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對教育調研報告多篇

對教育調研報告多篇

對教育調研報告篇1

科學興校求發展 團結務實創佳績 ——東大街國小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調研報告 12月20日,我校班子成員和教研室相關人員對我校基本情況,內部教育教學管理及日常工作進行了調研。調研主要方式有突擊檢查教育教學常態、查閱制度與記錄、抽查備課本、聽課本、師生個別談話等。在瞭解管理常態和有效性制度建設進程、瞭解教育教學規範化基礎上,與學校方面共同發現問題、探討問題。

本次調研目的是瞭解學校基本情況和教學工作常規管理情況,共同探討完善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對策,促進學校形成以提高教學質量爲根本導向的有效性教育教學管理機制。

以下從學校基本情況、教學管理有效性、教育規範化和教師校長隊伍建設等方面,反饋調研中瞭解的情況:

一、學校基本情況與管理體制

平涼市崆峒區東大街國小原名晨光國小,始建於1945年。位於崆峒區隍廟巷7號,學校地處市中心,佔地學校佔地面積4533平方米,建築面積3902平方米。且學風濃厚,有着豐富的文化底蘊。

學校現有教職工60名,其中高級教師30名,一級教師25名。具有本科學歷者16名,大專學歷者35人,佔教師總數85%,市、區級骨幹教師及學科帶頭人32名,佔教師總數53%。學校現有學生1100餘名,設22個教學班。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我校教學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特別是新建逸夫教學樓、綜合教學樓的投入使用,極大改善了辦學條件。我校現教學、運動、生活區域分區明確,佈局合理,校園文化氛圍濃厚。學校設有普通教室、多功能廳、閱覽室和微機室。數學、自然教學儀器設備、電教設備均達到國家標準。現有多功能廳一個,語音室一個,電子備課室一個,衛星接收設備兩套,已初步實現了多媒體合一的教學網絡,滿足了學生的需要。20xx年被崆峒區政府授予“標準化學校”。 學校佈局合理,房屋建築錯落有致,美化日臻完善。

在管理體制方面,學校實行了對教研組進行考覈捆綁、目標管理捆綁。

實行教研組考覈捆綁制後,教師教學質量意識明顯增強。在與教師的座談會上反映,學校本學期在教學管理上,重視教學質量的導向十分明確,現在教師不僅增強了競爭意識,而且明確了以教學質量爲根本的競爭方向。

爲了促進學校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全面調動學校教師工作積極性,各校通過“年級捆綁制”的考評辦法,將同年級、同學科教師實行捆綁考覈,既讓教師們感受到集體的力量,又增強了工作緊迫感,還實現了資源共享、共同提升的目的。同時,各校還積極實行年級組長捆綁負責制,大大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使教師個人的緊迫感、責任感、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以大大提高。

目標管理捆綁,當責、權、利三者得到有機整合時,管理效率將實現最大優化。學校是將該管理思路發揮較好的學校,學校每學年均要將各項任務目標下放到年級組上,年級組又將這些指標分解到班上,再下到教師人頭上,每學年視各年級指標完成情況,兌現獎金,通過目標管理捆綁機制,有效地促進了工作的全面推進。

同時,學校還十分關心後進學生的成長,關心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個性得以張揚。學校建立了幫扶後進生領導班子,實行校領導包級制,爲後進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爲了進一步促進學生個性得以最大限度提升,學校還從練習題的設計、月考試題的分層等方面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實際,真正體現了因人而異、因材施教。

特別是經過全校師生“十年磨一劍”的不懈努力,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管理制度日趨完善,辦學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20xx以來,教學質量逐年遞增,還涌現出一批尖子學生。在學校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各級領導對我校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大羣衆、學生和家長期望學校能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各界人士、衆多校友也不斷支持鼓勵學校向更快、更高、更強的發展目標邁進。

二、隊伍建設與教師成長

學校領導班子設有校黨支部書記、校長1名,副校長2名,辦公室主任1名,教導處主任1名,教研室主任1名,總務處主任1名,工會主席1名,少先隊大隊輔導員一名,各學科教研組長1名。財務室人員2名。

學校十分關心年輕教師的成長,教師的培養提升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敢用、善用年輕教師是一個學校成功的基礎。爲此,該校在管理上非常注重深入一線、深入羣衆,從精神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照顧年輕教師。學校行政領導堅持每學期與年輕教師談話至少一次以上,從各個方面給予最大的關心,瞭解教師的心聲、傾聽教師的困苦,與教師打成一片,讓教師時常保持一顆積極向上、快樂愉悅的心情投入教學之中。與此同時,學校還提出了“一年成爲合格教師,三年成爲優秀教師,五年具備個人風格”的培養目標,採取壓擔子、老中青結隊幫扶、外派學習等多種手段,對新入職教師實行幫扶、指導,給他們無私的關愛,讓他們不僅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受到點撥、引領和示範,同時在精神上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業務能力得以明顯提升,並迅速成爲學校教學能手、業務骨幹。

三、教育教學成功經驗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升,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其成功經驗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在備課、課堂、作業、考試和環境中做到了五細節 一是備課細節,學校在執行教育局對教案精細化要求方面,取得一定進步。在各校教師教案檢查中,瞭解到規範化備課方面的進步是比較明顯的,絕大多數教師備課已經達到了規範化要求。備課作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該校就備課的細節工作不僅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而且還加大了常規檢查與督促力度,並將備課工作與年終考覈掛鉤,做到了常規工作精細化的要求。

二是課堂細節,課堂是教學工作的主陣地,該校非常重視課堂的監控和指導。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觀念,上課鈴響前,教師必須提前侯課,精神飽滿地走進教室;教師講課必須使用普通話,語調清晰,語速平穩,語氣親切和藹;要求上課有教案,教具的準備。教師上課前必須備好教案,準備好教具,要按設計的教學過程上課,不得隨心所欲和處理與教學無關的事;這些細節要求有效確保了課堂的教學質量。

三是作業細節,爲了進一步強調作業的有效性,學校在推行細節管理過程中,除對作業內容、作業量有嚴格要求外,還非常注重作業的'批改、較正,特別是要求教師批改作業必須做到全批全改,作業本必須有糾錯、有反思,真正落實了做必改、錯必究的作業細節要求。

四是考試細節。學校在考試細節管理方面均做到考必閱、閱必評、評必究等要求。考試時要求嚴密組織,嚴格要求,嚴肅考風考紀,以良好的考風促學風、促教風、促校風。考試後要填寫學生成績統計表,及時印發給有關領導和教師,重視考後分析,找出失分原因,分析要科學,實事求是,要成文備案。

五是環境細節。學校教育環境是最重要的方面,一個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對一個學校的改革與發展、教師的教育教學、學生的個性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學校爲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爲了能夠幫助學生在無數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條最能發揮他個人的創造性和個性才能的生活道路,舉辦了很多如“英語每週一句”、“經文誦讀”、“學生優秀作品展。

對教育調研報告篇2

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爲主要對象,調研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爲重點。

一、調研的目的、意義以及調研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爲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研。本次調研以走訪調研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爲主,走訪了八個中國小,調研了國小生25人,國中生34人,老師及校長19人。通過調研,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因爲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爲3.49%。看來,事實上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研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研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研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爲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另外我發現,還有幾個關於教師較爲集中的問題是:

(一)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以致走訪的幾所中學幾乎都沒有高級教師。

(二)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

3、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

在調研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研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36%的家長選擇“一般”,5.8%的家長認爲“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如欒卸村,擁有生產康必得的集團公司,當地農民收入較高,但由於很多家長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爲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爲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研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三、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研情況以及自己的思考,我認爲,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就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爲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是從調研情況看,在我們當地,學生家長及教師對此卻不以爲然。原因還是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結合不緊密,就業渠道不暢。調研中一位校長說到,他曾經去青島考察過,青島的職業教育培養培訓的都是緊缺人才,畢業後都能找到工作,職業教育很受歡迎。因此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爲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爲獨家經營,始終處於“老大”地位,傳統、封閉、死守教條,以致病入膏肓,不可救藥。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含縣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沙河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對教育調研報告篇3

一、調研目的

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深化學校體育藝術教育改革,讓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可持續、均衡發展,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我們對全鎮中國小體育藝術教育的開設、體育藝術羣體活動的開展、場地設施、器材、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了調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應採取的促進策略與措施,全面提高學生體育藝術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調研對象及調研方法

(一)調研對象

冷水鎮各中國小、教學點

(二)調研方法

1、問卷法:

調查體育藝術教師師資隊伍狀況;經費投入;未來7年發展規劃。

2、訪談法:

與體育、藝術教師、校領導、辦事處教研幹事及學生面談。

3、觀察法:

看檔案資料;看場地、設施設備;看器材

三、調研綜述

(一)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發展成績

1、開齊開足了課時,嚴格組織管理

調查發現,全鎮中國小實施體育藝術教學管理的依據完全來源於上級下達的指導性文件,各校體育藝術工作由校長親自負責,下設由主管副校長和教研組長爲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實施。各校均開齊開足了體育藝術課時,並把體育藝術活動在學校工作計劃中做了細緻認真的安排,並得以落實,組織領導與管理體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實羣體活動,競技成績、藝術成果喜人。

全鎮各校積極開展了“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證了中國小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學校“兩操”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克服場地、器材、經費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學生羣體活動,做到有時間保障,有訓練內容、方法,有訓練記載,充分調動了義務教育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以體促智,以體育美,以體育樂的目的。“課外一小時鍛鍊活動”開展率達100%。

各校體育藝術興趣小組及運動隊訓練達98%,俱樂部式的體育藝術教學法模式營造了生動、活潑、友善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集體的溫馨和情感的愉悅。各校堅持舉辦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徑運動會,開展月或季體育藝術活動,如“三大球”、“三小球”、廣播操、拔河、踢毽子、歌詠比賽、美術作品展等小型多樣的比賽活動,在參加各級體育、藝術比賽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體育藝術教育設施簡陋,但成果喜人。

3、體育藝術教師素質迅速提高,穩定教師隊伍

冷水辦事處積極響應國家、湖北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爭取指標先後組織體育藝術教師到武漢等專業培訓機構接受培訓,積極創造條件爲體育藝術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創建平臺,落實體育教師服裝等有關待遇,並在評先晉級中優先考慮。真正提高體育藝術教師地位和待遇。

(二)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藝術教師地位不高,編制不足。

調研中發現,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師人均每週上課在14—18節不等,但額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紀課改的要求,義務教育學校1—2年級國小體育教師應該保證每班每週4節體育課,其它年級3節體育課。目前體育藝術教師編制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特別是村小師資嚴重匱乏,學生只知道上體育課就是玩。

從教師年齡和職稱結構看,中年教師居多,青年教師和老教師僅佔5%,而高級職稱爲零。從社會輿論看,雖然近年來反覆提倡提高體育藝術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可實際落實還是遠遠不夠,存在的差距還很大,輕視體、音、美和對體育藝術教師的偏見依然存在,多數學校在評先評職時不能夠考慮體、音、美學科的特殊性和艱苦性,晉級評優存在偏重文化課教師的現象,體育藝術學科教師評高級職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體育藝術教師被迫轉崗或下海,造成體育藝術教師隊伍不夠穩定。

2、資金投入不足,場地、設施失修。

冷水鎮義務教育經費雖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於經濟比較落後,財政困難,尤其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嚴重短缺,致使學校體育藝術不能很好開展。調研發現,許多學校體育藝術經費所佔比例不到學校教育經遇的1%。有的學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學校領導對體育藝術工作不夠重視,在資金籌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沒有積極主動地想辦法給予解決。

部分學校體育藝術場地設施建設不夠科學,部分設施被佔用,體育藝術設施存在着極大的浪費現象。由於養護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設施的使用壽命,致使器材頻繁損壞,甚至報廢,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春、秋、冬多風季節,各校體育場地揚塵現象嚴重,很大程度影響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也給學生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

(三)促進體育藝術教育持續、均衡發展的策略與措施建議。

1、加強體育藝術教師隊伍建設,狠抓師資培訓。

建設一支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體育藝術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新時期學校體育藝術的開展給體育藝術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超的教學技巧和藝術,更要有突出的學識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風範,還要充分認識學校體育藝術的地位和作用,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法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求知精神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因此必須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加大體育藝術教師培訓的力度,教育部門應把體育藝術教師教育作爲一項重要工程來抓。一方面要抓住“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的培訓工作,制定政策吸引優秀的大學生充實到我鎮中國小教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要採用多種形式,對現有在職教師進行培訓。

通過開展本校教學改革試驗、校際相互觀察、交流等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職體育教師和有興趣的富餘教師到專業院校進行培訓和函授狀大隊伍。提倡校際之間教師相互聘任。促使他們更新知識,增進專業教學能力。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使體育藝術教師享受與其他教師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調動積極性,穩定體育教師隊伍。

2、不斷加大投入,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嚴格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件》中規定的體育經費,努力達到全國平均,在經費的使用上,每年應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實解決有些領導“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有計劃但難以落實的問題。

在教育經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爲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增加創造了條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不斷加大對學校體育藝術經費的投入,做到專款專用,同時也要廣開財源、多渠道、多途徑籌集經費,迅速改變學校體育藝術遭遇嚴重短缺的局面。認真貫徹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學校體育藝術場館設施不被侵佔,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藝術活動場地和器材設施的配置,從制度上保證學校體育藝術工作的正常運行,創造一個衛生、安全、整潔、舒適的現代化的育人環境,使學生在翠綠的草坪、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優美的運動場景中,去奔跑、去跳躍、充滿生機和活力地成長髮展。

3、重視羣體教育,促進良好的校園體育藝術文化氛圍形成。

實現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不僅重視體育藝術課程教學而且還應重視羣體活動和興趣小組的訓練等羣體教育,堅持每年舉辦兩次田徑運動會制度,積極組織“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師生體育、藝術匯演活動。因此學校應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校的羣體活動。建立青少年業餘體育藝術俱樂部,組織多種運動項目的課外訓練運動競賽,並以“體育與藝術”“積極生活”爲主題,有計劃的開展體育藝術節等活動。建立羣體教育的評估標準,把體育藝術羣體活動作爲對學校考覈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從提高學生的體育藝術認知水平、體育藝術素質、體育藝術能力和意識着眼,構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新體系。將體育藝術教育的實施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形成課內、課外、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教育模式。採用教育部門、體育藝術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多邊互動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藝術文化氛圍。

4、加大體育藝術課程改革和建設的力度。

體育藝術是中國小生的必修課程,爲更好地實現學校體育藝術的目標,國家教育部把體育課改變爲體育與健康課程,這是我國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臨新的教育觀念、新的環境、新的要求,體育藝術課程必須加大改革和建設的力度,用新的教學理念重新修訂體育藝術課程計劃,使體育藝術教學體現時代精神和素質教育要求。教學內容要多樣化、彈性化符合學生興趣和愛好,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藝術實踐能力和體育藝術素養,使學生的終生體育藝術思想形成和發展。教學應以學生爲主體、以師生間互動爲原則,改革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平等,能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的體育藝術教學環境。

對教育調研報告篇4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上、中旬,我們在市人大常委會徐光華副主任帶領下,對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開展調研,先後聽取了市教體局、人力資源社保局、市總工會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介紹,實地踏看了市職業中專,走訪了兩家企業,並赴曹娥街道召開了有重點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領導參加的座談會,廣泛深入地瞭解了全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評價

1.職業教育發展有政策、有保障。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及時出臺《關於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等三個政策意見,明確發展目標、提出保障措施、調整專業結構、實行新興專業免學費政策,大力保障職業教育發展。制訂實施《xx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落實專項發展資金,促進職教培養和企業需求對接。市財政還每年專項投入500-600萬元,實行免費和補貼相結合的農民培訓政策,切實提高農民專業技能,促進農民就業。

2.職業教育發展有規模、有後勁。

自xx年,我市啓動網點調整以來,經過十幾年的投入發展,現有2所公辦職業學校,1所部門辦學職校(市總工會辦),在校學生近萬人,另有民辦職業培訓機構7家。其中2所公辦職校已發展成爲學生數均超4000人,佔地均超200畝,實訓場所總面積達26300平方米的國家級重點職校。同時,下階段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還將繼續推進兩校建設發展,將切實加強校舍、實訓基地建設,啓動校區二期工程和校舍擴建整修等工程;將控制普高招生人數,推進普職融合,確保職校規模,大力支持國家級、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創建。這爲我市職業教育發展增添了充足的後勁。

3.職業教育發展有特色、有成效。

近年來,圍繞“讓更多職校畢業生‘體面就業’”的目標,全市職校切實強化職教服務功能,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結合上虞實際,圍繞企業需求、社會所需,推進專業化、一體化、社會化辦學,推動職業教育更好地爲上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目前,擁有省級示範專業8個,xx市高標準示範專業13個,企業冠名班近50個。畢業學生深受各行各業歡迎,專業對口率超95%,就業率近100%,一些緊缺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同時,大力實施社會培訓,加快農民培訓轉移,推進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其中全市職校每年就培訓企業職工18000名左右。僅xx年,全市就開展各級各類農民培訓班214期,培訓農民12875人。爲上虞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技能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困難問題

1.認識還不適應形勢。

當前影響職業教育發展首要的是認識滯後、觀念陳舊。近年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發展職業教育日益重視,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片面的人才觀、擇業觀影響,很多人對職業教育仍存有偏見。從學生家長來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爲孩子上職校低人一等,讀書就是爲了上大學,上大學就是爲了“跳農門”、“當白領”,讓孩子上職校成了“無奈”的選擇。從企業來看,不少企業經營者,特別是中小企業主認爲,“教育就是教育、工廠就是工廠,扯不到一塊去”,企業和學校聯繫不夠緊、溝通還缺乏,校企協作的範圍和規模還不夠。可以說,推進職業教育大發展的社會意識尚未真正形成,觀念更新的任務還相當繁重。

2.保障還不適應發展。

一方面,發展職業教育需要財力的持續支撐。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骨幹示範學校的創建、實訓基地的建立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我市職業教育的投入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發展職業教育需要優秀的師資隊伍。雖然,近年來我市職校教師隊伍結構在不斷優化,但高技能優秀教師尚缺,高學歷、高技能名優教師引不進,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始終存在,一定程度制約了職教相關專業的發展。

3.培養還不適應需求。

不少職校、培訓機構每年都要舉辦不同層次的學歷進修、職工培訓,面向農村、農民的職業技能、創業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等,但培訓以完成任務、拿到證書爲目的,廣大培訓對象是否真正掌握一門技能、提升知識能力卻成了其次。校企結合、按需培訓還大有文章可做。同時,對全日制職校生的培養,也需要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推進課程開發。如何培養高技能、會創新,願吃苦、能創業的職校生還任重道遠。

三、建議意見

1.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宣傳引導。

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樹立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發展、抓民生實事、抓社會穩定、抓產業競爭力的思想觀念,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企業及廣大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和擇業觀。要通過各種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追蹤報道職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的典型事例,讓更多的人認可職業教育,增強參加培訓、選擇職校的主動性,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2.要進一步強化保障,促進持續發展。

一要強化組織保障。要強化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統籌領導,加強相關部門對職業教育工作的聯動力量,建議建立由市政府牽頭,市總工會、發改、財政、人才辦、人社、農辦、科技、教體等部門單位共同參與的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負責全市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研究解決職業教育重大問題和相應政策措施。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相互協作,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現代職教體系。二要建立考評制度。市政府要加強對部門、鄉鎮參與並實施職業教育的專項督導,組織開展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等先進集體評比表彰,推行企業職工培訓經費使用專項審計,督促培訓經費專款專用。三要加大財政投入。要完善財政保障體制,適當提高職教經費增長幅度,不斷加大人員經費保障力度,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水平。特別是對部門辦學的市總工會職校,在收費標準參照公辦學校的同時,在教師工資、辦公經費、設備投入、學生公用經費等方面,也應享受公辦學校的待遇。要加強對創建國家級、省級示範性學校的兩所職校的支持,及早落實中央獎勵資金的地方配套部分。要加快職業中專二期工程實訓樓等項目建設,及時落實投資計劃,確保及早動工。

3.要進一步推進建設,打造發展平臺。

要加快規劃,啓動職教園區建設,建議成立由市領導牽頭的職教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在濱海新城成立專門籌建班子,建設我市職業教育發展大平臺。一是易地新建紹興文理學院上虞分院。紹興文理學院上虞分院是經省教育廳批准建立的紹興文理學院下屬高職學院,現有意根據上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擴建校園、調整專業,並爭取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做大增量。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調查研究、科學謀劃、協調推進。二是在職教中心基礎上設立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籌)。要借鑑江蘇經驗,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逐步理順我市社會培訓管理體制,將各部門分頭組織的社會培訓全部納入到技師學院(籌),做大培訓市場,提高培訓實效。三是籌建公共實訓中心。要及早謀劃,多元投資,校企互動,建設一個集實踐教學、技能鑑定爲一體,爲高職學校、技師學院和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訓服務的公共實訓中心,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鑑定、交流、保障體系,形成培養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格局。

4.要進一步優化措施,提升整體水平。

一要創新辦學模式。在專業設置上,要主動適應上虞產業轉型、城市轉型和社會轉型,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契合度”,使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依託企業資源,創辦更多的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的校外實訓基地。要堅持學歷教育與資格培訓同時推進,積極開辦各種短期培訓班和長期進修班,爲閒散勞動力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搭建良好平臺的同時,推行和企業合作辦學、聯合辦學,提高企業職工技能水平,提升培訓實效。要適當調整招生政策,建議通過降低學費、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措施,吸引欠發達地區貧困家庭學生到我市就學就業,在引進生源的同時,解決勞動力資源日漸緊缺的問題。二要推行就業准入。推行嚴格的就業准入制度是促進和引導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爲此,我市應立足實際,加大力度,逐步落實就業准入制度,對一些具備一定危險性和較高技術難度的工種,要先行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就業准入規定,杜絕不培訓就業、不持證上崗的現象發生,並逐步向其他行業、工種推廣。同時要加大對企業實施就業准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整治力度,定期開展企業用工專項檢查。三要完善人才政策。要對高技能人才實行獎勵政策。由人才辦牽頭,評選xx市有突出貢獻的技師、xx市技術能手,並享受政府津貼或一次性獎金。要出臺技能人才工資制度。對優秀職校畢業生、高技能人才給予政治、經濟上的優惠待遇,引導企業將技能作爲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工資水平,落實技師、高級技師分別享受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同等待遇。要出臺教體系統高技能人才引進政策。制訂專門政策,設立名師獎勵和培養專項經費,增加名優教師招聘指標,並根據職校實際,注重實用,降低高技能人才招錄學歷門檻,更多地引進特級教師、高級技師。

對教育調研報告篇5

爲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於我實習所帶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瞭解情況。

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數學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數學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省重點高中,學校規模較大。該校在寶雞市地區大學聯考成績排行第五,所以近年來生源不斷增加,所以教的好壞顯得尤爲重要。寶雞對教育的投資相當重視,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好,設備先進,設施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好,基礎薄好,不過對於普通班級來說班裏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數學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數學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數學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對難度大的這門課,認爲努力與否考試時得分提高不是很明顯,所以信心不斷減少,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後去看。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爲什麼”,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老師們認爲一個班裏的學生數學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爲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數學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及個人的基礎程度。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老師就採取加強他們的基礎知識在難度上適當減小,不過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不一定能照顧上每一位同學,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大學聯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着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課堂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爲數學的教學課堂很關鍵。因爲許多同學在課後根本是知難而退,所以老師提倡他們課堂動起來,留下問題,讓他們大腦都動起來,所以對於課後不練習的同學,課堂就是他們的全部。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採用的課堂學生動起來的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自己思考問題,鞏固知識,而且達到練習的效果作用。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一些班級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於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爲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數學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課下聊天時,都紛紛向我訴苦:“老師,數學好難啊!”我一邊以堅定的語氣鼓勵他們,高中知識相對國中知識可以說在難度上是一個質的飛躍,但只要你們咬牙堅持,不斷地在平時學習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學習規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慢慢地找到學數學的感覺了。給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一邊在心裏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幫助他們儘快地把學習方式從國中轉變到高中來,適應難度較大的高中數學學習。現在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我想學好數學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大學聯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後踏入社會後,多多少少會用到數學知識。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後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後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爲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後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只要能多關注後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後進生這一點對於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於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於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說學習數學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內容,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爲這樣的老師不怎麼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瞭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着,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該校放學時間爲7點30分,由於較長,學生在這段時間顯得疲憊,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後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爲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纔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數學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數學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知識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着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爲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背景的解說,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製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從而帶着好奇心去學習新知識,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感興趣。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爲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儘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爲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並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我認爲語文老師最好能多參加學生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在參與中同學生交流,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的組織成果給予肯定,這樣能和學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動同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促進教育、教學更好地展開。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通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堅持下去,多瞭解當下的教學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爲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願我的想法能變成現實

最後對在本次調查中給予支持的老師們、學生們表示感謝!

對教育調研報告篇6

黨的輝煌歷史是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力量源泉。在世情、國情、黨情均發生深刻變化,在全區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如何加強黨史教育,用黨的偉大成就激勵人,用黨的成功經驗啓迪人,用黨的歷史教訓警示人,使廣大黨員幹部以史爲鑑,繼往開來,是擺在我們面前亟待研究解決的緊迫問題。爲此,筆者結合工作實際,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認真思考。

一、對加強黨史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對於廣大黨員、幹部不斷加深對黨的認識,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認真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有效提高運用黨的歷史經驗推動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的能力和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加強黨史教育,是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的迫切要求。一方面,近年來,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部分黨員幹部中有滋長蔓延之勢,艱苦奮鬥的優良作風在部分黨員幹部中被淡忘。只有認真學習黨的歷史,不斷地從黨的奮鬥歷史中吸收養分,加強自我修養,才能經得起權力、金錢、美色的考驗,才能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從而消除黨內存在的消極腐敗現象,純潔黨的組織,實現黨的建設偉大目標。另一方面,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員職業構成、學歷層次、年齡結構以及幹部隊伍狀況等發生了變化,一大批年輕黨員走上了各級領導崗位。年輕幹部雖然思想敏銳,視野開闊,勇於開拓進取,具有較豐富的專業基礎知識,但對於黨的歷史知之不多,有的還沒有認識到學習黨的歷史經驗的重要性。因此,面對衆多的年輕黨員幹部和各種職業成分的黨員幹部,最重要的是加強黨史學習。通過學習黨史,進一步增強黨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向心力,不斷增強黨員幹部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的自覺性,不斷激發黨員幹部保持和發揚戰爭年代的革命精神、建設時期的奮鬥精神、改革時期的創新精神,永葆蓬勃朝氣、昂揚銳氣、浩然正氣。

2.加強黨史教育,是提高黨員幹部素質的重要方式。改革開放以來,全區廣大黨員幹部隊伍的素質和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由於大多數在職黨員幹部和領導幹部都是新中國成立後,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許多人沒有經歷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艱苦鬥爭,也沒有直接參與新中國成立以後進行的社會主義革命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規模社會主義建設,相當一部分人甚至沒有經歷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反面教育,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取得的成就以及歷史曲折缺乏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同時,由於多種原因,一些黨員、幹部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黨史、對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黨史還了解得不夠全面和深入,對黨的歷史經驗的認識和把握還不夠科學系統,對黨史中的一些問題還存在模糊認識,這對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黨性原則、理想信念等產生了一定影響。黨員是黨的歷史任務的具體實踐者,黨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是黨的歷史任務的領導者和組織者。對於執政黨的黨員特別是黨員幹部而言,只有銘記黨的歷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因此,很需要組織和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比較系統地學習黨的歷史,接受生動具體的黨性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傳承黨的精神遺產,從中借鑑、吸收黨的領導和建設的寶貴歷史經驗,不斷增強廣大黨員幹部的黨性修養和能力素質。

3.加強黨史教育,是加快推動跨越發展的現實需要。黨的歷史不僅是黨組織自身的發展史,也是一部爲國家獨立,民族解放,人民富裕的奮鬥史,更是一部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經濟建設道路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總結中國革命和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大理論體系,保證了黨的事業興旺發達。我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建立組織比較早、比較活躍的地區之一,不論是在革命戰爭,還是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歷程中都創造出了許多值得繼承、發揚和借鑑的寶貴經驗。當前,我區正處在加速推進經濟轉型,加快推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這既是發展的黃金期,也是矛盾的凸顯期,促進改革、發展與和諧的任務繁重而艱鉅。解決好加快發展、促進和諧中面臨的許多新問題、新矛盾,既需要我們用改革和發展的辦法來解決,也需要以黨的歷史經驗爲借鑑。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必須深入學習黨在各個歷史階段、歷史主題和歷史事件中所蘊涵的經驗教訓,爲解決區三次黨代會提出全力實施“五大戰略”,加快建設“四大基地、四大示範區和一大中心”,奮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提供重要的歷史借鑑。

二、我區黨史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1.黨史教育機制尚不完善,受重視程度不高。目前,一些基層黨組織對黨史教育不夠重視,多以黨員自學爲主,黨史教育制度缺乏、培訓力量單薄,沒有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格局,使黨史教育有所淡化。許多黨員對黨史學習重視不夠,對黨的歷史只有一個概括的瞭解,對黨在重要發展時期所經歷的處境和困難沒有深刻的剖析,所形成的精神沒有完全領悟,對我黨長期積累的經驗沒有系統學習。

2.黨史教育資料相對匱乏,內容還不夠豐富(轉 載於: : 加強黨史教育調研報告【7篇】)。特別是可供學習的黨史資料種類、數量較少,特別是地方黨史的資料甚少;彙編性、資料性的作品比較多,但有份量、有影響的研究著作和文章比較少,體裁也較爲單一,不能滿足黨員幹部和廣大羣衆,特別是青少年等各類人羣的需求。同時,內容不夠豐富,大多隻記錄歷史事件的經過,沒有深刻挖掘其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針對性和感染力不強。

3.黨史教育方式比較單一,信息技術運用少。黨史學習途徑較爲單一,傳播性不強,開展黨史教育只侷限於通過書本上學習,在內容的豐富多彩、形式的生動活潑、方法的靈活多樣等方面需要有新的改進。黨史工作還停留在檔案、剪報刊之類的常規徵集方法,利用辦公自動化、網絡、數碼產品等新技術的少,網上黨史宣傳陣地建設還處於空白,黨史教育跟不上網絡信息時代的發展,影響了黨史教育的深入開展。而且大部分單位開展黨史教育在如“七一”、國慶等節慶日進行,平時開展活動較少,教育缺乏經常性、連續性,教育效果不理想。

三、對加強我區黨史教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1.健全完善制度機制,促進黨史教育工作規範化經常化。應建立健全以黨史教育需求爲基礎、以各級黨組織爲主導、以黨史部門資政育人爲根本任務的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只有建立健全這樣的工作機制,才能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參與,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一是建立長期教育制度。黨史教育不是權宜之計,也非短期行爲,而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它不僅是宣傳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要方面,也是各級黨組織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的思想保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級黨組織尤其是一些基層單位,應結合自身實際,把黨史教育作爲一項經常性的重要工作,持之以恆地開展下去。二是建立教育培訓制度。抓好黨史進黨校工作,在黨校培訓科目中增加黨史特別是地方黨史的教學內容。比如在每年的各類主體班培訓中可以增加中共黨史特別是歷史、區歷史等地方黨史的教學內容,讓年輕幹部通過學習黨史,深入瞭解本地區的歷史,從而提高年輕幹部的黨性修養,堅定愛國愛鄉、艱苦奮鬥、勤奮工作的信心。三是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黨史部門與組織、宣傳、文廣、檔案、黨校等單位的聯繫和協作,通過定期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彙集社會智慧,藉助外部力量,推動黨史教育工作的深入開展。注重發揮離退休老幹部、老同志的作用,組織動員老領導、老革命、老同志撰寫回憶文章,爲黨員幹部上黨史課,增強黨史教育的實效性。

2.豐富黨史教育內容,增強黨史教育的針對實和實效性。黨史作爲黨運用馬列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一門重要社會學科,具有極其豐富的內涵,是先進性教育的重要源泉。在黨史教育中,應不斷拓展領域,豐富內容。一是加強學習黨史教材。在認真學習毛澤東、鄧小平、xx和xx同志關於中共黨史、中國近代史以及中國革命史重要論述的基礎上,積極組織黨員幹部深入學習《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新時期簡史》等黨史著作及《中國共產黨歷史》《中國共產黨區歷史》等地方黨史,引導黨員幹部全面瞭解和正確認識黨的光輝歷史、偉大成就、寶貴經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二是拓展史料徵研視野。在做好《中國共產黨區歷史》(第二卷)編撰的基礎上,積極搜尋挖掘建國以來政治經濟領域內有重大影響的事件和活動,力求全方位、多層次反映黨在社會主義時期領導全區人民開展政權建設、經濟建設和廉政建設的成功經驗和沉痛教訓。同時,應寬領域搜索、尋找未被發現的珍貴資料和事件,並對期進行專題研究,爲“資政育人、服務現實”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料。三是深入挖掘黨史資源。我區是中國共產黨在活動較早的地區之一,有着許多珍貴的革命遺址和光榮的革命傳統。要深入開展革命史蹟舊址普查,切實加強區黨史舊址的挖掘、開發、保護和利用工作,建立、健全和管理一批中共黨史教育基地,讓廣大黨員幹部和羣衆特別是青少年通過親身感受老一輩革命家的革命歷程,瞭解革命先輩可歌可泣的鬥爭歷史,進一步明辨是非,堅定信念。

3.創新黨史教育方式,進一步擴大黨史宣傳教育覆蓋面。宣傳教育是新形勢下職能轉變後賦予黨史工作的新要求,必須充分運用科學化、多樣化、實效強的新技術、新手段,不斷增強黨史教育的生機與活力。一是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宣傳教育。充分利用互聯網和政府網站等現代化傳媒手段,加強網上黨史宣傳陣地建設,選擇重大歷史題材、地方黨史故事、英雄人物等及時在網上進行宣傳,切實增強黨史宣傳教育的社會影響力。二是搭建活動載體開展宣傳教育。採取組建黨史宣講團,舉辦報告會、座談會、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推動黨史教育進機關、進社區、進軍營、進學校、進農村、進企業,普及地方黨史知識,使廣大黨員幹部接受深刻的黨史教育,深入學習、瞭解和掌握黨的歷史,達到“學黨史、強黨性、作表率”的效果。三是利用新聞媒體開展宣傳教育。充分發揮新聞媒體聯繫羣衆的橋樑作用,主動加強與宣傳、文廣等部門的聯繫溝通,開闢專欄,集中宣傳在全區改革發展穩定的偉大實踐中涌現出的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的先進事蹟和突出貢獻,教育引導全區廣大黨員幹部立足崗位,做好本職工作。四是抓住節慶假日開展宣傳教育。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重要節慶日、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日、重要黨史人物紀念日,組織開展專題宣傳活動,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宣傳黨史,充分發揮其資政育人的作用。

對教育調研報告篇7

根據國家及省市加快學前教育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和市政協主席會議安排,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聯合民盟市委、農工市委,在今年四月中旬分三個組, 深入到市區公辦幼兒園(省委機關等)、民辦幼兒園(城東商業幼兒園、城中小神龍幼兒園、城西小花朵雙語藝術幼兒園)走訪調查。6月28日至30日,調研組在聽取了市教育局關於全市學前教育工作情況的彙報後,先後到xx區保育院,xx區嘉榮華陽光幼兒園,xx縣共和鎮維新幼兒園、xx縣魯沙爾幼兒園、xx縣多巴鎮小福星幼兒園,大通縣東峽鎮多隆幼兒園等進行了集中實地調研。同時,調研組成員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時進行了座談,提出了意見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學前教育基本情況

十一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關心重視下,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xx市學前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基本形成了以示範幼兒園爲骨幹,民辦幼兒園爲主體,公辦民辦相結合的發展格局。

xx市現有各級各類幼兒園278所,其中公辦幼兒園29所,佔比重爲10,民辦幼兒園249所,佔比重爲90。開辦學前班的學校120所。在園幼兒61880人,教職工4922人,公辦教師481人,幼兒教師專業合格率達55,全市有29所示範性幼兒園,23所一類幼兒園。園舍總建築面積279424平方米,固定資產17042萬元,專用設備投入5780.4萬元。

學前三年教育入園率67.3以上,學前一年教育入班率92.1以上。各地毛入園率因經濟發展水平而異,經濟水平較高的xx區達到94.48,而經濟狀況較差的xx縣爲60.8。辦學規模不斷擴大但總體普及率不高。

二 、我市學前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學前教育資源短缺,經費投入明顯不足。目前xx市在園(班)幼兒數、學前教育入園率等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主要指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加之近幾年外來人口的劇增,xx市學前教育資源十分短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全市公辦幼兒園數量不足,只佔現有幼兒園的10,難以發揮骨幹引領作用。目前xx市區教育部門辦的公辦幼兒園只有3所(其中市保育院20xx年在城市改造中決定置換遷建至今還未建成),且始建於80年代前,園舍設施簡陋,內部結構不合理,活動場地小,環境差,教學樓年久失修,存在着嚴重的安全隱患。近30年來xx市未新建一所幼兒園。

二是民辦幼兒園數量不少,佔現有幼兒園90,但大部分幼兒園辦園條件差,規模小,層次低,沒有完整的校舍,多爲租憑商業用房或庭院,更談不上配備教學設備、教具。沒有固定的師資,管理水平低,有些幼兒園甚至無證辦園,在教學管理、交通、食品衛生、疾病防治等方面存在諸多安全隱患。

三是經費投入不足,由於受經費的限制,教學設施設備多年得不到添置和更新,基礎設施嚴重老化,教學設備嚴重不足,尤其是農村和民辦幼兒園不能享受國家的教育經費,自收自支靠收取保育費運營。有些幼兒園爲了降低成本,低薪聘用教師,壓縮管理人員,剋扣幼兒伙食,擴大班容量,校車超載幼兒等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保教的質量,由此導致社會、家長對民辦幼兒園的不信任,從而加劇了“入園難”、“入公辦幼兒園更難”的矛盾。

(二)缺乏鼓勵和支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的相應政策和措施。民辦幼兒園工資福利待遇低,師資力量薄弱。民辦幼兒園佔全市幼兒園90%以上,但缺少支持民辦幼兒園發展的政策和措施。總體上看,民辦學前教育在經費和師資兩個方面都沒有保障,既沒有穩定的經費來源,也沒有穩定的師資隊伍。幼兒教師的工資平均每月在800元左右,三險一金沒有辦理,既無醫療保險,也無養老保險,福利無從談起,民辦幼兒園老師一般是一人包班,沒有寒暑假,師幼比重嚴重超標,遠遠低於國家標準(國標爲1:7),幼兒教師勞動強度大,很難保證“2師1 保”。正是由於這種情況,民辦幼兒園的老師遇到待遇更好的幼兒園就會立刻跳槽,老師流動性極大,人員不穩定,不利於幼兒園的發展。

民辦幼兒教師身份不明確,社會地位低。目前對其身份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培訓機會少,沒有評職晉級機會,專業發展困難,這種被嚴重邊緣化的尷尬地位,極大地影響了幼兒教師的積極性和熱情。

(三)幼兒園收費偏低,難以維持正常的運轉。由於辦園主體不同,經費來源形式有三種:教育部門舉辦的幼兒園靠財政撥款;部門辦幼兒園多爲差額撥款70,以收抵支30的辦法運轉;民辦幼兒園靠收取保育費運營。20xx年全市學前教育財政性撥款支出1400萬元,佔全市學前教育經費總支出8600萬元的16。28。收費情況根據類別,公辦幼兒園每月每生最高400元,最低100元;民辦幼兒園每月每生最高100元,最低70元(例如:xx區林家崖幼兒園伙食每人每天1元;大通縣東峽鄉幼兒園每天每人2元,還包括加餐)。

(四)區域、城鄉間學前教育發展不均衡、布點不合理。城市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工作滯後。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管理、使用問題突出,存在應建未建、緩建、不建和建後挪作他用的現象。城市住宅小區建設中沒有統籌規劃配套幼兒園建設,城區建設沒有預留用地,城區幼兒園新建、改建、擴建幾乎無法解決。造成一定程度的入園困難。

(五)學前教育“國小化”現象突出。不同程度存在以課堂教學爲學前教育的主要方式。爲了爭取更多的生源,不顧孩子的接受能力,一味迎合家長“望子成龍”心理,用所謂“琴棋書畫”等加重幼兒身心負擔,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對幼兒的後續發展極爲不利。

三、對我市學前教育的意見和建議

(一)科學規劃,合理構建學前教育體系。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xx]41號)和教育部印發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文件》精神。建議政府認真制定落實學前教育事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積極爭取將學前教育分階段逐步納入義務教育體系。使義務教育向下延伸至學前階段,此項工作要儘早進入政府議事日程。

結合國家“十二五”基礎教育規劃和國家投資實施中西部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試點項目,努力構建政府主導、多元並舉、優質協調、充滿活力、覆蓋城鄉的學前教育體系。使學前教育納入當地政府“十二五”社會發展規劃中來。

大力發展教育部門辦園,積極扶持規範民辦幼兒園,確保小區配套幼兒園的接收、管理及使用等,形成以公辦幼兒園(包括教育部門辦園、其他部門辦園、集體辦園)爲基礎,農村地區以教育部門辦園爲主體,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多種形式的辦園格局。

(二)加大投入,不斷提高學前教育質量。要明確學前教育的公益性質,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將學前教育發展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落實學前教育持續發展保障經費,研究制定學前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標準,設立學前教育獎補專項經費,積極爭取上級各類項目資金,鼓勵社會力量投資舉辦高規格、高標準的民辦幼兒園。完善政府、舉辦者、家長合理分擔成本機制。落實貧困家庭幼兒入園資助制度。

各級政府應參照義務教育階段經費分擔機制,建立學前教育經費分擔長效機制;改革政府對公立幼兒教育的財政投入機制;加強對私立幼兒教育的財政資助和資產流動的引導;可在教育附加費拿出一定比例資金用於學前教育發展上;在我省幼兒教育發展中運用教育券制度、探索政府購買學前教育服務等途徑;拓寬籌資渠道,加大教育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嚴格幼兒園辦園條件標準化,啓動公辦幼兒園辦園條件標準化工程。規範扶持民辦幼兒園,制定民辦幼兒園辦園標準。

制定政策鼓勵吸引民間資金進入幼教領域,使幼教水平提升有一個良好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可以讓政府把有限的財力用在幼教其它方面,比如師資培訓,活動開展,獎勵等等。

健全城鄉幼兒園對口支援的長效機制。加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向農村輻射力度,開展城鄉“區對區、園對園”的合作助教活動,選派公辦教師到農村幼兒園支教和骨幹教師送教下鄉活動,實現優質學前教育共享。

確保小區配套幼兒園的接收、管理和使用,明細產權,明確將產權交教育行政部門,並在土地出讓合同中註明“無償移交”。

(三)制定新政,促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一是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幼兒園。在審批註冊、分類定級、教師培訓、職稱評定、表彰獎勵等方面,與公辦幼兒園一視同仁。鼓勵村委會獨立或聯合舉辦幼兒園,滿足兒童就近接受學前教育的需求。鼓勵現有幼兒園不斷拓展社會服務功能,利用環境和人力資源優勢,定期對散居兒童開展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

二是建立幼兒園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全面推進園長負責制和任職資格制度,健全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改革人事、分配製度,實行教師聘任制,充分調動教職工積極性,提高各類幼兒園的辦園效益。實行園長、教師資格准入制度,由教育行政部門對幼兒教師進行資格認定,統一頒發教師資格證書。聘任制教師實行實名制管理,並在縣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三是保障已取得教師資格的在編幼兒教師享受與國小教師同等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兒教師在進修培訓、評選先進、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工資、醫療及社會保險等方面的合法權益,穩定幼兒教師隊伍。

四是實行規費優惠政策。幼兒園的公用事業費,如煤、水、電、供熱、垃圾清運、房租等按民用標準繳納。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按照中國小校建設減免費用的有關規定減免相關規費。

五是以獎帶補的形式鼓勵支持基層幼兒園學前教育發展。在教育附加費中提出一定比例的資金,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結合當前實施的基層中國小布局調整工作和農村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建設規劃,充分利用富餘校舍改建擴建成鄉鎮、村幼兒園,合理佈局幼兒園,促進基層學前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

(四)加強督導,規範引領學前教育邁上新臺階。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制定區(縣)學前教育督導評估標準,統一管理,統一標準,統一水平層次。定期對幼兒園師資水平、保教質量、管理水平和依法辦園等情況進行督查指導,並將檢查結果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和家長的監督。將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納入區(縣)政府落實教育責任考覈的重要內容。各區(縣)政府要建立相應的考覈機制,確保各項任務的落實。制定政府標準,加強對民辦學前教育的監管,保證民辦學前教師的利益,進而穩定這支隊伍,提高教育質量。

(五)多方並舉,打造一支素質優良的學前教育隊伍。政府教育部門要樹立以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爲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保育與教育相結合原則,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形式,注重對幼兒進行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智力能力的培養,爲幼兒提供安全、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避免和防止片面追求超前教育和幼兒教育“國小化”。

積極拓寬師資來源渠道。完善幼兒園師資隊伍培養體系,多途徑拓寬來源渠道。每年按計劃按比例招錄幼兒教師,同時對農村富餘教師進行幼教專業培訓再轉入幼兒教育,實施農村幼兒教師特崗計劃,基本滿足各類幼兒園師資的需求。

努力建設專業化師資隊伍,提高辦園的准入門檻,通過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幼教水平,打造一支富有愛心、耐心、技巧的幼教隊伍;加強幼兒園園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師資隊伍培養工程及幼兒園園長培訓項目。面向全市各類幼兒園,分期分批進行園長培訓,有效提高園長的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實施幼兒園骨幹教師培訓機制和農村幼兒教師全員培訓項目。進一步完善幼兒教師專業培訓體系,加快建設高素質學前教育師資隊伍。

健全城鄉幼兒園對口支援的長效機制。加大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向農村輻射力度,發揮市級標準化幼兒園對基層幼兒園做好示範引領作用,深入實施城鄉“園對園”的合作助教項目,開展骨幹教師送教下鄉活動,實現優質學前教育資源共享,積極組織開展各類教研活動,促進幼兒園保育保教水平不斷提高。

對教育調研報告篇8

爲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意見》(國辦發【2011】54號),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一步改善農村牧區學生營養狀況,提高農村牧區學生健康水平,加快農村牧區義務教育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我市商都縣、化德縣、興和縣農村牧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含旗縣政府駐地鎮就讀學生)爲國家首批試點縣。

(一)全市學校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379所,其中:國小242所,教學點155個,普通中學8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53所。現有在校生246324人,其中:國小123981人(其中教學點3697人);普通中學122061人(其中:國中75097人,高中48802人),特殊教育學校282人,幼兒學前教育13171人。

(二)國家試點旗縣學校基本情況

化德縣屬國家貧困縣,又被國家劃入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實施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學校共9所,受惠學生727人。

興和縣着手在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校啓動實施學生營養早餐“蛋奶工程”。工程實施範圍爲20所農村中國小,32個教學點,共計3411名中國小生。

商都縣共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含教學點)32個,在校學生1652人,住宿生1083人。

爲全面瞭解我市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營養食譜、原料供應、供餐模式、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等方面的落實情況,我市於今年3月份對試點縣就以上問題進行了調研和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