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研報告

實施調研報告多篇

實施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縣農機購置補貼項目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

爲在今後的農機購置補貼工作中更好的制定二、主要做法

1、積極爭取省、市農機辦的業務指導和本地黨委政府的支持,對全縣農業機械資源進行摸底調查,掌握可靠詳實的數據,爲科學制定補貼方案提供基礎資料。

2、強化宣傳。通過加大宣傳力度,使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確保廣大人民羣衆都知道補貼項目、瞭解補貼政策,爲該項目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3、加強監督約束。一是該局紀委書記參與項目的全過程,確保整個工作過程不出現徇私舞弊、人情交易和違紀違法現象。二是通過及時宣傳補貼項目實施進度,公示補貼對象,更加有效地接受全縣人民的監督,杜絕違規操作行爲的發生。三是向全縣人民公開監督電話,保證整個實施過程公開、公正。

4、機具交付農民後,進行建檔管理,定期對農機手進行培訓,並協調生產廠家進行跟蹤服務,指導農戶正確調試、操作機具,保證廣大農民買着放心、用着省心。

三、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根據調查對象的意見反饋,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3、部分機械生產廠家售後服務不夠到位。有一部分生產廠家在縣內設立的代理機構“三包”維修服務力量不足,在“三夏”、“三秋”農忙季節,若機具有損壞需維修或更換配件,由於維修人員少,機具無法及時得到技術,從而影響農時,錯過最佳時機,影響農機手收入。

四、對策及建議

1、繼續加大對農機化事業的扶持力度,增加補貼資金數額,提高補貼標準,使更多農民能夠享受到補貼。

2、針對購置大型農機一次性投入資金數額較大的問題,建議政府部門和金融部門聯手推出針對農機購置補貼的分期付款、貼息或低息貸款等政策,爲廣大農民購置大型機械降低准入門檻。

3、建議政府部門撥付項目實施經費,減輕農機部門的負擔,更好地促進農機補貼工作順利開展。

4、根據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工作要求,建議各級政府財政應當增加配套資金,進一步壯大補貼資金規模,使農民享受到更多的補貼。

5、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強化、細化對農機生產廠家及經銷機構的監督措施,督促他們進一步做好補貼機具的跟蹤服務工作,確保每名購機農民都能及時、快捷的享受到便民服務,切實使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達到惠農、強農、助農、護農的良好效果。

【第2篇】城鎮十三五規劃實施精準扶貧專題調研報告範文

爲適應扶貧工作的新要求,進一步摸清貧困人口底數,瞭解致貧原因,找準扶貧的有效路徑,增強決策的針對性和科學性,根據縣委縣政府安排,6月30日—7月xx日,縣發改局和會儀鎮組成聯合調研組,深入村組戶,通過召開座談會、查閱扶貧檔案、現場交流、入戶走訪、實地調查等多種方式,開展了爲期xx天的精準扶貧工作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分析

(一)基本情況。會儀鎮位於綏江縣境東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平均氣溫18攝氏度,鎮轄國土面積100.89平方公里,轄箭頭社區和會儀、和平、黃坪、三渡4個村民委員會,29個自然村、109個村民小組,18個居民小組,全鎮有7040戶24801人,其中農業戶4985戶19633人,佔79.16%,屬典型農業鎮。有勞動力xx648人。耕地面積 24394畝,其中有效灌溉面積7500畝。林地面積5000公頃,其中退耕還林面積xx公頃。20xx年,鎮內生產總值2.0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43元,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9%。

(二)產業分佈。會儀鎮轄區內有6家企業,可吸納勞動力400 人,貢獻產值4000萬元。產業以種養業爲主,主要覆蓋4個村。有養殖大戶46戶,其中養羊18戶、養牛9 戶、生豬養殖7戶、養兔4 戶、養雞 3 戶,養鴨2 戶、梅花鹿1戶、其它2戶,有專業合作社10個。種植業以經濟林果爲主,主要種植李子、核桃,李子種植xx060畝,核桃 4000 畝,種植大戶55戶,有專業合作社25個,主要分佈在和平村、三渡村、黃坪村。

(三)貧困現狀。根據20xx年登記確認,全鎮有貧困行政村2 個,分別是和平村和黃坪村,特困自然村29個,有貧困戶2468戶,貧困人口xx463人,其中五保人口數115人,低保人口數2794人,少數民族人口數91人,殘疾人人口數562人。貧困人口占總人口的50.25%,這些貧困人口,55%以上集中分佈在貧困行政村。加快減貧脫困,確保2468貧困戶 xx463貧困人口在2022年如期脫貧,到2022年與全國全省全市全縣同步實現小康的目標,扶貧工作任重而道遠。

二、抽樣摸底情況分析

會儀鎮有貧困戶2468戶xx463人,其中建檔立卡2051戶8854人,按30%的比例要求,應抽查摸底615戶。此次抽樣摸底從發改局和會儀鎮抽調20人組成,分內業組和外業組,內業組主要負責村委和片區的大面座談交流,並撰寫調研報告;外業組主要負責入戶填表,彙總分析。通過xx天的實地調查,共摸底640戶,涉及4個村29個片區2852人。通過選取交通條件較差、貧困面較大、致貧原因複雜的區域開展調查,抽樣摸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抽樣情況。

一是貧困戶屬性分類:一般貧困戶222戶,五保戶7戶,低保貧困戶411戶。二是貧困戶致貧原因分類:因病致貧370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57.8%;交通條件落後致貧295戶,佔抽樣摸底戶數的46%;因殘貧困xx5戶;災害造成貧困xx0戶;上學造成貧困108戶;缺土地造成貧困xx0戶;缺水17 戶;缺技術100戶;缺勞力貧困175戶;缺資金貧困20戶;缺可持續發展產業84戶;其自身發展動力不足貧困10戶。三是貧困戶生活條件分類:飲水困難 172戶;缺糧239戶;通路不通暢289戶;居住危房205戶。

(二)存在問題。

一是對精準扶貧的“五結合”、“五精準”、“三到位”理解還要進一步提高,對到2022年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基本”的小康目標認識還要進一步深化。二是由於政策原因,實施過整村推進項目的村不能列入貧困行政村,而昭通市出臺的關於精準扶貧的行動計劃有些是針對貧困行政村和特困自然村的,但事實上,有些村雖然實施整村推進項目,但仍然未能大面解決貧困問題,這種政策上的劃分,使得有些貧困村和自然村在脫貧過程中,政策和項目上會受到一定影響。比如三渡村,20xx年實施了省級整村推進項目,目前該村仍有貧困戶354戶貧困人口1945人,現有衛生室也屬危房,迫切需要改建。三是竹產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受道路交通差、運輸成本高、收購價格低等因素制約,竹產業未能實現較好的經濟效益。比如,和平村16、17隊,羣衆種植8000餘畝竹子,但2個組未通公路,竹子不能實現經濟效益,羣衆種竹積極性受影響,對通過竹產業發展脫貧致富信心不足。四是掛鉤幫扶不到位,幫扶措施乏力,更多是開展走訪慰問活動,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掛鉤對象的貧窮問題,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扶貧。五是建檔立卡的數據與此次抽查摸底的數據有出入,一方面,有貧困戶未建檔立卡,另一方面,人員或是致貧原因等欄目與實際不符。六是留守兒童現象,會儀鎮現有留守兒童842人,佔總人口的3.4%。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一大批留守兒童是未來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學業、心理、健康以及前途問題,也無法實現脫貧目標,甚至若干年後,會成爲社會發展的另一個問題。

三、致貧原因分析

(一)基礎設施薄弱。主要體現在2個方面,一個是道路交通不便,這是造成貧困的主要原因。會儀鎮和平村、黃坪村和三渡村3個行政村沒有通硬化公路,鎮內鄉村公路193.5公里, 27個自然村未通硬化路,和平村馬家溝和三渡村雷家2個自然村未實施過通達工程。一是由於山區環境惡劣,鄉村公路晴通雨阻現象突出,加之管護機制不健全和維護經費不足,導致會儀鎮境內已有鄉村公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左右;二是由於不通公路造成邊遠山區房屋改造成本增加,農民手中有錢也不願進行房屋修建或是改造;三是由於不通公路,運輸成本增加,現有資源得不到有效開發利用,不能產生經濟效益。在會儀鎮四個村均存在這種情況;四是生活居住地與生產土地之間道路不通,比如三渡村西平片區。另一個是水利設施陳舊,一是由於原有的溝渠年舊失修,灌溉用水受限,制約產業發展,比如,和平村羣衆想通過發展果蔬產業增收,但當地生產用水缺乏,只能靠天吃飯,羣衆對發展擔憂,信心不足。二是飲用水無保障,比如,會儀村水排片區安全飲水未全覆蓋,現在實施的“愛心水窖”補助爲3000元/口,部分羣衆不能湊足其餘資金,項目實施難度大;再比如,黃坪村茶林片區和三渡村雷家片區部分貧困戶未通自來水。

(二)文化低觀念落後。調查結果表明,貧困農戶的勞動力文化素質普遍偏低,貧困人口中高中以上文化所佔比例很小,貧困人口平均受教育時間大大低於全縣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由於這部分勞動力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發展家庭經濟缺計劃、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務工,收入也與非貧困戶有很大差距。加之貧困戶思想觀念落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凡事都等國家和社會的救助,更有甚者,寧願守着土地受窮,也不願加入產業化經營,撿小利失大利。比如,和平村部分羣衆小農意識明顯,思想上依賴性重,土地閒置,自身能力有限發展不起來,但又不願意參與土地流轉,讓有能力的人發展產業,寧願閒置。

(三)子女上學致貧。有部分貧困家庭收入只能維持日常生活,一旦子女進入高中或是考上大學,需要支付一大筆學費和生活費,無形中加重了經濟負擔,對於尚未脫貧的農民更是苦不堪言。據抽樣調查瞭解,因供養子女讀書而致貧的,他們佔抽樣貧困戶的17%,一個高中生每年需支出9000-10000元,一個大學生每年要支出15000-xx0元。這類貧困戶隨着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後,一般都能擺脫貧困,通過採取幫扶措施也容易見到成效。

(四)因災因病因殘返貧。一是自然災害。有的家庭本來經濟狀況差,主要收入又源於自給自足、靠天吃飯的農業生產,若遇旱、澇、風、雪、雹或是蟲害、疫情等自然災害,無法抵禦,導致種植業減產減收,養殖業遇瘟疫,就可能造成貧困或是返貧。二是突遇重病。貧困戶家中若有長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又或者是突遇勞動力死亡傷殘的,不僅不能通過勞動獲得收入,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一些農民債臺高築,甚至重新返貧。三是基本醫療服務條件差,看病貴看病難,和平村、黃坪村無衛生室,三渡村衛生室屬危房,對貧困農戶來說,生病以後不能及時治療,往往是扛、拖,久拖成大病,治療費用就成了更加沉重的負擔。

【第3篇】關於村村大學生計劃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

關於村村大學生計劃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

爲進一步總結“村村大學生計劃”實施一年來的工作經驗,推動我市“村村大學生計劃”的進一步實施,市項目辦下發了《關於做好“村村大學生計劃”調研工作的通知》(黑市組通字[20xx]19號),成立了由市委組織部主管部長爲組長、市教育局主管局長爲副組長、市項目辦成員參加的調研組。7月市調研組深入到我市5個縣(市)區,15個下派單位,通過聽項目辦彙報、召開大學生志願者座談會、聽取鄉村領導意見等形式,深入調查瞭解大學生志願者服務情況。

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黑河市共有七個縣(市)區,65個鄉,共計726個行政村。截止到20xx年定向培養大學生計109人,派遣到各村的志願者計52人。

(一)培養工作1.開展了宣傳動員工作20xx年12月5日、15日市項目辦在《黑河日報》上刊出我市啓動“村村大學生計劃”的消息,並就該計劃有關方針政策回答了記者提問。12月9-13日在《黑河電視臺》上對“村村大學生計劃”招生政策進行了滾動式播放。

12月18日,協助黑河市政府籌備召開了全市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電視電話會議,會上宣讀了《中共黑河市委辦公室黑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20xx年村村大學生計劃招生工作的通知》,指導各縣市制定優惠扶持政策、抓緊時間做好宣傳報名、考前輔導等。2005年黑河市教育局下發了《黑河市教育局關於做好落實2005年黑龍江省“村村大學生計劃(培養)”招生工作的通知》(黑市教字〔2004〕160號),要求各縣(市)區教育局做好招生宣傳動員工作,使當地農村家喻戶曉從而擴大報考面。

同時我們在11月26日的《黑河日報》上全文刊登了2005年黑龍江省“村村大學生計劃(培養)”招生簡章,11月24—28日在黑河電視臺滾動播放了招生簡章,從而擴大了宣傳面,提高了今年的報考率。2.進行了考前輔導工作按照我們的要求,各縣(市)、區教育局在職教中心學校舉辦了考前輔導班,對考生進行了免費輔導,提高了複習的針對性。

3.做了貧困生幫扶工作在工作中我們瞭解到,一部分有志於服務農村的高中畢業生,由於家庭無力承擔生活費用,不得不放棄報考,甚至有的已經考取卻無法入校學習。爲了解除考生的後顧之憂,我們要求各縣(市)、區務必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所有有求學願望的農村知識青年都能報考、能夠考取的都能入校學習。

各縣(市)、區委、政府通過財政補貼、銀行貸款等措施妥善解決了這一難題。五大連池市每年補助學生生活費20xx元;北安市城郊鄉每年爲在校大學生補助1000元生活費,二井鎮、石泉鎮每年補助20xx元,北安市全市共幫助在校大學生解決生活費5萬餘元,協調貸款18.5萬元。

4.改革了學習制度,培養報考生源爲保證“村村大學生計劃”的順利實施,市教育局於20xx年2月10日下發了《關於做好中職學校教學、招生制度改革加大爲農服務力度的通知》(黑市教字[20xx]11號),對學校招生制度、教學制度、辦學模式和專業設置進行了改革,其中改革教學制度,實行彈性學制、學分制,在農村變三年學制爲一年或兩年學制,既爲農村青年報考“村村大學生計劃”奠定了一定的文化和專業技術知識基礎,又解決了他們的學歷不夠問題,有利於提高“村村大學生計劃”的報考率和升學率。5.着手製定培養計劃的具體措施我市現有726個村,要在20xx年實現村村大學生目標,平均每年需送培農村知識青年145人,目前我市在讀的大學生只有109人,培養任務十分艱鉅。

爲了完成這項任務,切實爲我市農民培養落地人才,市委組織部下發了《關於制定〈黑河市“村村大學生計劃”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規劃〉的緊急通知》(黑市組通字[20xx]8號),要求各縣(市)、區委組織部牽頭,搞好調查研究,摸清基本情況,要求他們根據調查情況制定當地的“村村大學生計劃”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規劃,保質保量地輸送生源。目前各項調查工作已經結束,我們正着手製定《黑河市“村村大學生計劃”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規劃》。

(二)派遣服務工作我市20xx年首批共向嫩江、北安、五大連池、孫吳、愛輝區派遣了52名大學生志願者。其中嫩江12人,;孫吳16人;愛輝區9人;五大連池10人。

各縣(市)區在志願者服務前分別召開了大學生服務農村行動計劃對接會。舉辦了爲期七天的培訓班,對大學生進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和業務培訓。

大學生學習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規以及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培訓增強了志願者服務農村的信心。市、縣項目辦對於下派到基層的大學生志願者的專業特長等情況進行逐個分析,與調查摸底中掌握的各縣(市)區大學生專業需求相結合,爲他們合理確定了服務的工作崗位。

通過此次的調研得到的反饋信息看,90以上的志願者都實現了對口上崗。大學生志願者在工作中深入基層,努力鑽研,注意學以致用,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承擔着農村的村務和學校的教學兩方面的工作任務。

他們在服務過程中 積極性高,踏實肯幹,把自己的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成績突出,受到了鄉村幹部及農民羣衆的好評。在他們身上體現出謙虛、自強、勤勞、向上的精神,各地都涌現出了一批先進的典型,如:被分配到北安市東勝鄉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的東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生王雲龍同學,他在大學中所學的專業爲農田水利工程,在農村服務工作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積極協助鄉水利站進行地形圖測繪,得出各種數據,並繪製出堵口處地形圖,使所學專業得以發揮,受到了水利部門的表揚;協助村支部書記認真抓好黨員責任區工作,積極發揮黨員作用,該項工作已在全鄉推廣;對農村剩餘勞動力進行分析,通過各種渠道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

村委會評價他政治覺悟高,以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能夠很快的進入角色,適應農村工作,具有較強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任勞任怨,善於走羣衆路線,工作中主動熱情、謙虛待人。被分配到嫩江縣長福鎮雲龍學校的黑河學院的丁相君同學在學校擔任六年級的班主任、六年級數學教學及

四、

五、六年級的英語教學、兼任校團支部書記、校大隊輔導員,並管理校學生會工作。在工作中盡職盡責,熱心對待每一位學生,認真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在校領導和老教師的幫助下,將班級培養成了積極向上、勤奮學習、遵守紀律、熱愛勞動、團結友愛的班集體。

走進學生的生活,與學生一起勞動、遊戲、談心,爲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補課,針對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法。幫助學校組織各種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豐富了校園生活。

她本人也被學校推選爲“鎮優秀教師”。分配到孫吳縣奮鬥鄉新河村支教的張麗麗同學,克服了艱苦的環境條件,認真搞好學校教學工作,接手學校的

一、二年級複式教學,採用語文課與數學課相結合、新課與練習課相結合的“動靜結合”的教學方法,受到了老師和學生的好評,她的教學設計在全鄉教職工大會上受到了中心校領導的好評。分配到五大連池市教育比較薄弱的雙泉鄉向陽村擔任副校長的張鑫同學剛走上工作崗位時看到學校的辦公條件差,教學設施設備少,心理有些波動,覺得上了這麼多年的學,大學畢業就在這偏遠的農村國小工作,心理有些不平衡,但在項目辦領導的關懷下,使他樹立了正確的思想觀念,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工作中。

主動擔當起英語教學工作,由於學生的基礎差,教學工作十分吃力,爲了使學生的成績,儘快提高,他認真研究教材,自制教具,挖掘課程資源,把課文編排成有趣的故事,課本劇,採取趣味教學,讓學生投入到課文中的人物角色,成立國小練習小組互幫互學,經常給差生補課,通過努力工作使學生的英語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二、主要經驗

(一)強化領導,爲“村村大學生計劃”順利實施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黑河市成立了由組織部牽頭,教育局、人事局、財政局、公安局、農委、團委等單位組成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領導工作。

成立了“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項目辦公室,專門負責“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的推進和落實工作。下發了黑市組通字[20xx]19號《關於對“村村大學生計劃”實施情況進行調研的通知》和黑市組通字[20xx]20號《關於進一步加強“村村大學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縣(市)區高度重視此項工作。

各縣(市)區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和項目辦。各縣(市)區領導小組、項目辦根據各自的職能,密切配合,推動了“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

組織成員單位學習省有關文件,讓各成員單位充分認識到實施“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有利於提高全市農村、農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利於推進農村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切實把“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擺上工作日程,並作爲一項“重點工程”抓實抓好抓出成效。真正形成了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

各相關單位和鄉村黨組織也高度重視,迅速成立了領導機構,按照各自職責,狠抓落實,爲“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落實奠定了組織基礎。

(二)加強宣傳,提高各級領導幹部和村民對“村村大學生計劃”的認識。各(縣)市區爲了讓廣大農村青年瞭解實施“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的重要意義和工作內容,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利用廣播、電視、農村板報及農村成人文化學校等多種媒介進行了廣泛的宣傳動員,印製宣傳單、發放到各個鄉村,不留“死角”。

召開大會,認真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宣傳相關政策。對全市“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落實的重要性、內容、形式進行廣泛深入的宣傳,消除了羣衆的思想顧慮,營造出了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工作的良好氛圍,讓廣大農村青年真正認識到“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是改變農村青年人生道路的難得機遇,是提高農民發展農村經濟能力和增強致富本領的有效途徑,是落實“三農”政策的重要舉措,積極動員符合條件的農村青年參與到“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中來。

(三)制定政策,爲“村村大學生計劃”順利實施提供政策支持。爲了保證“村村大學生計劃”真正達到畢業回村創業,回村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各縣(市)區專門制定了具體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爲“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順利實施提供政策支持。

如:五大連池市規定大學生畢業回村後作爲村級後備幹部優先培養,畢業後工作滿5年有報考公務員資格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對在校大學生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

幫助入學大學生家庭協調貸款、購買生產物資、幫助解決家庭生活實際困難。同時建立健全制度,增強此項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規範性。

1.建立培訓教育制度。充分利用進修校等培訓主陣地作用,有計劃地對服務的大學生志願者進行定期的培訓。

2.建立考評激勵制度。大學生所在工作單位黨組織爲每名大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明確責任。

對大學生的思想工作表現進行考評。3.建立資金投入制度。

除了將省裏撥付的大學生生活費等及時足額發放到大學生手中外,各縣(市)區爲此項工作專門投入資金,重點用於大學生教育培訓、改善工作生活環境。

(四)關心重視,爲大學生志願者安心工作解除後顧之憂。各(縣)市區要求接收大學生的鄉鎮黨委和學校妥善安排好食宿等生活問題,爲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創造寬鬆的工作環境,爲他們能夠走下去、留下來、乾的好提供有力的支持。

各接收單位指派專人負責此項工作,解決好大學生志願者在服務期間遇到的工作和生活困難,爲離家遠的、生活困難的大學生志願者代購生活用品,如分配到愛輝區的費兆武家庭生活比較困難,派到愛輝區張地營子鄉中學後,學校給他提供了免費住宿,免除了部分夥食費,解決了他的困難。五大連池爲分配到雙泉鄉的鄒麗娟專門騰出一個辦公室做寢室,併購置了牀、衣櫃等生活用品,同時在鄉政府免費就餐。

孫吳縣的辰清鎮中心校爲豐富大學生志願者的業餘生活新購置了二十九英寸的彩色電視機,並僱人爲他們做飯,解決了實際困難。同時,“村村大學生計劃”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在“中秋”、“端午”等節日期間,深入到大學生工作單位進行慰問,使大學生感受到領導的關心。

(五)加強管理,大學生志願者的作用得到了有效發揮。各縣(市)區加強了“村村大學生行動計劃”工作的管理,爲大學生志願者建立了人事檔案,對他們的工作進行考覈、評估,全面加強此項工作實施過程中各環節的管理。

注意配合學校,實施跟蹤管理,及時掌握學習情況,督促他們學好知識,提高本領,增強素質。項目辦在大學生志願者中深入開展了以“比學習、看誰的業務能力強;比工作,看誰的業績突出;比奉獻,看誰的覺悟高”爲主要內容的“三比三看”活動,調動了大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孫吳縣辰清鎮春青村工作的牟興旺同學多次到貧困生李小賀家進行家訪,併爲他買了學習和生活用品,使即將輟學的李小賀又重新回到了學校,受到了教師和家長的好評。臥牛河鄉大學生董雪指導的學生在20xx年全國奧林匹克國小英語競賽中獲得了三等獎。

分配到愛輝區幸福鄉幸福村的李斌積極協助村委會主任協調資金20萬元,利用個人關係聯繫自來水公司準備爲該村的二隊、三隊羣衆安裝自來水;建議村黨支部、村委會建起一個300多平方米的車庫,爲增加村集體收入開闢了新渠道。在嫩江縣科洛鎮東明國小的姚子龍同學在老教師的幫助下,通過探索啓發式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爲前提,以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爲基礎,以學生的思維訓練爲中心,探索具有本校特點的創新課,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歡迎。

在五大連池雙泉鄉中心國小的志願者鄒麗娟,利用教師的政治、業務學習時間,爲教師進行講座32次,先後學習了《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教育法規幫助教師依法從教、依法執教,使學校教師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

三、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認識不到位。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有的地方對上級政策理解得不深不透,特別是對大學生志願者的政策存在模糊認識,擔心兩年後對大學生志願者無法安排,因此影響了對大學生志願者的需求申報和接收工作。

【第4篇】藥品經營企業實施gsp問題的調研報告範文

藥品經營企業實施gsp問題調研報告爲了解和掌握藥品經營企業通過gsp認證後,在實施gsp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成因並確定有效的監管對策,筆者在一年來工作實踐中,對全市藥品經營企業實施gsp現狀進行了全面調查,調查覆蓋率達76.9%,調查情況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1、處方審覈員不在職在崗問題普遍,在對藥品零售企業抽查中發現,有40%的處方審覈員不能堅持在崗,20%的處方審覈員只是掛名,處方審覈員工作形同虛設,更談不上有效開展患者合理用藥諮詢。

2、藥品養護行爲不符合要求。一些藥品經營企業在對庫存藥品的管理中,未記錄藥品養護的內容和過程,藥品養護情況無法追蹤查詢:通過gsp認證時庫房設置的空調、除溼、冷庫或冷藏箱等溫度調節設備不能堅持正常使用,溫溼度記錄不真實。

3、藥品拆零銷售不規範,80%的藥品零售企業拆零銷售行爲不規範,缺少拆零設備,未建立拆零記錄。

4、藥品分類管理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一是處方藥不憑處方銷售或暗中銷售問題突出,個別藥店採取不按規定對購進的處方藥進行記錄,暗中銷售或私造虛假處方,規避檢查。二是一些藥店處方藥和非處方藥未按規定陳列、擺放、標示不醒目。三是對處方的審覈不嚴格,流於形式,特別是經營中藥飲片的處方,不對調劑飲片進行審驗,只是在處方上簽字,就向患者發藥。

5、藥品庫房形成虛設,部分藥店認證後,藥品庫房另作他用,存在的庫房也沒有按gsp要求進行管理,gsp規定的各項管理制度沒有嚴格的執行或執行無記錄記載。

二、原因分析

藥品經營企業實施gsp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原因大致有四個方面,一是由於我市地理位置偏遠,經濟不發達,生活水平不高,多數零售藥店規模較小,經濟效益不好,致使一些藥店認證通過後,辭退了駐店藥師,形成有名無實的情況,不能做到在職在崗。二是由於經營規模小,品種單一,藥品供貨方便,多數藥店的庫房基本空閒,基本是零庫存,gsp要求得有關庫房的管理制度基本不能執行。三是由於處方無來源,零售藥店銷售處方藥受到制約,影響經濟效益,一些藥店採取了進貨不做購進記錄,不憑處方暗中銷售的情況。四是經營中藥飲片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缺乏對飲片真僞的鑑別能力,不能勝任飲片處方審覈工作,處方審覈流於形式。

三、監管對策

1、強化宣傳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素質,重點抓好《藥品管理法》及其《實施條例》的普及和對藥品經營企業從事這類管理、驗收、養護、保管、銷售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知法、懂法、守法能力,增強質量觀念和誠信自律意識。

2、以gsp爲契機,規範藥品經營企業行爲,加大對企業實施gsp的監管力度,督促其不斷改造硬件設施,完善軟件管理,加大gsp跟蹤檢查力度,重點檢查通過認證企業的質量體系運行情況及購、銷存等環節的規範程度,對存在問題較多的企業,採取限期整改和不予通過跟蹤檢查方式,強化其規範管理。

3、鼓勵零售連鎖向農村發展。以連鎖經營爲主要模式,促進農村供應網絡發展,調查顯示,在農村零售藥店管理狀況好於村衛生所和個體診所,而連鎖門店則好於零售藥店。因此,藥監部門應促進農村零售連鎖門店、乙類非處方藥櫃的大力發展。同時,通過競爭促進農村藥品管理水平的提高。

4、積極推動藥品經營企業信用建設。藥監部門應制定藥品經營企業信用管理辦法,探索信用分類管理的有效方法和途徑,通過建立信用檔案,評定信用等級,實施分類管理,曝光不良行爲等方式開展誠信監管。

【第5篇】項目實施調研報告模板

調研報告是整個調查工作,包括計劃、實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過程的總結,是調查研究人員勞動與智慧的結晶,也是客戶需要的最重要的書面結果之一,爲大家分享了項目實施的調研報告,歡迎借鑑!

近日,區政協組織部分委員,深入涼州區萬頭良種豬繁育基地和清源鎮、韓佐鄉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工程項目區,通過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全區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區農業綜合開發工作堅持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爲重點,以產業開發爲主線,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促進農民增收爲目標,圍繞“項目建設好、資金使用好、隊伍打造好”的要求,組織實施了一批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取得了比較好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2022年以來,全區共實施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治理項目5.45萬畝,總投資7301萬元,實施產業化經營項目17個,累計投入資金2895.92萬元。

(一)着力改善基礎條件,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在山水灌區襯砌渠道257.15公里,配套渠系建築物9582座。在井水灌區鋪設低壓輸水管道63.69公里,修復機井84眼。整修機耕路178.49公里,以補助形式配置起壟覆膜機等農機具89臺,項目區內機耕化水平達到90%以上。注重農田防護林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全面規劃,統籌安排”的原則,共營造農田防護林4430畝。2022年韓佐鄉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完工後,改善灌溉面積2萬畝,增加農田防護林面積0.15萬畝,擴大良種種植面積1.2萬畝。項目區呈現出“田成方、渠相連、路相通、林成網”的喜人景象,爲農業結構調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結合調整農業結構,農業科技措施得到推廣。注重把科技應用貫穿於農業綜合開發全過程,融入項目規劃設計、建設管理以及項目區生產發展環節。加大項目區農業生產新品種、新技術示範推廣力度,在已建成的項目區內,大力壓減小麥等高耗水低效益作物種植面積,全面擴大蔬菜、壟作玉米、經濟林、中藥材等高效益作物種植面積。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改良土壤特性。實施物理誘殺綠色植保等技術,提高植保水平。通過集中培訓、現場演示、田間指導等方式,共培訓農民23800人(次),示範推廣22600畝,項目區農民科學種田意識顯著提高,農產品優質率達到98%以上。

(三)圍繞產業佈局項目,農業產業化持續發展。圍繞發展“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按照“統籌規劃、集中連片、整村推進、規模開發”的原則,選擇武南、高壩、韓佐、清源、永昌等主幹道路沿線鄉鎮作爲項目區,爲特色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圍繞城鄉融合發展核心區和葡萄基地建設,將清源鎮、吳家井鄉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示範區。在產業化項目選擇上,重點對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農產品加工、儲藏保鮮等項目,按財政補助、貸款貼息方式給予了扶持。2022年完成1萬噸特色玉米加工擴建固定資產貸款貼息, 20萬噸麪粉加工流動資金貸款貼息, 5萬噸冷庫儲藏原料收購流動資金貸款貼息。2022年扶持建設了涼州區萬頭良種豬繁育基地擴建項目。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擴大了農業生產規模,延長了產業鏈,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四)加強工作協調聯動,項目實施順利推進。區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發揮綜合組織協調職責,建立了以項目區鄉鎮爲項目實施責任主體,各項目實施單位積極參與,農口各部門監督參與的運行機制,與區農牧局、林業局、供銷社聯合實施項目9個,完成投資2176.5萬元。在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中,項目區武南鎮、韓佐鄉、清源鎮積極參與項目管理,成立專門的項目實施管理小組,發揮主體責任,調動村組幹部羣衆積極投入工程建設,共同推動項目實施。

(五)健全項目管理制度,工程監管逐步規範。規範招投標程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對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中的機電井設備配套與低壓輸水管道、渠道襯砌、道路整修、土地平整、苗木栽植等重點工程,進行公開招投標。規範合同管理制,簽訂的工程合同明確工程任務、進度、責任、付款方法等細則。規範業主監管,區農發辦業務人員和項目村推選的農民質量監督員和村組幹部蹲點監管,及時糾正問題。規範項目公示制,對工程建設內容、施工規範、建設時限、資金籌措與使用、建成效益、運行管護以及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主要內容製做公示牌,接受項目區羣衆監督。規範資金管理,執行項目資金縣級報賬制。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

(一)項目實施量與全區總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近年來,省、市批覆我區的土地治理項目每年1-2萬畝,產業化項目2-3個,全區實施土地治理面積近10萬畝,約佔全區耕地面積的1/14。工作任務還很艱鉅,相關部門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爭取項目和資金。

【第6篇】鄉鎮實施精準扶貧調研報告

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創新機制紮實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的通知》關於建立精準扶貧工作機制的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通過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和精準考覈,引導各類扶貧資源優化配置,實現扶貧到村到戶,逐步構建精準扶貧工作長效機制,爲科學扶貧奠定堅實基礎。

精準識別是指通過申請評議、公示公告、抽檢核查、信息錄入等步驟,將貧困戶和貧困村有效識別出來,並建檔立卡。

精準幫扶是指對識別出來的貧困戶和貧困村,深入分析致貧原因,落實幫扶責任人,逐村逐戶制定幫扶計劃,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準管理是指對扶貧對象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測,建立全國扶貧信息網絡系統,實時反映幫扶情況,實現扶貧對象的有進有出,動態管理,爲扶貧開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精準考覈是指對貧困戶和貧困村識別、幫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對貧困縣開展扶貧工作情況的量化考覈,獎優罰劣,保證各項扶貧政策落到實處。

二、重點工作

(一)建檔立卡與信息化建設

(1)建檔立卡。國務院扶貧辦制定《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明確貧困戶、貧困村識別標準、方法和程序,負責省級相關人員培訓、督促檢查、考覈評估等工作;各省(區、市)根據國家統計局確定的分省(區、市)和分片區貧困人口規模,按照《扶貧開發建檔立卡工作方案》中確定的貧困人口、貧困村規模分解和控制辦法,負責將貧困人口、貧困村規模逐級向下分解到村到戶,並負責市縣兩級相關人員培訓、專項督查等工作;縣負責貧困戶、貧困村確定,並組織鄉(鎮)村兩級做好建檔立卡工作。20xx年10月底前完成建檔立卡工作,相關數據錄入電腦,聯網運行,並實現動態管理,每年更新。

(2)信息化建設。國務院扶貧辦制定和組織實施全國扶貧開發信息化建設規劃和建設方案,制訂標準規範,整合辦內原有信息系統,建設統一的應用軟件系統。各省(區、市)、市(區)、縣(區)負責設備購置、人員配備、數據採集和更新等工作。通過信息化建設,引導各項資源向貧困戶和貧困村精準配置,提高針對性和有效性。此項工作20xx年12月底前完成,以後逐步升級完善。

(二)建立幹部駐村幫扶工作制度

(3)各省(區、市)普遍建立幹部駐村工作制度,做到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幫扶工作隊,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並建立駐村幫扶工作隊、貧困戶幫扶責任人數據庫。此項工作由各省(區、市)負責,20xx年6月底前派駐到位。

(4)做好乾部選派工作。各省(區、市)要充分動員黨政機關、人民團體、民主黨派、企事業單位參與駐村幫扶工作,選派有較高政治素質、能力較強、特別是有培養前途的中青年幹部,參加駐村幫扶工作,並明確職責分工、幫扶項目、考覈辦法和問責制度等。

(5)落實幫扶責任。駐村工作隊負責協助村兩委摸清貧困底數,分析致貧原因,制定幫扶計劃,協調幫扶資源,統籌安排使用幫扶資金,監督幫扶項目實施,幫助貧困戶、貧困村脫貧致富,不脫貧、不脫鉤;協助基層組織貫徹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積極參與各項扶貧開發工作。

(6)建立健全幫扶制度。各省(區、市)建立健全駐村幹部的選拔、培訓、管理、考覈、激勵、保障等制度,充分調動駐村幹部的積極性,對工作成效顯著的要提拔重用,對工作成效不明顯的要實行退出和問責。加強駐村工作隊的規範管理,實現駐村幹部幫扶長期化、制度化和規範化。

(三)培育扶貧開發品牌項目

各省(區、市)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完善政策措施,因地制宜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貧品牌。

(7)雨露計劃。各省(區、市)扶貧和財政部門會同教育、人社等部門,完善雨露計劃實施政策和規劃,對參加中高職教育或兩年及以上職業技能培訓的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家庭發放生活補助,提供扶貧貼息貸款支持,提升貧困戶新成長勞動力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穩就業、拔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繼續做好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農村適用技能培訓和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工作。

(8)扶貧小額信貸。各省(區、市)扶貧、財政和金融部門負責完善扶貧小額信貸政策,對沒有外出就業、有一定技能又有創業意願的貧困戶發放小額信貸貼息貸款,支持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幫助換窮業。提高瞄準性,加強監管,真正惠及貧困戶。

(9)易地扶貧搬遷。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局)與扶貧部門共同負責制定規劃和計劃,對不具備生存發展條件、就地脫貧成本高、難度大的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結合新型城鎮化中解決三個1億人問題,使這部分貧困羣衆徹底挪窮窩。在易地扶貧搬遷工作中,要充分尊重搬遷戶的意願,並着力解決好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和社會融入等問題。

(四)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10)各省(區、市)扶貧部門要將扶貧措施與扶貧開發建檔立卡緊密銜接,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和有效性。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注重實效的原則,在培育扶貧開發品牌項目的同時,繼續做好整村推進、互助資金、產業扶貧、科技扶貧等專項扶貧工作。

(11)各行業部門,要重點圍繞落實25號文件,組織實施好村級道路暢通、飲水安全、農村電力保障、危房改造、特色產業增收、鄉村旅遊扶貧、教育、衛生和計劃生育、文化建設、貧困村信息化十項重點工作。各行業部門按照25號文件要求,制定相關辦法並組織實施。

(五)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

(12)搭建社會扶貧信息服務平臺。國務院扶貧辦統籌建設中國扶貧網,將貧困戶、貧困村的需求信息與社會各界的扶貧資源、幫扶意願進行有效對接,互聯共享,實現社會扶貧資源的精準化配置。各地也要根據實際,搭建社會扶貧信息服務平臺。國務院扶貧辦負責頂層設計,各級扶貧部門組織實施,20xx年底前完成。

(13)完善社會扶貧幫扶形式。鼓勵引導各級定點扶貧單位、參加扶貧協作的東部省市、軍隊和武警部隊及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扶貧參與主體,到貧困地區開展形式多樣的扶貧幫扶活動,努力做到幫扶重心下移到貧困村、幫扶對象明確到貧困戶,幫扶措施到位有效,幫扶效果可持續,實現社會幫扶的精準化、科學化。國務院扶貧辦負責制定相關政策,各省(區、市)負責制定實施方案,於20xx年9月底前完成。

(六)建立精準扶貧考覈機制。

健全貧困縣精準扶貧考覈機制,建立貧困縣約束機制,研究重點縣退出機制。

(14)中組部牽頭,國務院扶貧辦、國家統計局配合,20xx年12月底前修訂出臺《關於加強和改進貧困縣考覈工作指導意見》,重點考覈黨政領導班子和黨政領導幹部將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完成減貧增收任務情況,增設精準扶貧考覈的內容、指標,併合理確定分值權重。

(15)國務院扶貧辦會同發改委、財政部,20xx年6月底前修訂出臺《扶貧工作考覈辦法》,重點考覈地方政府扶貧責任落實情況以及扶貧成效。逐步建立以考覈結果爲導向的激勵和問責機制。根據考覈和評估結果改進和完善精準扶貧工作機制,實現精準扶貧、陽光扶貧、廉潔扶貧。

三、保障措施

(一)深化思想認識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和國務院對扶貧開發工作的新要求,是解決扶貧開發工作中底數不清、目標不準、效果不佳等問題的重要途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保障。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化認識,統一思想,把精準扶貧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斷提高扶貧工作的精準性、有效性、持續性。

(二)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片區牽頭單位、行業主管部門都要做好精準扶貧各項工作。強化扶貧開發隊伍建設,加強縣、鄉(鎮)兩級扶貧部門力量,保障工作經費,改善工作條件,提高工作效能。

(三)強化責任落實

按照中央統籌、省負總責、縣抓落實的原則,逐級分解落實;扶貧部門要抓好精準扶貧工作的頂層設計、溝通、協調、指導和服務工作;相關行業部門要按照分工,發揮職能和行業優勢,切實加大對貧困戶和貧困村的幫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臺,引導和動員社會力量參與精準扶貧工作。

鄉鎮實施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第7篇】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狀況調研報告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狀況調研報告

爲了進一步瞭解我區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情況,促進我區全民健身運動的有序開展,區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工委組織部分區人大代表,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情況進行了調查,聽取了區體育局和三甲、下陳街道相關情況彙報,並實地察看了區體育館的內部體育設施和三甲街道海明村、下陳街道下陳村的健身路徑鋪設情況。在此基礎上,現提出一些意見與建議。

一、基本情況

多年來,我區始終本着“以人爲本、科教興體”的發展戰略,按照健身運動大衆化、健身指導科學化、健身項目多樣化、健身場地簡易化的總體要求,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創新方式,使全區羣衆體育工作得到了較快發展。

(一)健全組織,健身運動大衆化。近年來,通過區政府的重視領導和區體育局的周密組織,全區成立了30個體育社團,其中單項體育協會26個(不包括體育總會、老年體協、農民體協、殘疾人體協),300多個全民健身苑(點),230多個晨晚練點,形成了以全民健身領導小組爲主線,以健身苑(點)爲基礎,以學校、社區、街道(鎮)駐地和富裕村爲重點,以社會體育指導員爲骨幹,以屬地管理自願參加爲原則的全民健身基本格局。區體育局在主抓全民健身體育這項工作中,着力兼顧農村這個難點,突出學校體育這個重點,鞏固城區這個熱點,認真開展豐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動,在全區上下形成了領導重視、社會支持、羣衆參與的全民健身大衆化良好氛圍。

(二)加強培訓,健身指導科學化。對羣衆體育健身進行科學指導是推動全民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的重要措施。區體育局認真貫徹社會體育指導員技術等級制度,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一是本着先發展後規範的原則,鼓勵一部分年富力強,熱心於羣衆體育工作的同志加入到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來,採取“走出去、請進來,抓骨幹、促全面”的辦法,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的力度,不斷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全區每年都舉辦1至3期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各單項體育協會每年都分頭組織裁判員或教練員培訓,培訓人員達300多人。二是建立健全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制度,及時調整了健身苑(點)的佈局。加強集成與合作,克服分散、封閉狀態,逐步建立了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機制。目前全區擁有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名,一級社會體育指導員20名,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0名,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800多名,每1000名體育鍛煉者中配備了3名兼職社會體育指導員。

(三)拓展內涵,健身項目多樣化。開展基層健身活動是推動全民健身的重要手段,是吸引羣衆參與健身的重要途徑。在全民健身體育工作中,區體育局堅持面向基層,面向羣衆,小型多樣,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健身月等活動,把健身送到社會、單位、企業、學校、農村。在學校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設體育課程,保證體育課時,並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體育活動,確保學生每天至少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在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健康文明的職工體育健身活動;在農村廣泛開展一系列羣衆性體育活動,並積極發展社區體育和老年體育。目前,全區開展的體育健身項目已達30多項,體育人口比重達到42.35%(體育人口,是衡量大衆健身的一項重要指標,按照體育社會學的定義,只有每週運動三次以上,每次活動時間不少於30分鐘,每次活動強度爲中等強度以上的人才可以稱爲體育人口)。

(四)強化措施,健身場地簡易化。健身場地設施是廣大人民羣衆從事健身活動的物質基礎和基本條件。區體育局從我區實際出發,本着親民、愛民、利民和便民的原則,多方籌措資金,採取整體規劃、分類建設的辦法,建設不同檔次的體育場地設施,優化健身環境,以滿足各類人羣的體育鍛煉需求,實現了羣衆就地參與體育健身的目的。近年來,區政府將區體育發展中心和全民健身工程列入爲民辦實事工程,投資1.2億元建起了總建築面積爲2.4萬平方米的體育綜合館、綜合訓練館及全民健身中心,大大提升了我區體育設施的檔次和水平,爲承辦國家、省、市、區高水平的羣衆體育比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突出重點場地建設的同時,還建設了一批具有區域特點的簡易場地。近幾年,各街道(鎮)堅持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村級辦公場所建設相結合,全區80%以上的行政村和100%的社區都鋪設了1條以上的健身路徑,這些場地設施的建成將對我區農村體育設施建設起到重要促進作用。截止目前,全區已有標準體育場地300餘處,人均體育場地佔有面積1.1平方米;健身路徑270多條,燈光籃球場22個,乒乓球室190個,塑膠跑道28個;此外,還建起了許多村級文化俱樂部、健身公園、健身廣場、健身房、羽毛球場等,每個街道(鎮)還建有一個標準的門球場或氣排球場,爲羣衆體育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存在的主 要問題

調查反映,我區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影響了我區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羣衆體育服務體系需進一步完善

羣衆體育的深入開展需要一個完善的服務體系作依託。現在我區街道(鎮)文體工作指導站只有海門、前所兩個街道明確配備了體育專幹,其他街道相應工作人員有的兼職,有的不確定。由於具體負責羣衆體育工作的人員不確定,往往出現一項工作多人經手、多人蔘與卻無人負責的局面,全民健身服務體系覆蓋不到廣大農村。

(二)中青年健身意識需進一步提高

羣衆體育總體呈上升勢頭,但職工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和體質狀況呈下降趨勢,積極主動鍛鍊的人羣呈現“兩頭熱,中間冷”的特點。也就是說,老年人和少年兒童熱衷於健身運動,有些中青年由於忙於事業和家庭而忽視了體育鍛煉,身體免疫力下降,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據中華醫學會的一項研究表明,我國每年有26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其中中青年人竟然佔有相當大的比例。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的原因除了與年齡、飲食結構有關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鍛鍊。因此,中青年的體育鍛煉應進一步加強。

(三)羣衆體育工作的領域需進一步擴大

隨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從人民羣衆對全民健身運動的需求看,現有羣衆體育設施和場所、體育活動形式會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公共體育設施和居民區配套體育健身設施還不多,學校的體育健身設施雖然所佔比例較多,但因涉及教學秩序、校園安全以及體育健身活動中的人身安全責任等諸多因素,向社會開放有一定難度。全民健身工作在社區之間、部門之間、行業之間很不平衡,特別是農村體育經費少、人員少、活動少、體育場地設施少的“四少”現象依然存在,嚴重製約我區農村體育的發展。因此,迫切需要進一步擴大羣衆體育工作領域,進一步挖掘可利用的體育資源,進一步創新體育健身形式,以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健身娛樂需求。

三、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浙江省全民健身條例的學習宣傳,切實提高各級領導和廣大羣衆對全民健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堅持羣衆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的方針,堅持主題活動與輿論宣傳並重,利用和創造各種契機,不斷改進和創新宣傳方式,普及全民健身知識。通過報紙、刊物、電視、廣播、網絡、科普讀物以及健身場地周邊的宣傳欄等宣傳媒介和信息渠道,宣傳體育知識、健身知識、養生知識等,舉辦各種體育輔導班,吸引羣衆參加培訓,提高科學健身水平,真正營造“我運動我健身,我運動我快樂,我運動我時尚”的全民健身輿論氛圍,進一步促進羣衆體育社會化、科學化、法制化、生活化和普遍化。

(二)加強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各羣衆組織和社會團體在開展羣衆性體育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行業、系統體育協會和其他羣衆體育組織,形成政府領導、依託社會、覆蓋面廣的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和隊伍體系。各街道(鎮)要將全民健身工作納入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配備專兼職體育幹部,具體負責羣衆體育工作。同時,要進一步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並充分發揮其在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強場地設施建設。我區的人均體育場地佔有面積與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第二期工程第二階段(20xx年—20xx年)的目標人均1.4平方米(日本等國家達到人均20多平方米),還有較大差距,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刻不容緩。要把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作爲開展全民健身工作的重點環節來抓,在器材設施的添置和場館建設方面加大投入,特別是對一些缺少基本的公共體育設施的行政村,如健身路徑空白村,要予以重點幫扶,從而不斷加快我區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步伐。在器材設施的投放、維護上,要對健身器械註明如何使用、適合的年齡層次、不適合的人羣等,使羣衆在鍛鍊時有的放矢,也使健身器械發揮出最大效用。同時,要整合現有的公共體育設施資源,採取獎勵、專項資金補助、彩票公益金補助等措施,鼓勵學校、企事業單位和公民個人的體育健身設施向社會開放,實現資源共享。

(四)豐富健身活動內容。要進一步加強農村體育工作,經常開展一些農民喜聞樂見的大衆運動項目,挖掘和整理民間傳統體育,引導農民參加全民健身活動,增強農民體質,提高農民健康水平。同時,要進一步抓好社區體育、學校體育、企業體育和機關體育工作,進一步推行簡便易行和適合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特點與體質狀況的體育健身方法,使廣大居民、職工在參與豐富多彩的健身活動中增長體育知識,掌握健身技能、感受體育的魅力,享受健身的樂趣,養成經常鍛鍊的習慣,促進全區人民的總體健康水平逐步提高。

(五)健全投入機制。羣衆體育經費現已納入政府預算,但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要逐年有所增長;體育彩票公益金應按照國家和省規定的範圍和比例用於全民健身事業,專款專用;各街道(鎮)在每年年初制定計劃時,要列出全民健身工作專項資金,爲本級政府和村委會組織開展活動、進行培訓、改善場地設施等提供財力支持。此外,要動員全社會支持和贊助全民健身活動,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流向羣衆體育;大力發展羣衆體育產業,培育體育市場,並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發展體育產業。

總之,全民健身工作作爲一項與全區人民健康大事息息相關的社會事業,對促進社會和諧起到重要作用。做好羣衆體育工作,是我們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好、發展好、維護好人民利益的根本需要。各級政府要堅持以科學發展現爲指導,牢固樹立以人爲本的體育觀念,立足於提高廣大人民羣衆的身體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按照全民健身與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統籌協調發展的要求,推動全民健身活動的深入開展,進而實現體育強區的戰略目標,穩步推進我區體育事業再上新臺階。

【第8篇】村莊規劃實施管理調研報告範文

加強對農村村莊規劃實施和管理,正確引導農民按村莊建設規劃要求有序建房,是改善農村居住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證。經對_____區內村莊規劃實施和管理進行調查瞭解,發現在村莊規劃實施過程中,組織實施得力,管理比較規範。但是,村莊規劃實施過程中也存在規劃落實不到位、管理不嚴,以及資金投入偏少、村莊規劃編制率偏低和重建設輕規劃,農民規劃意識不強和不按規劃建房等現象方面問題。

一、基本情況

_____區位於吉安市中心城區,轄有六個鄉鎮(白塘街道),83個行政村,614個自然村(其中吉安市外環線內行政村28個、村莊145個),總人口爲234028人,建成區面積爲29.86平方公里。六個鄉鎮(白塘街道)都成立了村鎮規劃建設管理機構和村鎮規劃助理員隊伍,興橋、長塘兩鎮有三名規劃助理員,樟山鎮、曲瀨鄉、禾埠鄉、白塘街道各有一名村鎮規劃助理員,具體負責本轄區內的村鎮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目前,已完成61個行政村規劃,規劃編制率爲73.49%(外環線外行政村100%完成),自然村規劃191個,規劃編制率爲31.11%。目前,已編制村莊建設規劃的村莊,基本都能嚴格按規劃進行各項建設。

二、存在問題

1、重視宣傳不夠。在廣大農村農民建房管理工作中,農民長期以辦理了用地手續爲最終手續,只認可土地管理部門,意識中根本就沒有規劃概念,對規劃的意識也較爲模糊。

一是對村莊規劃編制工作重視不夠。鄉鎮、村組對該項工作管理不到位,重視不夠,沒有將農村村莊規劃實施和管理工作納入鄉鎮對村組年度目標考覈管理範圍。

二是對政策法規宣傳不夠深入。各鄉鎮、村組對國家相關的政策法規宣傳不到位、不夠深入,特別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和其他相關配套法律法規的宣傳不夠深入,農村村民對規劃的相關政策法規認識和理解不深。另外,從鄉鎮主要領導到村組一級村幹部自身對這一塊工作認識不深,缺乏規劃觀念等原因最終導致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滯後,規劃編制率不高。

2、規劃覆蓋率偏低。_____區位於吉安市中心城區,屬經濟欠發達地區,與沿海發達城市和周邊縣市、區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城鄉發展不平衡,加上各鄉鎮、村委會和自然村沒有什麼支柱產業,從鄉鎮到村委會、村小組三級組織,都是吃財政飯可用經費有限等原因,導致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滯後,規劃編制率不高。全區614個自然村,只完成規劃編制191個,規劃編制率爲31.11%,行政村完成規劃編制61個,規劃編制率爲73.49%(外環線外行政村100%完成)。雖然近年來隨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資金編制村莊規劃,全區的村莊規劃編制履蓋率進一步擴大,但是從以上幾組數字上,可以看出我區在編制村莊規劃上資金投入偏少,村莊規劃履蓋率還很低。

3、規劃執行較難。

一是意識不強。在我區廣大農村,由於受習俗傳統觀念影響,農民的規劃意識淡薄,無視規劃,規劃落實難。在一些遍遠村莊既使有規劃也都不一定執行的了,農民建房很難按規劃要求去做。在農村農民建房已形成了跟着路走的習慣,只要哪裏交通方便,房子就建在哪裏。所以,近年來雖然在農村建了很多新房,但農村的面貌並沒有因此得到改觀,還依舊是隻見新房不見新貌。

二是土地調整難。在廣大農村一些村莊雖然編制了村莊建設規劃的村莊,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受姓氏、家族、宗族封建傳統觀念和土地政策限制,特別是受近年來城市、鄉鎮拆遷徵地等因素影響,農民建房用地如涉及跨村、跨組的建房用地調整相當難,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按規劃要求落實到位。所以導致所編制的村莊規劃很難實施,成了一紙空文。另外,在廣大農村,農民建房所用的宅基地不能自由流轉也是阻礙村莊規劃實施的一個重要原因。

三是實際操作難。在村莊規劃的實施過程中,由於所編制的村莊規劃中的房屋戶型、間距、層高、建築佔地面積等與農村實際需求不符,農民建房不能接受,造成規劃操作不了。這類現象在城區外環線內布點村莊最爲突出。根據城區村莊布點規劃,在外環線內_____區有55個適度擴建和保留整治村莊、4個新建型村莊、5個農民拆遷安置型村莊。在已批准的布點村莊建設規劃的實施過程中,因所規劃的房屋戶型、間距、層高、建築佔地面積、跨村、跨組土地協調等諸多問題,在實際操作中難以按規劃要求落實到位。導致好多已編制好的村莊規劃實施不了。

4、違章查處不夠。在村莊規劃實施過程中,鄉鎮、村委會及村小組沒有嚴格把關,認真履行職責。一方面是審批農民建房不嚴。在村莊規劃編制後,鄉鎮、村委會和村小組在村民申請建房時,沒有按村莊規劃要求正確指導和嚴格把關,而是讓村民隨意選址,有的甚至是圍着村民意願轉選那批那,助長了農民隨意建房風氣。另一方面是鄉鎮、村委幹部監管不力。在已編制好村莊建設規劃的村莊內,鄉鎮、村委會對不按村莊建設規劃建房行爲沒有及時制止和處理,規劃沒有起到指導農民建房作用,成了鄉鎮的收藏品,村委會的裝飾品。

5、建房審批環節繁瑣。中心城區的農民建房審批環節過多,農民難以接受。可以說現在中心城區的農民建房是村、鄉、區、市四級管理,層層審覈,並且各個環節上面往往銜接不夠,造成許多工作重複脫節。如選址踏看,爲了慎重起見,每個環節的審批人員都要到現場去看一遍,浪費時間和人力。並且審批週期過長,農民往往因等的審批時限過長,還未等到有關部門放線,就自己擅自先動工建設,造成邊批邊違章建設現象。

三、建議對策

1、要搞好三個結合。在編制村莊規劃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當地實際、農村風俗、農民意願”這三個方面的因素。規劃中房屋戶型、間距、層高、建築佔地面積等應與農村實際相符。

2、加大對村莊規劃實施的領導。鄉鎮要將村莊規劃實施管理工作納入村組幹部年度考覈績效中,實行行政一把手負責制,對轄區內村莊規劃實施管理不力的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3、加大村莊規劃編制資金投入。鄉鎮要將村莊規劃編制經費列入鄉鎮、村組財政預算,市局也向省廳多爭取一些農村規劃編制的資金補貼,以加大村莊規劃編制的資金投入,提高村莊規劃編制的覆蓋率。

4、加大政策法律法規宣傳。要將有關政策法規制作成簡明扼要內容直觀的宣傳單和錄音帶,發鄉鎮(街道)、村委會。利用逢圩、節假日以宣傳車廣播、發放宣傳單形式向農民宣傳法律、法規和政策,加深對村莊規劃的理解。

5、嚴格村莊規劃實施管理。鄉鎮、村組幹部要按照“守土有責”的原則,加大對本村莊內農民建房的監督管理,嚴厲打擊農民不按村莊建設規劃違章亂建房行爲,對未按村莊建設規劃建房的,要堅決予以拆除,杜絕不按村莊規劃違章建房現象的發生,確保所編制的村莊規劃得以順利實施。

6、法律法規的修改、制定上有突破,改變農村土地現有的管理模式,使農村集體土地能自由流轉。

7、中心城區農民建房的審批,建議市裏負責村莊規劃的審覈,鄉、村負責建房資格的審查,區裏負責農民建房的選址、放線、監管等具體工作,儘量縮短審批時間,減少審批環節。

【第9篇】縣實施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xx縣被列爲全省“精準扶貧”示範縣以來,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強化措施,紮實推進“1236”扶貧攻堅行動。以解決羣衆突出問題爲重點,加快貧困羣衆脫貧致富步伐,堅決打好統籌扶貧、精準扶貧、開放扶貧、“造血”扶貧和生態扶貧整體戰。至20xx年底,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 5050元,較上年增加651元,增長14.8%,比20xx年增加 1851元,全縣新扶貧標準下的貧困人口由20xx年的8.76萬人減少到4.1萬人,累計減少4.66萬人,年均減少1.5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計下降26.2個百分點,年均減少8.73個百分點。

一、20xx年以來的扶貧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資源力度,不斷改善貧困羣衆生產生活條件。近年來全縣以專項扶貧爲着力點,積極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貧,加快推進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以來,襯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農田灌溉面積11100畝,發展牧草節灌面積XX畝,恢復和改善灌溉面積4.70萬畝,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萬畝,解決了5.79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2.9%;實施農村公路建設項目119項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鄉油路6條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條434.8公里,通村砂礫路34條129.34公里;100%的鄉鎮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實現了通暢;先後投入電力建設資金3.9億元,先後建設主變11臺、容量756.6兆伏安,安裝配變93臺、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輸電線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輸配電線路180公里,全縣村組通電率達100%。貧困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發展條件明顯改善。

二是積極培育發展富民產業,不斷拓寬貧困羣衆增收渠道。20xx年以來,縣上每年安排1億元以上財政資金扶持設施農業發展,同時累計注入擔保資金1.83億元,發放婦女小額貸款6.86億元、“雙聯”貸款8.54億元、雙業貸款10.66億元,積極引進甘肅銀行、鑫隆小額貸款公司和中國扶貧基金會中和農信項目,爲貧困羣衆提供無擔保、無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額貸款服務,有效緩解了貧困羣衆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有效整合人社、扶貧、教育等部門培訓資源,組織開展各類實用技術技能培訓,使羣衆自我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扶持建成華藏寺鎮慄家莊高原設施林果效益試驗示範園、打柴溝鎮上河東日光溫室示範點等一批產業示範園區,初步形成了以人蔘果、紅提葡萄、高原夏菜、馬鈴薯、食用菌、xx白犛牛和xx肉用細毛羊爲主的基地化生產格局。20xx年,紮實推進“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開工建設日光溫室4908.6畝,養殖暖棚38980.3畝;推廣以小黑麥、紫花苜蓿爲主的優質牧草28萬畝,完成以馬鈴薯全膜壟作栽培技術爲主的旱作農業5.1萬畝;大力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全縣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達到577個,發展會員3062人,帶動非成員農戶5209戶。全縣特色種植面積達到38.35萬畝,建成高原夏菜生產基地9.1萬畝,旱作農業種植面積達到5.1萬畝,飼草料種植面積達到28.15萬畝。設施農業累計達到8.54萬畝,規模養殖小區達到780個,設施農業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強的跨越式發展,已成爲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特色種植業產值達9.66億元,畜牧業產值達5.02億元,特色農牧業收入佔到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60%以上。組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462個,培育和引進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多個無公害蔬菜品種和白犛牛系列產品分別得到國家綠色食品質量認證、產地認證、有機食品認證。

三是全力實施“下山入川”,加快推進高深山區貧困羣衆脫貧致富步伐。縣上多年來持之以恆地把移民搬遷作爲解決貧困的有效途徑,積極整合各類項目資金,集中力量辦實事、辦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20xx年以來,縣上研究制定了生態移民規劃和安置方案,動員各方力量深入實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態移民攻堅戰。通過市內農林場安置、毛藏庫區移民新村安置、縣城安置、縣內易地搬遷安置、縣外安置、勞務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種方式搬遷安置移民,先後建成了華藏寺鎮紅大口、華藏寺鎮黃草川、松山鎮紅山根等生態移民安置點28個,搬遷移民5881戶27077人。同時,整合農牧、人社、教育、扶貧等部門培訓資源,不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千方百計擴大勞務輸轉規模,20xx年以來累計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20.1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4.59億元。生態移民工程和勞務輸轉工程的深入實施,使全縣累計退出耕地10.7萬畝,建成草原圍欄面積510萬畝,禁牧160萬畝,草畜平衡427萬畝,從根本上解決了高深山區農牧民羣衆生產生活困難問題。

四是持續加強智力扶貧,不斷增強貧困羣衆自我發展能力。始終堅持把貧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訓作爲扶貧開發一項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項目+產業+科技”三位一體科技扶貧模式。深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每年培訓農牧民10萬人次以上,骨幹培訓5000人以上,累計培育科技示範戶1.45萬戶,培養了一大批懂科技、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農牧民。不斷加強農牧業科技創新,先後完成各類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試驗328項(次),示範163項(次),示範面積達75萬多畝,旱作農業、測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節水等新技術得到廣泛應用,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良種良法的增產增收效果十分明顯。認真開展以“兩後生”爲主的貧困勞動力技能培訓,先後組織輸送貧困家庭“兩後生”2180名,培訓雨露計劃2236人,基本實現了“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五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統籌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20xx年以來,新改建中國小校舍面積達16.7萬平方米,學前幼兒毛入園率、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分別達到63.8%、99.34%、89.64%,12075名農村中國小生全部吃上了營養餐,率先在全省實現了由國小到高中階段XX年的免費教育,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學校佈局日趨合理,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建成衛生業務技術綜合服務樓、遷址建設了藏醫院、新建縣醫院門診醫技大樓和9所鄉鎮衛生院、73所村衛生室,今年開工建設婦保院和藏醫院住院部樓,醫療衛生條件明顯改善。社會保障標準和水平明顯提高,城市和農村低保對象分別達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養人數達1525人,供養規模位居全省前列。新農合參合率、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遊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農村危舊房10500套,城鄉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21.82平方米,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90%以上。

六是不斷加大社會扶貧,努力形成扶貧開發合力。20xx年以來,各對口幫扶單位高度重視,紮實開展幫扶工作。先後落實各類對口幫扶資金6862.16萬元,重點實施了黃草川生態移民示範園、紅山根生態移民示範園、打柴溝鎮設施農業示範園、工業園區給水工程、小城鎮建設、道路建設和人才培訓等幫扶項目,爲貧困羣衆幫辦了一大批看得見、摸得着的實事、好事,爲全縣扶貧開發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開展的聯村聯戶爲民富民行動中,省市縣鄉245個單位、7334名幹部聯繫我縣176個貧困村和10289戶特困戶,各聯村單位和聯戶幹部協調落實富民項目475項,落實資金2.61億元,受益羣衆8.4萬餘人;爲貧困村、貧困戶興辦實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摺合資金2353.87萬元,20xx年爭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986萬元,組織實施扶貧項目8大類30餘項,減少貧困人口1.53萬人,扶貧開發取得了顯著成效。

二、20xx年奮鬥目標

1、增加農牧民收入。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貧困鄉鎮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社會事業、公共服務、生態建設全面推進,農牧民綜合素質和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2、減少貧困人口。到20xx年底,力爭全縣基本實現穩定解決溫飽的目標,貧困人口大幅減少,減少貧困人口2.5萬人,年均減貧0.5萬人,返貧率控制在30%以內。

3、20xx年內組織實施貧困村整村推進項目17個,貧困戶新建設施農牧業1900畝,實現全縣貧困戶戶均3畝棚的目標,力爭使祁連、東坪等7個鄉鎮和華藏寺鎮岔口驛村、松山鎮松山村、天堂鎮天堂村等35個貧困村實現整體脫貧。

4、力爭完成建制村道路通暢工程360公里,建成15個鄉村客運停靠點和河東公路、石門鎮至寬溝工業園區二級公路、石門鎮至火石溝公路,基本形成金強川“四縱六橫”路網架構;全面建成石門河調蓄引水和南陽山片“下山入川”生態移民小康供水兩大骨幹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庫、抗旱應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區改造、南陽山片2.3萬畝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解決6萬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3萬畝。

5、積極推進移民搬遷,解決惡劣環境人口生存問題。堅持把勞務移民作爲扶貧開發的重要舉措,整合易地扶貧搬遷、遊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態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項目,以縣外移民和本縣、鄉鎮或村內實施易地搬遷、插花移民、區域內調整相結合,加大移民搬遷和勞力輸轉力度。到20xx年底力爭完成生態移民2萬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戶44566人易地搬遷規劃》;爲部分貧困人口有計劃地移居到公路沿線、中心城鎮和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縣內外川區,實現穩步脫貧,奠定基礎;四是力爭實現勞務輸轉20萬人(次)、“兩後生”培訓4000人、勞務技能培訓10000人的目標。

縣精準扶貧調研報告範文

【第10篇】關於我縣民生工程實施情況的調研報告

實施民生工程,是縣委、縣政府立足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和諧進賢建設作出的重大決策,是造福人民的德政工程。近日,本人對我縣民生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了一次專題調研,調研情況如下:

一、主要做法

20xx年,全縣上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的決策部署,精心組織,齊心協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項政策措施有效落實,有力地推進了民生工程的順利實施。

(一)高度重視,加強領導

縣政府對民生工程高度重視,將實施民生工程作爲20xx年政府工作的重要工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各部門均成立了民生工程領導小組,落實了辦事機構,明確了職責分工,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形成了政府領導、部門落實、統一協調的工作機制。

(二)制定政策,規範實施

我縣根據省、市政府出臺的有關民生工程指導意見,結合本地實際,及時制定了實施方案,保證了各項民生工程有章可循,按計劃實施。

(三)廣泛宣傳,營造聲勢

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利用廣播、電視、簡報、宣傳欄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民生工程的意義,充分調動起廣大幹部羣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調整支出,落實資金

我縣經濟基礎較爲薄弱,但縣政府通過調整支出結構,壓縮一般性開支,千方百計籌集資金,保障了民生工程順利推進。

(五)落實責任,加強督查

在民生工程實施過程中,縣政府加大了督導檢查力度,確保了工程項目質量和資金使用的嚴格管理。

二、進展情況

20xx年在全縣範圍內實施的六十六項民生工程中,涉及就業工程的六項,涉及教育保障的九項,涉及生活保障的十六項,涉及公共安全的五項,涉及農業農村的八項,涉及文化體育的六項,涉及生態環境的六項,涉及醫療保障的十項。具體實施情況如下:

(一)己完成的有53項,佔總數的80%,包括:對城鄉困難羣衆進行大病醫療救助、新增城鎮就業4400人、勞動合同簽訂率達標、爲農村絕育二女戶或與鄉鎮簽訂不再生育合同的家庭辦理生育養老保險、免除公辦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教科書費、增加農村文化“三項活動”專項資金、增加“一村一品”投入、擴大公益林保護面積12.9萬畝等工程。

(二)己啓動,需跨年度實施的有5項,佔總數的7.5%,包括:籌建縣級社會福利院、籌建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縣醫院住院大樓建設、籌建董源藝術研究院、啓動縣看守所建設等工程。

(三)正在推進的有7項,佔總數的10.6%,包括:將城鎮居民全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建設經濟適用房2萬平方米、繼續推進村級辦公場所建設、加快農村飲水工程建設、圩堤加固及機電泵站改造、啓動城中村改造試點、對縣體育場進行維修改造等工程。

(四)等待全省同步推進的有1項。即:推進國營農林水系統改革。

總體看,我縣六十六項民生工程的實施進展順利,六十六項民生工程在我縣的全面實施,給人民羣衆帶來了最直接、最現實的實惠,促進了社會事業的發展,體現了以人爲本、執政爲民的要求,進一步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特別是各部門領導幹部在組織實施民生工程中,深入基層、親臨一線,沉下身子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受到廣大人民羣衆的歡迎和認可。

三、存在問題

(一)工程進展不平衡

66個項目中,己完成53項,佔總量的80%;己啓動,需跨年度實施的有5項;正在穩步推進的有7項;此外,需等待全省同步推進的有1項。

(二)工作機制不夠完善

雖然各部門都建立了統一的民生工程領導機構,但民生工程牽涉到衆多部門,涉及到方方面面,存在工作機制和工作關係不順的現象,部門協調配合不夠,職責界定不清。

(三)部分工程類項目進度偏慢

縣級社會福利院、縣看守所建設等需報上級審批的工程類項目,己報上級主管部門審批,正在等待上級批覆。村級辦公場所建設、對縣體育場進行維修改造等需爭取上級計劃的工程類項目,已申報計劃,現己爭取到市裏27個辦公場所建設計劃。推進國營農林水改革這項工程,則需等待全省同步推進。

(四)對於存在的突出問題研究不夠

民生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少數部門對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調查研究不夠、解決問題辦法不多。如將城鎮居民全部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範圍這項民生工程,到20xx年底參保率僅爲43%,有關職能部門需進一步加大推進力度。

四、幾點建議

(一)提高認識,強化組織領導

深入實施民生工程是實踐科學發展觀的需要、是使廣大羣衆更好地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需要、是進一步推進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實施民生工程最重要的是認識問題、態度問題。縣 政府和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切實把實施民生工程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協調落實、上下聯動推進的工作機制,有計劃有步驟地推動工作落實。

(二)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良好氛圍

民生工作是惠及千家萬戶的德政工程,需要廣大羣衆的支持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縣政府及相關部門要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爲契機,廣泛宣傳民生工程政策措施,創新宣傳方式,提高宣傳時效,積極引導廣大羣衆和社會各界廣泛參與、支持民生工程的實施。同時,及時通報全縣民生工程進展情況,加大民生工程建設成果宣傳力度,適時總結推廣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鼓勵先進,鞭策落後,推動民生工程實施向縱深推進。

(三)加強督查,加大工作推進力度

縣政府要定期不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對民生工程政策措施貫徹執行情況、有關主管部門履職情況及工程進展和效能情況實施監督檢查,嚴格按照已制定的方案和實施細則對工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督辦,對工程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時開展調查研究,不斷促進、推動工作開展。要加強項目調度,按照建設規劃,確保按期完成任務。

(四)全力落實配套資金,嚴格民生工程資金管理

縣政府要積極籌措配套資金,加快資金撥付進度,保證民生工程的資金需求。並積極主動做好向上爭取資金工作,千方百計保證資金及時安排到位,不留缺口。同時強化資金監管,加強對資金保障及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實行跟蹤問效,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第11篇】實施礦產資源整合狀況調研報告

實施礦產資源整合狀況調研報告

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直接推動下,從20xx年起,我縣以治亂爲目標,在全縣開展了礦產資源整合工作。根據國務院部署和省、州人民政府關於推進礦產資源整合加強礦產資源管理的意見要求,我縣國土資源部門如何按照國家和省、州的要求,充分結合我縣實際,不斷優化全縣礦產資源市場配置和逐步實現礦產資源的合理佈局及開發利用,從而進一步做大做強我縣工業企業,積極推動全州發展工產業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是我局本次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列入調研的重點課題之一。對此,根據我局學習調研階段工作安排,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_____縣礦業開發歷史悠久,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種類較多。解放後,歷經雲南省地質礦產局等地質單位、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勘查,到目前爲止,基本查明的礦產資源共26種,分別是:能源礦產2種,即煤(包括煙煤、無煙煤、褐煤)、油頁岩;金屬礦產9種,即鐵、銅、鉛、鋅、錳、鈷、銀(伴生)、鉬(伴生)、鈦砂礦;非金屬礦產12種,即岩鹽、芒銷、石膏、石英砂、硅石、高嶺土、白雲石、石灰石、頁岩、粘土、普通建材石料、普通建材砂料;水氣礦產3種,即二氧化碳氣、礦泉水、地下熱水(溫泉)。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區位優勢明顯,開發利用前景廣闊。但是,長期以來,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一直存在資源配置和佈局結構不合理、採富棄貧、經營粗放、利用效率低下等問題,資源優勢未能充分地轉化爲經濟優勢。因此,礦產資源的科學開發利用與管理,是我縣熱點問題之一,不僅縣委、縣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而且社會密切關注。近幾年來,我們以全面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爲契機,緊緊圍繞全縣化工產業的發展,將礦產資源開發整合作爲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着力點,強力推進,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省、州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的充分肯定。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整合礦產資源調整開發利用佈局工作是促進礦產資源合理開發有效利用的重大舉措,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難度大。同時,資源整合工作又是一項全新的、探索性工作。因此,_____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政府負責、統一部署,協調配合的原則,綜合運用法律、經濟、行政等手段,以點帶面,逐步推開,整體推進,穩步實施的辦法進行。

(一)領導重視和支持是做好資源整合工作的關鍵。整合資源調整佈局工作的主線是資源,對象是礦山企業,目的是解決資源配置和礦山佈局不合理等問題,既涉及歷史遺留問題,也涉及現實的經濟利益再分配等問題,情況錯綜複雜。因此,只有各級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和支持,才能做好此項工作。

(二)堅持整頓先行,“治亂”與“治散”相結合是搞好整合資源調整佈局工作的前提。在整合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先整頓,再整合,堅持與整頓和規範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相結合,通過開展“三查”工作,全面查處無證勘查、無證開採、越層越界開採、以採代探和非法轉讓探礦權採礦權、破壞礦山生態環境等各類違法行爲,爲順利開展整合工作創造條件。以整頓促整合,以整合促規範,促進和推進了整合資源調整佈局工作的深入開展。

(三)強化規劃控制,努力從源頭治散。在原有的工作基礎上,我縣會同相關部門編制了《_____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以此規劃爲依據,加強宏觀調控,實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總量調控制度、分類分區勘查開採制度、開發利用方向管制制度、最低開採規模製度和礦產資源儲備制度,嚴把礦業權設置關,努力避免出現新的資源配置和佈局結構不合理問題。

(四)科學編制整合方案,夯實整合工作基礎。我們在全面調查摸底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組織編制了全縣礦產資源整合初步方案,並根據需要編制了石英砂、石灰石、鈦礦資源整合方案。通過分級制定整合方案,明確了整合目標任務、整合範圍、整合標準、政策界限、工作進度,將礦山壓減指標落實到了各重點礦區,並將分類處置意見落實到了每一個礦山,爲整合工作的實施奠定了較爲堅實的基礎。

(五)強化措施,狠抓落實。一是加強領導,部門聯動。積極爭取政府領導支持,加強與發展改革委、安監、環保、水利、林業、工商、公安等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形成政府統一領導,整合主體爲主,各部門相互協調配合、齊抓共管的領導體制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整合工作機制。二是暫停受理礦業權設置申請,集中力量抓整合。列入資源整合的礦區及其外圍地區,在沒有實現整合之前暫停了新立探礦權採礦權設置申請,以促進資源整合。三是嚴格礦產資源開發准入條件,明確資源配置導向。明確要求,新建礦山必須滿足最低開採規模、符合安全生產條件、通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達到綜合利用和開採回採率等條件,否則,一律不予准入,不得設立礦業權;現有礦山在辦理延續、變更手續時,必須比照新建礦山要求進行整改,並納入資源整合範圍,否則,不 予辦理延續、變更手續,責令退出我縣礦業開發市場,使“參與資源整合、走規模開發、綜合利用、採選加工一體化的發展道路”成爲礦業開發投資者不可迴避的戰略選擇。同時,通過礦業權設置和調整重置、定向轉讓,使資源配置向鼓勵項目傾斜,使優勢資源向雲銅集團、雲冶集團、雲南德勝鋼鐵、雲南燃二化工、勤攀磷化工、雲南亦標等優勢企業集中。四是開展專項治理整頓,以整頓促進整合。我縣堅持治亂、治散一起抓,以整頓促整合,採取部門聯合執法機制,組織開展了礦產資源開發秩序治理整頓工作,對各種違法開採礦產資源行爲進行了全面排查;對正在實施的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項目進行了全面檢查;對全縣礦產資源管理中的違法違規行爲進行了全面清查。清查中發現的問題,進行分類排隊,全面整改,嚴厲打擊了無證勘查開採、濫採亂挖、超層越界、盜採盜運等違法行爲,形成了有利於實施資源開發整合的社會環境。五是明確政策,激勵約束並舉。堅持“存量利益不變,增量利益共享”原則,通過整合後礦山企業在當地註冊、建廠,稅收在資源賦存地繳納等途徑,保證整合後地方政府稅收不減少甚至有所增加;允許整合礦山在符合礦業權設置方案的前提下,適當擴邊增儲,調動地方政府和礦山企業參與整合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應納入整合而不原參與整合的礦山,採礦許可證到期後,政府相關部門不再爲其證照辦理延續、變更手續,依法關閉無償收回。

(六)創新整合模式,以多種方式實施整合。按照“四個一批”(即:淘汰關閉一批、有條件保留一批、合併重組一批、整改提高一批)的思路與要求,採用收購、兼併、入股等方式,根據不同地區、礦區的實際,因地制宜,因礦制宜,採取不同形式,同步推進資源整合和產業整合,採用“礦山合併重組”、“採選加工一體化”、“採選加工聯合體”、“採礦與加工企業戰略協作”等多種形式推進整合。

通過資源整合的探索和實踐,我縣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已初步呈現資源規模化開採、集約化利用和鏈條化發展的良好局面:一是礦山總數大幅減少,全縣礦業權總數從20xx年的166個壓縮到了現在的126個,全縣共註銷了40個礦山採礦權,礦業權總數壓縮了24%;二是一礦多開、大礦小開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礦山開採規模、環境保護、水土保持、安全生產均達到國家和省有關要求;三是選礦缺位、採用分離的局面得以扭轉,多數礦山開發企業由單一採礦或加工企業向採選加工一體化聯合企業發展,依託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逐步形成產業鏈結;四是優質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龍頭企業長遠發展有了堅實的資源保障;五是採富棄貧現象得到初步遏制,開採總量得到有效控制,利稅得到大幅增長。與此同時,在礦產資源的開發整合過程中,總結形成了以勘查開發利用全程監管和以資源配置引導產業發展爲基本特徵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管理新模式,使全縣礦產資源管理工作邁上了新臺階。

三、存在的問題

(一)整合礦產資源調整開發利用佈局工作是一項全新的探索性、創造性的工作,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鑑,只能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總結完善,整合中遇到的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缺乏強有力的法律支持和政策支持,整合工作涉及礦山企業利益的重新調整和分配,資源整合工作推進難度較大。

(二)對整合資源調整佈局工作宣傳的廣度、深度不夠。一些礦山企業缺乏主動性、積極性,甚至還以不同形式抵制整合工作推進。

(三)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的矛盾仍然突出。保護和治理礦山生態環境的意識還需加強,破壞礦區生態環境的現象仍然存在。尤其是體現在礦產資源較集中的開採區,一些規模較小的礦山在落實水土保持、植被恢復、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要求上還有差距。

(四)礦產資源開發綜合利用不夠。由於經濟發展需求引導了資源開發方向,目前礦山佈局不夠合理,礦山設置數量多,但生產規模偏小,生產模式仍停留在落後的粗放式加工上,實現資源綜合利用的目標還有差距。

(五)打擊礦產資源違法行爲存在一定難度。無證開採、超層越界開採礦產資源等違法行爲仍時有發生,而現行執法手段落後,調查取證難度大,執法效果不佳。儘管依靠基層幹部和羣衆,發現了一些非法開採現象,但實際國土資源部門單方面對違法違規行爲的控制能力及其有限。

(六)多部門共同監管的協作機制還需加強。在礦產資源執法監察、案件查處中,相關部門之間缺乏溝通和配合,沒能充分發揮多部門聯合執法的合力。

四、改進辦法和措施

(一)積極研究和探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政府關於資源整合工作的文件精神和要求,總結整合工作經驗和辦法,進一步理清整合工作的方法、步驟、程序,研究整合過程中發現的難點、熱點問題及其解決方法。

(二)加大宣傳力度,切實解決好各礦山企業和社會各界對資源整合的認識問題。通過不同形式,廣泛宣傳資源整合調整開發利用佈局工作的目的、任務和意義,克服各種困難,堅定不移地抓好抓實資源整合工作。

(三)認真落實各項要求,加快礦產資源整合進度。要按照省、州、縣人民政府工作要求和確定的整合範圍,積極對轄區內的礦區進行摸底調查,認真參與制定本轄區內各整合礦區的整合方案,逐級報批。同時要加強礦產資源開發的宏觀調控,全面實行探礦權、採礦權設置方案制度。努力實現在政府統一調控下,以市場化配置爲基礎的礦業權設置制度。

(四)進一步強化整合措施。整合期間,不再受理新立探礦權、採礦權申請,不再受理探礦權、採礦權人變更礦區範圍的申請,對以各種手段抵制資源整合工作的,其採礦許可證到期後堅決予以關閉,並取消其參與整合的資格。

(五)嚴格整合條件和標準,確保整合工作紮實開展。堅持“先治亂,再治散”、“先關閉,後整合”的原則,對按照有關規定應予關閉的礦山,要嚴格按標準予以關閉;對有違法行爲的礦山,要嚴格依法查處,查處到位後才允許其參與整合;對有嚴重違法行爲的,要依法吊銷有關證照,嚴格按規定予以關閉。

(六)整頓和規範工作常抓不懈。做好我縣新一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着力解決上一輪規劃存在的新老問題,及時報批實施,充分發揮其導向作用,加速礦業結構調整。進一步規範我市礦業權市場建設,充分發市場的配置作用,全面實行採礦權招拍掛。落實集中開採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強化資源整合。進一步落實礦山生態環境治理備用金收取和管理制度,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機制。

【第12篇】煤礦實施正向引導教育的調研報告

從煤礦企業傳統的安全管理中,我們不難看出,礦井管理者只注重對“物”的管理,以“事”爲中心,只注重監督管理而沒有強調“自主管理”。把安全總是隻侷限於生產之中,而沒有認識到安全問題還滲透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分佈在人類活動的全部空間,體現在自下而上環境的各個領域。加之其管理辦法與具體作法的專業性較強,難於被職工所接受,進而變成全體職工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因此,筆者認爲,在建設本質安全型過程中,應着力在實施正面引導教育上下真功,努力實現職工由被動抓安全向主動抓安全的本質性轉變。

一、正向引導教育的提出

煤炭企業雖然在安全思想教育工作上的投入很大,但是,現場違章作業的現象卻仍然難以消除,事故隱患依舊大量存在。安全事故尤其是造成人員傷亡的重大惡性事故,使礦井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和經濟損失,給工亡者的家庭帶來天大的悲痛。對於我礦來說,最重要最難以把握的就是安全工作,如何對礦井安全狀況實施有效控制?安全工作到底該怎麼管?怎樣在進行生產過程中以思想上的安全保證行爲上的安全,抓好動態的現場安全管理?帶着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認真的調查與分析。結果發現職工有不少錯誤的想法和思想傾向,比如:“抓安全的力度越大越容易出事”、“安全抓得太緊,會影響生產”、“安全處罰太狠,工人見了檢查就緊張,都不會幹活了”,甚至有的職工存有封建迷信思想。對此,我們這樣認爲:生產現場動態和靜態的不良結合必然要出現事故。靜態是現場的環境、客觀條件;動態是人的行爲過程,任何一方面不完善都會發生事故。而井下環境、生產設施等靜態條件的改善可以靠各級管理人員去改造,可以靠周密的安排去完善,而改善人的行爲卻非解決人的思想不可,因爲人的思想支配人的行爲。實現安全生產、解決動態下安全問題必須要抓工人的行爲和操作,辦法再好、制度再嚴,工人沒有積極性豈不沒有意義?傳統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弊端:

一是安全工作基本上是由上而逐級發文、開會安排,形成了“上急下不急”、上大下小的“倒三角”形狀,其影響力和效果逐步衰減;而且以“處罰”爲管理主線,職工有逆反心理,甚至會產生牴觸屋。

二是由於安全生產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控制人的行爲首先必須解決人的思想問題,“內因”是決定性因素。過去,對於安全管理,職工是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參與,沒有切實解決職工的內在動力問題。

三是沒有把職工置於安全生產的核心位置,且教育的內容陳舊、形式呆板、方法不活,對職工缺乏吸引力也制約了安全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見,來自上層的教誨很難成爲基層員工的自覺行爲,工人們似乎更偏向於自己採取行動,自己管理自己。在煤炭企業這一特定的生產環境中,員工的自主保安意識和自主保安能力對安全生產的重大意義更是無庸置疑。

基於這種知識,我們提出了“抓安全,首先要抓思想、抓認識、抓本質”的管理理念,主要做法是在原安全管理工作方法的基礎上,實施以“我”爲中心的安全正向引導教育,以一種新的安全教育模式爲切入點,解決廣大職工對安全生產的錯誤認識問題,使“人人蔘與安全管理”成爲安全生產的第一道防線。

二、正向引導教育的“四情”特點

正向引導教育,堅持“以人爲本”的原則,就是真正把“人”看作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體,人是有感情的,正向引導教育是依託人的感情而對職工實施的一種正向的情感管理,說到底是一種愛的文化、愛的昇華,其精神實質是對職工的尊重、珍惜和愛護。基於這一觀點,我礦綜合運用親情、熱情、無情、絕情的“四情”手段,以求達到“以思想上安全保證行爲上的安全”的目的。

三、正向引導教育的實施

“正向引導教育”,一切均以“我”爲中心,突出主體“我”。因爲時刻關心“自我”是人與生俱來的意識和本能。比如:在離家外出時,往往會在心裏打幾個:“問號”:“我關燈了嗎”?、“我關好煤氣爐了嗎?”、“我鎖好門了嗎?”。這幾個問號,一方面表現了員工在生活當中形成的一種習慣,是一種“生活文化”,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員工的一種來自於生活的“自我保護”意識,帶着這幾個問號,他的大腦中就會反覆考慮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事故的發生。

在實施正向引導教育的內容上,我們就順應了人的這一本能,我們先後實施了“我要維護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不傷害自己、不傷害他人、不被他人傷害”、“我遵章守紀、不違章”、“爲了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我堅持正規操作”、“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對家人的犯罪”、“我不投機取巧、不野蠻生產”、“我要當個文明安全礦工”等這樣一系列以“我”爲中心的引導性教育主題。

在實施的形式上,我們分礦、區隊、個人三個層次全面展開。礦主要是從安全教育管理、安全環境氛圍建塑、安全責任落實等方面抓部署、抓組織,如近幾年開展的“我結安全負什麼責大討論”、“親情規勸”座談,“關注安全、珍惜生命”、“職工手拉手、安全心連心”萬人承諾簽字、“正視問題,反鬆破滿、實現首季安全季”競賽等系列活動等,都深受職工的擁護支持和積極參與,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區隊主要以“崗位區域聯責、職工安全聯保”和思想、語言、行爲、操作“四個標準化”活動爲載體,寓教育於崗位實踐活動之中。職工個人主要是通過落實多種形式的“安全提醒制”、參加“安全培訓”、“今天我上鏡”等活動啓發和引導職工遵章守紀,做到自己的安全自己管,從而有力的促進了全礦的安全生產。

隨着正向引導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們還賦予了“我”更深的涵義,“我”可以是一個班組,可以是一個聯責小組,還可以是一個區隊,甚至是一個專業或全礦,從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安全自己管,班組的安全班組長管、全組管,區隊的安全區隊長管、全區隊管,專業的安全專業負責人管、全專業管”的良好格局。

四、正向引導教育實施的效果

一是正向引導教育嬗變職工安全觀,把“要我安全”的矛盾變爲“我要安全”的統一。廣大職工對正向引導教育的看法是“正向引導教育使我們明白一個理兒,保證安全是自己天大的事,自己的安全自己管,指望別人不保險”。

二進制區隊管理開始從被動管理轉向主動管理。以前區隊領導就怕上級給自己的轄區找出問題,現在是經常不斷地主動邀請安全管理方面的領導、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到現場檢查、指導,找問題、挑毛病,幫助區隊進行安全管理“會診”,變“諱疾忌醫”爲“自我保健”。

三是正向引導教育形成了特有的安全文化氛圍,使得企業及職工的行爲時刻在“安全”與“健康”的概念的引導之下,增強了安全教育的“人性化”魅力,使得安全教育的原動力變自上而下爲自下而上,成效更加明顯,作用更加持久。

【第13篇】實施村村通公路建設的實踐與思考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設作爲貫徹xx大精神,回報農民兄弟,服務城鎮化和增加農民收入的實際行動,“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從領導到羣衆抓村村通公路的勁頭不斷提高,使全市農村公路有了較大的發展,農村公路網基本形成,通達深度逐步提高。

一、全市城鄉公路現狀

截止XX年底,全市擁有公路394條,通車裏程1159.9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05.13公里,其中列養公路250.713公里;省道3條,75.57公里;縣道139.61公里;鄉道鄉道327.01公里。全市411個行政村,已全部通公路,現有通車裏程722.6公里,其中101個村(含沿省、縣道路邊的村)已建油路(水泥路)路面里程64.94公里,未建油路(水泥路)路面的村310個,里程657.66公里。目前,應城市已基本形成了,兩橫、三縱,一外環爲主骨架,干支相連、內早外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一條路帶動一個產業,一條路造福一方人民,一條路激活一片人心。依路建市場、沿路開園區、借路跑運輸……在城鄉公路上,當地農民因路制宜闢財源,XX年全市現實國內生產總值89.5億元,財政收入4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429元。

二、實施村村通公路建設經驗

1、精心組織,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爲“愛民工程”實施。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成立了公路建設指揮部,加強工程建設的領導和指導。各處、鎮、場和開發區也相應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設工作專班,具體負責。市交通積極配合做到了指導勘測設計到位,工程質量監督到位,驗收合格後申報補助資金到位。截止XX年底我市通鄉公路已完成了上級下達三年通鄉油路計劃的80%,通村公路已完成120公里。

2、多法籌資,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爲“親民工程”落實。XX年,在通鄉公路建設中,市委、市政府果斷決策,採取“城市支援農村,機關支援基層,幹部支持農民”的方式,號召全市幹部職工爲通鄉公路建設捐物捐款,短短一個月時間,全市17000多名幹部職工和社會各界人士捐款630多萬元,爲市通鄉公路全面啓動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通村公路建設中,全市各鄉鎮、行政村繼續發揮這一光榮傳統,積極向在外的知名人士、私營業主發出“月是故鄉明”捐款修建通村公路的倡議書,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部門通過支援農村小康建設紛紛向駐點村伸出援助之手,緩解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矛盾。於此同時,全市各處、鎮、場和開發區積極出臺了優惠政策,做好了涉及工程建設的徵地、拆遷和施工環境保護工作;市直各相關部門在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按照市公路建設指揮部的統一要求,特事特辦,簡化手續,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心施工,保證質量,把村村通公路作爲“示範工程”建設。一是大力推行“雙五個一”的工作方法,即實行一條通鄉油路一名市級領導、一名交通局班子成員、一個工作專班、一名專業監理人員,一條通村公路一名鄉鎮主要領導、一名交通局技術顧問、一個籌資和建設專班、一塊質量公示牌的工作方法,做到建一條通村公路,在人民羣衆中樹一座豐碑。二是建立工程建設、廉政建設雙合同制。在簽訂工程建設合同的同時,簽訂廉政建設合同,確保在村村通公路建設中,做到“工程優質,幹部優秀”。三是加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應城市從公路部門抽調十名工程技術人員派駐各施工合同段,對工程所用的材料,各工藝流程現場監督檢查,並擠出資金購置了回彈彎沉儀、鉛孔取樣機等檢測設備,及時糾正工程質量問題,同時市交通局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經常到施工現場巡迴檢查,發現質量隱患,限期整改,不留後患。四是採取投標的方式和應城市廣宇監理公司簽訂了監理合同。作爲通鄉公路建設的社會監理,監理公司嚴格執行公路工程建設的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規範,嚴格履行監理合同,監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實施,進行工程質量檢測,參加工程質量事故處理和工程驗收。五是以施工單位自檢爲主,不斷提高施工單位質量意識。質量是效益,質量是生命,爲使施工單位履行施工合同中保證質量的義務,應城市對施工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技術人員集中進行技術培訓,並提出了確保路面施工質量的“三個到位”(路槽處治的深度、土質、輾壓),“確保五度”(寬度、厚度、平整度、拱度、密實度)及“嚴把六關(備料、配比、拌和、攤鋪、輾壓、養生)的工作要求。因此,各施工單位都建立了質量自檢機構,在監理公司的督辦下,每個施工合同段工程完工後都按規定出具了自檢資料。六是加強村村通公路建設的財務管理。爲保證村村通公路建設資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資效益,應城市對國債資金的使用堅持專款專用的原則,實行單獨建帳,專人管理,單獨覈算,同時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的到位。

4、建管結合,大膽嘗試,把村村通公路作爲“長效工程”管理。一是採取“誰受益,誰養護”。農村公路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地方,應城市以此爲原則實行市、鄉、村三級負責制,即縣道由市政府負責,鄉道由鄉政府負責,村道由村委會負責,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範路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和廣大農戶養護的積極性。二是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對農村公路實行分段招標,分村組、分戶承包,以承包養護、委託養護形式,確保減少養護成本,增大社會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交通公路部門人才資源,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技術含量。全市目前退休、退養的公路部門養護人員20餘人,在行業改革中被清算的曾經長期在公路養護崗位工作的協議工40餘名。通過引導,讓有勞動能力的退休退養人員、協議工、下崗人員繼續到農村發揮技術優勢,再找崗位,解決農村養護技術力量問題。

三、村村通公路工程實施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是建設速度上不來,差距大。在XX年全省農村公路建設現場會上明確提出,到XX年,全省50%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到XX年,行政村全部通瀝青(水泥路)。地處平原微丘地區的我市,是全省經濟強市、文明城市,我們的規劃應高於這個平均水平。然而,我市目前只有24.6%的行政村通瀝青(水泥)路,差距很大,任務艱鉅,按上述標準衡量,我們的建設速度明顯滯後。

二是配套資金上不來,啓動難。據測算,市通村公路的平均造價是每公里12萬元,除上級交通部門每公里補助5萬元外,其餘均需自籌,因此,各地雖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設的迫切願望,但由於配套資金缺口較大,啓動十分困難。

四、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設的建議

爲加快應城市通村公路建設步伐,儘早實現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標,我們建議如下:

1、建議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設領導專班”,由市政府領導掛帥,相關部門(計劃、財政、交通、建設、國土、農業、供電、林業、廣電、電信、移動、聯通、公安、水利)和各鄉鎮場、辦事處、開發區負責人爲成員,以加強對全市通村公路建設的組織領導,負責全市通村公路建設的統一指揮和協調。

2、建議全市各處、鎮、場和開發區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許可範圍內,在不新增債務包袱的前提下,通過以下辦法籌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

一是交通部門爭取一點: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資金補助政策是每公里5萬元(路基寬度6米,路面寬度3.5米),工程竣工後,經省、孝感市交通部門驗收合格的,由交通局爭取補助到位。

二是財政部門補助一點:市政府對通村公路建設給予一定的補貼,其補貼標準可據市財政收入情況每公里1至2萬元,財政補貼原則上不封頂,即修多少按政策補貼多少。

三是鄉鎮村自籌一點:在羣衆自願的原則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議政策,用民主方法籌集資金。

四是社會捐資一點:可發動“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經濟上有實力,社會上有影響,對家鄉有感情)人士對家鄉公路建設進行贊助,也可採取立“功德碑”的形式,發動農民羣衆捐資。

五是部門幫扶一點:利用省市扶貧對口單位、市直聯繫單位、小康工作隊駐點單位幫扶修建通村公路,解決部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

六是項目資金列一點:在扶貧資金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優質稻基地建設項目等與通村公路相關聯項目資金中列一部分用於通村公路建設。

3、建議相關部門配合支持,給村村通公路建設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各處、鎮、場、開發區應出臺相應優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設,做好涉及工程建設的徵地、拆遷和施工環境保護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橋涵等配套工程,國家和市政府“以獎代補”的資金只能用於路面建設。通村公路建設佔用土地,以處、鎮、場、開發區爲單位統計,按程序報國土部門審批。國土部門要在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特事特辦,簡化手續,提高辦事效率。涉及供電、林業、水利、廣電、電信、移動、聯通等部門的拆遷工作,由各部門自行負責解決,原則上不予補助。涉及鄉鎮村的拆遷工作一律由所有地鄉鎮解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藉故推諉、阻撓。

【第14篇】我市政策性生豬保險實施過程存在問題調研報告

豬糧安天下。生豬與糧食一樣,始終是一個關係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根本問題。從2022年開始,中央、國務院根據發展生豬生產和穩定市場供應、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執行政策性生豬保險,隨着生豬保險政策在我市的推進,該項政策已逐漸成爲深受農戶歡迎的“民心工程”。

一、基本情況

政策性生豬保險包括能繁母豬保險和育肥豬保險,其中能繁母豬保險是全面實施,而育肥豬保險在全國還是試點階段,_____省是首批開展育肥豬保險的省份。我市政策性生豬保險分別由人保財險公司、中華財險公司承保,其中巴州區、南江縣由人保財險公司承保,通江縣、平昌縣由中華財險公司承保。全市畜牧系統主管機構(即市、縣、區畜牧食品局)不直接參與保險工作,

【第15篇】天津、青島、大連市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情況的調研報告

天津、青島、大連市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情況的調研報告

(2022年5月7日)

2022年4月,我們組成調研組,開展“建立預防拖欠農民工工資長效機制,發展建築勞務分包企業”課題調研工作,對天津市、青島市、大連市等地區實施建築勞務分包制度的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工作彙報,查看了有關的地方法規及文件資料,實地考察了勞務交易場所和施工現場,召開了施工總承包企業、勞務分包企業參加的三個專題座談會,40多家企業參加了討論。

天津市是典型的勞務輸入地區。全市25萬人的農民工,基本屬外來隊伍,成建制進入本市的企業122家,具備勞務資質,本地勞務企業190家,全市總計312家,佔全市勞務總量的60%;

山東省既是勞務輸出的大省,也是勞務輸入的集中地。截至2022年底,山東省勞務分包制度的大框架已初步建立,已成立1169家勞務分包企業,吸納農民工14.1萬人,佔建築勞務人員總量的5.8%;在青島市,已經建立勞務分包交易市場,勞務分包企業379家,有90%的農民工已經被企業吸納。

大連市屬於勞務輸入地區。全市有28萬外來的農民工,大多數農民工被總包企業直接僱用或通過“包工頭”僱用;現有200家勞務分包企業。

一、調研地區基本情況

調研地區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建築市場的規範管理,高度重視發展勞務分包企業、建立規範勞務交易場所的工作,建立了專門管理機構,堅持從基層抓起,從源頭抓起,突出重點,措施得力,效果顯著。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機構。

天津市在“建設工程交易服務中心”的基礎上,設立了“分包交易中心”。其主要職責:監督管理工程分包行爲,對外地進津企業進行嚴格的備案管理,規範勞務市場用工行爲,查處無資質隊伍私招亂僱和違法承攬工程行爲等。同時,籌備成立“建築企業勞務派遣中心”,並要求各省駐津建管處也建立建築企業農民工派遣中心,和區縣勞務派遣中心,將全市建築業使用的零散農民工進行集中管理,爲其監督辦理勞動合同和工傷保險。現階段天津市已成立百家“派遣中心”,擬2022年6月低正式運營。

青島市有專門的建築市場和建築隊伍監管機構——建管局。在建管局成立了“規範建築勞務分包和勞動用工管理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計劃,並進行貫徹落實,同時負責該項工作的日常監督檢查。各區、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各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爲企業第一責任人,各項目部項目經理爲施工現場第一責任人,並安排專人負責檢查、監督各項規定、制度的落實。

大連市建委年內計劃建立勞動力市場。勞動力市場是個綜合管理、服務機構,由就業服務中心、技能培訓中心、行政服務中心等三大部門組成,具體負責對用人單位和中介機構提供信息服務、職業介紹、進行職業培訓、政策諮詢、受理勞務企業申辦資質並進行初審,對勞務隊伍進行日常管理。通過勞動力市場對全市28萬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就業服務,結束建築業的非法“包工頭”行爲和務工人員隨意無序的流動局面。

(二)出臺政策措施,扶持企業發展。

簡化勞務分包資質申辦程序。青島市把申辦勞務分包資質向本市和外來建築業企業及人員完全敞開,在辦理過程中,儘可能的將有關手續進行簡化合並,提高工作效率。現階段,本市註冊勞務分包企業已有379家,有90%的農民工被勞務企業吸納。

強化勞動用工合同管理,狠抓合同簽訂率。青島市要求各施工企業必須和每一位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並進行全市規範用工行爲大檢查,狠抓落實,現階段全市建築業農民工合同簽訂率已達90%。

嚴格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禁止無資質“包工頭”承攬工程。青島市規定凡在青註冊和施工的企業,必須用有資質的專業分包企業和勞務分包隊伍,嚴厲打擊“包工頭”承攬工程,有力的杜絕了“包工頭”非法承攬工程和“掛靠”現象。

制定勞務人工費指導價,定期公佈,指導市場。青島市積極維護勞務企業和人員的合法權益,定期制定並公佈了勞務分包企業人工費指導價,作爲勞務分包企業與總承包企業簽訂勞務分包合同的重要參考,受到勞務企業的廣泛歡迎。

主動向社會推薦勞務企業,幫助勞務企業創建品牌。青島市,積極培育骨幹勞務分包企業,帶動其他企業發展壯大,篩選部分用工規範、管理到位、質量安全好、專業特色較強的勞務企業,通過宣傳冊等形式向全行業、全社會推介。創立“農民工夜校”,定期邀請行業主管部門、協會、教師對農民工進行普法教育和職業素質教育,提高了農民工自身素質和維權意識。

天津市實行聯動措施,規範勞務市場。強制實行農民工工資卡制度,每月支付不低於530元的最低工資標準,每季度結算並全額支付剩餘報酬;制定建築業農民工專用《勞動合同書示範文本》,保證農民工勞動報酬和工傷保險的合法權益;外地進津建築業企業進行年度備案和項目備案,初次進津的建築業企業必須由法定代表人及指定的在津負責人按項目備案。年度考覈合格的進津企業可辦理年度備案。

下發勞務資質審批權,推進建立勞務基地。大連市將勞務分包企業資質的審批權限下發到各區市縣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充分調動區、縣工作的積極性,鼓勵根據本地實際發展勞務企業。從2022年下半年發文至今,已建立勞務企業200多家。2022年計劃在新增100家,再通過5年的發展,至2022年達到1000家,使大連建築業從整體上達到結構和諧;開展農民工培訓工作,2022年將建築業農民工培訓納入工作日程,政府專項撥款2000萬元,對本地區8萬農民工實行免費培訓;計劃建立金州區、莊河市、瓦房店等勞務基地村鎮,政府拿出一部分資金對農民進行培訓,形成一批模板作業村、抹灰作業鎮、砌築專業鄉等。

(三)規範市場監管,狠抓勞務備案。

天津市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與地稅局聯合代徵代繳稅金和開具稅務專用發票等手段,使進津勞務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爲得到全面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爲分包實爲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爲;開展專項治理,對使用未備案和無資質勞務分包隊伍的行爲,轉包、違法分包和借照掛靠的行爲,不簽訂勞務合同、陰陽合同和不按期結算的行爲進行專項治理,規範勞務分包市場經濟秩序,有效控制了“包工頭”非法承包工程行爲。

青島市建立勞務作業網上監管系統。2022年7月起,青島市所有在建工程,建立了閔路電視監控系統,企業、政府主管部門不到現場,就可以及時監督現場發生的問題,及時瞭解勞務分包隊伍的有關情況。

(四)廣泛宣傳教育,加強執法檢查。

發放宣傳材料。青島市印製了20萬套《致廣大來青務工朋友的一封信》、《建築工人手冊》,春節後在外來農民工集中的火車站、長途汽車站發放,3月份開始在已開工的施工現場發放,基本做到每位農民工人手一冊。並要求所有施工現場設置《建築工人維權須知》告知牌,公佈維權公開電話和有資質建築勞務企業名單。來青島的外來農民工,根據《手冊》可及時,合法就業。

天津和大連市也充分利用傳媒途徑,對來本地工作的農民工進行廣泛的宣傳和教育,提高了農民工的自我維權意識。

加大檢查、處罰力度,定期執法大檢查。爲確保各項政策措施的有效實施,近幾年,青島市每年組織1-2次“兩個規範”大檢查,主要針對勞務分包資質管理情況、現場工人簽訂勞動用工合同及工人工資發放情況、現場人員持證上崗情況、現場“兩個規範”檔案管理情況進行檢查。對違反規定的企業和責任人除按有關規定進行嚴厲處罰、全市通報批評外,還做到“四個結合”:與市場信用考評結合、與資質管理相結合、與招標投標相結合、與各項先進評選相結合。

二、調研地區完善勞務分包管理的典型做法

(一)實施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2022年年初,天津實行了分包合同備案制度和分包合同備案公證制度,通過強化合同管理、代徵代繳稅金和開具專用發票手段使進津企業合同備案的行爲得到有效監控,更有效的遏制了在勞務分包工程中存在的陰陽合同、小合同大工程、名爲分包實爲轉包等市場違法違規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