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總結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共建共享”原則,引導羣衆積極參與,讓追求環境“淨齊優”、生活“真善美”成爲羣衆的內在需求,全力繪就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美麗畫卷。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總結

樹立一個理念,在“一馬平川”上建設“綠水青山”+

鎮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支撐結合起來,實施“萬樹一品、奪旗躍升”工程。引導各村整理荒片坑塘、房前屋後和村外的生產路,清理出來的閒置土地按照“開窗見綠、荒片成綠、出門進園”思路,每村至少栽種1萬棵苗木,主打1個鄉土樹種,建設一個“口袋公園”,並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集體經營、大戶承包、收益分成三種經營模式。班子團結、戰鬥力強、集體經濟基礎好的村,由村集體負責購置苗木、栽種和管護,收益全部歸集體,像栽植櫻花等苗木2萬餘株的龐莊村在3至5年後,就可通過間苗賣苗實現年增收25萬元。像小伯村這樣班子較弱、集體缺乏積累的村,由村集體公開發包溝邊路沿、荒片坑塘等地塊,大戶競標承包後,栽植特色苗木,村集體年均增收達3萬元。抑或可以選擇“集體栽樹、羣衆管護”的經營模式,雙方約定比例分成,馮張村就是選擇了這種經營模式,栽種的1.3萬株白蠟和海棠,3年後對半分成,增收可達10萬元。

“萬樹一品、奪旗躍升”工程充分調動了村集體、大戶和羣衆的積極性,荒園變“花園”、村景變“錢景”,環境整治有了源動力,村集體有了“綠色銀行”,羣衆也鼓起了“腰包。截至目前,全鎮49個村,有45個村達到“萬樹村”標準,村均增收4.3萬元。鎮也先後榮獲“省森林鄉鎮、省園林城鎮”稱號,打響了“綠色”名片。

建立一個機制,在“全域整治”裏擘畫“美麗鄉村”

爲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鎮還建立起“村莊分類、連片發展”創業機制,既抓各村對標又抓片區整治,縱橫結合,傾斜政策,全域建設美麗鄉村。一方面,建立美麗鄉村建設指標評價體系,劃分“乾淨整潔村、環境優美村、生態宜居村、特色精品村”四類村,引導各村對號入座。落實城鄉環衛一體化政策,街巷乾淨、專人打掃,村內無“四大堆”的是“乾淨整潔村”;在此基礎上,衛生劃片、門前三包,拆除違建、排房整齊,無亂貼亂畫、亂扯亂掛,房前屋後“見縫插綠”,設施建設紮實推進的爲“環境優美村”;繼而做到外牆粉刷、街巷硬化、生產路整齊,建立公共綠地,村莊綠化率不低於30%的定爲“生態宜居村”;除此之外還能實現電杆標準規範,污水處理、雨污分離,村莊經營有方,“林水相依、林水一體”的則達到了“特色精品村”標準。另一方面,按照地理位置、產業相近原則,將49個村劃分爲15個片區,每個片區2-3個村聚力連片發展。片區定位“五個有”,“有發展規劃”即明確本片區近5年的發展定位,明確鄉村建設行動的重點內容;“有主導產業”即確定一個主導產業,打造“一村一品”;“有特色文化”即挖掘富有代表性、時代性的鄉愁文化;“有標誌景點”即設計系列景點線路,力爭打造鄉村田園、文化片區、民俗展區、鄉村旅遊目的地;“有代表村莊”即至少培養1個典型村,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輻射帶動各村共同發展。

鎮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納入各村績效考覈,整合補助政策,每年出資100多萬元,撬動各村抓好人居環境整治積極性。重點打造的“十八黃茂”片區已被泰安市命名爲鄉村振興先行區,以大伯集、花園、耿莊爲中心的文化片區,正在綜合推進環境提升和文化挖掘,“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搭建一個體系,在“共建共享”中打造“生態宜居”

將信用體系建設融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信用+環境整治”爲抓手,變“要我整潔”爲“我要整潔”,引導戶戶參與環境整治,人人享受生態宜居的美麗生態。一是開展“信用+環境整治”宣傳。發放《信用手冊》,明確創建標準,引導羣衆追求“真善美”的生活品質;二是創建“信用+環境整治”積分。各村成立信用議事會,把人居環境整治的具體要求量化賦分,把村規民約升級爲信用積分管理辦法。三是推樹“信用+環境整治”典型。半年評選一批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先進個人,授予“和事佬”“志願者”等榮譽;年底表彰一批愛護環境、建設“美麗庭院”的誠信家庭,集中表彰、統一掛牌。把村民的福利待遇變成信用基金,按每個家庭的“信用+環境整治”積分差額發放;引導各村舉行發放儀式,讓積極參與環境整治的農民有收穫、有榮譽;引導有條件的村開設信用超市(信用銀行),守信羣衆隨時用信用積分兌換獎品。

通過曬一曬、比一比、評一評,增強羣衆的榮譽感、自豪感,實現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由政府推動向羣衆主動參與轉變,由突擊整治向常態保潔轉變,由命令管理向信用建設轉變,形成了“全民參與、閉環管理、全域推進”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新格局。

下一步,鎮將繼續以改善農民生活品質爲出發點,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內涵、提高美麗鄉村建設質量爲落腳點,堅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引導羣衆廣泛參與,持續辦好民生實事,建好美麗宜居鄉村,努力讓羣衆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標籤:人居 農村 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