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演講稿 > 演講稿精選

論道德演講稿多篇

論道德演講稿多篇

論道德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這天來到那裏參加“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演講活動,我的心裏個性高興。正因,在那裏,我能夠爲道德插上翅膀,讓她在天空自由飛翔;在那裏,我能夠把道德人物頌揚,爲咱們樹立行動的榜樣;在那裏,我能夠讓更多的人知道,道德不用苦苦尋找,翹首觀望,她就在咱們的身旁。

道德是什麼呢?是禮貌?是誠信?是感恩?還是職責?是啊,這些美麗的詞彙都在以不一樣的方式描繪着道德。但是我要說,道德絕不僅僅僅是這些。在我的眼裏,道德宛如山間的涓涓細流,雖然沒有驚濤駭浪的雄偉壯觀,但是能默默地潤人心田;好像顆顆細小的沙礫,雖然沒有碧玉的青翠欲滴,卻能成就萬丈高樓。

說起道德,前些日子的雲南大旱再次牽動了我的心。那一幅幅感人至深的畫面無一不是道德的縮影,無一不在展示着道德的力量。我清楚地記得,在旱情最嚴重的地方有一名小學生,把學校發給她的礦泉水偷偷地攢了起來。當記者阿姨問她爲什麼要這樣做時,她說要留給山頂的母親。看到那裏,我哭了。在電視裏,我看到了她那被太陽曬得黝黑的臉,不捨得用水洗一洗的蓬亂的頭髮,因缺水而乾裂的嘴脣。我想,她的嗓子也必須乾澀了吧,或許她渴得只剩下爲母親帶礦泉水的力氣了。她攢下的不僅僅僅是礦泉水啊,更是一個孩子對母親真誠的愛,是傳承了幾千年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雲南,有比我還要小得多的背水的孩子,有住在石洞裏守護着全村水源的老爺爺,還有許多爲那裏送水的車輛和叔叔阿姨……在大家的發奮下,那裏最後挺過來了。我爲他們感動了,我在想,道德就像那清清的水,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麼清澈,那麼純淨,卻能夠讓人們心裏甜甜的,暖暖的。

道德讓咱們的生活環境更加清新亮麗,讓咱們的情緒更加愉悅舒暢。當咱們隨着父親母親漫步在清潔而美麗的清水綠堤,是道德讓咱們享受着那裏的鮮花、綠樹和青草;當年邁的老人擠進公共汽車,是道德讓他們擁有了座位;當放學時幾百名學生一齊涌出校門,是道德使機動車繞行或停止行駛,讓咱們的道路暢通無阻……

道德,讓咱們感動,讓咱們享受,更讓我愉悅而愉悅。

校園裏,我彎腰拾起一團廢紙,老師誇我講究衛生;在家裏,我爲年邁的奶奶打上一盆洗腳水,奶奶把我緊緊地摟在懷裏,說我是個孝順的孩子;小區裏,我主動爲抱着小弟弟的阿姨開門、拎東西,阿姨誇我有愛心……一句句表揚,讓我感受到了講道德的愉悅,讓我體驗到了講道德的愉悅。

道德,就像是蒲公英的種子,隨風飄散,落到哪裏,就在哪裏生根,成長,就會在哪裏開出美麗的金色小花。而咱們的行動就像那傳播種子的縷縷輕風。讓你,讓我,讓咱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吧,共同播下道德的種子,讓咱們的身邊開滿道德的花朵,咱們的世界必須會更加絢麗多彩,芳香宜人。

論道德演講稿篇2

道德是最美麗的花兒,隱藏在人們的心底,散發出它那迷人清香;道德是一種愛心,當別人在需要幫助時給予最真誠的幫助。

其實,只用你多說一句話,多做一個動作,就可以找到道德。

有一次,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我看見一個一年級的小女孩正蹲在地上抽泣,我急忙走上前當心地問她:“你怎麼啦!”小女孩仰起臉說:“我的書都掉地上了!”於是,我趕忙幫她把書一本一本的撿起來,放回她的書包。小女孩撲閃着水汪汪的大眼睛說:“謝謝大姐姐”!我急忙說:“不用謝!不用謝!你趕快回去吧!”小女孩點點頭,一蹦一跳的走了。

你看,這就是道德。一種小小的付出,卻能給別人帶來需要中的幫助,給別人帶來快樂。

今年的9月1日,也就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要求我們收看《開學第一課》我打開電視時,就被一位來自舟曲的遇難女孩的父親和校長的講述深深感動了。主持人說:“如果你們有被感動,就請拿出你們的手機,獻出小小的五塊錢幫助他們重建學校。於是,我二話不說拿來媽媽的手機,給他們捐了五塊錢。

你看,這就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最最真摯的感情。

道德是什麼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財富;是一種智慧。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今天開始,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了。

論道德演講稿篇3

對於絕大多數同學來說,上課認真聽講,自習時安靜地看書,課後認真完成作業,這都已經成爲習慣,這都非常好。但是,也許你還忽略了一種習慣——道德。

什麼是道德?其實道德並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東西,簡單的說,就是要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中國自古以德育人,以德爲美,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說到底,道德也是一種習慣。

舉個例子,就在我們的身邊,在我們的菁菁校園中,常常會有一些不和諧的音符。像:雪白的牆壁上被鞋印沾污,洗手間裏的水龍頭“不辭勞苦”的滴着水,投不中的垃圾被棄於桶外,耳旁時不時飄過幾句不太入耳的口頭禪……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爲,我們要給予批評。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着優良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做的有很多很多。比如:給老人讓座、隨手撿一張紙屑、愛護一草一木、遵守公共秩序、少幾句不文明的話、多一點文明禮貌、拭去那些輕蔑與浮燥、獻一份誠信與愛心,等等。

同學們,良好的習慣並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過後天來培養。道德的培養只要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讓它也成爲一種習慣,同學們就都能成爲道德高尚的人。

同學們,你們是我們民族的希望,只有你們將我們的傳統美德傳承下去,我們的民族纔有希望,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於不敗之地!

論道德演講稿篇4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早上好!

12月4日是中國的法制宣傳日。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嚴以律己,做遵紀守法的`好學生》。

俗話說,“沒有規則,你不可能成爲方圓。”無論做什麼都要有規矩,不然什麼都做不了。對國家和社會來說,這個規則就是法律。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方略,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誌,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未來希望。青少年的法律素質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社會的穩定。處於生理心理生長髮育階段的學生,可塑性很強。培養法律意識,從小進行法律教育,不僅可以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更重要的是,可以鼓勵我們養成依法辦事、遵守法律法規的良好習慣。

作爲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自覺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逐步培養法律素質,成爲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我們要善於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自覺不損害他人和社會的利益;我們要熱心宣傳法律法規,以正確的法制觀念去影響身邊的人,帶動周圍的人,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藉此機會,我特別向大家提出幾點希望:

1、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認真履行學生的一日常規,用校紀校規約束自己的行爲,做到嚴格遵守。因爲遵守紀律是遵守法律的最基礎的環節。

2、履行法律的義務和責任,自己所擁有的權利,自己應明確地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要學會對自己行爲的控制,增強法制意識。樹立自尊、自律、自強意識,增強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能力。

3、胸懷寬闊,因小事激化同學矛盾,雙方要退讓一步,積極化解矛盾,雙方應該冷靜地處理,而不能說一些刺激性的話語、做一些挑逗性的動作而激化矛盾,更不應該大打出手,造成嚴重的違紀現象。如果盲目衝動約請校外人員,性質會發生更嚴重的變化,將會受到學校的嚴肅處理,直至法律的嚴懲。

同學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任何醜惡的、不良的行爲和習慣,我們都應堅決制止,決不含糊。

讓我們攜起手來,認真學習、嚴格遵守各項法律、法規,自覺抵制各種不良現象,一起學法、知法、守法。用我們美好的心靈去淨化身邊的醜惡,用我們靈巧的雙手共建人類的文明,共創和諧校園。

論道德演講稿篇5

?清稗類鈔·敬信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蔡嶙的人向一位朋友借了一千兩黃金,沒打借條。不多年,朋友去世了,他就把朋友的兒子叫到家,把一千兩黃金還給他。但朋友的兒子很驚愕,堅決不受,笑道:“沒有這回事,父親沒有留給我借條,也沒有口頭告訴我有這事。”蔡嶙說:“借條就在我心裏,不在紙上,心中的誠信纔是根本,你父親知道我

是個講誠信的人,纔沒有告訴你。他如此相信我,我又豈能失信呢?”最後還是把黃金還給了他。該故事發人深思之處在於蔡嶙所言,借條、契約、合同等外在的法律性約束固然很重要,但人心中的誠信更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就可能去鑽外在的、法律的空子,甚至爲了一己私利而置法律義務於不顧。

人們對道德規範的敬重,人們心目中的誠信、道德人格和做人的尊嚴,就是人們的道德信仰。道德是一種實踐理性,它要解決的是“我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我應該怎麼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我應該怎麼做事?二是我應該怎麼做人?二者不可分割,後者比前者更根本,且要通過前者表現出來。道德信仰涉及這兩個方面,但其核心是第二個方面。道德信仰是對道德理想目標的確認和篤信,是對怎樣做人的設定,是對理想人格的設定。道德信仰以人格來證明或顯示人性的神聖和尊嚴,顯示人的價值。一種道德信仰的確立,代表着一個道德價值體系的形成,又是對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人格、道德觀念、道德動機的整合,從而將人們的各種關於道德的零散的信念和價值觀念統一起來,形成一個高低有序的道德價值觀系統,成爲規範一個人全部人生活動和行爲選擇的基本框架。整合一旦完成,作爲一個價值系統整體,道德信仰又對道德生活的各個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誠”非常接近道德信仰。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孟子所說的“誠”是真實無欺的意思。天是真實無欺的,人也應該追求真實無欺。達到至誠就能使人感動,達不到至誠就不能使人感動。荀子也重視“誠”,認爲“誠”是所有德行的基礎。他說:“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則無它事矣。”把“誠”當作最重要的道德觀念的是《中庸》。《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也。”可見,至誠是一種儘性知天並達到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這是中國特色的道德信仰,它不依靠宗教,不通過神學,而從人性與天性、人道與天道的合一,從相信人性善並通過儘性知天的途徑,達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的人生境界。

令人遺憾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經不起利益的誘惑,做出了很多傷天害理之事。出現這類現象的原因儘管是多方面的,但缺乏道德信仰是其中最普遍的原因。當前,在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在加強誠信教育中,我們應高度重視道德信仰的重要性。

論道德演講稿篇6

教育的目的應當是向人傳送生命的氣息。然而,在“一切爲了應試”的課堂上,漠視生命、扼殺生命的現象屢見不鮮,不少教師以“爲學生的將來負責”等美麗的藉口,從事着極不道德的教育教學。對孩子終身負責的“善良願望”和“嘔心瀝血”得到的卻是學生的反感和社會的責難,而且,“善良願望”越強烈,“嘔心瀝血”程度越高,學生的反感就越厲害,社會的責難就越多。形勢的發展,對教師提出了更要的要求:搞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更要有愛的行動,愛的能力和愛的藝術。

從學生角度來講,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兩個條件:一是學生對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要高。二是在實現這種目標達成度的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參與並積極思考。從這個角度來說,高效課堂就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對所學內容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課堂。

師角度來說,高效課堂應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因爲教學目標的預設與課堂的實際情況不可能完全吻合,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目標作出適時調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使其更好地體現教學目標的適切性。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否積極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能否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進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學生分享彼此的學習成果。三是教學中適時跟進、監測、反饋、消解,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那麼,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我認爲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抓好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須在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推動教師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消除由於教師講得過多、學生參與過少而導致的靠大量課後作業來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逐步解決忽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實現的問題。

第二,開展以學課標、研課本、研方法、課後反思等爲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訓。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情況下,課堂的低效是由教師對課標與課本的學習與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師這方面的不足又影響和制約了其課堂駕馭能力,課堂駕馭能力又反過來影響課堂教學的效率。

第三,抓好備課中的備學生問題。不少教師在備課時,只習慣於備教學內容,而忽視備學生。如果教師不去研究學生對所教內容的掌握情況,不去研究學生的個體差異,一切從本本出發,課堂教學的適切性就會大打折扣,課堂教學的高效更無從談起。

第四,研究和設計好課堂提問。在真實、常態的課堂教學中,我常常發現教師所提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無效問題、假問題、無價值問題充斥課堂,教師的很多提問耽誤了學生寶貴的課堂學習時間,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師要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就必須注重對課堂提問的研究,所提的問題必須是有價值的、有啓發性的、有一定難度的,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必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第五,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課堂上,有的教師剛給學生提出問題,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就馬上要求其回答,這樣不僅浪費了學生課堂思考的時間,而且有效性很差。這種形式主義的教學方式使無效勞動充斥課堂,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有的教師讓學生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做鞏固練習等,不提任何時間和標準的要求,學生漫無目的地閱讀與交流,課堂組織鬆散,時間利用率低。有的教師只對學生提出比較籠統的要求,學生不明白教師要他們幹什麼和要他們怎麼幹,這樣,學生就失去了教師的有效指導。因此,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和思維空間,要減少“講與聽”,增加“說與做”,嘗試“教與評”。

第六,積極實施小組互助學習制。現階段,大班額的班級授課制也是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學難以推行的現實條件下,在班內實行小組互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最佳選擇。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心理特點,可以把學生劃分爲若干個學習小組,發揮優秀學生的優勢,積極推行學生互助機制,同時,教師通過對小組的學法指導和激勵性評價,進一步提高學習小組的自主學習效果。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第七,推行作業分層佈置制度。教師在佈置課堂練習和課後作業時,必須充分考慮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做到“不佈置死記硬背、機械訓練作業,佈置啓發性、思考性作業;不佈置重複性作業,佈置可選擇性、層次性作業;不佈置繁難偏舊作業,佈置實踐性、研究性作業”。佈置的作業數量要少,質量要高,要避免進入“教師隨意佈置大量作業—學生應付作業—教師隨意批改作業—教師再隨意佈置過多作業—學生再應付作業”的惡性循環,消除教師無暇顧及教學內容的研究和設計、無暇顧及研究學生的現象,從而解決學生不堪重負、疲於應付、厭學情緒滋生等問題。因此,加強作業的管理與指導,避免超負荷、重複性、低水平的作業,給每個學生留有充分自主發展的餘地,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必需。

我認爲要要提高課堂效率還應該考慮以下三個方面;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持。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古有“以德服人”,今有“以德執教”,讓我們德在課堂、德在社會,德存心底,永銘記!

論道德演講稿篇7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給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與道德模範同行》。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書架上找到了一本《道德之光》,裏面講述的是首屆瑞安市道德模範的故事。在這本宣傳冊上,我認識了從牙縫裏摳錢,不爲自己,而爲他人的楊餘律爺爺;認識了愛超越界限,把學生作爲兒女來撫養的林—海蘭老師;認識了九年義務燒茶,萬松山上的不老鬆諸葛銀火老人。翻看着他們的事蹟,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但同時又感到慚愧,在我們的學校、在我們同學當中卻存在不道德的現象:校門口,有些同學隨意地把食物包裝紙扔在地上;校園裏,小同學摔到了無人理轉載自課堂上,有些同學考試作弊、頂撞老師;這些都是多麼可恥的行爲啊!在我們的生活中,更有許多現象讓人感到寒心。1996年9月12日的清晨,在美麗的西子湖畔,曾上演了一幕令人心痛的悲劇:一位小孩掉進湖中,在生與死的旋渦中掙扎,旁觀者數百,卻無一人相救,居然有人提出出價一百才救的主意,孩子在人們的麻木中停止了掙扎,可悲,可惡,可嘆!伸出你的手,足以使一個生命復甦;停住你的腳,足以使一份道德重現。

康德老人曾說:在這個世界上,惟有兩樣東西深深地震撼着我們的心靈,一是我們頭上燦爛的星空,二就是我們內心崇高的道德。

論道德演講稿篇8

在這個社會上,維護我們的幸福而逐漸俗成的一些行爲規範,叫做道德。對於我們青少年來說,我們不需要做些大事,我們先要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在擁擠的公交車上,我們讓一讓座位;在紅燈面前,我們停一停腳步;在道路兩旁,我們彎腰撿起一片廢紙;在家裏,我們替父母分擔一些煩惱。這些都是道德表現,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做到的話,那麼,中國就會變得更美好。

道德是一雙書,推開封鎖在心裏的窗;道德是一扇窗,窗外是美麗的天空。道德是一片天,它孕育着無數純潔的心。道德是社會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個行爲規範,獲得別人信任的一個標準。有些人認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很難,其實只要你去做了,就會發現其實也很簡單,道德就是誠實守信用,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有一天,一個富人去拜訪一位哲學家,請教他爲什麼自己有錢後變得越發狹隘自私了。哲學家將他帶到了窗前,問他:“向外看,告訴我你看到了什麼?”富人說:“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學家又將他帶到一面鏡子前,問:“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學家笑了一笑,說:“窗和鏡都是玻璃做的。區別只在於鏡子多了一點銀子。但是就是因爲這一點銀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看到金錢而看不到世界了。”道德其實都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心中,只是在利益的誘惑下使我們失去了道德的方向,一不小心將它遺忘在了內心深處,使我們變得狹隘、自私,所以我們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應問問自己,我們這樣做是否正確,是否符合道德的標準。

道德是我們擁抱在懷中的一道絢麗的彩虹,只要它一現身,便會帶給我們雨過天晴的喜悅不是走出愁雲密佈的黑暗。可以說,道德是我們生活的立足點,也是我們生命的支撐點。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自覺地做道德的捍衛者、實踐者和傳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