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音樂德育工作總結多篇

音樂德育工作總結多篇

音樂德育工作總結篇1

近年來,我們在音樂教學實踐中,爲了實踐《音樂課程標準》,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結合兒童好奇、好動、好勝、好玩以及善於模仿,接受能力較強,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對音樂課堂教學方法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嘗試:在音樂教學中,改變以往靜態教學爲動態教學的課堂教學方法--“互動”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現將點滴教學體會求教於大家。

“互動”教學方法,是通過師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的全面互動,改變傳統的“要我學”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式的“我要學”,從而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真正的體現。我們在運用“互動”教學方法教學實踐中,就如何將教師的教融於學生的學之中,如何實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以使教與學達到最優化的整合,作了一些粗淺的嘗試與探索。我們體會到:“互動”教學方法,能體現了《音樂課程標準》的教學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那麼,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做到全面的“互動”?又從哪些方面進行“互動”呢?我們認爲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去實現:

一、激發互動

爲了激發師生間的互動,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拘一格的教學方法。例如:

1、多媒體電化教學法--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手段,使學生視聽結合,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眼動)、思維能力(腦動)以及反應等能力(行動)。

通過繪畫(眼動、手動)的形式表達出來。

2、音樂與美術整合法--讓學生一邊唱歌(口動)一邊把自己的感受(腦動)通過繪畫(眼動、手動)的形式表達出來。

3、自主表演法--在學生能有感情(心動)地歌唱(口動)的基礎上,通過自主的即興(腦動)表演(行動)的形式,把對歌曲內容的理解,用形體動作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的歌唱與表演較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力。此外,諸如:快樂遊戲法、謎語競猜法、寫譜比賽法、討論探究法、比較歸納法…等,也是激發“互動”的好方法。

總之,在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採用各種教學方法,儘量給學生以最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最大的能動空間,並抓住學生渴望學習的好時機,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在強烈的心理狀態下,體驗情感、參與學習,激發互動,這樣能收到較滿意的教學效果。

二、樂於互動

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要直接講授樂理知識或開門見山地教唱新歌,也不要在欣賞音樂時,將自己或前人的思維過程或見解結論強加給學生,要營造一種寬鬆、平和、平等、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與學習氛圍,形成尊重、關心、友善、合作、分享的學習的平臺,讓學生敢動、敢說、敢做,樂於與教師及學習夥伴們“互動”交流,促進學生個性的完善與身心和諧發展,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交往與合作能力。

例如,在學習《火車來了》這首歌時,課前先讓坐過火車的學生談談坐火車時的所見所聞,交流坐火車時的親身感受,然後教師作爲火車乘客一員,參與學生們合作自編自演的開火車、坐火車遊戲。這樣結合學生自己生活實際的音樂活動,在沒有教師事先安排、也沒有一味教師“主宰”的情景下,學生們就樂於與教師互動起來。因此,“互動”教學方法,不光要求教師講究教的藝術,還要要求教師轉變角色,精心設置、創設適合每節音樂課內容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使學生敢於互動,樂於互動。

三、全體互動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爲學生創造參與各種音樂活動的機會。同時要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分解成不同知識層次的小內容與小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學習、活動指導。使學生的音樂經驗不斷得到豐富和昇華,獲得感受美、鑑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還要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不斷髮現自己,發展自己,激勵學生主動開發自己學習音樂的潛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達到全體師生人人蔘與互動的目的。

例如,在欣賞《黃河大合唱》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認真聆聽音樂,還要事先根據學生的各自特點,或組織學生收集有關《黃河大合唱》的音樂、文字、圖片等資料;或組織學生舉行不同形式的演唱會;或組織學生出版專題音樂牆報、手抄報;或組織討論《黃河大合唱》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討論人民音樂家洗星海對中國音樂事業所做出的偉大貢獻等。這樣的音樂欣賞教學方式和活動,突破了以往以“課堂、書本、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以學生爲主體,師生互動,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而這種教學模式更適合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需求。同時,這種教學模式注意了學生個體的差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體驗、參與音樂學習活動,共同享受到音樂帶給的快樂。而且也化解了教學中的難點,以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爲各種知識層面的學生創設不同的學習的平臺、多方位的音樂實踐活動空間,從各個教學層面讓學生全面接近音樂、理解音樂。這樣才能使學生全體互動、得到各自的發展,較好地落實了素質教育。

四、全面互動

1、教與學的互動。重在發揮各具特徵的生命個體--教師的教對學生的學發揮觸媒催化作用,以及學生的學對教師的教產生積極主動的能動作用與反應。

2、情感交流的互動。重在要求教師創造性地利用並開發音樂課程資源與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導激發學生對教師、教材、教學手段產生情感的“共鳴”與“諧振”。

3、信息流的互動。重在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信息流暢通渠道的調控與疏導作用。同時更重在發展學生積極主動傳輸、獲取、處理、存儲和應用信息的能力。

4、師與生間的互動。重在轉變教師的角色,建立師生完全平等的人際關係,讓學生真正地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自己學習過程中可信賴的親密夥伴。

5、生與生間的互動。重在培養髮展學生的交往、合作的意識與能力。

6、評價與被評價間的互動。重在民主協商、發展導向、共勉激勵、反饋調控,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我們在運用“互動”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實踐與探索中體會到:較理想的音樂“互動”教學過程的模型可用如下圖式所示:

要真正達到音樂“互動”教學的效果,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手段這四個環節間,必須達到高度的協調一致。如果某一環節出現了問題,或者是某一環節的缺失,都將會影響音樂“互動”教學的效果,甚至會導致音樂“互動”教學的失敗。

爲使“互動”教學方法達到最佳效果,我認爲:除了要注意加強教師在音樂課堂活動中的應變調控能力外,還要指導幫助學生形成自控學習習慣與能力。總之,運用“互動”教學方法進行音樂教學時,要做到活而不亂,動中有節,動中有序。

音樂德育工作總結篇2

本學期即將結束,我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爲了到達教學目的,培養學生有理解,有表情地歌唱和感受音樂的潛力,透過音樂的藝術形象,培養學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啓迪智慧,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我在教學工作中做出超多努力,現將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以便今後更好地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一、課堂教學:

堅持以審美教育爲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透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注重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在愉快的音樂實踐活動(聽、看、唱,討論、聯想、想象及律動)中,主動地去發現、去探究,去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音樂,並在必須基礎上創造音樂。音樂欣賞課還加入了一項讓學生自己介紹音樂,表達自己藝術見解的實踐活動,這也使學生的潛力得到了鍛鍊。

二、課堂管理:

爲了使學生能簡單、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不足:對於學生的肆意課堂的行爲掌控力度不夠。以爲學生不是惡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現。所以給他們的環境較爲寬鬆。

致使他們不能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有恃無恐。因此,今後應注意把握尺度。增強幽默力量。

三、教學研究

爲了使自己在教學水平及業務水平都有所提高,本學期,我加強了自身素質的培訓,先後參加了國培培訓、對音樂學科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首先,從每一節音樂課教學開始,我都以打造一節優質課這樣的理想來入手,對於每節課我都提前做了相當大、相當多的準備;其次,確定教研和科研專題,讓平時的教研反思,爲科研鋪就平坦大道,教研圍繞科研,教學更要再此之外包含它,這樣有了內部的圓心,做多大的校驗和科研它都還像是一個圓。總的說來,本學期的音樂工作做的比較滿意,雖然也還有不足之處,我想在今後的教學和科研的工作中,我會奮起直追、找出不足、認真改善、努力提高,我想我必須會把音樂工作做的更出色。

音樂德育工作總結篇3

21世紀的音樂課,到底應當教給孩子們什麼?我感到教學無所適從。的確,與傳統音樂教育相比,“新課標”無論是從音樂教育的理念,還是教材的資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方面,均作了全方位的改革。這對已習慣了傳統課堂教學的廣大音樂教師來說,無疑是場“革命”。當然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要進取行動起來,跟上新時代的要求,做一個全新的教師。這一學期我是這樣做的:

一、樹立全新的教學觀念

長期以來,談到音樂教育,人們便會很自然地與是否會識譜、會樂器、會運用歌唱方法唱歌等具體的資料聯繫在一齊,即把音樂教育看作是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忽視了音樂教育在培養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質方面具有的諸多功能,只把學生當作理解知識的容器,見物不見人。而現代教育不是侷限於在“知識”、“學科”等小範圍內理解,而是要把“讓每一個學生個性獲得充分發展”的價值觀視爲根本,充分體現“以人爲本、以學生爲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那麼在“新課標”下我們應當做到哪些呢?

1、走出技能訓練的怪圈

作爲一名音樂教師必須走出技能訓練的怪圈,使音樂真正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將培養素質全面、個性鮮明且具有必須文化藝術修養的完整人作爲主要任務,併爲學生終生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

2、教師主角進行重新定位

教師是課堂的控制者和知識的灌輸者,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是人類文化的指引者,但必須改變教師包打天下的觀點,教學中教師的職責更重要的是啓發、誘導、幫忙學生主動、進取、創造地學習,教師要提升自我的素質,做到善於思考,敢於創新。

3、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

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並不是降低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更高。在進一步傳統教育中優秀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基礎上,更應明確新課的理念、課程目標、資料標準,需仔細地分析學生的具體情景,教學資料作爲載體,備課的重點要備學生,精心設計教學程序,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二、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教材,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出發,很少研究學生的學,所以學生往往處在被動的狀態中學習。而新標準展示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它立足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本事的培養。所以,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轉變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放下尊嚴的架子,勇於從傳統主角中跳出來,進取探索適應新課程教學、以學生探究、相互學習和多種文藝交叉融合的開放式教學模式。我從以下幾點進行了嘗試:

1、創設簡便愉悅的環境氛圍

在孩子們的眼中,音樂教師是“愉快”的代名詞,是他們的“歡樂天使”,所以,我們必須用良好的行爲營造成一種自由、寬鬆的、能使學生心靈感化的環境和氛圍。

2、拓寬音樂課堂的知識領域

音樂學科是在橫跨多學科的基礎上發展和構成的,它與其它學科之間的聯繫是那樣的自然協調,它會在許多方面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個人修養。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必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將音樂與各科知識巧妙結合,使課堂始終充滿無限生機。

3、留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

在新教材中安排有很多的創編活動,作者想經過很多的實踐,讓學生在創編活動中去體驗音樂的美感,提高他們的音樂感覺、表現、創造的本事。在教學中,我充分運用教材資料進行教學之外,運用教具開發學生的想象。在音樂教學中一切活動都不應去強求一致,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獨立見解,給學生一個自由創造的空間。

三、鑽研全新的.教學方法

1、傳統的音樂教學只強調教師的主導性,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教師必須打破以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進取“參與”到音樂教學的實踐中來。“參與”把教師從單純教與學生單純聽的位子上解放出來。經過學生的講、唱、彈、拉、跳多種形式的“參與”活動,使課堂氣氛變得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從而到達“教”與“學”的有機統一。激發了學生進取性,也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拓寬學習音樂的渠道,改變封閉的課堂式學習爲開闊、開放式的學習,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會。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僅有真正體會到了爲什麼要聽音樂和怎樣聽音樂時,才能構成理解音樂、鑑賞音樂的本事,才能在生活中真正發揮作用。學校音樂教育應做到:將學生帶進廣闊的時空,不只是課堂;探索神奇的音樂世界,不只是課本;注重學生全面發展,不是隻成績。

3、教師心須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結構採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時刻覺得有新鮮感。教師能夠時而穿插啓發性提問,時而組織活潑熱烈的討論,時而進行饒有興趣的對話,時而進行富有藝術感染力的範唱、範奏等,喚起學生強烈的尋奧祕的求知慾望。

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整個國小階段,國小生的熱情都有具體性,容易受具體事物的支配,缺乏對事物用其社會的認識,所以,我們與他們建立感情入手,就可取得教育的主動權,構成講理智還要講感情還要講放手,講問題更要講表揚的氛圍。教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個性差異,並且給予重視,要善於捕捉學生的長處、興趣和愛好,對學生的每一點提高和成績表現出由衷的讚美。對於本事弱的學生教師不能放任自由,而應瞭解他們、理解他們,並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創造有利條件使學生滿足各自的需要,開發其潛能。例如,在唱歌教學中,讓唱得好的同學當小小歌唱家,其他同學則能夠根據自我的特長、愛好選擇伴奏:拍手、跺腳、拍凳等等,爲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表現的機會,從而增強其學習的信心,產生愉悅感。師生之間建立平等,和諧關係,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更活躍,爲學生學習創造最佳的環境,也能使教師的教學到達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塑造嶄新的自我形象

受傳統教學的影響,我還是堅守着舊的觀念,還是把學生當作被動的受體,教育給教師提出了更多的創新的空間餘地,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能、廣博、全面、有具備技能又有具備反思本事;能運用策略又能開發創新。這就需要我們走出封閉,主動學習和交流,瞭解音樂教育的新動態,勇於納新、樂於納新。有話說得好:學生永遠是新的,如果教師停步不前必會遭到歷史的淘汰。所以我們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教育改革的流潮中,及時研究音樂教育的最新成果,主動學習先時宜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同時,還要拓寬自我的知識面,提高自身的文學、藝術修養,使自我儘快成爲一名“全能教師”。

總之,作爲改革的主力軍,我們應當具有強烈的職責感,正確應對“新標準”進取探索,大膽創新,真正做到不只是課程改革的執行者,更應是課程改革的開發者。

音樂德育工作總結篇4

本人自20xx年進入xx中任專職音樂教師,距今已有xx個年頭。現將這xx年的工作總結如下,以便更好的開展工作,彌補不足,精益求精。

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以審美教育爲核心,注重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過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啓迪智慧,激發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爲了使學生能輕鬆、愉快地上音樂課,多用鼓勵的方式使學生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努力做到用好的設計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但對於破壞課堂秩序的行爲也進行了善意的批評與糾正。

xx年來,我堅持收集各種音樂文化資料與素材,以便能多聽、多看,多接觸優秀的作品。此外,我還比較注重自身的學習與提高,如參加市裏的音樂教研活動,練習專業技能,閱讀一些音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資料,經常與同行進行溝通和交流。

本人經過長期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和收穫。

在xx年中,我選送學生參加xx市高中藝術特長生才藝比賽,並多次獲得一、二等獎。

我雖然沒有機會教畢業班,但xx年來,我輔導多名學生考取音樂專業本科,爲學校的發展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我是一個對集體充滿了熱情的人,勤勤懇懇、腳踏實地是我的工作作風,助人爲樂是我的快樂之本。只要是對學校、對大家有好處的工作,我都會不計個人得失,把它完成好。

在xx中,我付出着、收穫着、進步着,xx年來,我是幸福的、快樂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同樣會用心面對,用我全部的熱情來澆灌我深愛的事業。

音樂德育工作總結篇5

在本學期學校德育工作中,德育處緊緊圍繞學校的中心工作,以人爲本,不斷開拓德育新思路,發揮德育途徑整體效益,提高學校德育整體效果。結合我校實際,努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動空間,使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得以再提高,體現學校德育工作的導向、動力、保證作用,實現了本學期德育目標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本學期個人工作總結報告

一、做好德育工作計劃,努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德育隊伍的整體素質。

發揮德育領導小組的核心作用。加強了德育工作領導,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機制,由校長負總責,少先隊具體抓,實行校長室----班主任二級常規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門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共同承擔的縱向連接的德育工作體系。德育領導小組成員增強了“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識,並能以身作則,努力工作,帶領全員積極探索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注意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特別是班主任隊伍建設。每學期堅持開好“四種會”即每週一次主題班會;每月一次班主任會議;每學期1-2次班主任經驗交流會;每學期1次家長會。多年來堅持開展主題班會觀摩活動,讓班主任在實踐中互學互進,共同提高,由於長期開展這項活動,使我校班會課質量得以較大的提高。定期舉行班主任例會,通過學習有關經驗文章、經驗介紹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並組織班主任參加了由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中國教育報主辦的“班主任話細節”徵文;對於一些初當班主任的,學校則採用“幫、扶、帶”的方式,以使他們儘快勝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

1、精心佈置宣傳陣地。加強對“紅領巾廣播站”、牆報等文化陣地的指導管理,在把好輿論導向的同時,力求主題突出,圖文並茂,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功能。

2、規範教室佈置。各班教室的佈置體現了各班的特點,營造了生動活潑、潔淨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奮進的良好育人氛圍。

3、積極做好了迎接“區域現代化”迎檢工作,使校園文化具備與教育要求相適應的吸引力和情感號召力,逐步形成了以“紅色精神”爲特色的校園文化,凝聚高品位的校園文化精神。

4、大力推進“書香校園”進程,以優美的環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學校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創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陣地,如: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少先隊活動室等。學校長期堅持不懈地開展升旗儀式活動,每天中午廣播站定時播音,每天下午的“操前講話”已形成我校的特色。這些活動都充分體現了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養成教育。

1.豐富德育活動促進養成教育。認真學習貫徹《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和《茅山中心國小學生在校一日常規》,堅持每天十分鐘的養成序列教育。同時深入開展了文明禮儀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

2.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我們要求班主任積極思考,加強班級制度建設、班風和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樹立班級形象,爭創班級特色,爭創“文明班級”。各班的學習園地佈置精美,中隊角規範實用,富有教育性,各班的中隊活動、好人好事都有記錄。

3、加強後進生的教育與轉化。德育處要求各班對後進生轉化工作做到了有計劃,有措施,並比較及時地瞭解掌握有關情況,協助班主任做好個別學生的幫教工作。

4、開展了普及小康知識學習宣傳活動,開展一次主題中隊活動,出一期“我與小康同成長”黑板報,學校還利用“小靈通”廣播站進行了宣傳,真正做到了小康知識“進課堂”。同時,少先隊組織隊員開展了“我與父輩手拉手,小康知識我來教”活動,要求隊員把自己在校學習的小康知識帶回家,讓他們的家長對小康知識也有所瞭解,讓小康知識“進家庭”。通過開展普及小康知識學習宣傳活動,讓全校教師切實增強了教育工作的榮譽感、自豪感和責任感;學生也瞭解了小康,更體驗感悟到祖國、家鄉、家庭的變化,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在學生心中樹立了“爲早日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的理想。

四、做好德育教學工作計劃,拓寬德育渠道,發揮“三結合”教育優勢。工作總結

1、辦好家長學校,增進家校聯繫。我們堅持定期召開家長會,通過聽講座、隨堂聽課等形式,豐富家長學校活動,家長參與率達70%以上。同時,堅持通過電話聯繫、家訪、經常性地與家長溝通,充分利用有效的教育資源,推進家校聯繫,提高了家教水平。

2、我校一直注重寓教育於活動之中,我們組織了一系列的活動:如開展了以“激情奧運、陽光校園”、“奧運精神伴我成長”等爲主題的讀書教育活動;組織學生定期觀看教育片;佈置宣傳櫥窗,讓學生及時瞭解了國際、國內及校園大事;開辦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努力營造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教育的氛圍。

3、我校非常重視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定期開展活動,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調一致。通過家長學校向家長介紹學生基本情況、學校發展規劃及對學生的要求和對家長的希望。希望家長和學校密切配合,用正確的方法教育好孩子。提高家庭教育效果,轉變家長中存在的不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存在的問題

1、全員育人方面,教師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2、家長對學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會、家庭、學校三結合工作仍需加強。

3、需更加註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健康的發展。

今後工作設想

1、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突出全員育人觀念,充分發揮全體教師的育人作用,真正做到服務育人,教書育人的全方位育人觀。

2、加強德育科研,探討新形勢下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實效性。加強德育課題研究工作,進一步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把研究成果及時應用到學校教育工作中去。

3、繼續抓好班主任“老青幫帶”工作,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樹立全體教師皆爲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思想,使全體教師能共同教育培養學生自覺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和學校各項規章制度。以嚴要求、高標準加強學生的組織紀律。

4、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將在原有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從學校實際出發,不斷更新觀念,努力使德育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今後,我們要進一步結合我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提高教師的科研意識,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