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國中地理重要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國中地理重要知識點總結【精品多篇】

國中地理重要知識點總結 篇一

河流和湖泊

一、衆多的河流

【天然河流的分類及區別】內流河所在的區域爲內流區;外流河所在的區域爲外流區域。

天然河

去 向

水源補給

水量

流程

汛期

其它

內流河

未流入海洋

高山冰雪融水

高溫期

季節河

外流河

流入海洋

天然降水

雨季

北方有冰期

【人工河——京杭運河】

人工河流

開鑿

時間

長 度

經過的

省區

溝通的

河流

作 用

京杭

運河

隋煬帝世界

最早

1800千米

世界最長

京、津;冀魯、蘇、浙

海、黃、

淮、長江、

錢塘江

過去和現在溝通南

北交通;將來是南水

北調工程的輸水管道

二、黃河的治理與長江的開發

【長江、黃河的概況】

源地

入海

源頭

形狀

流程

長江

唐古拉山

東海

沱沱河

“VW”形

6300千米

黃河

巴顏喀拉山

渤海

約古宗列曲

“幾”字形

5400千米

流量

流域面積

主要支流

長江

1萬億立方米

180萬平方千米

雅、岷、嘉、漢;烏、沅、湘、贛

黃河

600億立方米

75萬平方千米

湟、洮、渭、汾

各遊分界

流經的省區

流經的地形區

長江

宜昌(鄂)、湖口(贛)

青、藏、川、滇、渝;

鄂、湘、贛、皖、蘇、滬

青藏高原、橫斷山區、雲貴高原、四川盆地、長江中下游平原

黃河

河口(內蒙古)、孟津(豫)

青、川、甘、寧、內蒙古;陝、晉、豫、魯

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

【長江、黃河的開發與治理】

開發與利用

危害與治理

塑造了長江中下游平原;灌溉;水能開發;黃金水道的航運價值的開發;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源;

電站:二灘、龔嘴、葛洲壩等

危害:洪澇災害;荊江“地上河”;川江灘多流急;

治理:在中、上游加固江防大堤,興建分洪、蓄洪工程,營造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保持水土;治理荊江、川江河道,建設三峽大壩;

塑造了華北平原和有“塞上江南”美稱的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引黃灌溉;水能的梯級開發;

電站:龍羊峽、三門峽、小浪底

危害:上游草地退化,荒漠化嚴重;中游多泥沙,水土流失嚴重;下游形成“地上河”,易決口氾濫;凌汛;

治理:上、中游植樹種草保持水土,修水庫;下游加固堤防,疏通河道,引黃淤灌,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長江水能】

長江水能蘊藏量居世界首位,佔全國總量的1/3,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佔全國一半,集中分佈在源頭到宜賓的上游河段。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如二灘、葛洲壩、三峽等水電站。但是由於工程條件複雜、投資大等原因,長江水能利用率只佔可開發利用的8.6%。

【長江航運】

長江干流橫貫東西,江闊水深,終年不凍,宜賓以下四季通航。支流衆多,幹、支流通航里程近8萬千米,佔全國內河通航總里程的2/3,構成縱橫廣闊的水運網,既溝通內地和沿海,又聯繫了南北廣大地區。貨運量佔全國的60%,居全國內河運輸第一位,是我國東西交通運輸的大動脈,有“黃金水道”之稱。

【湖泊的分類】

內流湖(鹹水湖):位於內流區域(屬青藏高原湖區)。不與海洋相通,蒸發量大,含鹽量高。如,最大的鹹水湖是青海湖。

外流湖(淡水湖):位於外流區域(屬東部平原湖區),與江河相連,通向海洋,不含鹽度。如,我國五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

中國地理常識總結 篇二

1、中國領土東西跨經度有60多度,跨了5個時區,東西距離約5200公里。

2、中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南北距離約爲5500公里。

3、中國領土最北端在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4、中國領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羣島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5、中國領土最東端在黑龍江省的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E)。

6、中國領土最西端在新疆帕米爾高原(73°E)。

7、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它的版圖被形象地比作一隻頭朝東尾朝西的金雞,地勢西高東低。

8、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國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第三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

9、中國的大陸海岸線長18000多公里,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便於船舶避風和停靠。

10、中國島嶼大約有5000多個,絕大部分分佈在長江口以南的海域。

11、中國最大的羣島是舟山羣島,它位於浙江省東面的海域。

12、中國南海有四個羣島,即東沙羣島、西沙羣島、中沙羣島、南沙羣島。

13、中國所瀕臨的海洋,從北到南,依次爲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14、內海是一個國家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渤海是中國的內海。

15、中國最大的島嶼是臺灣島,第二大島是海南島。

16、遼東半島是中國最大的半島,山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

17、臺灣海峽位於福建省與臺灣省之間,從南到北連接着南海和東海,是中國海上運輸的重要通道,人們稱它爲“海上走廊”。

18、中國是一個多地震的國家,臺灣省是中國地震最頻繁的省份。

19、與中國陸地相鄰的國家有15個。

20、東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朝鮮。

21、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俄羅斯。

22、西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23、西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阿富汗、巴基斯坦。

24、西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尼泊爾、錫金、印度、不丹。

25、南面同中國相鄰的國家有緬甸、老撾、越南。

26、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

27、東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爲韓國、日本。

28、東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爲菲律賓。

29、南面同中國隔海相望的國家爲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0、中國的行政區域,基本分爲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縣(自治縣、市)、鄉(鎮)三級。

31、中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32、新疆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爲“新”。

33、有“古代歷史的博物館”之稱的陝西省,是古代秦國的所在地,所以稱“秦”或“陝”。

34、陝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西安市(古稱長安),是我國著名的“千年古都”。

35、有“煤海”之稱的山西省,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

36、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

37、因位於黃河北岸而得名的河北省,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所以河北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

38、河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兩個重要發祥地之一,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因此簡稱“豫”,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鄭州,有大量古代歷史和文化遣址。

39、遼寧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瀋陽市。

40、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

41、有“北大倉”(糧倉)之稱的黑龍江省是中國最北的省份,也是最東的省份,簡稱“黑”。

42、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裏舉辦冰雕藝術節。

43、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

44、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

45、青海湖古代叫“西海”,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青海省就是因它而得名的,這是我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

46、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從公元7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漢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左圖爲西藏布達拉宮。

47、同緬甸、老撾、越南相鄰的中國西南邊疆省份是雲南省,簡稱“滇”或“雲”。

48、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這裏冬天不冷,夏天不熱,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49、“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指的是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

50、西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裏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國中地理重要知識點總結 篇三

中國的自然資源

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1.我國土地資源的主要利用類型:

(1)類型:耕地、林地、草地A(比重最大)

(2)耕地佔世界第四位,林地佔世界第六位

2.幾類土地資源的分佈:

(1)耕地、林地主要分佈在東部季風區 ;

(2)草地、難以利用的土地分佈在西部內陸地區 ;

(3)我國三大林區:a東北林區(最大的自然林區);b西南林區(樹種最豐富的林區)c東南林區(最大的人工林區)

3.我國土地資源的特點:

① 總量豐富,人均佔有量少;

② 山地多,平地少。(山區爲山地、崎嶇的高原、丘陵地區的統稱)

③ 後備耕地資源缺乏。(主要分佈在新疆、黑龍江等邊遠省區)

我國土地政策的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節約與保護水資源

1.水資源:

(1)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指可用的淡水資源。

(2)中國利用的淡水資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

(3)目前人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4)陸地上的淡水資源主要來自於大氣降水。一個國家水資源的多少主要以徑流量來衡量。

(5)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

2.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點及解決辦法:

①時間分配不均勻→夏秋多,冬春少―――――――(修建水庫)。

②空間分佈不平衡→南多北少,東多西少―――――(跨流域調水)。

3.我國水資源緊張的原因及解決措施:

原因:①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②水資源污染和浪費嚴重。

措施:①修建水庫和跨流域調水;②節約用水和防治水污染。

4.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我國北方水資源污染最嚴重的河流:淮河、海河、遼河。

5.跨流域調水工程包括:

A:引灤入津、B:引黃入晉、C:引黃濟青、D:引灤入唐、E:南水北調東線方案、F:南水北調中線方案、G:南水北調西線方案

南水北調:把我國長江流域的水調往缺水的華北、西北地區 ,分爲東線方案、中線方案、西線(主要緩解西北地區缺水)方案 。

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及分類

(1)含義: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源於自然界()、有用性)如土地、礦產、森林、水能、太陽能等。

(2)分類: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循環利用的資源叫可再生資源(合理利用,保護和培育),如土地、森林、水、水能等;用一點少一點,短時間(或人類歷史時期)不可再生叫非可再生資源(珍惜和節約),如礦產資源。

(3)我國自然資源現狀:總量豐富,人均佔有量少。

國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四

地形

1、:我國的地形特徵

我國地形複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佈。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爲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爲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爲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回以上的陸面爲第三級階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爲丘陵和平原。

複雜多樣的地形,形成了複雜多樣的氣候;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的特點,有利於溼潤空氣深人內陸,供給大量水汽;使大河滾滾樂流,溝通東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級階梯流人低一級階梯的地段,水流湍急,產生巨大的水能。

2、:主要山脈分佈

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爲天山一陰山一燕山;崑崙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爲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峯山;長白山一武夷山;臺灣山脈。

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山脈主峯一珠穆朗瑪峯,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峯。

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佈: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佈,湖泊衆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位於海拔爲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着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布最闊、最深厚的地區;水上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佈;山嶺起伏;崎嶇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佈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佈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佈,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創省西北部,大部分爲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

三大平原的分佈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周圍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佈,湖泊衆多。

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

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區

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佈地區:①東南部的臺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人云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國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五

伊拉克地處美索不達米亞,是世界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奉行中立、不結盟政策,但由於入侵伊朗和吞併科威特而在國際上陷於孤立。

公路

伊拉克國內交通運輸以公路爲主。公路網遍佈全國,總長3.97萬公里,多數建於1991年之前。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公路遭受嚴重破壞,戰後多數得到修復。

鐵路

總長2027公里,主要有以巴格達爲中心的三條幹線:巴格達-基爾庫克-埃爾比勒線,巴格達-摩蘇爾- 土耳其線,以及前蘇聯援建的巴格達-烏姆蓋斯爾港線。2000年8月,伊敘之間的鐵路恢復通車。2001年7月,伊土(耳其)20年來首次開放鐵路運輸業務。

水運

共有各類船隻35艘,總噸位79.1萬噸,內河航線總長1015公里,主要有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和夏臺阿拉伯河及人工運河(薩達姆河)等部分水道。主要港口有烏姆蓋斯爾港(年吞吐量500多萬噸)和貝克爾港,貝克爾港爲大型輸油港,年輸油能力84萬噸。2003年伊拉克戰爭結束後,烏姆蓋斯爾港被立即用於接收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物資。同年6月,該港向商船開放。

航空

海灣戰爭期間,伊通訊設施破壞嚴重,加上美英兩國在伊南北設立“禁飛區”和“安全區”,對伊進行持續軍事打擊,伊民航業務長期中斷。2000年8月,伊重新開放關閉長達10年之久的巴格達國際機場,與埃及通航。11月,伊恢復巴格達至南部城市巴士拉和北部城市摩蘇爾的國內航線。2003年,受伊拉克戰爭影響,伊拉克航空業再度陷於癱瘓。2004年開始恢復部分國際航線。

總結:西方音樂在伊拉克的流傳越來越廣,許多人到歐美學習音樂,並運用西方音樂的創作技巧來創作本民族的音樂。同時,在伊拉克還成立了國家交響樂團。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逆城市化階段

在這些聚集過程中,一個突出的現象是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

逆城市化本身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一般要經歷以下4個階段:

萌芽階段———首先搬入郊區的都是富有階層;

形成階段———大量中產階級開始搬入新的郊外開發區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購物和娛樂;

發展階段———居住郊區化和工業郊區化;

成熟階段———郊區的自立程度越來越高,由單一的居住功能變成具有各種城市功能的就業中心。郊區人口是都市區人口的一部分,郊區化的出現導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的形成和巨型城市帶的興起。

總結:“大城市化”的必然結果是愈來愈強大的聚集效應,同時也帶來了聚集空間趨近極限和難以持續的種種“城市病”。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之國際合作

關於地理學習中國際合作的知識點內容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知識。

國際合作

1、自然資源在世界各地分佈不均;世界各地的文化各具特色;國際局勢存在局部衝突。因此要加強國際合作。

2、國際組織:

A、聯合國成立於1945年10月24日。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是:中國、法國、俄國、英國、美國。

B、其它世界組織有:世界貿易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歐洲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統一組織;美洲國家組織;東南亞國家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亞太經合組織等。

上面對地理中國際合作的'知識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上面的知識可以很好地幫助同學們的學習。

八年級地理複習資料之雙颱風

熱帶氣旋所造成的人命損失是無法估量的,但是熱帶氣旋亦爲乾旱地區帶來重要的雨水。不少地區的每年雨量中的重要部分都是來自熱帶氣旋。

成因

雙颱風現象示意圖

藤原效應源於日本氣象學家藤原(Fujiwhara)博士於1921至1923年一系列的渦旋實驗及觀測。他發現兩個距離很近的氣旋性渦旋會受到對方的影響,互相沿着兩者中心所形成的軸線心,呈氣旋性方向移動。兩個渦旋並有彼此接近及合併的趨勢。

雖然雙颱風效應的定義是兩股熱帶氣旋繞着共同中心旋轉,但是,雙颱風效應卻可以是千變萬化,並不一定是兩股熱帶氣旋繞着共同中心旋轉:它可以是其中一股熱帶氣旋完全支配另一股的移動方向,或兩股熱帶氣旋互相排開,或一個跟隨一個移動,甚至它們之間不發生雙颱風效應。因此,每當兩股熱帶氣旋互相靠近時,預測熱帶氣旋的路徑往往會變得十分困難。

雙颱風效應這個名詞可謂是亞洲區域對熱帶氣旋相互作用獨有的稱謂。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的相互作用則被稱爲“齒輪氣旋”(pinwheel cyclone)。

互旋

二個氣旋範圍強度都要相當,繞着一中心互旋,直到一方減弱或離開 ( 二個若都爲大型氣旋就會自相殘殺,若爲中小型或許能維持強度 )。不過一般來說,西北太平洋颱風互旋時間持續不長,很容易演變成下面大吞小或小跟大的情形。

總結:熱帶氣旋亦是維持全球熱量和動量平衡分佈的一個重要機制。熱帶氣旋把太陽投射到熱帶,轉化成海水熱量的能量,帶到中緯度及接近極地的地區。

國中地理課程標準之歐洲固體降水圖

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和霧淞,又稱爲水平降水。

讀歐洲固體降水佔全年降水百分比圖(%),完成4~5題。

4.歐洲固體降水佔年降水量百分比的分佈特徵是( )

A.由西北向東南減小 B.由西南向東北減小

C.由西南向東北遞增 D.由低緯向高緯減小

5.關於圖中等值線說法,正確的是( )

A.等值線分佈特徵主要受緯度因素影響

B.A處等值線向南彎曲主要受海陸分佈的影響

C.B處等值線閉合主要受地形的影響

D.B處固體降水佔全年降水百分比可能是10%~20%

總結:水汽在上升過程中,因周圍氣壓逐漸降低,體積膨脹,溫度降低而逐漸變爲細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雲。當雲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氣的阻力和上升氣流的頂託,且在降落時不被蒸發掉才能形成降水

七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之黃河三角洲成因

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屬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年平均降水量大,這片三角洲是黃河挾帶的大量泥沙填充渤海凹陷陸地的海相沉積平原。

黃河三角洲是由黃河填海造陸而形成。 由於黃河含沙量高,年輸沙量大,受水海域淺,巨量的黃河泥沙在河口附近大量淤積,填海造陸速度很快,使河道不斷向海內延伸,河口侵蝕基準面不斷擡高,河牀逐年上升,河道比降變緩,泄洪排沙能力逐年降低,當淤積發生到一定程度時則發生尾閭改道,另尋它徑入海。平均每10年左右黃河尾閭有一次較大改道。

黃河入海流路按照淤積→延伸→擡高→擺動→改道的規律不斷演變,使黃河三角洲陸地面積不斷擴大,海岸線不斷向海推進,歷經150餘年,逐漸淤積形成近代黃河三角洲。

三角洲平均每年以2-3公里的速度向渤海推進,形成大片的新增陸地。面積逐年擴大,生態類型獨特,海河相會處形成大面積淺海灘塗和溼地,成爲東北亞內陸和環西太平洋鳥類遷徙的重要“中轉站”和越冬、繁殖地。黃河三角洲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與黃河入海的方向相一致。由於黃河尾閭擺動的影響,這裏的地面形成許多溝壑交錯的廢棄河道及防水堤壩,雖經多年風雨剝蝕、人爲填補,至今仍見崗、坡、窪相間分佈的地形,以及波浪漣漪狀的地貌。

總結:黃河三角洲地處渤海之濱的黃河入海口,是黃河攜帶的大量泥沙在入海口處沉積所形成,爲全國最大的三角洲,也是我國溫帶最廣闊、最完整、最年輕的溼地。

國中地理重要知識點總結 篇六

南方地區

1.氣候溼熱的紅土地:

(1)位置:南方地區位於_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東海和南海。

(2)地形:複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爲主;東部有交錯分佈的平原_、低山和丘陵,沿江是平原和三角洲。

(3)氣候: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溼潤是該地區氣候的主要特徵。

2.重要的水田農業區:

(1)發展條件:氣候溼熱,發展農業的水熱條件優越,耕地多爲水田;平原地區,地勢低平,河湖密佈,灌溉條件良好。

(2)農作物 主要糧食作物:水稻

經濟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膠

水果:柑橘、香蕉、菠蘿

二、“魚米之鄉”——長江三角洲地區

1.江海交匯之地:

(1)位置、範圍:長江三角洲地區位於長江的下游地區,瀕臨黃海和東海;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地區。

(2)位置的重要性:地處江海交匯之地,依託長江干支流發達的水運,可以聯繫廣大的內陸地區;同時又是我國南北海上航運的中樞,並通過遠洋航線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獨厚的江海之利,爲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2.我國最大的城市羣:

(1)目前,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城市分佈最密集、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的地區,是我國最大的城市羣。

(2)上海市:①特點:長江三角洲城市羣的核心城市,我國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②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僅對長江三角洲地區,而且對長江流域乃至全國都有輻射帶動作用。

3.水鄉的文化特色與旅遊:

(1)文化特色:

①馳名中外的名勝古蹟,如作爲世界文化遺產的蘇州園林、杭州西湖等;

②別具特色的水鄉風貌,如江蘇的周莊、同裏,浙江的烏鎮、西塘等;

③傳統的戲曲文化、茶文化、絲綢文化和飲食文化等。

(2)旅遊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豐富的人文旅遊資源;②便捷的交通;③較爲完善的服務設施。

三、“東方明珠”——香港和澳門

1.港澳與祖國內地的密切聯繫:

(1)經濟發展條件:

①不利條件:地狹人稠、自然資源匱乏。

②有利條件:發揮地理位置優勢,依託祖國內地強有力的支持。

(2)經濟特點——經濟繁榮,被譽爲“東方明珠”。

①香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信息服務中心及航運中心。

②澳門:中國特色旅遊業是支柱產業。

項目

香 港

澳 門

位置

珠江口東側,與廣東省深圳市相鄰

珠江口西側,與廣東省珠海市相鄰

組成

由新界、九龍、香港島和附近很多島嶼組成

由澳門半島、氹仔島、路環島組成

迴歸時間

1997年7月1日

1999年12月20日

政治制度

我國政府制定了“一國兩制”政策,祖國內地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港澳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香港地狹人稠,城市建設用地擴展方式:

(1)“上天”——建設高層建築;

(2)“下海”——填海造地

四、祖國的神聖領土——臺灣省

1.自然地理概況:

(1)範圍:包括A臺灣島以及附近的B澎湖列島、C釣魚島等許多小島。

(2)地理位置:

①緯度:北迴歸線穿過中南部,地跨亞熱帶和熱帶。

②海陸: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

(3)地形:山地佔2/3,平原分佈在西部沿海地區。地勢中部高,東西低。

氣候:屬於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夏秋多臺風和暴雨。

河流:短急,水能豐富

2.人口、城市

(1)分佈特徵:人口主要分佈在西部平原地區。

(2)主要城市:①臺北②臺中③高雄。

3.外向型經濟:

(1)發展過程:

20世紀50年代

以農業和農產品加工爲主

20世紀60~90年代

出口加工工業,形成“外向型”型經濟

20世紀90年代以來

以電子工業爲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

(2)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

①大量受過教育和培訓的勞動力;②海島多港口;③吸收外資;

④大力建設出口加工區。

九年級文綜總結知識點 篇七

1、文化的社會作用?

①(文化的力量)文化作爲一種精神力量,能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爲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於政治、經濟。 ③(文化與綜合國力)文化越來越成爲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爲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爲經濟建設提供方向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2、文化對人的影響?

(1)來源:來源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表現: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爲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3)特點:潛移默化;深遠持久 (4)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優秀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3、爲什麼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①地位: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②意義: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③文化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爲什麼:世界各民族間具有共性和普遍規律的社會實踐決定了文化是世界的;民族間經濟、政治、歷史和地理等因素的不同決定了文化是民族的。因此,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個性和特徵;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二者是共性與個性的關係。)

4、怎樣尊重文化多樣性?

(1)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原則:必須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5、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手段?

(1)途徑:①商業貿易 ②人口遷徙 ③教育④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遊,大到各種政治經濟文化活動。 (2)主要手段——大衆傳媒 :作用和特點——能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侷限,彙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顯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

6、文化交流的意義?

①從“走出去”的角度:有利於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增進各國對中華文化的瞭解,提升我國的文化影響力、增強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和綜合國力,有利於推動世界文化的發展繁榮。 ②從“引進來”的角度:有利於學習和借鑑其他民族的遊戲文化成果,促進我國文化的創新與發展。

7、傳統文化的特點?

特點:(1)繼承性(2)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其基本特徵,同時具體內涵又因時而變。(3)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涌動着對祖國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

8、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1)正確態度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爲今用。對於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們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 (2)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係,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

9、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

(1)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要要求。繼承與發展是同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2)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這就是文化傳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係,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10、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①社會制度的更替;②科學技術的進步;③思想運動;④教育。 教育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在人類文化的傳承中產生重要影響。

11、文化創新的途徑?

① 根本途徑:立足於社會實踐。②(基本途徑一): “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同時努力爲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③(基本途徑二):“面向世界,博採衆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鑑與融合,學習、借鑑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爲主、爲我所用。④堅持正確方向,反對錯誤傾向。⑤文化創新要依靠人民羣衆,滿足羣衆的需求

12、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徵?

(1)源遠流長:漢字(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漢字爲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 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博大精深:⑴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表現在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上。⑵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⑶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

13、發展民族文化的意義?

意義:它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14、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

包容性含義: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意義:①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②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15、文化生活的“喜”與“憂”?

(1)“喜”的原因:文化市場和大衆傳媒的發展

(2)“憂”的原因:文化市場的盲目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16、發展人民大衆喜聞樂見的文化——大衆文化

(1)發展大衆文化的原因:人們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現出多層次、樣化、多方面的特點(2)發展面向廣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爲人民大衆所喜聞樂見的社會主義文化。

17、如何何淨化文化環境or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

國家——①加強管理,正確引導:②弘揚主旋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③加強文化建設,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④建設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風尚。 文化企業——要增強責任意識和職業道德意識,要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切實履行文化傳承的義務 個人——加強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提高眼力,拒絕污染,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

18、爲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①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②必要性:多種文化並存,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

③重要性:引領社會思潮,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9、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①根本任務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公民。

②必須大力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投入、設施)

③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④開展羣衆性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⑤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升思道修養和文化修養。

20、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1)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保證;

(2)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

21、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作用和主要內容是什麼?

(1)地位: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思想道德建設集中體現着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

(2)主要內容:——核心:爲人民服務 原則:集體主義 重點:增強誠信意識 (3)要求:與市場經濟相適應;與法律規範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承接

22、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地位:

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23、怎樣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①不斷提高科學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無止盡的過程。

②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的基礎上,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③學習科學理論,樹立崇高理想,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

④腳踏實地、重在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

24、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或如何發展先進文化)

①關鍵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保證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②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③立足於中特實踐,發揚民族文化優秀傳統,汲取世界文化長處,不斷創新,滿足羣衆需求,發展大衆文化。

④加強文化建設,弘揚主旋律,改造落後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⑤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教育、科學和文化事業。

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

地理應該怎麼學 篇八

第一、培養自己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對地理學科缺乏必要的學習興趣,一定要在學習生活中去培養。比如詩句中“春風不度玉門關”,那麼自己就要研究一下了,古人爲何會寫出如此詩句呢?明白後,原來“春風”是指影響我國的夏季風,玉門在非季風區,夏季風影響不到這裏,因而這裏降水稀少,一片荒涼。如此這般,便可激發自己的學習興趣。

國中地理必背知識點總結 篇九

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它的平均直徑爲6371米。

2、緯線與緯度

在地球儀上,順着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一週的圓圈,叫做緯線,赤道最長,往兩極逐漸縮短,最後成一點。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經線和經度

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兩極並同緯線垂直相交的線叫做經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狀;長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經線圈,是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

4、地球自轉與晝夜交替

地球繞地軸不停地自西向東旋轉,這叫做地球自轉。自轉一週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一天。自轉產生了晝夜交替。

5、地球公轉和季節變化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又圍繞着太陽自西向東公轉,公轉一週的時間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轉,產生了季節變化。

6、五帶的劃分

迴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熱帶在南北迴歸線之間,溫帶在北迴歸線和北極圈之間、南迴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的地區,一年中沒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四季變化明顯。寒帶在北極圈以北和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有極夜和極晝的現象。

7、地圖三要素

比例尺、圖例與註記。

8、海拔和相對高度

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叫做海拔。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地點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

10、世界海陸的分佈

地球上海洋麪積佔了71%,而陸地面積僅佔29%。

11、陸地地形

分爲山地、平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種基本類型。

12、促使地形變化的力量

地球內部所產生的作用稱爲內力作用,如地殼運動、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形式。來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風、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氣和氣候

天氣是一個地方短時間裏陰晴、風雨、冷熱等的大氣狀況。氣候是一個地方多年的天氣平均狀況,一般變化不大。

14、氣溫的變化

一天當中,陸地氣溫一般出現在正午過後(約14時);最低氣溫出現在日出前後。

15、世界氣溫的分佈

世界氣溫從低緯度向極地逐漸降;同緯度的海洋和陸地,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相反。氣溫還受地勢高低的影響,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氣溫約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佈

一般規律:赤道附近地帶降水多;兩極地區降水少;南、北迴歸線兩側,大陸西岸降水少,大陸東岸多;中緯度沿海地區降水多,內陸地區降水少。

17、熱帶主要氣候類型

①熱帶雨林氣候

②熱帶草原氣候

③熱帶季風氣候

④熱帶沙漠氣候

18、溫帶的主要氣候類型

①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

②地中海氣候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溫帶海洋性氣候

19、自然資源

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水、礦產、森林等,都是自然資源。按其形成的特點,可以分爲兩類:一類是可再生資源;一類是非可再生資源。

20、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爲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21、土地資源的分佈

溫帶溼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佈地區。氣候冷溼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溫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佈區。

22、地球上水資源的分佈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億公頃,絕大部分分佈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鐵礦

主要分佈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煤主要分佈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

26、人口遷移主要以三種形式爲主。

第一種是科技移民,第二種是勞動力輸出,第三種是國際難民遷移。

27、世界人口的分佈

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以及北美洲東部的人口最爲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

28、城市人口

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口的70%以上爲城市人口,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只佔人口的30%多一點。

29、世界的人種

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

30、世界上的國家

世界上有190多個國家,面積的俄羅斯有1700多萬平方千米。中國的面積約爲960萬平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岡。

31、領土

國界線範圍以內的陸地、領海、領水和領空,總稱爲領土。

32、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亞洲、非洲、南極洲、南美洲、北美洲、歐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3、東亞國家

東亞位於亞洲的東部、太平洋西側,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日本等國家。蒙古的畜牧業佔有重要的地位。日本爲現代工業發達的國家。東亞是世界上季風氣候最顯著的地區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

34、東亞人口

東亞是世界上黃色人種的主要分佈區,居民絕大部分是黃色人種。

35、日本

日本是東亞的一個島國,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一些小島組成。日本羣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的山。

36、日本的經濟

日本的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日本工業主要分佈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

37、東南亞

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羣島兩大部分。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的羣島國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羣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

38、東南亞居民與經濟

東南亞是華人與華僑分佈最集中的地區,其祖先大多是中國廣東、福建的居民。東南亞是世界上天然橡膠、棕油、椰子、蕉麻等熱帶經濟作物產品的產地,各國居民多以稻米爲主在食物。東南亞的礦產以錫和石油爲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園城市”之稱。

39、南亞

南亞是佛教和印度教的發源地。中部平原由印度河和恆河沖積而成,是南亞的主要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區。印度半島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佔據。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積很廣,是亞洲耕地面積的國家。印度的主要糧食作物爲水稻和小麥,經濟作物有棉花、茶、黃麻等。印度的礦產主要有煤、鐵、錳等。主要分佈在德干高原的東北部。首都新德里。加爾各答盛產黃麻。孟買位於西部沿海,是印度的海港和棉紡織工業中心。

41、中亞

中亞地處亞歐大陸中部,深居亞洲陸。地形以丘陵、平原爲主。烏茲別克斯坦因盛產棉花而稱爲“白金之國”。牲畜以細毛羊和羔皮羊爲主。

42、西亞與北非

西亞和北非地處亞歐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樞紐地帶。死海湖面海拔高度爲-400米,是世界上陸地表面的最低點。大部分地區屬於熱帶沙漠氣候。

43、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的沙漠。終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豐富的石油。

44、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

西亞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區,主要爲白色人種。西亞是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發祥地。耶路撒冷被伊斯蘭教、猶太教都看做聖城。

45、西亞和北非

西亞和北非是出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46、畜牧業與農業

棗椰樹是綠洲農業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側,是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通樞紐。發展滴灌和噴灌技術。

48、埃及

位於非洲東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羅河全長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長河,發源於非洲東部高原,注入地中海。過去,長絨棉一直是埃及的出口商品。近年,埃及的石油、運河、僑匯和旅遊收入都超過了棉花,成爲埃及的主要經濟支柱。

49、非洲

非洲大陸的地形以高原爲主,東非裂谷帶,南起贊比西河,北經紅海。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峯。東非大裂谷是地殼在運動過程中斷裂形成的。動物主要以斑馬、羚羊、長頸鹿、獅和豹子爲主。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產量都佔世界第一位。

50、非洲居民與經濟

整個經濟是以初級產品爲主的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