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天淨沙秋思反思總結

天淨沙秋思反思總結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天淨沙秋思反思總結,但願對你有借鑑作用!

天淨沙秋思反思總結篇1

關於古代詩歌的教學,一般採取的教學方式是熟讀成誦,提倡“詩讀百遍,其義自見”。誦讀,自然是學習詩歌的主要方式,但未免枯燥。我在設計這節課時,嘗試了一種新的途徑,就是改寫詩歌,通過改變體裁,把古詩改寫成記敘文。學生要改寫,就必須先讀懂詩歌的含義,品味詩中的情感,這正是詩歌教學的重點。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拓展學生的寫作途徑,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謂“一箭雙鵰。講完這節課,我感到語文課堂一定要緊緊抓住教學重點,能在有限的四十分鐘內最大容量地去訓練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應力求達到知識與情感的有機結合。

在此同時,聽過好幾節語文課,有些教師只在於過多進行內容分析,而忽視了作者的情感抒發,“文以情而發,”我始終還是堅信這樣的一句話,如果我們撇棄了文章的情感,只是把單調的字、詞、句拿到課堂上,想必會讓學生感到索然無味,雖然在這方面我做得還不算太到位,可是我深深意識到了這一點。

天淨沙秋思反思總結篇2

在分析意象組合的過程中,學生通過想象和聯想進行再創造,意象之間似離實合,似斷實續的狀態被學生還原了。如在分析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一幅蒼涼悲壯的秋行圖。原來景是人眼中的景,而人是天涯斷腸人,所以第一層形成的動靜相迭的事態描繪的其實是天涯淪落人那種顛波流離、潦倒無依的曲折境遇和哀惋悽苦的多重心態下的情感軌跡。學生亦能從這樣畫面的還原和情感的體驗,將詩歌意象通過鑑賞昇華爲一個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審美昇華。

詩歌鑑賞的教學,應該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感知體驗,從此來培養文化的感悟能力,形成素養。在過去的詩歌教學中,由於應試專家和老師們精心炮製詩歌鑑賞的解題技巧,學生並沒有進行真正的鑑賞活動,而是追求技巧的運用和答案的要點的完整性,跳過了感知和想象的心理層面。我認爲詩歌鑑賞的教學要充分尊重審美心理的形成規律,從術語、文化知識的抽象的植入轉變到文化感悟的培養,展開合理想象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有關詩句的意象、意境,這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天淨沙秋思反思總結篇3

通過此課,我感受頗多,反思也很多:

1、團結出戰動力,團結出凝聚力:

這節課雖然只是四十五分鐘,看上去是我一個人和36名學生的展演,但,在我的背後有整個的教研組,有宋昀老師的悉心指導,有李英軍老師的耐心指點,有崔玉萍老師的鼎力相助,有王峯軍老師的中肯建議……所以儘管還沒有達到學校領導,特別是董校長這樣的語文專家的充分肯定,但是,我們也在講課的過程中,感受到了集體智慧的力量,集體力量的偉大!

2、充分理解了“課文無非是例子”的含義

講授詩歌要緊緊抓住朗讀這把金鑰匙,這節課上,我們就充分運用了這一點,於是,學生反覆讀,而每一遍讀的要求又在循序漸進的提高,做到了讀中學、讀中賞、讀中悟、讀中背,讀中拓,於是,各類詩歌體裁的學習方法,學生都會了。那麼,這個例子的作用也就充分顯現出來了。

3、誦讀教學是我自身教學的薄弱環節。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一向自信的我在講此課之前也有過很多猶豫,在同志們的鼓勵下,我堅持下來了,但是,不可否認由於自身駕馭能力有限,所以,本課雖有拓展,但是明顯感到容量較小、密度不大,相對於知識爆炸、信息爆炸、智慧爆炸的今天這個時代來講,我還顯得過分保守,也明顯暴露出我自身功底不夠深厚,學習不夠深入,知識不夠紮實等諸多缺點,於是,我在頭腦中有設計出一系列的讀書方案,當然包括讀屏,爭取能在短時間內有所提高,儘量對各類課型有深入的把握和理解,不負衆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