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一

爲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一年多來,根據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各級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羣衆積極參與,我市初步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醫)體系。爲切實鞏固這一制度,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市新農醫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總結概括制度的現狀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現狀和成效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領導、精心實施、規範管理,初步建立了新農醫制度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和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醫,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重大戰略出發,切實加強領導,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組織機構,落實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連續兩年把實施新農醫工作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各縣(市)區根據市政府指導意見,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新農醫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成立了由常務副縣(市、區)長爲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新農醫協調小組,並設立經辦機構。市和縣(市、區)兩級政府都把實施進度和實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覈內容;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新農醫政府資助資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實施。各級政府建立專門的工作班子,確定實施方案,召開動員大會,廣泛宣傳新農醫制度的優越性,積極引導和動員農村羣衆參加;衛生、財政、民政、農業、宣傳等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業務指導、政策宣傳解釋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協等部門也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支持和監督;基層鄉鎮、村(社區)的廣大黨員幹部分片包乾,承擔了組織發動、人員登記、經費收繳和醫保卡發放等大量基礎工作。由於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重視,工作紮實,羣衆參與熱情高,確保了各地籌資工作的圓滿完成和制度的順利實施。

三是規範管理。各縣(市、區)成立了新農醫管委會,設立了專門的新農醫辦公室,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行政村(社區)設立了新農醫聯絡員,三級組織網絡的建立,爲新農醫制度的規範管理提供了組織保證。各級經辦機構在制度正式實施後,不斷完善規章制度,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簡化結報審覈流程,實施服務承諾,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切實加強基金監管,制訂基金管理辦法,設立基金收支專門帳戶,嚴格費用審覈,建立重大結報金額複審制度,杜絕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補償支出,定期通報和公佈基金運行情況,提高基金運行透明度,並接受同級財政、審計等部門和廣大羣衆的監督。

(二)堅持原則、因地制宜、不拘形式,創造性地發展了新農醫的多種運作模式。

二是根據各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確定籌資水平和補償水平。由於綜合考慮當地農民人均收入、地方財政、保障人數和原有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礎的不同等因素,各地在個人出資、財政資助和補償水平上略有高低,南三縣相對較低,市轄區相對較高。總體上看全市籌資水平基本上都在75元以上,高於全省47元的平均水平;各級政府資助一般在45元以上,最多的65元,而全省一般在 22-25元;平均補償水平在25%35%之間,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三是不拘形式,積極探索各種管理模式和機制。目前,各地在新農醫的具體運作模式上主要有三種:衛生部門運作型包括慈溪、餘姚、江北、江東、大榭、鎮海,佔主導,建立區域定點逐漸轉診,控制醫療費用;與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相結合,積極爲參保農民進行健康體檢,建立健康檔案,實行門診優惠減免,支持新農醫。社會保障部門運作型鄞州區積極探索由勞動社會保障部門統一城鄉醫保管理運行機制,利用城鎮醫保的經辦機構、人員網絡和軟件系統,實施新農醫制度。政府委託商業保險公司運作型北侖區、寧海縣由人壽保險公司進行運作,政府部門加強管理。各地對新農醫運作機制的有益探索,爲實施這一制度打開了思路,值得嘗試和探索。

(三)大病統籌、醫療救助、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着力構建三位一體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雛形。

總之,新農醫制度的實施,初步構建了我市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雛形,廣大農民羣衆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對促進我市城鄉社會經濟統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拿一位農民的話說,這是記憶中最深的,繼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黨和政府又爲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據對全市302戶家庭995人抽樣調查顯示,對制度的滿意率達到了93.1%。

二、困難和問題

新農醫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社會保障工程,實施之初,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概括地講,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農醫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爲主的新農醫缺乏經驗體會,與老的制度相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主動自願參加的不多。

(二)審覈結算流程仍顯複雜,農民結報補償手續有待進一步簡化。由於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具體規定還不夠完善,成熟地覆蓋一個縣(市、區),乃至全市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尚未啓動等原因,羣衆對審覈結算的流程和服務,意見仍然較多,儘管各地適時作了調整和完善,但審覈結算流程、服務尚需進一步簡化和優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區資金沉澱過多。由於新農醫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置缺乏現成的經驗,基金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了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部分縣(市、區)資金沉澱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羣衆的參保積極性。

(四)監管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監管職能履行需要規範。新農醫管委會和基金監督管委會責權不是十分明確,各地雖已成立了相應組織,但應承擔哪些義務和權利沒有明確規定,缺乏規範化運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門直接承擔,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農醫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審計監督,還沒有形成規範的程序,對委託商業保險公司運作的資金如何加強監督更缺乏依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監管的規範性和權威性。

另外,隨着各地新農醫制度的推廣實施,也出現了許多需要特別關注和研究的新情況。主要有:一是醫保盲區的問題。新農醫制度的主體對象是農民,城鎮醫保的對象是城鎮職工,那些非農非城鎮醫保對象(包括歷史遺留下來的農轉非人員、被徵地未參加養老保障人員、鄉鎮企業退休職工以及長期在本地居住的外來人員等人羣)成了醫保盲區,應儘快研究解決。二是醫療救助高門檻的問題。目前的醫療救助制度作爲大病統籌的補充,是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在實際運行中相當部分縣(市、區)都控制在5 萬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額2萬元,而困難對象往往無法承受高額的醫療費用,無法享受這一政策,需要對醫療救助的對象和救助的低線作出新的界定。三是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問題。執行藥品順價作價後,全市相當部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虧損嚴重,實施新農醫後,政府又要求這些機構對參保人員適當減免掛號費、注射費、診療費和優惠部分醫藥費,實現對參保人員的小病普惠政策,來促進新農醫的持續發展,在財政補償機制暫時還不到位、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尚未健全的情況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揹負了過重的公共衛生服務職能,面臨着生存發展危機,需給予應有的關注和財政補助政策的及時到位。

三、對策與建議

總體發展目標:20xx年全面實施,覆蓋面達到全市農村居民應保對象的85%以上;20XX-20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擴大覆蓋面,增強保障能力;2XXX年前後建立較完善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並逐步與城鎮醫保接軌,最終建立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總體工作思路:着力建設三大體系 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爲主導,抓住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突破口;二是醫療救助爲補充,突出農村弱勢羣體的醫療救助力度,增強制度的針對性,彌補現階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的不可及性;三是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相配套,擴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強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益面窄的弱點。清晰確立三個定位 一是目標定位:最終目標是建立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與城鎮醫保並軌,實現城鄉統籌,實施中把握制度的發展目的和方向;二是階段定位:低水平、廣覆蓋 起步,制度將有一個較長的初級發展階段,實施中重視制度的穩定和鞏固;三是過程定位:在鞏固初級階段成效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擴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實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切實保證三個到位一是政府責任到位,既要落實個人義務,更要強調政府責任,建立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二是宣傳引導到位,既要尊重農民意願,又要強調科學引導,形成農民主動參與的氛圍;三是資金支持到位,既要堅持個人出資,又要保證合理的財政資助,建立科學的籌資機制。

具體發展對策: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一是從社會保障角度,明確界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性質,強化政府責任、突出社會管理、強調個人自主參與,明晰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二是出臺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和階段性的指導意見,處理好制度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手段與目的,穩定與發展的關係,加強對基層的指導,宏觀把握髮展方向,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三是積極探索新的個人籌資模式,科學引導農民羣衆主動地自願地繳費,減輕基層幹部工作壓力;四是有關業務部門、相關學術機構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在制度設計和實踐相對成熟的基礎上,醞釀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從法治的角度加以規範。

(二)進一步加強宣傳,提高農村羣衆參保積極性。

一是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廣泛深入地開展政策制度宣傳,把參保辦法、參保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審覈結算流程等宣傳到千家萬戶,使廣大羣衆真正瞭解、熟悉這一制度;二是針對性地開展具體、形象、生動的典型事例宣傳,現身說法,弘揚講奉獻、獻愛心,互助共濟的傳統美德,使羣衆切實感受到制度的意義和好處,增強制度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自覺參保意識;三是積極爭取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關注和支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抓好鞏固完善,增強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一是切實鞏固實施成果。總結經驗,科學測算,充分論證,合理確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過多沉澱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根據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則上每二至三年對籌資標準和補助標準作適當調整,適時理順會計年度;二是努力擴大籌資渠道,增強基金實力,逐年提高補償水平。各級政府根據財力,合理增加財政投入,個人籌資根據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對制度的認同程度,穩妥地提高,村(社區)自治組織要根據集體經濟狀況給予一定投入,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多渠道地增強基金實力,逐步提高參保病人的補償水平;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簡化審覈結算手續,減少不合理的中間環節,努力方便羣衆就醫結報,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四是認真調研,會同有關部門探索解決非農非城鎮醫保對象的醫療保障問題。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羣衆對農村醫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設置不同個人籌資檔次和不同補償水平的補償機制。

(四)健全管理監督機制,真正做到取信於民。

一是充分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協調小組或管理委員會職責,切實履行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等工作,定期向同級人大彙報,主動接受監督;二是加強經辦機構建設,按規定落實人員編制、工作經費,完善工作制度,加強規範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制定監督管理規定,形成定期審計監督制度,確保基金運作規範、透明、高效,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強醫療服務,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診治,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和非有效醫療費用比,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支出。

(五)積極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擴大受益面。

一是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優化重組現有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重點推進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和急救、婦保、兒保、防保、產科等服務功能建設,促進鄉鎮村級醫療機構功能轉型;二是結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農村計生指導和殘疾康復納入社區衛生服務建設,逐步開展慢病動態管理、社區健康教育、健康體檢等服務;三是出臺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廣小病受惠機制,增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出臺優惠政策,保證農村公共衛生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開展衛生支農活動,加強在職人員理論和實踐培訓,建立人員的培養、准入、淘汰和更新機制;五是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示範點建設,出臺支持政策,制定具體的建設標準,分階段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機構和功能建設。

(六)切實加強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弱勢羣體醫療救助力度。

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醫療救助實施辦法,適當擴大救助對象,提高救助標準,降低救助門檻,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醫療救助,與民政部門的醫療救助並軌,並統一實施,建議加大財政資助力度,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建立醫療救助專項基金;三是建立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結合機制,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爲享受醫療救助的前置義務,對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等弱勢羣體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個人出資部分由醫療救助基金給予補助;四是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弱勢羣體門診費用補償機制,對患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惡性特殊疾病的弱勢羣體,實施門診補償,着力提高醫療救助力度。

農村醫療調查報告 篇二

有句俗話說的好,農民頭上三把刀醫療、教育、打官司。但在這三項當中筆者覺得醫療是懸在農民頭上的最無法迴避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們常講天災人禍,而疾病又恰恰是人禍中最重要的一樣。縱觀我們當今的農村,有多少人是因疾病而致窮的啊!有多少人是小病抗,中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見閻王的啊!有多少人是因爲治不起病而離開了他還不應該離開的世界啊!看病有報銷是農民朋友期盼多年的願望,尤其是得了大病以後,能及時得到較大數額報銷,可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針對農村這一狀況,我們知道現在有實行的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也正是鑑於這一問題的現實性意義,我在今年暑假花了三週的時間到我們村、鎮和縣的有關單位瞭解情況,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進行了調查探討。

我國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般以戶爲單位參保,自下而上彙總。如果居民在村裏,那麼由村委會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如果居民在鎮裏,則由社區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以戶爲單位繳納一定費用,領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即可從下一年度開始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的看病補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後,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農民在全縣範圍內可任意選擇定點醫療機構看病;需要住院時可在全縣範圍內自主選擇定點鄉鎮衛生院或縣級醫院住院治療。目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者報銷辦法各縣稍有區別,以我的家鄉蒼山縣爲例:在村衛生室就診的報銷藥費的25%,在鎮衛生院就診的,醫藥費在3000元以下的報銷醫療費的30%,3000元以上及在縣級以上醫院就診的另有規定;每人每年最高補償2萬元(報銷所得)。

對參保對象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間住院發生的治療費、藥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牀體位費等,由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委會委託市人壽保險公司履行報銷手續。參保人因病在市區住院的,可以自由選擇市區合作醫療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診治。在辦理住院手續的同時,應憑農保證和個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該院的農保專員處登記。辦理出院手續時,應與該院農保專管員聯繫,辦理醫療費報銷手續,領取補償款。

當然,如果參保人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靈活就醫,但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參保人如果因爲急救的原因住院的,可在就近醫療機構治療。出院後,憑參保人的相關證明、農保證、急診住院證明、住院醫療費用原始發票、醫療費用明細清單、病歷、出院記錄到農保中心辦理報銷手續。

時光飛逝,3年彈指一揮間,我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從試點到現在已經有將近3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中,它取得了多方面較好的成效。關於這一方面的調查是最讓我感動的時刻。我有幸目睹了幾位大爺、大媽、大嬸拿到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報銷款後的喜悅勁,那不是用熱淚盈眶所能描述的,他們是以出聲哭泣的方式來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的!

二是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收入差距,完善了社會的公平機制。由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實行參保戶(農民)出小頭,國家地方財政出大頭的方式籌集經費的,所以國家財政資金投入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上,這就是在縮小城鄉的貧富收入差距,是對我國公平機制的一種完善。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在治病前和治病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可以給得病者起到吃定心丸的作用,讓他們知道國家政府可以幫他們出一點醫療費用,讓他們能徹底地安心地治病;在治療後,報銷款的發放又相當於黨和政府給康復者的一份慰問金(劑),讓農民羣衆感到黨和國家政策的好和對他們真摯的關愛!

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作爲一種社會成員(農民)之間互助共濟的社會政策,通過一種在參保人之間分攤一部分資源費用或者說是通過參保人對患病者的間接支援關係,體現了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這一新型社會關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讓我國農民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關愛和溫暖。

當然在認識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要注意分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我的調查發現,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還存在着以下幾個方面比較嚴重的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於每人只有了30元的投保資金,每年所籌集的資金差不多隻能支付當年的醫保開支,甚至還會出現不夠,因而相應的保障水平比較低。

觀念難轉變。對於大多數農民羣衆來說,一年拿10元錢並不困難,但一旦你去向他收取這10元的合作醫療基金時,就變得十分困難。原因在於過去的農村合作醫療反反覆覆,許多農民對此持懷疑態度,一陣風似地搞一兩年,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少部分農民羣衆還把對合作醫療的不信任轉嫁到對幹部、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認爲減免的一點醫藥費還不是衛生部門又通過藥費漲價、多開處方給刨回去了。除此之外,農民羣衆尋求醫療保障的意識不強,無風險規避意識,儘管深知合作醫療的好處,一旦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不害病時,就是不願掏那份不必要的錢,更不願眼看自己出錢別人吃藥。

由於新型合作醫療保險 涉及到村、鄉、政府、醫院、信用社等多家機構。而且農民在報銷過程中要出示合作醫療證、身份證等證件,萬一少了一樣,農民就得從城裏趕回家拿,這樣往返幾回又得花不少的錢,而且手續流程又是很繁雜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中的非成本因素。許多農民去醫院辦手續時都不知道到哪個部門好,也就是城裏鄉里幾趟跑,到了醫院還不知找哪好!

在全國大興打工經濟的繁榮時期,身強力壯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外出人員參加合作醫療,必須在參保地就診,在縣外就診的不予報銷。這對於當地的合作醫療來說,外出打工的這部分對象勢必流失,參保的將是些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婦女,而其發病的機會又多,報銷的頻率數額都比較大,這無疑對本就蒼白無力的合作醫療基金造成更大的壓力,使其運行更加艱難。

我對村裏的部分民工做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調查,也相應的對他們做了這方面的知識宣傳。在我調查的幾個民工中,大部分都知道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政策,但都不是很瞭解。當問及他們對這一政策的滿意程度時,大部分人態度都不是很明確,但有個民工的話表達了大部分人的心聲:有總比沒有好。這說明大部分人還是認同這一政策的。

對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不足之處,我想在這裏提出一些建議,其中一些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和採自網上的建議:

明確政府在改革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中的職責。隨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如雨後春筍,農村富裕勞動力由農村一線向非農產業轉移,大量的農民工從農村涌向城鎮,城鎮人口持續上升,如果這部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衝擊到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制度,影響其平穩運行。因此,各級政府要及時調整衛生投入政策,實行衛生投入向農村傾斜,保證各級財政都有足夠的衛生資金投入到農村,要將農村的醫療衛生保險政策納入國家的總體社會保障規劃。

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醫療保障基金籌措機制。隨着地方經濟的發展,財政實力不斷增強,有條件的地方要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逐步提高國家部分的補助標準,直至對個人部分全免。要建立廣泛的經濟合作基礎,對於經濟實力發展較快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給予本地的合作醫療制度予扶持,鼓勵鄉鎮企業、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和個人資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此壯大合作醫療的腰幹,逐步增強其實力,擴大受惠覆蓋面。在實施過程中,對於農村五保戶參保的個人部分可由民政部門解決,對農村貧困戶、特困戶的個人部分,可由地方財政負擔,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選擇科學合理的醫療保險模式。農村衛生機構的設置不必與行政機構相對應,可以根據地理環境、病人流向,結合行政村合併、鄉鎮合併,撤併部分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重新調整佈局。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重點是要抓好衛生扶貧和對貧困人羣的醫療救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要努力尋找經濟扶貧與衛生扶貧的最佳結合點,解決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設施條件差和缺醫少藥的問題,大力實施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行動,確保其健康生存權。

健全規範的合作醫療運行網絡機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報銷的部分本身就十分有限,大部分還得農民自己掏腰包,而就是這有限的部分,不多的利惠,往往有可能被醫療部門吞噬:或是開大處方,重複開藥;或是開人情處方,達車開藥;或是藥價賣得高,出售假藥;或是多出檢查程序,擡高檢查費用;或是讓流醫黑店鑽了空子,搶吃合作醫療,等等。有鑑於以往合作醫療的教訓,現有的合作醫療要突破原有的合作範圍,以縣爲基本單位,保障醫療經費,保障農民羣衆藥費的報銷。縣、鄉、村三級要層層設立專門機構,縣要成立合作醫療領導小組,負責全縣合作醫療的政策制定及工作指導

建立新型合作醫療醫藥用品的政府採購機制。當前的醫藥市場,醫療藥品真假難辨,魚目混珠,價格千差萬別。爲了切實管好用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將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成本,讓利於民,受惠於民,農村合作醫療的醫藥用品應該納入政府採購範圍。通過完善藥品購銷制度,徹底根除藥品回扣虛高藥品價格的不正之風,發揮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物價部門的職能作用,提高藥品質量,規範藥品及醫療服務價格,實行由政府牽頭、部門配合、農民代表共同參與管理的新格局,讓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羣衆對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擁有充分的管理監督權。

另外,作爲新型合作醫療的具體實施部門---衛生系統,要積極探索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參與合作醫療的新辦法、新措施,以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人員參保率;要積極探索商業保險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新機制,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鑄起農村合作醫療的銅牆鐵壁。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三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幾代人的艱苦努力,而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是建設新農村、解決當前“三農”問題的重要環節。目前,廣大的山區農民普遍面臨“看病難”問題,客觀地說,全國80%以上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愈來愈集中於城市,使農民看病因路途遙遠帶來不便。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農民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往往是有病不敢去看、小病拖成大病,輕病轉爲重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陷入惡性循環。所以醫療保障的缺失成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發展的嚴重阻礙。爲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決定》中提出的“逐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求,就梅州市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行了調研。

一、梅州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及產生的進取效應自20xx年12月省人大常委會經過《關於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決議》以來,梅州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採取措施,進取探索,逐步完善,合作醫療的覆蓋面、受益面不斷擴大。

(一)從中央到省、市、縣都高度重視和進取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明政府已經重視公共衛生和農民健康所承擔的職責,醫療保障制度開始在廣大農村建立和發展。

(二)突破了資金來源的“瓶頸”。根據20xx年1月國家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中央、省財政爲參合農民每人每年補助25元,市、縣配套資金10元,農民個人交納10元。政府補貼佔了大頭,有效解決了農村醫療衛生和健康保障資金來源問題。

(三)緩解了農民“看病難”問題。

(四)農村縣、鎮一級醫療衛生機構有望得到加強。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和縣、鄉鎮醫院都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行看作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當前存在困難和問題

總體來說,梅州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開局是良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部分農民以新型合作醫療認識不足。農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處於被動地位,對合作醫療的認識仍滯留在傳統合作醫療的概念上,擔心交了錢不能被公平對待,必須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進取性,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開展,提高覆蓋率帶來較大的難度。

(二)資金仍然不足,實際受益面偏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位於“大病統籌”,即主要用於保大病。很多真正的窮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夠切身體會到合作醫療優越性即享受政府補貼的還是農村中生活相對寬裕的羣衆,這就構成了實際上的“扶富難扶貧”,這種結果顯失公平合理,也有悖於合作醫療的初衷。

(三)基層衛技人員匱乏,醫療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是農民就醫的主要去處,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農民的治療水平和醫療消費水平。目前,不少基層衛生院存在“員滿缺才,無崗有人,有崗無人”的不合理現狀。

(四)管理體制不順,人員編制不以位。梅州市縣級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均設在衛生部門。除五華縣有4名工作人員外,其餘各縣(市、區)僅有1至2名工作人員隨着合作醫療工作的不斷深入,已明顯感到人力不足。如下去,鎮村合作醫療的基層工作層面,只能是應付了事。

(五)信息管理網絡不健全,宣傳、培訓和工作經費缺乏。隨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參合的人數會越來越多,工作量也越來越大,信息化管理項目也越來越細。管理手段滯後,報名填表、醫療報銷等工作仍採取手工填寫,沒有配備電腦,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效率低,且容易出錯,也不利於資金管理的公開和透明。

三、建立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提議

(一)提高認識,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參保信心。各級常委政府要把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到密切黨羣關係、構建和諧社會、堅持農村穩定的高度來認識。要不斷研究和完善各種制度,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機制上有約束力,在經濟上有吸引力,在過程中有透明力,打消農民羣衆的思想疑慮,增強農民參保信心,使他們變被動爲主動,自願自覺地參加新型

農村合作醫療,把好事辦好、好事辦實。

(二)健全制度,擴大受益面,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針對目前農民參保進取性不高,受益覆蓋面不大等問題,應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來解決。一是政府應研究並建立一個穩定的多方籌資機制,包括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二是建立便民的就醫制度和核銷機制,以大病統籌爲主的互助共濟制度,降底住院起付標準;三是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四是要變“大病統籌”爲在貧困山區農村實行普遍的“大病救助”,異常是對農村的五保戶、低保戶和其他貧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醫療費報銷補助後個人負擔醫療費太高的重病人再給予適當的醫療救助。同時,擴大補償範圍,慢性病、住院分娩、人身事故等應列入補償範圍。

(三)做好基線調查,確保基金安全運行。過去合作醫療失敗的教訓之一是籌資有限、保障本事弱。目前,梅州市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水平,異常是市縣財政的配套支付本事能夠滿足多大的需求,要在科學的調查測算基礎上做出規劃,但基層工作壓力大,急於完成任務,根本沒有時間多基線調查。要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運行,必須做好供需雙方的形勢分析。

(四)採取進取措施,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合作醫療同步發展。要把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與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農村基層衛生在農民醫療就診方面的地緣優勢,爲農民供給優質、價廉、方便的服務。

(五)着力解決基層工作機構人員經費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需要嚴格的制度管理,工作量大。所以,必須儘快理順管理體制,落實鎮級農村合作醫療機構人員編制問題,每個鄉鎮必須配備2-3名專職人員,以穩定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網絡。同時,必須保證鎮、村農村合作醫療辦公的經費,如果經費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勢必影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四

近幾年來,農村問題牽動着億萬人民的心。久違了故鄉的我,走進了故鄉,調查了我們村莊的情況,我深切感受到了改革30年來農村的巨大變化。同時也讓我感受到黨和政府興農富農政策給農村和農民帶來的實惠。

以前農民們在種地的同時還要給國家繳納農業稅,而現在人們不僅不用繳稅還可以得到國家給的糧食補貼;以前村裏的孩子沒錢上學,現在卻可以免費去上學甚至還有補貼的伙食費,部分地方還有蛋奶工程;以前農民們總是因爲家電太貴而買不起,現在家電下鄉工程更是大快人心,讓那些沒錢用電器的人們擁有了自己的家電。.。.。更令人欣喜的還要算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了,人們從此不用再愁有病沒錢看的問題了。使更多的人民得到了實惠。

(一)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具體內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二)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具體做法。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開展七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在市上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上下的積極爭取和共同努力下,我們堅持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爲大力改善民生,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德政工程,切實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強化責任,狠抓落實。自上世紀90年代一直把城鎮職工醫療保險體系和改革公務員及事業工作人員公費醫療制度工作並了成就,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一直未將農村人口納入思考範圍,農村人口否能享受醫療保障關係到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健全環節。以前在我們村,地區自費醫療制度仍然占主導地位,農民是當地最大的自費羣體。前幾年,本地農村人口老齡化醫療服務普及藥品價格上漲等原因。農民醫療費用攀升超過了農民平均收入增長幅度,越來越多農民無力承擔。增長的醫療費用已成爲我村醫療衛生保障問題“因病致貧”的主要成因,而現在市政府成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分別成立管理組織,併成立相應的監督組織。同時,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引導廣大農民逐步樹立互助共濟的觀念,積極參加合作醫療。並多方籌資,保證基金運轉。籌集資金以市爲單位進行統籌,農民以戶爲單位自願繳納,部分鄉鎮還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原則,由經濟條件較好的村集體對農民個人出資部分給予適當補貼。由於近年來全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農民們收到了政府的關懷和實惠的效果。

(三)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存在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我市的全面實施,有效地緩解了患病家庭的經濟壓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返貧、因病致貧現象,促進了農村衛生事業的發展,受到農民的擁護和支持,但該制度推行過程中仍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1)少數農民認識不夠到位。由於部分基層幹部和工作人員對推行新農合的目的、意義缺乏深入瞭解,宣傳發動工作尚有差距,致使少數農民對實施新農合的認識還不足;加之合作醫療曾幾經反覆,一些農民對新農合制度還存有疑慮:一怕合作醫療不持久;二怕擠佔挪用合作醫療基金;三怕醫療單位多收費、亂收費。同時,一些農民的健康投資觀念、互助共濟觀念以及風險觀念較爲淡薄,自覺參合意願還不強。

(2)參合羣衆的受益面和受益率均較低。新農合實施以來,我市主要對參合羣衆的住院醫藥費用給予報銷,另有10種慢性病門診可審覈結報,加上享受體檢和分娩補助缺乏穩定高效的籌資渠道。

(3)缺乏穩定高效的籌資渠道。儘管新農合強調農民參加要以自願爲原則,但爲了保證參合率,目前參合羣衆個人籌資部分主要還是採取行政推動、層層包乾、實績考覈的辦法,由基層幹部挨門逐戶收繳,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籌資成本較高。

(四)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涉及千家萬戶、維繫農民健康的“民心工程”,也是今年省委、省政府確定的爲農村實事之一、新農村建設十大工程之一——“農民健康工程”的頭號重要內容。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從執政爲民、以人爲本和建設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開展新農合工作的重大意義,把這項造福廣大農民的大事抓緊、抓實、抓好。

(1)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要結合本地實際,加大宣傳力度,改進宣傳方法,利用多種方式,幫助羣衆算大帳、算細帳、算長遠帳,引導他們克服僥倖心理,轉變單純“受益”的觀念,強化健康投入和互助共濟意識,增強參合自覺性和主動性。要廣泛宣傳醫療服務機構不同的報銷比例和醫生用藥告知制度,切實保障農民權益。要強化和普及農村健康知識教育,建立農民健康檔案,切實提高農民的衛生意識和健康水平。

(2)鎮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納入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納入政府的工作目標和爲民辦實事的內容,納入領導幹部任期目標和政績考覈的內容。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制定我鎮每年實施方案,真正把這項民心工程落到實處。

(3)不斷強化合作醫療管理能力建設。要加強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建設和管理,按規定解決經辦機構的編制,將經辦機構人員和工作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予以保證。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合作醫療信息化建設,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儘早實現網上審覈報銷、監管和信息傳輸,實現參合羣衆即看即時結報。在此基礎上,強化經辦機構管理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學習培訓,提高合作醫療管理能力。

(4)完善農村醫療服務監管機制。要建立合作醫療定點服務機構的准入和退出機制,採取有效措施減輕農民醫藥費用負擔。加強對醫療機構管理人員和醫務工作人員的教育,提高政策和業務水平,堅持實行用藥告知制度,進一步規範醫療行爲,改善服務態度,保證廣大參合農民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堅持按期公佈收支賬目,及時公示農民個人醫藥費用覈銷情況,並擴大公示範圍,廣泛接受監督,提高農民對新農合的信任度。

(5)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組織領導。要加強對有關部門的組織協調,做好新農合制度的實施、推進和監督工作。財政、宣傳、農業、民政、食品藥品監管、扶貧以及紀檢監察、物價、審計等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明確責任,密切配合,共同推動新農合工作的開展。衛生部門要充分發揮主管部門職能作用,加強管理和政策指導。要動員各種社會力量理解和支持新農合制度,通過全社會的不懈努力,逐步在我市建立起符合市情、適應我市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醫療衛生需求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 篇五

爲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根據一年多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在廣大農村羣衆的積極參與下,我市初步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爲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型農村醫療制度)。爲了鞏固這一體系,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市新型農藥經營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經過調查,總結系統的現狀和有效性,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現狀與成就

20xx年,全區有132個鄉鎮,3914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549.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80萬,家庭141.74萬戶,農民人均純收入6221元。有155所鄉鎮衛生院、2838所村衛生室和3273名鄉村醫生。自20xx年7月1日鎮海區率先開展新型農藥試點工作以來,到目前爲止,除海曙區外,其他縣(市)區已全面啓動。截至今年12月底,參保鄉鎮109個,佔83%;參保村2694個,佔69%;參保人數275.4萬人,佔全市農業人口的76.4%。

主要成果:

(一)加強領導,精心實施,規範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型農業醫療體系良性運行機制。

第一,加強領導。

市委、市政府、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藥。他們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出發,切實加強領導,研究政策制度,完善組織,落實支持保障措施。20xx和20xx市政府已連續兩年將新型農業藥物的實施納入政府實踐項目。根據市政府的指導,結合當地實際,各縣(市)、區制定了農業新藥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成立了以常務副縣(市、區)長爲首、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新型農藥協調小組,併成立了機構。市、縣(市、區)政府已將實施進度和實施結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覈數據,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新農新藥政府補助資金到位。

第二,認真執行。

各級政府成立專門工作組,確定實施方案,召開動員會,廣泛宣傳新農業和新醫療體系的優勢,積極引導和動員農村羣衆參與衛生、金融、民政、農業,宣傳等有關部門,做好業務指導、政策宣傳和解釋,要求人大、政協等部門高度重視對基層鄉鎮(社區)黨員幹部的支持和監督,承擔多項基礎工作,如組織動員、人員登記、資金籌集、醫保卡發放等。由於各級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紮實的工作和高度的羣衆參與熱情,確保了地方集資工作的順利完成和制度的順利實施。

三是規範管理。

各縣(市,區)成立了新的農業醫療管理委員會,成立了專門的新農業醫療辦公室,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行政村(社區)成立了新的農業醫療聯絡處,,三級組織網絡的建立爲新型農業醫療體系的規範化管理提供了組織保障。制度正式實施後,各級經辦機構不斷完善規章制度,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簡化結算申報審覈流程,落實服務承諾,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制定資金管理辦法,建立資金收支專戶,嚴格費用審查,建立重大結算申報金額審查制度,杜絕不合理,違法的補償支出,,定期報告和公佈基金運行情況,提高基金運行的透明度,瞭解同級財政、審計等部門和羣衆的監督情況。

(二)堅持原則,因地制宜,不分形式,創造性地開發了多種農業新藥經營模式。

一是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堅持落實原則。在籌資過程中,各地堅持政府的組織、指導和支持,農民自願入戶。由於宣傳指導工作到位,在全面推進的縣(市、區)參保率達到80%以上,其中鎮海、北侖、鄞州、江北達到90%以上,大大突破了預期目標。在籌資機制上,堅持農民個人繳費、羣體支持和政府支持相結合的原則。在全市22109.3萬大病統籌基金中,個人(包括

精選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優秀 篇六

在注重素質教育的今天,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作爲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成才的重要舉措,作爲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創新和創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一直來深受學校的高度重視。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視爲高校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跨世紀優秀人才的重要途徑。寒假期間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教育向課堂外的一種延伸,也是推進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於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同時,實踐也是大學生學習知識、鍛鍊才幹的有效途徑,更是大學生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形式。多年來,社會實踐活動已在我校蔚然成風。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社會是一所更能鍛鍊人的綜合性大學,只有正確的引導我們深入社會,瞭解社會,服務於社會,投身到社會實踐中去,才能使我們發現自身的不足,爲今後走出校門,踏進社會創造良好的條件;才能使我們學有所用,在實踐中成才,在服務中成長,並有效的爲社會服務,體現大學生的自身價值。今後的工作中,是在過去社會實踐活動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範圍,挖掘實踐活動培養人才的潛力,堅持社會實踐與瞭解國情,服務社會相結合,爲國家與社會的全面發展出謀劃策。堅持社會實踐與專業特點相結合,爲地方經濟的發展貢獻力量爲社會創造了新的財富。

而且自從走進了大學,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爲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於是我覺得在這個暑假進行我人生的第一次社會實踐。

在這個冬天,我迎來了大學生涯的第一個寒假。這個假期我沒有選擇自己所學的專業去實踐,而是參加了中國電信舉辦的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這個活動爲期11天,在這11天中,我過的十分充實。在此次實踐過程中我學到在書本中學不到的知識,它讓你開闊視野、瞭解社會、深入生活、回味無窮。也對自己一直十分想了解的3g手機知識有了更進一步的深入。社會實踐作爲廣大青年學生接觸社會、瞭解國情、服務大衆的重要形式,對於青年學生的成長、成纔有着極爲重要的作用。

這次假期實踐我以“善用知識,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豐富假期生活”爲宗旨,利用假期參加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這次的社會實踐收穫不少。既於同齡人有了學習上的交流,也對社會,對工作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瞭解,真是受益匪淺。

通過這次的社會實踐我瞭解到,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爲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在實踐的這段時間內,我和組員們去營業廳瞭解各個公司的手機現狀,向自己的同學進行調查,這些都是在學校裏無法感受到的,而且很多時候,我不時要做一些工作以外的事情,有時還和別的組的同學一起合作,在學校裏也許有老師分配說今天做些什麼,明天做些什麼,但在這裏,不一定有人會告訴你這些,你必須自覺地去做,而且要儘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一件工作的效率就會得到別人不同的評價。在學校,只有學習的氛圍,畢竟學校是學習的場所,每一個學生都在爲取得更高的成績而努力。而這裏是工作的場所,每個人都會爲了獲得更多的報酬而努力,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存在着競爭,在競爭中就要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地方,也要不斷學習別人怎樣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記得老師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我總覺得校園裏總少不了那份純真,那份真誠,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而走進企業,接觸各種各樣的客戶、同事、上司等等,關係複雜,但我得去面對我從未面對過的一切。記得在我校舉行的招聘會上所反映出來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在這次實踐中,這一點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幾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又可能是書本上的知識一點都用不上的情況。或許工作中運用到的只是很簡單的問題,只要套公式似的就能完成一項任務。有時候我會埋怨,實際操作這麼簡單,但爲什麼書本上的知識讓人學得這麼吃力呢?這是社會與學校脫軌了嗎?也許老師是正確的,雖然大學生生活不像踏入社會,但是總算是社會的一個部分,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有時也要感謝老師孜孜不倦地教導,有些問題有了有課堂上地認真消化,有平時作業作補充,我比一部人具有更高的起點,有了更多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各種工作上的問題,作爲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事情,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社會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4年之後,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中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爲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及的,以後的人生旅途是漫長的,爲了鍛鍊自己成爲一名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選擇了電子政務爲專業的我,在這次實踐中自然比較關注這一環。雖然在實踐中只是負責比較簡單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出來也使我頗感興奮!在學校上課時都是老師在教授,學生聽講,理論部分佔主體,而我自己對專業知識也能掌握,本以爲到了企業實踐應該能夠應付得來,但是在企業裏並沒想象中如此容易。平時在學校,作業錯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公司裏,報告絕對不可以出錯,因爲質量是企業的第一生命,質量不行,企業的生產就會跟不上,而效率也會隨之降低,企業就會在競爭的浪潮中失敗,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要時時保持着這種競爭狀態,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因爲這樣,企業會對每一個在廠的員工嚴格要求,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種要求在學校的課堂上是學不到的,在學校裏可能會解一道題,算出一個程式就行了,但這裏更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只有理論,沒有實際操作,只是在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而且一旦出錯並不是像在學校裏一樣老師打個紅叉,然後改過來就行了,在公司裏出錯是要負上責任的,這關乎公司的利益損失。

很多在學校讀書的人都說寧願出去工作,不願在校讀書;而已在社會的人都寧願回校讀書。我們上學,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爲的都是將來走進社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應該在今天努力掌握專業知識,明天才能更好地爲社會服務。

光陰似箭,很快一年半的大學生活就過去了。回顧這一年半以來,我經歷了很多以往沒有鍛鍊。但在大學校園裏,接觸社會實踐的機會畢竟有限。而根據前人的經驗介紹,在大學時代越早接受社會的磨礪,大學畢業後越早適應社會,融入到社會中,成爲爲社會出力的一份子。所以,今個假期,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我來到了一間民營企業進行社會實踐。

先介紹一下我的工作。負責人把我暫時安排在企業的流程部,所謂流程部,就是把上級計劃好的方案實施到位。比如開一次產品宣傳講座,流程部負責的就是聯繫場地、酒店、通知到場的來賓等等瑣碎卻直接影響到計劃實施效果的工作。由於所負責的工作繁瑣,而且需要的技能和能力不高,所以流程部需要較多的“打下手”。於是我就很光榮地暫時成爲流程部跑腿的一份子。

一個月下來,我發現在流程部的工作雖然要求的能力不高,但是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很多計劃具體實施起來會遇到意料之外的障礙。比如說,我們的c企業旗下有a、b兩個泉水品牌,而我工作的是a品牌泉水。一次我們要對新出的泉水進行宣傳推廣工作。我們團隊聯繫了酒店後,就着手安排人員、出席來賓、會場設計等等。結果離宣傳日還有3天的時候,其中一位負責人說,怎麼好像b泉水也在同一天在同一個酒店進行活動?我們聽了,心裏慌了,因爲出席的來賓已經通知了,而且活動的第二天還有其他安排,不是隨便可以取消的。於是,我們馬上兵分兩路,分別聯繫b泉水和酒店進行覈實。原來,我們a泉水聯繫酒店時,用的是c企業的名字,說c企業需要場地。結果b泉水聯繫同一間酒店時,用的也是c企業的名字。酒店方面不明所以,以爲都是c企業辦的同一個活動,於是同一個企業裏的兩個品牌活動撞車了!後來,在各方的協調下,我們重新訂了另外的酒店和通知來賓,我們兩個泉水的活動才得以順利進行。

辦公室裏有一臺電腦,因爲我在學校學過電腦,打字也比較快,我的組長就經常拿一些文件讓我打字和修改。因爲老闆總是要反覆地修改文件,我就要經常幫她修改,那時真的覺得好煩,不過不管覺得多煩也要忍着,不能發脾氣,畢竟自己是在給別人打工。更難受的是,閒的時候也不能離開辦公室,什麼也不能做,只能呆呆地坐在那裏等。比起自己在家裏“大小姐”的待遇和脾氣真的想過要放棄,不過還是撐過來了。自己竟然想接觸這個社會,想融入這個社會,這小小的辛苦是一定要的。

一個月的假期實踐過得很快,自己慢慢地開始習慣了這種生活和這項工作,犯的錯誤也越來越少了,老闆也誇獎我適應性很強,工作能力也錯,以後要是假期還想實踐就到我這來。那時離開時還真有點捨不得呢。回想一下自己真的覺得很值,自己在這個月裏學的東西是不單隻對自己以後的工作生活有用,還是自己人生第一次工作的寶貴回憶。在工作結束後,我做了如下的總結:

1、要善於溝通:當計劃實際執行起來有困難時,要和工作的夥伴及合作的企業積極溝通,有溝通才知道摩擦在哪裏,困難在哪裏,纔有了問題的出路。多溝通,還可以避免和工作的夥伴產生誤會,促進工作氛圍的和諧,這樣我們以後工作起來纔會更加順利。

2、工作時,保持微笑:在工作的時候要經常微笑,這樣會讓接觸你的人很舒心,大家一起工作也就舒服、開心了。

3、要有耐心和熱情:保持耐心和熱情,一來,會讓上級覺得你喜歡這份工作,對工作全力以赴,從而肯定我們的工作態度;二來,我們可以在枯燥的工作中保持積極,提高工作的效率。

當然有總結就說明同時我也意識到了自己很多的缺點和不足,例如不夠主動做事,有時候老闆說了才知道做,老闆不說就沒有這個意識去做;社會經驗比較缺乏,經常會做一些錯事,有時也會得罪上級;剛開始也不大會和人交流,所以那時總是覺得自己很受委屈等等,雖然這些都是我的比較辛酸的歷史,不過這些也都是我寶貴的經驗,它們都將成爲我以後參加工作和社會實踐的教訓,我要力爭在我以後假期實踐以及今後就業的時候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

短期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在這其中,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都將會讓我終生受用。回到家時爸爸媽媽也說我真的變了好多,變得懂事多了,孝順多了,脾氣也變好多了。學校讓我們去社會實踐真的很有作用,會讓我們從中收益匪淺。社會實踐讓我知道了,掙錢真的很不容易,也明白工作的辛苦,以後也不會再浪費錢了。

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社會和大學一樣也是一個學習和受教育的地方,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爲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爲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