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下鄉活動總結報告多篇

下鄉活動總結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7月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總結報告

“三下鄉”一種社會實踐活動,爲鄉下的人們宣傳各種工作,在這次老師組織的三下鄉中涉及到了網絡,五個重慶,心理健康,科學等幾個重要的宣傳工作.

7月11號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參加了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活動在南泉開展!當天,我們一起早早的來到了南泉,這個雖不美麗,但卻非常熱情的地方,那裏的人們和藹可親,我們一到就爲我們準5備了地方,熱情的接待我們,隨後我們就開始分工合作,分成小組,各自宣傳自己的工作.

大學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各種實踐,我們懷着同樣的夢想參加了這次的社會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體會快樂,在活動中我們汲取更多的知識;在活動中我們深入民心!我們宣傳工作就是五個重慶,活動讓我們深入農村,瞭解民情.

“五個重慶”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對,他們分別就是: “宜居重慶”、“暢通重慶”、“森林重慶”、“平安重慶”“健康重慶”。

森林需要護佑。交通需要護佑。平安需要護佑。健康需要護佑。家園需要護佑。 象徵新生、未來、新希望的光明精靈天使,渾身散發着光輝,擁有傳說中的美麗、善良、純真與勤勞,她們會用心去感動人們,淨化人們的心靈。建造一個和平、友愛的世界是她們的理想。她們有顆無私的心,會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校園的學子是實現這些理想的根據地,如同革命歷程中的紅色搖籃。不管風吹雨打,歷史變遷、校園永遠是中國新生活力的源泉。每所大學就是一個根據地,每個大學生都是那革命的小石頭。他們就是這個和諧社會的參與者、建設者和守護者。

“五個重慶”對社會有着重大的影響,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衆多 領域和單位。一旦這些資源聚合起來,將產生巨大能量。 一切都堅定着重慶人的信心。 對於“五個重慶”的前景,衆多專家學者樂觀地預測,當發展觀念爲之一新、決策轉化爲行爲時,“五個重慶”將對重慶經濟發展起到倍增作用。 易小光就是樂觀者之一。他說:“五大立體功能一旦成型,在對城市整體形象塑造、城市核心競爭力提高、增強對外吸引力等方面,都將產生明顯功效,重慶人居和投資環境也將得到根本改善。” 而在重慶市委主任楊慶育看來,建設“五個重慶”,對市民來講,可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對企業來講,就是改善投資環境;對城市來講,則是一次脫胎換骨。 一個例證是,已開工的蘭渝鐵路和納入規劃的鄭渝昆鐵路,能使重慶更快捷地連接歐亞大陸橋和東南亞,加上現有到長三角、珠三角和北部灣的3條出海大通道,重慶必將成爲西貨東出、南北物流的戰略大樞紐和沿海產業西移、東支西進的“橋頭堡”。

“‘五個重慶’帶來的投資提速,更是重慶應對經濟放緩局勢、發揮投資拉動作用的關鍵所在。”楊慶育稱,明年,重慶市將推出一批促進政策,推動“五個重慶”建設,“這一切都是當前經濟形勢下增強人們信心所急需的,長遠來看,也符合重慶改革發展的要求。” 不過,樂觀的同時,仍需冷靜分析。田豐倫認爲,重慶要實現“五個重慶”目標,仍面臨現實挑戰。首先,“五個重慶”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程,非朝夕之舉,全市幹部羣衆需持久“作戰”,在認識上,切忌短暫熱情和畏難情緒。其次,新目標真正落到實處,必須破除傳統的思維模式,開闊視野,轉變觀念,不要急功近利。“五個重慶”涉及的政府部門衆多,要避免多頭管理,努力形成合力。而且,“五個重慶”的建設,投入巨大,且具長期性,融資壓力很大,需要得到方方面面的支持,包括吸引民間資本、境外資本參與。 儘管困難很多,但“五個重慶”描繪出的遠景,深深地吸引着重慶人。正如易小光所說:“辦法總比困難多,重慶人有勇氣探索一條科學發展的路徑,就一定會想辦法把夢想變成現實。”

當我們講到這些很多的村名都不清楚,也不是很願意聽我們說話,但後來慢慢的他們就很配合我們的工作,我們的調查問卷他們也認真的填寫,村名雖什麼也不懂,但他們有一顆寬大的心,當我們問到一位老人時,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說:'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是啊!建設是那麼的重要...

【第2篇】縣科協“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活動總結報告

爲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會議精神,從去年冬天到今春開展的“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活動已告一階段,現將活動開展情況作以下總結匯報。

一、活動開展情況

我縣“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縣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中國科協《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的通知》精神,以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廣大羣衆科技素質、實現“三增一穩”爲目標,以科普宣傳、科普培訓、科普示範、科技服務爲手段,集中活動與分散型“科技下鄉”活動相結合,高層次專業技術知識理論培訓與農村實用技術操作培訓結合,實用技術推廣與試驗示範項目結合的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工作。由科協牽頭,集中開展“三下鄉”大型活動1次,出動宣傳車輛3輛(次),宣傳推廣農業新技術3項,印發各種農業技術資料1.5萬多份,科普掛圖、莊浪縣科技成果展牌展覽6幅,分散活動10次,分六個活動小組,分別組成農牧、林業、水利、水保、農機、科協6個科技下鄉服務小分隊,宣傳農業技術6項,發放技術資料1.2萬份,下鄉鄉鎮18個,入鄉宣傳面達100%,下鄉科技人員達106人次。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5期,培訓人數820名,在縣廣播電視臺《科技園地》欄目,播發科技稿件達5份,播放科技錄像帶3部。

二、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任務,周密安排。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是一項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識的一項宏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爲了切實搞好這項工作,必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任務,周密安排。縣委、縣政府對活動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明確“科技下鄉”活動的具體內容,我們按照安排,抽組由分管領導、科技骨幹組成的精幹隊伍開展科技下鄉工作。把黨的溫暖送到羣衆心上,把科學技術送到農民手中。

2、充分利用基層科普網絡組織,開展科技宣傳和科技服務。農科站、林業站、畜牧站、水管所、農機站、鄉鎮科協、協會等基層單位,圍繞推進農業產業化、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農民增收問題,舉辦良種培育、蔬菜種植、科學施肥、果樹、經濟林栽培、修剪、畜禽養殖、藥材種植、農業機械操作、維修、保養技術等各種農業實用技術宣傳、講座,專門爲羣衆提供科技致富信息,開展科技服務。通過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宣傳活動,密切了黨和羣衆關係,充實了羣衆文化生活,使羣衆真正得到了好處。

3、開展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是“科技下鄉”的主要內容,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按照省、地業務部門要求,由縣科技領導小組統一分解任務,縣直有關單位和各鄉鎮具體組織實施,由縣農牧、林業、水利、水保、農機、團委、婦聯、黨校、農廣校、農職中、電大、科技局、科協等部門的科技人員和專業教員,具體承擔培訓任務,進行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

4、是點面結合,突出重點,在“科技下鄉”宣傳和科技培訓推廣工作中,我們始終採取“ 以點帶面 、點面結合、突出重點、輻射帶動”的形式,及時總結經驗,對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表彰推廣、對缺點和不足進行檢查督促,指導、保證“科技下鄉”工作在全縣經常的順利的開展。

1—4月份集中“科技下鄉”活動告一段落後,經常性的科普活動還要經常進行,今後要進一步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普法》宣傳和科普進社區宣傳的集中和分散活動,把科普宣傳工作融進各項社會活動中去,成爲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

【第3篇】三下鄉活動基本情況總結報告

前言

光陰荏苒,白駒過隙,十天的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已經圓滿落下帷幕。回眸駐望這十天的足跡,融着汗水,融着歡笑,融着愛心。短暫而充實的十天,見證了我們下鄉體驗後的成長,這是一份責任,一份感動,一份喜悅。

一、活動的基本情況

實踐時間:2022年7月14日—2022年7月23日

實踐地點:汕頭市南澳縣

實踐目的:響應黨中央關於開展“三下鄉”工作的號召,送科技文化衛生“下鄉”,服務農村,深入調研南澳島重點產業以及生態保育情況,重點宣傳建國60週年的偉大成就,走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好大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

指導老師:陳琳副書記 吳嵐老師 王輝老師 樑勇老師 陳洪偉老師

服務隊人數:23人

服務內容簡介:

(一)踐行科學發展觀,走生態保育之路—調研篇

建國60年特別策劃:

六十歲老人見證建國六十週年訪談錄:在老人的口中我們瞭解到祖國六十年來的騰飛,爲祖國的偉大復興感到由衷的喜悅,在整個調研過程中我們增強了對國家的熱愛,堅定了報效祖國的決心和信心。

1. 重點調研

(1)關於南澳當地龍鬚菜與牡蠣混養及蝦蟹混養的調查研究報告

南澳海水資源豐富,海域灘塗廣闊,由此發展起來的養殖業可以說是當地龍頭企業,帶動着當地經濟的發展。然而海水赤潮的頻發嚴重製約了養殖業,造成了大量海洋生物死亡,對生態保育造成極大的不利。因此海水赤潮的研究對南澳島來說顯得尤爲重要。據我們的調查,在南澳島,當地漁民嘗試對龍鬚菜和太平洋牡蠣進行“間插式”混養,既爲漁民增加創收機會,又相當於在大海中建一個巨型的污水處理廠,有效淨化海水污染。汕頭1998年曾發生一次赤潮,但自1999年引進龍鬚菜之後附近海域就沒有出現過赤潮。所以我們把從調研海水赤潮的方向轉爲關於南澳當地龍鬚菜與牡蠣混養及蝦蟹混養的調查以達到生態保育與經濟的良性發展。

(2)關於當地捕撈業對海洋資源壓力的調查研究

想要營造生態南澳,做好生態保育工作是最重要的。南澳四面環海,具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形成了發達的養殖業,是當地人千百年延續至今的重要生產方式。然而近幾十年來,由於捕撈業的急劇擴張加上許多不合理的捕撈,導致生物數量及多樣性急劇減少,已經嚴重威脅了當地的生態保育工作及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次調研是爲了調查當地養殖業對海洋資源造成的壓力,找出其捕撈過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大力踐行科學發展觀,倡導當地做好生態保育工作,在人地和諧的基礎上實現捕撈業的健康發展。

(3)走進粵東南澳生態型彩色林業

——關於南澳發展生態旅遊,建立生態型彩色林業的調查

北迴歸線穿過的地區多爲不毛之地,但是南澳卻植被茂密,山上植物種類多達102科,1400多種。全島森林覆蓋率達73%,被評爲全國綠化百佳縣。全縣圍繞多色彩、多層次、多樹種、多功能的海島生態型“彩色林業”發展思路,構築全島點、線、面相結合的造林綠化模式,成爲生態旅遊的聖地。我們將深入瞭解南澳生態型彩色林業及生態保育的措施,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更好的保護措施。同時探討當地發展生態旅遊的優勢,爲建立生態南澳島出謀劃策。我們還會拍下當地的森林風景的照片,回廣州後幫當地宣傳,有助於提高當地的知名度從而帶動旅遊經濟的增長。

2.特色調研:

(1)關於南澳珍稀植物白花石榴中石榴多酚的提取及測定

南澳縣堅持科技創新,致力挽救瀕臨絕種的珍稀藥用植物白花石榴,使這種明代就名聞海內外的名藥重振雄風。白花石榴中富含石榴多酚,這類化合物具有抗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抗氧化和抗輻射等作用,運用前景廣闊。我們對南澳珍稀植物白花石榴中石榴多酚的提取及測定,旨在指導當地開發白花石榴的加工工藝,研發各種以白花石榴爲原料的精細化工品,帶動經濟的發展。同時我們將對當地的白花石榴起到一定的宣傳作用,增加其銷量。

(2)關於南澳大橋建設效益與環境影響情況

南澳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與大陸的連通倚靠的交通工具只有渡船,交通極爲不便,嚴重製約了當地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今年擱淺多年的南澳大橋將重新建設,南澳大橋的建設響應了國家“xx”計劃,促進汕頭、南澳城鄉一體化的協調發展。大橋一旦建成,南澳的區位優勢尤其是港灣優勢就能充分發揮出來;海島的特有自然生態環境和資源將價值倍增,帶來極大的市場效益和投資效應;南澳羣衆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本次調研我們南澳大橋的施工地點參觀學習,並向當地居民派發調查問卷及諮詢專家意見。目的除了瞭解建橋進程外,更重的是在於從利弊兩面性瞭解南澳大橋的建設效益與環境影響情況,爲當地政府提供有價值的資料,爲南澳的建成後可能發生的問題及早探討出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使南澳大橋更好地服務大衆。

3.熱點調研:

(1) 關於南澳人對2022年“兩會”民生問題中教育及醫改的認識、建議

2022年是實施“xx”規劃的關鍵之年,也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發展最爲困難的一年,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十分繁重。“兩會”的召開對我國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其中“兩會”涉及到的民生問題與人民息息相關,成爲人民討論的熱點。南澳是個海島縣,信息相對落後。本次調研將向當地人派發關於“兩會”的宣傳小冊子,擴大“兩會”的影響力。並派發調查問卷瞭解當地的民生問題,收集當地人關於教育、食品安全的建議,站在科學發展觀的角度上探討其合理性,整理好資料反饋給當地政府及相關部門,爲當地處理民生問題提供參考。

(2)關注南澳島海產品加工安全

——南澳海產品加工廠參觀學習

南澳是廣東省唯一的海島縣和漁業縣,遍佈三大漁鄉的水產品加工網絡和建成二大海產品專賣市場,使其成爲海內外遊客購買海貨的“天堂”。而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頻頻見諸於報端,今年已首次提升到政府工作報告的高度。我們對南澳海產品加工廠參觀學習,旨在於關注南澳島海產品加工安全,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同時探討當地收購——加工——銷售一條龍的模式,爲當地居民出謀劃策。

(3)關注高中生棄考背後的農村教育問題

—關於南澳農村教育問題的調查研究

社會的發展,科技水平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四有”人才,然而近年來農村卻反而出現了高中畢業生棄考現象,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城鄉大學生的比例分別是82.3%和17.7%,農村教育已經遠跟不上城市教育。南澳經濟狀況尚處於農村發展階段,我們將關注當地高中生棄考背後的農村教育問題,找出教育模式及當地人的教育理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時反饋給當地政府,減少棄考現象,留住人才。

(二)宣揚愛國思想,傳播科學文化—宣傳篇

建國60週年特別策劃:

見證祖國變遷的dv視屏錄製

1、“宣揚愛國思想,傳播科學文化”市集大型宣傳活動

本次宣傳日活動以圖片展爲主,主要分爲5類:1、愛國篇——紀念中國成立60週年;2、華師以及下鄉隊伍篇——對華師以及化學與環境學院進行宣傳介紹;3、海島保育篇——提高當地居民羣衆對海島保育的認識;4、食品安全篇——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同時現場採用派發宣傳小冊子,讓居民羣衆更好的接受宣傳知識,現場採用互動問答、觀衆留言、調研採訪的形式,加深居民羣衆對此次活動的認識和印象。5、防控甲型流感——宣傳甲型流感的預防、治療等知識,現場派發防治流感的藥品。讓當地居民加深對甲型流感的認識,現場調研組派發問卷,讓當地居民填寫。

2、“慶賀祖國六十華誕 共創和諧綠色校園”手抄報比賽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爲培養新一代青少年熱愛祖國,陶冶青少年的愛國情操、響應中共汕頭市委宣傳部、汕頭市環境保護局、汕頭市教育局的關於開展綠色學校建設的號召,特別舉行此次活動,讓學生參加手抄報比賽,繼而從中對綠色校園有更高更好的認識,從而促進綠色校園的建設。活動於提前幾天向學生宣傳,讓學生在課餘時間做好充分的準備,找到相關資料,並進行手抄報的創作。手抄報在統一收集之後由本隊成員、以及當地資深老師進行評審,評出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並對獲獎者進行適當獎勵。

3、“遊戲中暢享科學知識,歡樂裏提升愛國精神”遊園活動

在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爲本核心指導下,我們努力尋求有利於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開展趣味知識遊園活動,希望能真正地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知識真諦的信心的迫切希望。活動現場分爲兩個板塊,愛國知識與教學知識以攤位遊戲、題目卡片、形式展開。愛國內容由宣傳組成員蒐集;教學知識則由各任課老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集合全部科目的結晶。布場由宣傳組負責,後勤組進行協助。

(三)三尺講臺,傳愛國情懷,授科學知識—支教篇

“永遠跟着太陽走”慶祝建國60週年主題系列活動

1、“心中紅歌唱起來”歌唱比賽

以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爲德育教育載體,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進一步加強愛國、愛校教育,結合2022年祖國60年華誕到來之際,同時對學生進行艱苦奮鬥和革命主義的教育,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世界觀,於下鄉期間組織“心中紅歌唱起來”革命歌曲合唱比賽。

2、“撫今追昔 60年看變化”圖片展

下鄉期間出發前收集相關圖片,並在第7天的知識趣味遊園活動中以專題版塊展示。由宣傳組負責布場,一共展示圖片70多張,展示60年經歷的風風雨雨以及輝煌。

“科學發展、引領成長”學習活動

1、科學發展觀內部學習交流會

由隊員利用晚上開會的時間內部集中學習與集體討論相結合。圍繞科學發展觀的實質、內涵廣泛開展解放思想大討論,圍繞學校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展開討論,圍繞師生關心的科學發展問題展開討論,要將討論情況及時彙總。

2、“科學發展觀 就在我身邊”班級文化座談會

爲落實科學發展觀,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鍛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學生學習科學發展觀活動載體,精心策劃,通過開展“科學發展觀就在我身邊”班級文化座談會。

3、“我環保,我自豪”環保口號徵集活動

在第7天的知識趣味遊園活動中以版塊展示。由支教隊伍提供手寫物資,由學生自主發揮,寫下心中所想。

“心中有綠,腳下留青”特色支教

我們在開設趣味化學、食品安全、趣味物理、演講與寫作等等常規課程之外,另開展了衝破視覺、軍事地形學、國粹學習、交際禮儀等等塑造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陶冶情操、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豐富孩子們的人生,使他們健康快樂地生活。另外,我們更建構了適應學校特點、適合學生成長的選修課程,開展了手語歌曲、辯論技巧、中醫養生等選修課程。

(四)唱響祖國六十華誕之歌,譜寫南澳明日騰飛之曲—文體篇

1、手工製作大比拼考驗鍛鍊當地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

2、“唱響祖國六十華誕之歌,譜寫南澳明日騰飛之曲”文藝匯演

包括許多精心設計安排的節目,體現化學與環境學院特色風情。環保器樂及環保概念服裝展示體現我院的環保意識以及資源再生利用的意識和成熟運用;古典舞演出體現我院學子在鑽研理科學術之餘深厚的藝術造詣;現代齊舞演出體現我院活躍靈動的學習和創作氛圍;魔術表演體現了我院靈活多變的創造風格等。

服務形式:

1、通過政府及當地農民瞭解當地情況,進行實地考察與問卷調查,完成

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2、以課堂講授,觀看電影,動手實驗等形式開展支教活動。

3、深入社會主義新農村,採訪村委會領導

4、以宣傳單、橫幅、板報、噴畫、宣傳小冊子等宣傳建國60週年以及食品安全知識。

5、開設華爾茲,手語等第二課堂,舉辦晚會。

6、通過採訪周邊60歲老人整理成訪談錄

7、通過拍攝照片和dv記錄部分調研成果以及祖國60週年變遷的視屏資料。

活動相關報告:《化學與環境學院“三下鄉”服務代表隊實踐報告集》包括“六十歲老人見證建國六十週年訪談錄”、“關於南澳人民對2022年‘兩會’民生問題的認識、看法的調研報告”、“關於南澳捕撈業與生態保育的調研報告”、“南澳大橋建橋效益與其對環境影響情況”、“關於南澳珍稀植物——白花石榴及白籽冰糖石榴的調研報告” 、“關於南澳教育問題的調研報告” 、“走進粵東南澳生態型彩色林業 ——關於南澳發展生態旅遊,建立生態型彩色林業的調查”、“南澳食品海產品加工現狀與分析”。

實地照片視頻、各個小組的小組總結、每天活動的通訊稿、每個隊員的下鄉10天心得以及總結、回收的調查問卷以及相關文字、媒體資料。

【第4篇】三下鄉活動總結報告

一、活動概述

三下鄉活動通過社會實踐,使大學生廣泛深入地接觸農民生活和農村基層工作,爲廣大農民帶去新思想,新觀念,及時向他們宣傳時事政策,法律知識,瞭解農村社會現狀,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實地調研,探討出解決方案,爲農村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可行性方案。

三下鄉活動有利於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深入瞭解基本國情,進行正確的社會觀察,積極投身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在實踐中經受鍛鍊,增長才幹,奉獻社會,磨練毅力,培養品格,在實踐中瞭解社會,認識國情,進行正確的社會觀察,並進一步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使青年學生充分發揮知識和智力優勢。根據校團委的指導精神,經濟學院將組織學生深入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

我院團委堅持以“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爲宗旨,成立了由經濟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盛子建老師、張新宇老師以及5名學子組成的調研團隊,奔赴了湖南省永州市祁陽縣進行了爲期三天的下鄉服務和實地調研。

二、三下鄉工作開展情況

1、活動參與面

本次調研活動分爲經濟學院三下鄉團隊、學生小組團隊、學生個人小組三種調研方式,深入全國各個農村地區進行“三下鄉”實踐調研活動。其中我院三下鄉團隊爲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以及5名學子組成的“關於祁陽縣農民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團隊。我院12級、13級所有學生全部進行了暑假“三下鄉”實地考察調研活動,參與了個人實踐報告的撰寫。

2、活動具體開展

7月3日的工作

7月3日上午,以“爲祖國勤學修德,以實踐明辨篤實”爲主題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暨大學生與農民雙向素質教育示範工程啓動儀式在八教學海廳隆重舉行。儀式由校團委副書記羅薇主持。

中午,由經濟黨總支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以及5名學子組成的“關於農民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團隊開始了爲期3天的調研。本次調研以發放問卷與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永州市祁陽縣坐落於湖南省南部、湘江中游,位於“2022年湖南省百強縣”第15位,“中部百強縣”第89名是湖南省12個百萬人口縣之一,湖南打造縣級市“五朵金花”之一,農村發展建設如火如荼。

在接下來的調研活動中,經濟學院“三下鄉”團隊將秉承“關愛社會服務基層”的活動宗旨,積極在農村開展調查工作並在實際工作中充分展現農大學子“樸誠、奮勉、求實、創新”的風采。

7月4日的工作

7月4日上午,經濟學院暑期“三下鄉”實踐服務團隊來到永州市祁陽縣,舉辦了祁陽縣農村合作社發展情況座談會,此次座談會在祁陽縣中國人民銀行支行會議廳舉行。出席會議的有我校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老師盛子建、張新宇,祁陽縣中國人民銀行支行行長陳建明、祁陽縣農信局紀檢組長李軍亮、祁陽縣信用聯社主任馬智君以及祁陽縣12家專業合作社的代表。

本次座談會由祁陽縣農信局領導發言、祁陽縣信用聯社領導發言以及交流討論三個環節組成。交流討論環節中,祁陽宏發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唐水池等12名代表一一向經濟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調研團隊提出了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劉純陽副院長、莫華副書記對產品的深加工、產品的銷售以及專業合作社的管理等問題進行了細緻詳細地解答。

本次座談會持續了近三個小時。與以往開會固有的形式不同的是,本次座談會採用與會者闡述觀點提意見,教授現場答疑解難的形式進行,沒有客套話。這種“提疑惑、解困難”的會議集民智、聽民聲、解民憂,不僅有利於爲人民辦實事,也爲調研團隊提供真實的一手調研信息。

7月4日下午,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以及學工組老師盛子建、張新宇一行四人還來到祁陽縣江邊灣村,走訪慰問了貧困生伍佳慧,併爲她送去慰問金以及棉被等物資。

在學生中,學院老師一行與學生家長進行了深入地交談,詳細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家庭情況和存在的困難,並表示學院將加大對貧困生的幫扶力度,關注貧困生的成長,盡力幫助貧困生解決困難。據受助學生伍佳慧反映,她生父患有尿毒症去世並且家庭目前揹負十多萬元的債務,生活十分拮据。她非常感謝學院領導的關心和捐助,並表示一定會努力學習,不負大家對她的期望。

據悉,經濟學院將建立黨政班子聯繫貧困大學生制度,利用假期時間採取走訪慰問等幫扶形式,及時爲貧困大學生排憂解難,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7月5日的工作

7月5日上午,經濟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隊召開了對本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總結大會。我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與5名“三下鄉”的學生一同參加了本次會議。

首先,莫華書記對我院“三下鄉”社會實踐服務團隊的工作進行精練的總結。莫華書記強調,通過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相信每位同學都在所收穫,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大學生涯中,學以致用,把知識運用到最廣闊的農村中去,用到最需要的農民身上去,真正做到“心懷三農、服務基層”。莫華書記的話激起了同學們心中的共鳴,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他們深入農村基層,切身感受農村發展的基本情況,真正地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到農村經濟服務的發展當中,使自身得到了最爲直接、最爲有效的鍛鍊,都覺意義深遠。此外,經濟學院將及時組織開展“三下鄉”實踐報告及心得體會的撰寫,以便及時總結反思。

至此,湖南農大經濟學院爲期三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圓滿結束

三、活動實際成效

(1)、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爲響應我校“暑期三下鄉”活動,利用暑期機會,實踐和感悟,提升和鍛鍊社會觀察能力。並且隨着活動的開展,一方面磨練了大學生的意志,並奉獻了力量;另一方面提高了大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學會了獨立,從而提高了自身的綜合素質,爲將來步入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大學生們能夠直接和當地居民進行密切的接觸和交流,有利於我們增強對生活的真正認知,端正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提高大學生的社會活動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

(2)、領導老師積極參與調研,爲同學樹立榜樣

本次“大學生基層就業工作與生活現狀”實踐服務團隊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帶隊,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以及5名學子參與了本次爲期三天的農村實踐調研團隊。本次調研項目主題爲“關於農民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在調研的過程中,我院參與活動的領導、老師隊員本着友好的態度和當地的人民交流、溝通。在他們的耐心和誠懇的態度的感染下,受訪羣衆從逐漸接受我們到熱情接待我們。他們總是很真切的反應當地的實際情況,同時也表示對國家建設農村的希望和信心。在老師的積極帶領下,學生實踐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使活動影響力擴大。我院各調研團隊受到了調研地幹部、村民的一致,使活動實踐調研意義深刻,還將關心三農問題落到實處。

(3)、積極組織實踐活動,使全院實踐氛圍濃厚

有我院的積極部署與各班班委的有序組織,才使此次“三下鄉”實踐活動得以順利進行。這次活動,讓我院學生樹了求真務實的意識,使學院實踐調研的學風濃厚。

實踐出真知,在深入農村的服務調研活動中,實踐環節向來是最重要的環節。在本次社會實踐調研活動中,我院學子自發有序投入農村經濟建設調研服務、愛國主義精神宣講教育、科技興農服務、關愛農民工子女服務、支教支醫、法律宣傳、支教掃盲、結對幫扶、文藝演出、家電維修、環保服務、城鎮規劃、文化衛生宣傳服務等方面的服務,廣泛深入地開展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有利青年學生的成長、成才,在實踐中摸索真理,不斷髮展自己、完善自己,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另外,由各實踐團隊、實踐個人親力親爲撰寫的實踐調研報告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突出實際問題的解決都起到了參考作用與數據支持的作用。

(4)、宣傳工作落到實處

學院宣傳部對此次三下鄉活動進行了全程報道。在湖南農業大學新聞網、湘農青年網、學工在線等網站上進行了新聞稿投稿,廣泛的宣傳了此次活動。

在學院組織發動、班委大力渲染、宣傳部踊躍投稿三位一體的積極宣傳下,我院全體老師、學子對“三下鄉”社會服務調研活動熱情高漲,立志於從本次調研活動中尋找個人價值定位、找出“三農”大框架內有研究意義的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從而真正爲農村發展與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做貢獻,爭當“三下鄉”服務調研楷模。

四、活動的影響力

此次調研活動以發放問卷和座談會的形式相結合進行,成員通過調查獲得一手調研信息,而且給社員們講解經濟法知識、宣傳黨的新經濟政策。“三下鄉”的順利進行使得參與活動的團隊成員更加深刻地瞭解了新農村在新時期的巨大變化,感受到了農村的生活和風土人情,有利於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帶動社會爲廣大農村的發展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本次活動富有成效:

◎爲廣大青年大學生樹立榜樣,鼓勵他們認真學習、勤於實踐,努力貫徹科學發展觀,深入瞭解我國國情,關注農村發展積極投身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事業,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己、增長才幹、奉獻社會。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實事求是,有助於師生聯繫,教學相長。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合理的學習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努力發展爲新時代創新型人才。

◎讓大學生廣泛深刻地體會農村生活和基層工作。爲農民們帶去先進的理念、最新的技術和高效率的管理知識。向他們宣傳新政策、法律法規,經常開展有針對性的調研,爲農村發展提出可行性方案。

◎大學生在服務農民羣衆的過程中進一步了了解基層工作、接觸社會,增強集體榮譽感和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開展“三下鄉”活動,把農村建設對於人才的需要和青年學生的成纔有機地結合起來,同時也架起了黨和政府與農民羣衆之間的一座橋樑。

五、活動經驗特色

(1)、領導重視,給予科學指導

經濟學院高度重視開展“三下鄉”活動的意義,加強領導,狠抓落實,多次開會專題討論。此外,此次活動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親自帶隊,給予科學指導。通過此次走訪調查,團隊成員體會了基層農村的真實生活,站在農民們的視角思考了農村發展的道路,有助於帶動全校乃至社會爲新農村建設出謀劃策,貢獻力量。

(2)、彰顯學院特色,注重經濟類專業的實際應用

大學生是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後備軍,應該發揮知識技能的優勢,爲農村建設服務,爲農民羣衆服務。廣大的農村需要大學生去發揮聰明才智,大學生也需要到農村去,在服務農民羣衆的實踐中接觸社會,瞭解國情,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通過“三下鄉”,大學生可以改造世界觀、價值觀,把農村建設的需要和青年學生的成長很好地結合起來,走正確的成長成才道路。

在一次座談會上,祁陽宏發養殖專業合作社的代表向我院調研團隊提出了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劉純陽副院長、莫華書記對產品的深加工、產品的銷售以及專業合作社的管理等問題進行了詳細細緻的解答。“三下鄉”活動也是我們經濟學院共青團的一個品牌活動,它通過社會實踐,可以鍛鍊青年學生的實踐能力,把抽象的經濟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當中,提升我院學生的綜合素質。

爲將學科知識與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我院在開展“三下鄉”活動時關注經濟類專業在“三農”中的應用,我院還擬定了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近年來發展情況”、“農村小額信貸的前景”與“農戶融資風險與規避風險的辦法”等與所學專業息息相關的研究課題,真正體現了科學與實踐的統一。

(3)、團隊合作瞭解新農村建設

本次活動,由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莫華、副院長劉純陽、學工組張新宇老師、盛子建老師以及5名學子組成的“關於農民合作社發展情況”調研團隊開始了爲期3天、走訪祁陽縣的調研。在整個團隊的集體合作下,經濟學院2022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了解了祁陽縣農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現狀,掌握了來自基層真實、具有代表性的數據資料。祁陽縣農村專業合作社仍然存在規模較小、生產管理經驗不足等問題。但合作社的發展具有很好的前景,需要加強與高校接軌,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來爲合作社提供技術支持。

下農村,訪農戶,察農情,活動的開展讓經濟學院“三下鄉”團隊的老師與同學們實實在在地置身於農村中,真真切切地感受農村生活,也爲農村調研工作的成果的展示奠定了堅實基礎。調查中面對各農村專業合作社提出的種種問題,團隊成員相互合作,各盡所能,集中大家的意見爲村民們出謀劃策。可以說,本次活動中任何成功的取得與團隊的緊密合作是分不開的。

團隊成員工作的合理分配,成員之間的合作交流、不斷學習、實事求是的精神是本次活動順利完成的重要保證。

【第5篇】縣委宣傳部科技下鄉活動總結報告

縣委宣傳部:

爲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會議精神,從去年冬天到今春開展的“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活動已告一階段,現將活動開展情況作以下總結匯報。

一、活動開展情況

我縣“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縣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中國科協《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的通知》精神,以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廣大羣衆科技素質、實現“三增一穩”爲目標,以科普宣傳、科普培訓、科普示範、科技服務爲手段,集中活動與分散型“科技下鄉”活動相結合,高層次專業技術知識理論培訓與農村實用技術操作培訓結合,實用技術推廣與試驗示範項目結合的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工作。由科協牽頭,集中開展“三下鄉”大型活動1次,出動宣傳車輛3輛(次),宣傳推廣農業新技術3項,印發各種農業技術資料1.5萬多份,科普掛圖、莊浪縣科技成果展牌展覽6幅,分散活動10次,分六個活動小組,分別組成農牧、林業、水利、水保、農機、科協6個科技下鄉服務小分隊,宣傳農業技術6項,發放技術資料1.2萬份,下鄉鄉鎮18個,入鄉宣傳面達100%,下鄉科技人員達106人次。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5期,培訓人數820名,在縣廣播電視臺《科技園地》欄目,播發科技稿件達5份,播放科技錄像帶3部。

二、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任務,周密安排。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是一項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識的一項宏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爲了切實搞好這項工作,必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任務,周密安排。縣委、縣政府對活動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明確“科技下鄉”活動的具體內容,我們按照安排,抽組由分管領導、科技骨幹組成的精幹隊伍開展科技下鄉工作。把黨的溫暖送到羣衆心上,把科學技術送到農民手中g/w/9/0/8/0.c/o/m公文有-約。

2、充分利用基層科普網絡組織,開展科技宣傳和科技服務。農科站、林業站、畜牧站、水管所、農機站、鄉鎮科協、協會等基層單位,圍繞推進農業產業化、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農民增收問題,舉辦良種培育、蔬菜種植、科學施肥、果樹、經濟林栽培、修剪、畜禽養殖、藥材種植、農業機械操作、維修、保養技術等各種農業實用技術宣傳、講座,專門爲羣衆提供科技致富信息,開展科技服務。通過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宣傳活動,密切了黨和羣衆關係,充實了羣衆文化生活,使羣衆真正得到了好處。

3、開展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是“科技下鄉”的主要內容,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按照省、地業務部門要求,由縣科技領導小組統一分解任務,縣直有關單位和各鄉鎮具體組織實施,由縣農牧、林業、水利、水保、農機、團委、婦聯、黨校、農廣校、農職中、電大、科技局、科協等部門的科技人員和專業教員,具體承擔培訓任務,進行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

4、是點面結合,突出重點,在“科技下鄉”宣傳和科技培訓推廣工作中,我們始終採取“ 以點帶面 、點面結合、突出重點、輻射帶動”

【第6篇】送法下鄉活動總結報告

爲提高我縣全體公民的素質,特別是法律素質,改變山區的貧窮與愚昧,深化四五普法活動,推動普法工作向縱深方向發展,擴大受教育者的覆蓋面,霍山縣司法局在荷蘭王國扶貧資金的大力支持下,積極開展送法下鄉活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一、制定方案,落實措施

送法下鄉是“法律援貧”活動的繼續和深入,是“法律進萬家”活動的延續,是法律進村入戶的具體體現。旨在不斷提高農民羣衆依法維權及抗禦經營風險能力,爲社會弱勢羣體提供法律幫助。爲此,縣司法局高度重視成立了法律扶貧工作領導組,並根據社字(2002)09號協議書,制訂了詳細的實施方案,並在5月17日項目區司法所長會上予以落實。組織精幹力量,編印法律讀本,法律讀本緊扣實際,順應發展,對再版的《農村常用法律知識問答》中有關“婚姻法”部分進行了修訂;組織律師、公證、法援、“148”法律專業人員分工編寫了《農村經濟法律知識100問》、《外出務工人員法律知識100問》、《婦女、兒童、老人權益保障100問》。在編寫體裁上注重普及與提高,一般分三部分:問答、法律原文、相關法律索引,四種讀本各編印2000(請登陸政法祕書網)冊,爲普法活動深入開展奠定了基礎。縣局要求各所以村爲單位分解任務,按實名發放,在8月底完成發放任務。各所每兩月組織人員登門輔導一次,解決羣衆學習中的疑難問題。

二、點面結合、發放讀本

根據農村不同對象,滿足社會不同層次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編寫了4種讀本,編印成冊後,及時地分解到各所,以便及時、快速地發放到農戶手中。送法下鄉採取點面結合,集中發放與各所分片發放相結合。各司法所採取以村爲單位,進行分解,先摸排然後根據羣衆實際需求,按實名發放。在發放過程中,同時兼顧全局,力保每個村民組不少於一套書(4本)。各個司法所嚴格按照縣局要求,於8月底全部完成讀本發放任務。在各所分片發放的同時,縣司法局集中時間、集中人力,組織了兩次大型的集中發放讀本活動。7月17日—18日在上土市鎮、桃源河鄉開展集中發放讀本活動。8月6日—8日分別在太平畈、落兒嶺、諸佛庵三鄉鎮開展了有針對性地發放儀式。其中在太平畈集中發放《婦女、兒童、老人權益保障100問》,在落兒嶺集中發放了《農村經濟法律知識100問》,在諸佛庵集中發放《外出務工人員法律知識100問》。集中發送活動,得到了所在地、鄉(鎮)、村的大力支持。發送場面熱烈、羣衆爭相領取。有少數羣衆不辭勞遠,趕到司法局詢問讀本有沒有了,想拿本看看。由於此套書編印數量有限,未能滿足廣大羣衆的需求。據統計通過送法下鄉共計發放法律讀本7690冊。

三、多種形式、送法下鄉

爲把“法”真正送進千家萬戶,除發放法律讀本活動外,縣司法局還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送法下鄉活動。走進田間地頭,爲農民朋友解難釋疑。在村、鎮人口密集的小集鎮設立諮詢臺,張貼宣傳標語,散發宣傳單,出動宣傳車。在廣播上開闢《農村普法之聲》欄目,在霍山報上開闢《法律信箱》,在電視開闢《法制園地》。利用大衆媒介覆蓋面廣的特點,宣傳法律,把“法”真正送進千家萬戶。

四、效果明顯,意義深遠

送法下鄉活動在中荷項目辦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體司法行政幹警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宣傳了法律,教育了羣衆。通過發放法律讀本,解決羣衆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使廣大人民羣衆真正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懂得什麼是法律保護的、什麼是法律所禁止的,遇到山林、土地、家庭糾紛過程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法律進萬家”。

2、密切了幹羣關係,減輕了政府壓力。將法律扶貧讀本送到老百姓手中,廣大羣衆在學習過程中,逐步認識到政府是爲民辦實事的好政府,幹部是代表廣大人民羣衆根本利益的,併爲之服務的好公僕。許多在基層的小矛盾、小問題通過村兩委和法律明白人的工作,得到化解,使得政府主要領導從紛繁、複雜的瑣事中得到解脫,減輕了政府工作壓力,保證了政府中心工作的順利完成,富民強鎮步伐加快。

3、“送法下鄉”活動,有利於基層的穩定。“送法下鄉”以來,共解答廣大人民羣衆疑難問題500餘件,其中大多數爲土地、山林使用權糾紛,由於解答及時、恰當,化解了許多矛盾。同時,廣大羣衆耳聞目睹通過學習知識什麼是違法犯罪行爲,什麼是合法行爲,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受到人民羣衆的擁護,得到了各級領導的肯定。

【第7篇】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個人總結報告:三下鄉活動暖人心(1)

爲響應團中央、團省委、校團委關於組織大學生暑期“三下鄉”活動的號召,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鼓勵大學生走出校園、深入基層、瞭解社會,推動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及經濟、文化、教育等民情、社情的思考,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精神。,本人積極報名參加了經濟管理學院組織的三下鄉隊伍,並榮幸的成爲了經管學院赴吉安縣永和鎮的服務隊的一員。本隊以“科學發展樹新風,攜手共建新農村”爲實踐主題,赴貧困村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切實體驗農村生活、感受農村發展。

(一) 精心部署,全面策劃

爲確保我院暑期三下鄉實踐活動的順利進行,經管學院黨政領導高度重視,精心部署。院黨支副書上官飛老師、院團委書記李淑賢老師作爲此次三下鄉活動的主要負責人,對我們給予了極大的重視和關心。6月28日下午5:00,學院召開“三下鄉”出征儀式,儀式上,上官老師和李老師對隊員們進行了思想上的指導,並對活動進行了原則上的要求,爲我院暑期“三下鄉”活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爲了把此次“三下鄉”活動做好,隊員們也作了充分的準備。除了瞭解當地民風民情外,我們依據全隊的大小課題製作了大量調查問卷,針對幾個不同的諮詢主題蒐集了大量且詳盡的相關資料,目的是做到實實在在爲農村的百姓們服務。另外,我們還針對農民關心的問題製作了精美的宣傳單,準備贈送給他們,讓他們能夠的瞭解時事。針對隊員的素質問題,經驗豐富的隊長還對我們進行了理論培訓與經驗傳授,更堅定了我們此行的信心與目標。

(二) 悉心調研,誠心服務

6月30日傍晚,我們到達吉安縣橫江鎮。共青團吉安縣委和橫江鎮政府熱情接待了我們一行。在他們的陪同下,我們順利入住橫江鎮政府宿舍。由於政府無人常住,房間裏面並沒有牀,但沒有任何人抱怨,因爲我們明白了,這樣的炎炎夏日裏,我們必將受到極其深刻的鍛鍊,我們絕不應該被任何客觀條件制約。在接下來的5天裏,我們在帶隊老師——孫琳老師和李釗老師的帶領下,進行了內容豐富且卓有成效的調研服務活動。

1. 政策宣傳服務上門 三下鄉活動暖人心

2022年7月1日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赴吉安縣橫江鎮社會實踐重點服務隊來到了鎮上人流量較大的橫江影劇院門口,進行政策宣傳服務。

在團鎮委曾書記的幫助下,他們從附近的學校借來了桌椅,擺起了諮詢臺,爲村民們進行起了政策諮詢輔導服務。

一開始,村民們很好奇,但這好奇很快便被一個個問題所代替。這次政策諮詢分爲五個主題:環境保護、農村合作醫療、新農村建設、創業諮詢、物質文化遺產。這既是新農村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與鄉親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

相親們說,這次諮詢像是一場及時雨,讓他們長期以來積累的疑問得到了很好的解答。一些老人口裏說着吉安方言,幾位來自外省的同學理解有困難,但卻以良好的耐心和態度與老人們交談着,替他們分憂解難;有的孩子有些怯弱,站在遠處默默地看着,熱心的同學們主動走過去,與他們交談,詢問學習上的困難,爲他們分擔學業負擔。

兩個小時很快過去,諮詢雖然結束了,但服務仍會繼續。志願者的精神將在橫江這片土地上得到充分的體現,微涼的夏日裏,頭戴紅帽的志願者們給鄉民們的生活帶來了熱情,這熱情溫和地溫暖着每一位鄉民們的心。

2. 雨中訪古蹟 歷史長留於心

7月2日一早,天空便下着傾盆大雨,但這並沒有妨礙我們出行的腳步與決心,一路漫長的顛簸下,我們終於抵達了目的地——橫江鎮南窗前唐賢坊村。該村位於吉安縣西南10公里處。據史載,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年),橫江鎮灘頭村(現爲江邊村)的蕭懋爵按“以世之賢,莫盛於唐”的構思,於江邊村東立“唐賢坊”,並建村稱“唐賢坊村”,命次子蕭登分居該村。蕭姓在唐賢坊村已繁衍生息了二十八世770多年。

走到村前,一座居中屹立的磚木結構的祠堂雄偉氣派。祠堂正門之上橫掛着“蕭氏宗祠”4個綠底金字匾額。另有一“大夫第”橫匾,則顯示蕭家乃名門望族。步入祠堂正廳,中堂橫匾上刻着“敦倫堂”3個蒼勁而莊重的紅底黑字。敦者治理也,倫者五倫也。據蕭氏族譜記載,“蕭氏宗祠”始建於宋,毀於元,明代復建,清雍正年間又毀於火,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擴建。唐賢坊村的蕭會計自願擔當起了導遊的角色,帶我們走訪村落。此時,天公作美,由傾盆大雨轉而變作了淅瀝小雨。此情此景,讓我頓覺詩意。雨中的村落,充滿了江南的含蓄婉轉,彷彿女子般的柔情深深地吸引着我們每一個人。

從莊嚴肅穆的蕭氏宗祠到古色古香的傳統民居,雕花的門欄、敞亮的天井、古老的水車,每一樣都代表了一段悠長的故事。古村落的魅力大概就在於此了吧,多少年來,它默默地存在着,用自己的身心記錄下每一段歷史,每一抹光陰,讓後人藉以追溯已逝的往昔。物質文化遺產留給人們的,是它內裏蘊含的深刻精神實質,這實質需要我們用心去保護,去傳遞。

3. 校縣鎮共建,“愛心書屋”支起留守兒童希望

2022年7月3日,天空仍舊淅淅瀝瀝地下着小雨,但是吉安縣橫江鎮中心國小校內卻熱鬧非凡。原來,此處正在舉行“愛心書屋”捐贈活動的揭牌儀式。此次捐贈的是由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赴橫江鎮社會實踐重點服務隊的隊員們在校募集的1000餘冊書籍,意在豐富橫江鎮國小生們的課餘閱讀文化生活,助其增長真知、拓寬知識面。

出席此次揭牌儀式的領導有南昌航空大學校團委副書記羅來鬆、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上官飛、吉安縣委組織部部長劉龍林、吉安縣教育局副局長劉全英、橫江鎮黨委書記劉小勇、團吉安縣委副書記範夢雨。儀式由團吉安縣委劉副書記主持,同時到場的還有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赴橫江鎮社會實踐重點服務隊的帶隊老師和隊員們,以及橫江鎮中心國小的孩子們。

首先,羅來鬆書記代表校方發言,發言中表示了對當地政府誠摯的感謝,並對愛心書屋的前景表示了殷切的希望。隨後,上官飛書記和劉部長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正式進行揭牌,這標誌着“愛心書屋”的正式啓動。最後,橫江鎮黨委劉書記對此次活動進行了總結,並且對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另外,此次活動也引起了當地媒體的關注,吉安縣電視臺的也來到現場進行了報道。

儀式在一片熱烈的氣氛中圓滿結束。看着兒童們渴望與開心的眼神,隊員們感到由衷的滿足與欣慰,這次愛心捐贈活動無疑給當地的留守兒童們帶來了希望,讓他們的課餘生活更加豐富,同時也彌補了父母不在身邊所帶來的寂寞感和孤獨感。記得有個孩子害羞地說,“哥哥姐姐,這些書我能看好久,這樣我放學回家後一個人就不會再感到害怕了。”說這些話的時候,她的臉上帶着純真的笑容,這笑融化了我們每一個人,這樣的活動,真是再多也不足夠的!

4. “一村一品”示範村 農民增收靠葡萄

吉安市橫江鎮公塘村是“一村一品”工程的示範點。自2001年起,這個村利用地勢開闊、陽光充足、灌溉方便等優勢,開展葡萄種植,帶來良好經濟效益。該村有800餘年的歷史,全村共320人,92戶人人家。在公塘,家家都以葡萄爲主要收入。全村累計種植葡萄420餘畝,人均1.25畝葡萄園,平均畝產年純收入爲6000元左右。

公塘村村民肖龍祥告訴我們,自己從4年前開始種了5畝葡萄,“每年純收入都有兩三萬元,比單種糧食高多了,現在的日子過得和葡萄一樣甜。”現在橫江鎮在每年7月中旬都會舉辦葡萄節,吸引了不少遊客來此採摘遊玩,“橫江葡萄”由此聲名遠播。

【第8篇】縣科協“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活動總結報告範文

縣科協“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活動總結報告

縣委宣傳部:

爲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六中會議精神,從去年冬天到今春開展的“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活動已告一階段,現將活動開展情況作以下總結匯報。

一、活動開展情況

我縣“科普之冬(春)”科技下鄉工作在縣委、縣政府和縣委宣傳部的直接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指導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認真貫徹中國科協《關於進一步加強科普工作的通知》精神,以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廣大羣衆科技素質、實現“三增一穩”爲目標,以科普宣傳、科普培訓、科普示範、科技服務爲手段,集中活動與分散型“科技下鄉”活動相結合,高層次專業技術知識理論培訓與農村實用技術操作培訓結合,實用技術推廣與試驗示範項目結合的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工作。由科協牽頭,集中開展“三下鄉”大型活動1次,出動宣傳車輛3輛(次),宣傳推廣農業新技術3項,印發各種農業技術資料1.5萬多份,科普掛圖、莊浪縣科技成果展牌展覽6幅,分散活動10次,分六個活動小組,分別組成農牧、林業、水利、水保、農機、科協6個科技下鄉服務小分隊,宣傳農業技術6項,發放技術資料1.2萬份,下鄉鄉鎮18個,入鄉宣傳面達100%,下鄉科技人員達106人次。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5期,培訓人數820名,在縣廣播電視臺《科技園地》欄目,播發科技稿件達5份,播放科技錄像帶3部。

二、主要做法

1、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任務,周密安排。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是一項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識的一項宏大的社會工程,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爲了切實搞好這項工作,必須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明確任務,周密安排。縣委、縣政府對活動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明確“科技下鄉”活動的具體內容,我們按照安排,抽組由分管領導、科技骨幹組成的精幹隊伍開展科技下鄉工作。把黨的溫暖送到羣衆心上,把科學技術送到農民手中。

2、充分利用基層科普網絡組織,開展科技宣傳和科技服務。農科站、林業站、畜牧站、水管所、農機站、鄉鎮科協、協會等基層單位,圍繞推進農業產業化、依靠科技進步、實現農民增收問題,舉辦良種培育、蔬菜種植、科學施肥、果樹、經濟林栽培、修剪、畜禽養殖、藥材種植、農業機械操作、維修、保養技術等各種農業實用技術宣傳、講座,專門爲羣衆提供科技致富信息,開展科技服務。通過各種形式的科技下鄉宣傳活動,密切了黨和羣衆關係,充實了羣衆文化生活,使羣衆真正得到了好處。

3、開展各類農村實用技術培訓

開展各類實用技術培訓是“科技下鄉”的主要內容,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主要途徑。按照省、地業務部門要求,由縣科技領導小組統一分解任務,縣直有關單位和各鄉鎮具體組織實施,由縣農牧、林業、水利、水保、農機、團委、婦聯、黨校、農廣校、農職中、電大、科技局、科協等部門的科技人員和專業教員,具體承擔培訓任務,進行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和推廣。

4、是點面結合,突出重點,在“科技下鄉”宣傳和科技培訓推廣工作中,我們始終採取“ 以點帶面 、點面結合、突出重點、輻射帶動”的形式,及時總結經驗,對好的經驗和做法及時表彰推廣、對缺點和不足進行檢查督促,指導、保證“科技下鄉”工作在全縣經常的順利的開展。

1—4月份集中“科技下鄉”活動告一段落後,經常性的科普活動還要經常進行,今後要進一步開展“科技活動周”、《科普法》宣傳和科普進社區宣傳的集中和分散活動,把科普宣傳工作融進各項社會活動中去,成爲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