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中國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中國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

關於任何事物的知識都有五個層次或者要素:事物的名稱、定義、形象,有關事物的智識或者知識,以及事物本身——這纔是知識的真正目標。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中國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中國高中地理知識點1

中國的自然資源

1.我國土地資源的分佈:①耕地——半溼潤和溼潤的平原、盆地和低緩的丘陵地區。

北方以旱地爲主,南方以水田爲主。②林地——東北、西南的深山區和邊疆地區,以及東南部的山地。即三大林區——東北林區、西南林區和東南林區。③草地——北方乾旱和半乾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區,以及東南部低山丘陵區的草山、草坡。

2.我國土地利用的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3.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佈特點——“三多三少一大”。

南方多北方少,東部多西部少,夏秋兩季多,冬春兩季少,年際變化大。

4.華北地區缺水嚴重的原因——A、自然原因:①多屬半溼潤地區,降水較少,河流徑流量小;

②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B、人爲原因:①人口和城市密集,工農業發達,需水量大;②對水資源的污染和人爲浪費嚴重;③缺少水資源綜合利用設施,水資源重複利用率低。

5.解決水資源不足的途徑:一是開源,包括①建設水利工程(修建水庫和跨流域調水);

②開發地下水;③設法用最經濟的辦法淡化海水;④人工增雨;⑤開發利用冰川;⑥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二是節流,包括①節約用水,增強節水意識,發展節水農業(培育耐旱作物,發展節水灌溉技術等);②保護水源,防治水污染;③提高水的重複利用率;等。

6.南水北調三條線路及優缺點

A、東線(長江<江都附近>—京杭運河—天津):①優點——水源充足,可調水量大;有京杭運河和天然湖泊可利用,修建快,投資小。②缺點——在黃河以南需逐級提水,需建火電站,運轉費用大;水質較差,也易受污染;易使沿線地下水位上升,發生次生鹽鹼化。

B、中線(<長江三峽—>丹江口水庫—鄭州、石家莊—北京):①優點——地勢南高北低,可自流送水;水質好;有丹江口水庫可利用,水源有保證,可調水量較大;封閉輸水,不易被污染,也不易引起沿線鹽鹼化。②缺點——新挖渠道或鋪設管道,工程量大,投資大。

C、西線(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黃河—西北地區):①優點——輸水線路短;水質好;可改善黃河上游生態環境。②缺點——地形複雜,工程巨大,投資大;可調水量小;可能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

7.我國水能、太陽能、風能的分佈

A、水能資源:①地區分佈——主要分佈在西南、中南、西北地區;西南最多,華北最少。②河流分佈——長江水系最多,其次爲雅魯藏布江,黃河和珠江水系水能蘊藏量也較大。

B、太陽能資源:①豐富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中西部及新疆。其中,青藏高原西南部最豐富。②貧乏區——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東部及湖南一帶,其中四川盆地最貧乏。

C、風能資源——①東南沿海及其附近的島嶼;②西北內陸地區(新疆北部、甘肅北部、內蒙古);③青藏高原北部;④東北地區和河北北部。

8.我國北方和西北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①冬季亞洲高壓勢力強大,形成強勁的偏北風;

②該地靠近亞洲高壓中心;③春秋季,冷暖空氣在此相遇形成鋒面,因暖空氣乾燥易形成大風沙暴天氣;④或因地形起伏大而多峽谷風,或因地形平坦開闊對風的阻力小。

9.我國東南沿海風能資源豐富的原因:①海陸熱力差異形成海陸風;

②夏季風偏南風強勁;③夏秋季節多臺風;④海面對風的阻力小。

10.我國海洋漁業資源豐富的原因——①大陸架寬而淺,太陽光可直射海底,水溫適宜,有利於海洋生物的生長;

②有衆多的河流注入近海,帶來豐富的有機質和營養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長,爲海洋魚類提供足夠的餌料;③有寒暖流交匯(日本暖流和沿岸南下冷水),海水容易發生攪動,下層的營養鹽類泛到上層,使上層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別豐富,吸引大批魚類到來。

11.舟山漁場的成因——①有臺灣暖流與沿岸冷海流交匯;

②長江、錢塘江帶來有機質和營養鹽類;③周圍島嶼衆多,爲魚類生活和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④位置適中,地處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心地帶,是多種經濟魚類迴游的必經之地。

12.影響漁業資源的因素:①水中營養物質的含量;

②水溫;③光照;等。

13.海水曬鹽的條件——①有大面積平坦的泥質海灘;

②有利於海水蒸發的天氣(晴天多,雨天少,光照充足,蒸發旺盛)。我國主要鹽場——長蘆鹽場(最大)、布袋鹽場、鶯歌海鹽場。

14.我國主要礦產的分佈

A、煤炭:北多南少,60%以上分佈在華北,東北、西北也不少。山西(最多)、內蒙古、陝西、新疆等省(區)煤炭資源豐富。

B、石油、天然氣:①石油——我國已探明的石油,大陸上主要分佈在東北、華北和西北,沿海大陸架也蘊藏着較多的石油。主要油田有——大慶、遼河、華北、勝利、中原及塔里木盆地的塔北和塔中油田等。②天然氣——西多東少,北多南少。陸上天然氣主要集中分佈在新疆(塔盆、準盆)、青海(柴達木)、川渝(四川盆地)和陝甘寧(鄂爾多斯)四大氣區,以四川盆地最多。

C、鐵礦——八大鐵礦,南北平分:鞍山、本溪、遷安、白雲鄂博、攀枝花、大冶、馬鞍山、石碌。

中國高中地理知識點2

中國的河流和湖泊

1.我國內、外流區域的界線——北段大體沿着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東端)一線,南段比較接近200mm的年降水量線。

2.河流的水文特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分析:水位(汛期)、流量、含沙量、冰情、流速或水能。

3.河流的水系特徵——指源地、流程(長度)、流向、流域面積、支流數量與河網密度、河流彎曲係數、水系形狀等。

4.我國四類地區河流的判斷:①春汛、夏汛→東北地區河流;

②流量小、冬季斷流→西北地區河流;③流量大、汛期長→南方地區河流;④流量小、汛期短、季節變化大→華北地區河流。

5.影響河流含沙量的因素有:①地形起伏大小;

②氣候因素中的降水強度;③植被覆蓋狀況;④土壤質地;等。

6.長江中下游的洪災及防治

A、洪水的來源——三個主要來源:一是上游的干支流,二是南面的洞庭湖和鄱陽湖水系,三是北面的漢江。在有些年份,若流域內普降暴雨,三股洪水來自同一時期,河水猛漲,就會使長江干流出現特大洪水。

B、長江中下游洪災嚴重的原因——①上游幹流及中游支流洪水來量大,這是因爲:流域內氣候溼潤,雨季長,暴雨多,加之流域面積大,支流衆多,使長江干流汛期長、水量大。在有些年份,流域內普降暴雨,干支流多股洪水匯合在一起,長江干流就會出現特大洪水。②中游沒有足夠的調洪、滯洪場所,原因:一是人口稠密,用地緊張;二是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調蓄洪峯的功能削弱。③河道宣泄能力不足,原因:中下游地勢低窪,且河道彎曲(如荊江河段等),使河水流速較緩,水流不暢,排洪不暢;中上游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積擡高河牀,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此外,由於人們破壞植被導致的水土流失,還使得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峯補枯的能力降低,加大了河流的洪峯流量。可見,造成長江洪災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爲原因。但首先是自然因素,其次纔是人爲原因,人爲原因起到了加劇洪水災害的作用。

C、防治措施——①中下游加固江防大堤;②中上游興修水庫,中下游修建分洪、蓄洪工程;③重點治理荊江河段(裁彎取直、分洪等);④長江上游造林和水土保持(營造長江中上游防護林);⑤修建三峽工程——防洪是三峽工程建設的首要目標。

7.黃河下游出現斷流的原因——①徑流量小。

黃河流域大部分位於半溼潤半乾旱區,降水較少,且流域面積較小,支流少,使黃河年平均徑流量較小;黃河下游爲地上河,少有支流匯入,使下游水量更小;另外,黃河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使枯水期和枯水年下游易出現斷流。②工農業用水和人口生活用水量大。黃河沿岸工業以煤炭、鋼鐵、紡織、化學等工業爲主,耗水量大;農業灌溉多以漫灌爲主,需水量大;黃河流域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量極大。黃河沿岸大量的用水消耗,使下游徑流量進一步減少。③由於節水意識不強和管理及技術落後等原因,使水資源利用率低,水資源的浪費較大。④由於蒸發和滲漏損失,也是下游水量逐漸減少。

8.黃河水害及治理

A、黃河水害及成因——黃河之害,在於下游決口改道。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並在下游河道沉積,形成地上河。

B、治理黃河的關鍵和根本——治黃的關鍵是治沙;治黃的根本是加強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C、治理黃河水害的措施——①水土保持。在中上游黃土高原地區廣泛開展生物措施(造?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和工程措施(打壩淤地、修築梯田)相結合的水土保持工作。②修建水庫,使治沙和防洪並舉(如小浪底水利樞紐,對攔沙、調沙、防洪、防凌、解決下游斷流問題將起到作用)。③興修、加固黃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9.黃河凌汛

A、發生河段——①上游河套一段(寧夏、內蒙古境內);②下游山東境內一段。

B、發生時間——冬季(河水開始封凍時)和春季(河水開始解凍時)。

10.黃河下游流域狹窄,幾乎無支流的原因——河牀高出兩岸地面,形成地上河,支流無法匯入。

11.河流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①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原因:地勢起伏大,或位於地勢階梯過渡地帶);

②河流徑流量大(原因:氣候溼潤,降水豐沛)。

12.建設水電站(基地)的條件:一般從方面進行分析:①水能是否豐富;

②建壩難易及工程投資大小(地形、地質條件);③移民規模及難度;④淹沒損失(耕地和城鎮等)大小;⑤市場需求(經濟發展水平或與經濟發達地區的距離);等。

13.河流洪澇災害的一般成因

(1)自然原因:①水系特徵:a、流域面積廣,支流衆多;b、地勢低平,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c、地上河兩岸河堤易決口潰堤;d、扇狀水系或東西對稱水系使各支流洪水同時匯入幹流,使幹流洪峯疊加;e、河道泥沙淤積或入海河道單一,使排洪不暢。②水文特徵:a、流經溼潤地區,降水豐沛,河流流量大;b、河流含沙量大,淤塞河牀;c、幹流汛期長,水量大。③氣候特徵:a、氣候溼潤,降水豐沛,多暴雨;b、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

(2)人爲原因:①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陡坡開荒,地表植被減少,水土流失加劇,使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峯補枯能力降低;b、植被破壞導致的水土流失使泥沙入江,淤積擡高河牀,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②圍湖造田及植被破壞導致的泥沙淤積,使湖泊萎縮,調蓄洪峯能力下降。

14.河流洪澇災害的治理原則、措施

(1)治理原則——上游:調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

(2)治理措施——上游:修建水庫、植樹造林;中游:修建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入海河道。

15.影響河流航運價值的因素(即發展內河航運的條件):

(1)自然因素:①地形——水流速度:地形影響落差進而影響水流速度。流經平原的河流河寬水緩,有利通航。②氣候——徑流量及變化、結冰期或封凍期:a、降水——影響河流水量、水位及季節變化。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利於航運。b、氣溫——影響水溫,從而影響結冰期或封凍期,影響通航時間。③水系特徵——河道寬闊,河網稠密,有利於航運。

(2)社會經濟因素:人口密度與經濟發展程度:流域內人口衆多,經濟發達,客貨運輸需求量大,促進航運發展。

16.我國的兩大湖泊分佈區是:青藏高原湖區和東部平原湖區。

17.湖泊面積縮小的原因

(1)乾旱地區的湖泊——①氣候乾燥,降水稀少,蒸發旺盛,使湖水減少(或由於全球變暖,蒸發加劇,使湖水減少);(自然原因) ②工農業和人們生活大量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水量減少。(人爲原因)

(2)溼潤地區的湖泊——①流域內由於自然或人爲原因造成的水土流失嚴重,大量泥沙在湖泊中淤積;②人類大量圍湖造田,使湖面縮小。

中國高中地理知識點3

中國的氣候

1.我國冬夏氣溫分佈特點及原因——①冬季:特點——南暖北寒,南北溫差大;

成因——我國跨緯度大,冬季太陽直射南半球,我國緯度越高,白晝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越低,因而北方獲得熱量大大少於南方,氣溫低得多;同時,北方靠近冬季風源地,深受冬季風影響,更加劇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冬季風受重重山嶺的阻擋,勢力和頻度都大爲減弱,使南北溫差增大。②夏季:特點——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成因——夏季,太陽直射北半球,我國北方的太陽高度雖然較南方低一些,但北方的白晝時間比南方長,太陽照射的時間長,因而獲得的太陽光熱量南北相差不大;此外,由於受夏季風影響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氣溫回升快,南方雨季長陰雨天多,日照時間短。所以,夏季全國普遍高溫,南北溫差小。

2.我國的一月均溫0?C等溫線——大致沿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分佈。

3.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青藏高原,成因——由於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吸收地面輻射熱量少,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所以氣溫最低。

4.我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吐魯番盆地,成因——①深居內陸,受大陸影響增溫快;

②海拔低,氣溫高;③盆地地形,不易散熱,且氣流越過山地進入盆地時下沉增溫,形成“焚風”效應;④沙漠廣佈,吸熱快;⑤空氣乾燥,天空少雲,太陽輻射強。

5.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根據≥10℃積溫自北向南劃分五個溫度帶,即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同時另有一個獨特的青藏高原氣候區(青藏高原垂直溫度帶)。

我國跨溫度帶最多的省(區)——甘肅,跨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和高原垂直溫度帶四個溫度帶。

6.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佈規律——東南多西北少,由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成因——因爲東南距海近,受夏季風影響大,得到的海洋水汽多,降水多;向西北方向距海越來越遠,受夏季風影響逐漸減弱,得到的海洋水汽越來越少,所以降水量逐漸減少。

7.我國幾條年等降水量線的分佈——①8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沿淮河—秦嶺—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一線;

②4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沿大興安嶺—張家口—蘭州—拉薩—喜馬拉雅山東部一線;③200mm年等降水量線——大致經內蒙古中部—賀蘭山—祁連山—青藏高原北部—喜馬拉雅山中段一線。

8.我國降水量的時間分佈規律——降水季節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節;

各地降水年際變化大,南方較小,北方較大,西北乾旱地區最大。

9.我國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界線——“大陰賀巴岡”一線,即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

10.我國東部季風區夏季風和鋒面雨帶的推移規律:

①鋒面雨帶的形成:當夏季風的暖溼氣流登陸北上時,與從北方南下的冬季風的冷幹氣流相遇,較輕的暖溼氣流被擡升到冷空氣之上。暖溼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氣溫不斷降低,冷凝致雨,形成鋒面雨,從而在我國東部地區冷暖氣流交匯的地帶出現一條降水較多的鋒面雨帶。

②推移規律:五月——夏季風在南部沿海登陸,雨帶徘徊在南嶺一帶,華南地區進入雨季;六月——夏季風和鋒面雨帶移到長江流域,雨帶在江淮之間擺動一個月左右,形成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梅雨(持續到七月上旬),4—6月華北出現春旱;七、八月(七月中旬以後)——夏季風和鋒面雨帶先後推進到華北、東北,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形成伏旱;九月——夏季風和鋒面雨帶南撤到長江以南;十月——夏季風和鋒面雨帶在大陸上消失。(六、七、八月西南、兩廣地區還受西南季風影響)

11.我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火燒寮,成因——①冬季位於東北季風的迎風坡,夏季位於東南季風的迎風坡,冬、夏季風均帶來大量的海洋水汽;

②來自海洋的溼潤氣流受地形擡升,多地形雨;③夏秋季節受颱風影響,有颱風雨;④附近暖流的增溫增溼作用。(該地還是我國少有的多冬雨的地方。因爲,冬季該地盛行的東北季風來自海洋,飽含水汽的海洋氣流受到地形的擡升,就形成綿綿冬雨。)

12.我國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吐魯番盆地的托克遜,成因——深居內陸,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到達。

13.我國乾溼地區的劃分——我國根據降水量和蒸發量的關係,自東南向西北分佈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和乾旱地區。

我國跨四類乾溼地區的省(區)——西藏、甘肅、陝西、內蒙古。

14.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有:①位置的影響(包括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

②地形的影響;③季風的影響。

15.我國的氣候特徵——①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②雨熱同期;③氣候複雜多樣。

16.我國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A、有利影響:①夏季高溫,使需熱較多的作物水稻、玉米等種植區大大向北擴展;②雨熱同期,有利於農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長;③氣候複雜多樣,使我國的農作物及各種動植物資源極其豐富。

B、不利影響:①降水過分集中在夏季,造成春旱、夏澇現象嚴重;②降水的年際變化大,水旱災害多;③寒潮帶來嚴寒、大風、霜凍等惡劣天氣,颱風造成水災、風災。④高寒、乾旱氣候區廣,不利於農業發展。

17.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有——①江淮地區六、七月份的梅雨;

②長江中下游地區七、八月份的伏旱;③東南沿海夏秋季節的颱風;④華北地區春季和初夏的春旱;⑤全國大部分地區冬半年的寒潮;⑥全國大部分地區春季的倒春寒(春季的強低溫和雨雪天氣);⑦東北、華北、西北春季的風沙天氣;⑧東部季風區夏秋季節的暴雨洪澇;等。

18.我國旱澇災害與夏季風的關係——①受夏季風進退影響的鋒面雨帶的移動,導致北方的春旱、夏澇,長江中下游地區(江淮地區)的梅雨和伏旱(正常年份);

②夏季風進退的規律反常,使我國旱澇災害頻繁:夏季風強或來的早——北澇南旱,夏季風弱或來的晚——南澇北旱。

19.華北春旱的成因——①春季,夏季風尚未到達華北地區,降水少;

②春季太陽高度增大,升溫快,又多大風天氣,蒸發旺盛;③春季正是華北地區小麥返青和春耕季節,需水量大。

20.長江中下游伏旱的成因——7、8月份,夏季風和鋒面雨帶推進到了華北、東北一帶,長江中下游受副熱帶高壓(或反氣旋)控制,形成高溫、晴朗、乾旱的天氣。

此時,正是水稻旺盛生長極需要水的時期,所以,伏旱往往會給水稻的生長帶來威脅。

21.華南及西南冬、春乾旱的成因——①受冬季風影響,降水少;

②緯度較低,氣溫較高,蒸發量較大;③農田有作物生長,需水量大;④西南地區易發生乾旱還與多喀斯特地貌,地表水容易滲漏損失有關。

22.秦嶺—淮河一線的氣候意義有——①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

②800mm年等降水量線;③亞熱帶與暖溫帶界線;④溼潤與半溼潤地區界線;⑤≥10℃積溫4500℃等值線。

23.描述某種氣候類型的特徵——主要從氣溫(高低及變化)和降水(降水量及季節分配)兩方面描述。

24.描述某地的氣候特徵——主要從氣候類型、氣溫(高低及變化)、降水(降水量及季節分配)、水熱組合狀況(如季風氣候的雨熱同期),以及其它突出的氣候要素特徵(如光照、風、氣壓等)等方面描述。

25.影響氣溫的因素有——①緯度(或太陽輻射);

②下墊面狀況(包括地形地勢、海陸位置、洋流、植被狀況、地面性質等);③大氣運動;④天氣狀況;⑤人類活動;等。

26.影響降水的因素有——①大氣環流(包括氣壓帶、風帶、季風的影響);

②天氣系統;③地形地勢;④海陸位置;⑤洋流;⑥人類活動;等。

27.影響氣候的因素有——①緯度(或太陽輻射)因素;

②下墊面因素(包括地形地勢、海陸位置、洋流、植被狀況、地面性質等);③大氣環流因素;④人類活動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