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畢業論文

碩士畢業的論文(新版多篇)

碩士畢業的論文(新版多篇)

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 篇一

關鍵詞:工程碩士;創新能力;企業實踐;學位論文

作者簡介:張建斌(1966-),男,陝西岐山人,江蘇理工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爲研究生教育管理;屠遠(1981-),女,江蘇常州人,江蘇理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爲研究生教育管理;劉維平(1965-),男,江西吉安人,江蘇理工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爲研究生教育管理;周全法(1966-),男,江蘇溧陽人,江蘇理工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爲研究生教育管理。

基金項目: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改項目“工程碩士‘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的實踐與探索”(編號:2016-ZX-424),主持人:周全法;江蘇省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重點課題“工程碩士‘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編號:JGZZ16_088),主持人:張建斌、周全法;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課題“以實踐創新能力提升爲核心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編號:B-a/2016/01/28),主持人:張建斌、周全法。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17)08-0057-05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於2011年啓動了“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試點”(以下簡稱“特需項目”)工作。開展此“特需項目”的目的是“服務需求、創新模式、突出特色”,主要針對國家有關行業領域特殊需求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緊扣擇需、擇優、擇急、擇重,安排一批辦學水平較高、特色鮮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高的高等學校,依託其與國家重大戰略、產業發展和改善民生相關的優勢學科,在一定時期內招收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1]。“特需項目”的實施,激發了試點高校辦學活力及培養高層次人才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家有關行業領域在特殊人才需求上的矛盾,適應了我國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要求,m應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5年多來,全國63家試點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能力培養、畢業論文改革等方面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很好的經驗,爲我國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改革提供了典型案例。

作爲首批“特需項目”試點高校的江蘇理工學院之一,在30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主動契合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逐步形成了以“資源再生”、“綠色裝備製造”爲特色的學科、專業和科研格局,在資源再生利用、關鍵基礎零部件的再製造、循環經濟研究等方面,形成了較爲明顯的特色,爲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兩個領域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特需”的工程碩士研究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江蘇理工學院在開展“特需項目”以來,學校充分發揮自身辦學優勢,緊密依託行業協會組織和相關企業,深度開展產學研合作培養工程碩士,以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工程創新能力爲核心,探索了“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的工程碩士培養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以工程創新能力提升爲主線的工程碩士“四結合”培養模式

在“特需項目”中設立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學位研究生培養的背景是國家着眼於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考量。從2010年開始,國家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迫切需要提升碩士和本科層次人才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爲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人才支撐。“特需項目”設立並實施以來,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碩士生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提升愈顯緊迫。然而,由於大學的行業屬性在改革開放後逐漸弱化,企業與高校之間原先存在的行業紐帶已經不復存在,碩士生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培養的土壤逐漸消失,即使是工學碩士研究生的工程能力培養也已經出現嚴重困難,因而在“特需項目”的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等領域的工程碩士的工程能力培養途徑和方法已經成爲一個影響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大問題。

江蘇理工學院在30多年的本科人才培養中,高度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雙證書”畢業制,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所有的工科學生在畢業前必須通過“應知”和“應會”考試取得勞動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級工、高級工),工科人才培養的職業性和行業性一直未弱化。藉此基礎,江蘇理工學院提出在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的實踐能力培養上,必須把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爲工程碩士培養的重中之重的工作,通過專業(領域)的行業屬性定位、與行業產業和企業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不打折扣的工程領域實踐和工程創新活動,全面提升工程碩士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基於這樣的工程碩士培養理念,江蘇理工學院在機械工程和環境工程領域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嘗試了“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四結合”培養模式的核心是以工程碩士的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能力提升爲主線,以企業急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爲載體,將工程碩士的企業實踐、畢業論文(設計)選題、科技創新和就業進行有機整合,企業爲每個選題提供一定的科技創新基金,研究生畢業後,可選擇到該企業就業,繼續從事企業實踐與論文階段未完成的科技創新活動。

圖1 “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模式

(一)課程學習階段

在課程學習階段,相關課程的設置原則是注重基礎,聯繫實際強化應用,爲解決企業實際問題打好理論基礎。通過理論課程學習、實驗操作以及技能培訓等環節,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專業理論水平、專業實驗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2]。在此階段,每位工程碩士的企業導師必須給研究生開設專業領域相關專題,介紹專業領域新動態、新技術、發展趨勢,強化工程碩士的工程概念和創新意識。此階段的另一重要任務是研究生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指導下,選擇確定未來的企業實踐單位、工程研究方向、科技創新內容、畢業論文(含設計等)選題以及職業規劃和就業計劃。

(二)企業實踐階段

在“四結合”培養模式的實際運行中,企業實踐、學位論文和畢業就業環節都在相關企業進行。在企業實踐階段,工程碩士研究生主要圍繞本領域的工程實際開展工程實踐和工程創新,通過崗位實習、工程體驗、綜合訓練、技術研發等環節,在企業導師和學校導師的共同指導下,運用領域專業知識,開展企業實踐和科技創新活動,從而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的職業素養和工程實踐能力[3]。

(三)學位論文階段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必須在企業實踐之前的課程學習階段完成,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學位論文必須在企業實踐時完成,學位論文還要與企業實踐、科技創新和未來的就業工作結合起來。論文選題必須結合企業、產業和行業實際,以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爲第一導向,注重技術性、工程性,兼顧學術性。通過產品研發、工程設計、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形式,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領域專業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工程問題發現與解決能力和工程創新等能力。

(四)畢業就業階段

從就業角度來看,工程碩士的企業實踐以及在企業從事科技創新和學位論文工作,是工程碩士和企業相互選擇、相互適應的過程。學校通過對畢業研究生、實踐企業和就業單位的跟蹤調查,審視、反思學校對工程碩士培養定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設置、培養過程及管理服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同時獲取企業對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等需求信息,進而反饋予學校,優化工程碩士的培養目標定位和培養方案,調整課程體系,更新課程內容,完善管理服務。

實踐表明,“四結合”培養模式得到了企業和學生的熱烈歡迎,解決了長期困擾企業的“人才招聘易、留住人才難”的難題,解決了工程碩士研究生在學位論文階段必須花費大量時間找工作、影響論文質量提高、工程碩士研究生優質就業的難題。

二、工程碩士“四結合”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成效

(一)進一步健全了工程碩士培養的運行機制

江蘇理工學院在前期探索的基礎上,形成了優化的《工程碩士“實踐-論文-就業-創新”四結合培養模式改革實施方案》,確定了“工程碩士培養目標緊貼服務需求、培養過程體現能力要求”的培養思路,據此修訂了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高標準制訂了工程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與實施方案,完善出臺了企業實踐基地建設方案、導師聘任管理辦法、研究生企業實踐基地建設管理辦法、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以及畢業質量跟蹤管理辦法等系列文件;同時,專設了研究生企業實踐管理辦公室和項目實施經費,從而爲“四結合”培養模式改革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工程實踐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企業實踐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環節,是圍繞特定的專業領域,以研究生爲主體,以企業實踐基地爲載體,將理論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並對實際問題進行理論思考的過程。工程碩士企業實踐採用集中實踐與分段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根據學制不同,實踐時間理論設計爲半年到1年不等。我國目前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其專業課程設置以及實踐環節存在一定程度的封閉性和侷限性。而在“四結合”培養模式下的實際運行中,研究生實踐、論文和就業環節都在相關企業進行,實踐的時間得到有效延伸。在“四結合”培養模式的企業實踐過程中,研究生進行的科技創新活動不再因爲課程、實踐以及論文等環節而分段,而是以企業急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爲載體進行有機整合,連貫、深入地進行實踐與研究,學校理論學習和企業實踐進行無縫對接。由於企業實踐項目能大大激發工程碩士研究生的探索能力,其理論學習和實踐指導能很好結合在一起,學生更願意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大膽嘗試。同時,雙導師共同引導研究生從企業發展的現實需求中發現問題、提煉問題、思考問題,學會設計解決方案,學會通過觀察、實驗、調研等活動對問題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鼓勵研究生將所學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運用到企業實際生產中,推動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從而提高工程碩士的實踐能力、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最大限度的激發和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從實踐成果來看,以江蘇理工學院2015屆畢業生爲例,該屆畢業生科研成果豐碩,參與申請專利30餘項,參與技術研發項目20餘項,參編著作2本,50餘篇,在上海派力迪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進行企業實踐的趙潔同學被全國工程教指委評爲第三屆“工程碩士實習實踐優秀成果獲得者”(全共100名)。近年來,“四結合”培養模式下研究生和企業基地參與的項目獲得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江蘇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三等獎等多項獎勵。

(三)學位論文質量和畢業質量明顯提升

“四結合”培養模式中,研究生學位論文課題是由企業導師和校內導師共同爲學生選定的,一般是行業或企業急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從而保證了學位論文與企業實踐具有很好的延續性、融合性。學位論文選題來源於企業的應用課題、工程實際或現實問題,有明確的職業背景、工程技術背景和應用價值,形式包括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新產品的研製開發與技術改造,工程設計與應用研究,工程/項目管理,調研報告等,論文體現工程碩士研究生綜合運用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解決工程技術問題能力,突出工程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學位論文實行雙指導和雙盲審,按照全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2011〕11號《關於試行工程碩士不同形式學位論文基本要求及評價指標的通知》要求進行評審。

從學位論文質量來看,以江蘇理工學院2016屆畢業生爲例,該屆畢業生共計44人,其中,21人選題與實踐內容選題直接相關,17人在實踐企業完成了論文的撰寫。其中,畢業論文盲審優秀率29.5%,而按“四結合”培養模式在企業完成畢業論文的學生論文盲審優秀率高達52.9%,佔全校優秀率的69.2%。不難看出,在“四結合”培養模式下的研究生,實踐成果豐碩,畢業論文質量明顯優於其他研究生。

(四)就業質量和滿意度大幅度提升

“四結合”培養模式中的校企深度協同,讓研究生在就業方面有很高的質量和效率。因爲企業全程參與研究生培養中實踐、論文、科技創新和就業等環節,實現了幾個環節的無縫對接,將校企深度合作和協同育人貫穿於工程碩士培養的全過程,讓研究生切實參與到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與實踐活動中去。畢業生就業時,由於對實踐企業比較熟悉,不用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研究課題,所學的內容也與工作內容高度一致,研究生樂於到所實習企業就業,同時企業也需要這樣一個對企業文化比較熟悉,並有一定的科技創新能力的人才來工作,這就形成了企業與畢業研究生就業雙贏的局面。

從就業情況來看,江蘇理工學院兩屆工程碩士畢業生70多人中,有23人留在原實踐單位就業,通過舉辦用人單位以及畢業生返校交流等活動,學校得到了雙方關於“四結合”培養模式畢業生的反饋。其中,用人單位高度評價了這部分畢業生,認爲採用“四結合”模式的研究生動手能力的提升更加明顯,在企業中更有幹勁、取得的成果更多;而畢業生們在返校交流中也提到,“四結合”培養模式已成爲助推自己全面成長成才的“加速器”,在這種模式下的畢業生一到單位便已成爲企業的技術骨幹,受到了企業領導的高度重視。

(五)導師的工程實踐能力得到明顯提升

導師水平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關鍵因素,實施“雙導師制”是工程碩士培養的必然要求。在“四結合”培養模式中,一方面,校內導師的遴選除了對其學術水平、科研能力有明確的要求外,還要考察其實踐能力以及與行業、企業聯絡和協作能力;另一方面,聘請行業內的領軍人物、技術專家作爲校外導師,並以講座、研討等多種方式與校內導師交流工程碩士指導經驗。此外,設立導師組,由領域內學術水平高、工程經驗豐富的導師擔任組長,負責小組內其他導師的日常培訓與管理,使導師的業務水平得到整體提高;學校實施導師“能力提升計劃”,定期組織校內導師到行業內知名企業、研究生工作站等進行進企、進站工作,及時瞭解行業發展趨勢,提升校內導師的實踐能力。根據“四結合”模式的需要,學校加大工程碩士培養經費,增加企業導師的輔導報酬,爲工程碩士培養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同時,不斷完善導師考覈制度,實施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機制。

(六)專業領域的產業和行業屬性得到顯著強化

加強研究生企業實踐是國家對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基本要求,是創新培養模式、提高培養質量的需要。近年來,學校陸續與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等聯合成立了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再生金屬學院、新能源汽車學院、電梯學院、機械研究總院江蘇分院等行業學院,通過“專業+產業”、“教學+研發”、“培養+就業”等鏈條,把學校、企業、行業等主體和人才培養培訓各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提升學校行業知名度的同時,有效增強了工程碩士培養的行業背景。

在此過程中,學校以穩定、可持續發展爲前提,以互惠互利樵則,通過產學研結合等方式,多途徑建設實踐基地,有效拓寬了研究生選擇實踐企業的渠道。目前,學校已與50餘家企事業單位簽訂了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包括常州翔宇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常州環境監測中心、常州市潤源經編運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無錫市派克重型鑄鍛有限公司等。其中,已有28家單位成功獲批江蘇省企業研究生工作站。導師和研究生可結合自身研究方向,在衆多實踐基地中選定實踐企業,進入工程碩士培養的實踐和論文階段。2016年,常州翔宇資源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獲批“江蘇省優秀企業研究生工作站”,該公司每年可容納5-10名研究生進行企業實踐,並可根據學生意願爲他們安排就業崗位。

江蘇理工學院工程碩士“四結合”培養模式自2012年以來的四年多探索實踐中,邊探索邊實踐邊完善,以環境工程和機械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爲核心,將企業實踐、學位論文、預就業、科技創新活動等實踐環節有機銜接,以企業急需解決的工程實際問題作爲研究生實踐創新課題和畢業論文選題,企業爲每個選題提供一定的科技創新基金,研究生在學校導師和企業導師的雙指導下從事企業實踐和畢業論文工作,並在此過程中籤訂就業意向。從已畢業的兩屆工程碩士研究生就業跟蹤調研情況來看,學生和企業均對此模式實施效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四結合”培養模式提出了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新思路,解決了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的“研究什麼”、“培養什麼能力”、“畢業後如何服務特需”和“如何高質量對口就業”等問題,爲培養行業和企業急需的碩士層次的高技術高技能複合型人才提供了一種可借鑑的實施方案。

參考文獻:

[1]餘國江,楊冰玉。特需項目:專業碩士培養路徑新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8):9-13.

碩士生畢業論文 篇二

時光飛逝,兩年半的時光眨眼就過了,伴隨着畢業論文的完稿兩年半的研究生學習生涯也即將畫上句號。回首兩年多來在安財的學習和生活,悲喜交加吧,兩年半來要感謝的人很多,幫過我的人更多,謝謝大家。

首先我要特別感謝我的導師裘麗婭教授。本論文從選題、收集、撰寫到成稿,無一不是在裘老師的悉心指導下完成的,她細心嚴謹的工作態度給了我極大的影響和幫助,讓我受益終生。回想兩年來裘老師對我孜孜不倦的耐心教導,讓我學到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是做事、做人的方法和態度,這些寶貴的經驗和精神財富我將永遠銘記。在此,向尊敬的裘老師表示衷心的謝意。

其次,我真誠的感謝我們的輔導員王治老師以及會計學院其他老師,感謝他們無私的奉獻和給予我生活、學習上的指導和幫助。

同時,感謝我的家人和親朋好友給予我的支持和包容,感謝室友在我論文撰寫過程中給予的幫助和關懷,他們深切的關懷和大力支持是我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的動力。

最後,我要感謝參與我論文評審和答辯的各位老師,。是他們讓我審視兩年半來的學習成果,是他們讓我們更加明確今後的發展方向。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加倍努力,。以期能夠取得更多成果回報他們、回報社會。

本論文的完成並非終點,前路漫漫,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必將繼續再接再厲,爭取更大進步!

碩士畢業的論文 篇三

一.簡述

設計學新興綜合性邊緣學科。以及如何指導設計的展開。設計需要科學計劃這一概念已成爲現代設計界共識的情況下,研究怎樣保證設計優良性和高效性。國業界內部對設計計劃學的認識與研究,還沒有跟上設計發展需要的步伐。針對我國設計教育現狀,本書將就該學科的教學方面,提出一套科學的行之有效的設計計劃方法。以期爲設計類學生深入理解設計,更好地掌握設計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導。

二.學術價值分析

1.選題依據

大至國家事務,計劃在今天已逐漸成爲一門顯學。小至個人日常生活,社會各個領域都離不開計劃,各類大大小小的勝利項目,很大水平上都自覺或不自覺地導入,實施了相應的計劃活動。計劃學的興起是知識經濟時代資源整合化的大勢所趨。而反映到藝術設計學的領域,可以發現,計劃同樣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如何設計,如何保證優良的設計,這都需要科學的調查研究,需要精準的分析定位,需要詳實的設計依據,需要合理的組織布置,這些與我通常理解的形式,風格的賦予層面的設計”相異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設計計劃的內容。而如何正確進行設計計劃,存在着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成爲當前學術主流的大環境下,設計計劃應該可以打通各設計專業間的藩籬,爲取得成功的設計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對設計計劃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設計方法研究方面,設計先進國家。已取得比較幼稚的結果,呈現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術預測法,科學類比法,系統分析設計法,發明性設計法,邏輯設計法,信號分析法,相似設計法,模擬設計法,有限元法,優化設計法,可靠性設計法,動態分析設計法,模糊設計法等。這些方法偏重於不同的專業設計方向,而設計計劃面臨不同設計專業,更需要的一種整合的靈活的解決問題的計劃方法。這就需要我針對計劃自身的學科特點,從現有的成型的方法羣中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應現在情況的設計計劃方法來。

2.創新性及難度

明確可行的跨專業設計計劃的方法體系。本文將參考管理決策方法與相關設計方法研究的效果,試圖尋找一套對於我國設計師來說。

爲設計計劃人員提供易於操控,本文致力於從簡明實效的角度。而且便於和各個專業設計師進行溝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該方法不只對專業設計團隊的計劃環節有用,對個體設計人員的設計工作也應具有指導作用。這就需要針對我國設計現狀,從國內外各學科領域名目衆多的相關方法中進行精心挑選,合理佈置,科學綜合的處置,發明出一套高效的計劃方法來。雖然國外的相關效果業已幼稚,但如何在衆多不同偏重角度的方法中總結出理想的計劃方法,需要我對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認識和理解,同時明瞭設計各專業的工作規律,以期做到跨專業的有效性。

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着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論述。鑑於國內現在並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着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鑑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效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本文最大的難度在於資料的蒐集上。而由於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於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效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覆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後性,由於國際設計交流間的侷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於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於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論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並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麼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呈現。某種水平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謀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爲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爲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沛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附一。全書基本構架

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方法研究

前言

一.思維的奧祕

1.神奇教練的解決之道

2.全腦運動---人腦思維的奧祕

3.理性思維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維程序

二.設計有序

1.系統設計系統---淺析設計

2.設計有序---設計計劃學的興起

a.設計計劃學的需要

b.設計計劃學的發展與前景

c.設計計劃學的角色

3.設計計劃方法論

4.Steptostep---計劃的展開(全書之重)

5.一起來吧(具體案例)

6.計劃書

a.操作方案書的要求

b.實施方案書的要求

c.計劃書的構成

d.計劃書的表現技法

7.十八般武器---計劃工具介紹

三.計劃從身邊做起

a.處處留心皆學問---以窺視來訓練

b.排除確信無疑的定論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d.培養有效運用分配時間的能力

後記

本文具有一定的難度。首先在對計劃的理論性分析與研究中,需要樹立對計劃的正確理解與認識,進而廓清設計計劃的概念。接着將在設計計劃方法論層面的研究上,對設計計劃及其方法論進一步闡述。鑑於國內現在並沒有對設計計劃有深入的的系統的研究,該書內容基本上屬此方面問題的首次討論,面臨着缺乏大量相關經驗及理論借鑑的景況,所以需要作者在目前積累的實踐性資料和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中加以總結與深化。

本文最大的難度在於資料的蒐集上,國內相關資料匱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氣候,而由於我院互聯網情報系統的不完善和出於對技術保密的考慮,也很難從互聯網上得到理想的資料。作者只能從書店,圖書館和其他專業的老師和同學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當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從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資料。方法的研究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課題,也需要從很多領域進行比較分,探索總結。而從一個學科到另一個學科的跳躍性研究,需要迅速轉換思維及反覆調整視點,這也對作者的思維技能,思考方式,學術視野及知識積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質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3.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由於國際設計交流間的侷限和我國設計界的特殊情況,尤其是國內設計教育上的某種封閉性和滯後性,我國業界對設計計劃方法的認知尚不夠深入,還缺乏一套完整的,在教學和實踐中簡明且易於操作的設計計劃方法。經初步調查,當前學界內僅有的幾本相關著作,也僅限於對西方某些設計方法與程序的簡單的介紹,沒有很專業地從計劃的層面進行系統闡述,而市場上連篇累牘的相關書籍主要是從市場營銷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對設計類諸專業的設計計劃,並不具備現實指導作用。所以亟待有這麼一套專業性較強的設計計劃方法及其論著出現。在某種程度上,本書的出現將對設計計劃這一門新興學科,起到填補教學用書空白的作用。而從技術的角度而言,本書的完成也有相當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幾年來的設計策劃課程的教學中,已爲之積累了大量新鮮的實踐性,經驗性資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構,亦爲這個跨專業的研究項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資源上的準備。

4.預期成果

碩士生畢業論文 篇四

碩士論文開題報告包括5個部分:

1、課題的來源及選題的依據,主要是研究生對其研究方向的歷史,現狀和發展情況進行分析,着重說明所選課題的經過,該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動態,和對開展此課研究工作的設想,同時闡明所選課題的理論意義、實用價值和社會經濟效益,以及準備在哪些方面有所進展或突破。

2、對所確定的課題,在理論上和實際上的意義、價值及可能達到的水平,給予充分的闡述,同時要對自己的課題計劃、確定的技術路線、實驗方案、預期結果等做理論上和技術可行性的論證。

3、課題研究過程,擬採用哪些方法和手段,目前儀器設備和其他各方面條件是否具備。

4、闡述課題研究工作可能遇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論文工作所需經費,說明經費來源。

再談下開題報告的要求:

1、開題時間:開題報告至遲應於第三學期末完成,凡未按時開題着,可酌情在論文成績中減1至5分。

2、研究生要進行系統的文獻查閱和廣泛的調查研究,寫出詳細的文獻綜述,並進行現場考察和初步的試驗研究,然後寫出5000字左右的書面開題報告,並制定出詳細的論文工作計劃,經導師審閱、修改後進行開題報告。開題前研究生應將有關的參考文獻和已做過的作爲開題依據的各種理論分析、試驗數據,事先印發給參加會議的有關人員。

3、開題報告必須在學院或教研室(研究室)中進行,組成3至5人的開題報告審查小組,並邀請本專業的教師、學生參加,聽取多方面的意見。審查小組成員應事先審閱提交的開題報告及有關資料,爲開會做好準備。

會議應發揚學術民主,對研究生的開題報告進行嚴格審覈和科學論證。對選題適當、論據充分、措施落實的,應批准論文開題;對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補充,並重做開題報告。若再次開題不能通過。則取消研究生學籍,終止培養。

4、開題通過後,應將開題報告與論文工作計劃經導師、教研室主任和學院院長簽字後交校學位辦公室。研究生、導師、學院各存一份開題報告和論文工作計劃的複印件,以便定期檢查論文工作。

5、開題通過後,一般不得改變研究課題。確有特殊情況需要更改課題者,由導師寫出書面報告說明理由,經教研室主任、學院院長、研究生教育學院院長批准後,方可另做開題報告,改換研究課題,更改研究課題後仍不能進行下去的,則對研究生取消學籍,並取消指導教師指導研究生的資格。

碩士生畢業論文 篇五

研究的背景和意義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研究房地產行業,尤其是居住房問題,因爲住房是人民生活的保障,是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條件。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關係着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其發展可以帶動相關行業的發展。房地產行業作爲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與經濟發展有着直接的重大關係,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健康發展,有利於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因此,上至國家,地方政府,下至居民,百姓都高度重視房地產市場動向,時刻關注房地產市場變化。房地產市場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極大地牽動着國家及時採取一系列調控措施,以確保房地產市場的穩定發展。1998年後隨着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住房消費觀念發生變化,住房消費開始有效啓動,房地產行業已經蓬勃發展起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在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居民居住條件的同時,也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在1998-2007年這十年間,房地產行業出現了較大的增長幅度,但由於2008年受國際金融危機和經濟週期性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房地產行業增長的幅度大爲減弱。在經過2009年一年的調整後,房地產行業又呈現了比較好的景象,可是最近一向報道顯示北京市由於房價過高,大量的外來務工人員由於買不起房子而紛紛離開,我們知道北京的經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的離開勢必影響到經濟的發展,上海亦是如此。因此,有效控制房價,保證房地產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顯得尤爲重要。

本文通過擬合優度的方法研究上海房地產價格的分佈形態;利用經諱度座標畫出房地產價格等值線,從而結合距離、商圈等信息研究房地產價格的空間分佈特點;以收益還原法爲基礎,將野口悠紀雄在土地上的模型運用到房地產交易的整個過程,並結合上海的實際情況,把市場供需因素對房地產價格的影響也考慮到模型中去。採用因子分析對供需指標進行處理,進而計算出泡沫程度。這些都旨在爲政府有效控制房價提供建議,使房地產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爲國民經濟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研究目的

本文分爲兩部分,對房地產價格分佈和近幾年發展走勢的研究主要是爲了分析房地產發展的現狀和特點;進一步地,根據上海房地產市場的特點,把野口悠紀雄的地價泡沫模型應用於房地產市場,建立了符合上海特點的地價泡沫模型,從而計算出泡沫度。通過對影響因素的分析,以實現爲有效控制房價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爲了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1)上海市房地產價格是如何分佈的?

(2)上海市房地產價格的空間分佈有什麼特點?

(3)影響上海市房價產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4)上海房地產的泡沫度到底有多大?

研究方法

爲了保證本論文的研究結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在實證分析的過程中主要用到以下幾種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的方法。在對上海房價空間分佈特點進行分析時,利用經綜度座標計算出房價距離中心地帶的距離,從而分析距離市中心遠近對房價的影響,並且結合商業圈對其價格分佈進行描述性分析;在研究上海房地產市場走勢時,通過研究1994年-2010年住宅投資額、住房銷售面積、存量房交易情況和住宅交易價格等指標的發展趨勢進而分析未來房價的走勢時也用到了定性分析的方法。

(2)定量分析的方法。在研究房地產價格分佈時,用到了冪率擬合和擬合優度檢驗;

在研究房地產泡沫度時,通過建立房地產泡沫模型,從量化的角度來分析土地價格、人口增長率、建築成本、CPI增長率、可支配收入增長率和GDP增長率等指標對於房價的波動影響,這些都用到了定量分析的方法。

論文的創新點及不足之處

本文在借鑑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有如下創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