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議論文(精品多篇)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議論文(精品多篇)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300字 篇一

人的生活離不開自然,人們的一切都是自然賜予的。如果沒有大自然,就不會有生命體。沒有生命體,哪來的我們人類。

大自然十分漂亮。春天裏,小溪歡快地流淌着,鳥兒們像是個吹奏的樂手,爭先恐後有節奏地彈唱起來,小草探出了好奇的小腦袋,天真地打量着眼前的新世界。

夏天來了,太陽公公釋放了自己的能量,知了吱吱地叫着;樹蔭下,成了孩子們歡快的樂園。瞧,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聊天;有的還在彈玻璃球……十分有趣。

秋天到了,農民伯伯笑彎了腰,“大豐收,大豐收……半年的辛苦沒白費。”往田野裏望去,一片金,一片紅,可好看了。

冬天近了,天氣冷,大自然依然很漂亮。大樹們穿上了雪白的衣裳,動物們紛紛冬眠酣睡了,睡得可真香啊。這就是大自然的奇妙。

當然,大自然也會發怒,引發洪水、火山爆發,召喚過龍捲風,吹起過海嘯,十分可怕。

所以,我們要保護好大自然,不讓它受到一點兒傷害。當“孩子”的人類可不能輕易激怒“媽媽”,否則後果不可設想。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500字 篇二

人和自然和睦相處曾經,世界上發生過多少疾病,害死了多少無辜的人,那些人都白白的犧牲了。實際上大多數的疾病傳播都與動物有關,而這些動物也是非常無辜的,只是因爲人類的貪吃或是無知才落得如此下場!

保護動物是每個人都應做到的,如果不從自己做起,並且帶動身邊的每一個人,就可能給人類帶來無窮無盡的災害。反之,你有意識的去保護動物,那麼付出的代價將會降到最低!就拿非典來說吧,因爲認爲果子狸是野味,很多人都嘗過,但並沒認爲吃它會傳播疾病,終於爆發了非典,大家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後果,但後悔都來不及了!爲什麼一定要吃山珍海味呢?爲什麼一定要吃好飯好菜呢?不如吃一些有營養,含有維生素的蔬菜以及綠色食品,對身體有益還不會飲食不均衡。再有就是鼠疫,鼠疫是怎麼傳播的呢?有的人將打死的老鼠直接扔進骯髒的地方,而死老鼠的屍體會產生很多的細菌,這些細菌污染了我們的生活用水就產生了鼠疫。聽大人們說,鼠疫是非常恐怖的事情,傳播面積很廣,死亡率非常的高。還有很多的疾病都是因爲人類不愛護動物,不關心自己與動物之間的和平共處,導致一些悲劇的發生。如:珍稀動物的滅絕,使得我們現在只能在圖片上看到它們的樣子;空氣污染使得我們這個城市難得見到鳥兒飛翔……

人類,我們一定要愛護動物,不要因爲對動物的殘忍反而最後害到自己!讓人與動物的世界能更加和平的相處,讓我們人類與動物成爲好朋友,讓我們這個世界更美好!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500字 篇三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今年環保節的口號,這句口號說是簡單,但實行起來卻是相當不易。

人與自然之前處於拉鋸戰狀態,人們毀林開荒,捕殺動物,污染水源。自然以泥石流,洪水和沙塵暴來反擊,來來往往,結果就是誰也佔不到便宜。人類的建築物被摧毀,農業生產受到了影響,自然則又多了一些難看的沙漠戈壁,少了幾分森林以及各種各樣的動物。

直到近來,人們認識到了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於是開始落實各種政策,減緩了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以我國來舉例,在長江流域,我國已經先後設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同時規定保護區內禁止任何無關人員進入,有效的保護了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

還有云南的象羣遷徙事件。雖然不知道原因是什麼,但這羣大象在遷徙途中多次經過村莊。人們並沒有對大象進行惡意驅逐,反而叮囑要保護好象的安全,利用柔和的方法,採用食物引誘,使得大象走上正確的道路。

人們的種種努力也並非沒有回報。現在,我國境內的生物多樣性已經大大增加,同時在雲南等地的生態環境也大面積的改善。特別是沙塵暴最近少了很多曾經沙塵暴肆虐的地方,現在卻是綠水青山。

雖然人與自然的關係有了很明顯的改善,但距離真正的和諧相處仍有一定的距離。二氧化碳的過量排放的問題仍然不容忽視,但我們必須明白,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將會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600字 篇四

今天老師上了習作六,上面有幾個熱點話題,其中一個是:有一位農民種了一塊玉米地。玉米快成熟了,原先是件高興的事,但是被野豬吃了不少。過去,見到野豬可以開槍打,但是現在有巜野生動物保護法》,野豬不能打,可是你不打野豬,它就來糟蹋莊稼,農民對此束手無策,叫苦不迭。就這個話題,趙老師在班級上開展了一次討論會。

嚴董首先發表意見:“我認爲野豬可以打。因爲農民伯伯用汗水和心血種出來的莊稼都被野豬給糟蹋了。”還沒等嚴董說完,吳飛宇便起來伸張正義了:“不對!”不對!不管怎樣,也不至於打野豬吧?野豬是動物,也該有生存的權利,所以我們應該想更好的辦法,裝上柵欄。”接着趙老師補充:“柵欄是一種辦法,也可以在當地建造野生動物保護站,讓工作人員定時向野生動物投放食物。”同學們聽了也都贊同老師的辦法好。

我也有自己的想法:大自然是美妙的、豐富的,而動物是自然界的瑰寶,我們不能因爲野生動物犯了一點錯誤,就大肆捕殺。我也贊同吳飛宇的想法,野豬不該打,如果它們造成了農戶的損失,那政府應當積極進行補償,每種動物都有生存的權利呀!如果野豬滅絕了,那就回天無力了。其實細細想來,人類纔是罪魁禍首。人們對森林亂砍濫伐,有大量植被的土地被開墾來種植莊稼。野生動物的家園被破壞了,沒有了吃的,只能把目標盯準農民的莊稼,它們也是迫不得已的。醒醒吧,人類!再不要破壞野生動物的家園了。

討論會仍在如火如茶地進行着,但最後同學們都認爲:我們應該寬容,友好地善待所有的野生動物,讓人類與動物和平共處。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400字 篇五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書,叫《人與自然》,我立刻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我打開書,一個醒目的標題正朝我微笑:“極端環境下的生命”。在這裏,通過科技手段,我瞭解到:在我國西部的雪域高原,肯定有許多山,在林線以上,約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是高山流石灘。這裏,有許多植物,如:雪蓮、綿參、塔黃等。像雪蓮這種棉毛植物,就像穿了一件羽絨服一樣,身上佈滿了像蠶絲的東西。而像塔黃這種植物,是把自己包起來,把水分儲存在裏面,這樣它的壽命就長些。

南極是一個寒冷的地方,在這裏卻生活着一種在食物鏈底部的動物——磷蝦。磷蝦繁衍速度很快,雌磷蝦每次產6000-10000粒卵,而且在夏季多次產卵。這樣,就提供給當地的鯨魚、海豹、企鵝等動物豐富的食物。南極大陸極其寒冷的雪域,高海拔的強光照在山地的岩石上,這裏是苔蘚和地衣的王國。這些植物雖不顯眼,但生命力強,在高山、荒漠、熱河谷都有它們的身影。2005年,歐洲航天局將地衣帶上太空,它依然存活。

這本《人與自然》講述了許多生命的傳奇故事,令我大開眼界、愛不釋手。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400字 篇六

那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清澈的小溪歡快地流淌,茂密的樹林遮住了毒辣的太陽,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藍天……

它叫百花村,是一個山裏的小村莊。村裏的經濟不好,但這裏的人們活得很開心,由於他們的家園令村民自豪。

致富之風掃遍全國,這裏的人們也開始想方設法地賺錢,幻想着有一天也能過上小康日子。

三年過去了,張家靠砍伐樹木住上了小洋樓,李家由於開化工廠搬進了三層別墅……村民們看在眼裏,心中羨慕極了,於是每家每戶都尋找着自己的“發家之路”。

五年過去了,這裏的人家家戶戶都是樓房別墅,生活得十分富足,村民也不再種田,過着安逸的日子。可是鄰村昔日的青山變成了禿山,小溪成了臭水溝,鳥兒都飛走了,剩下的只有蒼蠅、蚊子、垃圾和沙子。村民們也發現土地正在沙漠化,河裏漂着死魚,樹林裏幾乎只剩些木樁子……但依舊沒人管,人們想着:過一天是一天,等將來環境壞到不能住再說。

沒過多久,這裏的情況也和鄰村一樣,村民們流着淚遷走了。

千千萬萬個“百花村”的教訓使人銘記:人要與自然和諧相處,否則“百花村”的悲劇將再次重演!

願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我相信,人們只要善待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昔日的百花村就一定會回來的!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文500字 篇七

有一則這樣的故事:有一隻鳥兒,想學回有一個村莊,每一個人都有一把斧頭。人們有了斧頭,每天靠砍伐樹木做房子,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森林樹木的影子卻越來越少了……很快,下了一場暴雨,三天三夜下不停,由於沒有樹木,洪水就把村莊淹了,剩下的,就只有那把斧頭……”

自然是人們的。我們應該互助互愛,保護自然,創造美好的未來。

前兩天,媽媽帶我去電影院看一場很好看的電影《虎王歸來》。

故事是這樣的:武松的後後後後後後代武小松的妹妹被老虎吃了,於是,他便開始了爲妹妹復仇的打虎之行。在路上,小松遇見了孫二孃和一隻膽小的刺蝟,他們對小松既嘲笑又充滿懷疑,但小松卻不顧打虎的危險堅持去景陽岡,當他進岡的前幾天便遇見兩隻老虎,不料他們都是假老虎,一直是披着虎皮想騙人的“老虎”,另一隻是有幾隻受人控制的老狐狸披一張虎皮劫財。當他知道真正虎王在哪時,便充滿了要爲小妹報仇的慾望。可他見到虎王時,虎王並沒有要傷害他的意思,還救了吳小松的命,並給武小松講了一些和諧的道理。而且虎王不僅是他的救命恩人,還是多年來撫養妹妹的虎伯伯。

這個故事的道理正如虎王所說,不是老虎吃人,而是人吃老虎。老虎並不可怕,只是人類對它的傷害太大了,它們是迫於生存纔對人類產生傷害。其實,不光我們渴望和平,更渴望和平的是那些瀕臨絕種的動物們,只有我們把動物當做朋友看待,他們纔會善待我們,人與自然纔會更和諧。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議論文 篇八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地都在堅決地打疫情防控的阻擊戰,但還是帶走了許多生命,經濟重創、發展受阻。而這次疫情的重要誘因則是人與自然關係的失衡,這使得人類活動爲對自然侵蝕“埋單”。“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璀璨中華文明歷史脈絡中就有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的思想,人與自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在尊重自然和順應自然中利用自然和保護自然,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共生髮展。

秉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念,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工業革命使得西方社會發生轉型而走向了工業化發展道路,但也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危機。中國要發展必須走現代化道路,但也必須克服西方工業發展的弊端。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站在了新的歷史高度,將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融入到中國的發展中,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人與自然是辯證的關係,“人靠自然生活,人也反作用於自然”,這表明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主宰者,我們在順應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也該認清自我才能創造生的條件。因此,只有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自然觀落實到人的心中,將信念轉化爲行動,才能帶來人與自然的共生共榮。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觀,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經濟增長有了新的模式。三代人,五十多年,塞罕壩人將飛鳥不棲的荒原變成森林覆蓋率達到80%的林海,每年涵養水源、淨化水質、固碳、釋放氧氣等提供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120億元,並且實現了碳匯交易,這標誌着塞罕壩林業生態產品實現了市場化。塞罕壩的發展歷程就是“兩山”理念的生動詮釋。以生態、綠色作爲經濟發展的抓手,從生態效益中取得經濟效益,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既滿足了人類的物質需求,又滿足了對自然的保護。

樹立共治、共享的全民參與意識,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裏,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裏,保護環境是每一個人的事情。“河長制”是浙江省“五水共治”的一項新政,爲了讓更多的人蔘與進來,杭州開發了“河長制”信息管理平臺,以APP實現了信息公開、公衆互動、社會評價等功能爲一體的水環境共同治理模式,守住了杭州的“水之美”,真正實現了全民“共治、共享”。只有我們每一“分子”生成“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的參與意識和責任意識,來對自己負責、亦對自然負責,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構建才能更有力量。

人類發展的歷程,從某些角度看來,人類在自然面前佔盡了優勢,但是究其本質,人類也沒資格爲所欲爲以及過分陶醉於對抗自然的勝利。畢竟“槍響之後沒有贏家”,傷害自然,也意味着毀滅自己。自然是生命之母,我們必須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保護自然、順應自然,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才能讓中華民族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的征程中行穩致遠。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議論文 篇九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是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全黨全國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着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落實“發展性”和“可持續”的抓手。從明確要求“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到強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從在雲南洱海邊殷切叮囑當地幹部“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乾淨清澈”,到要求讓山西汾河“水量豐起來、水質好起來、風光美起來”。從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到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從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到明確碳達峯、碳中和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交出了可圈可點的綠色答卷,推動了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經濟好”到“全面好”的保障。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建設生態文明,推進高質量發展,必須擯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加快轉變傳統的“大量生產、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生產模式和消費模式,把發展的基點放到創新上來,讓綠色消費成爲社會風尚,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這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實踐充分證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創造高品質生活的堅實基礎。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迴應“盼溫飽”向“盼環保”的轉變。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從“求生存”到“求生態”,從“盼溫飽”到“盼環保”,民衆對生態環境的需求,已然上升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的深刻轉變。面對人民羣衆對優美的生態環境越來越高的要求,需要進一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匯聚全社會的力量共建美麗家園,不斷提高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需要保持攻堅力度和勢頭,治理污染企業,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解決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取得紮實成效,從而贏得人民羣衆的廣泛認可。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議論文 篇十

世事如棋局,善弈者謀勢。想要下好中國高質量發展這盤“棋”,離不開整體推進、統籌謀劃,在“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中走好“生態”這盤“先手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係,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於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讓新時代發展成果在藍天、碧水、淨土中呈現光芒。

在發展中保護。拂面春風好借力,正是揚帆遠航時。這是一個變革的時代、這是一個發展的時代、這是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停不下的是改革發展的腳步,而堅定不移走的必須是可持續發展的路。企業作爲經濟發展主力軍,使命在肩。而在原有的經濟基礎和傳統產業特點突出的當下,轉型升級任務依然艱鉅、任重道遠。各地縣委縣政府堅持改革引領,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大膽破除阻礙經濟轉型的觀念理念和體制機制束縛,聚焦產業轉型,以產業延伸、更新和多元化發展爲路徑,建設安全、綠色、集約、高效的現代產業體系。突出生態優先,大力推進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形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新局面。從“兩個文明”建設到“五位一體”佈局再到“高質量發展”提出,真正一步一步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在保護中發展。生態資源是最寶貴的資源。習近平先後5次赴長汀實地調研,持續推動水土流失治理,實現了“荒山-綠洲-生態家園”的歷史性轉變,將福州打造爲“生態省”;昔日黃沙肆虐的榆林市,從寸草不生如今成了林地、草地和良田,以“人進沙退”的決心築起了阻止毛烏素沙地南移和西擴的“綠色長城”,讓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的調研腳步邁入山東,第一站來到東營視察黃河入海口,並對推動黃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重要講話,爲破解發展難題指明方向。從長江、黃河,到沙漠、荒山,治理的腳步不會停下,治理的終點是追求更高質量的發展。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華民族同自然災害鬥了幾千年,還要繼續鬥下去。這不是和老天爺作對,而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規律,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在綠水青山中走出一條共同富裕之路。

古人云:天不變,道亦不變。新時代下,要繼續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牢牢抓住高質量發展這個“牛鼻子”,堅持保護爲先,發展爲要,隨時而行,緊跟時代發展的正確道路,下好中國高質量發展的一盤大棋,讓人民在青山綠水中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