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建築畢業論文(通用多篇)

建築畢業論文(通用多篇)

建築系畢業論文 篇一

《淺談建設工程清單計價規範下的招標控制價編制要點 》

【摘 要】 1978年我國開始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對外打開市場,從國際上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這大大的推動了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2001年,我國再一次加大對外開放的程度,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更加穩固。這一系列措施都推動了我國各行各業的不斷創新和發展,對於建設工程行業來說也不例外,本文主要根據當下建設工程清單計價規範下的招標控制價編制要點爲切入口進行綜合分析,僅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 建設工程 清單 計價規範 招標控制 價編要點

在科學技術和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各行各業始終處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之中,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謀求更好的進步,建築工程行業作爲促進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行業,是我國建設和發展的重點內容。

1 招標控制價的產生和招標控制價與傳統招標標底的區別

1.1 招標控制價的產生

所謂的招標控制價是伴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招標工作開始陸續展開並逐漸得到發展,但是在其發展過程中也伴隨着相應的無標底招標和有標底招標兩種情況的出現,這些問題對招標工作的順利進行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需要得到進一步的解決以此來促進招標工作的順利進行和發展。我國政府在1983年開始對招標工作進行標準化管理,推行招標控制價,並不斷進行相關的改革和發展。到2003年7月招標控制價的調整工作有了基本的定論,將招標控制價的標準進行了確定。

1.2 招標控制價與傳統招標標底的區別

1.2.1 編制人員方面的區別

對於編制人員來說,招標控制價與傳統的招標標底有着非常大的區別,傳統的《建築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中就曾明確規定了在進行招標過程中或者是工程進行中的清單類型需要由專業的具有相關技能和招標文件的相關能力的責任人進行編制,同時,還可以委託、聘請專業的工程造價機構進行相應的造價編制工作。但是現行的招標控制價又對其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革,改革明確指出,只有具有相應資質和編制能力的工程造價的諮詢人才有對其進行編制的資格。

1.2.2 編制依據方面的區別

改革了傳統的編制人員的範疇之後,國家對於編制的相關依據也進行了新一輪的調整,使其更加適應瞬息萬變的社會經濟條件。以往的《建築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中對於編制依據方面所做的規定是由國務院以及在此之下的相關省市政府做出;而對於現行的計價規範來說,其規範依據變成了各省市級以及相關的行業部門進行實際考察之後進行制定的標準,它是以市場爲導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標準,具有更強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同時也更有利於政府對其進行規範化的管理。

1.2.3 投標是否公開方面的區別

根據傳統的《建築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中的規定,在進行招標的過程中,標底是需要進行嚴格的__的,不能泄露給進行投標的相關單位和個人。但是,在實際的招標過程中,卻經常會出現由於管理不嚴和工作人員疏忽或者惡意泄露標底的現象,這些都十分不利於招標工作的順利進行,有失公正性。新時期在對傳統的招標工作進行了新一輪的改革之後,對於招標標底的__也進行了重新調整,對於標底的管理和__進行了改革,由原來的標底不公開改革爲招標控制價公開制度,從而更加保證了招標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順利進行。

1.2.4 評標標準方面的區別

對於現階段的投標過程的評標標準來說,我們也做了新一輪的改革。招標控制價作爲現行的比較完善的工程造價標準來說,它的造價標準也是最高的。衆所周知,以往的招標控制價也是招標人對於所要進行的招標控制中期望值最爲大的控制值,同時,它對於招標人來說,也是其報價和投標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據,但是並不將其納入到評標計分標準當中去。但是現階段隨着時代的不斷髮展和現行投標工作的不斷改革,傳統的評標標準已經不能適應了,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新一輪的改革工作。

2 招標控制價的編制要點

如何準確把握招標控制價的編制要點是當下許多企業和部門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同時這也與招標人能否根據實際情況對相關的工程建設的整體規劃和施工方案、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和價格等問題進行有效的控制都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本文根據實際情況和理論依據的研究分析,將招標控制價的編制要點總結爲

如下內容:

2.1 在進行編制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相關清單編制要求

充分考慮到清單編制的具體要求是當下準確把握招標控制價的編制的重點內容,作爲編制招標控制價的主要依據,工程量清單也是非常重要的參考標準,切實的關切到每個招標控制價的準確與否。本文經過相關的考察和分析,將總體原則劃分爲以下幾點:

(1)對施工圖進行準確、細緻的分析。對於施工圖紙進行準確的分析,對於進行合理的招標控制價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使招標控制價的計算更加科學、合理,瞭解實際施工中的具體情況。

(2)堅持遵守四個統一標準。所謂的四個一的統一標準就是指項目編碼要統一、項目名稱要統一、計量單位要統一以及相應的計算規則也要有統一的標準。

(3)計算統一。在進行計算的過程中,要始終做到小心、細緻、準確無誤。

2.2 對於科學施工方案的準確選擇

在進行具體的施工之後,要根據實際情況和現場條件的特殊性進行科學施工方案的選擇,採取因地制宜的原則,以便於在最小的投入下取得最良好的施工效果,並能很好的保證施工的質量和規格。

3 結語

招標控制價是當下政府和有關部門通過綜合考量和分析而進行的相關標準的制定,它能夠有效的避免由於惡性競爭和哄擡物價等不良行爲影響整個招標工作的順利進行,同時也能很好的增加招標工作的透明度,有利於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環境。但是,目前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體制和大環境都要求招標控制價標準的不斷調整和完善,因此,有關部門需要運用科學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採用合理的編制方式進行招標標準的制定工作,保證招標工作的有序、健康運行。

參考文獻:

[1]王首緒,喬鵬,張徵爭,胡迎迎,胡振山。基於AHP方法的公路施工定額現場測定方法的適應性選擇[J]。中外公路,2010(4)。

[2]林漢,和希順,向異之。論招標前期工作在工程造價控制中的作用[J]。當代經濟,(13)。

[3]袁慶華。齊心協力努力推進我省工程造價管理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在2010年全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工作會議上的報告[J]。建築監督檢測與造價,2010(4)。

建築畢業論文 篇二

摘要:基於當今房地產產業的發展形勢指出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評價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分析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評價的影響因素,研究確定其綜合評價的各項指標,構建出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指標體系爲既有居住建築的綜合性評價提供參考。

關鍵詞: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評價指標

1背景及研究意義

1.1背景

近代社會房地產產業的發展尤爲迅速,城市中適合開發的土地已基本飽和,新建住宅需求量逐漸降低。而爲了延長建築的生命週期,改善人類居住品質,既有居住建築的整建將成爲房地產行業未來的主要工作內容。而如今我們對既有居住建築大多不進行評定直接進行拆除重建。我國一般住宅設計使用年限爲70年,而經調查居住區的使用年限僅爲20年~30年之間。拆除重建所需的費用較高,對資源及環境的破壞也較爲嚴重,故而有很多反對的聲音。對於一些結構較爲優質、設備也基本完好、只需稍加修繕改進就可以很好地投入使用的建築,應儘量採取整建維護的手段加以優化。20世紀60年代後期,西方開始對以大規模的“城市更新”進行反思。20世紀70年代,國外摒棄了單一的大規模更新模式,開始了漸進式更新的方法,採用小而靈活的改造方法逐步應用在各個城市。德國政府從三方面着手改善既有居住建築社區,包括居住區的交通和停車問題、社區的服務設施和外部設施以及綠化和環境。21世紀我國也從最初的大規模拆除重建到如今改造與保護相結合的模式。

1.2研究意義

如何對城市既有居住建築整建與修復成爲了當今房地產工作的主軸。隨着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住宅品質的要求日益增長,大部分的居住建築只是某些功能沒有滿足人類對物質日益增長的需要。建築物老舊以及街道狹窄等問題變成居住環境品質惡化的原因,造成地區失去競爭力與吸引力。國內對於住宅區整建的觀念與技術起步較晚,但由於房地產產業發展的需求,需擬出相關的配合政策,製作出相應的評定系統以及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技術。許多先進的國家在住宅區的整修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成就,我們需要把適應於我國國情的地方借鑑下來,並在其不足的地方加以改進。當今對既有居住建築的評價大部分只注重建築的技術性指標,僅僅考慮建築的安全性,從而做出拆除重建或繼續使用的決定,缺少對居住建築綜合性能的考量。居住建築的綜合性不僅要包含建築的結構、安全、維護等技術性因素,更應該考慮到建築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永續綠化、人文藝術、身心發展等宜居性的因素。隨着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小區環境、設施舒適及藝術人文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而我國恰恰欠缺的是對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評價的研究。

2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評價影響因素

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必須包含建築的完好程度和完善程度兩個方面。要從建築的安全性、適用性、耐久性、綠色性和經濟性等方面全面的考慮各個影響因素對既有居住建築指標體系的影響。根據人們當今對居住建築各項使用功能的要求,把對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能影響因素分爲兩類:適用性和宜居性。適用性即傳統意義上的技術經濟性,宜居性滿足人們物質需要及精神需求的一些因素。經濟因素:既有居住建築的經濟因素是影響其綜合性能的重要因素,建築初期投入的資金是一次性的,但貫穿其使用週期的運行和維護費用是長期的、延續性的。因此需要了解評價其運行、維護的相關費用。例如一些電子設備及工具、室內室外特殊材料的使用、運行、維護和維修等。技術因素:建築中所應用的技術一直是評價建築性能的重要因素。直接關係到承受荷載、結構、使用年限等重要指標。安全因素:安全因素是既有居住建築綜合評價中最爲重要,也是影響最大的因素。在安全因素中要考慮防火而設置安全通道;使用的建築材料防止化學物品的腐蝕;屋頂護欄等關係到個人人身安全的設施;以及窗戶高度、監控設備、過道照明等。人文因素:居住建築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爲人類提供生活和居住場所,滿足人類日常生活所需的功能是很重要的一項因素。鄰里之間的溝通、小孩的娛樂學習設施、老人的散步鍛鍊環境以及該小區與外界的聯繫等都是人文因素中不可或缺的。環境因素:建築的總體佈局是否符合當地的資源、地理、溫度條件。在炎熱的地區是否有遮擋陽光的設施、寒冷的地區建築物是否保溫;是否最大程度的減小污染;日照時間、自然通風等條件是否合理等都是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能的影響因素。文化和藝術因素:既有居住建築是否符合該城市的歷史、文化、法律法規;是否影響該城市的風貌也是評價其綜合性的一項指標。

3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既有居住建築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必須符合我國現階段建築行業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所帶來的顯性和隱性要求,同時要具備科學性、理論性、互斥性、系統性、互斥和有機結合性等,除此之外還要遵循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絕對與相對相結合、直接效果與間接效益相結合的原則。根據以上原則來完成既有居住建築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一個完整的綜合性能指標體系的建立一般包括三個階段:系統分析:對待評價既有居住建築進行實地考察,系統的對其進行綜合分析,考察建築項目的安全、結構、功能、綠化、舒適等各方面情況。評價指標的初定:根據第一步的系統分析,結合既有建築當地天氣、地理位置、生活習慣等因素初步擬定既有居住建築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的確定:在初定的評價指標基礎上通過諮詢專家、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等方法對指標進行篩選和優化,完成最終的既有居住建築綜合評價指標的建立。結合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能評價指標建立的原則及方法,結合實際情況。這裏構建了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能評價指標體系,包括適用性、宜居性等七個方面24項指標。

4結語

本文以既有居住建築的評價爲出發點,指出了在該項研究中綜合性評價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不僅要考慮結構性、安全性等傳統建築評價指標,更應結合當地人文、地理、心理等因素考慮更爲綜合、全面、系統的評價指標。文中結合指標體系構建原則和方法構建了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本文結論說明既有居住建築綜合性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研究對既有建築使用性能的提升、功能的健全以及經濟和資源上的節約具有重要意義,最大限度的實現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建築與歷史人文相結合。

參考文獻:

[1]鄧賢峯.“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發展研究,20xx(12):111-116.

[2]葉裕民.解讀城市綜合承載能力[J].前線,20xx(4):26-28.

[3]李丹.建築物大型維修改造項目之組織管理法律問題的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xx.

[4]段勝輝.綠色建築評價體系方法[D].重慶:重慶大學,20xx.

建築畢業論文 篇三

摘要:目前社會正處於不斷的發展和進步當中,資源與能源成爲了制約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爲了改善生存環境,降低對資源與能源的消耗和浪費,建築設計要儘量採取低碳節能的理念,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在建築設計當中充分的應用了低碳節能的設計理念,從而控制碳的排放量,保護了生態環境,本文結合建設設計的低碳理念和建築設計的內容,對低碳概念下的建築設計應對策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低碳概念;建築設計;策略

前言

隨着人們對低碳節能的重視,在目前的建築設計中,應用了低碳節能的設計理念。爲了實現低碳節能的發展目標,就要從建築設計技術與措施上進行改進,將低碳節能的理念融入其中,降低施工成本,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實現建築業的可持續化發展。

1低碳理念下建築設計的主要內容

目前在建築設計當中,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了低碳的設計理念,促進了建築行業的發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低碳建築設計就是指通過低碳節能設計的模式來降低能源消耗,營造綠色健康的生存環境。在當代,環境問題已經成爲了社會關注的焦點,爲了實現這一理念,要從建築的設計思想、具體結構、施工環節等全過程進行低碳節能設計,減少資源和能源的浪費,提升建築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根據目前人們對建築的整體要求和建築設計的主要特點,可以對低碳概念下建築設計的主要內容進行概括,使其滿足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1)爲人們提供舒適健康的生活環境。目前人們往往追求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作爲設計人員來說應該從業主的生活條件以及居住要求出發,這樣才能夠保證建築設計的合理性。在對建築進行設計的過程中,在保證建築質量的前體下,嚴格控制好室內的溫度、溼度和通風。(2)節能環保。現代建築中需要優化施工環境,減少污染排放,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的使用環保能源,降低對能源的損耗。對施工環境進行優化,將節能與低碳相互結合,從而使得施工環境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污染。在對建築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設計人員有綠色節能的設計理念,結合建築的整體特點,使用相應的節能建築材料和節能技術,從而對建築的整體結構進行優化,提高建築資源的整體利用率。(3)控制建築成本。所謂的建築成本,指的是在建築的使用過程中,在不影響建築的正常使用功能的情況下,對其中的而建築費用和能源使用情況進行控制,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實現節能減排的建築目標。與此同時,還可以對節能設備的設計進行優化,對建築節能設備優先採用,從而降低建築工程項目的成本,節約資源,保護環境。(4)能源優化。建築行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資源,爲了能夠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的浪費,建築企業就必須在低碳建築設計理念的前提下做好建築能源消耗的控制工作。根據建築的功能和人們的要求,合理的使用一些新型綠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和地熱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不僅能夠滿足建築內部的和智能體舒適度,並且能夠減少建築的使用成本,加強對大氣的保護。

2低碳節能建築發展趨勢

所謂低碳建築指的就是在建築施工過程中使用低碳材料和設備,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資源消耗。實現低碳概念下的建築設計技術,不僅提高了建築人員的技術水平,同時也爲人們營造出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低碳節能建築在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具有較大的優勢,發展前景廣闊。首先是低碳節能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無論是國家的相關單位、建築設計企業、施工企業、普通的用戶都很注重低碳節能技術,一些相關的低碳節能環保政策的出臺更爲低碳建築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建築行業必須向着低碳節能方面發展。實現低碳建築不僅能夠突顯出當地的文化特色,同時還能夠利用當地的資源並融合當地的文化理念,建設具有當地特色的建築物。低碳建築不僅外型上具有特殊的美感,而且還能夠對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並能夠促進建築行業實現長遠發展,爲我國的經濟建設貢獻力量。

3低碳概念下建築設計的應對策略

3.1採用綠色建築材料

建築材料的選擇是低碳建築的基礎,只有保證建築材料的節能低碳,才能實現建築的綠色環保。在進行低碳建築設計的過程中,需要以低碳理念爲基準,在使用低碳節能材料的同時,還要充分提升建築材料的使用率。目前,這種綠色建築材料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建築設計當中,在對這種新型材料的使用過程中,需要對一下幾種因素進行考慮,首先要考慮建築材料的地域性,以此來實現建築材料的就地取材,減少材料的運輸時間,提高建築的施工效率;另外需要考慮此材料的適用性和經濟性,在選擇綠色建築材料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建築的整體特點和使用要求,來對建築材料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選擇低能耗、利用率高的環保型材料,這樣不僅能夠合理減少建築成本,更能從根本上緩解污染問題,促進節能環保的可持續發展。

3.2運用自然採光

在進行低碳建築設計的時候,其中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就是對建築的採光效果進行設計。在自然採光規劃時,設計人員應對建築物的間距、朝向、環境、周邊障礙物等可能對採光設計造成影響的因素進行充分考慮,另外,還應思考建築照明設施同室內格局的分配、怎樣把自然光引入房間、照明設備的負荷區別、怎樣提高照明設備的效率等內容。在運用自然採光的時候,一般分爲主動式和其它採光方式,主動式的自然採光主要是對建築進行朝向和落地窗的設計,這樣可以使自然光能夠主動的進行建築室內,其它的採光方式對數是利用相關設備來對自然光進行採集,其中包括導光管導光、光纖導光和鏡面反射導光,這些自然採光的方法都可以實現建築設計的低碳減排。

3.3合理的運用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建築工程中要儘量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儘量使用新的,如風能、太陽能、生物能、地熱能等綠色能源。在目前的可再生能源當中,太陽能是其中被普遍進行應用的,採用較多的是在建築中增設光伏建築,很好地利用了太陽能來替代其他非再生能源的使用。。另外,可以根據建築物的整體特點,栽種相應的植物,以此來構建立體綠化網絡體系,並且對建築物的屋面進行節能設計,通過對建築物的立體綠化和屋面綠化,能夠有效的提升建築物的整體隔熱性,同時還能夠對大自然中的雨水進行利用,保證了建築物的整體美觀性。

3.4建築空間的高效利用

在目前低碳環保要求下的現代建築施工中,由於施工流程涉及層面較廣,並且施工環節所受到的影響因素較爲繁雜,關聯性建築羣數量較多,這就對建築空間的合理化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能夠達到這一優化標準,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建築用地,實現節能環保目標的不斷深化。建築空間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總體的面積需求,在建築設計的過程中,充分的拓展其可以利用的空間以及擴大單位面積土地上建築工程建設空間,低碳概念的建築設計是未來建築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提高建築空間的高效利用,降低單位工程量,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因此,在低碳建築設計的過程中,應注重考慮工程的結構空間拓展以及室內空間的充分利用。在進行人口居住量較大的建築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重點考慮提升建築空間的利用率,可以有效控制住房面積標準,進而可以充分降低建築物建造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在進行低碳建築設計的戶型設計過程中,應充分考慮靈活的、高效的應用建築空間,以及建築隨着時間的功能變更的可能性,這樣不僅可以避免產生建築垃圾,降低建築費用、節約能源,而且還可以延長建築物的使用壽命。

4結語

低碳建築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要重視低碳技術的使用,將低碳設計的理念進行深入的瞭解,從建築設計的整個過程來增強低碳節能的效果,合理的選用綠色建築材料、運用可再生資源,以此來保證建築設計的低碳環保,推動建築行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學偉。低碳概念下的建築設計應對方法論述[J].建築與規劃設計,20xx.

[2]黃俊強。淺談低碳概念下的建築設計技術[J].科技創新與應用,20xx.

建築畢業論文 篇四

一直以來,城市的規劃與設計是城市發展的戰略、管理城市的依據、建設城市的綱領。因此,如何建造一個城市的良好風貌、建設一個和諧、生態、科學合理的空間體系,逐漸成爲了當前城市規劃建設中十分熱門的話題。近年來,隨着大城市的發展,一些中小城市也在不斷崛起,一時間中小城市的現代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城市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爲了保證中小城市秩序的有效運行,必須對城市的規劃與設計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建築是至關重要的組成環節,也是象徵城市發展的主要指標,對城市景觀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進行建築建設的時候,只有有效結合建築設計和建築規劃,纔可以保證建築風格的獨特。

成爲成功的作品,如果在建築設計和建築規劃中,出現一定的脫節情況,必然會導致建築成爲一個失敗的作品。所以,在進行建築建設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建築設計和建築規劃的統一,實現建築的特有風格。

建築規劃和建築設計的概念

建築規劃主要就是對建築物室內功能展開規劃,利用相關功能與規劃處理的連接,實現建築物在使用週期內的價值。在開展建築規劃的時候,主要就是從建築物使用價值出發,結合建築物的整體形狀、區域特點,保證建築物功能發揮的最大化。

建築設計主要就是在建築規劃的條件下,設計師利用現有的建築技術與各種資源,通過自身的想象與創造,將業主的想法與要求體現在設計當中,同時對建築物的平面結構與空間佈局進行一定的完善。

建築設計就是建築物的最終設計,建築物的所有功能均需要利用相應的設計來實現,比如,個體功能、社會功能等建築。

建築設計和建築規劃的問題

建築物的所有功能均需要利用建築佈局和結構予以實現,因爲個人習慣、專業特點、管理方式等方面的不同,相應的建築物功能空間結構也是不同的,在進行建築設計與規劃的時候,沒有充分了解使用者的信息。

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必然存在着一些出入,在進行相關設計的時候,經常出現返工、修復、補充等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這裏主要對建築設計和建築規劃無法協調發展的原因進行分析。

建築任務書擬定缺少使用者的直接參與

在建築設計中,最爲主要的工作就是建築設計任務書的擬定,其主要反映了業主對建築物功能的要求。無論是辦公大樓、工廠建築,還是住宅小區,均需要管理人員或者開發商進行任務書的擬定。

通常情況下,在進行任務書擬定的時候,均沒有邀請使用者進行直接參與,導致其相應的設計無法達到使用者的要求,出現了一些問題,影響了建築建設的順利進行

建築設計缺少個性

在建築設計中,對於建築物外部條件而言,其更加重視形體與色彩的設計;對於建築物內部條件而言,其更加重視共性的體現,基本上均是形成統一的效果,沒有自己的風格建築。

同時也沒有一定的整體性,無法在靜態中體現動態,並且也無法在簡單中體現複雜。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越來越重視個性的體現,需要進行一定的標新立異,在建築設計中也不例外,必須要進行相應的創新,形成自身的特色,纔可以促進建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建築設計人員開展建築規劃工作

在開展建築設計工作的時候,首先進行的就是規劃設計工作,要求設計人員在進行初步設計的時候,就要明確建築設計和建築規劃的不同,同時設計人員工作的重點一定要放在設計方面,而不是功能規劃。

除此之外,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沒有充分和使用者進行交流,也是導致其設計成果不符合使用者要求的重要原因。

建築系畢業論文 篇五

《 淺析高應力巷道支護技術研究 》

【摘 要】 對高應力巷道區域支護及效果進行全面分析,針對深部軟巖巷道圍巖應力高、鬆動範圍比較大、圍巖變形相對較爲嚴重的特點,應用深層巷道圍巖來控制“內、外承載結構”耦合穩定原理,提出了深部軟巖巷道卸壓支護技術。並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爲同類軟巖巷道支護提供了更好借鑑。爲進一步升級巷道及改善原有問題提供合理參考數據。

【關鍵詞】 內、外承載結構 卸壓 聯合支護

隨着礦井不斷的開採,目前我國大部分礦井的開採深度逐漸增加。由於深度的加大,巷道掘進和維護的環境就越來越差,軟巖巷道維護較爲困難,軟巖問題尤爲突出。巷道頂板不斷下沉,兩幫變形嚴重,最爲突出的是底臌強烈,且持續變形,給巷道圍巖支護控制帶來極大的不便。

1 深部巷道圍巖控制“內、外承載結構”耦合穩定原理

依據深層軟巖巷道礦壓特徵,提出深層巷道圍巖控制“內、外承載結構”耦合穩定原理,“內承載結構”是指錨固體、注漿體及支架等巷道支護構造;“外承載結構”指巷道圍巖應力峯值點附近,以部分塑性硬化區和軟化區巖體爲主體組成的承載結構,爲主承載結構。

2 卸壓支護技術的提出

根據深部巷道圍巖控制“內、外承載結構”耦合穩定原理,提出了深層軟巖巷道卸壓支護新技術。此項技術綜合運用圍巖卸壓、錨樑網噴支護、u型鋼支護、注漿和錨索加強支護等方法。

3 導硐卸壓及支護參數

(1)導硐幾何形狀及尺寸。導硐的方位與設計巷道的方位完全一致。斷面採用半圓拱形,牆高1m,寬2.4m,如圖3.l所示。

(2)導硐支護。導硐採用錨網噴支護。採用L1800mm,l8mm的圓鋼錨杆,每根錨杆採用1支L600mm直徑爲23mm的樹脂藥卷錨固,錨杆間排距爲800mmx800mm。採用直徑爲4mm的100mmX100mm網孔鐵絲網護幫護頂。全斷面噴射混凝土±30mm厚,支護斷面如圖3.l所示。

(3)卸壓時間。卸壓時間依據導硐開挖支護後變形損壞情況確定。卸壓導硐開挖支護後l0至15d內,圍巖收斂變形速率相對較快,噴層不斷開裂,岩層中裂隙增加,相對應力釋放較快,如圖3.2中OA段所示。15d後圍巖鬆動,軟弱夾層破碎流變,如圖2中AB段所示,35d以後圍巖變形減緩,曲線變平,如圖3.2中BC段所示,說明卸壓已基本完成,可以進行擴巷和支護工作。

4 巷道支護參數

(1)錨杆支護參數。採用L2400mm直徑20mm的強螺紋鋼無縱筋錨杆,排間距爲650mm×700mm。採用2支L600mm直徑23mm的樹脂藥卷加長錨固,巷道頂板和兩幫掛鋼絲網和鋪設鋼筋梯子樑。(2)注漿加固參數。採用水泥單液注漿,水灰比0.8:1,加入水玻璃3%(體積比)。頂板和幫注漿孔深度爲3000mm,底板注漿孔深度2000mm,直徑均爲32~42mm。注漿孔排距2000mm,間距1500mm.注漿壓力爲l~2MPa,根據圍巖情況具體確定,圍巖破碎時適當降低注漿壓力,圍巖完整時適當提高注漿壓力。一般情況下對圍巖進行一次注漿,圍巖來壓嚴重時,可以多次進行注漿。(3)U型鋼支護參數。採用U29型鋼支架,排距600mm。(4)錨索支護參數。錨索孔直徑28mm,採用錨杆鑽機打眼。錨索採用l5.24×7300mm單根鋼絞線,錨深7000mm,外露不超過300mm。每根錨索用3支長600mm的樹脂藥捲進行錨固,其中1支雙速藥卷,2支中速藥卷,末端採用400mm的12#槽鋼作爲托盤。斷面上佈置3根錨索,頂錨索佈置在巷道頂板中部,幫錨索佈置在離巷道底板1250mm處,鑽孔仰角20°。錨索間距2100mm,即3排錨杆1排錨索。(5)澆築巷道底板混凝土及噴射混凝土參數。爲保證巷道底板的穩定,同時保證注漿時不從巷道底板漏漿,在巷道底板澆築厚250~300mm的混凝土。爲封閉圍巖和保證注漿壓力,對圍巖噴射混凝土,初噴厚度20~30mm,復噴厚度80~100mm。

5 卸壓支護技術原理

假定在均質圍巖內開挖空間爲圓形。

在徑向應力作用下,經過一定的時間△T後,巷道圍巖徑向蠕進距離爲t,則圍巖蠕進速度V與徑向應力梯度成正比。即

V=K()/(r-r0) (3.1)

式中——距巷道中心 處圍巖徑向應力;

——巷道周界上圍巖徑向應力;

K——圍巖蠕進係數。

由(3.1)式可知,圍巖的蠕進速度與徑向應力梯度△/△r成正比,爲了降低圍巖徑向應力梯度,只能提高支護的承載能力,從而提高巷道周邊圍巖徑向應力,當巷道周邊圍巖徑向應力增加到與深部圍巖應力相等時,即=0,則 V=0,可有效地防止圍巖變形。然而,單純提高支護強度是不經濟的。反之,允許圍巖適量蠕進,解除或緩解圍巖應力將有重要意義。如果支護壁後受切應力擠壓破壞的岩石擠入支護空間後,壁後則成爲破碎巖體,高應力區會向圍巖深度轉移,應力差一定時對應間距r-r0增大,對降低圍巖蠕進速度是有益的。

蠕進係數K是描述圍巖物理機械特性的參數。由(3.1)式知,當K=0,則V=0,表示圍巖屬於剛性。極穩定,不需支護。圍巖蠕進,緩慢流動性能愈強,則K值愈大。

值的大小對圍巖蠕進速度有重要影響。

6 卸壓式支護結構的技術參數

根據上述原理,提出並採用U型鋼金屬網背板壁後充填的卸壓支護方式(圖6.1)。

卸壓式支架選用25號U型鋼可縮性三杆拱形支架,用6號鋼筋焊成孔目爲150mm×150mm或100mm×100mm,長度1.2m,寬0.9m的金屬網背板。適當增加掘鑿斷面,使U型鋼支架與圍巖保持300~400mm間隙,並用編織袋包裝的粒度小於105mm的碎石充填,使支架與圍巖通過充填介質相接。採取上述方法,支架、背板上的應力集中現象便於檢查和消除。

7 卸壓、讓壓支護技術原理

(1)卸壓技術原理。卸壓技術就是採取鬆動爆破、水力割縫、打卸壓孔措施使圍巖受到多種形式的壓力卸載,即將作用於巷道周圍的集中載荷轉移到離巷道較遠的支承區,降低巷道圍巖應力,從而減少對支護的破壞。(2)讓壓技術原理。超高強讓壓錨杆施工後讓壓管有一個讓壓過程,釋放圍巖初期變形壓力,隨即進行及時可靠支護,防止圍巖繼續破壞,維護巷道穩定。(如圖4.1)

8 結語

實施“超高強讓壓錨杆+錨網+M型鋼帶樑+錨索+卸壓孔”聯合支護技術後, 形成的聯合支護結構能夠滿足深埋高應力碎裂圍巖返修巷道的支護和穩定要求。可以充分發揮錨杆、錨索、聯合支護的優點,充分利用了超高強讓壓錨杆、錨索的長度、韌性、剛度等屬性互相補充、互相強化,剛柔並濟,形成了高強度、高彈性的穩定承載體,能夠解決鬆軟超高地應力巷道的強度低,擴容變形量大,擴容應力大,穩定性差等支護難題,對國內外的巷道支護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候朝炯,郭勵生,勾攀峯。《煤巷錨杆支護》。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2.

[2]竇林名,陸菜平。《煤礦圍巖控制與監測》。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7.

[3]袁和生。《煤礦巷道錨杆支護技術》。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1997.

[4]林在康。《巷道斷面圖冊》,2003年。

建築畢業論文 篇六

一、建築工程質量管理

1。建築工程質量管理的原則

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所採取的一切檢測、監控的措施和手段,都是爲了確保工程質量符合合同規定、符合政府規定的質量標準。因此,在質量管理中,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一是“質量第一”原則,構建和諧社會首先必須確保百姓有房可住,解決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質量第一”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原則之一,也是民生的基本要求;二是“以人爲本”原則,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增強人的責任感,樹立“質量第一”的觀念,通過提高人的素質來避免人的失誤;三是“預防爲主、防控結合”原則,“防”爲“控”先,保證工程質量,預防爲主,防患未然;四是堅持質量標準,嚴格檢查,遵循數據的客觀性和科學性,遵守國家的規範、建築業內的規定,堅守科學、守法的職業道德。

2。建築工程質量管理的責任主體

建築工程建設中,參與工程建設的各方應根據國家頒佈的《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以及合同、協議和相關文件承擔相應的責任。

2。1建設單位是建築工程的投資人,是工程建設過程的總負責人,擁有確定建設項目的規模、功能、外觀、選用材料、按照國家法律法規選擇承包單位的全力。

2。2勘察單位是指對地質、地形及水文等要素進行測繪、勘探、測評及綜合評定,並提供可行性評價與建築工程所需勘查結果資料的單位。設計單位是指按照現行技術標準對建設工程想買進行綜合性設計及經濟技術分析,並提供建築工程施工一句的設計文件和圖紙的單位。

2。3施工單位是指經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資質審查 ,從事建設工程施工承包的單位。

2。4工程監理單位是指經過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資質審查,受建設單位委託,依據法律法規以及有關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承包合同,在建設單位的委託範圍內對建設工程進行監督管理的單位。

2。5設備材料供應商是指提供構成建築工程實體的設備和材料的企業,包括設備材料生產商、經銷商。

建築工程建設因其投資規模大、建設週期長、生產環節多、參與方多、影響因素多等特點,各責任主體之間的聯繫密切,需協調各方纔能合力完成。

3。影響建築工程質量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3。1人員素質。不論是工程項目的決策者、管理者還是操作者,人員的素質都將直接或是間接地對規劃、決策、設計和施工的質量產生很大的影響。

3。2工程材料。工程材料選用是否合理、產品是否合格、材質是否經過檢驗等等,這些都將影響建築工程的結構剛度和強度,影響工程的使用和安全。

3。3機械設備。機械設備分爲兩種:一是指組成工程實體及配套的工藝設備和各類器具,它們構成了建築設備安裝工程或工業設計安裝工程,形成完整的使用功能;二是指施工過程中使用的各類機具設備,簡稱施工機具設備。

3。4工藝方法。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藝是否先進,施工操作是否正確,都將對工程質量產生重大的影響。

3。5環境條件。環境條件是指對工程質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環境因素,它往往對工程質量產生特定的影響。

此外,建築工程量的壓縮、成本的降低、技術水平的滯後、企業組織機構的不健全、工人隊伍的素質低下、建築業市場的不良競爭等因素對建築工程質量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二、提高建築工程質量的方法和措施

1。規範建設單位的行爲

建築工程質量是一個廣義的範疇,它包括施工質量、建設單位的組織管理質量、勘察設計單位的勘察設計質量、監理單位的監理質量。並且,我國《建築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依法對建設工程質量負責。”即所有參與工程建設的單位都要對工程質量負責。

2。加強對設計單位和設計者的審查

設計是工程建設的重要階段,設計合理與否直接影響着建設產品的最終質量。據人們對有關工程事故的調查分析,約有近4成的工程質量事故源於設計。

3。加快推行建設監理制的步伐,完善監理制的各項配套措施

監理制的推出能夠保證從第三方的角度對工程質量進行客觀公正的監督,能夠加強對質量形成過程的監督和管理。政府在對工程領域實行宏觀調控時,應加快推行監理制,提高建設工程監理地位。同時要完善監理制的各項配套措施,要以法制加強對監理的考覈約束,實行質量追償制度。

4。對施工單位市場行爲的監管、約束

要加大承包與分包單位對質量、安全事故的經濟賠償和刑事責任,逐步推行承包履約保險制;嚴格資質審查,加強施工企業資質管理,全面落實動態管理,保證進入工程領域的企業具備從事建設工程生產經營活動的基本技術、管理素質和適應不同工程規模、技術管理等級要求的不同綜合等級水平評判的重要依據[4]。

5。加強政府對建設工程質量的直接監管

隨着國家基本建設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以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等一些法律、法規的頒佈實施,工程質量監督領域實現了有法可依、依法執監[5]。特別是在目前建設工程普遍實行監理的情況下,應針對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角色和職能的變化,積極探索新的思路和理念,深化工程質量監督機構改革,健全執法運行機制,建立工程質量管理與監督的新模式。

6。推進工程領域勞動力市場的建設

工程領域勞動力市場的建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有限度地開發勞動力資源;整個工程產業的發展從注重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要求工程領域風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有“度”的限制;政府應建立必要的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使農民工的進入有一定的難度,從而使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專業技能得到提高;要依據法律、法規、條例確立並加強對材料、機械、現場的規範管理,使之制度常態化,加大技術投入,提高質量意識。

結束

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項目的生命線。工程質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人民羣衆的切身利益,關係到社會和諧穩定的發展大局。確保建築工程質量,不僅是建設問題、經濟問題,也是民生問題。要切實增強做好工程質量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全面提升建築工程質量水平,努力把建築工程質量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責任制度,推動建築工程質量不斷提高。

建築畢業論文 篇七

一、採用信息技術的建築經濟管理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輔助建築經濟管理教學模式有很重要的作用,且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爲人才培養提供更加有力的手段。其創新之處具有幾個方面。第一、具有創新性,教師能夠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辦法創新課程,比如現在比較流行的微課,學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機實現按照自己需要去有針對的學習,可以重複實現知識的記憶。第二、主體性,實現教師爲指導,學生爲主的教學結構的重要突破,實現信息技術與建築經濟管理教學的有機結合,突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信息技術與實驗教學的整合手段。如果想要讓信息技術輔助建築經濟管理實驗教學,就需要進一步的計劃實施,讓這一想法運用到實際當中。首先要實現備課教學網絡化,運用信息網絡技術聯合學校網絡完成網絡備課,在公共校園網上共享建築經濟管理教學的教材,利於學生的預習,經驗交流。其次要建立健全校園資源共享網絡庫,在資源庫提供共享有用的知識,如:教學視頻,教學課件,教學材料等,爲學生的更好學習建築經濟管理知識提供方便的知識庫。進一步引進先進的多媒體來輔助實驗教學,實現課堂教學信息網絡化,讓教師能夠更好地結合實際社會經濟發展講解建築經濟管理理論知識,有助於學生的理解與具有發現問題並採用理論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尋找最優的解決方案。要加強信息技術與建築經濟管理學科的整合。提高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做到有好的技術和設備要有優秀的教師來使用,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在這些工作中,除了實施實驗教學發展的方案,還要加大宣傳、鼓勵更多的工作者參與信息技術輔助建築經濟管理實驗教學的工作中。

二、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高職建築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模式

建立以學生爲主體的高職建築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新模式,是提高高職院校建築經濟管理專業的教學質量、創立學科品牌、提高院校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是讓學生做自己的主人,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推進學生主動學習理論知識,積極積累實踐經驗,也是現階段爲社會提供符合現實需求的建築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的必要措施。

(一)提升教學形式的互動性

高職院校應加強建築經濟管理專業教學形式的改革,徹底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爲主體的教學形式,教師要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提升教學形式的互動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如演講、團隊討論、現場問答等教學形式,使學生能夠加強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交流,並主動做好課前準備和課後複習工作。積極蒐集資料,全面提升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自學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建立自信,形成樂觀進取的性格特點。

(二)聯合多方力量,讓學生充分參與實踐教學

重視學生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在理論課的講授上,教師應注重結合實際案例,並推進案例教學的實時性、本土化,使案例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高職院校應堅持以人爲本,以學生爲本,抱着服務學生的工作態度,不斷改善客觀條件,保護每個學生參與實踐課程的權利,保證更多的學生能夠真正的參與到建築經濟管理專業相關的實踐中去,運用經濟管理理論知識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使高職院校經濟管理專業能夠培養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建築經濟管理專業人才。

建築畢業論文 篇八

摘要:近些年由於我國城鎮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各地的建築工程在數量上不斷增加,而在質量要求上也越來越高,因此建築工程單位對於工程管理,尤其是工程質量管控的要求也在不斷升高,我們對建築工程管理尤其是工程質量管控的相應工作內容進行梳理,並積極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提升建築工程質量管控效率的途徑。

關鍵詞:建築工程管理;施工質量;控制策略

0引言

建築工程建設是一項工序繁多、人員組織複雜的項目,只有在工程建設進行中強化工程管理,並且在施工中進行嚴格的質量管控管理才能保證工程能夠高效、高質地完成。但建築工程管理及工程項目施工中的質量管控極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且部分建築工程單位在進行工程管理與質量管控時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就建築工程管理與工程施工中的質量管控進行研究,並探尋提升工程項目管理與質量管控效率的途徑對當前很多建築工程單位進行的工程建設實踐工作具有指導意義。

1建築工程單位進行工程管理和在施工中進行質量管控的工作內容

建築工程項目單位進行的工程管理主要就是要通過對工程情況和建設目標的瞭解,根據工程設計方面的研究,對工程建設的組織結構、工序安排等進行規劃設計,還要在工程建設中通過嚴格化的制度來約束施工人員,進而優化工程建設進度、強化工程建設質量的管理過程。在進行工程管理中還要進行應急情況組織工作,通過對工程建設突發情況的及時反饋和適當管控來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工程單位只有進行科學嚴謹的工程管理與質量管控才能保證工程建設的進度和質量,才能爲自身贏得更好的口碑,進而在建築工程市場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

2對工程項目的管理與項目施工中的質量管控起到影響作用的因素

2.1工程建設所選擇的施工方法與技術方案

在一般的工程建設中,由於工序複雜,因此涉及的施工技術範圍較廣且由於工程建設的要求不同,施工技術組織的方案也就會不同,只有根據工程建設的情況和要求制定的工程技術方案才能夠保證工程施工的高效順利完成,因此工程建設之初根據工程設計情況和建築現場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技術方案就成爲工程建設的基本保障措施。當前的科技發展速度極快,工程建設的施工材料與技術也在日新月異,工程管理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技術更新和技術管理方式的創新是提高工程施工質量和效率的一種途徑。但必須根據工程單位和工程項目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術方案的制定和探討才能對工程建設形成好的影響,如果工程單位一味強調技術創新或者經驗管理,對工程建設都會造成不良影響,甚至帶來工程質量下降或者工程進度受阻的情況。

2.2工程建設所採用的建築材料

我們知道,在進行工程項目建設中有兩大要素非常重要,一個是施工技術,另一個就是施工材料,施工材料的質量控制與科學選擇對於工程建設質量提升作用重大。工程單位在進行工程建築材料採購的過程中,只有通過工程要求探討和工程現場研究才能在建築材料選擇方面做到科學合理,而在進行材料的採購與檢驗、存儲、技術應用等過程中,如發生操作不當,也會對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率造成影響。

3建築工程單位在進行工程管理與施工中進行質量管控時的常見問題

3.1沒有選擇合適的管理方式

在近期建築行業迅速發展的態勢下,建築工程項目的管理不能再沿用傳統的方式,因爲在當前施工技術管理與施工人員的組織方面都對工程單位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常見的工程分包形式,也就是由一個施工單位對工程項目進行承包後,將工程進行劃分,依照工程技術專業或者工程建設區域等標準進行工程分割外包,這樣雖然表面上可以使工程多部同時進行,有利於提升工程建設效率,然而由於組織管理形式不存在統一性,工程建設中各分包單位各自爲政,在工程施工技術標準或者管理制度建設方面要求各有不同,很難將工程建設的要求完好地貫徹下去,這樣就會造成施工中各方協調不暢、工程質量與效率下滑的問題。因此在進行工程管理中不能進行簡單的工程施工分包,應該在同一的施工標準和制度管理體系下進行,要通過對分包公司進行統一監理等方式來監督工程建設中各單位對於工程管理制度和施工中的質量管控制度的貫徹和執行情況。否則,沿用舊的管理模式只會延續我們在過去進行工程建設時出現的管理混亂、質量低下的問題。

3.2工程項目的監管體制存在疏漏

由於我國建築工程行業在過去傳統的發展時期建立起了一套較爲合適的監督體制,這種監督體制相較於未進入建築工程技術與工程行業雙向發展的黃金時期之前的建築工程行業來說,其監督效果是可以保障建築工程項目的建設質量與效率的,然而在當前,建築工程行業發展迅速,行業內部出現了一些新情況,這就使得舊的監督體制難以對工程建設發揮約束作用。我們首先要看到如今的建築工程數量迅速增加、工程建設規模也在擴大,同時高層建築的項目數量增長迅速,很多工程施工單位在管理能力方面存在欠缺,無暇對多分包單位進行嚴格管理,使就得監督體制形同虛設,而分包單位在監管鬆弛的情況下就會採用不良手段來降低自身成本,這對於工程質量的提升是否能不利。並且,很多工程單位爲了對工程項目的建設進行監管都會與監理機構合作,監理人員的監督又與舊的監管體制存在交叉,如果監理人員本身的專業素質存在問題,那麼就會造成工程監理缺失,對工程建設的管理非常不利。

3.3工程單位進行施工技術管理中存在問題

如前文所述,建築工程在進行建設施工時,施工技術管理對工程建設存在較大的影響作用,因此在進行工程管理中就要對施工技術方案的選擇、技術標準的制定、施工中技術操作進行規範化管理,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工程建設是在與工程建設要求相適應的技術要求下進行。但很多當前的建築工程單位對於工程施工技術管理並不重視,在施工中將技術標準制定與技術操作約束等方面放在一邊,沿用舊的管理經驗,在進行技術管理時沒有根據工程需要進行技術選擇和規範,造成很多工程施工現場存在經驗至上的思想,對於技術管理,尤其是新的施工技術管理規範化方面重視程度較低,致使在施工技術操作中,標準化難以實現,對於工程施工進度管理與質量管理造成阻礙。

4建築工程單位優化建築工程管理及提升施工質量控制效率的策略

4.1在具體施工中進行管理模式的升級

上文已經提到建築工程施工單位的承包是採取分包的形式,容易出現較多的問題,因此,建築工程項目在施工過程中各個單位都應當進行嚴格的要求,並嚴格按照與建築工程相關的各項質量要求來開展管理工作,對於職責範圍之內的管理內容認真負責,同時,應當同其他部門之間做好相應的聯繫溝通。首先需要構建合理的管理組織的結構,讓質量管理的職責能夠明確劃分,且必須根據工程整體的施工質量來定製科學合理的施工方案,對於建築工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應當加強管理,保證建築的施工質量。

4.2在進行工程管理中進行監督體制的完善

要提升監管工作質量,就必須要完善監督的相關機制。首先,應當針對不同崗位建立起相應的崗位責任制,將建築施工管理工作的任務進行合理的劃分,管理任務的責任則應當落實到個人,這樣才能夠有效提升工作人員進行質量管理的意識。其次,應當加強建築工程中監管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只有監管人員在工作中充分發揮工作積極性,並能夠通過學習和培訓等途徑來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和素養,不斷提升職業技能,才能在施工工程中構建起更加完整的管理體系。另外,對於建築施工各個環節都應當加強監管,例如,施工材料控制,包括材料採購、進場以及存放管理等。在材料採購過程中應當重視工程的經濟型以及成本控制,在材料進場之前需要通過抽樣的方式對其質量進行檢查,確保建築材料質量過關。

4.3優化工程施工技術管理

我們已經探討了施工技術管理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那麼我們在進行具體建築工程管理中就應該通過強化施工技術管理來優化工程的質量管控與進度控制。在進行施工操作之前要進行必要的技術交底,這是在技術標準制定的基礎上,對技術的規範性操作過程與檢驗標準進行交底,使施工技術人員在進行施工操作前能夠對施工技術有準確的認識,這對於工程建設的技術管理來說是關鍵的一步。同時還要對通過施工工序分析來預估工程實施情況,對可能出現技術安全問題的工序進行應急部署,並且在進行這些工序技術操作前要反覆強化技術培訓工作,儘量避免因爲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造成工程返工或者質量低下的問題出現。並且,在進行工程施工管理體系構建時還要對工程質量管理進行強化,通過工程施工過程中的經驗總結,探討易發生質量問題的工序和組織形式,就這些質量問題進行措施分析,制定出更加符合現階段建築工程施工的質量管理方案,同時還要強化工程監理的職責,對監理人員的工作能力與責任意識進行打分,擇優選擇綜合素質過硬的監理機構。

5結束語

總之,建築工程管理與工程項目施工中的質量管控關係極其密切,我們只有從制度的完善和規範化方面入手,構建起科學性強、組織嚴密的工程管理體系,才能在施工中不斷強化管理、提升工程質量。在進行工程項目建設中我們還要不斷強化施工技術管理,通過技術交底和技術管理標準的制定來對施工人員的技術操作進行規範化管理,這對於提升工程質量管控的效率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鍾敏.探討建築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建材與裝飾,2015,(46):24-25.

[2]袁沛光.提高建築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企業技術開發,2016,35(08):170+172.

[3]蔚建旺.提高建築工程管理與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途徑探討[J].江西建材,2015,(10):264+266.

[4]何井運.如何提高建築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5,(10):284+287.

[5]盧相樺.提高建築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5,(18):46-47.

[6]王補英.房屋建築工程施工質量管理及其控制措施分析[J].中外企業家,2014,(08):99+101.

[7]陳明,國樂.提高建築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4,4(13):59-60+68.

[8]李建新.提高建築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科技展望,2017,27(09):145+147.

[9]吳英簫.如何提高建築工程管理及施工質量控制[J].江西建材,2017,(12):270+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