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感範文站

位置:首頁 > 論文 > 論文精選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通用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通用多篇】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一

【關鍵詞】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素質

培養具有較高職業素質的實用型人才,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語文是中職學校文化課中的基礎學科,承擔着重要的責任。但事實上,目前中職語文教學卻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教學面對的是素質日益降低的學生,他們絕大多數是與高中無緣者,迫不得已選擇中專。另一方面,受教學條件的限制,中職語文的學習就等於上語文課,上語文課就是上語文課本,學習語文課本就是學習字詞句和幾個關鍵語段的情況並不少見,語文學習侷限在了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學生學習興趣不濃,學習資源枯乏,學習方式單一,久而久之,中職語文教學越來越失去了活力。

2009年教育部頒佈的《中職語文教學大綱》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爲教學三項內容之一和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模塊並列,作爲中職語文教師就應該通過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語文爲發端將學習觸角伸向廣闊的自然與社會,讓學生獲得對世界的豐富多樣的認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發揮語文無處不在的優勢,從而激活僵死的語文教學。

一、正確認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首先,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課程的一個內容,一種課型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更側重於在實踐活動中體現語文性的特點,可以說這種設計的主要目的在於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其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姓——“語”

語文綜合性學習必須以語言文字爲載體,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爲中心,以語文知識、技能及其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爲落腳。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爲語文綜合能力鍛鍊的一個契機、一個平臺、一個抓手。

再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體現——“綜”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特徵在“綜合”,包括科內綜合,即語文內部各要素的綜合,例如聽說讀寫的綜合,文學與非文學的綜合,本站與文言文的綜合等等;科際綜合,即跨學科綜合,它是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綜合,例如語文與歷史的綜合、與物理的綜合等等;泛科綜合,即打破語文學科的固有界限,強調語文與生活的聯繫,強調在生活中學語文。

在活動目標、活動方式、活動成果方面都體現出“綜合”。綜合性學習作爲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其真諦在於打破常規教學的單一踩點、單向運作模式,採取跨段重組、同類整合、多元互補的方式,將適合學生探究的問題以模塊的形式組合起來,擴大綜合實踐與綜合提升的空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綜合提高,而且有益於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最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最大亮點——“實踐性”

綜合性學習,特別強調以活動爲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獲得,在活動中提高,在活動中成長。這裏的活動,既指外在的活動(如討論、辯論、資料蒐集、訪問調查等),也指內在的活動(如思考、分析、梳理等),既指集體的活動,也指個體的活動,多種活動的同步和統一,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了真正的落實。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優點所在

(一)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轉變學生語文課與專業課無關、學語文耽誤時間的錯誤思想,而且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學好語文猶如拿到一把開啓專業技能學習、打開職業生涯之門的金鎖匙。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需要綜合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對長期以來習慣於在課堂裏聽講、回答問題、做練習的學生來說,活動化的綜合性學習無疑是令人興奮的。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要收集、調查、整理、探究,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促進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有個性地學習,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轉變。而主體性和主動性正是語文課的核心。

(二)拓展學習空間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加強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繫,把不同學科的相關知識融會貫通,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使他們在廣闊的空間裏學語文、用語文,拓寬視野,豐富知識,砥礪能力。

(三)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蒐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四)轉換了師生角色

首先,教師角色得到了轉變。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說:教育,應充滿民主精神,教師應重新審視師生關係,並確立民主師生關係。傳統教學只關注教師的教,不管學生的身心基礎,不管學生的學;只關注書本知識的傳授,不管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將生動活潑的語文教學變成知識的單向灌輸。課堂成了教案劇出演的舞臺,教師是主角,學生是不起眼的羣衆演員,很多情況下只是聽衆、觀衆。而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要做一個積極的倡導者;做一個熱情的幫助者;做一個積極的旁觀者;做一個標準的參與者;做一個朋友般的監督者;做一個客觀的評價者。教師應走下講臺騰出時間,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其次,學生的角色也相應的發生了轉變。學生成爲語文教學的主體;學生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學生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者;學生是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學生是活動成果的生產者;學生是獨立的評價個體。

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要“以學生爲主體,以實踐爲主線,以活動專題爲載體,以合作學習爲基本形式”,具體說來,可以通過社會調查、人物訪談、影視欣賞、資料查閱、感悟體驗等學習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二

【關鍵詞】國中 語文 教學 實踐 開發

一、對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的認識

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是活動的因素來源和實施條件,其中,教師決定了資源的識別範圍、開發程度和利用水平,是最重要的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

由於不同的教育情境,語文實踐活動資源的分佈,特別是在需要較大經濟投入的條件性資源方面有着地區的差異而不平衡。我國的一般情況是中西部地區資源狀況比經濟發達的東南部地區落後,農村比城市落後。造成落後的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缺乏識別、開發和利用語文實踐活動資源的的意識與能力,從而造成了許多資源的閒置與浪費。

二、國中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的開發

從目前我國課程改革的趨勢來看,凡是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與和諧發展的資源都應該加以開發和利用。語文教師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在國中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中,蘊藏着豐富的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實踐活動資源,語文教師應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地開發。

(一)自然性資源開發。“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宇宙萬象是語文實踐活動取之不盡的源泉。自然性資源主要指:(1)自然世界中的自然形態,如日月星辰,風霜雨雪,名山大川,等等,(2)人工形態,如農田水利,園林花卉,城市景觀,等等。

各地的自然景觀多種多樣,適合開發的自然資源也多種多樣,這就需要教師因地制宜,積極探索,開發具有自己地域特點的自然性資源。例如筆者的家鄉南康市就有南山森林公園、文峯塔、蓮花山、蘇子步行街、旭山烈士陵園、陳贊賢烈士墓等自然人文景觀。

(二)社會性資源開發。每個人都離不開社會,社會性資源指的是生活中的生產勞動和人際關係,如果學生僅僅被關在家裏校內,兩耳不聞窗外事,什麼“榮辱興亡、科技興國、國際風雲”等等一概與他無關,那麼他們又從何而來“愛憎觀”、“是非觀”、“榮辱觀”,又從何而來民主、合作、競爭、進取等現代意識?語文學科以認識社會爲主線,沿着“家庭――社會――祖國――世界”的思路,語文實踐活動正可以以此作爲資源,讓學生去工廠、農村、部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不同的地方,接觸不同的人,體驗不同的生活。瞭解社會、參與社會,培養他們適應社會的能力。

(三)人文性資源開發。所謂人文,指的是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人文性資源,指文化世界中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都可以成爲語文實踐活動中的人文性資源。

三、國中語文實踐活動教學資源的利用

語文教育實踐性的特點,是對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個重大突破。教師是語文實踐活動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充分考慮國中學生形象思維活動活躍、表現欲旺盛、好勝心強等特點,遵循學生親歷親爲、自主發展、探索發現、交流合作等原則,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實踐活動資源,創設語文實踐的環境,有目的的、循序漸進地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一)學校資源的利用。學校語文實踐活動資源包括語文教師、課代表、文學社、圖書館(藏書、畫冊、音像資料、報刊雜誌、網絡資源)、校園文化環境,等等。

這些資源的利用可以多種形式,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堂外,只要能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就行――動口、動手、動腦,在實踐中全面發展聽說讀寫能力。講故事、演講,辯證、答辯等,可以訓練學生說話的生動性、鼓動性和敏捷性;口頭評講作文、課文試講等,可以訓練學生說話的組織能力和分析能力;寫字比賽,可以在書寫與比較中得到寫字的祕訣,瞭解寫錯別字的原因;查字典,能掌握各種檢字法,懂得字典凡例,探索出一些文字編排的規律;詞語接力賽,可以訓練學生的聯想力;警句收集、報刊剪摘注評等,可以訓練學生概括能力及辯證思維能力;手抄報、演課本劇,可以發揮學生個人專長,發展個性……在這些活動中,教師引導學生學會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圖書館、閱覽室、電腦房、網絡空間等都成爲學生學習的場所。

(二)自然、社會資源的利用。自然、社會語文實踐活動資源包括:語文教育人才資源、自然風光、文物古蹟、風俗民情、社會文化等等。其中社會文化可以有文化藝術場館(如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文化藝術設施(如布告欄、黑板報、讀報窗、宣傳廊等),文化藝術環境(如建築雕塑、園林花卉、標牌廣告、書畫走廊等)。

1.聯繫生活學語文。教師有意識地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充分利用自然、社會資源,增加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機會。對於國中學生來說,一切未知的、可望不可及的領域都是他們興趣的觸覺所在,他們渴望自己獨立,渴望體會預想中的人生,自然科學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有他們無限的遐想。這時不妨鼓勵學生觀察自然、觀察社會,養成寫觀察日記的習慣;引導學生多看,多聽,多想,一分爲二地評價人物和事件,發現問題學寫建議書;指導學生進行調查訪問,學會整理調查報告,進行調查彙報、答記者問,開新聞會等。這樣的活動,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位老師的帶領下,他們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在活動中他們還學會團結合作、勇於挑戰,學會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及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2.服務社會用語文。學的目的是爲了用,學而不用等於沒學,教師要幫助學生運用語文爲社會服務。比如“調查用字的混亂現象”,一改以往侷限於教室“黑板上糾正錯別字”的單調、沉寂,把學生整個推入“社會用字”的實踐活動中,去翻閱書報雜誌,考辨大街小巷的用字,區分正誤,各自根據已學知識編訂《勘誤表》,彙總,分類,交有關部門。學生們在實踐活動中增長了知識與能力。

(三)家庭資源的利用。家庭語文實踐活動資源包括:家長和親友、家庭藏書、報刊雜誌、音像資料、電腦材料,及家庭文化環境等等。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三

[關鍵詞]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表現性評價;有效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2.3

在中職學校,因爲專業學習的實用性和緊迫性,導致學生對文化課的學習缺少了興趣,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所以,對於中職語文教師來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最爲首要的事情。可是,我們往往苦於尋到有效的方式方法。其實,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最爲適合中職學生的一種語文教學模式。2009年頒佈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根據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生活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設活動情景。

一、意外邂逅,彼此相攜--闡釋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和表現性評價的概念

所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通過綜合性的語文實踐學習,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實踐中獲得新知,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教師根據學校、社會、職業和學生的學情(學生專業以及學生的語文水平)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條件地開展各類活動,培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實踐能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應該具有語文性、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的特徵。

所謂的表現性評價是指在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情境裏,通過對學生完成實際作業表現的觀察,依靠各種觀察力量,整合教師的專業判斷,對學生學業成就進行整體判斷的教學評價方式,它可以系統地衡量一個學習者使用以前所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或完成一項任務的能力。

表現性評價實施的目的不是爲了評價而評價,而是要重視學生參與過程的評價,重視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自定目標、自我評價、他人互評,參與意願、情感,小組評價等等,從而讓學生進行及時有效的自我調整,促進學生學習非結構性知識,發展實際操作能力,獲得全面發展。

同時,在運用表現性評價,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行爲或結果採用相應的評價標準時,要有據可依,及時調整和補充,要體現出評價的可操作性。這也是表現性評價可以及時調整完成措施,是其他評價方式所不具備的。

所以說,表現性評價方式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最合適最有效的評價方式,最具備可操作性的評價方式,不得不說,它們的邂逅就是浪漫和完美的相攜。

二、你的魅力,折服了我--表現性評價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運用(概例)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運用表現性評價,可以更注重活動的細節安排,過程和及時的反饋,可以更爲有效而全面的瞭解學生,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指導。

(一)活動前的運籌帷幄

很多時候,我們在確定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或者在制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計劃時,更多的是由教師一手操辦的。其實,這個過程應該放手讓學生去做,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參與熱情,也才能真正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可往往教師會"很不放心"讓學生去"操刀"。

(二)活動中的明察秋毫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最難的就是對活動過程進行有效的評價。可是,對活動過程的評價卻是整個綜合實踐活動評價的關鍵和重點。教師只有一雙眼睛,一對耳朵,面對全班好幾十人在活動中的表現,難免偏觀偏聽。

(三)活動後的反思進步

一個人之所以能獲得進步的最大原因就在於他能夠不斷的完善完美自己,而完善自己正是源於及時的反饋和自我的反思。在傳統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評價中,反饋和反思幾乎是教師一個人的總結。

三、執子之手,展示風采--表現性評價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有效運用案例

實踐中出真知,實踐中出經驗,實踐中出效果,實踐中出精彩。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運用表現性評價方式,使師生的語文學習融洽、合理,有趣、生動,靈性、有效。學生愛上了活動,就愛上了語文;愛上了語文就踏上了持續學習的路。我們要展我們中職語文獨特的魅力,要立我們中職語文的課程地位,要保我們中職語文在學生心裏的分量。所以,我們要思考,要實踐,要進步,要用心。

(一)在"專題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運用

專題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其實就是教師設計一個主題,讓學生就這個主題進行一系列的活動。

這是比較傳統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表現性評價的側重點就在於活動過程中的細節量化。比如:蒐集資料是否符合主題?對於主題是否有獨特的見解?就這個主題,你可以設計出幾種方案?等等這些,都是評價中較爲關鍵的部分。

(二)在"探究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運用

誇美紐斯說:"語文的研究,尤其是在青年時代,是應當和事物的研究聯繫在一起的。這樣我們對於客觀世界與語文的認識,這就是說,我們的關於事實的知識和我們表達事實的能力,才能同時進步。"(注:誇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72頁。)探究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就是一種對事物的研究,是對專題式活動的進一步深化和思考。用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來指導學生進一步做好對各專題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引入合作和競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堅持的競爭意識。

表現性評價在探究式活動中的有效運用,較爲側重的地方是及時的反饋和反思,包括多活動的策劃和安排。只有當策劃和安排的活動具備研究的可操作性才能着手去探究。同樣的,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總結出合理有效的探究方式,研究模式,纔能有效的去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究。

(三)在"建構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運用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對學習的認知理論的一大發展,它的出現被人們譽爲當代教育心理學的一場革命。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爲學習不是知識由教師向學生的傳遞,而是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的過程。學習者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這種建構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學習的實質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之間的反覆的、雙向的相互作用形成、充實或改造自己的經驗體系的過程。

如何合理有效的在中職學校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件充滿了挑戰的事情,有老師把這項工作比喻成長滿荊棘的道路。是的,也許,在這條路上,我們有可能因跌倒而被扎得鮮血淋漓,但我們渴望在如此的荊棘之路上盛開出嬌豔的鮮花,正如我們渴盼這每一箇中職學生因語文而快樂,因語文而豐富,因語文而成長!多思善學,勤做用心,用盡可能的方法去期盼荊棘中開出的鮮花吧!

參考文獻:

[1]鍾燕開。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探討。G633.3.中國校外教育。2011年第19期。

[2]徐吉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語文課程的整合。J成長論壇網。2003-4-4.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四

江蘇教育出版社新版《語文》教材充分體現了課標精神,十分重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作爲每單元的有機組成部分,目的就是希望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希望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通過參與語文實踐活動,力求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生活,在活動中讓學生學習知識,在活動中讓學生提升能力,在活動中讓學生感悟生活真諦,在活動中讓學生提高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如何實現中職語文教學改革,實現中職語文教學的新突破,筆者認爲教師應該在充分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充分了解學情的基礎上,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失爲一個很好的突破口。那麼,如何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開花結果,真正體現它的價值呢?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解析

1.活動主題

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第一至第四冊各單元主題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歸納如下:

(1)關注單元主題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關注單元主題,是單元主題的鞏固、延伸或拓展。例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青春詩會”與單元主題“飛揚的青春”、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古詩重讀”與單元主題“千古流芳――詩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生活中的文化衝突與融合――網絡論壇或博客上的討論”與單元主題“文化的思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走上舞臺”與單元主題“舞臺大社會”、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走進企業文化”與單元主題“企業的靈魂”等等,這些主題內容可以明顯看出,作爲單元有機組成部分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與單元主題間存在着有機的內在聯繫,存在着一致性,理解單元主題是理解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的基礎。

(2)關注社會熱點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關注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培養責任意識。例如,“獲取整理信息,探究低碳生活”、“ 社會熱點問題調查”、“‘低碳生活’社區宣傳活動籌備工作”、“生活中的文化衝突與融合――網絡論壇或博客上的討論”等等,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形成正確的觀點,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關注學生生活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關注學生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生活,關注身邊的人、事、物,學會感動,學會感恩。例如,“走進家鄉”、“我們將來的事業”、“我的親人們”、“難忘的人物形象”、“那人,那事,那景――感動心靈交流會”等,這些與學生身邊的生活、身邊的生活環境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事業觀、親情觀,對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4)關注學生素養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關注學生素養,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職業素養意義重大。例如,“青春詩會”、“古詩重讀”、“成語、名句、典故交流會”、“流行風?古典味――流行歌曲歌詞欣賞”、“ 走進‘紅樓’――《紅樓夢》探究閱讀”,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作用很大;“我們將來的事業”、“職場人物訪談”、“走進企業文化”、“產品推介”、“分享我的創業策劃”、“模擬求職應聘洽談會”等,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2.活動形式

(1)突出參與性

例如:第一冊教材中五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青春詩會”,強調以集會的形式展示同學們的詩歌才情;“走進家鄉”,強調走進家鄉,瞭解家鄉,介紹家鄉;“獲取整理信息,探究低碳生活”,強調“獲取”和“探究”,活動性明顯;“古詩重讀”,強調“讀”,在“讀”的過程中再體驗,再感受;“我們將來的事業”,強調在活動中憧憬未來的職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參與,實現教學目標。

(2)體現延展性

例如第三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模擬求職應聘洽談會”的活動過程包括:蒐集信息、交流討論、撰寫文書、情景設置、模擬應聘和成果展示等環節。其中“蒐集信息”在課前完成,“成果展示”在課後完成,體現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延展性。

(3)呈現豐富性

以上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爲例,“蒐集信息”,要求學生課前去收集,培養學生主動接觸社會,能夠根據相關要求,蒐集信息的能力;“交流討論”,培養學生圍繞相關要求溝通交流的能力;“撰寫文書”,培養學生根據相關要求,撰寫應用文的能力;“情景設置”,培養學生根據相關要求的動手能力等等,活動呈現豐富性,多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

(4)評價多樣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體現多樣性。從評價主體看,以個人活動爲主的,包括個人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和教師總評;以小組活動爲主的,包括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和教師總評;從評價內容看,有等級評價、打分評價和評語評價等,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5)資源開放性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不在侷限於教材、教室和學生本身,體現出開放性的特點。近處,學生可以去學校的圖書館或閱覽室查找資料;遠處,學生可以走出校園,走進社會的各個方面尋找活動的材料。可以在書本上尋找靜態的有限的資源,也可以進入網站尋找動態的無限的資源,極大地拓展了活動的空間和內容。

學情分析

江蘇教育出版社新版《語文》教材,2011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在全省職業學校使用。目前第一至第四冊在2011級學生中已經全部使用。使用過程中,無論是上級教研部門還是學校教學主管部門都要求語文教師重視“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江蘇省對口單招語文考綱也明確規定“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列爲單招《語文》必考內容,因此,教師要重視相關內容的教學。那麼,學生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看法如何,筆者選擇了本校五個專業的100名學生進行了簡單的調查。五個專業分別爲機電技術應用、計算機技術應用、電子技術應用、酒店服務與管理、市場營銷,每個專業20名學生,其中男女生各10名。調查的內容及結果見下表:

從調查結果看,學生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興趣濃,喜歡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學生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還存在意見,語文實踐活動課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何體現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本質性特徵,讓學生在活動中真正動起來,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提升能力,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老師進一步思考、探索。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現狀如何呢?筆者走訪了本校的語文教師。他們認爲,“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確實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但是教學難度比較大,實現教學目標也不容易。首先是中職生組織開展活動的能力不強,其次是學生知識水平的欠缺,第三是課堂教學資源整合存在難度,第四是語文綜合實踐課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針對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客觀條件的不足,教師應該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創造上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外在條件,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才能開花結果。

教學建議

1.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提升水平和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的是學生的親身經歷、直接體驗。因此實踐性或活動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大特點。對於職高生來說,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更要看重的是過程,而不要過分追求結果,應儘可能突出過程的完整性。教師要轉變觀念、轉換角色,真正由學生學習活動的“主宰者、控制者”變爲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者、參與者”,要敢於“放手”,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凡是學生可以做到的事情,教師決不越俎代庖,教師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自主實踐的過程。

要進一步改變師生關係,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諧的人際關係,這樣有利於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有利於形成和諧的班級活動氛圍,從而爲綜合性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課堂教學以活動貫穿全程,以活動承載目標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從開始到結束,活動是貫穿始終的主線。教師應指導學生在各個環節開展相關的活動,並在活動的主題、形式、內容等方面給予指導。

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每次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進行分解,在不同的活動環節中得以體現。

活動的內容要開放:一要保證活動內容的豐富多樣性,二要保證活動內容的可供選擇性。因爲只有具備這兩點的活動內容才能滿足處在不同發展水平、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的多方面需要;才能促使他們通過對活動內容的自主選擇、積極參與,獲得各得其所的相應發展,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面向全體。

活動的過程要開放:活動的過程應是動態的、變化的。學生的活動表現、活動需求應是調整活動進程的基本依據。

活動的空間要開放:這是指要把以往固定的空間(教室)變爲彈性的空間(如圖書館、實訓場所、實習工廠、社區等等)。活動的場所要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確定。即便確定在室內,也可以根據活動的特點,打破單一的“秧田式”座位,進行多種形式的座位組合。

3.要創新活動形式,激活課堂,實現目標

不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是不一樣的,某一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各環節的活動的形式也不一樣。學生個人的活動,小組的活動也存在着差異。教師要指導和鼓勵學生創新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讓不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不同樣的形式,激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實現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論文 篇五

一、更新教師觀念,創新英語教學。

1、大膽學習。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學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和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要求。在教學中,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努力做到“三創新”-- 創新課堂教學設計,主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創新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新教學手段,運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是創新外語教學的重要途徑。爲了提高全組英語教師的素質,我們組織了全組老師赴北京參加了北師大組織的全國中國小英語特色教學與技能提升培訓,讓每一位英語老師對於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了更深瞭解,提高了專業理論知識水平,從而也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

2、大膽嘗試。“先學後教、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已經引起義烏所有教師的關注。我們學校也積極組織老師學習、實踐。英語教研組依然走在了前列。“五月風”英語周活動中開展的“先學後教、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探討,得到了教研員譚老師和兄弟學校的老師們的肯定。五月底,學校教務處組織的“先學後教”課堂教學比武更是讓組內每位老師都有了實踐這種新模式的嘗試,通過這樣的活動和實踐,相信每位老師對“先學後教”都有了初步的理解,也必然能在今後的教學中能更好地體現這種教學理念。

活動後全組老師圍繞這一主題開展了網上發貼討論,讓每一位老師對“先學後教”這一新課堂教學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二、抓好教學業務工作, 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

1、加強備課的規範性,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

備課是上好一節課的關鍵和前提。我們採取集體備課與個人備課相結合的辦法。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集體備課主要以各年級備課組爲單位,由各個備課組長負責,每週至少有一節課爲集體備課時間。每次備課由教師輪流主講,明確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疑點,習題,教法等。然後,同年級備課組教師進行討論,最後達成共識,之後形成電子教案和學案,並製作授課課件,充分發揮備課組的力量,真正做到了教學資源共享,提高了課堂效率。事實證明,在多次與兄弟學校聯合作業檢測當中,我校英語教學成績佔有一定的優勢。

2、校本研訓。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工作的中心,也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環節。教研活動的重要價值指向就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水平和教學質量。因此,英語課堂教學在教研活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本學期我們每二週都會有一次校本研訓。所有老師輪流作專題發言,針對前一階段的教研情況,提煉共性問題進行研討,進一步明確了對策建議,使廣大英語教師對一些問題有了清晰的認識。

3、承擔市、校際教研活動;積極參加各種培訓、比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本學期,英語組共有6位老師承擔了市級教研活動。劉堅紅、方德政承擔了市“研究性學習探索與實踐”公開課;諸葛勝花老師承擔了市“九年級英語教學研討暨學業考試複習”研討公開課。陳玲俊、陳青燕、洪豔老師承擔了義烏市英語“基於校園網的語言學習與評價研討”公開課;方麗貞、任春玲老師承擔了校際“先學後教”課堂教學模式研討公開課。洪慶東老師作了“英語教學中的先學後教”主題講座。得到了教研員和兄弟學校的老師們的高度評價,大大地提高我們學校和英語組的知名度。

不僅如此,英語組教師多次參加了由省、市級各類新課程培訓和骨幹教師培訓,受益匪淺。3月份方麗貞、洪慶東老師參加了省“導師制班主任”研討會。劉堅紅、方麗貞老師參加義烏市第一屆農村骨幹教師培訓。方麗貞老師獲市農村骨幹教師課堂教學比武三等獎。洪慶東老師被評爲義烏市第八屆教壇新秀。英語組全體英語老師參加了市中國小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培訓及考試。

三、開展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爲了豐富校園生活,開發校本資源,有效地開展英語課外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進一步培養及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引導後進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爲學生更好地搭建學習英語的平臺。同時有效地落實“先學後教、自主學習”的學習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兄弟學校老師探討英語課堂教學藝術,突出英語教學特色:多維合作、資源共享、增進友誼、共同進步。英語組舉行5月22--26日爲期一週的第二屆“五月風”英語周活動。

本次活動有三個板塊組成:1、英語能力展示臺,通過競賽的形式,展現後中學生在編抄報、單詞競賽、綜合知識競賽等方面的英語能力,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2、英語電影欣賞屋,在階梯教室,連續三晚播放深受學生喜愛的《鯊魚故事》、《泰坦尼克號》、《恐龍》等英語大片,豐富校園生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能力。3、“先學後教,自主學習”課堂藝術探討,並邀請全市各兄弟學校的英語骨幹教師及教研員來校指導,一起開展教學研討,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

爲期一週的英語周活動,節目豐富多彩、形式喜聞樂見、學生積極參與。它不僅爲學生提供了學習英語的又一良好平臺,同時也爲五月美麗的後宅中學增添了光彩。

四、積極總結經驗,撰寫教學論文

一學期來,英語組教師在努力工作的同時,積極總結教學經驗,撰寫教學論文、案例,並多次獲獎。4月份義烏市教學案例評比中英語組共有9人次獲獎,佔全市總獲獎數的47.7%。其中陳旭英老師《學生合作學習教師有效調控》、陳青燕老師《基於網絡環境下的英語合作學習》獲一等獎;陳玲俊老師《 新型的新課導入語——心與心的交流 》、任春玲老師《從自主合作中走向成功》、劉堅紅老師《換班上課中的思考和感悟》獲二等獎;何春霞老師《如何在英語課中滲透德育》、洪慶東老師享受合作學習的快樂》、劉文英老師《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德政老師《合作互動 別開生面》獲三等獎。

諸葛勝花老師《用好“壓歲錢” 》在〈〈班主任之友〉〉上發表。方德政老師〈〈新課程實施後會考英語命題改革趨勢〉〉在省級刊物《新

課程·綜合刊(會考版)》上發表。

在5月份義烏市電子教案評比中,陳青燕 洪慶東的《i am watching tv》、劉堅紅老師《unit3 why do you like koalas》獲二等獎;方麗貞老師的《lesson19》獲三等獎

6月份的義烏市“課程開發與研究”教學論文評比中,劉堅紅老師的論文 《淺談博客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的運用》、方德政老師《談談網絡環境下如何有效地開展研究性學習》獲三等獎。

義烏市專題教育活動論文評比中,朱羣花老師《特殊家庭子女心理弱點的幫導策略》獲一等獎;何紅心老師《淺談教師職業和心理健康教育》獲三等獎。

五、注重對學校和教研組的宣傳

一直以來,英語組十分注重對學校和教研組的宣傳工作,多次在義烏英語教學網、義烏教育網、義烏小商品世界報、義烏教育、義烏電視臺對學校和教研組進行了宣傳,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語教研組特別是我校的知名度,在兄弟學校中引起了不同的反響。

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課件的製作水平有待提高,今後我們應在這方面加強檢查和督促。

2、教師、學生的口語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總之,一學期以來,英語組教師注意自身素質的提高,始終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也深深知道,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以及學校其他學科老師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取得的。我們還知道,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多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決心再接再厲,努力工作,爲把學校英語教學各方面的工作提高到一個新層次而奮鬥。

英語教研組