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服裝設計論文【新版多篇】

服裝設計論文【新版多篇】

服裝設計論文 篇一

論文關鍵詞:高職;服裝設計;教育體系

論文摘要:進入新世紀,服裝產業已逐步在工業化技術的基礎上發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正在悄然進駐到蓬勃發展的服裝產業中,服裝是以科技爲依託,以美學爲規範,以肢體語言爲形態,以市場價值創造爲目的。那麼我們在確定服裝設計教育辦學方向,明確辦學思路上,必須充分了解目前服裝行業的現狀以及服裝行業發展趨勢。

服裝教育也要與時俱進,緊跟飛速發展的服裝產業變化、絕不能閉門造車、紙上談兵使服裝設計教育體系,與服裝產業發展以及市場脫軌。

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通過“產、學、研”逐步形成具有高職高專院校服裝設計教育體系,特色化的發展思路,所謂特色就是優勢,特色因體現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的獨特風格,作爲高職高專服裝設計教育,應立足於“技術與設計並重”走一條特色服裝設計教育發展之路,逐步形成特有的“學院與市場”的辦學特色,“技術與藝術”的教學特色,“設計師與企業家”的育人特色,“傳統與國際”的發展特色。

一、將嶄新的教學理念貫穿於教學始終

必須在社會需求及服裝產業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完善更新學科,完善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服裝市場和服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即是培養人才的方向和目標,現代的服裝設計教育與未來的人才關係,愛德華牛頓曾有過精闢的論述:“服裝產業是一種‘今天’的事業,‘今天’的人穿什麼衣服就做什麼賣什麼就可以了,而教育則是‘明天’的事業,他左右着這個國家未來的產業發展方向,並最終決定其在世界的地位。”在這段論述講述了教育具有前瞻性、長期性、重要性之外,還說明了設計教育與人才質量、設計教育與企業發展乃至國家未來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我們要擯棄以往“大統一、大而全”的服裝教育模式,這種服裝教育模式所顯現的突出問題就是學不致用,學生一旦走入社會適應性、實用性較差,他們在專業上好像什麼都懂,卻什麼都不能勝任。這種較長且痛苦的磨合期,使學生面臨的選擇不是跳槽就是改行。歸其根本就是現有的教育模式以呈現出“僵化”,服裝教育體系遠遠不能適應對服裝產業、服裝市場靈活多變、多層次、多方面、多類型、有特點的人才需求,所以對教學內容(專業設置)必須不斷的進行及時更新、調查和修正。這也是服裝產業和服裝專業自身的屬性和特性所決定的。

對專業設置應該突出針對性、專業性、科學性、避免大而全、力求精而專,設置的重點應是智能、技能及創性能力的培養,開拓學生的應用及動手能力。服裝教育應與學生爲本,以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展爲本,積極地探索和解決教育與實踐的脫節、教育與市場的脫節,打破固有模式,在學科的交叉和更新,在社會實踐方式的選擇等方面,重新進行優化組合。

二、服裝教育的市場化之路

從開辦服裝專業以來,我們高等服裝教育,爲社會、爲企業輸送了許多人才,但許多企業仍在疾呼,服裝真正人才的需求太難,讓人可悲的是現在的畢業生連市場的基本概念都不清楚,更讓人遺憾的是一些學生,甚至還自我陶醉在單純的“藝術設計”迷戀中不能自拔,他們崇尚藝術,鄙視技術,不清楚設計與產品的關係,不關心市場對設計的需求和內涵,在加之學院和社會結合上的誤導,使學生們只熱衷於毫無目的的行空大賽和紙上談兵,缺少動手能力更沒有市場意識,這樣的人才培養智能是扭曲的,不合格的,作爲高職高專院校更應及時對現在服裝設計專業作出調整,特別是在教育的方向和定位上,一定要堅決的向實用性上轉移,充分的突出服裝技術的掌握和技能的應用,改變我們在服裝教育上的偏差和教學結構上的不合理。在服裝教育中共性是基礎、個性風格,沒有基礎談何風格,同時服裝也不是純藝術,它是實實在在的商品,現在服裝院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重設計輕工藝,他們誤認爲服裝設計纔是“陽春白雪”而工藝並未得到應有的尊重和認可,高職高專院校服裝教育應與企業、市場並軌銜接,真正的面向市場,走學以致用的辦學渠道。

三、師資結構的調整

高職高專院校服裝專業的教師不僅要有一定的學術水平,更需要有較強的實踐能力,他不僅是一名教師,還更是服裝產業的實踐者、職業人、或開拓者,這是新時期服裝教育的需要,也是時代的需要,所以我們要把服裝行業的名師戰略引入高校,形成名師效應,在整個服裝教育中,既有教授又有名師,這樣就形成了特色而具有鮮活力,特色往往產生於特色的人才之中,同時讓我們服裝專業的教師努力走向產業、走向市場、走向品牌、融入社會、打造自我、實現自我。將社會需求、市場需求、產業目標和項目帶回院校、搬進課堂、融入教學之中,使校園與校外、課本與實際有機的結合。教師利用暑期停崗實踐,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努力擴展自己的視野,所以極具特徵的教師隊伍,名師羣體,對我們高職高專服裝設計教育體系的進一步修正、完善和更新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塗順強《特色化發展乃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之重》香港國際服飾文化出版社

[2]徐青青《重新定位——中國服裝教育》20xx深圳國際服裝設計教育論壇文集

服裝設計論文 篇二

摘要:本文闡述了服裝設計中創意思維的來源,並對服裝創意的思維方法進行了初步總結和論述,提倡服裝設計師多角度、全方位地運用各種思維方法獲取靈感以設計更多優秀作品。

關鍵詞:服裝設計;創意;思維;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xx)21-0172-02

一、前言

隨着時代的發展,作爲人類創造性活動重要體現的藝術設計已經不再是文化或藝術的簡單再現,而是功能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結合。對此,服裝設計不僅應具備市場價值,更應展現其內在的藝術價值。這就要求廣大服裝設計師們要充分利用創意思維,運用全新、全方位的視角進行考量,從不同角度與方式出發去探索複雜事物,最終通過服裝形象,完美展現自己的創作思想與創作意念。

二、服裝設計中創意思維的來源

一般來說,在服裝設計之初並沒有什麼具體的目標,而是由於受到某種事物的啓發而萌生設計靈感。靈感是一種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卻是很困難、很神祕的突然產生的創造性想象,它來源於自然、藝術、民族文化甚至是普通生活。

1.靈感來源於大自然。

大自然中一切資源都可以是服裝設計師靈感的來源,對自然中色彩及風格元素的創作和運用是服裝界永恆的設計思潮,更是人類返璞歸真的心理展現。例如英國服裝設計師麥克奎恩就以森林爲題材,以猛獸爲創作背景,並大膽地將牛仔服、迷你裙以及硬朗誇張的夾克服飾等現代化元素進行結合,旨在實現迴歸自然之意。又例如西方盛行的燕尾禮服正是對燕子尾部進行模仿而設計出來的;孔雀舞中所使用的孔雀裙正是依據孔雀造型而設計出來的。設計師們來源於自然的靈感不僅體現在衣服的造型上,還體現在袖型方面,像蝙蝠袖、荷葉袖、馬蹄袖等;體現在領型上,像葫蘆領、花瓣領、燕子領、青果領等;體現在服飾面料上,像仿生裘皮、仿虎皮、仿鹿皮、仿金錢豹皮等,這些面料不僅手感良好,而且形象逼真。

2.靈感來源於藝術。

靈感同樣可以來源於藝術領域,像繪畫中的色彩、攝影中的光線、舞蹈中的動感與節奏、音樂中的和聲與旋律等都可以成爲激發設計師創意思維的重要源泉。例如,服裝設計大師聖羅蘭將藝術大師蒙德里安的著名繪畫融入到自己的服裝設計之中,創作出了經典的蒙德里安風格時裝,即在針織短款連衣裙上用黑色的線與紅、白、黃原色塊組成,展示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在時裝界寫下了劃時代的一筆。又如意大利著名的服裝設計師費雷,由於他早年是學習建築,所以在此影響下形成了一種立體化的服裝風格,其設計特色在於清晰的線條與非對稱的戲劇化比例。

3.靈感來源於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服裝設計師靈感以及創意思維產生的重要源泉,不同的宗教、風俗習慣、文化藝術都有着不同的個性特徵,都可以成爲設計師創作的基本因素。歷年來,民族化的服裝作品都備受喜愛,所以可以充分利用不同的民族文化來進行設計。除此之外,每一季度或年度的流行資訊也可以是服裝創意思維的靈感來源,設計師在正確把握流行脈搏的基礎上,確定服裝設計主題,再加上自己的創造設計同樣可以成就大量的優秀作品。

三、服裝創意的思維方式

1.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

發散思維是創意思維的基礎成分之一,它不受人類思維活動中任何條框的限制,以所要解決的問題爲中心,通過想象、探索、推測等手段由一點向四面八方展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方案,最終實現突破原有領域的目標。發散思維是一種具有探險性質的思維方式,而且是服裝設計過程中創意思維的典型方式之一,在創意思維開始之時,它一般起着主導作用。在服裝創意的構思過程中恰當地運用發散思維往往能得到更多更好的選擇方案,例如:在題材創意方面,我們可以有音樂題材、繪畫題材、民俗題材、自然題材、科技題材等等;在造型創意方面,我們可以有圓形輪廓、方形輪廓、A形輪廓、H形輪廓、X形輪廓等等;在色彩創意方面,我們可以有對比色調、大自然色調、中性色調、宇宙色調、近似色調等等;在面料創意方面,我們可以有皺褶面料、印花面料、天然面料、皮革面料、混紡面料等等。充分利用發散思維,我們就可以得到各種不同的設計形式、設計手段以及設計成果。

輻合思維是將多種信息有效合併爲一個新的創意信息的思維過程,從量的角度來看它是一個減少的過程,但其結果卻是產生一種新生事物,所以它也是一種頗有效果的創意思維方式。比如,給一件普通的無領、直襟襯衣鑲上牙邊,同色異質或者異質同色,另外有選擇地添加一些裝飾性較強的鈕釦,便可呈現出一種全新的藝術特色。

只有發散思維與輻合思維共同發揮作用才能獲得創意思維的成果。發散思維與設計者的靈感、想象力密切相關,是一種開放性的思維,而輻合思維則與設計者的審美能力、設計能力以及設計語言的表達能力密切相關。它們二者是內在統一的,恰有殊途同歸之意。只有將二者有效結合才能得到最好、最合適的設計方案。

2.橫向思維與縱向思維。

橫向思維,就是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去認識和分析事物,就是研究一事物與其他事物之間聯繫特徵的一種思維過程,從實質上來講,它是一種同時性的橫向比較思維。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設計者需要以分析研究事物爲基礎,對其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對比研究,找到事物之間最根本的聯繫,以有效解決問題。

縱向思維,是一種以事物的產生、發展爲線索的歷史性的比較思維。通過對事物不同發展階段的對比與比較,讓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事物發展的反覆性與複雜性。服裝的演變歷程就是一個周而復始的複雜過程。例如英國的一位時裝專家在多年觀察與研究的基礎上,根據人的審美心理和服裝樣式的興衰規律設計出一個時裝樣式規律表,以表明服裝演變的不同階段以及人們在服裝穿着中的迥異心理狀態。

3.側向思維與逆向思維。

所謂側向思維,是指在服裝設計過程中暫時把思維重點轉向其他事物,在獲得啓發之後,再將重點轉移回設計主題之上,以獲得優秀設計方案的思維過程。一般來說,人們習慣在原有環境、空間及範圍內依據已有經驗進行分析和推測,這種思維方法常常帶有侷限性,不利於視野及思維的開拓。所以設計師就應該有意識地轉換視角、擴大範圍、突破傳統觀念,善於從不熟悉的角度去觀察和剖析事物,以獲取新的設計靈感。

逆向思維就是從所研究問題的對立面、反面、逆轉等角度對原問題進行思考和探討,從而創造性地解決所研究問題。這種思維方法要求設計師們從習慣性的思維中解脫出來,站在其對立面進行思考,有利於設計師標新立異、獨闢蹊徑並逐步突破傳統觀念。

4.類比思維與聯想思維。

類比思維是一種從相似或形似的事物中獲取啓發的思維方法。它是依據不同對象或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屬性,不斷開拓設計者的思路,爲其提供更多新線索,促使設計者獲得啓發而實現靈感的迸發。對此,許多設計師在面料肌理的創新方面都巧妙運用了類比思維,在保持面料相似性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創新,既維持了統一又產生了對比變化,體現設計美感。所謂聯想思維就是由此事物聯想到彼事物的一種思維過程,它依據事物之間相反、相近或相似的特點,由此及彼而展開的思考問題的方法。

四、結語

作爲一名服裝設計師必須要正確掌握和運用各種思維方式,要善於觀察生活,善於在生活中積累素材,充分利用生活賦予我們的靈感與創意來進行設計,以創作優秀的服裝作品。

參考文獻:

[1]張娟。淺析服裝設計中的創意性和實用性[J]。藝術生活,20xx,(01):65-66.

[2]劉施序,蔣卓君。談服裝設計中的創意思維[J]。遼寧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xx,(04):52-53.

作者簡介:陳楠(1982-),女,本科,講師,遼寧職業技術學院就職。

服裝設計論文 篇三

巴洛克風格是歐洲歷史上最鮮明的風格之一,在歷經四個世紀後的今天,仍能歷久彌新並在當今服裝流行界中佔據着越來越高的地位。其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是歐洲傳統審美對現代服裝設計影響的結果。隨着設計師們對巴洛克情懷熱衷程度的越來越深,國際時裝之都、時裝秀場出現了越來越多鍾愛巴洛克元素的時尚達人以及街頭潮人。

一、巴洛克藝術風格含義

巴洛克(Baroque)最開始源自葡萄牙語”barroco”或西班牙語”barrueco”,原意是指外形詭異、有瑕疵的珍珠。也被引用作爲脫離規範的形容詞。巴洛克成爲獨特的風格,主要由於與盛期文藝復興的平衡、嚴謹、節制、含蓄、並且充滿理性與邏輯性這些古典主義特徵相反,巴洛克藝術風格的特點是動態的、標新立異的、熱衷於無窮、不安和對比、以及各種藝術形式的大膽融合。二、巴洛克風格服飾的特徵十七世紀初期,荷蘭由於資本主義的迅速崛起,經濟得以飛速發展服裝的流行也同樣迅速蔓延,誕生了巴洛克的荷蘭風時代。十七世紀後半葉,由於法國皇室擁有穩固的經濟基礎,隨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對服裝的要求越來越瑰麗、奢華,法國風時代便應運而生,這樣就把十七世紀的服裝風格劃分成了是荷蘭風時代和法國風時代。

1、荷蘭風時代

由於荷蘭統治者歷經征戰擺脫了西班牙的統治,所以在服裝上也力求對前一時期進行突破,一反西班牙時期的僵硬、過度的裝飾。所以荷蘭當時的服裝大都寬鬆也都相對簡單,變得更加市民化和實用化。

(1)荷蘭男裝的特點荷蘭時期的男裝擺脫了文藝復興時期過度臃腫膨脹的襯墊和填充物,帶有明顯的荷蘭民族特色同時更加幹練,更具有功能性。在裝飾方面則是由漿硬的拉夫領而變成了柔軟、可以披在肩上的拉巴領,並且用大量的緞帶和花邊取代文藝復興時期的金、銀、珠寶。

(2)荷蘭女裝的特點由於在1628年威廉。哈維發現了人體血液循環後人們開始放棄緊身胸衣,同時西班牙式的裙撐也不再被使用,荷蘭時期的女裝以圓潤、豐滿、腰線上移的造型爲主,羅布長袍裙成爲了貴婦們的最愛,這種長裙分爲三層,最裏面的顏色最豔麗鮮亮,中間的那層顏色稍沉重,最外面的裙子是半透明的,行走時隱約透出裏面裙子的鮮亮色彩,裙子的重疊穿着顯示出了荷蘭女性的優雅和低調。

2、法國風時代

1650年以後,繼荷蘭之後法國風格開始興起,當時的法國國力昌盛藝術繁榮,國王路易十四獨特的服裝嗜好使巴洛克風格得到了持久和繁榮的發展,同時也奠定了巴黎作爲世界時尚中心的領先地位。

(1)法國風格的男裝的特點法國風時代男裝開始從荷蘭風時代的實用化轉向裝飾化,呈現出女性般的陰柔之風,出現在女裝上的刺繡、緞帶、蕾絲、在男性身上隨處可見。普爾波萬消失鳩斯特科爾開始出現,並且在前襟飾有大量華麗的扣子和金緶子,面料也使用高貴的天鵝絨,男人造型浪漫浮誇,達到了人工的極致美。

(2)法國風格的女裝的特點法國風女裝追求的是富有動感、氣勢宏大、富麗堂皇的`藝術境界,體現在服裝上是細腰、凸臀,還有絢爛明亮的色彩上裝飾的活潑生動的緞帶、荷葉邊、刺繡。十七世紀下半葉,緊身胸衣重新迴歸到了時尚舞臺,明顯的收腰把女性的身材被勾勒的平緩、柔和而自然。由於裙撐的不再使用,最外層的裙子就從腰間開叉向外翻,有時還用花結或者釦子系起來達到臀部蓬鬆的效果,以致後來出現了專業的臀墊。

二、巴洛克風格對現代服裝設計的影響

裝飾主義代替極簡主義,華麗浪漫而反覆的巴洛克風格應運而生。巴洛克風格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服裝的圖案、面料、款式三方面。當下流行的復古大朵印花圖案、重層出不窮的荷葉邊以及繁複高貴的金線刺繡無一不是設計師們對巴洛克風格的解構、重組後的設計成果。通過新的形式、新的技術和新的視角詮釋後的巴洛克是當下流行與古典的創新性融合。

1、巴洛克風格圖案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獨具動勢的波浪狀曲線紋樣和繁複的大朵花、果實圖案是巴洛克風格獨立於其他風格的顯著特徵之一,這也是被現代服裝設計師運用得最多最廣泛的巴洛克特徵之一。巴洛克圖案應用在現代設計中的手法多爲印花、鏤空、刺繡、釘珠、編織等創新方式,這些創新運用方式連接了四個世紀前的巴洛克風格和現代服裝設計中的巴洛克風格。中粗獷、奔放的大團巴洛克紋樣搭配在簡約、流暢的款式和帶有光澤感的柔軟面料上,體現出了女性的灑脫和氣派的同時也不失優雅與華貴。中鏤空圖案是巴洛克典型的波浪狀曲線,創新手法的採用和色調的和諧統一營造出不一樣的細緻、婉約之美。

2、巴洛克風格服裝面料邊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在衆多面料中最能體現巴洛克風格的主要是天鵝絨和蕾絲面料,它們不僅有有獨特的光澤、手感還有獨特的手工製作方式,十七世紀的法國皇宮中隨處可見身着閃閃發光的天鵝絨和領口袖口裝飾着白色蕾絲的王公大臣,因爲只有非常稀有的面料才能凸顯出他們尊貴的貴族氣質。中裝飾在袖口蕾絲材質的荷葉邊運用的是巴洛克時期在男裝袖口或領口裝飾蕾絲的手法,這種手法運用在女裝中凸顯了女性風情萬種的浪漫氣息,黑白兩色蕾絲的對比搭配使女性具有知性的氣質,同時蕾絲的間接分佈和荷葉邊的運用使整體視覺效果富有動感和層次感。

3、巴洛克風格服裝款式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

現代服裝設計中經常會看到在前襟處以刺繡金線裝飾的作品,這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巴洛克男裝中的鳩斯特科爾,其前襟飾有大量華麗的扣子和金緶子,如今,無論男裝還是女裝都可見到這樣的裝飾現象。除了金線的刺繡部位和刺繡圖案有了變化外,高貴、華麗的視覺效果與巴洛克時期的前襟裝所體現出的如出一轍。華麗的金絲線在奢華的天鵝絨面料上展開繁複的手工刺繡、釘珠,借用巴洛克宮廷男裝鳩斯特科爾中的前襟的同時又對其進行款式上的創新和圖案上的再創造,弧線型下襬取代了直線形下襬,擴大了圖案的分佈面積和分佈方式,在大面積黑色天鵝絨的襯托下巴洛克的貴族氣質得到了集中的強化,整體洋溢着富足矜貴、宮廷華服般的的視覺效果。

三、結語

經濟昌盛、思想自由的社會環境產生了氣勢磅礴、自由活潑、絢麗浪漫的巴洛克之風,現代設計中的巴洛克風格是嶄新的時代精神和古典精神的密切交融,是人類視覺思維和審美思維的不斷昇華。我們在把握時尚的脈搏同時要充分吸收傳統文化的精華,從傳統服裝中尋找借鑑,這樣才能設計出具有時代意義具有高附加值的設計作品。

服裝設計論文 篇四

1童裝人性化設計的途徑

人性化設計理念不僅滿足人體結構和人體特徵的生理需要,更追求滿足人們深層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服裝設計過程把人、人的心理、人的視覺和人的審美及人的情趣等諸多因素考慮到產品的設計中去,強調個性,通過富有隱喻性的色彩和審美情調的設計,關注人們的生活方式,關注人們的精神追求。要想設計出舒適實用、人性化的服裝,除了對生活充滿熱愛,設計者必須要了解服裝的使用者、使用環境,着裝者的觀念和生活方式等。因爲孩童是特殊羣體,很多情況下,大人不能自己的觀念去解釋孩童的需求,孩童更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我們必須通過不同場合與途徑去了解他們。

1.1觀察法

任何產品的人性化設計都必須要關注使用對象,童裝的設計也是如此。創造最佳的用戶體驗就要研究使用者,一定要避免先入爲主的偏見。不同的年齡段兒童的身體、心理髮育是不同的。因此,設計者深入貼近研究對象的本土生活,鎖定目標人羣所在的真實環境,解讀使用者的行爲和動機,抱着尊重之心,不能任意加以干擾。瞭解不同年齡段孩童起居飲食、活動場所、活動項目、活動特點等,這要求研究者不同程度的參與到使用者的日常生活中去,在自然真實的情景下觀察並收集素材,以描述性方式記錄資料,從而推斷出服裝與人的外在關係。

1.2訪談法

通過面對面、打電話、各種電子平臺交流方式,瞭解個體對自己的使用過程和使用經歷的回顧,間接獲得報告。這是設計者和使用者形成的一種交互關係。訪談中就比較忌諱提出帶有研究者自身傾向性的建設或者對某種選擇表現出個人好惡等的暗示。研究者與使用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及使用者對研究者的信任程度決定着使用者提供所知數據的程度。然而學齡前兒童的特殊性,訪談變爲訪問者通過孩童的家長、監護人方間接瞭解情況。從而,引發設計師超越自己原來所致思索,指引更真實、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設計概念浮現出來。

2童裝人性化設計的準則和方法

人性化設計所考慮範疇是有層次、有深度的。既要考慮作爲社會的人,也要考慮作爲羣體的人,還要考慮作爲個體的人。孩童自由行爲受到限制,在生活中只能依靠別人幫助。如能從以下幾方面審視童裝的設計,童裝不僅能給孩童生活帶來方便,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孩童與服裝之間的融洽關係。

2.1環保安全設計

從根本上說,人性化設計應該是功能主義的。對於弱勢人羣的兒童,服裝對身體的意義是不容忽視的,特別是嬰幼兒時期,服裝對身體的保護是第一重要的。面對嬌嫩的皮膚、柔軟的骨骼,服裝面料、輔料、色彩的選擇以及結構的設計稍有疏忽可能對嬰兒造成的就是傷害。隨着孩童着裝過程中事故的發生,各個國家對童裝的安全問題都提出了各自法規標準。童裝的設計與生產必須嚴格遵循各地區的安全標準執行,以減少對兒童的傷害。

2.2耐用設計

學齡前兒童身體成長速度較快,服裝着用年限太短,淘汰速度太快,許多童裝只能穿一季,資源浪費嚴重。另外兒童生性好動,服裝容易發生磨損、撕裂等現象。人性化設計理念即要解決服裝淘汰太快,儘量延長服裝使用壽命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在調節服裝長短、胖瘦的部分進行巧妙的設計,使服裝能夠隨着孩子的成長而適當的“成長”。在易磨損的部位考慮特殊結構或使用特殊面料進行局部處理。

2.3簡樸便利設計

童裝的使用年限相對較短,淘汰速度較快,由此決定着童裝應減少產品繁複和不切實際的功能,降低成本。不應該僅爲追求商業利益生產奢華嬰童產品,要準確發展企業品牌文化,從使用者、監護人的角度考慮童裝設計,增加產品的認同度。總體來看,除了考慮孩童的生活能力,服裝的設計要方便穿脫,在結構上還要結合兒童的體型特徵及運動規律性,以寬鬆、舒適、便捷的設計爲主。可利用彈性纖維面料保持服裝合體性的同時增加運動舒適性。面料選擇上應符合安全標準,柔軟舒適、易於洗滌。

2.4體現童趣

家長對童裝的消費自主性意識比較強,這是造成近年童裝“成人化”趨勢的一個重要原因。兒童所穿着的服裝在設計、價格乃至市場運作等方面都呈現成人服裝的特徵和傾向,這可能導致孩子失去應有童真,在孩童身體、心理生長的需要上欠考慮。如:爲了模仿成人服裝,不少童裝完全沒有從孩子身心健康和安全着想,在面料的選用上或者對時尚元素的運用上缺少考慮兒童與成人的差異,直接應用在童裝上。兒童的社會化過程應該是循序漸進的,不恰當地跳躍性發展,過早靠近成人心態,會失卻兒童的率真本色。因此,童裝設計要考慮到家長對童裝的選擇傾向性,更要尊重兒童爲獨立的人,遵循兒童世界的需求。

3結語

產品想要喚起用戶的認同、對品牌情有獨鍾,增加品牌的忠實度,產品設計的理念必須貫穿濃厚的人情味。未來的童裝設計應該符合兒童身體、心理、智力成長的特點,遵循兒童休閒、自然、環保、健康的生活習慣,探索純真、甜美、陽光、歡樂的童心。最大限度地使服裝遷就孩童的行爲,體諒孩童的感情,使孩童感到舒適,而不是讓孩童去適應服裝、理解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