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市政協:

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總結

屏山縣歷經八年精準扶貧、五年集中攻堅,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2020年2月1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我縣退出貧困縣序列。2020年8月,接受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無“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雖然我縣如期摘掉了“國貧縣”帽子,但是屏山脫貧的基礎還不穩定、鄉村建設還有較多短板、扶貧產業仍需加大扶持,鞏固脫貧成果任務仍然繁重。縣委確立的“115”總體謀劃,提出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爲“十四五”期間的工作主線,持續強弱項、補短板、育產業、重治理,堅定不移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各項工作。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以“穩”爲基,確保鞏固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平穩。在鄉村全面振興中千方百計地鞏固拓展好脫貧成果,實現脫貧成果的更可持續、更有保障。一是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不搞政策“急剎車”確保過渡期各項政策不變。如,就地轉換脫貧攻堅領導體系爲鄉村振興領導體系;在教育、醫療等普惠性政策和兜底救助類政策上保持總體穩定,對產業就業等發展類政策進行優化調整;在駐村幫扶上對脫貧退出村選派和輪換新一輪駐村幹部215名,其中市級17人、縣級93人、鄉鎮105人。二是全面建立了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開展動態監測,並實現工作常態化。今年,新增監測對象68戶,其中脫貧不穩定戶25戶、邊緣易致貧戶43戶,全部納入動態監測範圍,落實了針對性幫扶措施,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打下了堅實基礎。三是有序推進掉邊掉角農戶搬遷和幫扶工作,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認真落實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推進會議關於“穩慎推進搬遷脫困村剩餘掉邊掉角農戶搬遷”精神,7月10日啓動掉邊掉角農戶搬遷工作,目前,11個鄉鎮正在開展掉邊掉角農戶摸排。同時,總結脫貧成果,出版《摘帽記》、《脫貧攻堅親歷者說》、《溫暖的回想和 78 個貧困村的脫貧故 事》三本書籍,編制畫冊《蝶變》,創作原創歌曲《大山與大海》,講述屏山扶貧故事,展示屏山脫貧成效。

(二)以“調”爲要,有序推動政策框架調整優化。根據發展形勢需要,推動脫貧攻堅政策框架和體系有序調整。一是高標準編制《屏山縣鄉村振興規劃》,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深入推進農村“三大革命”和村容村貌“六化”提升工作。二是制定總投資 2.3 億元的《2021 年度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使用建議方案》。圍繞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2021 年整合財政涉農資金 22978 萬元,安排項目 295 個,重點扶持扶貧產業發展和農村基礎實施短板。其中,安排用於產業項目 150 個 10707.5791 萬元、佔比 46.6%,基礎設施項目82 個 9720.1433 萬元、佔比 42.3%,其他項目 63 個 2550.9842萬元、佔比 11.1%。三是確定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對已退出貧困村、重點生態功能區覆蓋村、重大工程項目區覆蓋村、傳統歷史文化村和掉邊掉角邊緣村共五種類型的村進行全面摸排,綜合考慮行政村低收入人羣佔比、2020 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及集體經濟等因素,列出 17 個條件相對較差、鞏固拓展任務較重的村級名單。

(三)以“增”爲向,完善並創建增收渠道拓源強造血。堅定“產業夯基+就業固本+兜底保障”思路,狠抓“兩業”發展,助力羣衆持續增收。一是集中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形成20萬畝金沙江特色產業帶、10萬畝岷江特色產業帶。二是開展各類就業扶貧培訓、就業扶貧專場招聘會、開發農村公益性崗位、積極引導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外出務工就業,今年提供就業崗位6.4萬個。三是全覆蓋政策兜底重殘、重病、無勞動能力戶等特殊羣體,解決7.68萬人次最低生活保障。同時,指導健全扶貧資產運營管理機制。對2014年以來扶貧資金、項目及形成的扶貧資產進行全面清理並建立臺賬,督促指導資產管理責任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對公益性資產製定管護方案,對經營性資產製定運營方案。通過清理,2014-2020年我縣累計投入各類扶貧資金32.072億元,實施扶貧項目5612個,其中形成扶貧資產3965個資金18.86億元。

(四)以“點”爲重,着力打造示範區強化引領帶動。準確把握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興旺目標指向、發展要求的差別,更加註重市場機制,推動產業扶貧向產業振興提檔升級。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規劃引領、重點打造、逐年推進”原則,投資4.5億元,高標準打造錦屏鎮錦屏山、屏山鎮蔣壩村、大乘鎮巖門村鄉村振興示範區3個,成功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2個、市級3個。今年,正全力打造大乘鎮京坪—柏楊、書樓鎮高田鄉村振興示範區,力爭創建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2個、市級3個。

(五)以“兜”爲輔,建立健全社會救助保障體系。一是持續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嚴格落實分類施保政策,對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含學生)、殘疾人、重病患者及重點優撫對象予以重點保障(“按人保”除外),按城鄉低保月標準的不低於10%按月計發分類施保金;截止目前,新增農村低保217戶531人,其中重病、重殘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86人。二是持續推進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在屏山鎮和中都鎮修建社區養老綜合體,根據老年羣體養老服務需求,完善綜合體專業照料、社區日間照料、居家延伸服務等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服務功能,充分發揮資源整合、服務延伸作用。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的城鄉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納入特困救助供養範圍。三是紮實做好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在“六一”組織縣級各部門深入各中國小校、幼兒園開展慰問活動,爲全縣近3萬名兒童捐贈的現金和書包、籃球等學習用品,摺合金額40餘萬元。在全縣範圍內收集留守困境兒童微心願230個,發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幹部、社會愛心人士、志願服務組織等開展一對一進行認領,募集愛心捐款1.2萬元。

二、當前主要困難

(一)後續扶持產業發展力度不夠。今年以來,屏山縣共投入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有效銜接鄉村振興資金6000餘萬元,其中易地扶貧搬遷結餘資金4000萬元,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和產業發展起到極大促進作用。但在資金投入方面,距離鄉村振興20字方針“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求差距很大,需要進一步加強聚居點功能提升和產業發展,做到“搬得出,穩得住”。

(二)部分兜底性政策在脫貧摘帽後逐步實效。2018年起,爲切實做好社會保險扶貧工作,省上出臺相關政策,要求將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納入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政府按最低繳費檔次標準爲其代繳養老保險費,實現貧困人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應保盡保。該政策終止日期定於2020年12月31日,且此後未再出臺相關順延政策。目前,省、市、縣下發的民生實事文件中爲困難羣體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費只明確了低保、特困人員,未提及將原建檔立卡貧困人員納入城鄉居保代繳對象中,因此我縣不再爲其代繳,而此類羣體的養老問題確實是社會兜底保障的重要一環,如何保障其養老問題值得研究和解決。

(三)特殊人羣救治幫扶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一是鄉鎮敬老院空置牀位較多,閒置資產較多。然而分散供養對象很多不願到敬老院養老,初了老人自身原因外,敬老院日常管理、照護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升。二是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未設置專人專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日趨重要,縣級部門也設置了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但是無人員編制,現由社會救助福利股人員兼任,工作量大面寬。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要進一步健全幫扶機制。對確定的幫扶村保持好三人左右的駐村幫扶工作組,同時覆蓋原非貧困村非貧困戶,防止出現新的返貧村和返貧人口,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紮實做好當地扶貧搬遷聚居點安置的後續幫扶工作,持續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逐步完善安置區配套設施和產業區基礎建設,加強村(社區)治理能力建設,激發鄉村發展活力。

(二)全面推進產業提質增效。落實縣政府茶產業三年發展意見,抓好企業、基地、品牌三個環節,提升茶葉產地初加工和園區精深加工能力,用企業高品質產品來帶動基地標準提升,努力打造屏山茶葉進入全省10強縣;充分藉助科技部和嘉興市幫扶資源,持續抓好茵紅李標準化基地建設和市場資源,把政府主導轉變爲市場主導,形成專合社+果農+市場的體系機制,實現豐產又豐收;要圍繞生豬、冷水魚、白魔芋,林竹、油菜、烤煙和富硒農產品開發等傳統產業,實現農產品多元化發展,力爭實現農村居民收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

(三)全面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認真落實好縣委、縣政府關於提升農業組織化程度實施意見,培育壯大縣、鄉、村農業經營發展公司。創建梯次科學的中、省、市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扶持家庭農場和中小微農業企業,規範提升現有專合社,發展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清理各類集體資產,壯大集體經濟和國有公司,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有效形式,建立健全屏山產權交易中心相關體系制度。推動農村金融改革,重點探索農村財產擔保貸款機制,持續推廣農業保險制度,充分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四)高標準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區。按照清華書記“要繼續發揮省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的示範帶動作用,推動集中連片發展”等重要要求,加快打造一批現代農業園區(鄉村振興示範區),全力創建省級鄉村振興先進縣(區)、鄉鎮、示範村。分點分線科學規劃三區合一的現代農業園區,探索在屏東、屏中、屏西、龍華線路建設起點高、配套全、有示範帶動的現代農業園區,圍繞茶葉、白魔芋、茵紅李的產地建標準化加工廠,儘快培育1-2家億元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園區建設形成可供示範帶動的產業帶和農產品附加值提升的標準化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