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工作總結 > 調查報告

三下鄉活動調查報告多篇

三下鄉活動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三下鄉活動調查報告

目的:瞭解我國新農村建設情況(農業方向)

形式:深入農村、實地調查有關信息、與村民交談

時間:20xx年7月13日--7月14日

地點:

組織者:

參與者:

調查概況:

這次三下鄉我們團去了百色市大楞鄉龍和村,該村有330戶、共1198人,主要收入是甘蔗、八角作物的收入和到“大王嶺”打工的收入。該村每戶年收入從幾千到10~20萬不等,該村附近有百色市著名旅遊區“大王嶺”,家庭年平均收入大概2~3萬左右。由於景區地處該村,所以該村的經濟也受帶了旅遊區的帶動,每年給該村帶來了很大收入,據來自村委的消息,該景區每年直接給該村的其中兩個屯共12萬補助,旅遊區給該村帶來的收入每年大約有20~30萬。旅遊區的工作崗位也有60%是該村村民佔有,而且村裏長年有村民僱傭勞動力幫自己做勞動。因此該村外出打工的勞動力比較少,也比較少留守老人或兒童。

據此可以得出,該村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在到處瞭解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該村的基礎設施還是比較完善,有醫院、郵政廳、信用社等、還有一個正在建設的法庭。這也體現我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步伐越來越跟時代的步伐走了,農村正在向城鎮化進化。

該村原來的主要作物是水稻、玉米,後來逐漸向八角、甘蔗轉換。現在該村的主要作物是八角、甘蔗、還有黃豆。村民介紹八角護理簡單,每年只需殺蟲一次、定期除草便可,肥可施可不施,其銷量也是最廣的,每年給每家帶來的收入從幾千到幾萬不等。但由於氣候的影響,以前是每2年一收成的八角現在每年都有有收成,雖然質量不變,但產量變少了;甘蔗每年都是市裏的糖廠來上門挨家收購,每年村裏甘蔗總產大約都有1萬噸,比較穩定;黃豆有的是上門收購有的是自己拿出市裏出賣,在百色市佔有很大市場。

基本上來說,當地的農民收入都是承穩中有升的態勢發展,這也反映我我國廣大農村的發展狀況,穩態發展。同時也體現了黨的正確領導下,三農問題的基本解決,也有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

畜牧業在該村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規模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家裏養幾隻雞、豬、馬等,自用較多,比較單一。

這是當地唯一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的有利資源來爲農民更好的服務,如果能充分的利用好當地的山地等資源,用來發展畜牧業,規模養殖,那該村的情況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七月,收穫的季節。昔日的“三下鄉”歡笑和努力,都歷歷在目。20xx年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了我人生一片燦爛的回憶。這次“三下鄉”活動在時光穿梭中已過。但它給予我的是一個鍛鍊的過程。

雖然這次“三下鄉”活動的時間很短,便在學校三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對於每個人都過得很充實而有意義。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團的一直都是保持着和諧而活躍的狀態進行所有活動,大家也非常地開心。然而,由於這是我院第一次組織“三下鄉”活動,問題自然也出現不少的。

首先,交通工具問題。由於沒有提前瞭解清楚去往目的地的車輛、車站等問題,以至於出現了開始去錯車站、後來又由於票價等原因,師生一行人又得在車站等了很久的車。如果事先了解清楚車輛問題或提前聯繫好車輛,那樣我們就能節省很多力氣和時間了。

其次,是暈車問題。一行人中,有近半的人是暈車族成員,在返回途中,某同學的暈車狀態我想當時清醒的人應該都永生難忘了...兩個人都扶不穩...,如果事先有所準備的話(如:吃暈車藥等),我想,類似的情況應該就會沒那麼容易發生了。

最後,就是時間和活動獨立性這兩個問題。第一,是時間太短,第一天我們去到的時侯已經很遲了,等到我們吃飯了和安排好住宿以後,天已經快黑了,由於剛來對當地的很陌生,所以根本無法進行預定的活動,而第二天先是在村委處交談、之後就直接去看望貧困戶、之後又直接去五保村看望五保老人了。結束之後就準備返回了,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我們之前所預定的文藝表演、做遊戲等均由於時間緊迫未實行,而“與村民交談,問卷調查”這兩項均未達到預期的美好效果。在“與村民交談、問卷調查”這兩項中,我們所接觸的對象只有村委會官員、貧困戶成員和五保村成員,這些人歲說也瞭解當地情況,但他們終究是少數人羣,其思想和回答也與普通民衆或多或少有些差別,很難代表大多數普通民衆的思想與回答。還有就是獨立性問題,我們所調查的兩大步驟均有村委會官員參與,第一個就是與村委交談,與其交談,從他們口中的到的信息幾乎都是有喜無憂,這不免有些報喜不包憂的嫌疑。還有就是與貧困戶交談,期間,管理者幾乎都在場,這樣一來,許多問題就很難得到被問者的真實答案了。這兩個問題總起來說,就是時間太緊迫和經驗太少。

短短2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雖然路途遙遠,雖然烈日炎炎,雖然住宿條件惡劣,但我的心裏依舊還是很充實。非常慶幸自己能有這樣的鍛鍊的機會。

【第2篇】2022年三下鄉活動調查報告

目的:瞭解我國新農村建設情況(農業方向)

形式:深入農村、實地調查有關信息、與村民交談

時間:2012年7月13日--7月14日

地點:百色市右江區大楞鄉龍和村

組織者:百色職業學院團總支

參與者:百色職業學院08、09屆學生會部分成員

調查概況:

這次三下鄉我們團去了百色市大楞鄉龍和村,該村有330戶、共1198人,主要收入來源是甘蔗、八角作物的收入和到“大王嶺”打工的收入。該村每戶年收入從幾千到10~20萬不等,該村附近有百色市著名旅遊區“大王嶺”,家庭年平均收入大概2~3萬左右。由於景區地處該村,所以該村的經濟也受帶了旅遊區的帶動,每年給該村帶來了很大收入,據來自村委的消息,該景區每年直接給該村的其中兩個屯共12萬補助,旅遊區給該村帶來的收入每年大約有20~30萬。旅遊區的工作崗位也有60%是該村村民佔有,而且村裏長年有村民僱傭勞動力幫自己做勞動。因此該村外出打工的勞動力比較少,也比較少留守老人或兒童。

據此可以得出,該村的情況還是比較樂觀。在到處瞭解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該村的基礎設施還是比較完善,有醫院、郵政廳、信用社等、還有一個正在建設的法庭。這也體現我我國的新農村建設步伐越來越跟時代的步伐走了,農村正在向城鎮化進化。

該村原來的主要作物是水稻、玉米,後來逐漸向八角、甘蔗轉換。現在該村的主要作物是八角、甘蔗、還有黃豆。村民介紹八角護理簡單,每年只需殺蟲一次、定期除草便可,肥可施可不施,其銷量也是最廣的,每年給每家帶來的收入從幾千到幾萬不等。但由於氣候的影響,以前是每2年一收成的八角現在每年都有有收成,雖然質量不變,但產量變少了;甘蔗每年都是市裏的糖廠來上門挨家收購,每年村裏甘蔗總產大約都有1萬噸,比較穩定;黃豆有的是上門收購有的是自己拿出市裏出賣,在百色市佔有很大市場。

基本上來說,當地的農民收入都是承穩中有升的態勢發展,這也反映我我國廣大農村的發展狀況,穩態發展。同時也體現了黨的正確領導下,三農問題的基本解決,也有助於社會的穩定發展。

畜牧業在該村基本上沒有什麼大規模的發展,基本上都是家裏養幾隻雞、豬、馬等,自用較多,比較單一。

這是當地唯一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沒有充分利用當地的有利資源來爲農民更好的服務,如果能充分的利用好當地的山地等資源,用來發展畜牧業,規模養殖,那該村的情況一定會更上一層樓。

三下鄉心得

七月,收穫的季節。昔日的“三下鄉”歡笑和努力,都歷歷在目。2012年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給予了我人生一片燦爛的回憶。這次“三下鄉”活動在時光穿梭中已過。但它給予我的是一個鍛鍊的過程。

雖然這次“三下鄉”活動的時間很短,便在學校三位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對於每個人都過得很充實而有意義。

在整個活動的過程中,團的一直都是保持着和諧而活躍的狀態進行所有活動,大家也非常地開心。然而,由於這是我院第一次組織“三下鄉”活動,問題自然也出現不少的。

首先,交通工具問題。由於沒有提前瞭解清楚去往目的地的車輛、車站等問題,以至於出現了開始去錯車站、後來又由於票價等原因,師生一行人又得在車站等了很久的車。如果事先了解清楚車輛問題或提前聯繫好車輛,那樣我們就能節省很多力氣和時間了。

其次,是暈車問題。一行人中,有近半的人是暈車族成員,在返回途中,某同學的暈車狀態我想當時清醒的人應該都永生難忘了...兩個人都扶不穩...,如果事先有所準備的話(如:吃暈車藥等),我想,類似的情況應該就會沒那麼容易發生了。

最後,就是時間和活動獨立性這兩個問題。第一,是時間太短,第一天我們去到的時侯已經很遲了,等到我們吃飯了和安排好住宿以後,天已經快黑了,由於剛來對當地的很陌生,所以根本無法進行預定的活動,而第二天先是在村委處交談、之後就直接去看望貧困戶、之後又直接去五保村看望五保老人了。結束之後就準備返回了,在這一連串的過程中,我們之前所預定的文藝表演、做遊戲等均由於時間緊迫未實行,而“與村民交談,問卷調查”這兩項均未達到預期的美好效果。在“與村民交談、問卷調查”這兩項中,我們所接觸的對象只有村委會官員、貧困戶成員和五保村成員,這些人歲說也瞭解當地情況,但他們終究是少數人羣,其思想和回答也與普通民衆或多或少有些差別,很難代表大多數普通民衆的思想與回答。還有就是獨立性問題,我們所調查的兩大步驟均有村委會官員參與,第一個就是與村委交談,與其交談,從他們口中的到的信息幾乎都是有喜無憂,這不免有些報喜不包憂的嫌疑。還有就是與貧困戶交談,期間,村官幾乎都在場,這樣一來,許多問題就很難得到被問者的真實答案了。這兩個問題總起來說,就是時間太緊迫和經驗太少。

短短2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雖然路途遙遠,雖然烈日炎炎,雖然住宿條件惡劣,但我的心裏依舊還是很充實。非常慶幸自己能有這樣的鍛鍊的機會.

【第3篇】關於暑假三下鄉活動的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儘管涉及面廣,內容豐富,本文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暑假三下鄉活動的調查報告範文,僅供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調查背景

九年義務教育一費制和九年義務教育學生兩免(教科書及學雜費)一補(貧困住宿生給予生活補助)政策的實施,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爲了進一步瞭解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給黨和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今年又逢我國建國六十週年,對農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很有必要,故我院院團委組織了湖南第一師範學院2022年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此次實踐活動在“高揚愛國主義旗幟,投身科學發展實踐”主題和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活動分支教、社會調研和愛國主義教育三大主要部分,其中以支教爲載體,並同步進行了社會調研和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結束時我們集中以文娛匯演的形式展出了我院此次“三下鄉”活動的成果。我作爲調研組的一員,參與了此次社會調研活動,經過對調研數據和圖片的篩選、整合,我寫了這篇調查報告。

二、調查對象、內容以及方式

此次調研的對象爲湖南省邵陽市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清溪中心國小及其周圍的清溪、南門、田橋、溫塘四個村莊的老師和居民。

調研內容圍繞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展開,詳細調查問卷見附文。

此次下鄉調查的方式有問卷調查法、個別走訪法和資料蒐集法三種。其中使用問卷調查法時共發放農村基礎教育現狀調查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份,有效率爲94﹪.在被調查者中,25歲以下者佔10.63﹪,26-45歲者佔50﹪,46-65歲者佔29.78﹪,65歲以上者佔9.57﹪.問卷由調研組六名成員(杜文龍、蔣珊、薛葦、李利、程燁、許日康)下鄉到各村莊時發放,其中部分問卷由被調查者獨立填寫,剩餘部分由調研組成員通過訪談形式把問卷題目融入到談話內容中。另外,我們還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家長和學生進行了走訪。最後,我們還向清溪中心國小的蘭朝紅校長蒐集過一些關於該校的情況。

三、調研結果分析

(一)家長的教育觀念現狀

1、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

在被調查者中,42.22﹪重視家庭教育,21.11﹪表現爲很重視。這說明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家庭教育在社會、學校和家庭三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是家長觀念的一種進步。

2、文化程度與家庭收入的關聯性。

在問及文化程度對家庭收入是否有影響這個問題時,47.19﹪認爲影響很大,39.33﹪認爲有一定影響。通過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家長普遍認爲受教育程度對將來家庭收入有較大的影響,但是“讀書無用論”、“讀書致貧論”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這可能是受近幾年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的影響。因此,政府部門要重視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着力解決好這個問題。一方面,政府部門應該在大的方向上審時度勢,銳意改革、創新教育體制,另外各個高校也應注重培養一批理論素養高、實踐操作能力強的大學生。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

針對農村學生不上學而去打工的現象,44.83%認爲不應該,因爲讀書纔是他們的出路,但也有26.44%認爲這很難講,對他們先發展與先生存之間難取難捨。這說明大部分家長反對子女不上學而去打工,但是有些家長迫於現實生活中的困難,只顧及了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子女受教育後帶來的長遠效益。

3、學校教育方式問題。

在學校教育方式上,64.67%認爲體罰與教育結合,33.33%認爲教育不體罰,其中年齡爲46-65歲的被調查者中32%認爲教育不體罰,65歲以上42.8%也持該觀點,26-45歲中28.57%持同樣的觀點,25歲以下中40%認爲教育不體罰。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家長希望學生體罰與教育相結合,但是不同年齡段的家長對教育不體罰這種觀點的支持程度不一樣,大體上來說,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觀點的支持率有上升趨勢,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祖父母輩的家長對孫子女存在溺愛的傾向。

4.家長對子女接受教育的支持程度。

在子女學習成績優異但家裏供不起上學的情形下,72.83%會貸款供子女讀書,20.65%會選擇變賣家產供子女讀書,僅有6.52%選擇讓子女輟學。這些數據都體現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良苦用心和高度支持子女接受教育的心理。

5.家長對當今教育政策的瞭解程度。

近幾年,國家高度重視義務教育問題,已出臺了多項教育政策,但只有1.25%非常瞭解當前國家關於農村義務教育的相關政策,15%比較瞭解,27.5%有一定了解,高達56.25%不太瞭解,這反映出當地政府對教育政策的宣傳力度還不夠,宣傳覆蓋面還有限。

6.家長最關心的教育方面的問題。

50%家長最關心師資力量,21.88%最關心教育體制改革,14.58%最關心學校的教學環境,但仍有13.54%最關心學費問題。家長最關心的教育問題程先出多樣化的趨勢,這說明家長的教育觀念有所進步,同時最關心學費的比例不高,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農村經濟有所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溫飽問題不再是首要考慮的因素。

7.發展農村教育與發展農村之間的關係

60%認爲發展農村教育對農村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23.75%認爲效果比較大。由數據我們可以讀出現今農村大部分已經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對發展農村的重要性,看來政府宣傳的“科教興農”口號已經開始深入人心。

(二)學生家庭情況。

1.家庭負擔。

在被凋查者中,48.89%有一個孩子上學,16.67%有兩個孩子上學,28.89%沒有孩子上學。從中可以看出,現今的家庭以一個或兩個孩子居多,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農民的教育負擔。28.89%孩子上學可能是被調查者年齡過大或未婚等原因造成的。

2.家庭年收入以及主要經濟來源。

在衆多調查者中,61.36%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20.45%在3000-4000元之間,6.82%在4000-5000元範圍內,僅有11.36%在5000元以上。這些數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地農民家庭人均年收入還很不高,農民的經濟狀況還有待提高。在這種經濟狀況下的農民可供子女受教育的能力還不高。因此,當地政府部門要繼續落實還中央關於“三農”

問題的相關政策,把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作爲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讓農民充分享受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帶來的成果。

另外,53.36%的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爲農業收入,26.88%爲副業帶來的收入,19.35%爲外出打工,本地農民不存在鄉村集體收入分配形式的經濟來源。這說明當地仍以農業爲主,不過副業和外出打工也佔相當比例。相對往年來說,外出打工取得的收入有較大下降,這一方面可能是受國際經融危機的大背景影響,一方面可能是今年來國家實施了多項惠農政策,在家種田收入有所提高。

透過農民收入多元化發展現象,我們可以看到改革開放三十幾年來,農村經濟狀況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人民生活水平大步提高。

(三)學校教育現狀。

1.學校現今概況。

清溪中心國小現有完全國小一所,村級國小四所,在職教職工42人,在校學生409人。2022年春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在革命老區援建100所“八一”愛民國小,清溪中心國小是其中一所。現在,清溪中心國小在解放軍總裝備部投入100萬元的資助下,不但新建了1400平方米的四層教學大樓,而且建成了電腦教室和多媒體教室,成爲城步縣擁有一流教學設施的農村國小。

2.學校師資現狀。

清溪中心國小是教師擁有專科學歷23人,中師學歷11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0人,在年齡構成方面,清溪中心國小30歲以下的教師僅2人,31-49歲22人,50歲以上21人。由此可見,清溪中心國小高學歷教師較少,教師年齡偏大。

3.學校教學設備。

清溪中心國小現擁有一個電腦室(15臺電腦),一間多媒體教室,圖書藏書冊數爲10367冊,學生人均可用冊數25.3冊,在解放軍總裝備部的援助下,清溪中心國小的教學設備已有了很大的改善。

4.學校收費現狀。

如今,免除農民子女受義務教育費用的政策已全面實施,但在談及學校是否有亂收費現象時,被調查者反映出來的情況不容樂觀。56.63%認爲亂收費現象有但不多,12.05%認爲亂收費現象十分嚴重。造成這種調查結果的原因可能是學校收費時沒有說明具體用途,也可能是學校變相收取學雜費確實存在。

5.教師隊伍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38.06%認爲教師人浮於事,責任心不強,26.12%認爲教師不專心工作,得過且過。在當地甚至流傳這樣一句話:早上老師送學生,下午學生送老師回家。不少縣城的老師,每天早上來學校很遲,下午一放學就匆匆趕公交車回縣城,在學校工作期間,很少輔導學生和批閱作業。

6.教師待遇問題。

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現在當地學校的教師工資加福利待遇每月大概有1500元左右,並且當地財政部門基本能夠保證及時發放,由此可見,教師待遇有了較大提高。

7.學校附近的文化場所。

經調查發現,目前學校附近還沒有書店、電影院、網吧、遊戲廳等文化場所。在廣大農村,文化場所還未發展起來。

8.當地居民受教育情況。

調查數據顯示,58.43%認爲當地受教育的人佔大部分,28.09%認爲佔一半左右,透過這些我們可以看到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

(四)家長對當地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工作的評價。

1.對當地政府關心教育的行動的評價。

44.44%認爲政府的行動表現一般,甚至26.67%認爲政府對教育不夠重視,教育關係到國家未來發展,當地政府應加大對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才能改變農村落後的面貌。

2.家長對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綜合評價。

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家長對目前農村義務教育表示爲滿意或比較滿意。

3.家長對減掉農業稅和免除農民子女受義務教育的費用政策的評價。

調查數據顯示,48.05%認爲減掉農業稅和免除農民子女受義務教育的費用對農民來說起到很大作用,減少了很多支出,但仍有14.29%認爲沒用,因爲現在農用物資價格偏高,物價又普遍上漲,32.47%認爲只有一點點作用。這兩項政策確實給農民減輕了不少負擔,但是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居民生活用品價格的普遍上漲、醫療價格昂貴等因素又抵消了一部分作用。因此,政府部門應加大對這些方面的宏觀調控力度,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

(五)家長對當地教育的期待。

在談及“改善目前農村教育的主要着力點”時,家長們對當地教育充滿期待。

20.44%認爲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是改善目前農村義務教育的主要着力點,18.23%認爲加強學校周邊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治理,11.05%認爲強化政府辦教育職能,改善農村教育落後的局面是主要着力點,9.94%認爲家長的教育知識和意識有待提高,9.39%認爲是國家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規劃和投入,加強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配套建設與管理,7.61%認爲是增強農村教材的適用性,教材的編寫要與就業緊密聯繫,7.18%認爲是合理調整教育佈局,大力發展面向農村的職業教育,6.08%認爲是加強新農村建設,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增強農民的教育意識,11.08%認爲是其他的。

四、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

1.教師責任心不強。

在與家長談話的過程中,發現家長普遍反映一些來自縣城的老師每天到校晚,下班離開早。另外,有些老師不常批改作業,也很少下鄉到學生家長家訪,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一些情況,老師與家長溝通極少。

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完善教師教學情況評估考覈制度、職稱通過體系、考覈級別層次制度,表彰優秀負責的老師,批評教育考覈不合格、家長和學生不滿意的教師,對於經教育仍不改正者,予以辭退或減低職稱。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建立社會監督考覈制度,讓學校領導以外的社會人士也能夠參與對教師的考覈評估。

2.學校存在學費外另外收取學雜費的現象。

在下鄉調研過程中,有些家長反映學校存在亂收費現象,免收學費後每期還是要向學生收取一百多元學雜費。這可能是學校老師向學生收取費用時沒有說清楚依據和用途造成的,或者是學校確實有亂收費。

不管是那種原因,我們都可以從兩個方面規避這種行爲。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格審批這些收費項目,另外學校收取學雜費時必須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學生家長解釋清楚,尊重家長的知情權,另一方面,一旦發現學校亂收費,上級主管部門一定要嚴懲不貸,以儆效尤。教育乃百年大計,切不可因這些亂收費現象阻礙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

3.學校周邊社會環境不好,學校附近商店過多,大部分商店出售劣質、過期食品。

學生家長對於這個問題十分反感,強烈要求相關部門整改。學校旁邊小商店過多,由於學生自控力不強,尤其是國小生,很容易造成孩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部分家長反映如果不給零花錢給孩子,他們就不去上學);況且商店兜售的都是一些垃圾食品、劣質過期食品,這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很壞的影響。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可以聯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學校周邊的商店進行整頓,查處違法的商業行爲,另外可爭取所在地村委會的支持,由村委會與商店業主協商,把對孩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小。

4.家長上麻將館賭博現象嚴重,忽視對子女的教育問題。

不僅在我們下鄉的過程中有村民反映有些家長賭博現象嚴重,而且在學生的作文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學生希望自己的父母少上麻將館賭博的願望。

父母的行爲深刻地影響着子女的成長,再說孩子們正處於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子女對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模仿性,因此,一個負責人的家長應該端正自己的行爲,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不然,子女的健康成長將是一句空話,儘管學校老師教得再好。

5.學校音體美等藝術老師奇缺,農村國小教師尚未開設英語課。

我們過去在藝術課方面開設了兒童健美操、毛筆字、簡筆畫、音樂課、手語課等形式多樣的課程,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由此可見學生們對於這些藝術課有多大的興趣和願望。然而,學校卻因缺少這方面的老師而很少教授這方面的知識,這不僅扼殺了學生們的藝術特長,而且也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這個問題亟需解決。一方面,我們可以吸引年輕大學生來學校教書,另外學校也可以派出老師去大學或進修機構進修,也可吸引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這些學校定崗實習。此外,還可以參考城鎮教師定期下鄉支教交流,加強城鎮教師與農村教師業務上的交流與合作。

6.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從社會、學校和家庭三個角度來尋求解決方法。在社會方面,政府可引導政府部門和公益性質的組織關注和幫助留守兒童的成長。學校可設立心理諮詢室或心理信箱,也可對教師進行兒童心理知識方面的培訓,儲備兼職心理老師。在外工作的家長也要經常聯繫子女,關心好子女的監護、學習和生活等問題。

此外,學校可以定期做關於留守兒童問題方面的問卷調查、經常找學生私聊或定期家訪,瞭解留守兒童的現狀,對症下藥,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7.教師老齡化趨勢嚴重,國小教師學歷普遍不高,很少本科院校畢業的老師。

針對這個問題,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村教育資源建設,提高農村辦學條件,同時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尤其是師範院校的大學生來農村教書。大學生的加入不僅可以帶來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現全面發展,適應新實施下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此外,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與“燈塔計劃”、“麥田計劃”、茶花村支教團等民間公益性質的支教組織的聯繫,爭取得到這些組織的關注和支持,創造條件讓這些組織利用寒暑假等節假日開展支教活動。這些組織的支教活動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農村教育資料不足的現狀,加強落後地區與外部先進地區的交流,同時還可以刺激和推動農村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

8.懂信息技術的教師不多,現代多媒體設備很少使用,教育資源浪費嚴重。

這個問題也可參考前面的解決方式,加強農村與城鎮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

另外,政府部門可加大高等院校科技、文化和醫學“三下鄉”的援助力度,讓更多落後地區得到實惠。

最後,當地教師定期到臨近城鎮接受培訓、進修,增加教師信心技術方面的能力。

9.農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輸送子女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強。

農民增收難是制約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首先要穩定黨在農村的各項農業政策。

其次,貫徹實施“工業反哺農業,以工促農”方針,國家通過財政和稅收手段,一方面給與農用物質生產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另一方面國家又要加強對農用物質的價格審查力度,嚴厲打擊認爲大幅提高農用物質的價格。

再者,勞動保障部門加強對農民工的免費培訓力度,讓農民工掌握一定的技能。

城步縣旅遊資料豐富,南山牧場、長安古鎮、共青城、紅軍墓、天然盆景、藍玉故里等一系列景點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當地政府可以加大旅遊業等第三產業的開發,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最後,農民就醫難也是一個大問題,建立健全農村醫療合作制度,才能減少“因病致貧”現象的出現。

10.教育部門對教育政策的宣傳力度和覆蓋面不夠,國家的教育政策農民不夠了解。

加強教育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僅可以避免學校變現收取學雜費等違規現象的出現,而且還可以加強來自社會的民間監督力量,從而有效防止教育腐朽問題的發生。

教育政策的宣傳可發揮黨組織、村委會的作用,必要時可組織人力編寫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

11.農村助學信貸體系尚未形成,不少農民子女因學費無法接受高等教育。

在調查,我們聽到不少困難家庭反映子女曾因無法支付學費而輟學,向政府部門貸款的方法很難行通。

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蒐集貧困生資料,救助貧困生;另一方面,擴寬救助範圍。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資助和捐贈,同時還要加強對這些資源使用的監督。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爲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爲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12.農村國小教師和學生的普通話普及程度不高。在我們支教的清溪中心國小,教師和學生使用普通話交流的人不多,不少同學在課堂上使用方言交流,甚至用苗族的語言與我們交流。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在學校規範使用普通話,可儘量讓老師用普通話上課或開設普通話課程。

13.部分老師反映教師工資待遇低,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夠,導致優秀教師外流,在職教師積極性不高,當地教學質量不高。

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師積極性和當地教學質量,必須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業稅、農村教育費附加、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爲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財政應該提供一部分專項資金,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最終實現教師積極性高、當地教育質量好的局面。

五、本次社會調查存在的不足之處。

1.調查問卷不是很科學。題目設計不全面、沒有分類設題,並且各個選項支沒有答案沒有量化,只是一些描述大概的數字。此外,問卷無一題涉及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然而留守兒童在農村基礎教育中要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2.調查問卷中的有些題目不符合當地實際,在我們調查的地方已經不存在代課老師問題了,可是題目中還設置了四道題目。

3.由於下鄉的時間有限,調查很倉促。

4.被調查者對所設置的問題不是很瞭解。

六、調查結論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可以發現九年義務教育一費制和九年義務教育學生兩免(教科書及學雜費)一補(貧困住宿生給予生活補助)政策的實施,已經較大程度地推動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但是基礎教育的改革及有效實施還需要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農村基礎教育薄弱的現狀仍然沒有完全改變。

振興農村基礎教育,這中間要通過加大國家資金的投入、鼓勵推動先進地區教育資源支援、強化政府辦教育職能、加強學校周邊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治理等一系列手段來加快農村基礎教育的步伐,同時還需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上去了,農民輸送子女接受教育的能力才能大幅提高,避免輟學外出打工等現象的出現纔可能成爲現實。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只要從這兩個方面同時努力,相信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面貌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觀。

1.教師責任心不強。

在與家長談話的過程中,發現家長普遍反映一些來自縣城的老師每天到校晚,下班離開早。另外,有些老師不常批改作業,也很少下鄉到學生家長家訪,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一些情況,老師與家長溝通極少。

針對這種情況,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該完善教師教學情況評估考覈制度、職稱通過體系、考覈級別層次制度,表彰優秀負責的老師,批評教育考覈不合格、家長和學生不滿意的教師,對於經教育仍不改正者,予以辭退或減低職稱。

另一方面,我們可以建立社會監督考覈制度,讓學校領導以外的社會人士也能夠參與對教師的考覈評估。

2.學校存在學費外另外收取學雜費的現象。

在下鄉調研過程中,有些家長反映學校存在亂收費現象,免收學費後每期還是要向學生收取一百多元學雜費。這可能是學校老師向學生收取費用時沒有說清楚依據和用途造成的,或者是學校確實有亂收費。

不管是那種原因,我們都可以從兩個方面規避這種行爲。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門要嚴格審批這些收費項目,另外學校收取學雜費時必須向上級主管部門和學生家長解釋清楚,尊重家長的知情權,另一方面,一旦發現學校亂收費,上級主管部門一定要嚴懲不貸,以儆效尤。教育乃百年大計,切不可因這些亂收費現象阻礙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

3.學校周邊社會環境不好,學校附近商店過多,大部分商店出售劣質、過期食品。

學生家長對於這個問題十分反感,強烈要求相關部門整改。學校旁邊小商店過多,由於學生自控力不強,尤其是國小生,很容易造成孩子好吃懶做的壞習慣(部分家長反映如果不給零花錢給孩子,他們就不去上學);況且商店兜售的都是一些垃圾食品、劣質過期食品,這對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有很壞的影響。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學校可以聯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學校周邊的商店進行整頓,查處違法的商業行爲,另外可爭取所在地村委會的支持,由村委會與商店業主協商,把對孩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小。

4.家長上麻將館賭博現象嚴重,忽視對子女的教育問題。

不僅在我們下鄉的過程中有村民反映有些家長賭博現象嚴重,而且在學生的作文中我們也可以找到學生希望自己的父母少上麻將館賭博的願望。

父母的行爲深刻地影響着子女的成長,再說孩子們正處於可塑性很強的時期,子女對父母的言行有很大的模仿性,因此,一個負責人的家長應該端正自己的行爲,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不然,子女的健康成長將是一句空話,儘管學校老師教得再好。

5.學校音體美等藝術老師奇缺,農村國小教師尚未開設英語課。

我們過去在藝術課方面開設了兒童健美操、毛筆字、簡筆畫、音樂課、手語課等形式多樣的課程,受到了學生的熱烈歡迎,由此可見學生們對於這些藝術課有多大的興趣和願望。然而,學校卻因缺少這方面的老師而很少教授這方面的知識,這不僅扼殺了學生們的藝術特長,而且也不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這個問題亟需解決。一方面,我們可以吸引年輕大學生來學校教書,另外學校也可以派出老師去大學或進修機構進修,也可吸引即將畢業的大學生來這些學校定崗實習。此外,還可以參考城鎮教師定期下鄉支教交流,加強城鎮教師與農村教師業務上的交流與合作。

6.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必須從社會、學校和家庭三個角度來尋求解決方法。在社會方面,政府可引導政府部門和公益性質的組織關注和幫助留守兒童的成長。學校可設立心理諮詢室或心理信箱,也可對教師進行兒童心理知識方面的培訓,儲備兼職心理老師。在外工作的家長也要經常聯繫子女,關心好子女的監護、學習和生活等問題。

此外,學校可以定期做關於留守兒童問題方面的問卷調查、經常找學生私聊或定期家訪,瞭解留守兒童的現狀,對症下藥,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7.教師老齡化趨勢嚴重,國小教師學歷普遍不高,很少本科院校畢業的老師。

針對這個問題,政府部門可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強農村教育資源建設,提高農村辦學條件,同時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高等院校的大學生,尤其是師範院校的大學生來農村教書。大學生的加入不僅可以帶來一些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實現全面發展,適應新實施下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

此外,學校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加強與“燈塔計劃”、“麥田計劃”、茶花村支教團等民間公益性質的支教組織的聯繫,爭取得到這些組織的關注和支持,創造條件讓這些組織利用寒暑假等節假日開展支教活動。這些組織的支教活動可以很大程度上彌補農村教育資料不足的現狀,加強落後地區與外部先進地區的交流,同時還可以刺激和推動農村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

8.懂信息技術的教師不多,現代多媒體設備很少使用,教育資源浪費嚴重。

這個問題也可參考前面的解決方式,加強農村與城鎮教師間的交流與合作。

另外,政府部門可加大高等院校科技、文化和醫學“三下鄉”的援助力度,讓更多落後地區得到實惠。

最後,當地教師定期到臨近城鎮接受培訓、進修,增加教師信心技術方面的能力。

9.農民經濟發展緩慢,農民增收困難,輸送子女接受教育的能力不強。

農民增收難是制約農村基礎教育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

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首先要穩定黨在農村的各項農業政策。

其次,貫徹實施“工業反哺農業,以工促農”方針,國家通過財政和稅收手段,一方面給與農用物質生產企業一定的稅收優惠,另一方面國家又要加強對農用物質的價格審查力度,嚴厲打擊認爲大幅提高農用物質的價格。

再者,勞動保障部門加強對農民工的免費培訓力度,讓農民工掌握一定的技能。

城步縣旅遊資料豐富,南山牧場、長安古鎮、共青城、紅軍墓、天然盆景、藍玉故里等一系列景點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當地政府可以加大旅遊業等第三產業的開發,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

最後,農民就醫難也是一個大問題,建立健全農村醫療合作制度,才能減少“因病致貧”現象的出現。

10.教育部門對教育政策的宣傳力度和覆蓋面不夠,國家的教育政策農民不夠了解。

加強教育政策的宣傳力度,不僅可以避免學校變現收取學雜費等違規現象的出現,而且還可以加強來自社會的民間監督力量,從而有效防止教育腐敗問題的發生。

教育政策的宣傳可發揮黨組織、村委會的作用,必要時可組織人力編寫通俗易懂的宣傳資料。

11.農村助學信貸體系尚未形成,不少農民子女因學費無法接受高等教育。

在調查,我們聽到不少困難家庭反映子女曾因無法支付學費而輟學,向政府部門貸款的方法很難行通。

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蒐集貧困生資料,救助貧困生;另一方面,擴寬救助範圍。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資助和捐贈,同時還要加強對這些資源使用的監督。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爲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爲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12.農村國小教師和學生的普通話普及程度不高。在我們支教的清溪中心國小,教師和學生使用普通話交流的人不多,不少同學在課堂上使用方言交流,甚至用苗族的語言與我們交流。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在學校規範使用普通話,可儘量讓老師用普通話上課或開設普通話課程。

13.部分老師反映教師工資待遇低,當地政府對教育的投入不夠,導致優秀教師外流,在職教師積極性不高,當地教學質量不高。

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師積極性和當地教學質量,必須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業稅、農村教育費附加、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爲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財政應該提供一部分專項資金,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最終實現教師積極性高、當地教育質量好的局面。

五、本次社會調查存在的不足之處。

1.調查問卷不是很科學。題目設計不全面、沒有分類設題,並且各個選項支沒有答案沒有量化,只是一些描述大概的數字。此外,問卷無一題涉及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然而留守兒童在農村基礎教育中要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2.調查問卷中的有些題目不符合當地實際,在我們調查的地方已經不存在代課老師問題了,可是題目中還設置了四道題目。

3.由於下鄉的時間有限,調查很倉促。

4.被調查者對所設置的問題不是很瞭解。

六、調查結論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可以發現九年義務教育一費制和九年義務教育學生兩免(教科書及學雜費)一補(貧困住宿生給予生活補助)政策的實施,已經較大程度地推動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但是基礎教育的改革及有效實施還需要一段相當長的路要走,農村基礎教育薄弱的現狀仍然沒有完全改變。

振興農村基礎教育,這中間要通過加大國家資金的投入、鼓勵推動先進地區教育資源支援、強化政府辦教育職能、加強學校周邊環境和社會環境的治理等一系列手段來加快農村基礎教育的步伐,同時還需要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只有農村經濟發展上去了,農民輸送子女接受教育的能力才能大幅提高,避免輟學外出打工等現象的出現纔可能成爲現實。農村基礎教育與農村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只要從這兩個方面同時努力,相信我國農村基礎教育的面貌會發生本質性的改觀。

【第4篇】2022年8月大學生三下鄉活動實習報告範文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步入大學就等於步入半個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裏不能受風吹雨打的花朵,通過社會實踐的磨練,我們深深地認識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本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學生三下鄉活動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在由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共同組織的全國大中專學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走過5年輝煌歷程之際,我也有幸作爲青島海洋大學工程學院暑期'三下鄉'隊伍的一員,於20xx年7月23日,來到平度市崔家集周家村參加立時五天的'三下鄉'活動。

這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模範村,全村230戶村民耕種者爲數不多的1550畝土地。他們靠自己的辛勤努力和改革開放的良機,大力發展高效田和制種業,種植了蘋果、柿子、黃煙、葫蘆、辣椒、西紅柿、西瓜等作物。在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村民的精神面貌也令人讚賞,各種村務工作開展得有條有理,村裏的治安良好,無刑事案件發生,。村兩委工作認真負責,心繫村民,重視教育。村辦學校也村裏及附近村莊的適齡兒童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條件。爲此,周家村贏得了'青島市文明村莊'、'青島市文明標兵'、'青島市先進基層黨組織'、'青島市模範村委會'等多項稱號。

到這樣一個'模範村'開展'三下鄉'活動,我們的目的就是爲了發揮自身的智力優勢和知識優勢,爲地方經濟發展和教育作出自己的貢獻;學習和宣傳'三個代表'的思想,親身體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含義;積極向廣大人民學習,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自己,完善自我。

一、送科技文化下鄉

爲了發揮專業優勢,我們的下鄉服務以科技、文化服務爲主,我們去了大量圖書和宣傳材料,主要是有關農業技術和最新的科技信息,通過它們,開闊了村民的視野,也宣傳了'三個代表'的思想。我們還爲村民義務維修家用電器,提供法律諮詢和解決各種問題。雖然我們所能提供的東西是有限的,但畢竟把科技春風帶進了農村,吹進了村民心中。

作爲本次'三下鄉'活動的重頭戲,我們還在周家村國小開辦了國小生義務輔導班。我們一共開設了語文、數學、英語、計算機四個輔導班共計50餘名國小生、國中生前來聽課。在各種輔導班上,大家竭盡所能,不僅爲同學們解決了各科所存在的疑難問題,還積極地給大家講歷史故事,上書法課,做趣味數學題,教英文歌曲等。同時,我們還利用各種機會對同學們進行人生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他們明確學習目的,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緊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立志將來爲祖國,爲家鄉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和同學們相處的過程中,我們也建立了很深的友誼,大家待我們有自己的親人,是我們感到好象回到了家中一樣。我們還和同學們一起聯歡,開展籃球、足球、乒乓球等體育比賽,爲他們播放科普電影及動畫片等。

在這些實踐服活動中,我們不僅爲農村的兩個文明建設作了自己的貢獻,而且也學習、體會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從而對'三個代表'有了更深的認識。

二、瞭解農村實際情況,提高自身素質。

對'三個代表'進行實踐服務是對'三下鄉'活動的深化和創新的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們走訪了老黨員,與基層黨員幹部座談,考察農村改革開放成就等了解社情民意,加深對'三個代表'的理解。

我們通過走訪老黨員,聽老人講周家村從解放前一直改革開放後的巨大變化。老人用自身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黨,廣大老百姓就不能翻身做主人,沒有黨,廣大人民就不能走上致富道路。 我們在於基層黨員幹部的座談會上,我們瞭解了周家村的基本情況,村裏農民主要靠種植果樹和制種致富。由於本村人多地少,他們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種植了200畝種子,100畝香港西瓜,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1992年他們還在房前屋後種上了柿子樹,去年又種植了1000棵,按每棵柿子樹收入200元計算,去年僅柿子樹一項,全村就收入了40多萬元。周家村取得的成就,多半歸功於村兩委(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領導。他們利用改革開放的良機,積極採用新技術,開拓市場。村領導心繫村民,處處爲百姓謀利益,敢於承擔責任。但是,村兩委普遍感到村裏經濟還主要停留在種植上,而農村經濟要想發展,必須上項目,深加工,辦企業,走出去。但領導的整體文化水平不高,缺乏能人帶頭。我們也積極爲村裏出謀劃策,並表示回去以後多宣傳週家村,提高周家村的知名度,以便更好地引進外資,引進人才。

我們還對村裏部分村民進行了農民生活問卷調查和婚姻、經濟、教育觀念問卷調查。通過這些問卷調查,我們發現,農村經濟收入顯著提高,村民也更加關心社會,關心國家,村民的各項意識都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村民越來越重視自身及下一代的文化素質的提高。總之,一切都表明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果,這是與黨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密不可分的。

三、本次'三下鄉'活動總結

這次暑期'三下鄉'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宣傳學習'三個代表'方面又有了創新。我們深刻體會到,開展'三下鄉'活動和實踐'三個代表'有着內在聯繫:科技下鄉推動了先進生產力,文化下鄉傳播了先進文化,衛生下鄉、法律下鄉等都是爲人民羣衆謀利益的事實、好事。以前總覺得'三個代表'只是報紙上、領導幹部們講話裏的東西,經過實踐活動,讓我們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深刻認識,受到了最直接、最現實的思想教育。通過'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提高了社會適應能力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了責任感和使命感。也擴帶大了視野,對自己有了清醒的定位,不僅發現了自己知識結構中欠缺的一面,也感受到了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啓發。

總之,我以爲這是一條在社會實踐中鍛鍊成才的好途徑,是支持農村改革,發展和維護穩定的好辦法,也是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好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