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推薦多篇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推薦多篇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今天,我非常的榮幸,能夠站在莊嚴的國旗下爲大家演講。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愛國主義精神是我們這個民族最美的花朵。愛國,是一個神聖的字眼,在歷史發展的曲折過程中,愛國主義歷來是我國人民所崇尚的。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們偉大的祖國日益繁榮昌盛,愛國主義更應該成爲這個時代的最強音!愛國主義是我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光輝旗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強大動力,而愛國教育無疑是最重要的教育!

回顧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無數爲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無私奉獻的民族英雄至今活在我們心中。古代,有南宋的岳飛,明代的戚繼光,鄭成功……近代以來,爲了保衛國家,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更是有許多仁人志士爲捍衛民族主權而慷慨就義。新中國成立以後,有很多傑出人物,如鄧稼先、華羅庚、錢學森等等,他們放棄國外榮華富貴的生活,回到貧窮的祖國來,爲國家的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些人的光輝形象和他們可歌可泣的動人事蹟,永遠激勵着每一箇中國人奮發向上!

愛國精神,是不分國界的。不僅在中國,在世界許多國家中,愛國教育也是極受重視的。

美國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說過一句話:不懂得熱愛國旗的學生,無論他多麼出色,都不是好學生。在美國,熱愛國旗是一件極其平常而又非常光榮的事。在波蘭,每一所學校都專門設有愛國主義教育課程,並使之融入政治、歷史等科目中。在泰國,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個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政府極端重視對青少年進行民族傳統和愛國教育。最具特色的是韓國,它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韓國人歷來以使用本國產品而引爲驕傲。可見,愛國主義精神是全世界人民共有的寶貴財富。

我們作爲新世紀的青少年一代,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未來必將屬於我們。因此,我們更要繼承和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原 說過: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要體現在行動中。如果祖國需要我們拋頭顱、灑熱血的話,每一個有正氣的中國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爲國捐軀。但是,現在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祖國並不需要我們上戰場。我們應該如何來愛國呢?作爲學生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熱愛自己的學校。一個連自己的學校都不愛的學生,又怎麼可能愛自己的國家呢?熱愛學校是一種非常具體而切近的行動。學校爲我們提供了優良的學習環境,學校的老師爲培養我們成才而兢兢業業,這裏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作爲一名學生,我們沒有理由不去熱愛自己的學校。學校裏的每一位學生都要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去維護學校的形象和榮譽;我們要真心實意地尊敬我們的老師、尊重所有爲學校提供服務的叔叔、阿姨們;我們要自覺地保護學校裏的一草一木,美化自然環境,創造高雅的人文環境,使我們學校成爲名副其實的花園、樂園;我們還要像對待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樣去熱愛我們學校的數千位同學,讓我們互愛互學,一起歡樂成長!我們要珍惜時間,刻苦學習,努力拼搏,奪取各學段的優異成績,將來爲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以此來報答養育了我們的學校,報答我們敬愛的老師!

愛國,是至高無上的品德、是民族的靈魂。親愛的同學們,爲了學校的榮譽、爲了我們肩上的重任,爲了中華民族的騰飛,讓我們努力學習,做一個無愧於人民的具有愛國主義情懷的萬里學子吧!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三月春風暖人間,三月溫情暖人心。每到三月,人們耳畔會不由得響起一句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爲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爲人民服務之中去。”每到三月,人們就會更深切地懷念一個人——雷鋒。

雷鋒把自己的韶光年華奉獻給了黨,奉獻給了人民。他總是樂於助人,並且做了好事不留名。他坐車出差時,常常主動幫助列車員掃地、擦桌子,爲旅客倒水,讓座位,忙得不亦樂乎。有一次,一位大嫂不小心把車票和錢都丟了,雷鋒毅然用自己的津貼費爲大嫂補了車票,並送她上車。當大嫂問起他的名字時,雷鋒自豪地說:“我叫解放軍。”短短的一生中,雷鋒做了無數的好事。他把“爲人民服務”時時處處刻在自己心上。

學習雷鋒,就是要學習他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結合學校的“善行”文化,少先隊大隊部現在向隊員們發出開展“學習雷鋒,日行一善”活動的倡議。讓我們用點滴善行築起我們的精神高地!

幾十年來,“雷鋒”這個名字就像一座精神的豐碑,時刻召喚着人們。在又一個“雷鋒月”到來之際,讓我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把學習雷鋒落實到“日行一善”中去!

謝謝大家!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篇3

在這個太行山菊更爲明麗的節令裏,我與一百萬家鄉同胞被來自10月的通信——《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深深震動,紅旗渠畔的兒女們踏着霜花,調劑着步調,給本人做了全新的定位。

我們西望太行絕壁上的千里長渠,回眸歷史,硝煙仍在,瞻望未來,大方激動。因爲,我們的血脈中傳承着祖輩半個世紀的創業情懷,我們的眼珠裏高揚着一面獵獵的精神之旗,思維所到,無堅不摧。

老天沒有給林州人太多的福祉,甚至連一條像樣的河流都未曾給予;但老天又是公正的,他給了故鄉這方土地盤古開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魄力巨大的神話。不被運氣屈從的林州人,在這些神話的鼓勵下,嚮往幻想,滿懷豪情,用簡陋的工具書寫出只有如椽巨筆才幹實現的宏大詩篇。

那是一個放映時只有黑白兩色的時期,上一世紀六十年代,林州的十萬開山者,歷史十年,硬是在懸崖峭壁峭壁上,挖渠千里,從此,多山的林州輿圖上多了一條代表水的藍色曲線——紅旗渠。

“渠道網山頭,淨水遍地流,旱地稻花香,荒山果樹溝……”這是一個如許浪漫的暢想,又是怎麼一個穿梭時空的清楚的目視。紅旗渠水在林州的大地上流響了,那是1965年的時候。同時,一面精神之旗正在徐徐升起,傳承於民族精神的紅旗渠精力,閃着熠熠輝煌,映紅了太行山的紫色巖壁。1969年,紅旗渠水系全體竣工,紅旗渠精神之旗剛毅地破在了太行之巔。發明紅旗渠奇觀的祖輩們在新中國艱難創業時代的厚重史冊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此,一條渠,一種精神,被衆人做了跨世紀的仰望。

林州人是一個富有個性的羣體,他們不甘落伍,永不廢棄追求,以許存山、郭變花支書爲代表的時代先鋒,一脈相承60年代的激情,完成了家鄉由窮變富的宏大特寫,100萬林州人的性情在13億中國人道格的背景中赫然卓然。改革開放,林州人富了、幸福了,也成績了“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的當代紅旗渠精神。她是時代精神的縮放,又是時代精神的領航。10月的新華社政論,《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像60年代紅旗渠通水慶典一樣把國人的眼光引向了林州,引向了“人工天河”紅旗渠,引向紅旗渠精神。精神再次被高揚,被歌頌,被時代深深頷首,沉默贊成。不外,時代已經掀開嶄新的一頁,掀過黑白,掀到顏色真切的全息一頁。

歷史將會銘刻這個沉甸甸的10月,我一遍又一遍的拜讀《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林州兒女,守望精神家園,義不容辭。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續寫不平凡的精神之歌。去年以來,我們教系統統進行了聲勢浩瀚的課堂改革。課改,勢在必行,時代命題,難以繞開。我校借時乘勢,進行了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課堂改造。作爲一名普通教師,我積極地參加到這一推翻傳統的課改之中,在小組建設,導學案編制等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獲得了階段性結果,“三段五環”教學模式開端構成,學習後果有了顯明進步。課改是艱鉅的,一如當初修築紅旗渠工程。沒有無所害怕的勇氣,紅旗渠工程只會是一代又一代林州人的生命期盼,只會是一個宏大的命題,不會成爲我黨執政爲民的不朽典型。

高效課堂需要一種同樣的氣勢,沒有坦然面對課改中呈現的一波又一波問題的胸懷就會畏縮在課改的起步階段止步不前。課改又是無盡頭的,誰在課改中沾沾自喜,自豪驕傲,也會夭折在前無古人的我們纔剛開闢出來的課改道路中。只有朝夕守望這面課改的大旗,永不困惑於路程中的奇花異草,嘗試再嘗試,能力走出實在地上並沒有路,走到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的課改之路。課改是需要一點精神的,讓“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鬥爭不息”確當代紅旗渠精神在教壇上高揚吧!

戀舊就沒有今天簇新的林州,戀舊就沒有今天嶄新的課堂。盼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踊躍踐行紅旗渠精神,迎難克艱,發奮進取,讓林州教育的品牌標識一如紅旗渠精神一樣走出河南,走向中國。

閱讀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篇4

親愛的各位領導、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很榮幸在這裏做大國工匠的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傳工匠精神,做魯泰工匠。

通過觀看大國工匠的宣傳片以及公司車間的大力宣傳和弘揚,使我們瞭解了大國工匠的故事,並深深的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大國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不禁夢想向他們靠攏。

每次當我看完大國工匠的宣傳片後,我就一次次的問自己,到底什麼樣的工人,纔是大國工匠。一定是高端科技嗎?一定是獨一無二嗎?一定是奢華卓越嗎?都不是!

那大國工匠都是什麼樣的工人?他們都是在第一線辛勤學習的平凡工人,他們有鉗工,有撈紙工,有研磨工等等,無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們不是領導,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學歷,但他們每一個人都靠着對職業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鑽研,靠着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與平凡的學習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爲國家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們在學習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忙,我們會累,我們會煩,我們會厭倦,可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大國工匠們他們難道不累嗎?難道不厭倦嗎?胡雙錢守着臺虎鉗就

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周東紅守着又冷又潮溼的撈紙池就是十幾年,鏨刻大師孟劍鋒師傅在研究新工藝的時候,失敗一次又一次,他們並不是不累,並不是不厭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撐着他們,當他們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成就感和榮譽感襲來,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大千世界,芸芸衆生,平凡永遠是人生的常態。但平凡能孕育偉大,平凡的學習成就崇高的事業,平凡的崗位鑄就人生的輝煌。在學習中我們要以恪盡職守的意識、熱情服務的態度、嚴於律己的精神,時刻發揚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工匠精神,踏實學習、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在平凡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就一定能成爲一名合格的魯泰工匠!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的中國,已不同往昔,她變得更加強大,六十三年的汗水,六十三年的拼搏,東方巨人已崛起,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對祖**親的熱愛卻綿亙不變。

70後,中國魂

我們總抱怨父母的思想老,觀念落伍,可他們卻是對祖國的變化體會最深的一代人。媽媽老說,他們小時侯,一家子都有好幾個孩子,家裏窮,來了客人招待完之後,父母才把剩下的水餃由小到大分給孩子們吃,如果剩的少,老小很幸福,老大就沒有口福啦!誰家要是有一輛自行車,會引來幾個巷子的人圍觀,就跟西洋景似的。到了後來,出現了四大件:縫紉機、手錶、自行車、收音機。誰家購置齊全了,那是就是最闊綽的一戶,在村裏是最光面的人。

1978年,歷史的巨輪馳入改革開放的春天,中華大地沸騰了,70後的父母們踏上了脫貧致富的快車道,吃穿不愁,唸完大學,走上工作崗位。用愛崗敬業回饋國家和社會,永記愛黨、愛國家。

90後,中國心

人們都認爲90後是一羣不知天高地厚、放蕩不羈的小混混,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回報,只知甜,受不了一點苦的一代。我認爲非也!

90後,出生在幸福和平的新時代,成長在安寧穩定的社會中,好似在蜜糖中泡大一般,可90後是一羣風華正茂,奮發昂揚的少年,在我們的腦子裏總有許多奇思妙想,看到中國屈辱的歷史也是羣情激昂,也想亮劍,創新是民族的靈魂,亮劍是科技的比拼,不需要到舊社會走一遭,才知道珍惜幸福、熱愛祖國,我們血液裏有父母的基因,也會成爲有責任、能擔當的一代。會有一天,祖國會因我們而驕傲的,90後,加油!

70,90後,不同時代,不同環境成長的兩代人,都是同一血脈——炎黃子孫,都有同一身份——堂堂正正中國人。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很多人認爲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着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着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爲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製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裏,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着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爲經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專利,日本式管理有一個絕招: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着、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衆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裏。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着睡着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最優秀的工匠、瑞士的頂級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個人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爲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脫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裏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着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爲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爲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篇7

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裏,既是爲了歡慶五四青年節,又是爲了紀念五四運動。

在82年前,一代熱血青年爲了愛國的目的走到了一起,發出了“救國家於危亡,拯人民於水火”的吶喊,並用自己的青春譜寫出一幅中國歷史上輝煌壯麗的篇章。也許歷史已遺忘了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姓名,但五四先驅們所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以及他們作爲青年一代所堅守的“以社會爲己任,敢爲天下先”的優良傳統卻永遠將爲此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所傳頌、繼承、提升和發揚。82年來的歷史已經證明,“五四”已物化爲不滅的火種,穿越時空,從20世紀的那一頭傳到了21世紀的這一頭。而當這火種傳到我們的手中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問一聲“我們如何才能無愧於五四精神?如何才能無愧於新時代的要求?”

我們首先要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現階段,我們的共同理想是到新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爲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信念是堅定不移地去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們的共同事業,我們的一切學習、工作和創造都與這一宏偉目標密不可分。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就不會有堅忍不拔的奮鬥精神,就不會有勇於進取的持久動力,最終也就難以成就我們的偉大事業。

我們還要發憤學習,用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現在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已成爲人生第一要義。在校園裏,我們要學習課本和課堂上老師教授給我們的知識,當我們走出校園踏入社會後,我們還要學會自我教育,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否則將被時代淘汰。所以我們現在要珍惜花樣年華,忘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爲今後的奉獻奠定堅實的基礎,積累充足的資源。

我們繼承五四傳統還必須發揚創新精神。創新精神既是中國青年的光榮傳統,又是新世紀對我們的要求。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前人所未經歷的事業。就像同志所說的“摸着石頭過河”。因爲沒有以往的經驗可供借鑑,所以一切都得靠我們大膽去探索;因爲這是一個嶄新的事業。所以就要求我們不能因循守舊,墨守成規,而是應該發揚創新精神。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創新的希望和重任就落在我們的肩上,這也是我們光榮而神聖的歷史使命。最後我們還要勇於實踐,在假日和課餘走出象牙塔,去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因爲人民羣衆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偉大實踐,同樣是我們成長的沃土和成才的課堂。我們要做到“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不經歷大自然的風雨,小樹不會成材;不接觸社會、不進行實踐,我們就不會長大。只有通過親身實踐,瞭解國情,經受鍛鍊,我們才能增長才幹,運用我們學到的知識去開創新事業,爲社會造福,爲我們的宏偉事業加磚添瓦。

今天,我們在這裏既要重溫當年愛國先輩們的光輝歷程,又要自警自勵提醒自己不斷奮發進取,勇於開拓,努力做一名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因爲祖國的明天更是我們的明天!

弘揚愛精神演講稿篇8

大家好!我是來自重症醫學科的xx。今天,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沉默未必是金》。大家都知道《優質護理》是以基礎護理爲重點,而這一點在我們重症醫學科如同家常便飯。

在座的很多人可能都不大瞭解我們科室。可以這麼說,我們科是一個封閉的環境,整個病房沒有一扇窗戶,終日見不到一絲陽光,不管白天還是黑夜,病房裏永遠都是一層不變的泛着日光燈所散發出的灰白色的光。我們護理的病人,不是昏迷的,就是鎮靜肌鬆的,或是老年癡呆的,他們,都不能言語,他們是沉默的。但我們面對的家屬卻是形形色色的:有悲痛欲絕的;有脾氣暴躁的;沉默寡言的;蠻不講理的;挖空心思套你話的,等等,等等.....對於在一個如此封閉環境下工作的我們如何學會更好地與家屬溝通是我們科優質護理服務的重要部分。

我是xx年畢業後直接分配在重症醫學科工作的。2年的工作經歷讓我深深地領悟了這麼一句話:“沉默未必是金!”

記得剛到我們科時,性格內向的我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環境下,面對這麼一羣“沉默”的病人,不誇張的說,我可以工作一天不說一句話,因爲我認爲我的病人不需要我開口。我也暗自開心再也不用像實習時那樣每天和病人和家屬喋喋不休了。因爲我們科每天只有半小時的探視時間,我可以用忙碌的工作來輕易地避開,我照樣可以不說話。但有件事讓我改變了想法,我意識到不僅我的病人需要我用言語來喚醒他們,病人的家屬更需要我用言語來安慰他們!

那天,我接了一個病人,一個和我同齡的女孩。當她被推進病房的時候,她,是沉默的,但緊接着,我聽到了一陣撕心裂肺的痛哭聲。原來是女孩的母親,只見她死死地拽着平車,手中緊緊地握着一張相片,逢人就說:“我的女兒是這樣的,不是那樣的,她只是睡着了.....”我看到了照片中活潑靚麗的身影,再看看牀上死氣沉沉的女孩,怎麼都無法將她們聯繫到一起。與此同時,女孩的母親應傷心過度暈了過去,大家忙作一團。

面對年輕的生命即將凋落,慈祥的母親幾欲崩潰,此時的我難道還能繼續選擇沉默嗎?不!我再也不能沉默了。我必須爲他們做點什麼!迴心一想,他們在和我們鬧時,覺得他們很強勢,甚至私底下常把他們稱爲刁民。但就在這一瞬間,我覺得他們就是弱勢羣體,他們是那樣的無助,那樣的恐慌。其實,我們的立場是統一的,都是爲了病人。於是,我悄悄地改變了,我試着把自己當成他們家庭的一員看待,我深深的體會到:家屬擔心的不僅僅是病人的病情,更多的時候是病人的生活。

在半小時探視時間裏,我開始由被動變得主動了。我會熱情地迎上去,親切地作自我介紹,耐心細緻的把病人24小時的變化告訴他們。比如說:“阿姨,您來啦,今天奶奶能自己吐痰了呢,大便也解過了!”“大伯,張爺爺早上睜開眼睛了,還和我握手了呢!”這些消息對於家屬來說無疑都是天大的喜訊。此外我還會和他們拉拉家常,瞭解病人的生活習慣,因爲我深深地意識到:在病情護理方面我們是專家,但在生活護理方面,家屬纔是真正的專家。我會把了解到的信息班班交接,保證班班都做好。

現在,我經常聽到家屬親切地向我打招呼:“小金,今天又是你啊,恩,老頭子交給你我就放心了!”每每聽到這些話時,我就感到很欣慰,這,是對我工作的一種肯定啊!

最後,我想對在座的各位姐妹們大聲呼籲:“沉默未必是金!”儘管我們面對的病人往往都是沉默的,但我們決不能沉默!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