是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帶來的新變化、新問題和新現象,必須用改革和發展的眼光來充分認識流動人口及流動人口問題,切實轉變思想觀念。流入地的各級幹部羣衆,要着重轉變“流入羣衆是外鄉人”的舊觀念,更加關愛和尊重流動人口,要充分肯定他們爲我市的發展所做出的特殊貢獻,主動關心、服務和幫助流入羣體,把外來人口視同戶籍人口一樣“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要引導外來人口視流入地爲第二故鄉,進一步轉變舊的婚育觀念,樹立文明、進步、科學的婚育觀念,自覺主動接受流入地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同時可在流動人口中開展“我爲第二故鄉做貢獻”等活動,轉變思想觀念,爲現住地做出更多貢獻。還要堅決摒棄“管、卡、壓”舊管理體制,樹立以人爲本,開展優質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管理和服務並重的新觀念。

2、大力普及計生知識。以宣傳教育爲主是計劃生育“三爲主”工作的第一條。在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與服務工作中,同樣要特別重視宣傳教育工作,充分發揮宣傳教育的重要作用。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加強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的普及教育,大力倡導和宣傳文明健康的婚育新風,轉變人們舊的落後的觀念。流動人口由於文化水平不高,又大多來自經濟條件較差的地區,思想觀念相對要落後一些。

因此,轉變落後的生育觀念是一個長期而艱苦的過程。要向流入人口廣泛宣傳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等“一法五規”,宣傳實行計劃生育的權利和義務,比如:有享受生殖保健服務的權利、有知情選擇避孕節育方法的權利,如違反計劃生育必須要承擔繳納社會撫養費的義務等等。引導廣大流動人口依法規範生育行爲。要營造良好的生殖健康氛圍,引導廣大流入育齡婦女關注身體健康、關注生命質量,激發他們計劃生育服務需求,不斷提高流動人口的生殖健康水平。

3、廣泛開展計生互助服務。漢濱區在西##復路和北京流動人口居住相對集中的地方,吸納流動人口中具有互助精神和熱心於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人爲會員,組織成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協會,定期開展各類人口與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活動,這是計劃生育的一種很好服務方式,在同類人當中具有特殊的效果。流動人口由於同樣身居異鄉,因而具有共同的心理特點。這些因素使得某些問題在流動人口間更能產生共鳴,可以將有關生殖健康的知識更容易宣傳到每一位流入人口,而且可以將流入人口遇到的各種困難及時反饋上來。這種協會更適合於流入人羣普及生殖健康知識,樹立生殖健康新理念。

近年來,協會在各地得到了廣泛的開展,並在轉變舊婚育觀念,提高保健意識和生殖健康水平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實踐證明效果很好。計生協會充分發揮了流動人口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中的作用,也深受流動人口和基層計生幹部的歡迎。

4、強化政府行爲進行動態管理。從表面上看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主要發生在部門之間的協調不力,這只是表象。實質流動人口的治安管理、衛生保健、教育培訓等方面也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因此單純地強調各部門的協作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流動人口管理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從本質上講是改革和發展中的問題,是舊的管理體系與新的服務體系並行中必然要發生的現象。必須構建新的以現居住地爲主的管理模式。

因此,加強政府行爲是非常必要的,黨委政府不但要有領導小組及分管的領導,而且要組成專門的工作班子進行管理和協調指揮,及時準確掌握流動人口信息,進行分類梳理,實現動態管理。通過政府的行政行爲,按照職責分工,把有限的社會資源進行重新整合配置。比如:流動人口信息的共享,計生和衛生部門的聯手等等。有利於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和最有效的使用,爲流動人口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5、加大投入落實各項保障措施。實現流動人口的動態管理,進一步提高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必須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增加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的經費,落實各項保障措施。一要建設好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幹部隊伍,解決好有人服務的問題。要配齊配強基層計劃生育工作人員,街道、社區居委會要有專職的計劃生育工作人員,居民小區要有計劃生育宣傳員和信息員。二要落實專項的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經費。

事實上,流動人口爲當地的經濟發展是做出了貢獻的,流入地政府也應該拿出這部分錢來爲流動人口服務好。要改變計劃生育人均經費投入的計算方法,把流動人口問題總量也要考慮進計算基數。要重視和保證街道、社區、居委會計生工作人員、計生宣傳員、計生信息員的報酬和補貼,穩定工作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