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計算機型論文精品多篇

計算機型論文精品多篇

計算機型論文 篇一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創新型人才培養;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21-5874-02

Research of University Computer Specialty Setup and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CHE Kui1,2, LU Ling1, XUE Hai-yan1

(1.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Zhengzhou 450015, China; 2. College of Softwar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uninterrupte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is infiltrating to other fields step by step, and the society requirement is extending uninterruptedly. How to train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personnel, this brings forward a new challenge to university computer specialty setup and layout. This paper researches mainly university computer specialty setup and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includes the setup of specialty direction and courses system, the training pattern and training project of innovative personnel to adapt society requirement.

Key words: computer specialty setup; courses system;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al teaching

計算機專業是一個發展十分迅速的專業,目前在國內高校本科教育中已形成了規模龐大、方向多樣的教學體系,每年向社會輸送大批的計算機人才。由於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髮展,計算機應用向其它領域的逐步滲透,以及社會需求的不斷擴充,如何培養出高質量的創新型計算機人才,對於高校計算機專業的設置與規劃提出了新的挑戰。本文主要研究了計算機專業的設置規劃與創新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包括專業方向、課程體系的設置,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培養方案。

1 計算機專業設置規劃

在制定計算機專業設置規劃過程中,應考慮到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從“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入手,將計算機專業劃分爲多個培養方向,主要包括“計算機科學”方向、“軟件工程”方向、“網絡工程”方向、“信息技術”方向等。

1.1 “計算機科學”方向

“計算機科學”方向主要研究計算機和可計算系統的理論、設計、開發和應用技術,涉及算法分析與設計、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軟件開發與理論、數據庫系統、人工智能、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編譯原理等知識領域。該專業方向培養學生具有深厚的計算機科學理論基礎,具備一定的研究開發能力,熟練掌握計算機程序設計及算法的實現,強調學生應用計算機算法解決相關領域的實際問題,並可構建出高效的解決方案。

“計算機科學”方向的核心課程爲:程序設計、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算法分析與設計、數據結構、數據庫系統原理、軟件工程、軟件測試、操作系統、編譯原理、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網絡技術、人工智能、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1.2 “軟件工程”方向

“軟件工程”方向主要研究計算機軟件開發過程的理論、設計、開發和應用技術,涉及算法與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數據庫原理、軟件工程、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操作系統、計算機體系結構、軟件測試與質量保證、軟件需求開發、軟件管理等知識領域。該專業方向培養高層次、實用型、複合型軟件工程技術和軟件工程管理人才,學生具備紮實的程序設計能力,具備深厚的軟件工程理論基礎及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研發能力和市場與國際意識,能夠對軟件產品的需求分析、架構設計、實施和測試執行規範有效的組織和管理,以及進行可靠的方案實施。

“軟件工程”方向的核心課程爲:高級程序設計、算法與數據結構、操作系統、數據庫系統原理、計算機網絡技術、編譯原理、軟件工程、UML軟件建模設計、軟件測試與質量保證、軟件項目管理、軟件配置管理、Web開發技術、軟件體系結構、設計模式與重構、軟件工程實踐、課程設計、綜合實訓、畢業設計。

1.3 “網絡工程”方向

“網絡工程”方向主要研究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系統的理論、設計、開發和應用技術,涉及程序設計語言、數據結構、網絡設計與理論、數據庫系統、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網絡、網絡操作系統、信息安全、網絡協議等知識領域。該專業方向培養學生具備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通信技術、計算機網絡安全等知識,能夠在IT領域從事計算機網絡技術與設備的開發、設計與管理,具有基礎理論紮實、知識面寬、實踐與開拓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術工程型與開發型人才。

“網絡工程”方向的核心課程爲:計算機組成原理、程序設計、數據庫技術、網頁製作技術、網絡操作系統、TCP/IP技術、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網絡管理技術、密碼學與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網絡性能分析、網絡軟件設計、多媒體應用技術、綜合實訓、畢業設計等。

1.4 “信息技術”方向

“信息技術”方向主要研究計算機在信息處理、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理論、設計、開發和應用技術,涉及程序設計、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技術、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系統分析與設計、系統管理與維護、電子商務、ERP原理、信息管理、軟件工程、數據庫系統等領域。該專業方向培養學生具備現代管理學理論基礎、計算機理論知識及計算機應用技能,掌握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方法及信息管理等知識,具有從事信息管理及信息系統分析、設計、開發實施管理與評價等多方面能力的複合型、應用型人才。

“信息技術”方向的核心課程爲:程序設計、算法與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與互聯網、信息管理導論、管理信息系統、信息安全技術、系統分析與設計、Web系統與技術、電子商務、ERP原理及應用、軟件工程、數據庫與信息管理技術、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等。

2 創新型計算機人才培養方案

在創新型計算機人才培養方面,應堅持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創新能力,使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方向與社會經濟、社會需求相一致。信息化社會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求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徵,尤其對實踐能力強的創新型人才的需求更爲迫切。

2.1 結合社會需求,制定創新型計算機人才培養目標

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人才,創新型人才不僅是全面發展的人才,還是充分發展的人才,更是對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較大貢獻的人才。因此,在對學生進行計算機專業教育過程中,應強化創新意識教育,增強創新思維訓練,注重創新能力培養,着力創新人格塑造。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首要問題,其決定了專業能力結構和知識體系,而社會需求是一個客觀標準。專業能力結構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貫穿於知識體系與教學模式中。在構建專業能力結構時,需考慮社會本位和個人本位的問題。社會本位注重學生未來的就業前景,強調職業的針對性和應用性;個人本位注重個人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爲學生的未來發展創造積極的條件。培養具有創新型計算機人才,需將專業能力與基本能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以專業能力爲核心的科學架構。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強化相應的專業知識,按照“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人才培養。

“研究型人才”注重計算機理論知識的學習,具備深厚的計算機知識,關注計算機前沿的發展趨勢,培養方向爲計算機科學。“工程型人才”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可分爲軟件工程、網絡工程兩個培養方向。“應用型人才”重視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包括信息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計算機輔助設計、電子商務、管理信息系統等多個培養方向。

2.2 緊跟計算機發展趨勢,不斷更新專業課程體系

結合計算機的發展趨勢,按照突出應用性、實踐性的原則重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要突出理論知識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基礎理論課教學以應用爲目的,專業課教學需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強調實踐課的重要性。

按照信息社會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培養學生具備深厚的理論知識和應用實踐能力,應不斷更新專業課程體系。根據不同的培養方向,增加相應的特色專業課程,並對主幹課程設置課程設計,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

2.3 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構建和諧教學環境

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任務驅動”教學法應用廣泛,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成就感,在某個學習階段,緊緊圍繞一個既定的學習任務,學習相關的知識,當完成了一個學習任務時,再定下一個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知識單元從不同角度提出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啓動其創新思維能力,通過開拓思維獲取新知識。

教師應把教學作爲發展認知的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參與到計算機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給予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逐步具有創新意識。針對學生的不同見解,引導學生審視其觀點,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可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獨立學習及創新思維的自信心。

2.4 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重視教學實習基地建設

計算機專業的實踐性很強,爲了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必須將實踐教學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通過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訓等方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學生設計軟件/硬件的創新能力。

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建立教學實習基地,有效地開展專業實習。鼓勵學生在實習基地參與實習工程,並結合實習成果完成畢業論文。學生通過參與企業運作與項目研發,體驗真實的企業環境和項目開發環境,可提高自身的工程能力和職業素質。

2.5 完善教學設備,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學設備應隨着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及專業設置的調整而不斷更新,在創新型計算機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環節十分重要,教學設備是實踐教學的必備條件,因此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完善教學設備,建立實驗室、機房等。

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創新型師資,由於計算機學科發展迅速、實踐性強,對於計算機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機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需不斷改革與完善,制定有利於師資隊伍建設的管理體系與有效措施,建立科學有效的師資隊伍考覈評價體系,營造學科創新氛圍,創造良性競爭環境,積極探索師資隊伍的優化與整合,創造多學科匯聚與多方向交叉融合的創新團隊羣,努力打造一流的計算機專業師資隊伍。

3 結束語

在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應不斷改革教育理念和專業設置,積極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教學的新模式和新思路,促進學生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社會需求,不斷調整計算機專業設置和課程體系,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完善教學設備,構建和諧教學環境,爲國家培養出高素質和高質量的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韋麗梅。計算機類專業課程設置對就業情況的影響[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9,26(10):111-113.

[2] 景海峯。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的思考和建議[J].黑龍江教育,2008(7):84-85.

[3] 周興社,樊曉埡。創新型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07,(3):10-11.

[4] 夏曉玲。大學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培養與就業實戰技巧[J].計算機教育,2006,(3):66-68.

計算機系論文 篇二

身世界觀的改造,遵紀守法,牢固樹立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信念和主動服務意識,工作上他兢兢業業、刻苦鑽研、銳意進取,出色地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爲汕頭海關電子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安全運行做出了突出貢獻,爲此,他七次年度考覈優秀,三次被評爲汕頭海關先進工作者,二次被汕頭海關嘉獎,參與完成的“汕頭海關保稅業務信息管理系統”、“汕頭海關edt/h883報關自動化推廣應用”等二個項目獲海關總署科技進步二等獎,參與完成的“汕頭海關計算機網絡建設及應用”、“計算機資源調整及網絡改造”、“汕頭海關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的建設”、“汕頭海關綜合機房系統建設”、“汕頭海關信息系統安全運行綜合管理”等五個項目獲海關總署科技進步三等獎,論文《vax/vms進程通訊及控制調度技術在海關“一個窗口”申報徵稅作業的應用》、《談談用人原則在基層工作中的作用》分獲汕頭海關“海星獎”一、三等獎,論文《汕頭海關辦公大樓防雷分析及對策》入選98年海關係統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優秀論文集》,入選全國海關100名科技評估專家,被評爲汕頭海關“九五”其間“先進科技工作者”,榮獲汕頭市第二屆“十佳青年科技帶頭人”稱號,被評爲汕頭海關、海關總署2001年度“優秀黨員”,被評爲汕頭市2003年度先進工作者,近三年來,他領導的科分別被汕頭海關和海關廣東分署評爲“電子口岸”系統推廣應用先進集體和加工貿易聯網監控系統推廣應用先進集體,兩次獲汕頭海關嘉獎,被評爲汕頭海關2003-2004年度先進集體。

一、愛崗敬業甘於奉獻

*同志調入汕頭海關技術處後,科領導安排他從事計算機前臺設備的維護工作,他二話沒說,愉快地接受工作安排,從此以後,在人們認爲髒累活多、工作瑣碎麻煩、短期不易出成績的崗位上,一干就是18年。朋友們對他這麼多年“沉得住氣”感到奇怪,勸他“活動活動”,換個輕鬆又實惠點的崗位,他卻想:海關事業既需要監管、徵稅、查私、統計戰線的“排頭兵”,也同樣離不開默默無聞、提供技術保障的“幕後英雄”,個人的需要固然重要,但既然選擇了幹技術,就要做好了“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甘做鋪路石”的心理準備,只要組織需要都應該堅決服從。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十幾年來,他恪盡職守,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做好每一項工作,參與關區電子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完善,參與各項重大科技應用項目的推廣,經手處理計算機應用故障、檢修故障設備、安裝調試設備不計其數,足跡遍佈粵東五市的17個基層單位。成爲一名辦事讓領導放心、共事讓同事信任的技術專家。

計算機前臺設備維護工作量非常大,它不僅包括各現場設備的安裝、調試和檢修,而且還包括業務現場使用故障的搶修,尤其是在我們這樣一個地跨粵東五市、基層技術力量比較薄弱、通關監管業務實時性要求極高的關區,任務更加繁重,沒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是無法忍受的。有一次,有一個隸屬關打電話告急,網絡故障,業務工作無法開展,準備進貨場的貨櫃車在馬路上排了好幾公里。當時已是晚上九點,天下着大雨,忙碌了一天後正準備靜下來休息的他,立刻聯繫有關同志,趕回單位準備設備,爲了爭取時間,他來不及讓單位派車,叫了部出租車直奔40多公里外的現場,及時排除了故障,確保了業務現場工作的順利進行。十幾年來,類似的情況也不知道出現過多少次,但他卻毫無怨言,總是不管白天黑夜、不顧天氣惡劣和路途不便,奔走在各個業務現場,像來去匆匆的“消防員”,爲關區各個業務現場的技術基礎建設和計算機應用的推廣工作默默地奉獻着。

96年後,*同志被組織提爲副科長、科長,負責科的工作,職務變了,可他的工作精神沒有變,他仍然一心撲在工作上,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用他自己的話說,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帶病堅持工作是“小事一樁”,那裏有困難那裏最繁忙“我不上誰上!”。前幾年,爲了解決科人手不足、24小時輪值班與業務量劇增的問題,他以身作則,自覺放棄值班補休、節假日和公休假,三年累積約200天;有一段時間,爲了儘快完成關綜合防雷工程方案,他不顧胃病復發,加班加點,每天工作近十四個小時,帶領全組同志,連續奮戰半個月,及時地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2003年4月到10月,爲了完成汕頭海關新辦公大樓計算機、通訊機房的建設和大樓的技術搬遷工作,他不顧“非典”肆虐的危險、夏日酷暑和密閉機房達攝氏40多度的高溫、高分貝噪聲、有害煙氣,堅持親臨工地,瞭解工程進度,檢查施工質量,解決出現問題,確保了工程按期保質的竣工,兩次機房搬遷過程中,他自始至終都堅持在現場指揮,從系統設備的拆卸、安裝和調試到系統設備的保護、裝卸、搬運的指揮以及大樓搬遷過程的相關技術支持保障工作,均做了周密的安排並落實專人負責,每次都是連續工作近二十個小時;2002年7月,長期與他生活在一起的母親因病住院,病發至今已兩年多了。面對着已經成爲植物人的母親,他常常感到內疚、自責和悲傷,但他知道,自己是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不能因爲親情忘了責任,不能因爲家事而耽誤了工作。三年多來,他沒有因爲母親的病請過一天假,一心一意撲在工作上,夜裏他常常守在母親的病榻,照料生病的母親;白天他依然堅守崗位,履行職責,組織全科做好電子信息系統的日常運行管理工作,確保了汕頭海關各項業務和改革的順利開展。

二、刻苦鑽研業績顯著

計算機前臺設備維護工作看起來似乎沒有特別高深的技術,但怎樣做到準確、及時、快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卻是大有學問的,而技術人員綜合素質的高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大小將直接影響計算機應用工作的順利開展及業務部門的工作。正是意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同志十分注重對相關理論知識的勤奮鑽研和知識更新,並在實際操作中不斷

總結經驗,多年的摸索,使他對這些設備的性能瞭如指掌,處理問題得心應手。有一次,關區一個網絡節點在搭建後連續正常運行近兩個月時出現不穩定情況,現場業務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恰好他出差在外,科裏派了幾撥人員,帶了全新的設備,先後趕赴現場處理,均無法解決問題,他出差回來得知消息後,立刻趕赴現場,運用所學知識,僅用半天工夫,就找到節點故障是由設備老化、穩壓電源失效引起網絡設備工作異常所致。這些年來,他爲業務現場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成爲關區各用戶心目中技術故障處理專家,受到各基層單位的好評。

*同志主持全科工作的前後,正是我關h883/edi等計算機應用工作的不斷普及和深化的時候,原有關區網絡的結構和性能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應用工作的需要,特別是影響了我關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推廣應用,爲此,在關、處領導的支持下,他積極組織全科同志,認真分析了我關計算機應用需求,針對關區網絡存在的問題,組織擬定了汕頭海關計算機網絡改造方案,在網絡改造所需設備未到位的情況下,他帶領全科同志,利用現有設備,實施計算機網絡改造過渡方案,在短短半年裏,先後完成辦公大樓樓層及偵查分局、調查局及分關、辦事處等10個點的網絡改造,滿足了關工作的需要。隨後,他又組織完成汕頭關區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改造工作,包括核心局域網的改造、關區廣域線路的提速和關區22個局、分關、辦事處、業務現場計算機局域網升級換代,大大地提高我關計算機網絡性能,爲汕頭海關信息化建設再上一個新臺階奠定了良好基礎,確保各業務應用項目、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推廣應用及通關作業制度改革的順利進行。

2002年下半年,隨着以建立“耳聰目明”的智能型海關爲目標的現代海關第二步發展戰略的實施,業務改革以及伴隨而來的通關業務系統的轉型換代、風險管理平臺的建立等等,對海關信息系統建設及安全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爲此,*同志根據海關總署和我關的部署,先後組織完成了汕頭海關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的建設;組織完成了《汕頭海關網絡安全擴容改造方案》的撰寫、關區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擴容改造和三網分離工作,組織完成了《汕頭海關網絡與信息安全應急預案》的撰寫、技術演練工作;組織完成新辦公大樓機房建設、電子信息系統無故障遷移和大樓搬遷期間技術支持保障工作;組織完成h2000工程平臺搭建、大量設備安裝和切換技術保障工作,確保了我關h2000工程的順利上馬等。此外,還組織全科做好關區電子信息系統日常運行管理工作,確保系統長時間無故障運行,爲汕頭海關電子信息系統的建設和安全運行做出了突出貢獻。

三、不畏艱難勇挑重擔

斷進行工作總結,獨立撰寫了《汕頭海關辦公大樓防雷分析及對策》論文一篇,受到總署有關專家的好評併入選海關係統專業技術職稱評審《優秀論文集》。

原運行及網絡科是我關職能部門中員工最多的科室,全科共有幹部17人,承擔我關電子信息系統機房及機房設備、計算機系統設備、覆蓋粵東五市的關區網絡和計算機前臺設備的運行管理和日常維護工作,工作任務繁重,尤其是2003年,該科還負責網絡安全擴容工程、新大樓機房建設和搬遷、h2000工程平臺的搭建、大量設備的安裝和切換技術保障、風險管理平臺的搭建、陽光海關工程技術支持等多項重要工作。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任務面前,*同志毫無懼色、鎮定自若、迎難而上,他一方面緊緊依靠上級的正確領導和支持,團結黨員幹部和業務骨幹,以整頓教育活動、實行關銜制度爲契機,加強科的隊伍建設,狠抓規章制度的落實,時刻關注員工的思想動態,開展談心活動,及時化解矛盾,關心員工疾苦,努力搞好科班子團結,不斷增強科集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另一方面,針對任務多、工作量大、實時性要求高的特殊情況,*同志認真做好組織和落實工作,他多次召集科領導和業務骨幹開會討論,明確科班子的分工,對各項任務按輕重緩急進行合理安排,並組織科的業務骨幹分別負責,在各項工作的組織實施過程中,*同志特別注重督促檢查、落實和請示彙報,並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做好本科人員調配和協調工作。由於方法科學、安排得當,該科在人員多、任務重、壓力大的情況下,工作忙而不亂、有條不紊,出色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

計算機型論文 篇三

關鍵詞: 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 教學現狀 教學模式

高職教育的辦學性質屬於職業類教育,主要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未來的社會,不會使用計算機將被稱爲“文盲”。對不同類型用人單位的調查統計顯示,他們期望畢業生掌握的主要技能是:文字編輯軟件,數據管理軟件,演示文稿軟件,網絡應用,安全防範,利用網絡搜索和處理信息,利用網絡通迅與其他人員協調工作,等等。這些都是對普通的工作人員的要求。爲了適應社會需求,跟上時展的需要,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課程。

一、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現狀

1.學生的層次存在差異。

在我國,計算機的普及率並不是很高,擁有電腦的人大多集中在城市,廣大農村羣衆對電腦的接觸少之又少,這就導致新生入學時,計算機基礎水平和應用能力差異較大,學習的起點不一致,這給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出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即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兼顧基礎差異明顯的學生。

2.新生理論與實踐脫離。

新生入校時,有的學生接觸過計算機,但由於沒有明確的理論引導,只能侷限於簡單的操作;有的新生從未接觸過計算機,感覺很茫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會導致一味學習理論,實踐能力缺失。這兩種情況都會造成理論與實踐脫離。

3.硬件條件不足給教學帶來困難。

高職教育的出發點是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計算機操作是高職院校學生畢業時必須具備能力之一,因此大部分高職院校對全院各專業學生開設《計算機基礎》課。但由於辦學影響,上課時,學生不能保證每節課都人手一臺計算機,老師授課時會把理論與實踐環節分開,理論課在教室或多媒體教室上,這樣,在理論課中老師就只能一味講。對起點低的同學來說,學習起來有很大的困難,理論課老師講的內容到上機實踐時用不出來,日積月累,遺留問題越來越多,導致這些學生對此學科失去興趣。

4.畢業時不能學以致用。

由於計算機基礎課是應用性極強的一門課,用進廢退,因此在一年級時所學的內容,不少學生到畢業時已經幾乎忘記了,到找工作時不能學以致用,難以適應用人單位的需求,這也是計算機基礎單純地作爲一門課學習必然產生的結果。

二、對高職計算機基礎課教學模式的探討

高職教育的辦學性質屬於職業類教育,主要培養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無論在授課中還是學習中都要達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 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當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網絡教學三位一體,相互促進,全面培養學生的上機操作能力,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綜合運用計算機知識的能力。在授課時,應將原來的教室授課變爲機房授課,這樣可以講解1―2個知識點,就讓學生動手練一練,做到邊學邊練,使學生把每個知識點都學會、學紮實。

2.減國小生的層次差異。

教師可以在最初的幾堂課採用分層次組織教學,對基礎差、起點低的同學多教、多練,有針對性地輔導;而對以前接觸過計算機的同學,以預留作業和指導的方式,使其把計算機基礎打牢,最終縮短學生差異。

3.利用網絡課後答疑,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計算機網絡資源豐富、功能強大,成爲人們使用計算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上網”也是提高計算機操作實踐能力的方法之一。教師在課餘時間可以與同學們在線交流,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作出解答,增強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實踐證明,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而且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

4.溫故知新,畢業前增加有針對性的實踐環節。

在做畢業論文之前,大部分畢業班同學都已經找到工作,這時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實踐環節,對論文格式排版、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樣既可以使學生溫故知新,又能使學生適應崗位要求,提高動手實踐能力。

總之,計算機基礎課雖爲公共基礎課,但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學科。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對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其已成爲高職院校培養的職業技能型人才的必備技能之一。

參考文獻:

[1]楊海英。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控索與研究。計算機教學。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0:168.

計算機系論文 篇四

關鍵詞:計算機類專業;畢業設計;增量開發模型;過程管理

1提出問題

在計算機類專業教學的目標中,除了使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專業基礎知識外,還要着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作爲計算機類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畢業設計是以學生爲主體,在校內教師或校外工程技術人員的指導下,圍繞特定選題進行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和開發過程,是提高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前期的綜合課程設計鞏固已修專業核心課程的知識,並提高其綜合應用能力、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及協作能力。與課程設計不同,畢業設計更強調系統性和綜合性,使學生在以下方面得到鍛鍊和提高: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②自主獲取新知識、獨立發現問題的能力;③計算機系統設計和開發的能力;④創新精神和團隊協作能力;⑤文獻檢索、資料查詢以及論文寫作能力[1]。畢業設計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工程技術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的主要教學環節,也是對大學生所學課程質量的綜合檢驗,是學生從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重要過渡階段。作爲本科生畢業前的關鍵實踐環節,畢業設計週期長、任務重,如果不採用有效的開發方法和管理措施,極易出現未能達到預期目標、畢業設計質量低下等問題,影響學生的畢業。實際上,計算機類專業的本科畢業設計可以視爲一個小型軟件系統的開發過程。目前,在畢業設計實踐中也出現了應用軟件工程思想的相關探索,包括分析畢業設計和軟件生命週期各階段的映射關係[2]、用軟件工程思想指導畢業設計[3-5]等。

2計算機類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分析

昆明理工大學信息工程與自動化學院計算機系1985年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生,目前共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軟件工程等3個計算機類專業。這3個專業均在大四上學期第10周爲學生分配指導教師,開始畢業設計工作,大四下學期第16周進行畢業設計答辯,要求每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獨立分析、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工作作風。近年來,在計算機類專業的畢業設計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未能較好地完成畢業設計的預定目標,部分學生的畢業設計質量較低,體現出來的問題主要包括:

2.1選題不當在畢業設計選題時,由於大多數學生沒有參加過實際的軟件項目,一般會選擇學生信息管理系統、圖書信息管理系統等常見題目,或者自己設想一些題目,並出現多個學生選擇同一題目、內容雷同、缺乏創新的現象。也有部分選題脫離實際,學生對要完成的系統內容不清楚,影響了軟件開發及畢業論文撰寫。此外,有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認識不足,導致選題過大或過小,有些內容實現有困難或者來不及實現,在畢業設計過程中不得不多次換題。

2.2未採用有效的開發方法《軟件工程》是計算類專業本科生工程基礎類課程,但部分學生未能將軟件工程思想應用到畢業設計中,沒有采用有效的開發方法。通常出現的問題包括:需求分析不充分,忽視了軟件需求的不穩定性,甚至有學生忽略需求分析直接進入軟件設計,導致後期反覆對修改系統;沒有對軟件進行總體設計,在目標不明確的情況下隨意進行軟件開發,整個開發過程隨意無序,導致軟件結構混亂、代碼質量低下、可用性差,發現問題通常爲時已晚,稍作改動系統就不能運行;未進行軟件測試,只使用少量數據檢查了系統的運行情況,沒有發現系統存在的其他問題或錯誤;開發中未編寫軟件文檔,部分學生到畢業設計的最後階段才撰寫畢業論文,出現論文內容與系統不一致、論文質量低下等情況。

2.3過程參與不足在畢業設計的過程中,學生要準備研究生入學考試,或參加就業考試,或到某單位實習3-5個月,無法每週接受教師的指導或檢查,部分學生有問題也不和教師交流,過程參與不足導致後期手忙腳亂,影響畢業設計的質量。

3在計算機類專業畢業設計中應用增量開發模型

爲了達到計算機類專業畢業設計的預期目標,自2015年起,學院通過強調軟件工程思想、應用增量開發模型、加強過程管理等措施,有針對性地控制畢業設計的過程和進度,進一步改進畢業設計的質量。

3.1強調軟件工程思想1968年的NATO會議上提出了“軟件工程”的概念,使軟件開發開始了從“藝術”、“技巧”和“個體行爲”向“工程”和“羣體協同工作”轉化的歷程[6]。爲了提高軟件開發效率和軟件產品質量,必須改變手工作坊式的開發方法,採取工程化的開發方法和工業化的生產技術[7]。爲了讓學生能順利、有序地開展畢業設計,在與學生見面的第一次畢業設計指導例會上,向學生再次系統地介紹了軟件工程思想,着重從軟件系統的需求分析、設計、編碼及測試等各階段如何開展,各階段要完成的任務及提交的文檔等方面進行了講解。

3.2應用增量開發模型增量模型也稱爲漸增模型,由Mills等人於1980年提出,使用增量模型開發軟件時,將軟件產品作爲一系列的增量構件來設計、編碼、集成和測試[8],如圖1所示:採用增量開發模型,可以將畢業設計要完成的軟件系統分解爲一系列的增量構件,通過迭代開發逐步實現系統目標。在計算機類專業畢業設計中應用了增量開發模型,相關步驟如圖2所示:3.2.1選題爲了有助於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學院要求學生畢業設計的選題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不要選虛擬題目。對於學生不瞭解但又想做的題目,指導教師給學生講解,指導學生查詢相關文獻資料。通過多次交互,讓每個學生的選題都符合其實際能力,難易適度、大小適中。3.2.2系統分解確定選題後,首先要讓學生理解軟件需求的演化性,學會區分需求的優先級。通過認真分析軟件系統的需求,指導學生將系統劃分爲若干個子系統,定義每個子系統中的功能模塊,並給出各子系統的接口定義。分解時可依據學生的開發能力將子系統定義爲不同的增量構件。通常建議動手能力弱的學生可將第一個增量構件定義得簡單一些,這樣學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看到一個可運行的軟件子系統,增強其完成軟件系統的信心。後期在逐步增加軟件功能的同時,學生也有時間學習和適應下一個增量構件的開發,從而降低畢業設計失敗的風險。3.2.3增量構件開發基於系統分解方案,根據圖1的增量開發模型進行各增量構件的開發,並在開發過程中完成所需的軟件文檔。由於各增量構件交付前都需經過測試,最終完成的系統質量是能夠得到保證的。3.2.4撰寫畢業論文軟件文檔是軟件開發規範的體現和指南,按照開發規範完成軟件開發的過程中將產生一系列的軟件文檔。畢業論文是畢業設計工作的總結和提高,開發過程中完成的相關軟件文檔是畢業論文的主要素材。

3.3加強過程管理爲了確保畢業設計順利進行,除每週定時的指導例會外,還在各增量構件的分析、設計、編碼、測試等階段結束時進行軟件系統開發的檢查和彙報。此外,針對階段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增加了開發過程中的問題跟蹤及解決環節,以此訓練學生解決問題及協作交流的實踐能力。通過學生彙報和教師講解,總結、交流開發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收穫,加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對於長期在外實習的學生,要求其每週提交工作進展報告和階段文檔,並與該生實習單位主管進行定期交互,或委託實習單位進行階段檢查後將結果反饋給指導教師,以便掌握學生畢業設計的進度,及時解決存在的問題。

4增量開發模型在計算機類專業畢業設計中的實踐

2015年11月-2016年5月,學院在5名2012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專業本科生的畢業設計中實踐了增量開發模型。5名學生編程能力各有不同,其中有2人於2016年2-4月外出實習,其餘學生在畢業設計過程中均有請假參加招聘考試等現象。通過應用增量開發模型,所有學生均順利完成畢業設計,1人被評爲學校優秀畢業設計,3人成績爲良,1人成績爲及格。經過分析後發現,學生可以應用已學的相關理論和知識開展畢業設計工作,部分學生在知識的應用和實際動手方面表現出色。

5結語

實踐表明,增量開發模型可以保障畢業設計的質量,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溝通和協作能力。此外,增量開發使學生更多地去思考系統的分析和設計問題,而不是僅關注代碼編寫,爲畢業後的工作實踐奠定了基礎。學院將鼓勵更多的學生儘早參與到實際的軟件項目中,進一步提升其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張學輝.新就業形勢下軟件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探索[J].計算機教育,2009(15):127-128.

[2]張文靜,盧海霞,楊捧,等.軟件工程思想在畢業設計環節中的應用[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7(4):69-71.

[3]王光瓊.軟件工程思想在畢業設計中的應用探討[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9(9):98-100.

[4]冶紅,蔣波.軟件工程思想在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4(9):76-79.

[5]郭海鳳.軟件工程思想在畢業設計中的應用[J].計算機教育,2014(8):87-90.

[6]楊芙清,梅宏,呂建,等.淺論軟件技術發展[J].電子學報,2002(12A):1901-1906.

[7]楊芙清.軟件工程技術發展思索[J].軟件學報,200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