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和人大審議意見

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1

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和人大審議意見

寧德市人大常委會: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0年監督工作計劃,爲做好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報告的準備工作,3月,市人大常委會領導分別帶領由部分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組成的調研組,深入各縣(市、區)開展調研,實地察看當地疾控中心、集中隔離點、醫院、村居(社區)、企業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春耕春管、脫貧攻堅等工作的情況,聽取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決策部署,以及市人大常委會《關於依法全力做好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決定》,按照“嚴防輸入、統籌兼顧”要求,堅持“兩手抓、兩促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

(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面。嚴格落實省委“十個不放鬆”、“十二個加強”、“11個一律”要求,堅持把疫情防控作爲當前頭等大事,抓緊抓實抓細各項防控舉措。截至3月24日,我市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6例,已全部治癒出院,全市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全部“清零”,全市已連續35天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標誌着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勝利。

1.加強組織領導,建好工作機制。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市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綜合協調、疫情防控、醫療救治、交通檢疫等工作組,建立工作制度,理順運行機制,及時彙總分析數據、會商研判疫情、協調解決問題、下發指導意見。構建縣鄉村三級防控體系,落實屬地責任,明確網格職責,形成聯防聯控、穩防穩控的管理機制。

2.嚴格防控措施,阻斷傳播渠道。針對不同時期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形勢,實行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依法科學防治、精準施策,通過科學設置查驗站,嚴格交通檢疫,適時調整省外疫情重點地區人員入寧管控措施,規範重點人羣管理及病例確診程序,組織發動基層力量摸排覈查,嚴管重點人羣,城鄉社區和復工復產企業兩道關鍵防線。落實屬地責任,暫時停辦民俗、廟會等各類公衆聚集性活動,嚴控人員聚集,切實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嚴防境外輸入,針對國外疫情持續擴散、輸入風險急劇升高的新情況,市委、市政府迅速反應,及時將“外防輸入”重點轉爲應對境外疫情輸入上,出臺《進一步加強境外入寧人員防疫管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五個進一步”要求,嚴格做好境外入寧人員的防控工作。

3.強化醫療救治,加強醫務保障。開展全市醫務人員培訓,11家定點醫院共舉辦培訓班419場次,培訓醫務人員8.98萬人次。落實“四集中”原則,確定11家定點醫院,成立13支由260名醫務人員組成的專家組,建立“普通預檢分診、縣級篩查隔離、市級集中救治、省級遠程會診”的分級診療機制,凡是發熱病人一律轉入定點醫院發熱門診,26例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加快補齊醫院硬件短板,全市隔離病房從73間165張牀位增加至251間400張牀位;負壓救護車從3輛增至21輛,每個縣至少1輛;閩東醫院及7個縣(市、區)已動工建設負壓病房38間。同時,組建工作專班,出臺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十個一”措施,強化一線醫務人員相關保障。

4.強化資源配置,保障防控需要。一是防控經費保障。截至目前,中央、省級財政累計下達我市防控資金1.27億元,市縣兩級財政累計撥付防控資金1.18億元、醫保預付金3850萬元。二是醫療物資保障。多渠道解決防護物資短缺問題,並優先保障一線醫務人員、防疫人員。開通口罩生產企業應急審批“綠色通道”,目前日產從春節前的1.5萬隻提高到210萬隻,有力保障了企業復工復產和市民需求。三是生活物資保障。指導大型超市、農貿市場加強糧油、副食品貨源組織和調控,確保市場價格平穩。

5.加強輿論宣傳,嚴格監督檢查。疫情防控宣傳工作做到“快、準、實”,利用“兩微一端一抖”、LED屏、宣傳文化牆、“村村響”廣播、手機短信等載體,迅速提高宣傳覆蓋面和擴大宣傳知曉率,讓最新政策、疫情信息和防疫知識家喻戶曉。全市廣大黨員幹部羣衆積極參與防疫阻擊戰,廣泛凝聚了聯防聯控、羣防羣治的強大合力。全市7萬多名黨員幹部、527名駐村第一書記、173名鄉村振興指導員第一時間投入到戰“疫”一線,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同時,加強監督檢查,落實落細責任。突出一線督查、專業督查、精準督查,針對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督促各地各有關單位及時查缺補漏,限時整改到位。

(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在抓好防控工作的同時,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堅持“兩手抓、兩促進”,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1.有序推進復工復產,加強重點項目建設。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指導,專門成立了市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服務小組,堅持“一企一策”、“一業一策”,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和重點項目建設。截至3月5日,全市規上企業已復工992家、復工率96.5%,返崗率81.2%,其中,全市50家重點工業企業已全部復工,返崗率88%;222個已開工在建項目已全部復工。努力穩住全市工業基本盤、外貿基本盤。出臺服務四大主導產業龍頭企業用工“8條措施”、支持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9條措施”等援企穩崗政策。全力保障交通物流暢通,積極協調幫助企業解決防護物資、原輔材料、重要設備零件供應和運輸等問題,確保生產要素供應滿足復工復產需求。分類制定工業、服務業、建築業從業人員健康防護手冊,截至目前,復工復產企業均未出現確診病例。

2.着力推進春耕備耕,抓好春季農業生產。搶抓春耕生產關鍵季節,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不誤農時,穩住農業。一是緊抓“米袋子”“菜籃子”,及時分解下達指導性計劃,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資金,穩定肉菜蛋奶等農產品供應。二是積極推動化肥、農藥、飼料等農資經營企業復工復產,保障農資供應。三是組織科技特派員等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做好春管備耕工作。四是積極協調解決農業龍頭企業用工、原料、技術、銷售等方面的難題,推動企業儘快恢復產能。目前,145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已復工142家、復工率97.9%,304家市級龍頭企業已復工272家、復工率89.5%。五是深入開展動物疫病監測排查和重大病蟲害預測預報,組織對活禽交易市場等重點場所進行消毒滅源行動,確保春季農業生產有序開展。

3.有效落實幫扶措施,全面推進脫貧攻堅。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科學謀劃,精準幫扶,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一是組織掛鉤單位、駐村幹部、包戶幹部全面摸排疫情對貧困戶的影響,瞭解就業、醫療等生產生活需求,“一戶一策”精準制定幫扶計劃。現已完成建檔立卡對象的初步摸底排查。二是加快落實促進產業就業的精準措施,積極向貧困戶提供就業信息。目前,有勞動力在外務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已有19850人復工、佔94%。三是協調產銷對接,利用互聯網拓寬銷售渠道,解決貧困戶農產品滯銷問題。比如,霞浦縣幫助貧困戶把農產品銷售網點從福州改爲寧德市內,周寧縣發動機關幹部購買貧困戶雞鴨等,保障貧困戶穩定增收。

4.防控教學雙管齊下,精心籌劃復學工作。認真落實教育部“五個一律”防控要求,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教學服務。一是疫情期間嚴格實行校園封閉管理,明令禁止學校組織任何形式的補課、考試、評比,暫停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假期補課等活動,職業院校和高校頂崗實習或畢業實習一律延遲。同時,做好復學防控準備,完善工作臺賬和師生健康檔案,分類制定各級學校開學準備工作方案、應急預案和健康防控手冊。積極籌備測溫槍、口罩、消毒藥品等物資,爲返校復學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充分利用國家、省以及本地教育資源平臺,組織開展線上教學,做到停課不停學,並重點研究開學後教學方案,確保特殊時期線上教學與開學後教學有效銜接。

二、存在問題

(一)疫情聯防聯控方面。一是社區作爲防控一線,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發揮着重要的阻擊作用,但有的社區未完全做到網格化管理,有的小區、廠區、交通卡點測溫等工作人員缺少規範化操作,若疫情發生易造成交叉感染。二是社會防控意識有所減弱。隨着當前疫情防控整體形勢逐步趨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復,少數羣衆防控意識有所減弱,扎堆聚集現象時有發生,增加了感染風險;有的羣衆缺乏戴口罩的防護意識,在人員較密集的場所未戴口罩。三是防護物資不達標和緊缺問題同時存在。普通口罩政府統一採購價爲1.2元/只,因疫情期間原材料如熔噴布上漲20多倍,口罩生產企業利潤低,個別企業爲了降低成本,放鬆了質量要求。同時,隨着企業復產復工和學校復學,防護服、隔離衣、口罩等防護物資缺口較大。

(二)醫療和公共衛生能力建設方面。一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建設薄弱,醫療服務水平普遍不高。縣級醫院傳染病隔離病房不足,鄉鎮衛生院和部分縣級醫院發熱門診設置不規範。二是疾控機構基礎設施薄弱,難以滿足生物安全要求。市疾控中心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承擔着全市核酸檢測任務,爲滿足生物安全要求,採取了非常規緊急措施。對比國家有關建設標準,存在面積不足、安全隱患大、佈局不合理、疫苗冷鏈倉庫設置無法滿足規範要求等問題。各縣市疾控中心硬件建設短板現象嚴重,市縣兩級疾控中心建築面積不能滿足我市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需要,市疾控中心大樓建成後因規劃不達標等原因,未取得房產證,壽寧等部分縣疾控中心建築抗震能力不達標,屏南等8個縣疾控中心實驗室配備未達標。三是傳染病收治能力有待提高。疫情剛發生時全市負壓病房嚴重不足,僅有8間12牀,目前市、縣兩級雖在加大建設負壓病房,但仍未達到省定標準,難以滿足重大疫情救治需要;寧德市醫院確診患者救治點設在康復醫院,不利於救治工作開展。四是全市醫療衛生人才總量不足、人才引進難、高級人才緊缺。2018年、2019年縣及以下公立醫療衛生機構連續兩年未招收到全科醫學、精神醫學專業人員。縣級疾控機構人才、技術方面均較薄弱,有的縣多年未招收到預防醫學專業畢業生,市縣兩級疾控中心人員編制數均未達到上級規定標準,柘榮等8個縣疾控能力不達標。東僑經濟開發區無衛生監督和疾控機構,相關公共衛生工作由市級部門承擔。五是醫療防護物資緊缺,調撥困難,一度幾乎完全斷供,在全國各地防疫一線物資匱乏的大環境下,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明顯不足;雖然全市現已增設口罩生產線達30多條,但仍沒有專業生產醫療防護用品的企業。

(三)企業復工復產方面。一是用工難。外省員工受當地政策制約、往返交通不便、通行費用高等因素影響,中小型企業返工人員不足,尤其是施工人員部分來自浙江溫州等疫情重點區域的企業和項目存在用工緊張問題。重點項目部分省外人員處於隔離觀察期,現場施工基本採用本地民工,用工緊缺且費用增加,項目施工未能全面鋪開。二是復產難。一些企業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比如海產品加工企業除受季節性影響外,在疫情環境下市場萎縮、銷量下降、產品積壓,企業復產意願不高。一些民企因專業技術人員和熟練工人不足影響復工復產及銷售。如福華軋鋼有限公司的重型卡車司機主要是湖北籍人員,因不能及時返崗,又難以及時聘到其他司機,造成公司軋鋼積壓嚴重;寶隆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口罩生產線,哪怕是市面“一罩難求”,但因操作人員對生產線不精,包裝工不熟練,嚴重影響到口罩的日產量。三是成本高。雖出臺一系列惠企減負政策,但企業防控成本、管理成本、運營成本、用工成本均有所增加,部分企業上下游產業鏈未完全恢復,原輔材料供應不及時、運輸受阻、價格上漲等,導致企業生產成本過高且產品銷路不暢。

(四)春耕生產和脫貧攻堅方面。一是部分農產品銷售難。疫情防控期間,由於大型餐飲場所停業,影響了部分農業專業合作社、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的畜禽和水產品的銷售;部分貧困戶土雞、土鴨、地瓜等農產品存在銷售難、價格低問題。二是部分農業合作社、農家樂等經營主體尚未恢復正常營業,少數貧困戶存在打工難問題。三是部分貧困人口有外出務工意願,但因有的外地企業尚未復產,貧困戶外出就業困難。

(五)學校復學方面。一是部分學校口罩儲備尚未到位,有的學校測溫門尚未安裝。二是根據《福建省高三年級2020年春季學期開學準備工作評估導則》需創造條件分散住宿,但部分縣(市、區)反映,不少學校宿舍不足,難以滿足分散住宿的要求。三是部分學校沒有校醫,需由醫院派出專業人員予以支持。部分學校醫務人員目前未參加疫情防控專項培訓。

三、意見建議

(一)強化精準施策,持續抓好疫情防控。當前我市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隨着海外疫情持續擴散、輸入風險急劇升高和生產生活秩序恢復後人流量加大、人員聚集增多等新情況的出現,防控工作面臨新問題新挑戰,因此要嚴格採取有針對性的管控措施。一要堅決防止境外疫情輸入。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做好來華(歸國)人員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部署,把防範境外輸入作爲下一階段防控工作的重點和關鍵,嚴防入境關、把好轉運關、築牢社區關,形成“關口前移、無縫對接、閉環管理”的全程防控體系,牢牢織密境外疫情輸入“防控網”。要防止出現防控漏洞,我市地處沿海,尤其要加強海岸管理。同時在全面解除高速公路和國省幹道交通管制措施的基礎上,規範鄉鎮(街道)、村(社區)人員管控,織密織牢聯防聯控和羣防羣控兩張網,不斷提升科學管理水平。二要加強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着力抓好醫改、醫療衛生補短板、人才建設等專項工作,提高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水平。市本級及各縣市應儘快按上級規定要求完善醫院傳染病區和疾控中心建設,加強疾控中心人員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和工作能力。針對縣級醫療機構人才缺乏、醫療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等問題,建議市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支持醫療衛生人才資源向醫療技術能力薄弱縣傾斜,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待遇,解決人才“招不來、留不住”的問題。各級政府應按上級疾控中心建設要求覈定人員編制數。三要加強一線指導督查。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支援隊住鄉聯村作用,加強對重點社區(村居)、企業防控措施的監督指導,及時查缺補漏、守好防線。四要完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強防護物資生產的質量管理,對於利潤微薄的口罩等產業,政府要出臺政策相應予以兜底保障,以備不時之需。

(二)強化要素保障,加快企業復工復產。一要抓好春季農業生產。重點抓好茶產業等重要農產品生產、保障農業種子和化肥等有效供應、暢通物流等舉措,保證春耕及農業生產平穩。二要全力推動復工復產。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復工復產防控措施,加強員工返崗健康篩查和管理。同時,圍繞企業關心的優惠政策、招工用工、供應鏈協同配套等問題,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幫助企業提升員工“返崗率”、暢通物流“大動脈”、緩解“資金流”、激活配套“產業鏈”,進一步打通操作鏈。對復工復產存在困難的企業要進行梳理分類,“一企一策”幫助企業解決難題。安全有序推進企業滿產超產,爲實現全年增長目標打好基礎。三要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搶時間、抓進度、出形象,加快推進重點產業項目建設,力爭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

(三)強化轉型升級,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疫”洗牌,快速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免疫力”和“造血”功能,是化危爲機的一劑良方。要以落實新基建政策爲契機,瞄準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數字化等發展目標,加強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斷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一要建立淘汰機制。以這次疫情爲契機“洗牌”,逐步淘汰過時的、效率低、難以經受疫情考驗且毫無生機活力的舊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型產業。二要加快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步伐。完善電商平臺、物流平臺、大數據等運營體系,鼓勵各行各業通過創新減少疫情影響,佔領產業鏈新的利潤點。三要壯大工業企業數字經濟新業態,依託工業互聯網促進傳統產業加快上線上雲,搭建供應鏈、產融對接等數字化平臺。推動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管理和運營,利用數字化工具加強疫情防控,完善生產運營。四要推進製造企業智能化升級。智能化升級是製造企業應對疫情、提升發展質量、增強抗衝擊能力的關鍵路徑。要引導和支持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削減對人工的依賴,提升生產自動化和質量控制水平,並將智能化升級與生產原料供應、人力資源、市場銷售渠道等應急預案結合起來,提升自身發展韌性。

(四)強化民生保障,促進社會事業發展。一要決勝脫貧攻堅。嚴格落實“五個一”幫扶措施,解決好貧困戶因疫情而遇到的困難,有針對性地做好貧困勞動力返崗復工“點對點”服務,確保貧困勞動力優先返崗復工。要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能力,確保小康路上一戶不漏、一個不少。二要保障基本民生。有序推動同羣衆密切相關的服務業恢復營業,做好居民生活必需品保供穩價工作,加強對孤寡老人、困難兒童、低保對象等特殊羣體的走訪探視,照顧好抗擊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及家屬。三要做好復學準備。按照中國小校新冠肺炎防控技術方案,進一步細化防控預案,加強演練,抓好口罩等防護物資儲備,確保學生有序安全返校上課。四要強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文明素質。堅決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抓好生態環境建設,確保海上養殖綜合整治、中心城區黑臭水體治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等工作取得更大實效。

寧德市人大常委會統籌推進新冠

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調研組

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的調研問卷分析2

《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調研模板》共發出材料113份,收回110份,其中有效問卷107份,無效無作答問卷3份,

根據調研材料-《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調研模板》進行調查研究後,得出以下結論:

一、廣大人民羣衆對黨,對國家信任度非常高,從電視網絡獲取的信息得知,國家針對這次肺炎疫情采取的各項措施高度認可,落實到基層層面上,廣大羣衆也是表現出積極配合的態度。

二、這次疫情持續時間之長,影響範圍之廣,完全超出人民羣衆的意料,儘管在如此不利的環境下,國家爲這次疫情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不管是醫療層面,社區治理層面,教育教學層面,交通運輸層面,復工復產層面,甚至於國家外交層面,通過國家層面的聯防聯控機制下,始終把人民羣衆的生命健康放到第一位,通過調研得知,人民羣衆深刻理解各項政策,幾乎沒有表現出、衍生出不理解,牢騷,謾罵,侮辱等不良情緒。

三、疫情期間,各項防控政策的出臺,羣衆生產生活方面受到了極大的不利影響,首先宣傳方面,不管是官方媒體或相關渠道進行宣傳,受到網絡謠言的衝擊非常大,搞得廣大羣衆難分真假。再就是物資供應急劇短缺,食品、口罩、消毒用品等物資難以購買。

四、從各項數據綜合來看,現在疫情逐漸向好的方面發展,企業的復工復產的問題迫在眉睫,經過調研得知,企業復工中人員的流動,回崗問題不是很大,但是市場需求,原材料問題,租金、人工,融資、貸款債務等各項問題是企業最關心,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政府層面上,現在應充分調研瞭解每個企業的實際困難,綜合考量,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政策。而不是搞大水漫灌,既浪費資源,也收效甚微。

五、通過這次疫情的影響,人民羣衆針對野生動物的保護熱情空前高漲,實際上現階段野味等相關產業鏈等已經沒有任何市場,由於這次付出的代價太大,野味等相關市場死灰復燃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們也不能放鬆警惕,始終做好人民羣衆的教育工作,讓這個龐大的地下產業鏈永久封閉消失。

六、疫情對旅遊,餐飲,商業等產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疫情結束後,應出臺刺激消費的各項政策,從總需求來看,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都將受到影響,線下消費所受衝擊最爲直接,但隨着疫情緩解將迅速恢復。從總供給來看,短期內受屠宰廠、飼料廠停工影響與流通受阻,肉蛋禽奶等畜牧業農產品供給短期偏緊,政府應加大調配力度。

製造業企業物流、生產、銷售、回款等正常經營活動受到嚴重干擾,停工減產持續,服務業受疫情衝擊更爲持久,供給恢復相對較慢,應出於政策幫扶。

關於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審議意見3

5月12日至15日,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聽取了省政府《關於我省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並進行了分組審議。

常委會組成人員認爲,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上下反應迅速,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來,將疫情防控作爲當前最緊急、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根據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衆志成城、克難攻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謀經濟社會發展,抓緊抓細抓實各項工作。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我省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走在了全國前列。這些成績的取得,彰顯了黨的領導的政治優勢和“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常委會組成人員指出,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對省政府在中央和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勇於擔當、積極應對、精準施策,要給予充分肯定;對各地各部門積極作爲、攻堅克難、守土盡責,要給予充分肯定;對廣大一線醫務人員和基層防疫工作者迎難而上、日夜奮戰、無私奉獻,要給予充分肯定。建議省政府在適當時候爲各類參加抗疫工作的一線工作人員頒發紀念章。常委會組成人員對省政府的報告表示贊成,對省人大教科文衛委的調研報告給予肯定。同時,對進一步做好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要慎終如始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複雜,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國內個別地區出現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還有很大不確定性,全力做好疫情防控仍是當務之急。要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當前形勢的重大判斷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時刻繃緊常態化防控這根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對防控漏洞再排查、防控重點再加固、防控要求再落實,繼續按照可知可控的要求,始終毫不放鬆地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重點把好口岸檢疫關口和基層社區、醫療救治陣地。要根據夏季天氣特點完善防控舉措,教育引導羣衆做好科學防護,切實鞏固疫情防控向穩向好態勢。

二要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引導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一方面要圍繞打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中的堵點難點,抓好對衝措施和救助措施的實施,繼續落細落實減稅降費各項政策,持續釋放有效需求,減緩疫情對企業生存帶來的不利影響。要把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更加精準地結合起來,有序推動復工復市,積極提振消費市場信心,激活蟄伏的發展潛能,堅持多措並舉、精準發力,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另一方面,要善於危中尋機、化危爲機。增強敏銳性,把握規律性,洞察產業發展、技術變革、市場空間、人才流動等機遇,優化產業佈局,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立足創新引領,進一步把先進製造業做優做強,堅持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融合發展,加快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堅定不移推進轉型升級,持續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新動能,爲我省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三要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應急能力建設。要堅持統籌推進和協同高效、平戰結合和醫防融合,通過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完善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牀救治的有效協同機制,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的管理協調機制,強化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職責,督促落實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責任,健全疾控機構與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加強疫情防控的系統指導和培訓演練,提高全社會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要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和救助機制,探索建立特殊羣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推動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增強對重大疾病的綜合保障能力。要儘快打造醫療防治、物資儲備、產能動員“三位一體”的公共衛生物資保障機制,抓緊建立公共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品種、規模、結構,創新儲備方式,制定大型公共設施轉換爲應急醫療救治設施的方案,超前佈局一批防疫應急基礎設施,確保關鍵時刻公共衛生應急保障物資找得到、調得出、用得上,全面提升我省重大疫情防控的應急管理水平。

四要加快補齊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的短板弱項。要針對這次疫情防控中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暴露出來的問題,同時着眼於應對疫情可能出現反覆的不確定性,抓緊時間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着力改變一些指標全國排位靠後的被動局面。要以系統化思維加強我省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結合“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強化財政、土地保障,構建佈局完善、層次明晰、職責明確、協調高效的重大疫情醫療防治體系。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持續加強對各級疾控機構的軟硬件投入,創新醫防協同機制,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公共衛生防護網絡,織牢織密基層公共衛生防護“網底”。要優化傳染病救治機構規劃佈局,合理設置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傳染病區,配足應急救治設施設備,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全面建成以傳染病醫院爲骨幹、綜合醫院感染科爲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爲前哨、院前急救中心爲紐帶的重大醫療救治體系。要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加快制定各級公共衛生人才發展規劃和人才培養計劃,改進人才培養模式,完善激勵保障機制,加強公共衛生學科建設,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五要夯實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基礎工作。在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基層的羣防羣控發揮了巨大作用,要認真總結“網格化+大數據+鐵腳板”等江蘇疫情防控經驗做法,及時固化爲今後社會治理的工作機制。要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進一步改進不明原因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和準確性,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完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社會動員機制,尤其是要組織發揮好志願人員的力量有效應對突發事件,提高基層治理效能。要系統梳理我省公共衛生領域立法情況,加快推進我省傳染病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野生動物保護等相關專門領域立法修法工作,積極配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做好對野生動物保護法等開展執法檢查的相關工作,加大執法力度,同時要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強化全社會依法防控意識,引導公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要創新愛國衛生運動方式方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大力開展衛生健康教育和科學知識普及,着力提升人民羣衆健康文明素養,推動養成健康文明行爲和生活方式。

關於我省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

爲配合做好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於我省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情況報告的相關工作,我委根據疫情防控工作實際,組織開展了調查研究。從3月份開始,通過江蘇人大代表履職服務平臺,向全省人大代表徵集關於“進一步做好我省疫情防控工作、完善疫情防控法規制度”的意見建議,並專門委託13個設區市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委同步開展調研。4月9日—10日,許仲梓副主任帶隊赴鎮江市和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實地調研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4月28日,召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座談會,許仲梓副主任出席,全面聽取和閱研了省政府和省發改委、衛健委等15家單位的相關情況彙報。截止到5月6日,共收到96名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208條。現將這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省疫情防控取得了顯著成效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省上下反應迅速,堅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上來,將疫情防控作爲當前最緊急、最重要的政治任務,根據中央、省委決策部署,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使命擔當,衆志成城、克難攻堅,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謀經濟社會發展,抓緊抓細抓實各項工作。全省疫情擴散蔓延勢頭得到有效控制,實現了確診病例“零死亡”、抗擊疫情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雙零”目標。全力以赴支持湖北抗擊疫情,充分彰顯了江蘇的“硬實力”和“暖溫情”。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全省工業企業綜合復工復產率超過90%。一季度我省地區生產總值下降5%,好於全國,也好於廣東、浙江、山東、上海等地。總體來看,我省在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個領域的大戰大考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行動迅速,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動權。面對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見事早、行動快,從1月20日開始,各級政府迅速建立應急指揮機構,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1月24日我省啓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各級黨委普遍成立了應對疫情工作領導機構,各級政府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領導機構,黨政主要領導親臨一線、現場指揮,抓協同、強保障、促落實。各有關部門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嚴格履行防疫職責,迅速採取各種措施,千方百計保障醫療防疫物資和羣衆生活必需品供給,切實維護社會穩定。1月中旬,我省率先在全國開展大數據研判,分析往來重點地區人員數據並反饋至各市縣,以最快速度鎖定目標進行重點防控。2月8日,省人大常委會在全國較早作出《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爲打贏全省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及時有力的法治保障。3月中旬以來,我省又把嚴防境外輸入作爲疫情防控工作重點,切實加強入境人員健康管理,最大限度控制輸入性病例風險。疫情發生後,全省各地還建立了權威及時、公開透明的信息發佈機制,充分運用廣播、電視、報紙、微信、短信等傳播媒介加強防疫宣傳,及時迴應公衆關切,提升公衆戰勝疫情的信心。

(二)措施嚴密,突出抓好疫情源頭防控。實行嚴格科學的防控舉措,把疫情防控責任細化壓實到基層的社區、村組,把防控措施落實到每一個環節、每一位居民,全力守住疫情防控第一道防線。各地運用“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嚴格開展地毯式、網格化的人員摸排,實施分區分級差異化防控策略,大力推廣應用“蘇康碼”,全力支撐人員精準查控和流動管理,把“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落到實處,加強聯防聯控、羣防羣控,確保疫情防控不留死角。據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全省12萬個網格建立了街道社區幹部、醫護人員、公安民警和網格員“四包一”工作機制,30萬名網格員累計排查走訪5106.6萬戶(次)、1.3億人次,發現40.6萬餘條有關疫情防控線索。交通運輸行業在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出入口、車站、機場等設立1400多個防疫檢查站,累計檢查車輛1715.7萬輛次,檢查旅客6818.9萬人次,向衛健部門移送發熱人員2560人。南通市派遣309名市級機關幹部進駐社區參與基層防控工作,組織全市6500名幹部掛鉤聯繫1萬多家企業,爲抗擊疫情凝聚了強大合力。

(三)精準施策,全力開展患者救治工作。我省在全國率先將無症狀感染者等同確診病例集中收治,實行“一人一方案”分類救治。統籌醫療資源,科學調配重症醫學、呼吸、感染醫護力量,建立市級專家蹲點隔離病區、片區專家分片巡診、省級專家現場會診和遠程會診等十項制度,有效地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感染率。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充分發揮了中醫藥在預防救治恢復等方面的獨特作用。蘇州市成立疫情研判專家組,制定全方位全流程防控工作衛生學指南指導科學防控,起草並申報了7項省、市新冠防控相關地方標準。無錫市成功開展全國首例新冠肺炎轉陰患者雙肺移植手術,爲重症患者治療和研究新冠肺炎發病機制積累了有益經驗。

(四)強化統籌,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復學。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我省及時部署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相關工作,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加強跨地區協同,推進各類企業全面復工。針對製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遇到供應鏈受阻、資金鍊緊張、訂單減少等諸多困難,2月12日,出臺了疫情之下促進發展的“蘇政50條”和支持中小企業緩解疫情影響的“惠企22條”等,積極釋放政策紅利,加快暢通產業循環、市場循環、經濟社會循環。各地也從實際出發,採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把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南京市堅持分類施策,明確了“防疫+工業”“防疫+農業”“防疫+服務業”“防疫+項目”等一系列舉措,發揮政府的引導和保障作用。鹽城市按照“每月一次、每次一家、每家一天”原則,舉辦高質量發展項目觀摩推進活動,加快重大項目實施。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還督促指導各級各類學校科學制定防控工作預案和開學預案,有序推進學校開學。截至4月28日,全省90多所高校已陸續開學,高中及以下學校(不含幼兒園和特殊教育學校)已開學6950所,返校學生約800萬人,復學工作總體安全平穩有序。

二、我省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省應對這次疫情經受住了考驗、防控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也暴露出我省在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公共衛生體系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

(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機制不夠完善。一是聯防聯控機制的效能亟待提升。相關部門應急處理措施的工作銜接還不夠緊密,數據共享及轉化應用渠道還不暢通。醫療機構與疾控機構無縫對接的平戰結合、分工明確、轉換迅速的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尚未建立。基層社區一方面面臨多頭管理,疲於應付,另一方面人員缺乏,力量不足,需要建立能夠有效調動社區居民、社會組織、駐區單位等力量的機制。二是應急防控演練亟待加強。有些地方和基層人大代表反映,抗疫工作初期,基層對防控工作理解參差不齊,社區工作者普遍沒有接受過疫情防控的系統指導和培訓,具體執行中存在着“摸着石頭過河”的現象,普遍缺乏疫情防控的基本知識。三是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工作機制亟待健全。調研中各地普遍反映,疫情初期醫療防控物資緊缺、調撥困難,表明了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的不足。在物資儲備環節,部分儲備品種不足,儲存方式也以實物儲存爲主,協議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嚴重不足,應急物資保障的信息化、智能化、組織化程度較低,生產、儲備、調配、運送等環節的聯動機制有待完善。

(二)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能力建設嚴重滯後。從調研情況看,我省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欠賬較多,難以應對複雜多變的重大公共衛生安全挑戰。一是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明顯。全省20家疾控機構人均建築面積未達國家建設標準,55家疾控機構A類儀器設備配置率不達標。各地普遍反映,設區市、縣(市、區)兩級疾控機構業務用房、實驗用房不達標,檢測儀器配備無法完全滿足監測要求。二是人員缺口較大。對照國家編制配備標準,全省缺口達5780個,每萬人口疾控中心人數僅爲1.13人,列全國第28位。調研中不少同志反映,疾控機構作爲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改革後,人員收入水平普遍下降,崗位吸引力不足,導致人員流失嚴重,年齡老化現象比較突出。有的市疾控中心近年來多次出現招聘時無人報考、錄用了又不報到、上崗後急於跳槽等情況。三是學科建設和專業能力不足。全省疾控機構省級以上重點學科(實驗室)僅有3個,而浙江有11個,廣東和四川各有8個。全省僅有24家縣級疾控機構具有核酸檢測能力。設置的新發傳染病監測哨點醫院數量偏少,監測對象範圍和檢測病原體種類明顯偏小。

(三)醫療救治體系不能滿足重大疫情救治需要。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我省醫療救治體系發揮了關鍵作用,但從調研的情況看,各地也都存在着一些共性問題:一方面,傳染病專科醫院機構、牀位、設備數量不足。國家規定傳染病醫院牀位數按照城市非農業人口每萬人1.2—1.5牀的標準設置,但全省不少地方的傳染病醫院牀位數遠低於國家標準,有7個市級傳染病醫院牀位數不足500張,泰州市還沒有專門的傳染病醫院。全省只有8個市級傳染病醫院建有重症監護病房,僅有57張帶負壓的重症監護牀位、122輛負壓救護車,無法滿足重大疫情救治需要。調研中有傳染病醫院負責同志表示,長期以來傳染病醫院的醫療結構單一,投入較少,難以開展醫療延伸服務,缺乏對急危重症患者的綜合施救能力。另一方面,多數綜合性醫院內部設計不適應傳染病防治要求。我省絕大部分綜合性醫院發熱門診建設不規範,空間佈局不合理,不具備在突發大規模傳染病疫情時快速改造成“平戰結合”感染病房的條件。從這次疫情防控情況來看,我省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還存在供給不充足、不合理、不平衡,特別是三甲醫院數量不足、公共衛生和防疫人才不足、基層醫療機構服務保障能力不足等問題,現有醫療資源、救治能力等還不能很好地應對爆發性重大疫情的救治需要。

(四)公共衛生法規制度建設還存有短板弱項。目前我省涉及公共衛生保障的法規共計36件,其中公共衛生、醫療健康方面的法規16件,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的法規1件,防範、處置專門領域公共衛生事件的法規14件,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方面的法規5件。總體數量不少,但制定時間普遍較早,有些法規與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不相適應,有些法規與修改後的上位法不一致。如:江蘇省實施傳染病防治法辦法於1994年制定、1997年修正,此後二十多年沒做過修改,不少內容與2013年修改後的傳染病防治法不相符合,已不適應當前傳染病防治工作需要,亟待修改完善。此外,不少地方反映,在應對突發事件法規制度上我省還存在着空白,在傳染病疫情防控與突發事件應急響應機制的法規制度銜接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三、幾點建議

當前,我省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但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面對新形勢新情況,江蘇要有新擔當新作爲,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確保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奪取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勝利。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統籌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要深入學習領會、準確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當前形勢的重大判斷和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決貫徹落實,用以指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踐。當前,境外疫情擴散蔓延勢頭並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國內個別地區出現聚集性疫情,新冠肺炎疫情還有很大不確定性,要時刻繃緊常態化防控這根弦,全面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總體防控策略,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重點把好口岸檢疫關口和基層社區、醫療救治陣地,切實鞏固疫情防控向穩向好態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推動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政策落實到位,深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加快推進生產生活秩序全面恢復。要緊密結合江蘇實際,善於化危爲機,在攻堅克難中開拓發展新空間,要堅持創新驅動,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爲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爲堅實的產業支撐。要着眼長遠、系統思考,切實加強對“十四五”期間和未來現代化建設的重大規劃、重大平臺、重大項目的研究謀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二要堅持平戰結合,強化重大疫情防控應急能力建設。堅持統籌推進和協同高效、平戰結合和醫防融合,通過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全面提升我省重大疫情防控的應急管理水平。要切實增強各級領導幹部應急管理的意識素養、政策水平和實戰能力,提高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的科學研判、監測預警、應急響應、決策指揮、社會恢復等全過程應對能力,全面提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水平。要認真總結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的有效經驗,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完善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牀救治的有效協同機制,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的管理協調機制,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社會動員機制,促進制度建設和治理效能更好地轉化融合。要突出預防爲主,適時更新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制定大型公共設施轉換爲應急醫療救治設施的方案,超前佈局一批防疫避難的基礎設施,加強疫情防控的系統指導和培訓,定期開展應急響應演練,提高全社會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要完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常態化財政保障機制,健全重大疫情醫療救治費用保障機制,探索建立特殊羣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推動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增強對重大疾病救治的綜合保障能力。要圍繞打造醫療防治、物資儲備、產能動員“三位一體”的物資保障體系,儘快建立健全統一的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機制,加大應急物資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科學測算各類應急物資需求,建立健全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品種、規模、結構,創新儲備方式,採取實物儲備、協議儲備和生產能力儲備等多種形式有效增加應急物資儲備,切實解決好突發公共衛生應急保障物資儲備中“誰來儲備”“儲備什麼”“如何儲備”等問題,確保關鍵時刻找得到、調得出、用得上。

三要着力補齊短板,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要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大公共衛生財政資金保障力度,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完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資源區域佈局,推動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下沉,切實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服務保障能力。要改革完善疾病預防體系,持續加強對各級疾控機構的軟硬件投入,加強疾控專業隊伍建設,加快落實國家規定的疾控機構人員編制,完善疾控人員的激勵保障機制,提高疾病防控能力。要加強基層防控網絡建設,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提升疫情監測預警能力。要強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設,優化傳染病救治機構規劃佈局,合理設置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傳染病區,全面建成以傳染病醫院爲骨幹、綜合醫院感染科爲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其他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爲前哨、院前急救中心爲紐帶的重大醫療救治體系,推動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高效協同、無縫銜接,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研究建立中醫藥救治“全覆蓋”和“全過程”的臨牀用藥與質量保障體系,切實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救治能力和水平。

四要健全法規制度,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要以高度的使命感責任感做好公共衛生方面的立法修法工作,對照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的部署要求,系統梳理我省公共衛生領域立法情況,推動省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要堅持問題導向,找準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突出問題和相關工作的重點難點,有針對性地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要在確保立法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推進我省傳染病防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野生動物保護等相關專門領域立法工作。要建立立法修法協調機制,明確目標任務和實施步驟,加強相關部門、單位間的協調溝通,協調解決立法工作中的問題和分歧,加強制度銜接,加快形成與國家法律和行政法規相配套、具有江蘇特色的公共衛生法規制度體系。

五要堅持預防爲主,創新愛國衛生運動。要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健康江蘇戰略,創新愛國衛生運動的方式方法,着力提升人民羣衆衛生健康素養。要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持續改善人居環境,組織和引導羣衆參加環境衛生綜合整治、病媒生物防治與衛生消毒等活動,從源頭上清除病源滋生環境,降低疫情通過環境傳播的風險。要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大力開展衛生健康教育和科學知識普及,增強公衆對衛生健康、突發事件應對、科學防疫、心理疏導、自救互救等認知和技能,促進全社會關注健康、重視健康,樹立正確健康觀念。要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特別是杜絕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促進人民羣衆養成健康行爲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